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功者的心态

成功者的心态

成功者的心态

成功者的心态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产品形态设计;人性化;功能形态;视觉形态

人性化设计是艺术设计一直追求的目标。人性化的产品形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也满足了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对效率、便利和乐趣的需求。

一、人性化产品形态向消费者的信息传达

1.人性化的产品形态是产品向消费者传达信息的载体

工业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设计的目的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从本质上看,产品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产品形态包括各种构成产品的要素,有些可被消费者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感知产品的信息,如材料、色彩、形状等;有些则是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进一步使用才能感知到,如产品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给操作过程带来方便、舒适和效率等。一个构造完全相同的壳体,如河蚌和鸡蛋壳放在一起,因其材料、形状、纹理、色彩不同,所引起的人们的心理感受也就不同。因此人性化的产品形态是产品向消费者传递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信息的载体。为追求产品形态设计的人性化,设计师往往要使用特有的造型语言。

从技术美学的角度看,人性化的产品形态应该首先给用户带来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即满足消费者在使用中的生理需求,同时还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通过人性化产品形态的视觉表现,判断和衡量产品所传达的某种信息内容与其内心的希望是否一致,并最终作出是否购买的决定。现代产品一般通过产品形态向人们传递两种信息:一种是理性信息,如产品的功能、材料、工艺等,这是产品存在的基础,通常以符合产品内在功能和使用要求的形态来展示,我们通常称之为产品的功能形态;另一种是感性信息,如产品的造型、色彩、风格等,以符合消费者的视觉需求的形态来展示,我们通常称之为产品的视觉形态。

2.人性化产品的功能形态的信息传达

产品的功能形态是功能的副产物,是体现产品物质意义的唯一要素。一件产品的功能形态来自于产品构件及其特性的组织结合。换句话说,功能形态是在现实功能的既定方式下所产生的必然形态,是人们在接受产品功能的前提下要同时接受的一种产品形态,多体现在专业器材产品的设计上。如高尔夫球杆的形态完全是为满足使用者击球这一功能而产生的,离开击球这一功能,这种形态也将没有意义。

由产品的功能形态所传达的信息是消费者在使用该产品时从其形态中寻求到的信息,这种信息预示着方便、快捷、安全、效率等。人性化产品形态的功能信息应正确而直观地暗示消费者如何去使用本产品。如手机各项功能按键的设计就是以人的手部操作方式为参照,根据手指按压方式与力量的不同,通过按键的大小、材质的软硬差异来设计手机的造型与按键布置的。这种让消费者感觉熟悉且操作舒适的手机按键形态设计,也向消费者暗示着产品的使用方式。

人性化设计理念要求产品设计应该体现对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尤其在功能形态设计的细节上,有时生理上的关怀可以转化为心理上的感动。1996年荷兰一家制造厂生产出一种“线龟缠线器”(见图1),该器件可以将工作台面及电器后面垂下来的杂乱的电线整理得有条不紊,使用时将两个小碗向外掰开,将电线缠绕到中轴上,直到每一端留下所需要的长度,然后将小碗向里翻折,包住缠绕的电线,每个小碗的边缘都有一个唇口,可让电线伸出来。如此人性化的产品功能形态向消费者展示了新的工作、生活方式,预示着简单、健康、安全、舒适和高效的工作、生活概念,也体现出设计师对人的深切关怀。

3.人性化产品的视觉形态的信息传达

人性化产品的视觉形态是设计师对产品外观进行的一种定义,它通过视觉方式向人们传达产品的某种外在信息,使消费者在第一眼看到产品时就会从印象层面给产品以初步评价,这种评价往往是先于消费者对产品的深入了解而作出的。

对于今天的消费者来讲,随着生活舒适度的提高,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休闲时间,价值中心也转移到了期望安全、舒心等方面,人们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娱乐及高雅的生活品质。于是满足人类这种社会需要和情感需要的人性化产品的视觉形态设计就应运而生。

人性化产品视觉形态的设计要求在实践中更注重消费者心理层面的感受。心理层面的感受不像功能形态那样直观,它难以言说和觉察,有时甚至连消费者也难以说清为什么会对某种产品情有独钟。其实人对物有情,是因为产品通过表现情感的形态元素向消费者诉说着什么。人性化产品形态的视觉方式设计是排列物质功能认知次序的第一要素,是产品外观形态的直感认知性构成。产品的任何技术构成都必须化作人们易于感知的方式图形,色彩、质感、肌理、线条等都可创造或改变人们的视觉认知结构。如产品零件之间的自然过渡、精细的表面肌理、和谐的色彩搭配可给人以精致、高档的感觉,浑然饱满的形态、精细的工艺、沉稳的色泽及合理的尺寸可以给人安全的感觉。简洁的形态、光滑晶莹的质感、柔和或丰富跳跃的色彩可满足女性及儿童在产品使用中的感觉需求,而直线型、较粗糙的质地、冷色系列及简洁的表面处理所呈现的形态则可满足男性在产品使用中的心理需求。

