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感恩教师节诗歌

感恩教师节诗歌

感恩教师节诗歌

感恩教师节诗歌范文第1篇

【教学设计】:

一、初识《诗经》(出示):

同学们,知道《诗经》吗?《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诗歌文学的源头,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共计305首诗歌,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二、朗读《木瓜》(出示)

我们这节课要学的《木瓜》选自《诗经》中的“卫风”,是卫国诸侯管辖地域内的乐曲,就是卫国的地方乐调。(一起读文题)

1.出示诗歌(带注音):自读诗,正音

2.指名读,正音

3.屏幕出示标记,师范读,生竖起耳朵仔细听,发现标记的意思,师点拨:

!(入声字、短促)

――(平声字、延长)

出示:平长仄短押韵长

4.按这样的方法自读,指名读(三人依次读三段)

5.齐读

三、理解诗意

读着读着,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1.出示“木瓜、木桃、木李”的图片,它们都是――(植物的果子)

2.出示“琼琚、琼瑶、琼玖”三个词,齐读词,观察:有什么发现?(斜玉旁,都是指美玉)

出示图片,师介绍:古代,人们佩玉是有讲究的,尤其男子腰间佩玉。玉是他身份地位的象征,洁白无瑕的玉为上等美玉,有裂缝和杂质的玉品级就要下降了。

3.出示诗中字词的注解:投:赠送;报:回报、报答;匪:非,不能。(指名读)

4.把字义送进诗,理解就不难了,师述:你将木瓜赠送给我,我拿琼琚作回报,无以为报,我会永远与你相好。出示第一段注释,齐读。

5.指名生解释第二段,第三段,出示注释,齐读

6.出示“果实”与“美玉”:你送给我――果子,我回报你――美玉,对比看看,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所赠事物价值并不对等)

7.小组讨论:既然不对等,那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这样回报究竟想表达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答案:确实,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送与收基本对等就是一种礼尚往来,有个成语就叫“投桃报李”,就是懂得感恩的表现;而这里回报更多,报之以最贵重的东西,足以说明对这份情意的看重,把他人送来的情意看得如美玉一般贵,甚至觉得这样也不足以表达感激之情,说“匪报也”,这表现的是对他人情意的珍视。“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四、吟唱《木瓜》

1.其实,《诗经》每首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这首诗也不例外。出示汉代《毛诗序》:“《木瓜》,美齐桓公也。卫国有狄人之败,出处于漕,齐桓公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物焉。卫人思之,欲厚报之,而作是诗也。”指定学生来读。

师介绍故事:春秋时,各国争雄。当狄国较卫国强大,将卫国打败,卫国国君沿通粮河道而逃,被齐桓公相救,并封之以地,赠之以车马器服等。卫国人十分感激,于是作歌曰――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事实上,卫国君此时无力相报,只是表示永远与齐国相好之意。所以他说――匪报也,永以为好也!卫国与齐国结成联盟。《诗经》中说:《木瓜》,美齐桓公也!即传颂齐桓公的美名,《木瓜》在卫国百姓中广为传唱。(出示全诗,播放歌曲《木瓜》)

2.歌曲很美妙,我们给诗谱谱曲,就能像这样唱出来。师生回忆四声,一起谱第一段的曲(在字上以四声做标记),师示范吟唱第一段。

3.曲调是跟音律走的,依字行腔,依意行调,依照这方法,做手势自学二三段。指名吟唱。想试试吗?(配乐齐吟唱)

4.出示文字:投我木瓜,报之琼琚,匪以为报,永以为好!

是啊,句式错落,一唱三叹,音韵悠长!这首《木瓜》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情意的美好,还让我们感受到音韵的美妙!

五、背诵《木瓜》

孩子们,从朗读、诵读到吟唱,你们记住这首诗了吗?谁能试着填一填?

1.出示:投我以(),报之以()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2.出示:()木瓜,()琼琚。

(,!)……

3.你怎么一下子背出来的?是啊,句式相同,很容易吟唱,想表达的是――(对他人情意的感恩)

4.齐桓公在卫国公身处困境时赠予车马,卫国人为什么不吟唱“投我以车马”,而要吟唱“投我以木瓜”呢?

