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2011江苏高考语文

2011江苏高考语文

2011江苏高考语文

2011江苏高考语文范文第1篇

分析2011年江苏英语试题:

书面表达题变化较大,开放性内容有所增多

江苏高考阅卷组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汪少华教授分析了2011年高考英语试卷后指出,2011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题比较平稳,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强调基础,重视交际,信息量大,关注情感,时代感强。与2009年和2010年试题题型和风格基本一致,2011年高考试题突出语篇,强调语言交际化,注重英语运用的实际语言环境和英语的实际运用。难度稍有所加大。具体来说,试卷具有以下六大特点:

1.突出语境,重视语篇:2011年15个单项选择题有7个是以对话形式出现的选择题,完形填空中试题大都需要考生依照语篇层次进行理解和推断,比以往只强调词汇层次的要求大大提高,任务型阅读更是要求学生提取全文的主旨和重要支撑细节;

2.图文并茂,信息量大:阅读理解的第2、3题和作文题都是根据图片及其解说来作答,体现了读图时代的特点;

3.关注情感,重视文化: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涉及诸如人性的思考、公开道歉等内容。如阅读理解第四篇就是彰显人性光辉面的经典文章――棒球赛,表达了对残疾儿童的真爱。而其他题目涉及到的如子女如何为父母减负等价值观和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全面禁烟、低碳能源/发明创造、保护环境等内容,体现了新课标对英语教学功能的定位为人文性和工具性,这也是近几年来江苏高考英语命题题材的典型特色;

4.贴近生活,时代感强:纵观近几年的英语试题,不论是听力材料还是阅读理解均取自真实的语境。这就要求英语老师在平时给学生选题时一定要慎重,多多上网搜索新鲜的,贴近学生生活题材的文章,不要让学生陷入浩瀚题海战术,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5.材料真实,原创性强:今年大部分题目均根据英美报刊和网站所选的原版语料设题,例如:写作和阅读材料和图片均取自相关网站。高考命题绝对不可能取自我们平时做过的题目,其原创性很强;

6.稳中有变 创新性强:在大部分题型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2011年对书面表达题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试题第一次采用了看图作文的形式,开放性内容的比例提高到80%。

点金2012年英语复习策略:

英语复习要做好两手准备

(一) 2011年江苏省高考英语阅卷启示

1. 听力:语言地道、语境真实、语速稍快,要求听懂言外之意:用语言表达态度和观点。

【阅卷启示】:不少考生听力速度跟不上。

2. 单选:突出语境,强化语义,注重运用,动词是重重之重。

3. 完型填空:其选项的设计日趋语境化,更突出了对能力的考查,2011年比2010年难度降低,2012年难度可能加大。

4. 阅读理解:体裁多样(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题材丰富(科普、文学、告示、图表),阅读量增大,图文并茂。

【阅卷启示】:阅读理解时间不够,做题速度慢,对推断题难以作出快速而准确的判断,至于任务型阅读题不少考生选择放弃。

5. 作文:时代感强 富于教育意义。

【阅卷启示】:看图作文提示最要紧,但很多考生不看中文提示,可惜了,容易偏题。

(二)备战2012,英语复习两手准备

由于江苏省将率先在英语科目的听力实行一年多考,其中听力与口语合并考试将在明年6月份之前完成。有关专家大胆揣测,2012年考试将会出现两套方案:

1. 延续2011年不变;

2. 听力和口语可能提前考,这样势必会出现新题型。

新题型可能是围绕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 主旨概括;(2) 句子填空;(3) 翻译句子;(4) 英文释义;(5) 封闭型问题;(6) 开放型问题;(7) 其他类型。

(三)具体的复习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坚持养好良好的阅读习惯,要会计时阅读(Timed Reading)/略读(Skimming) 寻读(Scanning) 意群阅读(Sense GroupReading),要做到400字的文章用8分钟就能完全做好。

2. 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强化语篇意识,提高语言运用和分析 。

3. 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进行适量的半封闭半开放式作文训练,紧跟形势,有的放矢,查缺补差。

2011江苏高考语文范文第2篇

今年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的是宗璞的小说《这是你的战争》。宗璞原名冯钟璞,其作品作为高考阅读材料出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1998年全国高考卷曾选过她的散文《报秋》,2009年安徽卷又选了她的小说《董师傅游湖》。宗璞的作品似乎已经成了高考阅读材料的高频选择。今年的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 分值分配上有了新的变化

