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注空巢老人

关注空巢老人

关注空巢老人

关注空巢老人范文第1篇

空巢家庭越来越多

空巢家庭是指无子女共处,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据了解,在发达国家,空巢家庭出现较早,现在十分普遍,老年人与子女同住的只占10%~30%,除了日本,发达国家的大多数老年人均与子女分居。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52%的老年人与子女同住,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与子女同住的只有百分之十几。在比利时、丹麦、法国和英国,上世纪80年代初,全部家庭中65岁以上独居者占11%。瑞典独居老年人达到40%,即每10个老年人中就有4人独居。

在我国,据有关部门提供的资料,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1993年,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只有16.7%,而2004年上升到25.8%。在一些大城市,空巢家庭问题更为突出。2004年,北京市空巢家庭的比例为34%,上海市为34.8%,广州市为30%,天津市为36.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单身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中的比例,由1999年的3.8%上升到2004年的11%,即增加了两倍。另据有关部门对天津、杭州、无锡三城市60岁以上老人抽样调查表明:10.9%的老人生活在单身家庭里,29.1%的老人生活在夫妇二人家庭里,即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人已占老人总数40%以上。

“我国经济实力的提高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促成了‘空巢家庭’的迅速扩展。”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勤表示,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工作变动日益频繁,人口流动和迁移加速,促使大家庭结构向小家庭转变。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代沟越来越突出。物质生活水准提高后,人们追求精神生活,老少两代人都要求有独立的活动空间和越来越多的自由,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小家庭被普遍接受。专家们认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多年,二三十年后,随着独生子女逐渐进入中年,他们的父母进入老年,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可以预料,空巢家庭将是21世纪我国城市甚至许多农村地区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空巢家庭背后是情感空虚

一个家庭的生命周期大致需经历五个阶段:诞生、新婚、生育、空巢和解体。在传统的多子女家庭中,空巢期多在夫妻晚年,而今城市独生子女家庭,子女离家的时间越来越早,比过去提前了五六年。三口之家,孩子是维系家庭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分离,使许多夫妻难以适应,容易引发夫妻的情感危机。“空巢综合征”的表现为:

――心理问题。空巢老人普遍都有一种“空巢感”。空巢感也就是孤独感,但这种孤独感里又增添了思念、自怜和无助等复杂的情感体验。有空巢感的老人,大都心情抑郁,惆怅孤寂,行为退缩。他们中许多人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交往。究其原因,一是对离退休后的生活变化不适应,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感到冷清、寂寞;二是对子女情感依赖性强,有养儿防老的传统思想,及至老年正需要儿女做依靠的时候,儿女却不在身边,不由得心头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怜等消极情感;三是心情抑郁,行为退缩。这些老人可能由于本身性格方面的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缺乏独立自主、振奋精神、重新设计晚年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疾病的医护问题。空巢家庭老人,特别是单身老人,生了病以后特别感到无助。单身老人病死在床上,待人们发现时已死去多日的事例,近年来也屡见不鲜。就是那些相依为命的老夫妇家庭,也同样面临这一问题:当一个老人生病时另一个尚可陪同就医,但当夫妇俩都因病躺在床上时,怎么办?

――生活的照料问题。单身老人对此忧虑最大,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的衰退,将来总有一天难以独立地照料自己,到了这一天怎么办?特别是生活中发生意外的时候,如何得到援助?

应对空巢心理危机有良策

减少子女离家后对家庭的心理冲击,避免空巢出现的情感危机,就要积极防止“空巢综合征”。

一要未雨绸缪,正视空巢。有些家庭对空巢心理准备不足,不愿面对,似在回避,误以为“空巢综合征”是过渡性的,岂不知忽视带来的负面作用会更大,只有积极正视,才能有效防止空巢带来的家庭情感危机。

二要重燃激情,找回感觉。中老年人具有怀旧、恋旧的心理特点,尘封的旧情终难忘。如王先生在空巢困扰下挣扎了很久,遵照心理治疗的要求,夫妻共同参与文娱活动,当夫妻俩卡拉OK重唱恋爱中的同一首歌时,他们唱得泪满脸心又醉,找回了当年含情脉脉的感觉。

三要对症下药,心病医心。预防“空巢综合征”,不能采用消极的应对方法,如,不正当的娱乐活动等。西方国家缓解中年情感危机曾出现“夫妻互换”游戏就是饮鸩止渴,是非常错误的。对于“空巢综合征”,由于症状病因不同,必须接受规范的心理治疗。