老师查了资料,有一种说法是:有木,有树,才会有瓜,瓜中有籽,又可长成树,有树又长成瓜,如此生生不息。卫国人吟诵《木瓜》就是想世世代代铭记当年的恩情,木瓜是浓浓情意的象征。

5.创设情境带生反复吟唱:卫国君身处困境时,幸运地遇到了齐桓公,齐桓公不仅救了他的命,还赠送给他兵器衣物,卫国君心中满怀感恩之情,

当卫国公吃木瓜时,他一定会轻轻地吟诵――

当他拿着木桃时,他忍不住吟诵――

当他从树下拾起木李,他会大声吟诵――

六、深化拓展

1.卫国君啊卫国君,你是在感激送来的礼物吗?

原来是珍惜别人对你的恩情,铭记这份情意啊!孩子们,当别人对你有恩时,当别人对你好时,你要对他说:“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2.学习赠送礼仪:

古时候,赠予的言行是非常讲究的。出示《礼容》,齐读: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口容止,声容静,头容直,气容肃,立容德,色容庄。

??起立,跟老师学习做动作:脚站稳,双手交握于胸前,女孩右手在外,目视前方,保持安静,站姿端正,神情严肃。赠礼或受礼时,双手从胸前送出去,还回到胸前,当表示非常感谢时,要双手高举齐额,作揖,女孩微微屈膝。

3.出示全诗,配乐,配动作吟唱《木瓜》。

七、布置作业

感恩是种美德,礼仪是种修养,它可以让我们的言行举止更优雅。

出示作业:

1.吟诵(吟唱)《木瓜》;

2.读《诗经》,选择喜欢的篇目试着吟诵。

注意吟诵方法:平长仄短押韵长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吟唱《木瓜》,感谢你们,也感谢听课老师陪伴我们度过这段美好的学习的时光。(起立,向后转,目容端,色容庄,大方吟唱。)

【教后反思】

课堂在悠悠的吟诵声中结束了……看着孩子们清澈的眼眸,听着他们动情的吟诵,我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无限魅力。

在当下大课程观的引领下,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有更宽的视角,有更高的敏锐度。《诗经・卫风・木瓜》不是教材中的内容,但它兼顾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时代精神的需要。让孩子们大量地与我们的经典“邀约”,他们的视野就会更开阔,他们的感受就会更敏锐,他们的思维就会更深刻,他们的才能够拥有更为扎实的语文素养……

感恩教师节诗歌范文第2篇

1、通过本次班会抒发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教师工作的艰辛和崇高,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老师、尊敬老师,努力向上!

2、通过朗诵、歌唱、表演、讨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礼赞和祝福。

3、通过问答竞赛形式,了解有关教师节的知识、古今中外尊师重教的故事,使学生备受教益,既激发学生的爱师、尊师的情感,又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二、活动准备

1、教师精心制作活动课件

2、学生自己设计、制作的献给老师的节日礼物。

3、确定活动的主持人(中队长:王佳慧;班长:罗聪),编写串词。

4、学生学会音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和手语版《感恩的心》。

5、邀请参加活动的老师。

6、布置好教室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

主持甲:是谁,播下万古远点的梦幻?

主持乙:是谁,耕耘遍野燃烧的心愿?

主持合:是您,我们敬爱的老师!

主持甲:您将青春融入滴滴烛泪,记下了人类永远的赞叹。

主持乙:流淌的汗水和心血啊,在校园里把希望浇灌。

主持甲:您用青春写出无悔的人生。

主持乙:您用真情谱写世间最壮丽的诗篇;

主持甲:您的爱,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

主持乙:让我们深深地向您鞠一躬,真挚地问候一声——

主持合:老师您好!

主持乙:《谢谢您,老师》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表演

1 歌唱《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的窗前》

主持甲: 今天的主题班会,从歌声开始,让我们用真诚感恩的心,唱一首歌送给我们最尊敬的人:

全班齐唱《每当我轻轻走过老师的窗前》!

2、诗朗诵《老师,辛苦了》

主持乙:老师,似春蚕,如蜡烛,比慈母,他们心联学子,鞠躬尽瘁,奉献所有,也收获希望。请听,诗朗诵《老师,辛苦了》(小组分角色)

3、礼赞

主持乙:是啊!老师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是无价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诗句正是我们老师奉献精神的真实写照。从古到今有许许多多赞美老师的诗词和文章。

主持甲:同学们,我们的老师平时指导我们学习,教我们做人,像父母一样关心我们的生活,对我们奉献出无私的爱!你们说,我们可以把老师比作什么?(举手发言)

主持乙:同学们的比喻真是太恰当了!老师,您就是春蚕,就是红烛,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您又是一棵小草,默默无闻但精神高尚!您还是我们心中隐形的翅膀,助我们成长高飞!请欣赏小组合唱《隐形的翅膀》

(三)竞答

主持甲:教师节即将来临,你对教师节了解多少,你还了解多少古今中外尊师重教的故事呢?下面进行知识小竞赛。

(四)祝福

主持甲:我们的每一点知识,我们的每一个进步,都渗透着老师的汗水和心血。

主持乙:在此,让我们用自己的话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敬爱之情和祝福之愿吧!

