首页 > 文章中心 > 定语从句课件

定语从句课件

定语从句课件

定语从句课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虚拟语气 教学案例 教学反思

因为下一节课我要教给学生一个新的语法现象――虚拟语气(用于条件状语从句中),所以在快下课时我请学生们翻译了两个句子:1.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会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2.如果我是你,现在我就会更加地努力学习。学生们翻译为:1.If I am a bird,I will fly freely in the sky.2.If I am you,I work harder now.而正确的翻译为:1.If I were a bird,I would fly freely in the sky.2.If I were you,I would work harder now.我及时纠正了他们的错误。学生们立刻表示疑惑或不解,因为这和中文有很大的差异,和以前学过的时态也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提出了一些问题:为什么条件状语从句不用一般现在时?主句为什么用过去将来时?如果从句用过去时I应和was相配,为何用were,这难道不是语法错误吗?你是用英语中的哪种句型来翻译的?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带着这些疑问,我精心准备了一节虚拟语气(用于条件状语从句)的课,力争通过这节课的教授能帮助学生理解虚拟语气,解决他们的疑惑,并使其能在练习中灵活而正确地运用。

在教授虚拟语气前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上的学生,他们大都从没有接触过虚拟语气,对他们来说这是全新的,而且教授的是虚拟语气在条件状语从句中的运用,容易和以前学过的真实的条件状语从句混淆;会对谓语动词的几种表现形式混淆,不易掌握虚拟条件句的倒装。

2.教材分析:本课所教授的是虚拟语气在条件状语从句中的运用,有三种情况:与现在、过去、将来事实相反。重点:谓语动词的表现形式特别是were to,should+动词原形;虚拟条件句的倒装(were/should/had在条件状语从句的句首);条件状语从句表示的行为和主句表示的行为所发生的时间不一致。

下面是虚拟语气(用于条件状语从句)的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虚拟语气在条件状语从句中的运用。

技能性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他们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英语语法的习惯。

情感性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们感到合作学习的快乐,增加学习的自信心,更加乐于学习,对英语学习更有兴趣。

教学重点:虚拟语气在条件状语从句中的三种形式和虚拟语气在条件状语从句中的倒装。

教学难点:条件状语从句表示的行为和主句表示的行为所发生的时间不一致。

教学过程:

Step 1:Lead-in

There are three moods in English.They are the indicative mood(陈述句),the imperative mood(祈使语气),and the subjunctive mood(虚拟语气).

Look at the following sentences,try to indicate what kind of mood it belongs to.(学生活动:采用合作学习方法,四人一组进行讨论,选出一人来汇报)

1.There are two sides to every question.每个问题都有两个方面。

2.Were you busy all day yesterday?昨天一整天你都很忙吗?

3.How good a teacher she is!她是多好的一位老师啊!

The above sentences belong to the statement mood.

4.Never be late again!再也不要迟到了。

5.Don’t forget to turn off the light.别忘了关灯。

The above sentences belong to the imperative mood.

7.If I were a bird,I could fly freely in the air.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就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8.If I were at school again,I would study harder.如果我现在在校的话,我会好好学习的。

9.If I were you,I should seize the chance to go abroad.如果我是你,我会抓住出国的机会。

The above sentences belong to the subjunctive mood.

语气(mood)是动词的一种形式,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此处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英语中的三种语气,在昨天的课上也提到了虚拟语气,因此此时学生不难判断7―9句的语气。)

Step 2:Introduce the kinds of mood

语气的种类:

(1)陈述语气(the indicative mood):表示动作或状态是现实的、确定的或符合事实的,用于陈述句、疑问句和某些感叹句。

(2)祈使语气(the imperative mood):表示说话人对对方的请求或命令。

(3)虚拟语气(The subjunctive mood):表示动作或状态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说话人的主观愿望、假设或推测等。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三种语气的概念,从而为下面学习虚拟语气打下基础。)

Step 3:The subjunctive mood――unreal conditionals

虚拟条件句就是对现实条件的一种虚拟假设,所假设的条件一般不符合事实或与事实相反或在现实中发生的可能性极小。根据时间的不同,虚拟条件句可分为三种,即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与过去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及与将来事实相反的虚拟条件句。

The structure of the unreal conditionals

1.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

If I had enough money now,I would lend it to you.

If I were you,I would go to tell him the real feeling upon him.

2.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

If he had taken your advice,he wouldn’t have made such a bad mistake.

She would have come to enjoy the party if she hadn’t been very busy.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表示与将来事实相反

If you came tomorrow,we would have the meeting.

If it were to rain tomorrow,the sports meeting would be put off.

If he should not come tomorrow,we should put off the meeting till next Monday.

注意:(1)在与将来事实相反的条件从句中,我们可以用过去式、were to或should+do来表示。

(2)当条件状语从句表示的行为和主句表示的行为所发生的时间不一致时,动词的形式要根据它所表示的时间作相应调整。如:

If they had worked hard,they would be very tired.(从句说的是过去,主句指的是现在)

If you had followed my advice,you would be better now.(从句说的是过去,主句指的是现在)

(3)在虚拟语气的从句中,动词“be”的过去时态一律用“were”,不用was,即在从句中be用were代替。

如:If he were here,everything would be all right.

Were I to do the work,I should do it some other day.

