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人保财险公司工作总结

人保财险公司工作总结

人保财险公司工作总结

人保财险公司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一、个人基本情况和工作履历

我叫,男,1990年6月2日出生,XXXX年X月毕业于郑州理工专修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大学本科文化。2011年6月参加工作,先后在人保财险阜阳分公司颍东支公司综合部综合岗、渠道业务一部中介展业岗工作,后来担任营销业务二部和营销业务四部个代营销团队经理岗、销售团队经理。

二、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自参加人保财险工作以来,我意识到保险业不断发展和业务创新对保险员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认真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为此,我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相关业务培训,认真学习保险业务操作流程、相关制度、资本市场知识、保险产品知识以及如何与客户沟通交流的技巧等等,做到在与客户的沟通中,当客户问起保险产品和其他有关问题时,能够快速、正确地答复客户的提问,给客户提供建议和处理方法,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构架起与客户沟通的桥梁,促进保险业务发展,为单位创造良好经济效益。

三、认真工作,努力服务好客户

我现在主要负责安徽省阜阳市开发区“长城、菲亚特、帝豪、全球鹰、奔腾、江淮和钰龙名车行”等6家4S店的保险业务。我带领全体销售人员认真工作,努力服务好客户,促进保险业务发展,提高单位经济效益。一是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严格履行“公开承诺”、“首问负责”、“微笑服务”,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作风,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二是彻底更新观念,自觉规范行为,认真落实支公司各项服务措施,苦练基本功,加快业务办理的速度,避免失误,把握质量,维护好客户关系。三是针对不同客户的特点,细致入微,努力做好服务工作,要赢得客户由衷的赞许,为支公司争取更多的忠诚客户,持续推进保险业务发展。

四、辛勤工作,创造良好经营业绩

人保财险公司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员工;结构;绩效

引言

国外学者本森等以耐用品制造业为样本,对员工技能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两者具有系统性关系。韦斯伯格等以以色列最大的市政公司的65名员工为例,证明了员工受教育年限、工作年限与工作绩效正相关。国内学者尹飘扬等以30家国企和30家民企分别进行对比研究,发现两类企业的员工高学历比例、专门技术人员比例及高管人员的年龄结构与公司绩效指标(净资产收益率)间关系存在很大差异。作为组织,财产保险公司是由股东和员工为一定目标、相互协作结合而成的集体。员工是财产保险公司发展的重要依托。员工学历的高低、年龄大小、职称状况、岗位分布对公司绩效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财产保险公司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1.产出

财产保险公司的最终目标是公司价值最大化———未来现金流量贴现的最大化。财产保险公司的最终目标在过程上又体现为公司的生存、发展、盈利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综合平衡好三者的关系才能处理好公司长期与短期、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实现价值最大化。利润是财产保险公司盈利能力的直接反映。保险业务收入反映公司的客户状况,市场地位,是公司发展能力的综合体现。根据保监会《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保险公司必须具有充足的偿付能力,偿付能力严重不足的公司将面临被接管的监管措施,因此偿付能力是财产保险公司生存的前提。

2.投入

资本的投入是财产保险公司的起源,有了资本,公司才开始雇佣劳动力、购置固定资产、低值易耗品、向银行等债权人借债,进而开始销售保险产品、提供理赔服务等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资本投入包括期初净资产和期中增加或减少的资本。

3.绩效评价体系

(1)盈利能力指标:资本投入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投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指标越大,盈利能力越强。

(2)发展能力指标:资本投入保险业务收入率=保险业务收入÷资本投入,即单位投入所实现的保险业务收入,反映公司的发展能力,指标越大,发展能力越强。

(3)偿付能力指标:资本投入资本溢额率=资本溢额÷资本投入,资本溢额是认可资本减去认可负债后的实际资本超过保监会规定最低资本的金额。反映公司的经营稳定性,指标越大说明公司抗风险能力越强,经营越稳定,越不容易破产。

(4)综合绩效指标:将资本作为投入要素,利润总额、保险业务收入、资本溢额作为产出要素,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计算出综合的投入产出绩效,这是对财险公司绩效评价的综合指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DEA)是一种非参数前沿方法,适用于多输入、多输出的有效性综合评价,无需任何权重假设,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不需要输入与输出间具体关系的表达式。因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具有非参数前沿方法的优越性,已成为近年来测度具有多投入、多产出决策单元间相对效率的主流方法,广泛运用于教育、医疗、军队、环境、经济、管理等众多领域。