同学发言表达心声

全班齐读《尊师颂》

主持乙:尊师,爱师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有怎样的实际行动才能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个别学生发言。

(五)结束

甲:老师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乙:老师是火,点燃生命之灯;

甲:老师是灯,照亮前进之路;

乙:老师是路,引你走向辉煌。

甲:感谢恩师,感谢您们的谆谆教诲;

乙:赞颂恩师,赞颂您们的美好心灵;

甲:祝福恩师,祝福您们教师节快乐;

乙:祝福恩师,祝福高尚的您们永远健康,欢乐

感恩教师节诗歌范文第3篇

(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河北石家庄050024)

摘要:约翰·邓恩的《歌与短歌集》是形式与情感的高度统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形式独特,情感细腻而深刻。诗行的形状、节奏的快慢等诗歌的基本要素都真切而准确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关键词 :邓恩;《歌与短歌集》;诗形;节奏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6.064

中图分类号:I5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6—0138—02

收稿日期:2015—01—20

作者简介:任帅(1990— ),女,河北衡水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约翰·邓恩 (John Done) 是17世纪英国玄学诗派的鼻祖。《歌与短歌集》的创作方式打破了伊丽莎白时期传统的爱情诗歌形式,他用充满智慧的奇思妙喻尽显奇特的文学风采,用新奇的比喻表达着他对爱情的看法和思考。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思想深刻,体现着他感知和看待世界的独特方式。在《歌与短歌集》里,有绵绵无绝期的金叶之情,也有终于起点的圆规之爱;有相聚的欢声笑语,也有离别的无语凝噎;有山无陵天地合的誓言,也有痛苦无奈的背叛。无论是悲是喜,是聚是散,每一首诗都是形式与情感的高度统一,形式承载着情感,情感因为特殊而精心设计的形式得以完美体现。而这些看似随意但实际是精心设计的形式表现在标点的安放、诗行的形状安排和节奏韵律的快慢上。

一、诗形

邓恩的创作方式打破了伊丽莎白时期盛行的传统形式。他的诗行长短不一,标点符号不合常理,这些看似不合常理的诗行却是诗人精心编排的。在邓恩的诗里,象征爱情圆满的圆形意象并不少见。小到泪珠、钱币,大到宇宙,这些东西无一不是以圆形呈现,无一不体现着邓恩对人生、爱情、时空的独特思考。[1]

生命轮回、昼夜交替、四季变换都是一个个无终止的循环往复。如果说《赠别:禁止伤悲》(A Valediction: Forbidding Mourning)中的圆规式爱情是圆形意象的典型代表,那么《女人的忠贞》的诗行结构则是半圆的代言人。这首诗的第三行至第八行共有五个“O”出现,把这五个“O”用圆润的曲线连起来就是一个半圆。整圆才是爱情圆满的象征,而半圆自然是因为一方的缺席而不完整。这首诗指责的就是爱情双方的不忠贞。在《赠别:禁止悲伤》中,女主人公被喻为圆规的圆心脚,而男主人公则是在外的圆周脚,只有圆心脚的坚守和耐心,才能使远游的圆周脚回到起点。“你的坚定使我的圆画得正确,使我回到起始之处结束。”[2]与这首诗恰恰相反,《女人的忠贞》里却是少了一位主人公的半圆。因为情人的不忠贞,爱情不会圆满。虽然诗的标题是讲忠贞,但实际上讽刺的是情人的不忠贞。半圆的意象则是一人坚守、另一人放荡的最好体现,与诗的内容融为一体。

二、节奏和韵律

韵律是诗歌的灵魂,是一首诗的精华所在,无韵不成诗。韵律给人以美感、一种愉悦的心情,它使得诗歌变得抑扬顿挫、清新灵动而富有韵味。诗人的情感决定了诗的韵律和诗行的长短。诗歌的韵律就像湖面上激起的涟漪,灵动而又静谧,不是跌宕起伏,却也引人入胜。诗歌的韵律饱含着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情感因这韵律的变换而得以宣泄。

