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奉献的诗句

奉献的诗句

奉献的诗句

奉献的诗句范文第1篇

一、顶针式

例1(常德)班级举办诗歌朗诵活动,其中有一项内容是“诗词拉力”。要求同学们将所给诗词上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下句的第一个字。请你完成下面的拉力。

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___________

【解析】这里就像修辞中的顶针一样,用前一句诗的最后一个字作后一句诗的字首。这里前一空可以填:“半卷红旗临易水;郁孤台下清江水;白毛浮绿水”;后一空“风正一帆悬;风雨不动安如山;风烟望五津;风掣红旗冻不翻”。

二、主题串联式

例2(三明)根据语境默写。

奉献是什么?奉献是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 ”的坚贞不渝;奉献是龚自珍“___________ ,化作春泥更护花”的人生态度;奉献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是范仲淹“___________,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而今,奉献就是人人献出一份爱,世界成为美好的人间。

【解析】这里都是围绕“奉献”这个主题来串联诗句内容,所填的内容是围绕诗句的语境来填。答案是:“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

三、仿写式

例3(金昌)仿照下面一段话的句式,仍以“幸福是”开头,恰当引用古诗词名句,仿写两句话,组成一个排比句。

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___________。

【解析】一般的古诗文默写都是只要填写即可,这里还与仿写互相掺合形成一种新的形式,可以说既是仿写又是默写。答案示例:幸福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幸福是“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回忆。幸福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著;幸福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喜悦。

四、联想式

例4(咸宁)温庭筠用“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望江南》)一句,生动地传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也写过与此意境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

例5(黄石)游子思乡是我国古代诗歌永恒的主题。元人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 ___________ ,___________”来表达游子远离故乡的忧愁,唐人崔颢在《黄鹤楼》中则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暮色四合时登高远眺所引发的乡愁。

例6(黄石)《与朱元思书》一文以“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解析】这里的默写是一种联想式的,是一种相似的联想。答案示例:例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例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例6.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五、时政式

例7(丽水)从今年开始,国务院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秋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

例8(达州)请根据提示和上下文用诗文原句填空 。

(1)大灾之后,有的亲朋离散,至今仍无音讯,让我们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来为他们祝福吧。

(2)只要团结一致,坚定信心,就能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再建美好家园,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解析】这里的默写是与时政紧密联系的。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与政令,时事新闻等都是语文试题的设题材料。答案示例:例7.清明节可以填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或“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宋・黄庭坚) 端午节可以填写“五月五日午,薰风自南至。”(宋・文天祥) 或“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唐・李隆基) 中秋节可以填写“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例8.(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六、专题式

例9(临沂)古诗文默写。

陆游一生作诗近万首,而他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却只了了十字:“汝果欲作诗,工夫在诗外。”后学者普遍认为,这诗外“工夫”主要体现为伟大的爱国思想、宽博的恤民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明晰的责任意识和坚强的民族气节等。也正是有了这种种诗外的“工夫”,才有了无数启人智慧、教人向善、催人奋进

的妙文佳句。上面画横线的短语分别代表了诗外“工夫”的6个不同角度,请你任选其中5个角度,各默写出一个与其内容相符或相关的古诗文名句。

①爱国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

②恤民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

③道德情操:___________________

④理想信念:___________________

⑤责任意识:___________________

⑥民族气节: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就是针对一个诗人的专题性默写,都是要求写陆游的诗。爱国思想可以填写“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等,恤民情怀的可以填写“铁骑无声望似水。”,道德情操的可以填写“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理想信念的可以填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责任意识的可以填写“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民族气节的可以填写“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七、整段、整篇式

例10(赤峰) 默写课文选段。

(1)诸葛亮《出师表》中“先帝知臣谨慎”至“则攸之、、允之任也。”

(2)郦道元《三峡》中“自三峡七百里中”至“良多趣味。”

例11(安徽)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一般我们接触的试题都是只要求写句子,这里要求写一段或一首诗。答案:例10略。例11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八、关联式

例12(苏州)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①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

② _______________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③ __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__________________》)

