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成功人士名言

成功人士名言

成功人士名言

成功人士名言范文第1篇

2、网络行业像一杯啤酒,有沫的时候最好喝。——马云

3、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4、网络行业行业的创业往往是苦尽甘不来的,要随时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人才和资金是所有创业企业都会面临的问题。——张本伟

5、沉浸于现实的忙碌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思念过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雷音

6、所谓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就是把商场竞争仅仅理解为资本实力的较量,却忽略了人心的向背和金钱以外的成本。——韩朝华

7、小企业有大的胸怀,大企业要讲细节的东西。——马云

8、记住,关系特别不可靠,做生意不能凭关系,做生意也不能凭小聪明。——马云

9、要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不断改进才能不断提升。——郭广昌

10、如果10%的利润是合理的,11%的利润是可以的,那我只拿9%。——李嘉诚

11、如果你看了很多书,千万别告诉别人,告诉别人别人就会不断考你。——马云

12、要永远相信:当所有人都冲进去的时候赶紧出来,所有人都不玩了再冲进去。——李嘉诚

13、登高莫问顶,途中耳目新。——潘刚

14、创业者书读得不多没关系,就怕不在社会上读书。——马云

15、我成功是因为我有决心,从不踌躇。——拿破仑

16、这个世界并不在乎你的自尊,只在乎你做出来的成绩,然后再去强调你的感受。——比尔·盖茨

17、生存下来的第一个想法是做好,而不是做大。——马云

18、努力是成功之母。——塞万提斯

19、征服自己需要更大的勇气,其胜利也是所有胜利中最光荣的胜利。——柏拉图

20、我觉得真的是不缺钱,想法也满天都是。中国缺的是有一个想法,并且能够持之以恒把这个想法不断坚持做下去的人。——马云

21、财富是猫的尾巴,只要勇往直前,财富就会悄悄跟在后面。——王志东

22、办成改革的产物,而不是改革的对象。——陈慕华

23、不要贪多,做精做透很重要,碰到一个强大的对手或者榜样的时候,你应该做的不是去挑战它,而是去弥补它。——马云

24、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围着你转;一个人围着全世界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抛弃你。——刘东华

25、任何时候做任何事,订最好的计划,尽最大的努力,作最坏的准备。——李想

26、一两智慧胜过十吨辛苦,脑袋决定口袋。——牛根生

27、信心好比一粒种子,除非下种,否则不会结果。——罗伯·舒勒

28、只要决心成功,失败永远不会把你击倒。——奥格曼狄诺

29、阿里巴巴在路上发现小金子,如果不断捡起来,身上装满的时候就会走不动,永远到不了金矿的山顶;还是不管小金子直奔山顶。——马云

30、不是你的公司在哪里,有时候你的心在哪里,你的眼光在哪里更为重要。——马云

31、我认为做企业要有这些素质,特别在中国市场上,那就是:诗人的想像力、科学家的敏锐、哲学家的头脑、战略家的本领。——宗庆后

32、我现在觉得,像李彦宏那样坚持独立发展是正确的。——周鸿祎

33、宁在事前心力交瘁的努力,事后悠然自得;不要在事前悠然自得,而在临事时无法适从。——丘吉尔

34、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牛根生

35、做生意应坚持这样一个观点,就叫做获取利润之后的利润,核算成本之前的成本。学会让而不是学会送,商人的最高境界是让,送是慈善。——冯仑

36、只有具备真才实学,既了解自己的力量又善于适当而谨慎地使用自己力量的人,才能在世俗事务中获得成功。——歌德

37、在别人藐视的事中获得成功,是一件了不起的事,因为它证明不但战胜了自己,也战胜了别人。——蒙特兰

38、思路决定出路。——王振滔

39、可以说成功要靠三件事才能赢得:努力、努力、再努力。——哈代

40、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的真正乐趣。——爱迪生

41、伊利更愿意享受创建游戏规则的快乐,而不是钻游戏规则的空子。——潘刚

42、一个人再有本事,也得通过所在社会的主流价值认同,才能有机会。——任正非

43、聪明是智慧者的天敌,傻瓜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袋讲话,智慧的人用心讲话。——马云

44、企业发展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的意识。——任正非

45、创业就应该做一件天蹋下来都能够赚钱的事情。——李嘉诚

46、工作上的执著实际上是人的一种意志。——张近东

47、作企业要讲竞合环境。现在全世界的环境也是一个竞合的环境。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丢失信念。——杨宁

48、不要说没体力,不要说对手肘子硬,不要说球太滑,你只需做好基本功。就算对手难缠,就算他小动作多,就算他嘴里不干净,你只需做好基本功。——李宁

49、最大是一个结果,不是原因。不是因为你要做最大就会成为最大,而是我要做最好最后自然发展为最大。——冯仑

50、对信念的偏执创造奇迹。历史是这样写就的,竞争版图是这样重划的,世界是这样改变的。——孙宏斌

51、天下无难事,惟坚忍二字,为成功之要诀。——黄兴

52、成功的秘诀,在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卢梭

53、事在人为,也就是说,办事就要找人,而且要找对人;人找得多了也不行,少了也办不成事;办不同的事找不同的人。现在,我已经弄清楚了。——陈镇光

54、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也是你最大的财富,就是你的诚信。——马云

成功人士名言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心理压力;静脉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