在《歌与短歌集》中,邓恩并没有按照传统的诗歌韵律进行创作,他的诗采用的形式多种多样,每首诗都有自己的特点。邓恩大多数的诗行结构都很新颖,不是由固定的规则而是由他的感情需要来决定。[3] 诗行中的音步、韵脚、节奏等都是邓恩强烈感情的表达。以《赠别:禁止悲伤》为例,艾萨克·沃尔顿在其《约翰·但恩博士的生平》(1640年)中引用了此诗,并称此诗是邓恩1611年随罗伯特·朱瑞爵士一家出访法国前写给妻子的数首诗之一。[4] 全诗共9节36行,韵式为abab。这首诗以圆规式的爱情守候和绵绵无绝期的金叶之情而备受关注,而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更是为诗中诗人情感的表达做了最完美的诠释。首先分析一下第一节的节奏。(' 重读,ˇ轻读。)

ˇAs ' vir/ˇtuous ' men /' pass ' mild/ˇly ˇa/' way,/

ˇAnd ' whis/ˇper ˇto /ˇtheir ' souls/, ˇto ' go,/

ˇWhilst ' some/ ˇof ˇtheir/' sad ' friends/' do ' say,/

ˇThe ' breath /' goes ˇnow,/ ˇand ' some/' say,' no:/

第一节里除了第一行是五音步外,其他都是四音步。每个诗行里面的节奏也不相同。第一行以抑扬格开始,感情低沉而平稳;第三个音步为扬扬格,扬扬格的出现,尤其是双元音/ai/的存在,更是减慢了行文速度,增加了一种厚重感,也寄托着诗人对待死亡安然从容、不急不慌的态度;最后一个音步以双元音/ei/结尾,发音悠长而有韵味,更显示出一种安然离世的从容与淡定。第二行中第二个音步是抑抑格,加快了行文速度;第三个音步是抑扬格,这样两个音步紧凑而又连贯,三个非重读音节一带而过,轻描淡写地展示了德高之人离世的安详。第三行中第三和第四个音步都是扬扬格,减慢了行文速度,也和这些人悲伤低沉的心情相呼应,扬扬格的使用增加了离世的哀伤。第四行最后一个音节的扬扬格则增强了肯定的语气,坚定了这部分人的信念。面对分离,有人选择面对事实,虽然悲伤,但是也能接受,就像第一节中的第一类人;也有人不能接受,仍然沉浸于过去不能自拔,如诗节里的第二类人。但是诗人却选择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坦然接受,不宣扬,不悲伤。第二节就是对诗人态度的最好证明。

ˇSo ' let/ ˇus ' melt,/ ˇand ' make /' no ' noise,/

' No ' tear/-' floods, ' nor/' sigh-' tem/ˇpest ' move,/

' Twere ˇpro/ˇfa ' na/ˇtion ˇof /ˇour ' joys/

ˇTo ' tell/ ˇthe ' lai/ˇty ˇour/ ' love./

这一节讲述的是诗人与众不同的爱情观。诗中的说话者只愿他和情人安静地在一起,不向世人显示他们的爱情,因为“若把我们的爱情向俗人宣讲/那就无异于亵渎我们的欢乐”。 [2]第一行中最后一个音步是扬扬格,扬扬格的出现延长了阅读时间,也延展了安静的边沿,创造了一种静谧安然的氛围。第二行扬扬格的使用则是说话者情绪的表达,既是对不宣扬态度的肯定,也是对世俗宣扬爱情的不屑。这一节最后一个音步由love一个单词组成,这种安排既显示了说话者坚信自己爱情高于世俗的信念,也体现了诗人与众不同的爱情观念。这样安静而又美好的爱情自然要超脱于世俗的纷繁杂乱。

第八节讲述了圆规式的爱情守候,这样的守候在韵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ˇAnd ' though/ ˇit ˇin /ˇthe ' cen/ ˇtre ' sit,/