例13(长沙)王勃在《__________________》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安慰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印,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例14(盐城)国破山河在,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望》)诗句中的“国”指当时的国都 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以往的默写都是局限在古诗词与现代诗歌中的名句,现在还要求填写古诗词的作者、题目与诗中的词语的意思等。例12与例13在填写诗句时还要求写出相应的作家与篇名,例13在填写诗句的同时还要求写出诗句中的词语的意思。答案:例12中①填写“一览众山小”与“ 杜甫”,②填写“但愿人长久”,③填写“长风破浪会有时”与“行路难”。 例13填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例14填写“城春草木深 ”与“长安”或“西安”。

九、修辞式

例15(河南)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巧用比喻,为寒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

【解析】这里所涉及的内容是诗的修辞方法,可以填写“千树万树梨花开、 家书抵万金、化作春泥更护花”即可。

十、综合式

例16(长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古代先贤有这样风范的人不胜枚举,请写出初中课本内学习过的古诗词中能表现坚定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的连续两句,并标明作者或出处。

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或出处: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个题目既有所围绕的主题“表现坚定信念,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又要写诗句,还要写出作者或标题等,综合性很强。示例①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③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④烈士幕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⑤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十一、图文式

例17(来宾)默写填空。

奉献的诗句范文第2篇

泰戈尔就这样一步一步向我走近,在我的耳边低语,告诉我奉献的美丽,它如一抹春日的阳光,亲吻着每一个生灵。

在熹微的晨光里,叶儿轻轻晃动,飘摇在秋风里。“落叶在泥土里迷失自己的时候,才融入到森林的生命里去了。”你说着,用手托住一片黄叶。叶儿一生的意义便在于此,在深秋晚风中,用一种辉煌的告别方式,来终结自己的生命,为大地奉献自己微薄力量。零落成泥,不奢求什么回报,它只是记住了大地对它的哺育,也渴望用自己的生命予以报答,也许正因为如此,叶子才得到了永生,飘散在诗人缠绵的笔墨里,一幅幅书卷里……

秋日的凄凉过去,是春日的繁花似锦。那枝头含苞的花蕾,抑或层层叶片之间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竞相争艳着。“泥土饱受污辱,却以花朵作为回报。”你让我掏一坯土,我闻了泥土里散发的阵阵幽香。

土壤虽忍受着人们的摒弃,却毫无怨言,经历雨滴的拍打,冷风的肆虐,终于在和煦的春风里,吐纳一地的芬芳,在人们的心头,弹奏着潺潺的乐章。也许,世间某些外表丑陋不堪的事物,它们也一直在默默奉献着,一直在为世间的美好而努力着。

“生命是上帝赋予的,我们唯有献出它时,才真正拥有它。”你依旧微笑着,向我讲述着永恒的真谛。是不是世间万物亦如此,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却一无所有,只有在学会付出之后,才能够得到回报;予人方便之后才能够予己方便。只有我们以一颗真诚的心,为他人奉献的时候,才会收获,会收获喜悦与幸福,也会收获他人的付出。此时,我们才能拥有一份厚重的生命,才真正拥有了它,不是吗?

流连在繁花盛开的院落里,我采撷了一朵在奉献的雨露滋润下盛开的花朵,娇艳异常,我轻轻一嗅,闻到了鲜花的芬芳记忆,在一位老者的笑容里,穿越百年时光……

点评:

构思别致,意蕴醇厚,《穿越百年的芬芳记忆》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清新而温馨的气息。

作者巧妙地采用了人物对话的形式,将伟大诗人泰戈尔的诗句有机地织入自己的文章中,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较为深刻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诠释了生命的真谛。