父母呼唤:常回家看看

“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还记得1998年的那台春节晚会吗?一首平常得像聊天一样的歌曲却在那次晚会之后广为传唱。歌手陈红动情地回忆道,有位老人拉着她的手说这首歌唱出了他们的心声。的确,在这个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的社会里,“常回家看看”正是老人们发出的最强烈的呼唤。

老人们大都可以过清贫的生活,但却不能忍受漫长的对在外孩子的思念,那是一种扯心扯肺“催人瘦”的思念呀!有几个老母亲能顶住这种牵肠挂肚的揪扯?父母最想摸到的并不是你寄去的汇款单,而是你的那一张被父母哺育的脸啊。只有当拉着你的手、摸着你的脸的时候,只有当切实地感觉到你自然的呼吸的时候,他们才感到踏实才能睡得甜吃得香,这是任何物质享受都不能代替得了的。

“子女首先在内心深处要孝”。中国的孝文化很重要,做子女的必须从内心深处诚恳地关心父母。

子女们要充分认识到空巢老人在生理上可能遭遇的危机,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够有的放矢地为父母的身体健康做一些实事。有专家强调,和父母住同一城镇的子女,与父母房子的距离最好不要太远。在这一点上,日本人提倡“一碗汤”距离,即子女与老人居住距离不要太远,以送过去一碗汤不会凉为标准。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身在异地,与父母天各一方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要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关注空巢老人范文第2篇

山西省平定县冶西镇卫生院 山西省平定县 045200

【摘 要】目的:分析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的调查以及社区护理的干预对策。方法:对某一地区的老人进行整群抽样,对老人的生活质量做调查,了解社区护理对老人生活的干预政策,从而分析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调查及社区护理干预。结果:相对于非空巢老人,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相对偏低,尤其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开者越来越多,农村空巢老人无人照顾,因而社区护理对于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加强建立社区护理的管理,提高人们对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关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社区护理

随着我国的城镇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走向城市,外出打工,而导致出现越来越多的老人独守空房,即空巢老人的出现。由于独居,人们对老人们的生活感到担忧,对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也感到担心,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逐渐被人们所重现。本文通过对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以及各方面的调查,分析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社区护理对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积极意义[1] 。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某一地区,随机抽取两个村,对其中65 例空巢老人进行调查。其中男性35例,占53.84%;女性有30 例46.15%。年龄段在55 岁到80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岁。受教育程度为中学或以下的有45 例,占69.23%。65 例中配偶尚在的有38 例,占58.46%。

1.2 方法

通过对空巢老人的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现状、经济状况、健康情况、社会关系以及与儿女之间关系的调查,对空巢老人的一般情况进行了解。并且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对空巢老人的四个维度进行了解,四个维度包括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物质生活以及社会功能。问卷调查采用评分制,评分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高。同时进行入户调查,通过与老人面对面的交流,从而进一步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情况。

询问空巢老人对于社区护理的印象以及看法,并进一步了解社区护理对于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重要性。

2 结果

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因年龄、婚姻状况、等各个因素而不同,但总体水平良好。而社区护理对于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起着一定的作用。对于提高空巢老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生活质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 讨论

3.1 影响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因素

3.1.1 经济状况

空巢老人的经济生活状况,严重影响了其生活的物质质量。并且随着朝代的发展,部分老人在对子女结婚买房以及照顾第三代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压力,而经济因素是其中最大的问题。而相对于收入较低的农村空巢老人,经济状况明显是影响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决空巢老人的经济问题,对于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十分关键[2]。

3.1.2 与家人的关系

现当代年轻人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常回家,而空巢老人的精神寄托则是家人。所以,老人与家人的关系的好坏决定了空巢老人的心态,与家人的亲密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加强空巢老人与家人的联系,对于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十分重要。

3.1.3 空巢老人的日常交际

对于具有一定兴趣爱好的空巢老人而言,其生活态度也相对的积极乐观,并且能够有一个相对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加强空巢老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加空巢老人的兴趣爱好( 如下棋、种花、打太极、跳舞、养鸟等),从而丰富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使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质量有所提升。

3.1.4 老人的身体状况

随着年纪的增大,人们的身体机能状况会逐渐恶化。而身体善的好坏严重影响了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因此,提高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对于提高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3.2 社区护理对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3.2.1 社区护理对空巢老人身体状况的护理

老年人随着身体各个机能的老化,出现的疾病也随之增多,其中高血压、糖尿病等是十分常见的。而空巢老人由于无人陪伴,其身体状况尤其为人们所担心。加强社区护理的管理政策,通过社区护理对空巢老人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测,如血压测定、体温测量等,对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加以了解,预防和护理一些常见疾病[3]。