现代文阅读的分值相对于去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来说,总分值没有改变,仍然是38分,只是在文学类文本和论述类文本的分值分配上作了一些改变。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取消了“选择题”,全采用“简答题和表述题”,分值从原来的15分上调为18分;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分值从原来的23分下调为20分,题量仍然为四题。

二、 体裁选择上有些出人意料

文学类文本的体裁主要包含诗歌、散文、戏剧、小说。诗歌在高考试题中有专门的诗歌鉴赏题,因而不会重复再考。戏剧由于内容较多、矛盾突出而又不易剪裁成高考所要求的字数,故通常不会作为高考的首选。从江苏近几年高考语文中文学类文本的设置现状来看,基本围绕散文和小说。2007年考的是雷抒雁的散文《麦天》,2008年考的是汪曾祺的小说《侯银匠》,2009年考的是张笑天的散文《上善若水》,2010年考的是阿城的小说《溜索》。因此不少人都猜测今年可能要考散文,但出人意料的是今年考的仍然是小说。从江苏高考语文阅读题连续两年都考小说这一现象来分析,说明江苏高考在命题上尽量稳中求变,在创新与回归中摸索语文考试的新路径,引导学生走出押宝式的猜题和复习误区,考查学生的语文阅读功底。因此,我们在以后的高考复习过程中不要对题目有所偏重,该准备的都得准备。

三、 倡导爱国、进取的主流价值

今年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文是从宗璞的长篇小说《西征记》节选而来的,国共两党合作抗敌,中美盟军联手抗日,莘莘学子共赴国难,充满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命题者拟定了“这是你的战争”作为选文的标题,表达了作者“为一代共赴国难、为国捐躯的青春学子立言”的志向及对爱国精神的颂扬,饱含历史的厚重感。“文学即人学”,应该说今年高考阅读语段的选择能很好地引导学生感知语言文字表达的情感、思想和精神,关注文字背后所传递的爱国、进取的主流价值,体现了读书育人的理念。

四、 命题角度基本合乎规范要求

2011江苏高考语文范文第3篇

语文写议论文强调“论据”

评析老师:金陵中学特级教师陈柏华

变化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的变化。新的考试说明说“命题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江苏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这一表述不仅理顺了国家“新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和地方教育法规之间的关系,也明确地告诉我们江苏高考语文的命题将进一步地与新课改精神紧密地联系,深化对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考查,将努力地做到“教学”与“评价”的连贯与统一;

二、“考试能力要求”的变化。在“F探究”层级,增加了“有创新”这三个字,这就要求学生在对文本的阅读过程中除了要“有见解”“有发现”之外,更要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解读。这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和“创新方法”层面的考查要求,这对考生的要求提高了;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的变化。1.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里特别增加了“访谈”这一类。2.在议论文的写作上,在既往“材料丰富”的基础上,增加了“论据充实”这一条。这两者都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前者是我们过去教学中比较薄弱的一块,后者则可能是在既往考生议论文写作中普遍存在的严重地影响了考生作文得分的问题;

四、“考试形式即试卷结构”的变化。这主要在现代阅读的题型和分数分配的变化,现代文阅读取消了“选择题”,全采用“简答题和表述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值从既往的23分调整为20分;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或实用类文本阅读分值由过去的15分调整为18分。

另外,“加考内容”部分“材料阅读”题在“要点归纳与分析”的基础上,增加了“鉴赏”这一新的要求。

复习建议

2011江苏高考语文范文第4篇

1.能借助汉语拼音准确书写词语。在开始学习生字的时候,就一定要弄清字的字音、字义、字形,而且要勤于练习,牢牢掌握。勤查字典,善于归纳。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规范地使用词语。注意区别近义成语,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并注意成语的感彩。

3.能在病句或短文中纠正用错的词语。常见的词语运用方面的问题有 :前后矛盾、重复嗦、不合逻辑、词序不对、形容不当、关联词使用不当等。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1. (2011・江苏省宿迁市)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以来,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B 夏日的宿迁嶂山森林公园,树木葱茏,流水潺潺,鸟语花香,令人心旷神怡。

C 泗洪湿地自然保护区大堤上高高低低的树木鳞次栉比,观鸟台就坐落在绿树浓荫中。

D 中学时代是一个人确立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老师们的言传身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2011・江苏省常州市)下列语段有好几处毛病,请用规定的符号直接在原文上修改。

清华,中国高等学府的代表。它百年沧桑,始终屹立于教育高峰。即使时光流转,但精英之风采,长久留存。海峡两岸清华的合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在这百年校庆之际,“新浪文史”栏目与“看历史”杂志联手,共举“百年清华”盛典。无论你是社会名流,还是普通一员,只要对“清华”二字心存感慨,皆可一诉感想写信给这所百年学府。

听一听:我一定会深受启发!