Practice:

一、单选:

1.I didn’t see your sister at the meeting.If she ?摇?摇?摇,she would have met my brother.(D)

A.has come?摇 B.did come?摇 C.came?摇 D.had come

2.If he ?摇?摇?摇 quietly as the doctor instructed,he would not suffer so much now.(C)

A.lies?摇 B.lay?摇 C.had lain?摇 D.should lie

3.You didn’t let me drive.If we ?摇?摇 in turn,you ?摇?摇 so tired.(D)

A.drove;didn’t get?摇

B.drove;wouldn’t get

C.were driving;wouldn’t get?摇

D.had driven;wouldn’t have driven

4.If he ?摇?摇?摇,he ?摇?摇?摇 that food.Luckily he was sent to the hospital immediately.(B)

A.was warned;would not take?摇

B.had been warned;would not have taken

C.would be warned;had not taken?摇

D.would have been warned;had not take

5.If you ?摇?摇?摇 my advice,you would not have failed the exam.(C)

A.take?摇 B.took?摇 C.had taken?摇 D.will take

二、改错

1.If I were a bird,I will fly to Taiwan to have a look.(would)

2.If you listened to the teacher carefully yesterday,you would know how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now.(had listened)

3.If you had studied before,you are a college student now.(would be)

(通过表格和这两个练习,让学生熟练虚拟语气在条件状语从句中的运用,加深对其的映像。在教的过程中尤其要强调与将来事实相反的虚拟语气的三种写法,以及虚拟语气的错综时间条件句,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忘记主句和从句表达了两个不同的时间。)

Step 3:The inversion of the unreal conditionals(虚拟条件句的省略)

在虚拟条件句中,为了强调所假设条件的虚拟性,或突出说话人的一种主观愿望,虚拟条件句可用省略结构。虚拟条件句的倒装是通过去掉if,把条件从句谓语中的助动词、情态动词或系动词(had,were,should)放在句首实现的。例如:

Had I been in that situation,I would not have let the thief escape away with so much money.=If I had been in that situation,I would not have let the thief escape away with so much money.

Should there be a drought,what should we do at that time?=If there should be a drought,what should we do at that time?

Were I at school again,I would study harder.=If I were at school again,I would work harder.

Practice:

1.?摇?摇?摇 to do the work,I should do it some other day.(C)

A.If were I?摇 B.I were?摇 C.Were I?摇 D.Was I?摇?摇

2.?摇?摇?摇 tired,your health care and other benefits will not be immediately cut off.(B)

A.Would you be?摇B.Should you be?摇

C.Could you be?摇 D.Might you be?摇?摇

3.?摇?摇?摇?摇 I known it,I should have told him.(B)

A.Have?摇 B.Had?摇 C.If?摇 D.Having?摇?摇

(此练习是对上面学的知识的巩固)

Pay attention to:在省略if的条件句中,否定形式的谓语动词不能用动词的缩略形式。

(F)Weren’t it for the expense,I would go abroad.

(T)Were it not for the expense,I would go abroad.

Step 4:Conclusion:

After learning,make students conclud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class so as to master these rules easily.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先请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小结,并谈谈学习本课的体会。让学生作课堂小结,突出以学生为本,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然后老师作综合陈述,在陈述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肯定,给学生增添学习英语的信心。)

Step 5:Feedback practice(此项为反馈练习,旨在通过练习发现学生的薄弱环节,在下节课的教学中加以巩固)

1.?摇?摇 today,he would get there by Friday.

A.Would he leave?摇B.Was he leaving?摇

C.Were he to leave?摇 D.If he leave

2.?摇?摇?摇 I be free tomorrow,I could go with you.

A.Could?摇 B.Should?摇 C.Might?摇 D.Must

3.?摇?摇?摇 to do the work,I should do it some other way.

A.If were I?摇 B.I were?摇 C.Were I?摇 D.Was I

4.?摇?摇?摇 your letter,I would have written back two days ago.

A.If I received?摇 B.Should I receive?摇

C.Had I received?摇D.If I could have received

5.?摇?摇?摇,he would have passed the exam.

A.If he were to study?摇B.If he studied hard?摇

C.Had he studied hard?摇D.Should he study hard

6.Should it rain,the crops ?摇?摇?摇.

A.would be saved?摇B.would have been saved?摇

C.will be saved?摇 D.had been saved

7.If you ?摇?摇?摇 at school,you ?摇?摇?摇 a college student now.

A.had studied hard;would have been

B.should have studied hard;should have been

C.had studied hard;would be

D.would study hard;must have been

8.Sir,if――if I ?摇?摇 your advice to practise more,I ?摇?摇 so sorry now.

A.followed;won’t feel?摇 B.had followed;won’t feel

C.followed;wouldn’t feel?摇 D.had followed;wouldn’t feel

9.If he ?摇?摇?摇?摇 to the teacher attentively,he ?摇?摇?摇 the answer to the problem now.

A.had listened,would have known?摇 B.listened,would know

C.listened,would have known?摇D.had listened,would know

10.If it ?摇?摇?摇 another ten minutes,the game would have been called off.