奉献的诗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 贞观年间 宫廷唱和词 演讲过程 对立诗论

三、贞观后期――“两分”现象的深化

贞观十三年后被划为贞观后期。此时期的太宗,随虞世南(卒于贞观十三年)、魏徵(卒于贞观十七年)的相继离世,丧失了政治与文学两方面的掣肘,自我膨胀已然加速。太宗骄奢淫逸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不爱听谏、猜忌渐重、好大喜功,使得谏诤之风日益衰落,阿谀奉承之臣取代了愕愕之士,直言规谏让位于曲相谈悦;屡次三番要求自观国史,破坏史官制度,有意图美化自我形象的嫌疑;屡屡出游封禅、行幸修宫、穷兵黩武,满足“天可汗”的虚荣心,使得徭役加重,劳民伤财,甚至还宣称:“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真的是应了他自己那句:“卿睹朕之始,未睹朕之终。”太宗的改变引起朝廷内政治环境和宫廷内审美观念的变化,从而影响了唱和诗风格的发展。但颂美与富丽不是什么罪过,罪过的是两者的泛滥。

颂美的泛滥我们从太宗不悦人谏悦奉承中不难理解,至于富丽的泛滥,首先我们要知道,太宗本人其实非常推崇华靡的文采,他如此盛赞陆机:

文藻宏丽,独步当时:言论慷慨,冠乎终古。[10]

太宗也喜好作宫体诗,从他的《采芙蓉》中“船移分细浪,风散动浮香”和《赋得樱桃》中的“乔柯转娇莺,低枝映美人”确也真能嗅出一些南朝声色。前面说过太宗是反对浮华文风的,为什么这儿会有看起来矛盾的论述呢?我们可以从两分面加以理解。

其一,太宗首先是一个政治家,之后才是一个文学家(或者称为文学爱好者),身份决定了他在贞观初年必须坚持儒家文化为政教用,去尽浮艳以裨于政理,而且以前也有虞世南有“圣作虽工,然体非雅正”及其他忠正文臣的警示并能够听取,但如今情况大不相同了,国家安定繁荣,四夷俱附,太宗觉得人民都安享太平了,帝王享乐也无可厚非,太平盛世时作些美文靡音亡不了国[11],现如今虞世南、魏徵不在了,规劝的话不怎么听了,其他人都不敢规劝、不再规劝了。其二,太宗所欣赏的文采华靡,必须是以保证内容为前提,换句话说,即须“文质相宜”。这与魏徵说的“文质彬彬”异曲同工。太宗本意是重视诗文的审美特性,攸关之处在于把握好度。

后期诗坛的中心人物是上官仪与许敬宗。“绮错婉媚”上官体,聂永华先生对此进行过周详的辨析,认为:

以“绮错婉媚”为特色的“上官体”实际上就是:以精致而灵动的美感形式融入意蕴无穷的情志,以音韵谐畅的声律美感创造心物融合无间、情景宛然密合的诗境,达成浑成秀朗、滋味醇厚的韵致。[12]

聂永华先生是从上官仪的整个诗歌创作生涯来论证的,至贞观末年的上官仪创作实践是否如聂永华先生所言具备了“精致而灵动的美感形式”与“意蕴无穷的情志”达成“浑成秀朗、滋味醇厚的雅致”呢?举他在贞观后期创作的几首诗作略加探讨。

上路抵平津,后堂罗荐陈。缔交开狎赏,丽席展芳辰。

密树风烟积,回塘荷芰新。雨霁虹桥晚,花落凤台春。

翠钗低舞席,文杏散歌尘。方惜流觞满,夕鸟已城。

――上官仪,《安德山池宴集》

这首诗一个显著特点是对仗工整,开篇即对,一对到底。诗中多用“的名对”与“异类对”,虽然造句显得精巧,结尾也是声张情趣的表达方式,但众多意象的罗列给人一种堆叠无序的感觉,拈来此物对彼物,缺乏内在的逻辑而失去和谐的美感,诗中所用对偶处也别无新意,所用皆为齐梁时宫廷词汇,如“芳辰”“密树”“凤台”“翠钗”等。这首诗从格律上来说也并不怎么合律,末两句尽管作为其表现自我审美眼光的点睛之笔,但寓意较为平淡肤浅,因此对这首诗加之以“以精致而灵动的美感形式融入意蕴无穷的情志”的赞誉未免言过其实。不过,我们也能从此诗看出上官仪继承虞世南、褚亮寄情言志的意识。只是在面对宫廷诗华美文辞与寄情言志两者如何共存时处理欠妥,这个问题到后期上官体成熟时不复存在。