视觉形态的成功设计往往使产品处于与人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这些关系的复杂性丰富了人的感觉,也使产品有了更丰富的含义。通过人性化设计,产品的尺度、形状、比例及层次关系对人的心理体验的影响,可让用户产生拥有感、成就感、亲切感,同时还可营造出必要的环境氛围,使人产生夸张、含蓄、愉悦、神秘等不同的心理情绪。如对称或矩形能显示空间严谨,有利于营造庄严、宁静、典雅、明快的氛围;圆和椭圆形能显示包容,有利于营造圆满、活泼的氛围;用自由曲线创造的动态造型,有利于营造热烈、自由、亲切的氛围;而利用残缺、变异等造型手段,则便于营造富有时代感、前卫的主题,产生神奇的效果,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前卫艺术感。人性化产品只有借助其所有外部形态特征,才能更好地成为人们的使用对象和认知对象,发挥其自身功能。

人性化产品视觉形态还能体现出产品的象征性,如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和趣味等。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在选购商品的时候,不是过多地考虑其使用因素,而是在寻求一种文化、身份体现或某种性格特征的表示。如一块价值数万元的高档钻石手表,其昂贵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及特有的形态已远远超出了人们对手表作为记时工具这一传统的实用概念,其刻度已经变得微不足道,设计师追求的是“让拥有者感到荣耀和骄傲”。

二、人性化产品的功能形态和视觉形态构成统一和谐的产品形态

今天的人性化产品的形态设计是以满足消费者生理和心理需求为基础的,并且融合了技术、材料、工艺等因素,从而成就一种系统的和谐美,各元素相互融合、相互统一。在一项优秀的人性化产品设计中,很难找到功能形态和视觉形态的具体分界线,功能形态中透视着人性化的视觉形态之美,视觉形态中又隐含了实用性功能形态。

一件产品的人性化形态来自于各个构件和特性组织。对一般人而言,很难从技术构件和特性组织的专业角度进入产品本身,更多的是凭借中介形态,如通过人性化的产品形态达到初步认知和操作使用的程度。人性化产品形态的设计,就是从这个层面上切入进去,把复杂的功能概念简洁化,把繁杂的操作程序简单化,把冰冷的技术构成情感化,把叠加的构成内容层次化,把丰富的表达内容图标化等。人性化产品形态设计的过程就是通过物质意义的构成来安排人的认知形式和认知过程。因此,一项优秀的人性化产品设计,在形态上应该是功能形态与视觉形态的完美结合与统一。如丹麦设计师保罗·汉宁森设计的PH灯具(见图2),其造型突破了传统造型,从照明的科学原理出发进行设计,遮挡了直接从光源发出的光,避免了传统灯具中不舒适的眩光对眼睛的刺激,并且如此造型还创造出一种美丽柔和的光影效果,所有的光线都要经过一次反射才能到达工作平面,从而获得柔和、均匀的视觉效果,其人性化的产品形态设计就满足了消费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

图3是约翰·巴克曼斯设计的“令人惊异”的花瓶。锥形的瓶身是用热塑性橡胶在“锁模力2000kN”机上以单模具注塑成型的,底座用的是同一种材料在“锁模力950 kN”机上以单模具注塑成型的,花瓶口十分柔软,可翻卷成各种形状,且色彩丰富。这种花瓶适合各种空间环境。

人性化产品形态的视觉信息传达决定了产品形态首先要从满足视觉认知上进行设计,以塑造鲜明的层次感、准确的认知度和视觉的愉悦感。每一件产品的形态设计都应在传承已有规律的基础上,开拓符合人们认知规律和需求的新的形态。信息丰富的产品形态能以其先声夺人的态势为产品赢得关注力,又可以细腻的表现创造从视觉到行为关联的通畅感。

三、现代科学技术为人性化产品的形态设计提供了发展空间

人性化的产品设计不仅使生活更加舒适和方便,更使产品使用者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变得融洽。非人性化的产品形态使得消费者要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琢磨它、理解它、适应它,甚至迁就它,如使用不舒适的笔,坐上去备感疲劳的座椅等,都影响我们愉快的生活;而充满人性化的产品形态则能够引导并最大限度地迁就人们的行为方式,体谅人的情感,并使人感到舒适。现代科学技术为人性化产品形态的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人机工程学的引入使人性化产品设计成为可能。