A.had rained?摇 B.would had rained?摇 C.have seen?摇D.did see

教后反思:

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判断句子的语气引出所讲内容,引起学生对即将学习虚拟语气的兴趣,减少陌生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让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往往自己总结出的东西在脑海中能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他们得到不同层度的锻炼,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印象。练习反馈情况良好,学生反映通过这样系统的整理、练习,原来模糊的概念渐渐清晰多了,并且能较好地运用。

本课的薄弱环节是学生对虚拟语气在条件状语从句中的倒装(were,should,had在句首,条件状语从句省去if)以及条件状语从句表示的行为和主句表示的行为所发生的时间不一致掌握得不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汉语是一种缺乏形态变化的语言,动词没有任何语态和时态的变化,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受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这种差别的影响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偏误,因此在下节课的教学中要把以上易错的知识点作为重点进行讲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

参考文献:

定语从句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3-0018-03

【作者简介】周雪晴,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扬州,225006)中学英语教研员,扬州市中学英语学科带头人。

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以后的一段时间,会感到高中英语内容多、节奏快、要求高,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畏惧、无所适从的心理。这种现象短则数周,长则延续到高二上学期,有的甚至影响整个高中阶段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处理好初高中英语教学衔接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笔者组织“初高中英语衔接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不断实践,编制了“初高中英语衔接”的校本教材,并于2014年8月起进行将微课应用于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一、微课应用于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的可行性

第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微课是信息时代下的新生教学资源,将微课应用于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符合课标要求。

第二,初高中衔接阶段的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缺少耐心,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间为10分钟左右。微课符合学生的视觉驻留规律和认知学习特点,有利于吸引和维持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从学校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几乎每个家庭都有电脑和网络,学生可以在线观看微课视频,也可以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重复观看,自行调节,微课满足了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的需求,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四,初高中英语衔接阶段有许多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内容,高一的课程较多,学习任务重,时间有限。微课能够让学生用较少的时间学到关键内容。

二、初高中英语衔接微课资源的开发及应用

对于初高中英语衔接微课资源的开发,我们采用ADDIE模式,即分析(Analysis)、设计(Design)、开发(Development)、实施(Implementation)、评价(Evaluation)五个阶段。

(一)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是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必要基础与客观要求。分析阶段主要包括学习者特征、学习需求、学习内容、资源和约束条件等方面的分析。(蔡跃,2014)学习者特征包括年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学习需求指教学重点、难点、考点、易错点。学习内容是指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资源和约束条件指录制的设备、工具、人员、制作要求等。

为了确定微课的选题,课题组的成员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数据、访谈学生、课堂观察等方法,结合历届高一新生英语学习的共性问题,分析了学生身心、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在原有的初高中英语衔接的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确定了初高中衔接阶段要解决的重点、难点。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级要求,分析了初高中衔接阶段要学习的内容是否适合用微课展示。在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最后确定了第一批微课的选题,内容涉及心理、学习方法、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等方面的衔接。

(二)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主要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确定教学秩序、设计辅助资源、选择视频制作工具。微课的设计是微课制作过程中最重要、最具挑战性的环节。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述教学目标;然后,教师要根据所选的知识点组织教学内容,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佳方法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师要结合现有教学资料和实际的教学需要来选择视频制作工具。

在多次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多次集中,围绕微课的选题讨论:如何定位微课的教学目标?如何组织教学内容?运用什么手段将知识有效传递给学习者?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选用哪些素材?课题组认为:微课的设计基于初中英语课程和课题组编写的初高中英语衔接的校本课程,依据普通高中课程目标,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适当渗透新知。在素材的选择上,坚持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除此之外,还要符合微课的特点。采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制作微课。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领取微课主题,着手设计教案、课件、脚本、练习等辅助资源。

(三)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是微课制作的核心阶段,包括制作课件、撰写脚本、编制试题、录制视频。课题组成员相互学习并请教信息技术老师,提高课件制作水平。

撰写脚本做到逻辑清晰,脚本内容包括幻灯片编号、页面内容描述、配音内容。

编制的试题围绕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要有梯度。试题有利于学生巩固微课视频中的所学内容,有助于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录制微课视频时力求做到:语速适中、语言恰当、有亲和力、环节安静。

(四)实施阶段

微课的实施阶段是指将微课上传到相关平台。课题组于2015年7月完成了第一批微课的开发,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利用QQ群和公共邮箱实施微课。具体做法是:招生结束后,学校根据学生的中考分数进行分班,每班配一名英语教师,建立QQ群,在新生到校报到注册、领取各学科暑期作业的时候,把QQ群、邮箱、学习微课的要求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中按照要求学习。除了上传课题组开发的微课资源,教师还在群里推荐微课网站上的一些优秀的微课,如中国微课、中国微课期刊网、江苏省中小学微课大赛、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扬州微课网。

9月开学后,教师利用一周时间解决学生暑期学习存在的问题以及微课没有涉及的重点、难点。一周之后进行高中英语教材的学习,新授过程中,教师适时巧妙地借助微课,帮助学生实现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平稳过渡。

(五)评价阶段

评价一方面是对微课的评价,通过自评、同行互评、学生评价,逐步修改完善,更新提高。另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的评价,在实施阶段,教师要求学生看视频、做笔记、在线提问讨论、完成相关练习、上传作业、学生互评,最后教师点评,以此督促、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所在。

开学后第1周,英语教师采用检测、调查、谈心等方式了解微课学习的实效,以便改进、完善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微课资源,也及时解决、纠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三、初高中英语衔接微课资源的内容示例