奉驾凌稽阜,同御掩岂岑。肆赏乖濡足,穷览悖乾心。

一德光神武,万象镜冲襟。御辩辽山夕,凝摩溟海得。

殿帐清炎气,荤道含秋阴。凄风移汉筑,流水入虞琴。

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滴沥露枝响,空檬烟壑深。

抚躬谢仁智,泉石恭登临。信美陪仙桦,长歌慰陆沉。

――上官仪,《五言辽东侍宴山夜临秋同赋临韵应诏》[13]

此诗体现了上官仪调和宫廷语汇与自己情志的成绩。起头六句利用几个常用意象进行铺叙颂美,第七句至第十六句开始观景状物,末四句再照应开头颂意,表达荣沐圣恩之悦。在中间诗句写景中,上官仪观察和描绘自然小景及直观景象各种要素,其中“云飞送断雁,月上净疏林”两句,云―月、断雁―疏林“异类”相对,“送”与“净”两个动词连接两组处于不同方位的意象,构成了超过视觉极限的开阔景象。“滴沥露枝响,空檬烟壑深”向外延伸感官,将实体的视觉景象转变为虚无的听觉感受,暗示了一种意绪的不尽。“性情与声色、美感形式与审美内涵某种程度的融合,使上官仪诗在宫廷诗中尤显圆熟精美”。

上官仪的唱和诗是“雅致”到了极端,甚至谓之“绮丽”更为恰当。但这并不是齐梁宫廷诗“艳丽”的逆流。齐梁宫体诗无法将情感注入描绘的景象,上官仪承袭并改革了虞世南、褚亮通过末句抒情言志的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敏感体察与细致刻画,运用隐喻对偶等艺术技巧将情感融入景物。相比之下,同时期的另一位与上官仪风格相似的许敬宗,两人的境界相去甚远。“许敬宗的诗同样讲究修饰,不关心道德,但他缺乏上官仪的才气。上官仪的诗是赞美,而他的作品却是谄媚”。[14]

许敬宗诗《全唐诗》录存27首,奉和应制之作多达21首,从这些存诗中可以看出,许敬宗不仅生性谄媚,在宫廷环境中优游适意,而且没有虞世南、褚亮、李百药诗中尚存的儒家道德观念,成为纯粹的谄媚逢迎型宫廷诗人,献媚邀宠成了他诗歌活动的唯一向度。如:

稽山腾禹计,姑射荡尧心。岂如临碣石,轩卫警金。

辕门萦水,大旆掩长岑。属高秋夜,澄空素景临。

层多丽色,幽涧有清音。含星光浅,褰雾静疏林。

高明兴睿赏,仁知辅冲襟。湛露浮仙爵,凄风韵雅琴。

秋令生威远,寒光被物深。方怀草封禅,陪礼泰山阴。

――许敬宗,《五言辽东侍宴山夜临秋同赋临韵应诏》[15]

相比与上官体的同题作。许敬宗和诗开篇即是用典,对太宗“王道”、“德政”的进行一番虚泛的歌颂,中间八句满是充满斑斓色彩的浮靡之辞。联串宏大物象,一味锻制丽辞,意欲彰显雄壮,实则缺乏生机,徒有体格,明显给人以“假象过大”、“逸词过壮”、“丽靡过美”[16]的印象。结尾对崇高的儒家道德做了庸俗的处理,变成了对“皇恩浩荡”毫不掩饰的表白,并表达了渴望得到更多荣沐圣恩的机会。

许敬宗的其他诗篇也都表现为雕章琢句、谄媚庸俗。如《奉和秋暮言志应诏》:“圣敬韬前哲,先天凉不违。”《奉和秋日即目应诏》:“乃倦情何极,宸襟豫有旃。”《奉和咏棋应诏》:“宸襟协尧智,游艺发初丝。”《侍宴莎册宫应制得“情”字》:“渐奏长安道,神襟动宸情。”等等。许敬宗诗歌另一特点是用典密集。用典虽然作为颂美诗的主要手段,贞观以来早已司空见惯,但用典用得如此密集而不考虑合理性的,舍他其谁。如《奉和执契静三边应诏》,全诗40句,明显用典的地方就有17处,仅仅最后6句,就用4典。以学问入诗本也正常,借用典故到了卖弄的程度就显得太过单调乏味了。