成功者的心态范文第2篇

        关键词:音乐本质  三调  意念  气功态

        一、引言

        越是抽象的艺术,其所能蕴含的艺术信息量就越大;相反,越是具体的表达,其所能蕴含的艺术信息量就越少。当我们想要用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音乐,并且是音乐中最难以表达情感的弦乐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时,演奏家面对的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艺术。如何正确的开发和运用我们的“气”进行气功态的演奏,势必将成为二胡演奏者乃至整个弦乐大家族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想要了解二胡的气功态演奏,就必须从了解音乐的本质开始,因为演奏家们用二胡演奏出来的是音乐,而要达到二胡的气功态演奏,就更是必须建立在对音乐本质的深刻认识基础上。这里的认识指的不是简单狭义的对某种音乐风格的认识、对某种艺术情感的认识,或是对某种音乐演奏、表现手法的认识,而是指建立在此基础之上,更为广义的对音乐影响人类深层次心脑活动信息的认识和研究。音乐在《词典》上的定义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音乐可以说是最为抽象的艺术门类,而音乐又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部门。

        古人有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里的“丝”,指的是弦乐,“竹”指的是管乐,“肉”指的是美妙的歌喉。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弦乐不如管乐美妙,而管乐又不及歌喉美妙。为什么这样说呢?关于这一点,我们不难从音乐的定义中找出答案。这是因为音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表达情感、反映生活,那么什么最能直接的表达呢?没错,我们的语言。美妙的歌唱总是离不开我们的语言,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的流行歌曲盛行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那么语言是靠什么发音的呢?没错,我们的气息,而气息正是管乐中所要直接用到的,管乐的演奏有着和人的语言发音近似的感觉,因此能够比较容易的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相比而言,弦乐的表达就较为不及“竹”和“肉”了,因为弦乐在演奏过程中的气息不是外在显现的,而是内在蕴含着的,这种气息并不仅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呼吸,而是本文所要论述的气功态演奏中的“气”。正是由于这种内在“气”,才使得大师级演奏家的演奏经久不息,并且具有顽强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如果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词就应该倒置了,因为越是抽象的艺术,其所能蕴含的艺术信息量就越大;相反,越是具体的表达,其所能蕴含的艺术信息量就越少,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多数流行歌曲只能流行一时,而经不起时间考验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我们想要用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音乐,并且是音乐中最难以表达情感的弦乐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时,演奏家面对的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艺术。如何正确的开发和运用我们的“气”进行气功态的演奏,势必将成为二胡演奏者乃至整个弦乐大家族需要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

        那么什么是二胡的气功态演奏呢?它是如何作用于音乐当中的呢?音乐又是如何运用气功态的演奏对人产生影响呢?在这里我从音乐是如何作用于人的,气功是如何作用于人的,气功是如何作用于音乐的,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力求做到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解答这一问题。想要了解二胡的气功态演奏,首先应该从为什么音乐能够影响人的感情开始了解,更为确切的说我在这里论述的问题涉及到了音乐的本质。这也就是我要论述的第一个问题。

        二、音乐是如何作用于人的

        音乐之所以会对人的情感产生影响,是因为音与音之间的联接或重叠,产生了高低(乐音音高)、疏密(乐音排列)、强弱(乐音力度)、浓淡(乐音色彩)、明暗(乐音音色)、刚柔(音乐张力)、起伏(音乐线条)、断续(音乐节奏)以及多声部、和声等等的表现形式,它与人的脉搏律动和感情起伏等等有一定的内在关联和共通性。特别是对人的心理,会起到不能用言语所能形容的影响作用。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种影响作用,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来阐述这一问题。相信大家都有看电影的经历吧?在看完电影的时候,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有着对某片电影里的经典歌曲情有独钟并找来反复欣赏,但对于电影却往往只愿意看一次的经历吧?为什么人们会喜欢电影中的音乐?但是又是为什么,大部分人看电影,看完一次后就不想看第二次,然而对于其中的音乐,他们却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遍又一遍的听,而不厌其烦呢?这里面包含了什么秘密吗?这是因为客观世界中的物体可以发出各种声音,而这些物体又与我们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于是那些物体的各种声音也和“切身利益”联系到了一起,而我们的“喜怒哀乐”又是与事物对我们的“切身利益”相关联的,那么当我们听到类似的声音时,就会产生相当于条件反射的情绪变化;同理,各种声音也可以引发各种思考。所以,音乐作为声音的有机存在形式,同样可以帮助我们加强情绪和思考各种事物,那么我们自然乐于接受它。对于电影来讲,人们更多的是看情节,并吸取里面的经验,但一旦看完,也就一般不会有兴趣看第二遍;而对于音乐来讲,人们是要通过音乐来“感受”各种情绪或“思考”各种问题,所以自然就会一遍又一遍的听了很久而不厌其烦了。由此可见音乐对人的作用,或者可以说是音乐存在的本质是由于人的“感受”和“思考”的需要所决定的,无论是演奏者或者是聆听者,都必须带着“感受”和“思考”去对待音乐,否者就很可能变成“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了。

