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

关注留守儿童范文第1篇

如今,人们对“留守儿童”“留守妇女”这样的新名词已经不再陌生。其中,“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格外引人注目。这些儿童(包括数量更大的青少年)大部分正值上学的年龄,这个阶段的心理成长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很多专项的调查结果都不令人乐观,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已经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工作中遇到的一个新课题。

孤独的“留守儿童”

通过调查,我们注意到,多数“留守儿童”都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最突出的是孤独、忧郁和焦虑,有些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在人际交往和处理困难时束手无策,更有一部分孩子完全没有约束,放任自流,甚至误入歧途。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期,家庭生活的不完整使他们缺少心理上的关注和引导,他们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亲子互动,其发展所需的心理环境被无意识地剥夺。有些孩子面对生理发育期的变化时也因为缺少启蒙而出现相应的心理焦虑等问题。

同时,“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家庭不能充分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很少关注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和兴趣。父母由于普遍存在“补偿心理”,更多的是在物质上充分满足孩子的要求,而较少给予孩子精神食粮(书籍及心理上的沟通等)。由于聚少离多,父母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其不良行为习惯,很多父母都成了孩子身心发展的旁观者。

另外,大多数“留守儿童”都被寄养在祖辈或亲戚家里。这部分“家长”往往由于年纪较大、文化程度较低、相对缺乏管理经验或有所顾虑,而无法起到督促和指导以及管理的作用。很多孩子就在这种放纵的环境下,自然成长,有很大一部分孩子因为自控能力差而沾染不良习气,逃学、辍学,混迹网吧、游戏厅,甚至犯罪。

疏导与引导

既然“留守儿童”出现这些问题,怎样帮助“留守儿童”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集体活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教育。教师和同学多关心这些留守儿童,学习上多帮助,生活中多关怀,让他们在集体的生活中获得友谊和亲情,对集体有一种家的依赖感。同时,通过一定的教育活动提高其学习、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健康发展。

2.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针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适当进行心理治疗,防止心理疾病,使其保持心理健康。教师要格外注意这些孩子,多了解他们所遇到的困难、思想状况,并在适当时进行思想沟通,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指出他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思想行为,让学生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理解和接纳,从而抛开心理上的防范,把自己内心世界的东西都说出来。

此外,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更要注重了解学生的个性。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接触,恰当处理学生的害羞、自卑、防卫心理带来的沟通障碍。

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留守儿童”唱主角。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教师从旁协助,提供建议,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宣泄情感、探索解决所面临问题的办法。教师应避免说“我告诉你”之类的话,应用鼓励性、商量式的语气说话。

4.对“留守儿童”进行调节、适应能力的培养。这对他们非常重要,调节的重点是人的内心体验。教给他们学会调节自己的现状,就是正确对待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为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化解他们的负面情绪。确立自己合适、正确的理想,保持轻松的精神状态,适应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与他人、与周围环境的健康关系,消除人际交往障碍,让“留守儿童”和同学们共同进步。

5.教师还要与临时家长多沟通,一方面便于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想法,一方面也能够对家长起到一定的督促和指导作用,保证校内辅导和校外监督相结合、相一致,共同帮助孩子成长。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农村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建设和我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小学教师对他们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不断研究探索,扎实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担负起他们的成长教育任务。

关注留守儿童范文第2篇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教育问题

(一) 易出现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多数是学龄儿童少年,他们一般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其他亲戚代为监护管理。由于不在父母身边,缺乏与父母之间深层次的感情沟通,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不愿看到甚至妒嫉别的同学躺在父母怀里撒娇。他们的心灵极易受到创伤,往往只能无条件地、被动地接受现实,进而形成了他们孤独、自卑、压抑的个性。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独特理解和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这时他们需要正确的引导。而由于种种原因,多数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很少或根本不与孩子谈心,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二) 易形成不良的思想道德

留守儿童正处于思想道德意识形成的关健时期,他们长期远离父母,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无法得到父母生活中点滴的道德教育。孩子极易产生认识、价值取向上的偏离,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犯了错误也不知道。有时,老师帮他纠正,他还嫌老师多事,心想:“我的父母都不管我,你凭什么管我?”长此以往,一些留守儿童会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三) 易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缺乏父母的管束,留守儿童的生活会失去规律,生活质量变差。现在是网络时代,许多青少年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玩起游戏来竟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甚至夜不归宿。有些孩子会变懒惰:一周才洗一次衣服,有的干脆出钱请人洗;家里到处布满灰尘也不打扫;各种衣物随处可见。有的爱穿奇装异服,发型不伦不类……比如我们学校的一位留守儿童,他的穿着和发型很不得体,衣服长短不一,头发五颜六色,经老师多次劝导,他终于变回学生样。但寒暑假一到,他的流氓形象又重现,旁人批评他时,他回应:“我这叫时尚,很多明星都这样。”其实,很多留守儿童都存在以上一些问题。