二、样本来源与变量选择

1.样本来源

选取2011年1月1日前成立的46家财产保险公司2013年和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数据,因为财产保险公司经营的前2年波动较大,数据不具稳定性,缺乏可比性,经营2年以上的公司较为稳定,适合作为研究样本。数据采集于各财产保险公司官方网站信息披露栏目,部分样本公司存在一定数据缺损。

2.变量选择

变量分三类:第一类是绩效变量,包括综合绩效总变量和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付能力三个分项变量;第二类是员工结构变量,包括员工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及岗位变量;第三类是控制变量,包括公司规模和财务杠杆。在众多经典文献中,均实证分析出公司规模和财务杠杆与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相关性,为了更准确分析出员工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选取这两项作为控制变量,剔除其影响。

三、性别结构与公司绩效

46家样本公司中,剔除未能获得的人保财险2014年和2013年和人寿财险2014年数据,剩余89个样本数据。男性平均占比48%,占比最高的公司62%,最低的30%;女性平均占比52%,最高的70%,最低的30%。通过偏相关分析,未发现员工性别与公司绩效各指标存在显著相关性。

四、岗位结构与公司绩效

根据岗位特点,可将公司员工分为三类:高级管理员工、普通管理员工、销售员工。高级管理员工指按照保监会规定通过辖区内保险监管机构审核,才能任职的各级分支机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及经理、副经理;普通管理员工指从事人事行政、财务、核保核赔、业务管理、理赔查勘等管理性工作的员工;销售员工只从事保险业务销售的员工,不包含公司外部的保险人。根据样本数据分析,普通管理员工占比平均52%,最高达94%;高级管理员工平均占比5%;销售员工平均占比44%。根据偏相关分析,普通管理员工占比和销售员工占比与公司绩效无显著相关性,但高级管理员工占比与资本投入利润率正相关,与资本投入保险业务收入率负相关,与资本投入资本溢额率正相关,说明受保险监管部门监管的高级管理员工更注重公司的整体盈利性、风险性和公司总体绩效,不会仅以业务发展为重点,说明监管部门对人员的监管发挥了作用。

五、学历结构与公司绩效

将员工受教育程度按博士、硕士、学士、大专及以下进行分类,并根据权重计算平均学历水平。根据偏相关分析,总体可看出,员工受教育程度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相关性。从总体学历水平看,与综合绩效成正比、与资本投入利润率成正相关、与资本投入保险业务收入率负相关、与资本投入资本溢额率正相关。说明高学历对业务发展有不利影响,销售工作更适合于学历较低者;但高学历有利于提高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有利于综合绩效提高。

六、职称结构与公司绩效

在所选样本中,提出部分未统计职称情况的外资企业后,剩下74个样本数据,高级职称占比平均为0.8%,中级职称占比平均为3.5%,初级职称平均占比6%,总体看,有职称的员工占比较低。根据偏相关分析,职称水平与综合绩效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各分项指标无显著。

七、年龄结构与公司绩效

35岁以下占比平均为64%,36—45岁之间员工平均占比25%,46岁以上员工占比平均为11%,财产保险公司员工总体年龄较低。根据偏相关分析,员工年龄与综合绩效和资本投入利润率无显著相关性,但年龄与资本投入保险业务收入率成正相关,与资本投入资本溢额率成负相关。显示出年龄大的员工有利于业务拓展,不利于抗风险能力,业务拓展需要大量的人脉关系积累。年龄水平与综合绩效和资本投入利润率虽无显著关系,但从相关方向看,具有负相关系,总体说明员工年龄与公司绩效有反向关系。

八、结论

人保财险公司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河南省;投资担保公司;问题;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6-0113-02

为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规范民间借贷市场,2009―2010年河南省批准设立了一大批投资担保公司,使得投资担保公司的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达到1 600余家,位居全国前列[1]。较低的门槛和数量的激增,使得投资担保市场出现了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缺乏具有经营和风控能力的专业人才、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超额担保等一系列问题,急需规范和纠正。