输液室是医院针对门诊一些不需住院的患者设立临时输液治疗的部门,在这里患者流动性大、复杂、婴幼儿输液较多,那么对护士的穿刺技术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就可能招致不满,甚至对护士大喊大叫,或者出现患者挑护士现象,故此输液室护士工作中会有很大压力,这种压力对护士的心理会产生很微妙的影响,它直接影响到穿刺成功率,作者通过观察凡是患者或者家属对护士施加压力的,穿刺失败率都高,故此我们对科里4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5名在职输液室护士,受试者均为女性,年龄在23~46岁,护龄1~26年,护士20名,护师16名,主管护师9名。

1.2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该问卷包括:患者或家属干预、无干预、患者鼓励性、穿刺结果四部分组成,每一名护士穿刺结束都要认真填写。

2 结果

经过对3086例患者的穿刺结果分析 得结果如下。

3 讨论

3.1 输液室护士压力来源 压力可分为积极的压力和消极的压力,积极的压力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一旦压力过大就会使人的心理、生理和行为产生一系列的异常反应,也就是消极的压力,一旦消极压力产生,可以直接影响护士的精神状态是否处在最佳。输液室护士长期以来要面对很多方面的压力,如门诊患者特殊性、家属要求高、工作量巨大、环境嘈杂、职业暴露性大等等,这些都要求护士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谨慎小心,精神状态高度紧张,一旦有患者使用一些不良语言如:“你能一次打上吗?”,“回去换一个老一点的护士来给我打针。”,“护士,我们孩子真能哭你们一定要一次打上呀。”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护士操作时的心理状态。

3.2 提高护士心理应对能力 具备良好心理状态,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重大实用价值,护理工作中避免出现紧张、焦急、胆怯、烦躁、倔强等负面心理[1]。护士长要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有意识的加强心理健康的认知辅导、矫正不良应对方式,掌握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促进良好

作者单位:264200山东省威海市传染病院中西医肝病科

心理素质的形成[2]。尤其是年轻护士的教育。

4 缓解心理压力措施

4.1 护士输液前应与患者或者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多做解释,取得患者的谅解,告知患者不良语言的刺激只会加重护士的心理负担,影响穿刺效果,鼓励性的语言可以受收到不错的结果,护患之间多一些理解,使护士在轻松地心态下更好的完成穿刺工作。

4.2 护士应加强基本功训练,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体验,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使自己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才能不断的提高穿刺成功率。同时,教育年轻护士要有爱伤观念,提高服务意识,认真对待每一名患者,增强责任感。

4.3 管理层应增加护理人数,改善输液室环境,减少噪音,降低护士工作压力,使护士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工作。

参 考 文 献

成功人士名言范文第3篇

关键词:网络网名隐喻文学审美

隐喻,metaphor,是古希腊传下来的一种修辞手法,英文意义是指把行李移到马车或者电车上的运载工具。古希腊三哲之一的亚里士多德认为隐喻是“将属于甲事物的名称用于乙事物。”这就是说,隐喻适用于词汇层面而不是句子层面。并且,一旦发生了隐喻现象,该词汇便不再具有原来的意思了。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类早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上网聊天已取代书信成为现代人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之一。除了极少数人愿意用自己的真名进行交际之外,绝大部分网民所取的网名都用了一些修辞手法,隐喻就是其中之一。

我的QQ联系人列表里面有163个好友,纵观他们的网名,我把他们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以自然界的风花雪月、鸟兽虫鱼为选材依据的。如“网事如烟”是我一个女同学的网名。她用“网”来代替“往”,我认为是十分符合所处时代的。这个“网”字洋溢着网络时代十分浓厚的时代气息,具有比较强的时代冲击力,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又表达了命名者独特的思维特征,让我们感受到她洒脱不羁的性格。

第二类:借助古典英雄形象的。其实我这样概括也不是十分准确。我的姑父是位医生,他的网名叫做“白衣飘飘的斗士”。在这里,他用“白衣飘飘”来描述了“斗士”的特征,又用“斗士”来丰富了“白衣飘飘”的形象。其实,与病魔抗争本来就是一场战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位医生在救助伤患的过程中必定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这与战场上士兵奋勇杀敌是同种性质的。所以,每位医生便是斗士。

第三类:拼音字母类。这一类的网名只对应我的一位网友,我认为比较典型,恰好也用了隐喻的手法。这位网友的网名叫“HeHe”,即中文拟声词“呵呵”。首先,我们要肯定的是他突破了传统取名法,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创新。其次,网名不同于一般的名字,他是社会语言的组成部分,是时代的反映。我曾经问他这个名字的由来,他回答说:“流言止于智者,聊天止于呵呵。”这句话是现在比较流行的一个网络段子。他用“呵呵”作为自己的网名,其实也是指向了“智者”所代表的词汇意义。

当然,我的网友中也不乏有人取类似“帅哥一枚”“默默”之类的网名,这些网名虽然能博得网友一笑,但并不具有能代表取名者本人精神风貌和反映时代气息的作用,并不具备隐喻功能。网名中的隐喻具有启发想象力的功能,也是语言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取网名和取真名一样,其中的学问值得我们进一步深思。