       那么如上所述,只要演奏者带着“感受”和“思考”去对待音乐,不就可以奏出让人回味悠长的音乐了吗?为何还要学习二胡的气功态演奏呢?事实上,要想达到真正的“感受”和“思考”音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人是具有不满足本性的动物,介于这种本性,便会使人产生烦恼、分心、急于求成等不良的心理活动,从而引发一连串演奏中的不良反应,而这种演奏状态正是二胡演奏当中的大忌。二胡的气功态演奏,正是为了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的,那么它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通过了解气功态演奏中的“媒介”——气功对人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使用气功态演奏重要性并且掌握气功态演奏的要领。这也就是我要讲述的第二个问题。

        三、气功是如何作用于人的

        气功大致是以调心、调息、调身为手段(俗称三调),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下面我分别介绍:1、调心,其作用是调控人的心理活动,通过意守丹田(这里指的丹田绝大部分人是肚脐下的附近)或留意呼吸等调心法使练习者丢弃杂念进入一种稳定的安静状态并集中意念于一点,调心可使人对外界刺激的感觉减弱,进入似醒非醒、似知非知的境界。2、调息,其作用是调控人的呼吸运动,在柔和自然的基本法则指导下调整我们的呼吸状态,并逐步做到深长、细匀、缓慢,改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改浅呼吸为深呼吸,最后练成自发的丹田呼吸。3、调身,其作用是调控人的身体姿势和动作,要求姿势自然放松,它是顺利进行气功呼吸(调息)和诱导精神松静(调心)的先决条件。这“三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气功学科的三大要素或称基本规范。“三调”是统一的整体,并以调心为核心。

        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气功的修炼方法与二胡的演奏状态有着许多共通之处。首先,演奏者在演奏音乐时,本身就是在做一种高级的身心运动,而气功中的调心与演奏者的演奏需要不谋而合,演奏家在演奏时的高级状态应该是进入一种“空灵”的状态,这就需要演奏者运用气功中的调心法,排除杂念,进入一种似醒非醒、似知非知的境界。其次,如同演唱者在演唱音乐时需要根据音乐演唱的需要进行呼吸一样,演奏者在演奏音乐时也必须跟随音乐旋律的需要进行呼吸,这里又和气功中的调息密不可分,正确的运用气功中的调息法,可以帮助调心和音乐的顺利进行。最后,凡是音乐的演唱或演奏,都要求有放松自然的动作姿势,在这一点上又和气功中调身的意义大同小异。一位二胡演奏者在演奏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掌握并运用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进行类似气功锻炼状态的演奏,那么就可以称之为二胡的气功态演奏了。二胡的气功态演奏不仅能够帮助演奏者快速“入境”,并且在演奏气息的把握上,以及演奏姿势的自我调整、放松上,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那些运用气功态进行演奏的大师们是否真的了解气功呢?其实,大多数演奏者本人可能从来没有学习过气功,或者并未能够真正的用气功的概念来表述这种演奏状态,而大部分人习惯性的把这种状态称之为“意念”。这种状态与气功中的“三调”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这便是我要论述的第三个问题。

        四、气功是如何作用于音乐的

        想要了解气功是如何作用于音乐的,就必须先对演奏家所说的意念有所了解,那么这种意念是什么呢?我认为,音乐演奏中的意念应该是演奏家本身对音乐本质的多层次理解及其深层次反应和再创造,其反应的结果又将根据其理解的层次高低而有所不同。然而这种意念的作用并不只限于演奏家本身,因为运用意念演奏出来的音乐必定包含有音乐的本质信息,而这种本质信息又具有最广泛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自然而然的对周围的聆听者产生思维上的“情绪类动”,这既是我们所说的气功态中的“气”,演奏者通过意念进行“气”的控制和传播从而达到音乐的最终目的,既 “感受”和“思考”。但是如果这种“气”不够集中,便产生不了大的影响力,所以如何更好的引导这种“气”就成为应用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进行气功态演奏的关键所在。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意念理解成以气功中的调心为核心,辅助以调息、调身的方法,使演奏者通过舍弃一切不必要的意识,从而进入一种异常专注、协调的“空灵”状态。如果在二胡演奏的过程中,运用这种状态作用于音乐的演奏,通过自然有序的调用意念以及音乐中的艺术信息,将会使演奏者所演奏的音乐具有很强的“艺术穿透力”,这既是我们讲的气功态演奏。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很好的调用这种意念状态,这种意念的调用必须建立在对音乐本质以及气功态演奏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

成功者的心态范文第3篇

[中?D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2(a)-0177-04

Influences of family care on psychological stat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self-perceived burden in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TONG Huaqing

Blood Dialysis Room, Zigo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Sichuan Province, Zigong 643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family care on psychological status,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self-perceived burden in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ethods From June 2012 to February 2016, 82 patients treated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in Zigo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ubjects and divided into the good family function group (37 cases) and the poor family function group (45 cases) according to the family APGAR index.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and the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the patients. The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was evaluated by hemodialysis patients′self-management scale. The 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 (SPB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degree of the patients′ self-perceived burden.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s of SDS and SAS, the proportion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the good family function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poor family function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total score of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and each dimension score in the good family func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poor family function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The total score of SPBS and each dimension score in the good family function group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of poor family function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05). Conclusion The improvement of family care can directly optimize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and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in patients with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and reduce the burden of self-perception.