1.参考答案:C 考查成语的运用,即使是意义相近、相关的成语,相互间仍然存在着语义轻重的不同、表达重点的不同、范围大小的不同,要注意辨别成语使用的对象,还要注意成语的褒义、贬义和中性的特点,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书面色彩和口语色彩。例如,选项C中“鳞次栉比”本义是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而句中用来形容“树木”,显然没有注意成语的使用对象。

2.参考答案:(1) “百年沧桑”前面加上动词“历经”,“它”这个人称代词后面直接跟上“百年沧桑”,缺少谓语动词,读过去不通顺;(2) 关联词语不搭配,“即使”改为“虽”或“虽然”,删掉也可以;(3) “一诉感想”与“写信给这所百年学府”调换位置,只有通过“写信”才能“诉感想”。其他语法错误虽然与“词语运用”无关,但在这里也一并修改,如:“看历史”改成《看历史》;“海峡两岸清华的合作也开展得如火如荼”与本段内容无关,删掉。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2011・江苏省无锡市)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坐在观光直升机上,透过舷窗,俯瞰无锡的山山水水,景色显得格外秀美。

B 专家一直强调,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拯救阅读,特别是学生的阅读。

C 一味地照搬他人的经验来发展本地区经济,无异于守株待兔。

D 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理念。

2. (2011・江苏省苏州市)下面是某位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几处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夏季是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做好饮食卫生工作是目前我们的当务之急。今天,我们有幸请来了从事肠道疾病研究多年,在国内医学界小有名气的王健教授。他将用生动的案例告诉大家,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做法并非没有问题,只要及时纠正,才能获得健康。

① 文中有一处重复累赘,应删去“________”一词。

2011江苏高考语文范文第5篇

名著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经久不衰,广为流传的作品,是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 阅读名著,可以陶冶性情,涵养心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高考设置名著试题,是对学生是否真正通读了名著的考查,是“导向读书,丰富人文积淀”的命题理念的体现,更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题中的应有之义。

一、高考试题综述

近五年,有福建、江苏、江西三个省份的高考语文试卷设置了名著试题。

通过梳理,我们可以看出,近年来名著试题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时间。对名著的考查,福建、江苏两省已有5年,江西也有2年。可以说,对名著的考查越来越受到命题专家的青睐。

2.体裁。每年高考考查的名著都有古今中外名著名篇,涵盖范围较广,且有一定的稳定性,有几部名著是每年必考的。三省试卷同时考到的有《三国演义》、《红楼梦》、《家》等名著,福建卷都是长篇小说,江苏长、短篇小说都有,同时增加了诗歌和戏剧作品,考查范围更广。

3.题型。都设置了一道选择判断题,福建和江苏卷是五道题中选择两道错误的选项,江西卷则是四道题中选择一道错误的选项。此外,福建和江苏卷都设置了简答题,二者不同的是,福建卷是两道题中选做一道,江苏卷是两道题全做。

4.考点。高考名著试题着重考查作品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江苏卷还有分析鉴赏类试题,要求更高。

5.分值。选择题:福建和江苏卷的分值是5分,选对一个2分,全对5分;江西卷是3分。简答题:福建卷是5分,江苏卷是10分。应该说,名著试题的赋分还是较高的,尤其是福建和江苏两省,特别重视对名著的考查。

二、设题角度分析

这里分别从选择题和简答题两种类型题目错误选项的设题角度来分析。

(一)选择题

1.张冠李戴——弄错对象。

【典型例题】

(1)宝玉去探望生病的黛玉。黛玉看见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晴雯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宝玉果然看到金锁上刻着癞头和尚送的字“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红楼梦》)(2010年福建卷)

(2)楚国狂人接舆遇见孔子,并不理会他,自顾自地边走边唱歌,且在子路面前批评孔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论语》)(2012年江西卷)