那么,人们为什么愿意取具有隐喻功能的网名呢?或者说网名中的隐喻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除了网络时代造就的时代背景之外,我将上述三种情况对应三种理由来尝试说明。

之所以出现自然物代替人名,我认为是文学三大功能之一的“审美功能”造成的。鲁迅先生曾说:“由纯文学上言之,则以一切美术之本质,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他强调的正是文学即艺术所包含的娱乐性。也就是说,我们没有亲身感受到的山川景象,草木虫鱼等蕴含的自然之美却在所接触到的文学作品里面体会到了,我们说文学作品有或多或少的虚拟成分便在于此。书面阅读在技艺层面上把文学的“语言审美”推向顶峰,于是文学在时机成熟之际走向网络,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于是网络时代的人们就把这种对于美的追求诉诸于能作为一个人身份表征的网名上面了。

其次,网络时代的“快”文化消除了对内在意义的探寻,转而对深度意义漠视与逃避。网络有其特殊“兼容并包,开拓创新”的特点,这既是网络的优点也是网络的缺点。网上使用拟声词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夸张、让人觉得有趣。像前文提到的“HeHe”是新造出来的网络语言,在聊天中可以代表“不想继续聊下去的敷衍情绪”。在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该怎么使用,久而久之,它就会逐渐进入现代汉语的词汇库中,被大家所接受。近几年因写《武林外传》而成名的宁财神在一次访谈中谈到他为什么上网写作时说道:“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而写,为写而写,为了练打字而写。”这样的目的并不是不对的,正好表现了网络时代文化的“自娱娱人”性,符合网络时代隐喻的文化消费逻辑,即暗合了余秋雨先生对于文化的定义:“高端走向精神价值,低端走向生活方式。”

人们一进入网络时代就把个人欣赏变为互动式交流欣赏。网民或者即将成为网民的人们在寻找交流方式与文学生活的审美功能关联时,就会不自觉地使用网络时代的隐喻方式,到达现实与虚拟的共生共融。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本体研究》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年3月1日

成功人士名言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西晋初期,儒学重新成为社会的主导思想。儒学的积极影响和晋初的社会环境,形成了士人“立功立言”以求不朽的心态。这种心态反映在文学创作上,就是恢复了儒家传统的诗教精神,继承了“美刺”的文学观念;在作品中,流露出积极进取的用世精神,以“兼济天下”作为创作主题。

西晋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关于西晋文学的成就,刘册《文心雕龙》云:“晋室群才,稍人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衙;才褥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钟嵘《诗品序》在描述了建安文学的“彬彬之盛”后,接着指出:“尔后凌迟衰微,迄于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而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刘、钟二人都热情洋溢地描绘出了西晋文学的繁荣景象。

一个时代之文学,其思想内容、形式、风格及发展变化不可避免要受到这个时代的思想意识的影响。西晋文学的发展,同西晋的思想文化环境密不可分。玄学的兴盛,是西晋文化学术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西晋玄学崇尚清谈,标榜任达,西晋士人的心态与士风的形成均与其密不可分,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亦不可忽视。由于玄学的兴盛,其被视为此时期的主流思想,就连很多以儒学立身的士人都沾染了玄风的余绪,似乎儒学在西晋走向衰微。事实上,儒学在西晋衰微,只是从严格经学意义的角度而言,尤其是相对于儒学在两汉的地位而言。西晋实质上常被以后的士人誉为儒礼之学的盛世。

晋武帝登基后多次下诏倡导儒学,“……敦喻五教,劝务农功,勉励学者,思勤正典,无为百家庸末,致远必泥”《(泰始四年诏》)。他还采取扩建太学、封崇孔子后裔等措施,复兴儒学,“置博士十九人,九州之中,师徒相传,学士如林,犹选张华、刘皇居太常之官,以重儒学”。处于低潮的儒学在西晋之初逐渐显露出撅而复振的局面。在西晋初期,士人尤其是那些出身寒素的士人又重新回归“学而优则仕”的传统人生轨迹,掌握儒家的礼仪知识和具备儒家伦理道德成为士人人仕的重要工具。儒学思想在普初重新上升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作为一种为皇权所推崇的思想,儒学的政治思想和处世原则不可能不对百姓产生影响,也不可能不对晋初士人的心态产生影响,并影响他们的文学创作。

儒家思想有很强烈的政治追求,儒学本就是积极入世的学说。孔子有治世之心,“三月无君,则惶惶如也,出疆必载质”《(孟子·膝文公下》)。孟子与孔子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在寻求政治上的突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孟子·公孙丑下)})在孔孟的影响下,儒家后学都有一种自觉的政治要求,都有学而为民生政治的信念。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官方的形式强化了儒学与政治的关系,儒学及儒学引发的自觉的政治参与意识逐渐成为一种民族性的精神存在。西晋去汉不远,儒家士族在社会上还普遍存在,再加上统治者的提倡,儒学在西晋的影响力依然极大,在儒家建功立业、追求不朽的思想指导下,晋初士人亦表现出积极进取的意识。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为不朽。”从此,追求“不朽”成为士人们为之奋斗的目标,成为一种人生观。据《晋书》记载,“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现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杜预好为后世之名,追求不朽的心态可见一斑。而“立德”既为“太上”,唯圣人所能,一般士人莫能当之,况且西晋的政治环境亦无道德可言,所以西晋士人往往把自己的追求目标放在“立功”“立言”上,犹以“立功”为要。