(四) 易影响学习成绩

祖辈与其他亲戚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培养意识较薄弱,对孩子的学习辅导几乎帮不上忙,且他们存在溺爱孩子的现象。他们对教育也不够重视,很少关心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有时为了一件小小的事情就让孩子请假,如某位亲戚来访、家里某人生日之类。这样,孩子就会迷失学习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成绩下降,同时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留守儿童的成绩多数处于中下游水平。

二、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一) 加强父母与留守儿童之间的联系

亲子教育对留守儿童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是其它教育无法取代的,这就要求父母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方式来加强与孩子的联系,以弥补他们不能在孩子身边教育的缺憾。据调查,父母频繁和留守儿童联系的仅占8.3%,还有37.7%的人很少与留守儿童联系,这是远远不够的。针对这种情况,有的父母是这样解释的:不是我们不想和孩子多联系,而是条件不允许,我们平常都很忙,写信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能偶尔打几个电话,只要知道孩子安然无恙我们就放心了。有的父母教育意识较差,即使有机会和孩子联系,他们向孩了解的也都是些生活情况,而对学习几乎不闻不问。试想,如果留守儿童的父母都这样,留守儿童的教育还能顺利进行吗?父母外出打工让孩子衣食无忧是可以带给孩子部分的快乐,但并不等于带给他们幸福。孩子总有很多心理和生理上的迷惑,父母是孩子最信赖的倾诉对象,能帮孩子解开心灵的枷锁,驱除内心的烦恼,让他们露出幸福的笑容。因而,即使父母再忙,也要与孩子多联系,有条件的最好常回家看看,尽量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否则,就算你给孩子再多钱,也不能弥补你与孩子之间的感情缺憾。

(二) 老师应多给予留守儿童爱的教育

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留守儿童最缺乏的就是爱,爱的教育不容忽视。少了一份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得较孤僻,言行举止较散漫,老师不能因此而疏远他们,而应对他们更有耐心和爱心,用爱去感化他们,让爱融化他们心灵深处的冰雪,使他们能像其他孩子一样正常、健康、快乐地成长。要做到这点,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多与留守儿童谈心,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和他们成为良师益友。2、多去家访,多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家庭情况,只有对他们有足够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开展教育工作。3、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学习上多辅导他们,生活上也可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如借给他们生活费、关心他们的病痛等等。4、留守儿童犯错误时,尽量委婉地批评,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样,留守儿童才会信赖、尊重老师,接受老师的教育。

(三) 多开展集体活动,让留守儿童有归宿感

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感受不到家的温暖,缺乏归宿感,就很少回家,常

在外面闲逛,这样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变坏。除家庭之外,班集体是留守儿童重要的学习生活场所,若能多开展集体活动,如进行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短跑接力赛、外出郊游之类,同学之间就有更多相互沟通交流的机会,他们有很多共同语言,随着活动的开展,留守儿童会逐渐感受到集体的温暖,集体意识也随之增强,进而产生一种归宿感。这样,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找同学商量共同解决,而不再孤军作战,他们也会渐渐养成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的良好作风。

(四) 改善青少年儿童周围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附近各种游戏厅、录象厅、网吧、黄色书刊等所带来的负面信息,严重污染到青少年儿童纯洁的心灵。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管束,他们就有机会进入各种不宜未成年人涉足的营业性场所,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会逐渐偏离正轨,进而犯下一些不可挽回的错误,有的甚至成为少年犯。因而,必须改善青少年儿童周围的学习生活环境,这需政府加强对某些商业行为的监督,还需相关人士的积极配合。

关注留守儿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 教育

随着农村剩余劳力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下降、违纪频发、中途辍学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它将直接影响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当引起家长、学校、政府、社会等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