【试题解析】

(1)宝玉探望的是“宝钗”而非“黛玉”;“说这与黛玉项圈上的字是一对”的应是“莺儿”而非“晴雯”。

(2)楚狂接舆遇见孔子是实,但批评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是荷蓧丈人,误在人物关系上的张冠李戴。

2.时间错位——内容混乱。

【典型例题】

(1)方鸿渐与孙柔嘉订婚后,为了摆脱家庭的束缚,双双与赵辛楣等人一道前往三闾大学任教。他们一行受到了校长高松年的热情和真诚欢迎。(《围城》)(2008年福建卷)

(2)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便鼓起勇气当面向她忏悔,并表示愿意娶她以赎罪;玛丝洛娃宽恕了他,并请求他向法院疏通减刑。(《复活》)(2008年福建卷)

【试题解析】

(1)方鸿渐与孙柔嘉同赵辛楣等人一道“前往三闾大学任教”是“订婚前”而非“订婚后”发生的事。

(2)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并没有向她求婚,他是第二次探监时表示要“向她忏悔,并表示愿意娶她以赎罪”的。

3.误析性格——曲解形象。

【典型例题】

(1)鲁迅《呐喊·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固守旧制度、旧习惯,她的口头禅是“一代不如一代”,这表明她与赵七爷一样,是维护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2009年江苏卷)

(2)聂赫留朵夫认识了许多像西蒙松这样的犯人,但还是鄙视他们。他为马斯洛娃找西蒙松作为保护人感到不快。(《复活》)(2012年福建卷)

【试题解析】

(1)赵七爷是维护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但九斤老太和他不一样,她只是盲目留恋过去的一切,不是“维护封建统治势力的代表人物”,只能说是保守思想的代表。

(2)聂赫留朵夫是“忏悔贵族”的典型,他既是贵族地主阶级罪恶的体现者,同时也是本阶级罪恶的批判者,对革命者(政治犯)充满敬意,因而说“鄙视”他们是不对的。

4.混淆情节——不明细节。

【典型例题】

(1)海明威《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历尽艰辛,捕获了一条特大的马林鱼,归航途中与一群鲨鱼殊死搏斗,终于保住了马林鱼。这是刻画硬汉形象的重要情节。(2009年江苏卷)

(2)屠维岳泄露消减工钱的消息,引发了工人怠工。吴荪甫与他长谈,觉得他平庸、猥琐,轻蔑地说:“没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最终赶走了他。(《子夜》)(2011年福建卷)

【试题解析】

(1)“终于保住了马林鱼”与原文不相符。主人公圣地亚哥并未保住马林鱼,而是回到岸边后的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鱼骨架。

(2)吴荪甫并未赶走屠维岳,而是从屠维岳的“理直气壮”、“不卑不亢”中看到了他的可为我用性,所以出乎意料地留下了他。

5.判断失误——无中生有。

【典型例题】

(1)《哈姆莱特》中所写的哈姆莱特、雷欧提斯和小福丁布拉斯三人复仇的举动,既是为了各自故去的父亲,也是为了争得骑士荣誉。(2010年江苏卷)

(2)贾宝玉在经历了黛玉之死、误娶宝钗、抄家等一系列人生变故后,又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终于心灰意冷,斩断尘缘出家做了和尚。(《红楼梦》)(2011年江西卷)

【试题解析】

(1)哈姆莱特复仇的行为主要是为父亲报仇,“为了争得骑士荣誉”是无中生有。

(2)小说中,贾宝玉最后出家的结局的确与那“一系列人生变故”有关,但说他“遭遇科举考试失败的打击”却是子虚乌有。事实是他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高中了。

(二)简答题

1.情节概括型——简要概述典型的故事情节。

【典型例题】

(1)概括说说《红楼梦》“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主要内容。(2009年江苏卷)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美拉达的故事。(2011年福建卷)

【参考答案】

(1)①介绍贾府的历史与人物。②点出贾府存在的危机。③介绍主要人物贾宝玉的特点。

(2)答题要点:①小爱斯美拉达非常可爱。②隐修女找埃及女人为女儿算命。③第二天,埃及女人趁她外出偷走了小爱斯美拉达。④隐修女回来发现女儿不见了,床上只剩下一只小鞋。⑤她四处寻找未果。⑥回来后发现小怪物(伽西莫多)。⑦失去女儿后,隐修女悲痛欲绝,头发都白了。