一、河南省投资担保行业发展x中存在的问题

1.公司组织架构不合理。从河南省投资担保行业目前的组织架构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缺少项目评审委员会;二是没有内部审计部门;三是副总经理或关键部门副经理空缺。这些问题致使公司纵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合理,横向协调和制衡机制不完善,部门之间权责不清、管理混乱。

2.公司管理制度不健全。调查发现,不少公司在担保业务管理制度、代偿制度、财务管理制度、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有些公司的制度生搬硬套,与公司发展的具体情况不相适应;有的制度不够完善,有待补充;有的制度条款简单,有待细化;有的条款不够明确,不便于执行;还有些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没有得到贯彻落实。

3.公司财务管理不够规范。投资担保公司的业务涉及的资金量大,从项目调查、筛选、确定到保后监管整个过程的风险控制都与财务管理息息相关。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担保公司财务部的上级直接是总经理,缺少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难以形成有效的权责层次;财务经理的职权过度,岗位职责与其他职能部门严重交叉,造成公司管理混乱。还有些公司账目混乱,财务账单填制不规范,账单保管不善。这些现象对公司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埋藏了隐患。

4.公司风险控制有待加强。河南省投资担保公司在风险控制环节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风险控制部形同虚设,人员少,专业素质不高,专业能力不强,甚至对担保行业不够了解;二是在开展担保业务时,对担保申请人的尽职调查不到位;三是担保项目审批程序不规范;四是对被担保人的监控不力;五是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风险控制工作不专业,担保业务流程不规范;六是财务管理在风险控制环节仅仅是摸索工作,缺少理论和制度支持。

5.公司项目管理有待规范。在项目管理方面,首先是项目调查不够深入,项目考察结果没有形成书面的项目调查报告,仅以口头形式向总经理和董事长汇报;其次是没有正式的项目评审委员会,项目评审没有严格的评审流程和书面材料,多是开会讨论,最终是否向借款人提供担保仅有董事长或总经理等个别人决定。

6.公司内部审计欠缺。调查发现,大部分担保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岗位缺失,尚未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凭证、报表的审核仅由财务经理负责;而财务经理往往负责的事项较多,复核工作做得又不够仔细,所以内部审计几乎是一片空白。

二、风险分析

1.组织架构不合理,影响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适宜、高效的组织架构能够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的能量,使组织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组织架构设计不科学、不合理,就难以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内部机构设置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会导致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公司的重大业务经营简单地由董事长或者总经理等少数人拍板决定,难免会出现人情担保、关系担保等违规操作;总经理等上层管理着忙于具体事务,分散了其对企业宏观战略的管理和部署。

2.管理制度不健全,影响公司规范稳健发展。管理制度是公司股东、经营者为确保公司稳健发展、顺利达到预期经营目标所必须采取的管理手段。因此,各方面的管理制度不仅要有,还要与公司发展背景、发展目标和管理机制相适应。公司管理不能依靠少数人的行为或意志,应当遵循制度建设的原则,通过管理制度规范每个部门和每个员工的行为。以财务管理制度为例,有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每个财务人员就能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对号入座,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没有适宜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人员每天都需要等待上级的安排和指示去工作,不仅浪费时间,还影响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3.财务管理不规范,无法为企业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财务管理混乱,缺乏财务预算、财务分析和财务预警,就不能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更不能从财务专业的角度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和理论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37条明确规定,会计机构内部应当建立稽核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2]。而河南省不少投资担保公司将财务档案管理交予出纳负责,这样就可能发生同一名员工在履行多项职责时发生舞弊或者错误。不相容职责分离一方面可以降低公司内部的舞弊风险,另一方面有助于发现非故意造成的人为错误,明确有效的岗位分工是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完整、准确的有力保证。

4.风险控制环节薄弱,易让公司陷入经营困境。对投资担保公司来说,当担保对象没有能力履行还款义务时,担保公司就要代为履行。因此,控制代偿率对担保公司来说尤为关键。目前,河南省担保公司普遍缺乏专业的风险控制人才,风险控制环节非常薄弱。以某投资担保公司为例,公司风险控制部只有两名员工,其中一名还处于长期休假状态,另一名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素质不高。这种人员配置状况,一方面使得员工的担子很重,增加了人员在执业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削弱了公司的再学习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使得业务开展效率不高,难以提升企业在行业的竞争力。