第一批初高中英语衔接微课资源的内容主要有:心理衔接、学法衔接、技能衔接、知识衔接。知识衔接包括语音、词汇、句子结构、经典句型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以经典句型为例,介绍我们的探讨。

英语中有许多经典的句型,有些在初中阶段就陆续出现,只是不在课程标准要求之内。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学习经典句型以及句型的变式,巩固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写作水平。例如在译林牛津《英语》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出现了强调句型:It is you who shape your life and your future.针对这个知识点,课题组的Z老师制作了微课“唱英语,学强调句”。

环节一:告知学习目标。

环节二:听歌唱歌Hit the lights。用学生喜爱和熟悉的旋律演唱含有所学句型的经典例句,激起学生学习英语句型的兴趣。

环节三:探究例句,归纳句型,整理笔记。通过歌词中的强调句学习强调句型基本结构,循序渐进地学习强调句的一般疑问句形式、强调句的特殊疑问句形式、not...until的强调句、还原法辨别强调句、强调主语时的主谓一致问题。

环节四:翻译例句,领会含义。先回归课本,翻译课文原句It is you who shape your life and your future.然后通过更多的例句翻译领会句型的含义,完善笔记。

环节五:巩固检测,学以致用。在语境中真正理解该句型的用法。

环节六:举一反三,能力提升。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领会和灵活运用该句型。

环节七:经典回唱。理解并掌握句型的用法之后,再次唱响含该句型的例句,在享受音乐的同时牢记强调句型。

环节八:学法点津。唱响含经典句型的例句,在享受音乐的同时快乐学英语。

整个设计围绕目标,层层递进。课件只有8张幻灯片,微课视频7分钟。目标明确,简洁明了,将初高中英语语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夯实基础的同时逐渐渗透新知,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四、实践的收获与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收获

1.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利用微课自主学习,自己决定学习的节奏,重复利用微课解决没有看懂的问题或者通过平台与教师、同伴进行交流,寻求帮助,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平稳地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的英语学习夯实了基础,减轻了焦虑,减少了由于衔接问题导致学困生出现的情况。高一教师明显感到2015年高一新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好于上几届学生;并且从2015年9月份的月考和11月的期中考试情况来看,相比于中考成绩,许多学生进步明显。

2.促进了教师专业的成长。

制作微课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为了制作学生愿意看、看得懂的微课,教师必须具备整合信息技术、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以及筛选信息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教师通过观看自己和他人的微课,进行反思、借鉴、交流、总结,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在扬州市微课比赛中,课题组中五位成员的微课荣获一等奖。

3.促进了课堂内外衔接的实现。

学生在假期中,借助微课自主学习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在课内,学生与教师和同学分享课外学习中的收获以及困惑。作为传统课堂学习的重要补充和资源拓展,微课把学习从传统的课内扩展到课外,实现了课堂内外的衔接。

(二)尚待解决的问题

1.加强对实施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监控。

学习者的学习不容易被真实观察分析,如何避免学生抄袭作业,保证学生自己学习?如何保证学生是利用电脑在学习而不是玩游戏?如何对实施过程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估和有针对性的反馈?如何客观全面评价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语言知识综合运用等,都尚待进一步解决。

2.保证微课质量和网络环境。

因为还处于实践探索中,有些微课质量还不是很高,如:导入和收尾不够快捷,语言不够精练、亲切,设计不够巧妙,节奏不够合理等。第一批微课的选题是根据2014年的高一新生情况和教师的经验来确定的,然而每届学生都不一样,微课资源的适切性和时效性需要关注。如何形成专题式、完整性的、适合学校实际的初高中英语衔接的微课资源?学校没有公共的学习资源平台,学校计算机机房不够,学生在校期间不允许使用电子设备,极少数家庭还没有网络平台,这些都限制了微课在课后的利用率。

综上所述,借助微课这一形式可以有效地促进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实现初中向高中的过渡,但是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继续完善。

【参考文献】

[1]蔡跃.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定语从句课件范文第3篇

在我国,随着科技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诞生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微课。微课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短小精悍,是围绕教学过程中某个知识点而展开的教学活动,针对性强,问题集中,主题突出。深受学生们喜欢,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不知不觉的受益,快乐的学习,让高三紧张的氛围放松,使学生们知道学习是一件快乐、容易的事情。

二、关于微课

1.微课的定义微课是按照新课标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活动的全过程。2.微课的特点(1)教学时间比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大概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所以相对于较为传统的45或50分钟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者‘微课例’。(2)教学内容比较少。相对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课堂,微课的主题突出,问题聚集,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学生也容易抓住问题核心,使学习更加容易。(3)资源组成‘情景化’。微课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筹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等相关资料,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3.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意义(1)引起学生的兴趣。在高中英语语法的教学中,语法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不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课视频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由此引领学生积极的参与英语课堂的教学互动活动。(2)起到示范作用。在学习英语语法中经常会听见‘这怎么这么难,怎么这个语法和那个不一样?’等等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学习英语语法情况,制作一个简短的讲解类微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又能照顾到那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在学习英语上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反复播放微课视频,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刺激记忆。