' Yet ˇwhen /ˇthe ' o/ ˇther ' far /doth ' roam,/

ˇIt ' leans, ˇand ' hear/ˇkens ' a/ ˇfter it,/

ˇAnd ' grows /ˇe ' rect/, ˇas ' that/' comes ' home./

第一行中轻读音节多于重读音节,看起来是对圆心脚漫不经心的描述,但是第二行第一个音步扬抑格的出现改变了圆心脚的地位,yet表示的转折改变了第一行中圆心脚事不关己的状态:虽然它处在中心,但是它并没有对圆周脚置若罔闻,因为它始终倾听着圆周脚的声音。诗节最后一个音步为扬扬格,拉长的阅读时间营造了一种漫长的等待终于有了回应的氛围,这是一种等得爱人归的满心欢喜,是一种爱情回归的如释重负,是一种等待终止的欣慰和踏实。诗人在最后一节中表达了自己的爱情希望:希望妻子会像圆心脚一样等待着自己的归来,即使自己远游在外,“你的坚定使我的圆画得正确/使我回到起始之处结束”。[2]

三、结语

《歌与短歌集》是形式和情感的高度统一。每一首诗的音节、标点、诗行长度、结构特点及节奏都代表着诗人的情感,或是深情款款,或是痛斥诅咒,或是直言批判。而这些情感时而强烈,时而缓慢,强烈如打击乐,缓慢若湖面微澜。虽然邓恩的诗歌里有许多不合传统的修辞和断句,但是正是这样的与众不同赋予了邓恩诗歌耐人寻味的特点,而这样的一代天才诗人需要人们真正地去了解、去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正栓.邓恩诗中圆形意象母题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2).

[2]傅浩译.英国玄学诗鼻祖约翰·但恩诗集[M].北京: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6.

[3]李正栓.邓恩诗歌思想与艺术研究[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感恩教师节诗歌范文第4篇

约翰·多恩是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他善用巧智、奇喻,是现代派的榜样。中国多恩研究大多以多恩之奇谲语言为载体,在西方哲学之“语言学转向”下如鱼得水,如火如荼。从多恩研究的发韧期、发展期以及“回归文学”转型期都呈现出多恩研究的空间越来越广。

一、多恩研究发轫期

1.应“语言学转向”而生 “五四”运动后,西学东渐,在这样的良好文化背景下,约翰·多恩的作品被介绍到中国。当时中国人民正在摆脱“三座大山”的压迫,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他们拥有强烈的言语愿望来召唤新的革命风暴,表本文由收集整理达长久压抑在心里的寻求新时代生机的梦想。因此,位于时代前沿的中国知识分子高呼一种与中国传统美学精粹相结合的新的文学革命形式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秉持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和文化修养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只要与世界接轨才能让中国立于民族之林,达到富国强民的目的,而与世界接轨的首要任务就是语言的相通性。对语言的革命既符合了与世界联系的要求,也为新的文学形式提供了一种可能。

语言的泛性、隐喻等特征为语言的丰富多彩和多向度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中国语言的字、形、义为西方的结构和解构理论找到了一个理论实践的领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语言与西方语言的相通性在互为新奇的看视中得到认识和认同。

随着对语言本身的关注,从对纯美语言的追求逐渐转向一种知性的思考,这一点体现为将人生的体验输入语言本身,让语言本身成为言语的主体,可以自主思维,拥有自身情感。这种语言的转向既符合中国知识分子在那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不能张扬进步思想而转向下意识阶段的状态,也契合了中国人民普遍想找回辉煌的历史而进行自我的重新定位的心态。

同时,国际文坛也正处在形式主义、结构主义等理论的大浪淘沙中,语言的重要性在索绪尔等大师的推崇下得以前所未有的凸显,在错综复杂的世界中人们似乎找到了自己的根基,通过对语言的重新观察、对身体的重新审视来实现对人的关怀。

在这种大背景下,被艾略特所推崇的多恩逐渐得到了西方学界的关注。随着中国对西方的关注的增强,交往愈来愈频繁,多恩也逐渐为一些中国的大师级人物所捕捉并看好。多恩的作品呈现感性与知性的高度对抗性融合,语言和思想的奇特交锋,正是契合了当时中国人们谋求发展时的内心的沸腾和对新的知识形态的渴望。当中国人们捕捉到这类新的元素时,是何等的欣喜,这也正是多恩能为国人所欣然接受的社会背景和心理条件。多恩语言的智性为语言的多元化与多向度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因此,多恩很快被中国诗人所接受,并从此在中国学术界形成了“多恩热”。