西晋初期,南有东吴,北有戎狄,与晋相攻伐,统一大业尚未完成,士人面临的依然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他们渴望能以自己的才华抓住机遇,建功立业,留名青史。建安时期的英雄主义精神尚未消失殆尽,对西晋士人的思想仍然有着或隐或现的影响,晋初士人渴望能在政治中一显身手,这与儒家积极进取的意识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士人强烈的功名意识。左思在《咏史》(其一)中高唱:

弱冠弄柔翰,卓荤观群书。着论准《过秦》,作赋拟《子虚》。边城苦鸣摘,羽檄飞京都。虽非甲胃士,畴昔览《攘直》。长啸激清风,志若无东吴。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左晒澄江湘,右盼定羌胡。功成不受爵,长揖归田庐。

咸宁五年(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终于下定决心征讨东吴。已近而立之年的左思热血沸腾,他决心投笔从戎,在统一东吴的大业中建功立业。为此,他主动请缨。在诗歌中,左思用自叙的方式塑造了一个文武兼备的爱国志士的形象。他发奋攻读,才华横溢,当国家利益面临威胁时,毅然投笔从戎。“铅刀贵一割,梦想骋良图”可说是诗人此时心声的真实写照,显示出诗人强烈的自信心和急切的用世精神。

潘岳在《闲居赋》中亦写道:“顾常以为士之生也,非至圣无轨,微妙玄通者,则比立功立事,效当年之用。太康元年(公元2g}年),随着东吴的灭亡,西晋社会初步实现统一与稳定,出现了短暂的太康繁荣。晋初的繁荣和统一之势,刺激了士人的盛世梦想,士阶层普遍表现出一种进取的姿态。这种态度代表了晋初士人对建立功业的希冀,他们希望能在政治上一展身手,有所作为,得到社会的承认。

晋初士人不仅追求“立功”,亦追求“立言”。杜预就自称:“德不可以企及,立功立言可庶几也。”而且他身体力行,“既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耽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又撰《女记赞》。杜预是“立功”之后再“立言”,晋初不少士人是把“立言”作为追求“立功”的一种手段。太康时期,是魏晋之际少有的“中兴之世”。短暂的统一局面,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带来了短暂的经济繁荣。干宝《晋纪·总论》记载:当时社会上“牛马被野,余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间不闭……其匮乏者,取资于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激发了文人的创作热情,也给某些文人带来幻想,认为富强的大一统的大汉帝国时代即将重现,这使他们有兴趣从事文学创作,用自己的作品表达对升平社会的歌颂,对理想的追求,尤其一些出身寒素之士更把文学作为表现自己才华、以求仕进的晋身之阶。史载张华“性好人物,诱进不倦,至于穷贱侯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磋称咏,为之延誉”。如成公绥出身寒门,无仕进之机,张华“每见其文,叹服以为绝伦。荐之太常,征为博士”。这是典型的以文采得仕进的例子。其他如束哲、陈筹等,也是因才华知名而步入仕途,所以“立言”是晋初士人重要的人生追求,并且往往与“立功”结合在一起。

儒家思想在造就晋初士人“立功洲立言”的创作心态的同时,对文学创作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一)“美刺”诗教传统的继承

《毛诗序》中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并提出“美刺”原则,这是典型的儒家诗教理论。所以清人程庭柞指出:“汉儒言诗,不过美刺两端。”汉末建安直至正始以来,随着儒学统治地位的下降,儒家诗教传统也不再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法则,但仍对文学有一定的影响力。

晋初文人继承了儒家“美刺”诗教传统。武帝初,提倡节俭,励精图治,采取了一些进步的政治措施,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西晋的统一也改变了分裂时期的凋敝景象,出现了短暂的太康中兴局面。社会的安定与统一激发了文人的盛世梦想,从而为之摇旗呐喊。挚虞作《太康颂》,张载作《平吴颂》《檬祀赋》《剑阁铭》为晋室 张皇声势。《檬祀赋》作于咸宁年间,着力铺写檬祀池水的壮观,写出了它激通渠、承长川,仰承河汉、吐纳云雾的气势,这不仅是作家才华的展示,更表现了作家的社会理想。在这幅图画中出现的玉辈天子,是“一种有意味的代表与象征,因为时遨游、镜清流、可逍遥、以忘忧,乃人人憧憬向往的美好境界。这不同于平庸的歌功颂德,乃能于恰到好处的歌功颂德之外,融人主体的理想情怀,很巧妙地表现出了西晋武帝之初,社会稳定繁荣,熙然而乐的社会景象”叫。作于太康年间的《剑阁铭》,极力描述剑阁形势的险要,总结历史教训,歌颂国家统一,为晋室张扬声威:“世浊则逆,道清斯顿。闭由往汉,开自有晋”,“兴实由德,险亦难恃。自古及今,天命不易。凭阻作昏,鲜不败绩。公孙既没,刘氏衔璧。覆车之轨,无或重迹。勒铭山阿,敢告梁益”。正因为这篇铭文的主旨在于歌颂西晋王朝,所以博得武帝的青睐,遣使镌刻于剑阁山崖。晋初还出现了大量应制而作的、歌功颂德的作品。傅玄曾作《晋荤舞歌五首》,其中《明君篇》一首描绘出一幅“忠臣遇明君,乾乾惟日新”的朝政清明繁荣的画面,反映了西晋王朝建立之初万象更新、欣欣向荣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西晋社会的理想,这也代表了大部分晋初士人的心声。潘岳也作《藉田赋》热情歌颂晋武帝藉田“能本而孝”的功德,赞美一个历经百年浩劫而建立起来的新兴王朝,通篇洋溢着对这个新兴王朝的信心与热情。