3.3.2 调节空巢老人的生活态度以及心态

社区护理不仅要关注空巢老人的身体状况,对于空巢老人的生活态度也应进行密切的关注。通过与空巢老人交流沟通,对空巢老人进行一定的日常疾病防护措施知识的教授,使空巢老人拥有良好的生活态度,从而一定程度上提升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加强建设社区护理对于空巢老人(尤其是农村空巢老人)十分有必要。

参考文献

[1] 李德明, 陈天勇, 吴振云等. 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生活和心理状况的比较[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6,26(3):294-296.

关注空巢老人范文第3篇

1我国空巢老人存在的问题

1.1心理健康问题。空巢老人缺少子女的亲情和精神慰藉,深居简出,很少与社会接触,整天待在家,无事可做,自然会产生孤独寂寞的感觉。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严重的甚至会导致精神障碍、老年痴呆等疾病,而抑郁症则是引起老年人自杀的最主要原因。心理健康问题是空巢老人面临的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1.2生理健康问题。空巢老人奔波劳碌一辈子,从不同程度上普遍存在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由于行动不便或经济方面原因始终没能去医院,一拖再拖,形成恶性循,导致疾病到了无法治疗的地步。

1.3生活照顾问题。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或无子,空巢老人的饮食起居完全靠自己打理。那些生活自理能力有缺陷的老人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难以应付,如果再遇上诸如电器损坏、管道不通、马桶漏水等一些生活琐事时也束手无策,不得不向邻居或社区服务部门求助。

1.4经济供养问题许多空巢老人因为久病致贫或者没有任何收入主要靠其子女给予生活费用。如果子女不孝顺,不及时给予老人生活费或者根本不给,那么就会导致老人生活困难,难以承受昂贵的医疗费用,对其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1.5人身安全问题。近年来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行为在空巢老人家庭中也时有发生,老人独死家中的事件也屡见报道。空巢老人在生活中时刻存在着安全隐患,需要社会各界给予警惕和关注。

2解决空巢老人问题的对策

2.1空巢老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①医疗卫生需求。在对空巢老人进行需求状况调查时发现,医疗卫生需求是绝大多数老人的共识,在对最不能容忍哪种情况发生这一问题统计时,发现64.4%的老人最不能容忍疾病的发生,可见空巢老人对于改善社区医疗卫生条件以及促进社区服务上的需求是最高的。②日常生活照顾需求。空巢老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是通过配偶和家政服务工作人员来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在旧常生活中,您最需要哪方面的照顾这一问题中,33.4%的老人选择了家政服务,27.9%的老人选择了助餐,25.9%的老人选择了助行服务,12.8%的老人选择了陪同聊天。。由此可见在日常生活中,空巢老人对于家政服务的要求最高,其次是助餐、助行和陪同聊天。老年人身体上的限制,日常做饭、买菜、外出、打扫卫生等都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些方面也是空巢老人生活上的主要需求。(3)精神慰藉需求。空巢老人在退休之后,离开了原来的工作环境,社会交际圈子变得狭窄,家庭成为其主要的活动场所,平时主要靠看书、看电视、锻炼身体等方式来打发空闲时间。空巢老人的子女大多在国外或者其他大城市生活,回家探望父母次数很少,61.5%的子女表示一年能够来看望父母一次,只有14.8%的子女能够半年内看望父母,这些子女一般是在国内的其他大城市生活。平时跟父母的沟通方式90%以上的子女都是通过电话和视频95%以上的老人表示对于子女的看望很高兴,并希望子女能够平时多抽空回家

关注空巢老人范文第4篇

关键词:城区空巢老人;生活现状;养老服务需求;对策

据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3.26%。联合国传统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0%为“老龄化社会”,超过14%为“老龄社会”,这意味着我国在未来一到两年将正式迈入“老龄社会”。作为老年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空巢老人已经成为社会热切关注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如何?有哪些养老需求,社会该如何应对这样的空巢局面?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一、城市空巢老人的概念界定

城市空巢老人指城市中没有子女或虽有子女但不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如由于子女丧失、外出工作或是另立门户等原因,剩下老人独自居住。《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 所以城市空巢老人的界定是六十周岁以上的城市空巢老年人。具体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真正的空巢老人,即只有一位老人独自生活;二是通常所说的空巢家庭,即老夫妇二人共同生活。我国老龄办2008年的《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指出:“目前全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高达49.7%,地级以上大中城市老年人的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已经达到56. 1%”。有报道说,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核心城区老年人的空巢率高达70%。