二、中国新诗人对约翰·多恩的接受

1.新月派诗人的关注 “五四”运动后,新的文学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1912年,清华文学社成立。闻一多、梁实秋、朱湘是该文学社的主要成员。1926年,闻一多同当时北京新月社的领导人物徐志摩一同创办了《晨报·诗镌》,引领了中国诗歌运动的新潮流,后人称这些领军人物为新月派诗人。1932年在日寇侵略上海的“一二八”事变之后,施蛰存于5月间创办文艺刊物《现代》,它与1934年新月派诗人代表人物卞之琳在北平编的《水星》文艺杂志遥相呼应。1936年戴望舒主编《新诗》杂志,邀请了卞之琳、冯至、梁宗岱等人参与。与这些杂志同期的还有《现代诗风》、《星火》、《今代文艺》等刊物。由于这些杂志创办者和撰稿者大都是具有留学背景、精通西文的知识分子,因此他们的诗歌借鉴了他们所喜爱的西方作家的作品风格,从某种程度上都融入了现代诗歌的特色,兼有中国古典诗歌和西方现代诗歌之美,“有朦胧的美或有繁复的意象和奇特的联络或为‘纯粹的诗’,抑或拥有浊世的哀音,青春的病态等特征”①。而此时中国新诗人所推崇的西方现代诗歌的传统正是艾略特所推崇的诗歌传统,即多恩诗歌传统。此种传统的内质就是一种对当时文学传统的反叛和超越,追求感性与理性高度融合的诗学途径。

新月派诗人梁实秋先生尤为关注英国玄学诗人,对玄学派代表诗人多恩的诗歌、散文及布道文等作品进行了介绍,并亲自翻译了其中的一些重要作品。这些评论和翻译都记录在《梁实秋文集》中,为人们深层次认识和了解多恩及其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价值。另外,新月派诗人朱湘先生也对多恩的诗歌进行了翻译。这些翻译清晰而准确地把多恩呈现在作者面前,那是一个能质疑上帝存在的多恩,那是一个勇于追求自由的多恩。

2.九叶派诗人的关注 九叶诗人,是20世纪中国的现代诗流派,在新诗写作中追求现实与艺术、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平衡美。其中,卞之琳先生选择了多恩的两首诗歌进行了翻译和评注。虽然没有对多恩诗歌作大量的介绍,但他选择翻译的这两首诗歌成了人们品味多恩特色的最好的标杆。这两首诗歌分别是多恩的早期作品《歌》和多恩的力作《别离辞:节哀》。后者是同梁实秋先生介绍的《跳蚤》一样最能体现出多恩特色的诗歌,诗中的代表爱情的运动中的“圆规”意象让读者深有感触。同时,卞之琳先生创作的诗歌作品颇具玄学风味,比如从1935年初开始,他在诗中大量使用科学意象,如化石、罗马灭亡星、切线、无线电等,把这些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知识放入诗歌当中,就像是将少量冰凉的水泼入熊熊火焰中,溅起美丽而奇异的火花,一方面将凝聚厚重的诗歌加上几分动感,另一方面将具体物象的美感扩大到抽象的宇宙,体现出水火共舞的玄学之美。

在中国的九叶诗人当中,郑敏② 先生在美国研究生院于1952年完成的硕士论文就是《约翰·顿的抒情诗》,她的导师是布朗大学的17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讲教授。除了她的论文之外,她还翻译了多恩的部分诗歌。其他九叶诗人如穆旦、袁可嘉、王佐良等也对多恩给予了高度关注,在他们的著作中介绍且翻译了多恩的作品。

三、多恩研究发展期

1.现代诗人的追寻 多恩的诗歌影响了新一代的诗人,现代诗人在充分研究了多恩作品后,在自己的作品中开始模仿多恩的风格。如超现实的玄想风格:海子的诗歌充满了超现实的玄想,如在他的长篇诗剧《太阳》中写道,“黑夜是什么/所谓黑夜就是让自己的尸体遮住了太阳”③,这些多恩似的诗句让人觉得生与死竟是如此近距离;如奇喻:陈东东的诗以华美见长,是采集美妙的词语自由组合来产生新的印象,因此他的诗歌也如“嗅到玫瑰花的芳香”;如巧智:欧阳江河的诗歌以智性见长,“语言就是飞翔”,在他的诗歌《落日》中写道,“但除了末日,没有什么能够留住/除了那些热血,没有什么正在变黑/除了那些白骨,没有谁曾经是美人”④,这与多恩“白骨上绕着金发做成的手镯”给人带来的心理落差是一样大的。多恩诗歌的玄想风格也带到了台湾,郑愁予的众多诗歌意象交织成时空之网,他在《偈》中“不愿作空间的歌者/宁愿是时间的石人”,也拥有多恩在其诗歌《可兰花园》中表达的“愿化作其中的一枚石而悄悄哭泣的情感”⑤。细细阅读各派诗人,都可以捕捉到某些多恩元素,因为多恩的思想就是具有很强的间性的,他的诗歌留给后人的阐释空间很大,更重要的人们读过了多恩就不能再回到原来的自己。