在晋初短暂的繁荣稳定的局势下,也有不少人看出了蕴含的社会隐忧:趋利忘义、耽于逸乐、奢糜。潘尼在《安身论》中这样描述当时的世风:

然弃本要末之徒,恋进忘退之士,莫不饰才锐智,抽锋耀颖。倾侧乎势利之交,驰骋乎当途之务。朝有弹冠之朋,野有结缓之友。党与炽于前,荣名扇其后。握权则赴者鳞集,失宠则散者瓦解。求利则托勿V颈之欢,争路则构刻骨之隙。于是浮伪波腾,曲辩云沸。寒暑殊声,朝夕异价。弩蓦思奔放之迹,铅刀竞一割之用。至于爱恶相攻,与夺交战……君子务能,小人伐枝,风颓于上,俗弊于下。

曾为“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爱财吝音,虽贵且富,然“翁抠二人,常以象牙筹昼夜算计家资”王戎爱财,后人或以为“戎晦默于危乱之际,获免忧祸既明且哲,于是在矣”。但追求金钱却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因此成公绥写有《钱神论》,其中写道:“路中纷纷,行人悠悠,载驰载驱,唯钱是求。朱衣素带,当垫之士,爱我家兄,皆无能己。执我之手,托分终始,不计优劣,不计能否。宾客辅凑,门常如市。谚言曰:‘钱无耳,何可周使?’岂虚也哉!”世人对钱的祟拜,得到充分描述。伴随着对金钱崇拜而来的是奢侈享乐思想的蔓延。如何曾、何韵父子,食必尽四方珍镬;任恺“一食万钱,犹曰无下着处”;王济“以人乳饮豚,以求味美”;石崇、王恺争富,更是人所周知。张华《轻薄篇》就对西晋初年王公贵族骄奢淫逸、醉生梦死的生活进行了讽谏。该诗继承了“缘事而发”的乐府精神和汉大赋“劝百讽一”的文学传统,诗歌开头以“末世多轻薄,骄代好浮华。志意既放逸,货财亦丰奢”总结了当时轻薄浮华的世风,继而,作者围绕“放逸”“浮华”铺排开来,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截取宴饮、歌舞的欢宴场面展现贵族子弟生活的浮靡:“酣宴终日夜,明灯继朝霞,绝缨尚不尤,安能复顾他。流连弥信宿,此欢难可过。”在对奢糜的生活场面进行淋漓尽致的描写后,诗人感慨道:“人生若浮寄,年时忽蹬跄。促促朝露期,荣乐邃几何。念此肠中悲,涕下自谤沱。但畏执法吏,礼防且切磋。”在这纵情声色的生活背后,却有着人生苦短、岁月易逝的悲伤,因此张华提出了“礼防且切磋”的讽谏,要用“礼防”,即以儒家伦理道德进行约束。

(二)“达则兼济天下”的创作主题

积极人世与博施济众是儒家的主体精神,儒家士人从来都是政治舞台上的活跃分子。傅玄、张华是西晋士人中少有的正统儒者。傅玄出生寒素,年少孤贫,家道中落,青年时又避难河内,生活的窘况可想而知,这使他对社会生活的黑暗有所揭露,对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示同情。傅玄的《苦雨》《雨诗》《炎旱》等诗描写了自然灾害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全诗浸透着一种悲天悯人的仁者情怀。傅玄早年所作的《放歌行》就反映了魏晋之际真实而悲惨的现实生活,其中的“丘家如履聂,不识故与新”与曹操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及王粟的“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一样使人触目惊心,既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性,字里行间又包含着诗人对身处惨境的百姓的无限同情。傅玄还有为数众多的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作品,如《董桃行·历九秋篇》《明月篇》《青青河边草》,尤其是《苦相篇》描写女子自出生到衰老的悲苦命运:“女育无欣爱,不为家所珍。长大逃深室,藏头羞见人。垂泪适他乡,忽如雨绝云……玉颜随年变,丈夫多好新。昔为形与影,今为胡与秦。胡秦时相见,一绝逾参辰。”几乎写完了身为女性的种种不幸。傅玄身为一个处于封建社会的文人士子,却能为妇女这一弱势群体鸣不平,表现出他博施济众、兼济天下的仁者胸怀。

张华“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深受儒家忠孝仁义思想的熏染。从张华一生行径看,无论在武帝朝,还是在惠帝朝,他都表现出积极用世的精神:武帝朝出谋划策,力主用兵,平吴大捷,张华功不可没;惠帝朝“尽忠匡辅,弥缝补胭,虽当阁主虐后之朝,而海内晏然,华之功也”。纵观张华的一生,儒家积极人世的进取精神始终是他生命的主旋律。与这种积极人世思想相一致的,是他作品中时而流露出的一腔慷慨豪迈之气。其《壮士篇》《游侠篇》《博陵王宫侠曲二首》《励志诗》都抒发了作者的“风云之气”,《上已篇》中表达了一种珍惜时光、及时努力的思想。在《壮士篇》中,张华塑造了一位勇于建功立业的英雄形象:

天地相振荡,回薄不知穷。人物察常格,有始必有终。年时俯仰过,功名宜速崇。壮士怀愤激,安能守虚冲?乘我大苑马,抚我繁弱弓。长剑横九野,高冠拂玄弯。慷慨成素霓,啸托起清风。震响骇八荒,奋威哩四戎。灌鳞沧海畔,驰骋大漠中。独步圣明世,四海称英雄该诗继承了建安慷慨之音,借诗中壮士形象抒发了追求功名的热望和建功立业的豪情。

成功人士名言范文第5篇

关键词:陆机;出处观念;东吴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2)02-0093-04

一、“仕”与“隐”:“角声”・“鹤唳”

由吴入晋的陆机历经宦海浮沉之后兵败被杀,临刑之际触发“华亭鹤唳”之叹,这一历史故事载于多种史籍,据《世说新语・尤悔篇》载:

陆平原河桥败,为卢志所谗,被诛。临刑叹曰:“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

然而另有一种“华亭鹤唳”的故事版本,其叙述语境向来不被人们重视。此条见于晋人裴启《语林》,其史实可信度已难考定,但其历史意蕴却耐人寻味,透露的思想观念也值得关注。《世说新语・尤悔篇》刘孝标注引裴启《语林》曰日:

(陆)机为河北都督,闻警角之声,谓孙丞曰: “闻此不如华亭鹤唳。”故临刑而有此叹。《北堂书钞》一二一所引《语林》略同,文争哨有出入:陆士衡为河北都督,已被间构,内怀忧懑,闻众车警角,谓其司马孙掾(丞)曰:“我今闻此,不如华亭鹤鸣也。”

陆机听闻警角之声有其具体的史实背景。太安初,成都王司马颖与河间王起兵讨伐长沙王义,陆机被司马颖授命为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对于心怀鸿志的陆机来说,尽管在人洛之后一度得到张华等人的赏识,但其仕进之途却不免落拓失意,后来又受到赵王伦的牵连险遭不测,幸有司马颖出手相助,使之脱难并加以宠任,所以说,司马颖对于陆机本有再造之恩。然而,当恩公委以重任之时,陆机却心存犹疑。这种心态在上述故事中有所反映:一方面,陆机先后得罪于成都王司马颖长史卢志、宦者孟玖等人,他们屡屡向司马颖进献构隙之言,使得成都王对陆机不能充分信任;另一方面陆氏家族已经“三世为将”,这是秦汉以来“道家所忌”(《晋书》本传),陆机父祖均为东吴名将,他唯恐自己出兵不利而辱没家声。在这样的历史情境与个人心境之下,用以激励将士奋勇立勋的“警角之声”不再令陆机斗志昂扬,多年之前华亭故居的“鹤唳之声”却如在耳畔,令他神往,陆机“仕”与“隐”(“出”与“处”)的矛盾观念由此集中显现出来。

二、“退”与“进”:“隐居”・“入洛”

陆机出生于江东陆氏家族,在吴地的土著世族中,陆机《吴趋行》谓:“四姓实名家”,吴郡四姓中就有陆氏,《吴录士林》云:“吴郡有顾、陆、朱、张为四姓,三国问,四姓盛焉。”(《世说新语・赏誉篇》注引)据《世说新语・规箴篇》,“孙皓问丞相陆凯曰:‘卿一宗在朝有几人?’陆日:‘二相、五侯、将军十余人。’”陆氏家族在东吴之强盛由此可以想见。陆机的祖父逊、父抗均为名播海内的东吴功臣,因之陆机的家族自豪感与优越感异常强烈,家族的尊严容不得一丝半点的不敬,由此可以理解当卢志调问陆机“陆逊、陆抗是君何物?”(《世说新语・方正篇》)时他的反应为何如此激烈。

陆氏家族的衰落始于晋军伐吴之时,据《三国志》卷五八《陆逊传》,“抗字幼节,孙策外孙也。逊卒时,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领逊众五千人。……(凤皇三年)秋遂卒,子晏嗣。晏及弟景、玄、机、云分领抗兵。晏为裨将军、夷道监。天纪四年,晋军伐吴。……二月壬戌,晏为王别军所杀。癸亥,景亦遇害,时年三十一。”在孙吴败亡的过程中,陆氏家族成员屡遭摧残,陆机长兄晏、次兄景相继战殁。家破国亡之后,“亡国之余”、“敌国之臣”的身份成为陆机的苦涩心曲。后来陆机由吴入洛,他在心理上、思想上基本上认同了西晋王朝,但他多次提到“臣本吴人,靖居海隅”(《诣吴王表》),“臣本吴人,出自敌国”(《谢平原内史表》),可见其东吴故臣的角色意识仍然十分强烈。