[Key words]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Family care; Psychological status; Self-management behavior; Self-perceived burden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时间的唯一保守方法,除了透析质量之外,患者的主观心理状态及由此形成的自我管理行为将直接影响治疗依从性及最终治疗效果[1]。目前研究指出,绝大部分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严重者甚至因极度绝望状态而拒绝继续治疗或者采取自残行为,不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及生存时间的延长。如何有效优化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增强治疗依从性、夯实治疗效果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2]。家庭是社会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多研究证实,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各种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3]。目前关于家庭关怀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行为的研究开展较少,本研究选择不同家庭关怀度的尿毒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关怀度的差异对尿毒症患者心态及行为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6年2月在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APGAR)评分将患者分为家庭功能良好组(37例,APGAR评分7~10分)和家庭功能障碍组(45例,APGAR评分0~6分)患者。其中家庭功能良好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37~69岁,平均(46.82±9.11)岁;尿毒症病程1~7年,平均(3.18±0.79)年。家庭功能障碍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9~70岁,平均(47.91±9.54)岁;尿毒症病程2~7年,平均(3.24±0.7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尿毒症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病理确诊尿毒症;②规律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1年;③血液透析前无抑郁症、焦虑症等情绪障碍性疾病;④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员完整;⑤认知功能良好,可以进行基础沟通。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性疾病;②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不全;③透析过程中有自杀或者严重自残行为。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评估: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4]、焦虑自评量表(SAS)[5]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SDS、SAS均包括20个条目,每个条目分4级,评分1~4分,>50分提示患者存在抑郁或焦虑情绪,分值越高、抑郁或焦虑情绪越严重。②自我管理行为评估:采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6]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该量表包括伙伴关系、执行自我护理、问题解决、情绪处理4个维度,总分20~80分,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好。③自我感受负担: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7]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程度。SPBS包括经济负担、情感负担、身体负担3个维度,共10个条目,采用1~5分的5级评分法,总分10~50分,分值越高,自我感受负担越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λ?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

家庭功能良好组SDS平均分、抑郁比例,SAS平均分、抑郁比例均低于家庭功能障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家庭功能良好组自我管理量表总分及各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家庭功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自我感受负担

家庭功能良好组SPBS总分及各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家庭功能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3 讨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可显著延长尿毒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但是随着透析时间延长,患者负面情绪加重,严重者影响其遵医行为、阻碍治疗效果[8-9]。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关怀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生活关怀、精神生活关怀、健康照顾关怀等,家庭关怀度的差别将直接影响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对疾病的认知[10]。家庭关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意义已经明确,但是目前关于家庭关怀度差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开展不多。APGAR是衡量家庭关怀度的客观量表,其评分值与家庭功能状态高度一致,本研究以APGAR评分为基础将入组患者分为家庭功能良好组、家庭功能障碍组,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行为、自我感受负担差异,以此明确家庭关怀度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身状态的内在联系。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主要是指由疾病本身、长期治疗、对治疗结局的失望等导致的焦虑、抑郁情绪,随负面情绪加剧、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对疾病治愈的信心及执行力亦迅速减弱,这是最终治疗结局不良的重要原因。良好的家庭关怀可减轻患者的孤立无助感、减少被人抛弃的恐惧感,从而缓解疾病对患者的心理冲击。较多研究指出,给予积极的家庭关怀可有效提升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优化生存质量[11-12]。换言之,家庭关怀不足的尿毒症患者更易产生负面情绪,治疗依从性也较差。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其遵医行为具有决定性意义,本研究首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与家庭功能障碍组相比,家庭功能良好组患者的SAS、SDS评分较低,抑郁比例、焦虑比例亦较低,提示良好的家庭关怀可以优化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负面情绪。

自我管理行为是指患者对自身思想、心理、行为等进行的管理,是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过程,是最终实现疾病治愈目标的主要手段[13-14]。家庭成员对患者的关爱及积极引导可直接影响其自我管理行为,患者与家庭成员共同管理疾病并解决一系列问题,有助于尿毒症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自信心的提升,自我约束力及面对挫折的心理弹性增强[15-16]。自我管理行为是心理状态形成的结局,也可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本研究评估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并发现,与家庭功能障碍组相比,家庭功能良好组患者的自我管理量表总分及各个维度评分较高,提示较高的家庭关怀度可以引导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使其更好地处理自我及他人的关系,同时增强解决问题、调控自身情绪的能力,进一步彰显家庭关怀对患者的重要性。