一、家长:努力承担起教子之责

目前多数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他们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家长是没有什么责任的,他们一般认为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是由儿童个人的素质决定的。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思想,树立“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村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家长还应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要求“监护人”一定要保证孩子充分的学习时间,一定要嘱咐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的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二、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学校应把“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专项工作来抓,建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首先,学校应健全和完善寄宿制,在此基础上,配备专门的生活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的生活引导,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解决他们平时心理上的一些问题。

其次,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以班级为单位,将留守儿童的姓名、年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性格特征、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与代管人的融洽程度、与打工父母的沟通情况、监护人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再次,家长学校的制度应正常化、规范化。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会议形式,交流管教“留守儿童”的经验教训,了解留守儿童生活、学习、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共同制定教育策略。最后,建立定期联系制度。学校和学生家长之间应建立畅通的定期联系渠道,以便于共同教育管理孩子。家长宜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两次,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并采取应对措施。班主任可利用“五一”、“十一”、春节等学生家长返乡的机会约父母面谈,这样能使这些父母较为详细地了解孩子,以便更好地进行短期的家庭教育。

三、社会:营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乡差距,实现公平的义务教育政策。要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市民待遇,适当鼓励、帮助民工将其子弟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其次,要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积极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农村中小学是留守儿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由于国家对农村教育投资的倾斜,使农村教育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因此,国家和政府应适当调整宏观政策,从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大力扶持农村中小学,切实落实支农政策,全面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再次,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乡土环境。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手段就在于在提供物质性公共品供给的同时,也提供非物质性公共品供给,共建一种经济成本相对较低、生活质量却相对较高的乡土环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功与否,是农村能否长期稳定、城乡能否良性互动、中国现代化转型能否顺利完成、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能否从根本上得以解决的关键。

关注留守儿童范文第4篇

六一儿童节关注留守学生倡议书

我有一个/有一个小小的梦想/时常能够围绕/围绕在爸爸妈妈的身旁/每当我无助的时候/依靠着他们的肩膀。我有一个/有一个小小的愿望/能有一双翅膀/像鸟飞到爸爸妈妈的身旁/挽手漫步在大街上/看看那都市的风光。星星伴随着月亮/花儿渴望着阳光/爸爸啊爸爸/妈妈呀妈妈/我多想/多想你们回到家乡 /与我尽情地欢乐/尽情的歌唱。

这是一个普通农村留守学生的心声,却能让我们每一个人无不为之震撼!留守儿童,这群孩子的名字,相信我们都不陌生,在1.5亿外出务工农民的身后,留下的是逾千万的留守儿童,仅我县就有近8000余名留守孩子。因为留守,他们很少甚至根本就不曾感受到过父母的呵护和家庭的幸福!因为留守,他们无法得到小伙伴们该有的幸福,他们美好的童年与其它孩子比起来已黯然失色。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成长问题已成为了中国未成年人成长的一大新难题,党和国家主要领导曾 13次对此作出重要批示。

为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给予留守孩子更多的关爱,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双流团县委、县青少年宫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对留守学生的关爱活动,值此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让每一个留守孩子都能过上一个快乐而难忘的儿童节,在此,团县委、青少年宫特向全县广大群众发出倡议:

一、争当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加强对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的认识,通过多种积极的形式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让他们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全县各小学、幼儿园对学校内部留守孩子进行多种形式的关爱活动,不歧视留守学生等,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氛围。

三、社会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定期进行一对一或点对点帮扶活动,扩大影响力,倡导全社会对留守学生的关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四、同在蓝天下,共享和谐阳光,开展与留守孩子过六一

活动,组织家庭或单位到留守孩子学校、家中与他们一起过儿童节活动。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在发展经济,创造物质财富同时,我们不能以牺牲下一代为代价!为了同一片蓝天的孩子们都能拥有幸福的童年和美好的明天,请伸出您温暖的双手吧!

关注留守孩子,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冷暖!

关注留守学生,关心他们的心理身体健康!