5.项目管理不规范,违规作业难以避免。公司项目管理不规范,就难以避免在作业过程中违规操作,出现人情担保或关系担保,最后导致公司蒙受损失。这种损失不仅会削弱公司的资金实力,进而影响履约能力,还会给担保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

6.内部审计缺失,加大企业管理风险。内部审计缺失,就会使得企业无法及时了解经营中的高风险所在,无法辨别和评估重大风险,无法通过查错纠弊、揭露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控制薄弱环节、揭示风险概率较大的关键控制点等活动,提出改进建议,达到企业的自我制约、自我改善、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内部审计缺失,也就无法找出管理上的问题,无法与被审计对象共同分析错误和问题的实际及潜在影响,无法挖掘管理潜力,无法实现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最合理配置。

三、促进河南省投资担保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完善公司组织架构。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结合河南省投资担保公司组织架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各管理层职责权限、任职条件、议事规程,确保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形成制衡,建议做如下改进:(1)设置主管财务部的副总经理。避免繁杂的财务信息过多地消耗总经理的精力,副总经理可以在职责权力范围内做出决策意见,并将过滤后的财务信息反馈给总经理,在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为总经理节约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设置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由董事会、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对公司的重大项目进行集体评审,避免在担保过程中出现人情担保或关系担保等违规操作。(3)设置审计部。充分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监督公司各项业务和财务行为,揭示公司经营管理薄弱环节;监督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维护公司的合法经济权益;监控公司财产安全,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2.完善公司各项管理制度。公司的规范化管理水平直接体现在制度建设上。制度的编制、修订完善和执行三个环节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是提高公司规范化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因此,各家公司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制定出适合公司发展的各项管理制度。

3.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改变公司管理混乱、权责不清的现状,首先要求公司负责人改变用人习惯,用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其次,组织财务部全体人员认真学习财务专业知识、职业道德和岗位职责,强化制度落地执行。财务经理应该站在财务管理者的高度,按照《财务经理岗位职责》重整工作思路,做好财务预算、分析和预警,为公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建设性意见,统筹安排资金管理和调配工作等。

4.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担保公司需要具有更高的智慧和能力制定出独立于银行系统的、符合担保公司业务特质的风险控制标准和措施,并且熟练掌握风险控制实务操作技能,将风险控制意识贯穿于整个担保业务流程。(1)对担保对象进行尽职调查。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非财务状况,弄清企业的贷款用途、担保额度、担保期限以及还款方式和还款来源,确定合适的反担保措施,重点考虑反担保物的变现能力和第三方担保人的综合实力。(2)项目评审。明确规定项目评审程序及议事规程,根据项目评审委员会对项目风险把握的程度,确定是否开展担保项目。(3)保后跟踪。制定并落实保后跟踪制度,跟踪企业贷款使用情况,贷款用途是否发生改变,贷款前后经营、财务、反担保情况是否发生变化,还款资金筹备情况,还款意愿情况等,每次检查后填写保后跟踪记录表,对发现的问题查清原因,提出整改意见。

5.完善内部审计。投资担保行业的风险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的沟通和协调,这就需要有一个超然、独立的组织机构予以保障。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中的超然地位以及独立评估和监督的特殊职能,正好满足了这一要求。建议河南省担保公司组建审计部,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制定内部审计岗位职责,开展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合同审计、离任审计、专项审计等工作,并直接对总经理负责。

6.重视员工继续教育,提高员工综合素质。金融和财会领域的知识日新月异,因此担保公司应重视员工继续教育。定期组织员工学习担保政策法规、担保会计实务、担保项目尽职调查方法、评审程序、保后跟踪、风险管理方法和风险控制措施等,努力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技能。

参考文献:

[1] 百度文库,http:///link?url=Rx6EVk3k_qx-0rZaOKYe4wBXma_7u-c-Q24WBrX7XHGnn7oYITdToGS9707k6QNJ

人保财险公司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一、当前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1.偿付能力不足。