综上可知,贞观后期宫廷唱和诗的概况可以说是中期“两分”现象的变化:写景咏物之类的雅致通过上官仪深化为对诗歌艺术技巧的追求,风格渐趋“绮错婉媚”;朝会颂美之类的雅正则因为许敬宗而异化为对藻饰典故的追求,渐趋“富丽堂皇”。

四、再审视――“对立诗论”的线索

结束了各个时间段的分析之后,我们再来重新审视整个贞观时期宫廷唱和诗艺术的发展,从初期的反对浮华,崇尚雅正,强化诗歌的政治功用,到中期的雅正雅致并起,“功成治定而颂声兴”,最后到后期雅正与雅致的深化。政治经济环境和太宗个人观念的变化是影响诗歌发展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贞观时期诗歌发展有一条内在线索,顺应着诗歌艺术演进的内在趋势。斯蒂芬・欧文在他的《初唐诗》中提出了“对立诗论”的概念:

对立诗论以儒家特有的论辩修辞,坚决地反对“颓废”、“色情”及无意义的“修饰”。这些特性即使在六七世纪也无人能够据理袒护。但是,到底宫廷诗中哪一些作品包含了这些有害特性,尚有待争辩。作为替代的诗歌同样是不清楚的,虽然对立诗论似乎赞成表现深挚个人感情的诗歌,或为政治说教目标服务的诗歌。[17]

对立诗论反对“颓废”、“色情”及无意义的“修饰”,赞成表现深挚个人感情,或为政治说教目标服务的诗歌。但他同样认为:“这种反对仅有诗论,缺乏诗歌实践,缺乏具有美学吸引力的替换品。”这一点我们在贞观诗坛唱和诗诗风演进过程中却得到恰恰相反的结论,贞观时期的唱和诗演进正是“对立诗论”不断付诸实践的过程:初期尚雅正去浮华是从为政教目标服务而进行的实践;中期则加入了表现深挚个人感情的实践,虞世南、褚亮等人的寄情言志就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而朝会颂美的诗篇则加强了诗歌政治功用;后期上官仪对声律对偶等诗歌艺术技巧的总结发掘继承了中期虞世南等人的传统并发挥得更加成熟,将表现个人感情熔融于景象内,许敬宗的颂体诗更是通过用典故、铺排、雕绘、堆砌将“媚上”这一变质的政治功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彻底沦为统治阶级的娱乐工具。两者各自引领着对立诗论的两大方向。贞观年间宫廷唱和诗的“对立诗论”在声律藻饰与寄情言志两方面的成功实践为近体诗形成与唐诗的繁荣做好了铺垫,这一时期的宫廷文人为后来人开辟了道路。

参考文献:

[10]房玄龄等.《晋书》卷54《陆机传》.中华书局,2003.

[11]吴兢.贞观政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233.

[12]聂永华.初唐宫廷诗风流变考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95.

[13]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拾(卷3).中华书局,1992.

[14]斯蒂芬・欧文著.贾晋华译.初唐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7:78.

[15]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全唐诗续拾(卷3).中华书局,1992.

奉献的诗句范文第4篇

我是来自县(市)检察院反贪局的。能参加这次演讲让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奉献精神,爱我反贪事业。

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难以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更没有动听的歌喉咏颂我的岗位。我——只是反贪战线上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作人员。

作为一名反贪工作者,今天站在这神圣的演讲台上,对被形容为“人民卫士”的反贪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有着更深切的体会。随着我市经济的稳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反贪工作合理运用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矛盾逐渐凸现了出来.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反贪工作者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合理运用职权,保障科学发展”,这是我们纪检人宣传的口号,也是我们解放思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主题。

“人民卫士”,这是一个多么伟大而又神圣的称谓。那么,作为反贪人,我们又该用什么来诠释“人民卫士”的责任呢?