关注留守学生,关心他们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

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为留守学生创造健康的成长环境,为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关注留守儿童范文第5篇

(一)留守儿童现状调查分析

在5天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重庆工商大学外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城口县**镇友谊村、红坪村、城口中学、城口**二小、城口县示范幼儿园展开调查,主要采取了问卷调查、入户走访、个别访谈、集体座谈的形式。

据调查,**二小有留守儿童200余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30%,据**二小一位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各年级和各班均有分布,约占1/3左右。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为97%。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35%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照看,90%的留守儿童希望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尤其是10周岁左右的留守儿童表现得更明显,70%的留守儿童一年以上才能与父母见一次面,87%的留守儿童通常与父母进行电话联系,81%的留守儿童经常在家做家务,生活自理能力较强,55%的留守儿童在学校有不少伙伴,14%的留守儿童害怕见陌生人,性格较内向,比较自卑。在调查问卷的主观题部分,绝大多数留守儿童理想中的生活就是能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调查留守儿童“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多数孩子“希望爸爸妈妈早点回来”、“我想你们,我会好好学习的”“爸爸妈妈辛苦了”,部分学生表示“爸爸妈妈快来接我”“爸爸妈妈能多关心我”,这一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加成熟,另一方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外打工的父母对留守儿童关爱不够,亲子关系不够融洽。

通过与**二小的老师交流和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留守儿童主要有以下特征:

1、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上表现参差不齐。我们在入户调查中一位叫做王浩然的小男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品学兼优,能够熟练地背诵古诗、唱英文歌,在家还要照顾仅仅2岁多的妹妹。他很理解爸爸妈妈离开家外出打工,在问到他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的时候,他希望父母能早点休息,懂事程度已经超过同龄人。但也有的留守儿童劣迹斑斑,据**二小的一位老师反映,一位留守儿童有偷窃行为,经常偷窃超市里的商品卖给同学。

2、性格方面。不少留守儿童较内向、自闭,逆反心理较重。据老师反映,有些留守儿童很渴望和他人交流,但由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外出打工,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培训,而祖(外)父母多数情况下也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因此,当这些孩子长大后,人际交流的能力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因而很难和别人沟通。小学和初中是留守儿童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监护人尤其是爷爷奶奶通常溺爱他们,造成了他们的任性;另一方面,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孩子在反应力、思想行为方面相对其他孩子要缓慢一些,这也造成了日后和他人交流产生障碍。

3、学习方面,留守儿童的学习两极态度分化现象严重。据学校老师反映,学习不认真的往往是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长的监督力度不够,他们的学习就无人过问,最终很容易形成双差生和问题儿童。据**二小的袁校长介绍,一位11岁的留守女童,其父母在外地打工,通常是几年才回家一次,该生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也很不好,自觉性不强,逐渐成为问题儿童。

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以上问题,监护人也存在着不容推卸的责任,主要表现在:一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低,无法在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必要的辅导,致使留守儿童学不会的知识越积越多,积重难返。二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教育能力低,往往只能够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基本安全问题,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形成和文化教育显得力不从心,因而只能持放任的态度,任由其发展,不管不顾,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愿在其身上花费心思。三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没有能力监管或溺爱他们,这主要表现在祖父母和外祖父母身上,他们年迈或体弱多病,无力管教孩子,还有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对孩子娇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掉了,对孩子百依百顺,这些都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对留守儿童所作的工作

经调查,留守儿童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及其学校老师的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方面。

以科学研究为手段,积极推进留守儿童教育的良性机制。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了令我们钦佩和学习的现象。从教育局罗主任那里了解到,县政府每年会拨专款给有留守儿童的学校,用于留守儿童定期与在外打工的父母电话联系,形成“亲情沟通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孩子与父母的沟通问题。更重要的是,留守儿童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感受到社会、政府对他们的关爱。除此之外,教育局还专门为他们在“六、一”前夕分发了留守儿童读本,供他们在学习之余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在与罗主任的交流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城口县各级领导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情,我们也与教育局签定了社会实践基地协议,希望能够长期关注留守儿童。

另外,我们在**镇友谊村与三位留守儿童进行了深入交流,对他们的学习生活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从他们阳光的笑脸和自然的交谈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当地政府特别是学校老师对这些孩子所付出的艰辛,在与教师们的交流中学习到如何更加有效的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法。

(三)建议与思考

针对重庆市城口县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以上问题,为了使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在阳光下健康茁壮的成长,经过初步思考,我们有以下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各位领导参考。

1、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乡镇企业,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2、建立家长制度,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在**二小调研时,接待我们一位小学班主任老师,热情、全面地介绍了所在学校特别是班级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也从她与留守儿童的相处中讨论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她认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并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只要关心到位、及时,留守儿童的成长是应该比较顺利的,留守儿童也一样会成为阳光儿童。我们建议能否探索建立家长制度,让老师成为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学习之余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

3、老师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一方面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他们和班上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找到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