成功者的心态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品形态设计;人性化;功能形态;视觉形态

人性化设计是艺术设计一直追求的目标。人性化的产品形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心理上的需求,而且也满足了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对效率、便利和乐趣的需求。

一、人性化产品形态向消费者的信息传达

1.人性化的产品形态是产品向消费者传达信息的载体

工业设计的对象是产品,但设计的目的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从本质上看,产品设计是“为人”的设计,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产品形态包括各种构成产品的要素,有些可被消费者通过视觉、触觉等方式感知产品的信息,如材料、色彩、形状等;有些则是通过消费者对产品的进一步使用才能感知到,如产品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给操作过程带来方便、舒适和效率等。一个构造完全相同的壳体,如河蚌和鸡蛋壳放在一起,因其材料、形状、纹理、色彩不同,所引起的人们的心理感受也就不同。因此人性化的产品形态是产品向消费者传递满足其生理、心理需求信息的载体。为追求产品形态设计的人性化,设计师往往要使用特有的造型语言。

从技术美学的角度看,人性化的产品形态应该首先给用户带来最佳的问题解决方案,即满足消费者在使用中的生理需求,同时还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通过人性化产品形态的视觉表现,判断和衡量产品所传达的某种信息内容与其内心的希望是否一致,并最终作出是否购买的决定。现代产品一般通过产品形态向人们传递两种信息:一种是理性信息,如产品的功能、材料、工艺等,这是产品存在的基础,通常以符合产品内在功能和使用要求的形态来展示,我们通常称之为产品的功能形态;另一种是感性信息,如产品的造型、色彩、风格等,以符合消费者的视觉需求的形态来展示,我们通常称之为产品的视觉形态。

2.人性化产品的功能形态的信息传达

产品的功能形态是功能的副产物,是体现产品物质意义的唯一要素。一件产品的功能形态来自于产品构件及其特性的组织结合。换句话说,功能形态是在现实功能的既定方式下所产生的必然形态,是人们在接受产品功能的前提下要同时接受的一种产品形态,多体现在专业器材产品的设计上。如高尔夫球杆的形态完全是为满足使用者击球这一功能而产生的,离开击球这一功能,这种形态也将没有意义。

由产品的功能形态所传达的信息是消费者在使用该产品时从其形态中寻求到的信息,这种信息预示着方便、快捷、安全、效率等。人性化产品形态的功能信息应正确而直观地暗示消费者如何去使用本产品。如手机各项功能按键的设计就是以人的手部操作方式为参照,根据手指按压方式与力量的不同,通过按键的大小、材质的软硬差异来设计手机的造型与按键布置的。这种让消费者感觉熟悉且操作舒适的手机按键形态设计,也向消费者暗示着产品的使用方式。

人性化设计理念要求产品设计应该体现对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尤其在功能形态设计的细节上,有时生理上的关怀可以转化为心理上的感动。1996年荷兰一家制造厂生产出一种“线龟缠线器”(见图1),该器件可以将工作台面及电器后面垂下来的杂乱的电线整理得有条不紊,使用时将两个小碗向外掰开,将电线缠绕到中轴上,直到每一端留下所需要的长度,然后将小碗向里翻折,包住缠绕的电线,每个小碗的边缘都有一个唇口,可让电线伸出来。如此人性化的产品功能形态向消费者展示了新的工作、生活方式,预示着简单、健康、安全、舒适和高效的工作、生活概念,也体现出设计师对人的深切关怀。

3.人性化产品的视觉形态的信息传达

人性化产品的视觉形态是设计师对产品外观进行的一种定义,它通过视觉方式向人们传达产品的某种外在信息,使消费者在第一眼看到产品时就会从印象层面给产品以初步评价,这种评价往往是先于消费者对产品的深入了解而作出的。

对于今天的消费者来讲,随着生活舒适度的提高,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休闲时间,价值中心也转移到了期望安全、舒心等方面,人们需要丰富多彩的生活、娱乐及高雅的生活品质。于是满足人类这种社会需要和情感需要的人性化产品的视觉形态设计就应运而生。

人性化产品视觉形态的设计要求在实践中更注重消费者心理层面的感受。心理层面的感受不像功能形态那样直观,它难以言说和觉察,有时甚至连消费者也难以说清为什么会对某种产品情有独钟。其实人对物有情,是因为产品通过表现情感的形态元素向消费者诉说着什么。人性化产品形态的视觉方式设计是排列物质功能认知次序的第一要素,是产品外观形态的直感认知性构成。产品的任何技术构成都必须化作人们易于感知的方式图形,色彩、质感、肌理、线条等都可创造或改变人们的视觉认知结构。如产品零件之间的自然过渡、精细的表面肌理、和谐的色彩搭配可给人以精致、高档的感觉,浑然饱满的形态、精细的工艺、沉稳的色泽及合理的尺寸可以给人安全的感觉。简洁的形态、光滑晶莹的质感、柔和或丰富跳跃的色彩可满足女性及儿童在产品使用中的感觉需求,而直线型、较粗糙的质地、冷色系列及简洁的表面处理所呈现的形态则可满足男性在产品使用中的心理需求。