三、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的实践

1.课例介绍本课例选自高考语法项目中的宾语从句,本课主要讲解宾语从句的连接词。通过微课视频展开教学,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宾语从句的连接词有哪些,在句中作什么成份,意义以及可否省略等,然后通过高考题目来指导学生解题,最后进行小结。2.微课设计及说明Step1Lead-inUse3sentencestorecallwhattheObjectClauseis.1)Hetoldthathewouldgotothecollegethenextyear.2)Ihavefoundoutthatalltheticketsfortheconcerthavebeensoldout.3)ThenewbookisabouthowShenzhou6mannedspaceshipwassentupintospace.【设计说明】用例子引出宾语从句,让高三的学生重新认识宾语从句的概念,特点等,为学习宾语从句的连接词打下基础。Step2Focusonconjunctions1、Recallthreekindsofconjunctions:subordinatingconjunction(从属连词),connectedpronoun(连接代词),conjunctiveadverbs(连接副词).【设计说明】此设计是让学生对宾语从句的连接词的类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结构。2UsesentencestoreviewtheconjunctionsoftheObjectClauseanddrawaconclusionafteranalyzingconjunctionsinthesentencestheyliein.连词:[1]Iknow(that)hehasreturned.that在句中不作成分,没有意义,可省略。[2]Idon’tknow(whether\if)hecanhelpme.whether\if在句中不作成分,是否的意思,不可省略。关于that的省略[1]Mymotheroftentellsme(that)IshouldworkhardatschoolandthatImustbehonest.第一个可以省略,第二个不可省略。[2]Wefinditnecessary(that)wepractisespeakingEnglisheveryday.不可省略。Conclusion:当一个谓语动词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并列的宾语从句时,第一个that可省略,第二个that不可省略。it作形式宾语时,that不可省略。连接代词:[1]Doyouknow(who)isinchargeofthechemicalfactory?连接代词who作主语,谁的意思,不可省略。[2]Let’see(which)trainyou’llbearrivingon?连接代词which作定语,哪个的意思,不可省略。[3]Wecan’trememberwhatshewastenyearsago.连接代词what作表语,样子的意思,不可省略。Conclusion:what\who\whom\which\whose引导的宾语从句,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等,每个连接代词都有意义,不可省略。连接副词:[1]Iwouldliketosee(where)youlive.连接副词where作地点状语,什么地方的意思,不可省略。[2]Couldyoutellme(how)youusethemobilephone?连接副词how作方式状语,怎样的意思,不可省略。[3]Theydon’tknow(why)hewaslatethismorning.连接副词why作为原因状语,为什么的意思,不可省略。Conclusion:where\when\why\how等引导的宾语从句,在从句中作状语,每个连接词都有意义,不可省略。【设计说明】用具体的例子来分析连接词在宾语从句中所做的成分,意义,可否省略,然后再总结规律,加深了学生对连接词的理解。Step3Consolidation高考链接例题:[1]Pickyourselfup.Courageisdoing_B_you’reafraidtodo.A、thatB、whatC、howD、whether[2]Expertsbelieve_C_peoplecanwastelessfoodbyshoppingonlywhenitisnecessary.A、WhyB、whereC、thatD、what【设计说明】利用高考题来巩固所学习的内容,有利于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Step4Summary宾语从句连接词①连词that,whether,if起连接作用(that无意义,可以省略;而whether\if意为‘是否’,不可省略)②连接代词who\what\whom\which\whose(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等,每个连接代词都有意义,不可省略)③连接副词when,where,why,how(在从句中作状语,每个连接副词都有意义,不可省略)。【设计说明】以总结的方式呈现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宾语从句的连接词有了深刻的印象。

四、总结与反思

定语从句课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职艺术专业 英语教学 个性展示 教学方法

高职艺术专业学生个性鲜明,情感丰富,大胆有创意而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教学对象群体。但是其集体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自控能力较差,尤其是英语基础薄弱,兴趣不高,参与度低。因为艺术专业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张学生发展其个性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艺术专业学生比较另类、个性鲜明,崇尚标新立异,在服饰、发型、日常言行等方面追求个性和与众不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同样追求个性化,自我意识强,表现为随便迟到、旷课、不带教材、生活作息没有规律。而这些特点对于英语学习来讲,是相当不利的。英语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稳定的学习态势,在英语学习中学生要具有坚强的毅力,需要记忆大量的单词和阅读大量的文章,而所有这些只能依靠平时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由此,和高职其他专业学生相比较,艺术专业学生在接受语言信息的能力和效率方面要差很多。要改变这种现状,培养他们的英语学习兴趣是重中之重。

根据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性格特征,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相对应的教学方法,一直强调寓教于乐,科学地引导学生完成各种趣味性任务,不仅活跃了英语课堂气氛,展示了学生的个性特征,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教学效果。我坚信,个性展示是极其重要的教学内容,高职艺术专业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样是无限的,只要教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运用多种任务型教学方法,一定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我常用的教学方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小组课件个性展示