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对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的经济补偿能力。影响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因素主要有资产结构、经营管理、经营稳健性、盈利能力、业务质量等方面。随着财险公司业务的快速增长,部分保险公司由于经营粗放、业务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出现了连年亏损,未能建立起资本增长机制,最终导致偿付能力持续下降。

2.费率厘定不合理导致保费充足率不高。

随着国内保险行业的激烈竞争,为了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大部分财险公司执行保费费率标准缺乏刚性管控,采用低层次价格战的恶性竞争方式,或错误地采取“高手续费、高返还”等承保优惠,大大地降低了保费充足率,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公司的未来偿付能力水平,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3.应收保费过高导致资金回收风险较大。

财险公司为抢占市场,获取保费,有时会采取延迟或分期收费、业务员代刷代垫保费或接受远期承兑票据等承保优惠,从而导致公司产生了大量的应收保费。如果客户的信用良好,能够按约定期限缴费则不会出现坏账风险;但如果公司催收措施不到位,造成保费无法收回或无法全部收回,或者客户财务状况出现问题不能如期缴纳,则极易形成坏账,从而导致公司出现资金回收风险、现金流入不足、投资收益降低,甚至造成偿付能力不足的财务风险。

4.理赔管控不当导致赔付成本居高不下。

伴随保险市场的竞争形势呈现白热化状态,财险公司在理赔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主要表现在:为巩固在市场占有的份额,财险公司通常在处理理赔案件时,对不属于保险责任的赔款采取酌情赔偿或人情赔偿,理赔水分较多;一部分保险业务员或人法律意识淡薄,理赔流程距离专业化管理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赔付支出作为公司最高的经营成本,若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也将造成偿付能力不足的财务风险。

二、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的相关措施

1.提高偿付能力。

一是改变财险公司急于追求保费规模、维持或扩大市场份额等粗放式发展模式,而应稳定、持续地发展。二是提高财险公司的产品结构和盈利能力。三是监管部门应统一偿付能力指标的统计口径,目前能够反映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数据较少,统一偿付能力指标对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的建设有很大帮助,能够帮助公司保持新体制下的竞争力。总之,提高偿付能力既是保证财险公司安全稳定和持续经营的需要,更能够帮助被保险人监督管理财险公司,维护投保人的根本利益。

2.资产负债匹配控制。

资产负债匹配控制是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管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必须遵循总量平衡、结构对称、偿还期对称、计量基础一致性等原则。

2.1总量平衡。在资产负债管理的过程中必须保持资产和负债在总量上的相对平衡,即要求资产总量和现金流入的时间能满足负债总量和支付期限的需要,以达到化解风险和提高收益的目的。

2.2结构对称。结构对称既体现在总体负债和资产的期限对账,还体现在资产的配置与业务类型的对称,传统型财产保险产品和投资型保险产品需分别确定投资品种和期限。

2.3偿还期对称。根据公司的盈利状况,利用精算技术分析负债的期限及金额,合理安排投资品种和期限,动态地做到资产和负债偿还期对称。

2.4计量基础一致。财产保险公司在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前,需要将计量原则统一为公允价值计量法,以保证参与资产负债管理的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价基础一致,在真实反映公司实际价值的同时防止会计错配,有利于长期经济价值目标的实现。

2.5充分考虑偿债能力对资产负债管理的约束。在资产负债管理过程中,财险公司需要充分考虑自身偿付能力的高低。在偿付能力充足率高时,可配置认可比例低的资产,以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在偿付能力充足率低时,应配置认可比例高的资产,以尽可能提高公司的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使偿付能力满足监管要求。

3.加强应收保费管控。

财险公司应坚持“促发展、保效益、防风险”的经营思路,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坚持“见费出单”管理制度,提高实收保费率。

3.1理顺管理流程。应收保费涉及财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体现了公司整体的业务管理水平。在如今流程管理大模式下,应收保费管理应体现流程分工的要求,做到各流程环节各负其责。一是对各险种应收保费发展情况进行密切监控,建立应收保费资金占用补偿机制,统一监控指标体系,制定坏账准备管理办法及数据清理、核销规则;二是由销售管理部门从展业源头控制应收保费的产生,及时把握大客户的资信情况,制定对拖欠保费客户的催收办法,对分支公司赊销、分期等营销行为加以规范约束;三是监审部门要对清理核销的数据进行事后审查。