视觉形态的成功设计往往使产品处于与人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中,这些关系的复杂性丰富了人的感觉,也使产品有了更丰富的含义。通过人性化设计,产品的尺度、形状、比例及层次关系对人的心理体验的影响,可让用户产生拥有感、成就感、亲切感,同时还可营造出必要的环境氛围,使人产生夸张、含蓄、愉悦、神秘等不同的心理情绪。如对称或矩形能显示空间严谨,有利于营造庄严、宁静、典雅、明快的氛围;圆和椭圆形能显示包容,有利于营造圆满、活泼的氛围;用自由曲线创造的动态造型,有利于营造热烈、自由、亲切的氛围;而利用残缺、变异等造型手段,则便于营造富有时代感、前卫的主题,产生神奇的效果,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前卫艺术感。人性化产品只有借助其所有外部形态特征,才能更好地成为人们的使用对象和认知对象,发挥其自身功能。

人性化产品视觉形态还能体现出产品的象征性,如产品本身的档次、性质和趣味等。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在选购商品的时候,不是过多地考虑其使用因素,而是在寻求一种文化、身份体现或某种性格特征的表示。如一块价值数万元的高档钻石手表,其昂贵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及特有的形态已远远超出了人们对手表作为记时工具这一传统的实用概念,其刻度已经变得微不足道,设计师追求的是“让拥有者感到荣耀和骄傲”。

成功者的心态范文第5篇

(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河北唐山,063000)

[摘要] 创业心理资本是个体在创业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创业者的重要心理资源。通过分析创业心理资本的内涵和构成要素,认为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关注,完善政策支持,将大学生心理培育与开发纳入到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中,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心理资本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系统举办大学生创业者心理培训;高校要关注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和开发,发挥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搭建创业实践平台,以市场变化及其趋势为背景,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出发,融入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大学生应增强心理修炼的主动性,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效能,学会积极归因,提升心理韧性,自觉培育与开发创业心理资本。

[

关键词] 创业政策;大学生创业;创业能力;心理资本;心理修炼

[中图分类号] G40-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15)02?0030?03

[收稿日期] 2014-11-29;[修回日期]

2015-01-20[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干预与开发策略研究”(13080033)

[作者简介] 刘素婷(1964-),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经济管理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据统计,2014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727 万人,比上年多出28 万人,大学生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严峻。为支持大学生创业,政府相继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由于创业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事业,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象牙塔里走出的大学生来说,创业将会面临更多的困难和更严峻的挑战。培育与开发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激发大学生内在的积极心理品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培育与开发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的意义和作用

任何企业的建立和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创业者必须具备强大的心理抗压能力。创业心理资本是促进大学生个人成长和创业绩效提升的关键心理资源,它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培育与开发创业心理资本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

人的潜能是无限的。但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能充分发挥潜能和施展才干,只有那些具有创造力、智慧和韧性等积极心理状态的个体,才会努力去挖掘自身资源。培育和开发大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可以使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创业绩效。

(二)培育与开发创业心理资本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抗挫能力

创业心理资本能够使创业者增强自我效能感、抗压能力和乐观精神,使大学生创业者面对各种考验,都能时刻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创业前景充满信心。即使遇到问题和困难,也能及时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创业风险和挑战,必要时选择新的路径和方法,解决遇到的困难或挫折,努力实现成功创业的目标。

(三)培育与开发创业心理资本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竞争优势

心理资本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在就业创业环境严峻、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培育与开发创业心理资本是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渠道,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者对创业环境的适应性,促进他们改善自我认知,增强自我效能,实现自我超越。

二、创业心理资本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一)创业心理资本的内涵

创业心理资本是指能够满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情感要求并促进创业成功的心理资源总和[1],是个体在创业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及建设性力量,是创业者除了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以外的第四大资本,也是创业者最具竞争优势的前瞻性资本。创业心理资本具有投资和收益特性,可以通过特定方式进行投资与开发,将其潜力挖掘出来,而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创业心理资本所包括的积极心理能力,能够使创业者对创业充满信心,即使在不确定的条件下,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创业前景充满希望。