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小组成员的个性特征和爱好,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现场辩论,通过在课堂上展示课外小组成员预先共同完成的英语课件,来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一般三名学生为一组,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负责话题的引出和给出小组的结论,另外两名学生分别持正方和反方的论据,并提供例子去支持自己的论据。在小组进行课件展示后,教师可提供改进建议并进一步完善其课件,如可以通过学生没有想到的角度去证明自己的观点,以及提供更好的思路。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课件中单词运用和语法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从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东西方文化,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学生一般会选择校园生活、课外活动、爱情事业、处世哲学、道德理念、文化冲撞等话题进行课件展示和辩论。例如:一小组结合近期佛山市两岁女孩王悦被撞倒,18名路人无动于衷,最后导致王悦抢救不及时死亡的事件,先用英文介绍了事件始末和相关视频资料的展示,然后引出讨论的话题“路人是否该救助王悦”。正方的观点义正词严,认为救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反方举例认为如果路人救助王悦,就有被诬蔑而被法院判定有罪的可能,并举了彭宇等人的不幸遭遇来证明不及时救助王悦的原因。最后,该小组运用2011年10月乌拉圭女子西湖救助中国落水女子,而中国人现场旁观这一事件得出结论:目前,国人的道德水准严重倒退,为保护自己的利益而牺牲了别人的利益,甚至生命,从而呼吁采取措施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风气。在该小组课堂辩论结束后,我当场指出了学生遗漏的问题,比如王悦的父母应该承担的照顾孩子的责任,在谴责18名路人的同时,应该提醒孩子的父母在赚钱的同时,保护孩子的生命安全。还有一组学生进行了国内外电影优劣比较的课件展示,该课件质量很高,学生反响强烈。我在学生展示结束后,补充了学生没有想到的部分,如中国政府对主旋律影视的支持,西方教育对影视的影响。同样在学生展示后,我纠正了学生单词和语法上的问题。小组课件个性展示不仅展示了艺术专业学生的个性和个人喜好,而且充分利用了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用英语表达观点的迫切心情,改变了以往英语课教师唱独角戏,单调沉闷的局面,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用英语辩论的快乐和趣味。

二、启发式教学

平时,我们可以找一些英语视频或读物来给同学们欣赏,鼓励学生自己来尝试翻译,从而增强学习者自身文化修养,使其掌握语法,扩充词汇量。比如,大一第一学期我都会播放2008年11月6日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在芝加哥的演讲录像,然后进行该演讲的学习。学生们不仅领略了奥巴马的演讲风采和特点,而且体会了激动人心的感觉,优秀的演讲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如该演讲第一段为:If there is anyone out there who still doubts that America is a place where all things are possible,who still wonders if the dream of our founders is alive in our time,who still questions the power of our democracy,tonight is your answer.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doubt,question,democracy等词汇,而且可以学习定语从句、宾语从句、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等语言点,还可以体会到排比句带给听众的力量和影响。通过对整个演讲的逐句介绍、分析和学习,我利用丰富翔实的资料,带领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的内涵,有利于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开阔文化视野。比如奥巴马演讲中提及了美国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史,涉及一战前后、女权运动、大萧条、罗斯福新政、二战、黑人运动、宇航员登月、柏林墙的倒塌等事件,我对很多事件进行了详细讲解,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了美国文化和美国梦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在今后与美国人交往时能有一定的背景知识。我还会介绍一些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如Robert Froster的the Road Not Taken,通过对该诗歌的学习,学生们不仅领略了英文诗歌的魅力和其押韵特色,而且体会了诗人那种面对选择的彷徨和遗憾,并最终无怨无悔地对人生做出选择的那种义无反顾。总之,我们要启发学生更加热爱西方文化和制度体制,从而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热情。

三、多媒体教学

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如英语电视节目、英文电影、美剧、英文歌曲等,用生动的形象、真实的画面、动人的语言和音乐,使教学活动尽可能置于语言情景中去进行,使他们在“看”中“听”,在“听”中“说”,在“说”中“看”。比如我们通过学习groove coverage演唱的歌曲“She”,体会歌手想要表达的女权主义的想法。比如,其第一段歌词为:“She hangs out every day near by the beach,having a harnican falling asleep.She looks so sexy when she’s walking the sand,nobody ever put a ring on her hand.”在MTV的刺激下,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有了明显的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我的讲解与翻译提问,同学们在体验中积极地学习语言,增强了记忆的效果,不但记住了hang out,fall asleep,put a ring on her hand等短语的用法,而且体会到了歌曲所描绘的美好画面:一名婀娜多姿的青春美少女在沙滩边享受美好的人生。其最后一段歌词为:“She is so pretty all over the world,She is so pretty.She is like you and me,like them like we.She is in you and me.”从而学生完全明白这位优秀的女孩不是在遥远的沙滩边,而就是在学生们中间,就在普通的同学当中,更进一步去思考身边所有美好的人和事。此外,我还偶尔播放健康的影视作品,如《肖申克的救赎》《老友记》等。通过观看优秀的影视作品,学生对人生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更理性的选择,同时体验美式幽默和学习英语的快乐。

四、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游戏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为在严谨的课文学习后活跃课堂气氛,我会定期安排开展各类英语游戏,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用英语交流。常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

1.传递句子。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准备好若干纸条,每个纸条上写一条英语谚语或含有生活气息的句子,难度要适中。其涉及的单词不宜生僻,以免不利于游戏的进行,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竖排为单位,一般比较合适六到七位同学。第一位同学记住纸条上的句子后把纸条还给老师,然后转身对下一位同学重复该句话,下面一位根据他所听到的再转述给下一位,以此类推,最后一位到黑板上写下他所听到的句子。时间少且句子正确的小组获胜。此游戏的优点是在训练学生听力的同时,还能对学生的口语发音进行考查,全班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