钱钟书对多恩诗歌也倍加欣赏,在他的力作《管锥篇》中多次引用多恩的诗歌作为佐证。

还有,不乏大家对多恩的诗歌进行介绍和翻译,1986年北京大学首届英美文学培训班,王式仁教授主讲英国诗歌,其中包括对多恩及其作品的介绍。杨周翰、裘小龙、飞白、樊心民、孙梁、汪剑钊、李霁野等人对多恩部分诗歌进行了翻译。裘小龙的《多恩与现代主义的重新发现》一文,深刻地剖析了多恩现代缘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缘由。

2.学术人的关注 20世纪,多恩的影响基本上被圈定在学术研究领域。多恩成为形式主义批评家们所喜爱的题材。北京大学的胡家峦教授从宇宙观与多恩诗歌中的奇喻相结合,引导读者走进多恩诗歌这一历史的星空,充分体会其玄学魅力;现代评论家和作家赵毅衡先生引领青年学者进行多恩文本细读并从哲学思想高度认识多恩,使国内多恩热从对多恩诗歌的惊讶和模仿转为对多恩诗歌的知性研究,进而探究文学、文化运动的内在规律;傅浩教授的两个多恩诗歌翻译版本,1999年出版的《艳情诗与神学诗》和2006年出版的《英国玄学诗鼻祖》,其经典性不言而喻;裘小龙教授从多恩与现代主义的角度深刻剖析了多恩诗歌。这些探索开启了多恩研究的新大门,与国际文学浪潮共舞。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国内出版的最早的多恩研究专著有李正栓教授的《陌生化:约翰·邓恩的诗歌艺术》和晏奎教授的《诗人多恩研究》和《生命的礼赞》。后来还有笔者2011年著的《多恩及其诗歌的现代性研究》。专题论文有百余篇,国内有二十余位中青年学者都撰写过多恩研究方面的论文。

国内的多恩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移植西方文艺理论去重新阐释古典时期的多恩,比如用陌生化理论、新批评理论、现代或后现论、后殖民理论等西方理论对古典时期的多恩进行重新审视从而发掘多恩诗歌的不同面目;二是深层次发掘多恩诗歌的隐喻特征;三是从语言风格、艺术手段上将多恩与中国诗人进行比较分析,如将多恩作品同李清照的诗歌进行比较等;四是从多恩生命哲理进行研究。

总之,多恩研究从哲学、文学和语言学各个角度出发,对多恩艺术技巧、哲学理念或宗教体验等进行研究,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但是,国内学者大多以多恩语言研究为出发点,多向性、多维度地切入多恩诗歌。

四、回归文学的转型期

1.依然重视语言研究 多恩的语言较之其他诗人的确非常特殊,抓住多恩的语言研究就抓住了多恩研究的根本。早在多恩研究发韧期,当时的西南联校汇总了英、法、德各种诗歌流派的影响,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来自中国昆明的西南联合学校的中国新诗人对多恩研究的兴趣来自于在联大授课英国新批评的代表人物燕卜荪教授。燕卜荪教授的科研理论推动了中国的“语言学转向”和中国新批评的发展,他直击多恩及其作品,分析多恩语言所带来的奇思妙喻与巧智玄想。这种智性的力量是自然的,是不容忽视的。接下来的一百年,在这样的力量的影响下,多恩研究一直在围绕着多恩独特的语言文本进行分析,尤其喜爱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出发,扣准多恩的奇喻进行阐述。当然,也不乏有学者曾从非语言角度作了经典研究,比如胡家峦教授、晏奎教授对多恩宇宙观和哲学观研究的分析是国内多恩研究的亮点。

随着西方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在后现代语境下,一些研究者给了多恩这位遥远时空的诗人以呼应。21世纪美国的道格拉斯·凯尔纳(d.kellner)和斯蒂文·贝斯特(s.best)引用多恩的诗句“一切皆支离破碎,所有的一致性均不复存在”,厄尔·迈纳(earl miner)在《从多恩到考利的玄言诗》和《比较诗学》中都重手笔地言及多恩。⑥ 可见,21世纪的多恩研究依然不能脱离开多恩语言的研究。