3.2推行“见费出单”制度。从收费和出单两个基础环节入手,全面推行各项业务“见费出单”制度。财险公司首先要做大量宣导工作,此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应用程序对不符合“见费出单”制度的业务无法出单,确保在操作上的硬授权,同时加强单证管理工作。

3.3落实责任。在日常工作中,保险公司应加强内控管理,把应收保费管理贯穿于营销、承保、财务、理赔、信息技术等各个环节,明确应收保费产生的审批程序和权限。在应收保费催收责任及奖惩方面,出台应收保费资金占用费征收制度、应收保费催收奖励办法以及违规行为处罚办法,谁签单谁负责,实行终身催收责任制。

3.4严格考核。一是加大对应收保费的考核力度。考核实收保费,费用及薪酬分配以实收保费为基础。二是在严格应收保费坏账准备提取标准的同时,根据扣除坏账准备后应收保费月平均净额,核定征收率逐月计算资金占用费。

3.5建立数据监测系统,完善预警机制。推进数据质量建设工程,建立数据库管理体系,清理垃圾数据,掌握可收回比例,准确、及时向各分支机构各险种应收保费余额、应收保费率、账龄结构、销售渠道、发生原因等,提示各承保公司加强应收保费管理,努力降低应收保费比例,逐步完善预警机制。

4.理赔环节风险控制。

财险公司理赔风险的变化直接影响公司的持续稳健经营,因此,应对理赔风险进行全面分析预测,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具体成本管控措施如下:

4.1制定以效益为核心的理赔质量考核指标体系。

4.2提升车险定价能力。要做到坚守价格底线绝不突破;坚持送修资源的集中掌控,防止盲目向4S店送修;坚持差异化定价,实行配件价格、工时费标准的差异化联动配置;加强系统刚性管控,杜绝价格套用行为。

4.3持续加强人伤案件管理。贯彻落实“提前介入、全程跟踪、主动调解、专业审核”的专业化、一体化人伤管理模式,做到“三必须,一转变”;制定人伤理赔案件调解指引,推动人伤自主调解和小额人伤迅速处理;实施差异化分级授权管理。

4.4持续加强非车险理赔管理。推进非车非农专业化集中管理,实行大案全流程控制;推广“手机查勘并快速传输照片,后台集中理算”,实现农险理算集中。

4.5持续开展理赔稽查、追偿工作。重点针对修理厂、人开展保险欺诈打击。

5.加强财务管理。

财险公司应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梳理,以下三方面需要重点关注:

5.1加强财会工作内部管控。财险公司应加强公司内控制度建设与执行:会计核算及财务报告流程和制度、财务质检监督机制、财务人员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责任准备金制度、预算管理制度、培训制度等。

5.2加强收付管理。财产保险公司应严格规范业务收付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范保费收取,规范控制赔付、费用及手续费支付,做到收付费岗位与业务处理岗位不相容职务分离,做好投保人、被保险人或指定收益人以及实际领款人的身份核对工作,确保收付费主体资格的真实性。其次,要建立健全业务收付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收付管理流程和岗位职责,防范资金管理风险。通过加强收付管理,杜绝财险公司虚构或虚增保险标的进行虚假承保、系统外出单、阴阳单、跨年度拆分保单、虚挂应收保费、虚假批退、虚假理赔、已收到的保费资金未全额入账、违规冲销真实的应收保费用以清理应收保费以及支付手续费、折扣、账外赔款或净保费结算等问题导致应收保费等现象。

人保财险公司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财务预算;预算控制;评价 

 

一、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及其实施意义 

 

(一)财险公司实施财务预算的必要性 

财务预算就是以货币形式表现,反映公司财务目标,控制公司财务活动,保障公司财务目标顺利实现的各项预算的有机整体。公司在追求经营效益或者说股东权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要制定短期、中期及长期经营计划,使用有效的管理手段实现经营目标。而经营计划的核心内容或者说主要表达方式则是财务预算。完整的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至少应包括收入预算、资本性收支预算、投资预算、费用预算、赔付预算、再保预算,最终形成现金流量预算和资产负债预算、损益预算。 