2.串词游戏。这个游戏难度要稍微大一点,给学生几个英语单词。我会随意选择一些词语,可根据课后的单词表,例如,secretary,various,obvious,fashionable,resolution。要求学生用最短的时间花最少的句子组成一个小故事,故事中必须有这五个单词。艺术专业的学生确实思想活跃,可以给出很多种版本,有些想法也会很大胆,只要他们愿意张嘴去说,即使语法有错误,也没有太大关系,这是我最乐于见到的。该游戏会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符合他们的个性特点,是个很不错的尝试,但是基础差的学生会表现不好或者无意参与进来。

3.破译句子。取句子中每个单词的第一字母组成密码,让学生根据密码猜原来的句子。例如:原句是No pains,no gains.则出示的密码为NPNG。学生根据密码猜原句,也可以根据密码自己造一个句子,只要句子正确就行。很多时候学生编的句子会让师生开怀大笑,这也是个很不错的游戏。

4.惩罚游戏。艺术专业学生自控能力很差,上课有时候会迟到或要求上卫生间,那如何小小地惩罚这样的学生呢?惩罚游戏既能起到惩罚的效果,又能训练他们的英语和胆量。我一般让他们用英语详细表述自己迟到的原因,或者让他们现场演唱英语歌曲或者讲英文小故事,如果这次学生不行,那下次课就必须惩罚他为唱两首英文歌或讲两个英语故事。这样很多学生就不敢迟到了,也使课堂纪律得到了保证。

此外,还有各种小游戏,如绕口令比赛,中西方节日竞猜(根据给出的材料或图片猜测),“心有灵犀”(两人一组,一人用英语解释,一人猜单词,在指定时间内完成最多数量者获胜)。英语游戏在教学中起到的推动作用是肯定的,如何充分地利用教学游戏去展现学生的个性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当然,游戏的选择应该注意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一致,应当具有层次性,保证学生全员参与,而教师多元化的游戏评价标准和鼓励措施也至关重要。

我在教学过程中所用到的多种任务型教学方法在这里只是简单介绍,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建议和帮助。增强高职艺术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英语教师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发扬其个性鲜明的性格特征来开展教学。

参考文献:

[1]杨孟.游戏在艺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10,(32).

定语从句课件范文第5篇

然而,在日常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对于语文学习的其他方面,朗读教学由于无法书面考查,效果无法量化,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轻视、弱化的倾向,致使朗读教学逐渐成为语文学习的一块短板。许多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很强,而朗读能力却相对薄弱。笔者在平时的教研活动中发现,朗读教学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朗读指导的“表面化”,造成朗读指导表面热闹、训练浮躁,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现象一:望文生“情” 解读表面化

课文中的语句是我们与课文对话的载体,也是进行朗读指导的凭借。借助这些语句,我们了解课文内容,走进人物内心,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运用有声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其中的许多重要语句,也是我们进行朗读教学的抓手,为我们打开了与课文对话的窗口。

但是,我们在借助课文语句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不仅要读懂这些语句的字面意思,更要读懂它们背后的深刻内涵,从而更深刻地揣摩情感。我们在解读语句时不能简单地“望文生义”、望文生“情”。以下是一位老师执教《少年王冕》一课的教学片断:

(出示句子:王冕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话,读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我从“贴补些家用”读出了王冕很懂事。

师:能具体说说吗?

生:王冕为了帮母亲贴补家用,主动要求去秦家放牛。

师:你还从哪些词句读出王冕的懂事?

生:我从“闷得慌”、“心里倒快活些”读出了王冕其实不太愿意在学堂里读书。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前面因为母亲告诉他,实在供不起他读书。而帮人家放牛既可以贴补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去读。所以,他主动要求去秦家放牛。

师: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懂事的王冕。

(生齐读这句话。)

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学生根据文中的句子:“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得出王冕其实不太愿意在学堂里读书的结论。教者在引导学生说出理由后,居然表示认同。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望文生“情”,实际上是对课文的误读。我们知道,当时王冕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安慰母亲。他七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贫寒,再加上这几年年成不好,家里供不起他读书,于是他故意说:“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以此宽慰母亲,可见王冕很懂事。其实这句话的后半句(“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恰恰证明他并非不想读书。

实际上,许多课文中都有类似的语句。这样的表述,比直接说明要含蓄、委婉、深刻,也更能让人接受。我们在朗读这些句子时,要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具体情境,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从而真正走进人物内心,让学生的理解深刻起来,真正读懂句子背后的深刻内涵,读出人物的良苦用心,读出语言应有的“温度”。

细细想来,在当下的公开课教学中,类似望文生“义”、望文生“情”的影子随处可见。“能读出山的高吗?”“能把语气读得再坚定些吗?”“能读出母亲的关心吗?”这些善意的“引导”,诱导学生矫揉造作,言不由衷。遇到“快”字就快读,遇到“慢”字就慢读;遇到高兴就声嘶力竭,遇到伤心就低声细语……表面上看,课堂热热闹闹,小手如林,学生好象体会到了人物的心情,实际上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学生在老师善意的“引导”下,一步步走进教者的预设之中。可以说,学生成了教者随意摆布的“传声筒”。

现象二:以图引读 感悟表面化

情感是语言的灵魂所在,而声音只是外在的表达形式。我们在进行朗读训练时,一定要引导学生直面语言文字,揣摩文字背后蕴含的深厚情感,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进行心灵的对话。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正如新课标所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要着力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去揣摩词语背后的深刻内涵,和文本、人物进行深层次对话。

但是,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经常出现以图引读、以图助解的情况。学生还没有静下心来和文本深入对话,教者就出示了相关的挂图、视频等形象化的教学手段,结果学生的感悟“惊人的相似”。以下是一位老师执教《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的教学片断:

(出示句子:樟树不高……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话,谁能把这两棵樟树读到我们的眼前。

(学生自由读这段话。)

师:(课件出示樟树图片)瞧,这就是那棵樟树。你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蓬蓬勃勃?