二、东阳市城区空巢老人生活现状

空巢老人的问题已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舆论的高度重视。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况如何?有哪些养老服务需求?该如何应对这样的空巢局面?针对这些问题,对东阳城区六个街道的空巢老人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2010年调查数据显示,东阳市6个城区街道的老年人口逾45313人,调查结果表明,身处空巢的老人达14400人,占老人总数的31.8%。

1、东阳市城区的空巢老人的经济状况良好

东阳市地处浙江中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较好,城区老人生活有基本保障。基本上能保证“老有所养,老有所住”。 通过调查显示,城市空巢老人中73.8%的人拥有自己所有的住房,有17.1%空巢老人居住在子女的住房内,有6.2%的空巢老人仍租住在旧有的公房内,有2.9%的空巢老人是租赁别人的私房生活。他们的生活费来源主要靠养老金,占48.5%。

2、东阳市城区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调查数据显示,认为自己身体状况很好的占21.%,认为自己身体状况一般的占52.6%,经常生病的占18.1%,认为自己身体很不好的仅占8.3%。

但东阳市城区的空巢老人也象全国的空巢老人一样,患有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慢性疾病。71%的空巢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关节炎、慢性支气管炎及糖尿病等。

3、日常生活照料是一大难题

较好的经济基础和良好的身体状况是老人生活的基本保障,但空巢老人的最大特点是无子女或不与子女居住生活在一起,这也就决定了他们要面对的一大难题是生活上的照料。

调查显示,在东阳市城区有23%以上的空巢老人是80岁以上的老人,年龄偏高,生活上照料是他们的一大难题。空巢老人的日常家务的主要承担者是其本人或老伴,子女或其他人在这方面提供的帮助是比较有限的。

4、精神上的孤独感

精神生活直接关系到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的质量,心理的“空巢”更加造成空巢老人的孤独感。调查显示,东阳市城区有15.1%空巢老人经常感到孤独。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越来越依赖他人的帮助,心理上也越来越脆弱,对养老服务需求也日益迫切。他们最大的慰藉就是陪伴和关心,能找个聊天的人。或者通过与邻居交流、参与社区活动、参加体育锻炼等方式来寻求精神慰藉。

三、东阳市城区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东阳市城区空巢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主要体现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资源保障与服务支持。具体为经济保障需求、健康保障需求、情感保障需求和日常生活服务以及其他保障需求。

1.空巢老人的经济保障需求

老年人的经济状况决定其是否可以享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空巢老人经济来源主要有退休金、工作收入、子女的赡养费、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5个方面。老年人获取工资性收入的人数不多,大多数人主要收入来自退休金、养老保险和子女赡养费,部分老人生活还要依靠社会救助。东阳市城区空巢老人的养老经济状况总体上还可以,但也有一些困难和问题存在。

通过调查显示,有40.5%的空巢老人享有退休金,其比例不高。仍有59.5%的空巢老人没有退休金,主要依靠子女供给、抚恤金、政府救助、亲戚援助等。没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不高,一旦生病则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而东阳市城区空巢老人的退休金普遍偏低。调查结果表明,空巢家庭月总收入在2000元以上的占26%,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占44%,家庭月总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30%。目前物价涨幅较大,医药费较高,这一部分老人的生活还是比较紧张的。总体上空巢老人生活并不宽裕,其有限的收入不仅要支付日常生活开销,还要应对疾病的困扰,空巢老人面对近年的通胀而感觉生活压力沉重。

2、空巢老人的健康保障需求

关注空巢老人范文第5篇

摘要:这个问题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态势,随着中年人所面对的家庭问题愈发严重,由于中年空巢的到来期较早,持续时间较长,加之中年人在社会,家庭,工作上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使得中年空巢的危害愈加明显与严重。中年空巢,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关键词:中年空巢 老年空巢 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住方式的变化,家庭结构的核心化、家庭规模的小型化,以及人口流动的加速,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独生子女的大量增加,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社会人口的老龄化、高龄化使得空巢家庭凸显出来,被人们所关注。在各种媒介上对于老年空巢的宣传以及防治接近饱和,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老年空巢对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带来的巨大危害。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种新的社会现象逐渐出现——中年空巢。

一、中年空巢与老年空巢的对比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中年空巢带来的影响,我们现在将中年空巢和已经存在很久的“老年空巢”进行对比。