(二) 财险公司财务预算的特殊性 

1、财务预算据有规划、控制、沟通、协调和业绩评价的功能,而财产保险公司的经营对象与工商企业相比较,其成本具有风险性、不确定性、未来性,这些特点决定了财产保险成本控制特殊性和复杂性。 

2、费用具有期间化的特性。由于保险是一种射幸合同,是先实现收费先“销售”,后承担责任与风险,耗费与保单责任会计年度不一致,与一般商品和与国外核算比较,不实行权责发生制,当期发生的税金、手续费、业务管理费及保险保障基金均按保费收入确认时间全部计入会计当期成本,实行保单获取成本的费用化核算,而保费收入超过会计期计提责任准备金实现权责任发生制核算,相应的上述费用不能资本化合理摊销,不配比,这与国际保单获取成本资本化,按保单会计期间分摊有很大区别,也与国内其他行业执行的权责发生制会计准则有很大区别,这一特性对预算的重大影响。 

同时,保单责任与会计期间的不一致决定的责任准备金计提、由偿付能力与承保责任的不对等决定的分保必然性特点,同时,财务预算又面临环境、政策、公司发展不同阶段的差异性,使财产保险公司财务预算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和多样性等特点,使财务预算的结果变得复杂和难以预料甚至难以实现,因此,财务预算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复杂。 

 

二、财险公司财务预算控制的方式和现状分析 

 

在目前的财产保险公司中,对于预算的编制和下达项目上,相同的指标是保费收入、应收率、现金流量、综合费用率、综合赔付率、利润指标,差别是由各公司依据自身的资本金、偿付能力、投资回报、自留保费能力及协作等确定的不同指标值。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又存在着如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对预算执行的级次控制力度不一 

有的保险公司实行按管理级次逐级控制两核指标及操作权限,手续费费用分险种比例预算,资金差额管理而不全额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是部分控制部分放权,分险种比例控制,不相信下级只相信上级的控制模式;对于下级机构依靠什么手段和措施来实现财务预算或者说经营计划,各家公司差别很大,带来的结果和效果也大相径庭。 

(二)预算指标与考核指标不统一 

由于我国保险行业与保险公司发展的特殊性,不同的保险公司、相同地区的同级保险公司在预算管理体系与考核指标上都不尽相同。这样导致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不利,同时也使保险公司本身不利于对自己业绩的评估与经营管理的改善。比如有的保险公司是除了考核监控管理这些指标,对于承保政策、险种结构和管理权限、理赔流程管理权限、员工数量和薪酬政策(除高管)、手续费和营业费用均放权很大。此外。重指标结果而不重视控制过程,容易导致预算及相应管理工作失控、产生短期行为,更加严重的是指标的实现容易以与保险法、劳动法、行业监管冲突、以成本责任后延为代价,导致纠偏成本过高且滞后。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统一 

部分保险公司不仅对预算的每一项目制定严格的指标,还制定每一指标的控制流程和实施标准,把决策、控制、执行、服务工作相分离,实行严格的预算紧控制。部分保险公司各类费用真实合理性依赖于“自觉”;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按差额进行预算控制。这种过度的“预算松控制”,机构多网点多,一个公司内部都呈“百花齐放”的态势,只用完成的指标来评价工作。力度不一的执行模式,导致各地工作积极性与管理的精细化冲突很大,不利于工作的开展。 

 

三、财产保险公司改进财务预算的举措 

 

(一)建立按责任中心进行财务预算控制的全面预算体系 

在当前我国保险欠发达、效益不高、保险人的自律性不强、保险市场环境有待规范、管理手段和管理能力有待于提高的情况下,一些保险公司应当尝试按责任中心进行预算控制,实行分类预算、分类考核、分类管理。 

1、业务管理部门作为保费收入、险种结构、赔付率、手续费率预算的责任中心,考核其年度预算,授予其相应的费率、赔付各流程政策制定权和手续费管理权,在年度预算内,由业务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分机构、分时间、分地区、分险种执行政策和标准,公正公平的动态调整控制,公司控制考核业务管理部门总预算和政策的合理性; 