生1:我从“枝干粗壮”感受到它的蓬蓬勃勃。

生2:我从“稠密的树叶”感受到它的蓬蓬勃勃。

生3:我从“枝干伸得远远的”也感受到它的蓬蓬勃勃。

师:谁能把这两棵樟树读到我们的眼前来?

(指名读这段话。)

在以上教学片断中,教者为了引导学生读出樟树的“蓬蓬勃勃”,采用了以图引读的方法,在出示句子的同时,教者借助课件出示樟树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学生很快从课件的图片中感受到樟树的“枝干粗壮”、“稠密的树叶”、“枝干伸得远远的”,樟树的“蓬蓬勃勃”也就一目了然。试问,图片已经很形象化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了,学生还有必要再去感受樟树的形象吗?这种以图引读的方法,低估了学生的感悟能力,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难怪学生越来越不敢想象、不会想象。

教师在朗读指导过程中,一定要立足课文,紧扣语句,引导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学会抓住关键词句品读,结合背景资料体会。上例这位教者,借助课件出示樟树图片让学生形象感知,实际上把文本丢在了一边,这是典型的本末倒置。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现代化的教学媒介只是我们学习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越俎代庖,致使学生理解肤浅,走向感悟的“表面化”。

现象三:先画后读 方法表面化

朗读指导高耗低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得要领,缺少必要的朗读方法。因此,许多老师在朗读指导时,根据课文和自身实际,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朗读方法。由于这些方法是长期实践的总结,学生掌握较快,朗读能力提升明显。

同时我们也发现,有些老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方法表面化,不是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品味语言背后的深刻内涵,而是追求所谓的见效快。把个性化的朗读指导变成了简单的划停顿、圈重音,学生朗读机械、呆板。以下是一位老师执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的教学片断:

(出示句子: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囯榷》。)

师:同学们,要读好这句话,首先要学会停顿。自由读读这句话,说说这句话在朗读时该怎么停顿,用“?筑”在书中标出来。

(学生画停顿。)

师:谁来交流?

(学生回答,师在课件上标停顿:经过?筑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筑终于在50多岁时?筑完成了一部4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囯榷》。)

师:我们在朗读时不仅要正确停顿,还要注意突出重音。你觉得在朗读这句话时,要重读哪些词语?用着重号标出来。

(学生交流,师在课件上标重音:经过?筑 多年的奋斗, 次修改,谈迁?筑终于在 多岁时?筑完成了一部 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囯榷》。)

师:谁来根据所加的停顿和重音,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这句话。)

在以上教学片断中,教者十分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从划停顿到标重音,可谓步步引导。应该说,这些方法简便易行,学生一学就会。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很快就学会根据停顿和重音来朗读这句话。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千差万别,我们常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上例所划的这些停顿、重音只是发言的学生,或者是教者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能代替其他学生个性化的解读。我们朗读的目的是读出自己的理解、感悟,是求异而不是求同。如果把学生的朗读用指导的名义,“规范”成千人一音,那是十分可怕的。难怪许多学生在读书时会出现唱读的现象,他们只顾读音,不解字词句义,不懂感情,不能正确反映文义,其根源大概就源于教者的过度指导。

可见,划停顿、圈重音的方法指导,是典型的形式主义的朗读训练。学生只看标记进行朗读,根本不需要去深究语言的深刻内涵。这样的指导,表面上方法有了,实际上丢了语文的根本,其实质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浅层次朗读指导,应该彻底杜绝。

现象四:虚假尊重 主体表面化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基本价值取向。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贴近学生的学习需求,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强调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解读,对学生发表的各种见解不敢否定,好像否定了就不是“以人为本”,就违背了课改精神。以下是一位老师执教《诺贝尔》一课的教学片断:

(出示: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一学生读得嘻嘻哈哈。)

师:能说说你这样处理的理由吗?

生1:诺贝尔发明炸药危险性太大了,连邻居都躲避他。现在实验室涌出滚滚浓烟,人们都认为诺贝尔完了。

生2: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

师:老师尊重你们的理解。

在以上教学片断中,学生在朗读“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时,嘻嘻哈哈,完全是一副嘲笑的语气。很显然,学生没有真正理解课文内容,也就谈不上走进人物的内心了。教者一句“老师尊重你们的理解”,不敢随意否定学生。以人为本成了指导乏力的挡箭牌,成了学生理解偏差的合理借口。其实,教者只要把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引向文本,“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第8自然段,你认识了什么样的诺贝尔?”在潜心会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亲自”、“双眼紧盯”、“近了!近了!”、“双眼仍然紧盯”等词语,体会词语背后的深刻内涵,就会被诺贝尔无私奉献、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高贵品质深深折服,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再让学生来朗读“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这句话时,学生想笑都笑不出来,因为一个高贵的灵魂萦绕在他的周围,一股强大的力量在震撼着他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