首先中年空巢和“老年空巢”带给父母的最大感受就是寂寞空虚。其次,就年龄而言,中年空巢的父母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比较多,他们的人际交往、兴趣爱好都比“老年空巢”的父母广泛。再者,中年空巢中的子女大都还未成家立业,更多的是在上学,回家的时间比较充裕,而“老年空巢”现象中的子女一般都已经成家立业,可能因为工作的原因回不了家,也可能有时间但是在经营自己的家庭。

由于中年空巢与老年空巢不同的特点使得中年空巢的危害相比之下更加严重。首先,现在的空巢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所以一旦子女离开家后,父母的精神没有了寄托,再加上女性处在更年期,男性面临工作的压力,则极有可能出现暴躁焦虑等现象。其次,中年空巢的子女离家时相对较小,生活能力较弱,父母会更加担心,这不仅仅是衣食起居还有学习方面等问题。再者,中年空巢子女多数没有经济来源,这也就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但是“老年空巢”子女已经具备了赚钱的能力,甚至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

综上所述,中年空巢所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老年空巢”所带来的危害,空巢年轻化的现象已不容忽视。

二、中年空巢的解决方案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从父母,子女,社会三方面提出针对中年空巢的解决措施,并借鉴国外已有经验,以使得这个问题能够更好地得到解决。

(一)父母方面

1. 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生活价值。找回属于自己的价值追求,不再以孩子作为生活中的重点,找寻生活的乐趣。以前孩子在家时也许很少有时间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孩子。在孩子离家后大可改变生活方式,多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最好夫妻双方可以培养一种共同的爱好,或者外出旅游,通过外界的美丽感受到自己生活的意义。

2.将重心侧重于工作。一般刚进入空巢时父母以45—47岁居多,这正是一个人的黄金时期。在孩子的压力渐小后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当中,以工作的繁忙来冲淡中年空巢对自己的影响,同时工作当中的乐趣与孩子带来的乐趣又是另一种风格,这也可以使家长在中年时焕发第二春。

3.扩大交际圈。中年空巢带给家长最深刻的影响就是寂寞。而扩大交际圈可以有效缓解这种寂寞,尤其如果能够与同是空巢的父母进行有规律的交流,定时互相交流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探讨自己心里的问题,可以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4.夫妻之间增加沟通。一方面有的夫妻在孩子走后关系渐渐冷淡,但还有一部分关系更加密切。由于家中只剩两个人,所以更加相依为命,加强夫妻之间的沟通,重新进入二人世界,也不失为一种美好。

5.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孩子已经进入高三的家长应该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意识到孩子的离开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防,减少中年空巢的危害。

(二)子女方面

1.关心父母。子女离家后并不代表已经完全离开了父母,应该体谅到父母的难处与寂寞。经常关心父母,注意到父母心理与身体上的变化,以缓解这一问题。

2.对待父母要有耐心。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在电话中都需要我们的耐心。父母年事已高有些事情可能反应较慢或者不能理解,如果只是简单的粗暴的对待更会伤害他们原本已经敏感的心。

3.要帮助父母解决空巢危机。比如替他们报一些旅游团,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教给他们简单的电脑技巧去帮助父母度过难关。

4.在家时撑起一片天。父母对我们的担心更多程度上是由于我们的不成熟,如果我们在家中能够撑起一片天,作为一个成年人去承担,父母对我们的担心也会相应减少,我们的成熟会使父母更加放心,慢慢地也会接受子女已经渐渐独立这个现实。

(三) 社会方面

1.加快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特别是要将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列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2.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得更多的空巢父母能够有一个平台去结识,交流,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还能够缓解他们的压力,锻炼身体。

3.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在当今人类寿命普遍增加的前提下,为缓解人们由于退休而造成的不适应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退休年龄,使人们不至于一下子无所适从,并且这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保障的压力。

4.适当修改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人口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下,计划经济时代提出的计划生育政策已经部分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适当放宽这一政策不仅对缓解中年空巢有重要作用,还会缓解我国老龄化社会所带来的压力。

5.加强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政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推动社会保障事业尤其是农村地区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6.媒体要多加关注。媒体需要大量的宣传中年空巢这一现象,并使得全社会对此产生重视,只有全社会都关注这一问题才会更好地采取措施去解决这一问题。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虽然我们不用恪守“父母在,不远游”这个古训,但新时代的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中年空巢这个问题以及它带来的危害。其实需要我们做的并不多,只是一个短短的电话,一句淡淡的问候。并不是说在父母身边就是尽孝,远离父母的我们同样有很多方法表现我们的孝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