陆氏家族随着东吴的败亡而衰落,随后的十余年间,陆机与乃弟陆云隐居读书,臧荣绪《晋书》云:“(机)年二十而吴灭,退临旧里,与弟云闭门勤学,积十一年。”(《文选・文赋》注引)陆氏兄弟隐居之地为华亭旧里,据东晋卢《晋八王故事》:“华亭,吴由拳县郊外墅也,有清泉茂林。吴平后,陆机兄弟共游于此十余年。”(《世说新语・尤悔篇》注引)陆氏家族自后汉时避袁术怨隙才徙至华亭谷,据唐陆广微《吴地记》,“汉庐江太守陆康与袁术有隙,使侄逊与其子绩率宗族避难,居于是谷。”后来陆逊破蜀有功,因地封为华亭侯,始则举家居此,顾野王《舆地志》云:“吴大帝以汉建安中封陆逊为华亭侯,即以其所居为封。”因此,华亭谷当为二陆兄弟的籍里,《吴地记》“二陆宅”云:“宅在长谷,谷在吴县东北二百里,谷周回二十余里,谷名华亭,陆机叹鹤唳处。”亭谷不但周回广袤,而且物产丰饶,环境清幽,《太平寰宇记》卷九十五:“谷出佳鱼莼菜,又多白鹤清唳,故陆机叹日:‘华亭鹤唳,不可复闻’。”自父辈起即定居此地,陆机生于斯,长于斯,出仕之后又归乡隐居勤学十余年,“华亭”成为一种故土情结,也是陆机入洛之后“乡曲之思”(裴启《语林》陆机语)的心系所在。

然而,以“亡国之余”的身份终老乡里并非陆机的本心所愿,建功立业、重振家声才是陆机心中的至高梦想。父祖昔日的功业作为一种无比荣耀的家族记忆萦绕陆机心间,“功勋之后”的荣耀感成为一种强烈的驱动力,促使他心存风云之气。陆机诗文中强烈的功名观念溢于言表,如《秋胡行》:“生亦何惜,功名所勤”;《长歌行》:“但恨功名薄,竹帛无所宣”;《豪士赋》序:“游子徇高位于生前,志士思垂名于身后,受生之分,唯此而已。”所以说,陆机人洛既是政治情势之必然,也是其个人性格之必然。

西晋统一全国之后,与蜀地之间的政治隔阂不甚明显,但与最后归附的东吴之间关系却颇为紧张,三国政治上的对峙造成了南北双方心理上的隔阂。陆机入洛之后,无论在学术风气还是风土人情方面,都承受着来自中原士人的对立感与孤立感。郦道元《水经注・谷水注》记有一段陆机故事,发生在入洛途中:

其泽野负原,夹郭多坟陇焉,即陆士衡会王辅嗣处也。袁氏《王陆诗叙》:机初入洛,次河南之偃师,时忽结阴,望道左若有民居者因住逗宿,见一少年,姿神端远,与机言玄,机服其能,而无以酬折,前致一辩,机题纬古今,综检名实,此少年不甚欣解。将晓去,税驾逆旅,妪日:君何宿而来?自东数十里无村落,止有山阳王家墓。机乃怪怅,还睇昨路。空野昏霾,云攒蔽日,知所遇者,审王弼也。

本则故事或属附会之言,但故事的叙述语境中陆机面临的学风隔膜却有本可原。魏晋之际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盛行玄学风气,王弼谈玄即是学术新风

的典型代表,东吴学术则相对保守,仍以儒术为主,陆机“题纬古今,综检名实”正是汉代以来传统学风的体现。陆机人洛之后为了参预学术潮流,势必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又据《世说新语・简傲篇》:

陆士衡初入洛,咨张公所宜诣,刘道真是其一。陆既往,刘尚在哀制中。性嗜酒,礼毕,初无他言,唯问:“东吴有长柄壶卢,卿得种来不?”陆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刘道真初见“江东二俊”,不为之礼,且不问江东人杰英髦,但问风土物种,漫不经心的言语中流露出对东吴士人的轻视与怠慢。又《世说新语・言语篇》:

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

中原士人对江东风物的调侃,同样是有意以“异域”的眼光审视吴地,孤立吴人,陆机的从容应答则是对自身“吴人”身份的再度确认。风土物种的调侃尚无伤大雅,陆机向来引以自豪的显赫家世却也曾遭到恶意的轻辱,《世说新语・方正篇》:

卢志玉众坐问陆士衡:“陆逊、陆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卢毓、卢埏。”士龙失色,云别见,既出户,谓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祖名播海内,宁有不知?鬼子敢尔!”

陆机遭受中原士人孤立的同时,他也亲历了西晋政权内部的明争暗斗。陆机入仕之初便险遭杨骏与贾氏权力之争的牵连,随后又目睹了愍怀太子被害、贾氏失势、张华等人罹难,并卷入了赵王伦的篡位,险些遭受刑狱之灾。尽管他一次次幸免于难,然而宦海的险恶无疑给他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这时,故乡吴地作为灵魂的栖息之地,就要在陆机心间情牵梦绕了。晋人裴启《语林》:

陆士衡在洛,夏月陆忽思竹饮,语刘实曰:“吾乡曲之思转深,今欲东归,恐无复相见理。”