2、行政部门作为资产、办公职场、行政费用责任中心,考核其年度预算,由其在年度预算控制的总资产、总职场面积和费用、总行政费用内,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调配原则,公正公平的动态调整控制,公司控制考核行政部门总预算和政策的合理性; 

3、人力资源部门作为职工总薪酬、人数责任中心,考核其年度预算,由其在年度预算控制的薪酬和人数内,制定相应的标准和调配原则,公正公平的动态调整控制,公司考核人力资源部门总预算和政策的合理性; 

4、下级机构作为预算执行部门,在下达的各类计划和调配原则内达成收入计划、控制支出,可以在计划内进行适度的调控和考核。但跨类别的收入计划和支出计划不能作不利于效益的逆选择。 

(二)建立全方位的考核体系与分析评价体系 

首先,设立客观考核指标,客观公正全面的将工作效果和绩效挂钩,层层控制预算和考核工作,量化预算执行情况。 

其次,公司要成立常设性预算委员会,对财务预算的编制、调整进行讨论评审。主要是对预算控制部门责任进行确认、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对各预算执行单位提出的调整要求进行评估审议,对环境政策变化进行跟踪并提出是否修订建议,评审结果交公司决策层决策,使财务预算客观、公正、动态管理、有序有据。 

再次,还要建立全面的预算执行内控审核评价机制。公司内控部门建立内部预算审计,对预算编制修改调整程序的合规性、工作质量、执行效果进行审核评价。内部审计部门应当对预算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对预算管理委员会委托的关于预算仲裁、预算调整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调查;对各预算主体提交的预算反馈报告进行审计;对预算监控系统的质量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内部审计部门有效的行使这些权力有利于减少预算中的纠纷,防止对预算编制和结果的权利操纵等预算控制中的行为问题。 

(三)拆分管理流程,实行标准化作业,保证预算执行效果 

在执行方式上,本级各部门制定的标准公正公平对下级机构公开,核定权限上收,开支权限下放。对管理中非客户和一线销售接触层工作权限集中,包括两核和财务权限,对客户和一线销售接触服务层工作权限下放,按级次进行控制,考核执行标准上收,考核执行过程和结果下放。为了保证预算各项目与实际实施的一致性,政策制定得到相同标准的贯彻,以制度管理而不是以权力管理,对于收入、赔款、费用、资产、资金的确认、执行,建立独立于同级部门和下级机构的“执行计算器”来实施,也就是现代集团企业管理中倡导的“后援中心”,实施集中管理。有以下优点: 

一是从中间分离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让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均不能直接操作,使责任区目标和结果均客观化。 

二是集中整合资产资源配置,突破区域隔离、局部利益带来的浪费重复和不合理不均衡。 

三是整合人力资源形成人才优势,标准化操作部分工作简单化降低人力成本。集中执行操作可将各地人才集中;可以实现部分跨省、市的人力调配统筹,节约人的数量;操作的相对标准化使操作层面劳动简单化,可使用较大部分低成本人员,节约单位人力成本;选择合适的地区可以随地区经济收入差异降低成本,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跨国集团选择工作地点的一个重要指标。 

四是操作标准统一,拆分流程,个人权利变小,对个体的优秀作用的依赖变小,风险分散。 

(四)财务部门在预算控制系统中的合理定位 

由于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应由企业内部相关责任中心人员组成,各个部门提供的预算草案应与相应政策一致,预算草案到编制出正式的预算是一个复杂而且专业化的过程,因此需要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来负责预算的编制汇总,并处理日常管理事务。通常这个预算控制日常机构的角色由财务部门担任。在企业预算控制实践中,许多企业的预算控制指定由财务部门完成并实施,这显然不利于处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降低了预算控制系统权威性,造成各个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预算没有切实遵循而造成预算约束软化。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中财务部门不能缺位,更不能越位,在企业集团预算控制系统的改进过程中必须消除“财务预算是财务部门的预算”错误认识,明确预算是经营者的预算,经营者对预算的制定、执行、结果都要负全部责任。这样才能有效防止预算控制系统在执行中的控制失效。 

 

参考文献: 

[1]张鸣.《公司财务理论与实务》.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北京 

[2]王吉鹏《集团管控》.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6.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