(二)创业心理资本的构成要素

创业心理资本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感恩、包容、诚信等基本要素。具体来讲:① 自我效能是创业者在全面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对自身潜能的充分认可,并由此激发个体调动资源去成功实施某一活动的强大信念,是个体自信的表现[2]。② 乐观是创业者的一种最为积极的归因模式和归因风格,乐观的人总能够对当前和将来的成功做积极归因,引起正向的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③ 希望是创业者坚持创业目标和坚信创业目标能够实现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创业成功的动因,也是创业过程得以激活、拓展和提升的基础。④ 坚韧是创业者毫不动摇、坚持不懈地去实现既定目标的态度,当遇到问题和挫折时,能够让个体很快恢复积极的情绪状态。⑤ 感恩是创业者觉察和感激生命积极机能的生活取向。个体积极生活取向的感恩是一种生活智慧,更是成就创业成功的支点。⑥ 包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是个体精神的成熟和心灵的丰盈,包容有利于创业者凝聚人心,增强团队战斗力,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⑦ 诚信是创业者健康人格的道德基石之一,良好的诚信品质是创业者创业成功的关键性因素,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践约、无欺”。在创业过程中,以上这些要素以协同的方式对个体发挥作用,使创业心理资本增值,促进大学生实现成功创业。

三、培育与开发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的策略

近几年,政府和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创业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大学生创业心理状况还是比较令人担忧,存在着创业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盲目乐观、自卑、受挫能力差等诸多问题[3],导致大学生在困难面前容易退缩,甚至放弃创业。基于此,关注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可以从政府、学校和学生个体三个层面入手:

(一)从政府层面培育与开发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

政府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关注,发挥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创业的正功能。一是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完善政策支持,将大学生心理培育与开发纳入到社会公共服务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大学生心理培育与开发提供制度和资金保障。二是加强对心理资本内涵及其作用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心理资本的重要作用,引导大学生学会自发运用心理资本,激发自身潜能。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的、稳定的、高水平的从业队伍,多途径、多形式满足大学生创业心理成长的需要。四是系统举办大学生创业者心理培训,使大学生了解、学习提高心理资本的方法和技巧,培育和开发大学生创业者的心理资本,为大学生顺利创业创造有利条件。五是建立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心理关爱支持体系。充分调动相关部门、民间组织、志愿者等资源,开展创业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服务,支持和帮助遇到创业困难的大学生,缓解内心的焦虑与紧张,渡过创业难关。

(二)从高校层面培育与开发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

我国高校在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除关注创业知识技能层面的教育外,更应重视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力量的培育,关注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育和开发。一是发挥课程教育的主渠道作用。通过专业教育、思想教育以及相关课程渗透,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形成积极的创业心理,提升创业机会识别能力和创业风险感知能力,克服创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4]。二是搭建创业实践平台。实践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高校应转变观念,主动走向社会,走进市场,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开拓视野,积累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在实践中经受考验,为成功创业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三是校企文化互融,以市场变化及其趋势为背景,从微观企业的角度出发,融入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文化,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适应性和合作性,激发大学生的希望、乐观等积极品质,积累积极心理力量。四是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大学生企业家的创业体验最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共鸣。高校应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成功人士的典型事迹,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让大学生与成功人士零距离接触,增强他们创业的信心。五是加强大学生创业心理辅导。多渠道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大学生分析创业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心理问题,改变认知模式,促进大学生将所学心理知识内化为创业心理资本,有效释放心理压力,疏导负性情绪,提升大学生的创业竞争能力。

(三)从个体层面培育与开发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

创业者是指创业活动的推动者,成功创业需要大学生个体具备较强的创业内驱力。大学生应增强心理修炼的主动性,自觉培育与开发创业心理资本。一是正确认识自我。只有充分认识自我,客观评价自己,才能更好地把握自我,明晰符合自我需要的目标,找到成功的方向,更可以根据自己的优缺点,提出改善的步骤及方式,促进自我心理疏导能力养成[5]。二是增强自我效能。创业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遇到困难也在所难免。这就需要创业者在所有情况下都能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自身所具备的优势,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遇到的任何问题。三是学会积极归因。面对创业困难和挫折,学会积极地归因是大学生成功应对困难和挫折的必要基础。对于成功,学会进行内在地、稳定地归因,肯定自己,对未来的创业活动充满信心;对于失败,学会进行外部地、可变地归因,维护自尊,看到希望,让自己能够保持原有的努力状态。四是提升心理韧性。心理韧性是大学生应对压力、挫折或逆境等消极心理事件的能力。在困难和挫折中获得成长,并实现超越,这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大学生要把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作为磨练意志、增强心理承受力的锻炼机会。五是培育积极心态。心态是控制创业心灵平衡的砝码,是大学生创业者理智步入成熟、走向成功的基础。大学生要把调整心态作为每天的必修课,始终保持学习的心态、感恩的心态、积极的心态、付出的心态、合作的心态和坚持的心态,积极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让人生实现从平凡到卓越的突破。

参考文献:

[1] 高娜,葛崇勋.从心理资本视角看高校创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训模式的新构建[J]. 考试周刊,2010(45):180-182.

[2] 孙敬娜.心理资本干预对大学生创业能力的作用机制研究[J].职教通讯,2014(20):70-72.

[3] 陈亚.心理资本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育[J].学理论,2012(34):254-255.

[4] 董红燕,徐双俊.创业心理品质开发的理论资源与实践模式[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