陆机在洛阳的创作也时时表露“乡曲之思”,如《怀土赋》序云:“余去家渐久,怀土弥笃。方思之殷,何物不感?曲街委巷,罔不兴咏;水泉草木,咸足悲焉。故述斯赋。”又《思归赋》序云:“余牵役京室,去家四载,以元康六年冬取急归。而羌虏作乱,王师外征,职典中兵,与闻军政。惧兵革未息,宿愿有违,怀归之思,愤而成篇。”然而,陆机无论如何“怀土”,如何“怀归”,但终究没有归隐乡里的行动,即使东吴友人善意相劝他也未能接受,《晋书》本传谓:“时中国多难,顾荣、戴若思等咸劝机还吴,机负其才望,而志匡世难,故不从。”这是因为出处仕隐如何抉择,陆机自有其独特的价值取向。

三、“出”与“处”:“功业”・“道德”

陆机对功名的热衷在入洛的东吴士人中显得较为突出。东吴政权后期,由于孙皓暴虐无道,有识之士大多高蹈出世,这一全身之策在后来人洛的吴地士人群体中延续下来。如张骘《文士传》:

(张)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久矣。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捉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尔!”翰以疾归,府以辄去除吏名。(《世说新语・识鉴篇》注引)

张翰的退隐山林之思引发了顾荣的共鸣,后来张翰乘“秋风鲈脍”之兴毅然归乡,终于逃离宦海风波,顾荣则无所作为,优游于晋廷,也得以全身而退。陆机却没有听取顾荣、戴若思等人的奉劝,最终在功名仕途上以身相殉。

陆机的功名进取观念主要来自陆氏家风。江东士人本有厉俗明教的道德传统,至东吴后期士风发生了转变,士人功名进取之心逐渐增强,但德行节操的基本理念并未改变。陆氏家风在士风转变中也发生了某些变化,据《晋书》卷五七《吾彦传》,吴郡吾彦仕晋之后,武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吾彦此说揭示了陆氏家风的复杂性,按照儒家的人格理想,立功立事与道德名望本应合二而一,吾彦却认为抗、喜二人各有偏长,这暗示了陆氏家风中存在着多元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陆机所接纳的无疑是乃父陆抗“立功立事”的价值观念。人洛之后,陆机的功名观念又与西晋士人“乘时借势”的躁进风气相融汇,家风与世风得到了强有力的结合。在这种情形之下,陆机有进无退,难以抽身,尽管怀有强烈的归吴之念,然而由于匡世功业未成,他始终不肯归隐华亭故里。

大致而言,陆机之前的士人往往将“仕”(“出”)与“隐”(“处”)看成对立的范畴,进退之间可选其一,或进取功名,或退隐山林。与之相应的,招隐诗的写作模式也无外乎两种:或劝隐士出山,或劝官僚退隐。陆机的出处观念却颇有新意,这可以从其《招隐诗》中窥其端倪:

明发心不夷,振衣聊踯躅,踯躅欲安之,幽人在浚谷。朝采南涧藻,夕息西山足。轻条象云构。密叶成翠幄。激楚伫兰林,回芳薄秀木。山溜何泠泠,飞泉漱呜玉。哀音附灵波,颓响赴曾曲。至乐非有假,安事浇淳朴。富贵苟难图,税驾从所欲。(《文选》卷二二)

陆机在诗中大段描写“幽人”即隐士的生活环境,其中或许带有陆机青年时代华亭隐居读书时的个人记忆。然而陆诗的主题既非将隐士召出山林,也不主张反其道而行之,他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无须坚守某种选择,而是应该安排好选择的顺序:出仕并获取富贵为首选,不得已而求其次,届时隐居也可以考虑。

陆机的出处观念与东吴文化密切相关,无论是“江东名胄”的家族记忆,还是“亡国之余”的角色认同,都与吴地的政治文化息息相关。在陆氏家族“立功立事”与“道德名望”的价值分流中,陆机试图构筑一种理想的人生模式,从传统的“仕”、“隐”二元对立中解脱出来,他以先“仕”后“隐”的价值次序协调二者之间的矛盾和对立。然而,当陆机临刑之际最终醒悟,意识到“富贵实难图”,但已无法“税驾从所欲”,他不仅受制于他人,还受制于一直以来投身其间的权力体系,从而失去了退隐山林的备选权利,陆机原先设计的理想人生最终因为没有预留退路而告失败。因此,当洛阳仕进的“警角之声”无法催其前进时,华亭故居的“鹤唳之声”成为陆机最为留恋的人生光影。

注释:

①另如卢琳《晋八王故事》、《晋书》卷五四陆机本传。本文所引陆机诗文据刘运好校注《陆士衡文集校注》,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②陆机《招隐诗》之解受教于顾农先生《(文选)里的陆机》,载《与中国文学传统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南京2011年,第144-147页。

参考文献:

[1]刘义庆,世说新语笺疏[M],刘孝标注,余嘉锡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897.

[2]虞世南,北堂书钞[Z],北京:中国书店,1989.462.

[3]房玄龄等,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1479.

[4]陈寿,三国志[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62.1354-1360.

[5]萧统文选[M],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61.

[6]乐史,太平寰宇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1916.

[7]李防,太平御览[Z],北京:中华书局,1960.1916.

[8]陈寅恪,述东晋王导之功业[A],金明馆丛稿初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9-50.

[9]郦道元,水经注疏[M],杨守敬,熊会贞疏,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