2.分析形象型——简要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典型例题】

(1)《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老葛朗台是个什么样的人?(2009年江苏卷)

(2)《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010年江苏卷)

【参考答案】

(1)吝啬鬼,投机商,暴发户。

(2)一方面,曹操礼贤下士,不计前嫌,虚心求教;另一方面,曹操步步设防,虚虚实实,奸诈诡谲。

3.理解语句型——对重要语句进行深刻分析。

【典型例题】

(1)下面是鸣凤跳湖前的心理活动,其中的“一堵墙”可以有哪些理解?

周围是那样的静寂,一切人间的声音都死灭了。她静静地倾听着,她希望再听见同样的叫声,可是许久,许久,都没有一点儿动静。她完全明白了。他是不能够到她这里来的。永远有一堵墙隔开他们两个人。(巴金《家》)(2008年福建卷)

(2)《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说:“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结合人物形象,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10年江苏卷)

【参考答案】

(1)以高老太爷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是横亘在鸣风与觉慧之间的一道高墙。鸣凤的丫环地位与觉慧的少爷地位也是阻隔他们思想、情感交流的一堵墙。

(2)在恶劣环境和不可抗拒的命运面前,人会失败,肉体会被消灭,但抗争到底、决不屈服的精神和意志是无法摧毁的;作为一个硬汉形象,体现了永不屈服、保持尊严的人格力量。

4.分析鉴赏型——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合理的分析。

【典型例题】

鲁迅的《药》中,花白胡子等人说夏瑜“发了疯了”;夏四奶奶大声说道:“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请简要分析他们对于夏瑜态度的异同。(2012年江苏卷)

【参考答案】

同:都认为革命有罪。异:看客们嘲笑愤怒,夏四奶奶痛苦伤心。

5.识记辨别型——对作品、人物等基本知识记忆的考查。

【典型例题】

(1)夏瑜、九斤老太、闰土、单四嫂子、陈士成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2008年江苏卷)

(2)《红楼梦》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判词所指是谁?“优伶”和“公子”指小说中的哪两个人物?(2011年江苏卷)

【参考答案】

(1)夏瑜——《药》;九斤老太——《风波》;闰土——《故乡》;单四嫂子——《明天》;陈士成——《白光》。

(2)袭人(花袭人);蒋玉菡,宝玉(贾宝玉)。

三、复习备考策略

(一)认真阅读原著,强调时效性和有效性

1.合理安排时间。复习备考的任务重,时间紧,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的方式安排时间来阅读。每周安排一节课时集中阅读,见缝插针,抓紧课外活动时间和其他零碎时间进行分散阅读。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加强方法指导。“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读名著,还要有正确的方法。要用‘心’读,以你之心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撞击,设身处地去感受思考作品的意义。”所以,需要引导学生用心去阅读文本。

①注重精读,记住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姓名、时间地点等基本信息。此外,可以阅读一些关于作品评价类的文章,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内涵。

②比较阅读,适当给学生播放一些根据名著改编的影视作品,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了解文本与影视之间的不同,学会鉴赏评价。

③读写结合。俗语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标记、摘录、批注点评等,学会做读书笔记,并坚持不懈。

3.熟悉命题方向。老师引导学生对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和历年高考真题进行研读,让学生逐渐领悟命题意图,熟悉考点,从而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来指导阅读。

(二)掌握解题方法,注重准确性和规范性

1.做选择题方法。

①注意标志性词语,如人物名称是否调换、时间顺序是否颠倒等。高考很多题目的设误上就是把学生容易混淆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信息置换,从而达到“迷惑”学生的目的。

②仔细琢磨情节内容。题中的表述应与原著一致,任何曲解情节的内容都是错误的,需要仔细看清每个细节。如2009年江苏卷中说,主人公“终于保住了马林鱼”,是错误的,原著中是说“只剩下一副鱼骨架” 。

③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征。试题中容易出现与小说人物性格并不相符的表述,似是而非,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2.做简答题方法。

①明确题目类型和题干要求,做到有的放矢。是纯粹叙述故事情节,还是要求有适当的人物评价,都要首先予以明确。

②调动知识储备,回忆相关情节,在草稿纸上拟写答案要点,理清答题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