我的理解是八个字:爱岗敬业,奉献国家。

爱岗敬业,首先要有扎实的工作作风,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扎实的工作作风是做好工作的保证。作风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就是生活小节、工作的细节、思想的枝节和行为的末节。我和大家分享一个国外的故事吧。这是一场失败王国的战争故事,这个故事以诗歌的形式被一代代人传唱。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铁蹄;

坏了一只铁蹄,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

这个故事发人深省,一个小小马钉的疏忽竟然导致了一个国家的覆灭。这个故事充分说明了细节关乎全局,如果没有扎实的工作作风,不重视工作细节,将小事牵连大事,大事招来大祸,甚至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爱岗敬业,誓言无声。爱岗敬业,不只是在枪林弹雨中的辉煌,不只是在紧急危难时的高扬,它更应该是一种默默的奉献,一种高尚的理念,一种强劲的精神力量。有句广告说得好: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当我们将爱岗敬业当作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时,我们就会在工作上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懒惰,多一些上进心;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能树立起从事反贪工作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会专心致志地从事反贪工作、一丝不苟地对待反贪工作、务实创新地做好反贪工作,为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我们积极的贡献!

“长路奉献给远方,江河奉献给海洋。和谐奉献暧人心,积极奉献干劲增。”回首我们走过的每一步,曾经艰难跋涉,曾经风雨兼程,奉献国家,回报社会,敬业爱岗,无愧时代。反贪人始终用甘洒热血写春秋的激情忘我工作,用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高歌奉献,用真诚、真心、真情的服务对待每一位群众。用默默的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两个至上”的宗旨,诠释着“两个至上”的真谛,并在跨越发展中成长成才。

有一种精神叫奉献,有一种氛围叫和谐,有一种主题叫发展。正是有了无数反贪人默默无闻的奉献,才有了地方经济建设的繁荣与发展;正是有了无数反贪人无怨无悔的工作,才使我们的天更蓝,水更绿,生活更美好;正是有了无数反贪人孜孜不倦的追求,才有了纪检工作的日新月异。

2014年,我被一股强大的磁场深深吸引。那是什么呢?那是一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热情!那是一曲解放思想、坚持科学发展,开拓创新,高唱改革大发展的和谐音符!

奉献的诗句范文第5篇

充满亮丽的色彩由它托起,那亮丽的色彩展示着奉献的画篇。

是它将生命的一切哺育着,是它将生命的情怀飘动着,是它将生命的点滴漂流着。

乌黑的纵条,毫无顺序地伸进那松软发香的泥土,奋力地扎着,去寻找那晶莹的水滴。像巧克力一般,幽香,带来无尽的回忆。像按钮一般,重要,带来漫长的光明。像母爱一般,忠厚,带来无言的关爱。

蒙络的枝条需要它输送那生命的源泉,鲜嫩的绿叶需要它精神的支托,艳丽的花朵也需要它那坚牢的支持。每一个生命都需要它那无边的幻想。它则默默无闻地在地底下输送着每个生命所需的关怀。人们看不见他,却在享受蒸腾的弥漫水汽。人们看不见他,却在称赞花瓣那润泽的色彩。没有人会去欣赏它,没有人会去赞美它。

在古代诗人的眼中,他也只不过是不值得一提的东西。回味无穷的诗歌上,听到的只是“客色青青柳色新”“一枝红杏出墙来”“松枝一何胜”的诗句。多么顽固的根啊!它何时想过去钻出土壤,让人去欣赏它。它何时想过给自己添上斑斓的色彩,让人去赞扬它。只要它一钻出土壤,换来的只会是那树木的倒塌,树木的枯萎。换来的只会是众人的叱咄。树根把人们一切的欣赏,一切的赞美,让给了那一些枝叶,那一些花朵。自己则默默地在底下,工作着……

我们应该朝着根的方向发展,把没一丝奉献,赠给每一个需要关爱的人。

那顽强,那坚韧的根,是那奉献的标志

相关期刊更多

动漫先锋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辽宁北方期刊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先锋队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

贸易风险预警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