2.回归符号表意系统下的文学 21世纪,国际比较文学界出现了“回归文学”的倾向。虽然依然处在西方哲学思潮“语言学转向”下,但是“回归文学”的呼声让人不得不思考多恩研究的未来。

“语言学转向”虽然在狭义上讲是与分析哲学和

语言学直接相关的部分;但是从广义上看,它已涉及到符号和表

感恩教师节诗歌范文第5篇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句名言已流传千古,然而现代社会对“感恩”越来越忽略。孩子们享受父母的爱,社会的爱、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回报”对于孩子们来说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本次主题班会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一次体验感恩的机会,以“心怀感恩,拥抱幸福”为主题,通过活动让学生知道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人付出了努力和关爱,从而学会感恩――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周围的一切。

【活动目的】

1.让学生了解、感受父母之爱、老师之爱以及博大的社会之爱,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关心父母、老师,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老师,努力学习,回报社会。

【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准备好所需的音乐、视频制作课件;

3.学生收集成长经历中的一些感恩事件;

4.学生制作感恩卡,教师制作感恩奖章。

【活动过程】

主题音乐:《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首诗,每一行诗句都写满了浓浓的爱;感恩是一幅画,每一抹色彩都描绘出深深的情;感恩是一首歌,每一个音符都震颤着暖暖的心。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走进今天的主题班会《心怀感恩,拥抱幸福》。

第一乐章 感恩大擂台

一、感恩节的来历

感恩节源自美国,在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二、知识大擂台

1.感恩节日知多少

还有很多节日也是表达感恩的,请看感恩节日知多少。

母亲节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父亲节 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清明节 4月5日前后

春节 正月初一至十五

教师节 9月10日

2.感恩格言大比拼

我们国家自古就注重感恩,春秋时期的孟子就曾说过:“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在我们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留下了很多感恩格言。请看感恩格言大比拼。

(1)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4)(吃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5)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7)(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

第二乐章 感恩父母

一、看成长足迹,了解父母的辛苦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照片,请大家欣赏。(播放课件:“我”的成长足迹)。

同学们,像这样的照片,你们家里也有吧?(生答:有)我们成长的每一个足迹,都浸透了父母的心血和汗水。比如生活中、学习上,你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吗?谁来说一说?

采访:(1)当你还睡在被窝的时候,而爸爸妈妈――

(2)节假日,当你尽情玩耍的时候,妈妈在――

二、实话实说,理解父母的关爱

(1)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馨的家庭!父母用他们深情的爱呵护着我们,使我们快乐健康地成长着,然而“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些同学却不能理解家长的一片苦心,因而和爸爸妈妈之间闹起了小别扭、小矛盾。你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吗?(生讨论)(指名说)

(2)那他们总是唠叨些什么呢?

(3)引导理解:是呀,这些话我们听爸爸、妈妈说过无数次了,有时我们都能背下来了,那么家长为什么还是要一遍一遍地“唠叨”呢?

三、学身边榜样,付出行动关心父母

1.身边的榜样――最美女孩孟佩杰(看视频)

父母是爱我们的,平时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

请看感动中国2011年获奖者中最年轻的一位――孟佩杰的故事。

2.讨论交流

看完视频,你认为最美女孩孟佩杰哪一点最值得你学习?

3.三字经《感亲恩,尽孝心》

最美女孩孟佩杰用孝行感动了中国,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怎样报答父母的恩情呢?

现在,让我们一道吟诵《三字经》揭晓答案吧。

找到答案了吗?你将会怎样做呢?

4.教师小结

是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其实我们不仅要在特殊的日子像母亲节、父亲节、父母的生日等献上我们对父母的一份爱心,平日里我们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父母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爱。

第三乐章 感恩老师

一、说一说如何回报老师的爱

父母的爱像一杯浓茶,需要我们慢慢品味。

让我们过上幸福生活,让我们无忧无虑地成长,是父母的心愿。

是谁,把无知的我们领进宽敞的教室,教给我们丰富的知识,用辛勤的汗水哺育了春日刚破土的嫩芽;是谁,把调皮的我们教育成能体贴帮助他人的人。(老师)

1.请听2012年教书育人楷模张丽莉的故事

张丽莉的故事感动了全中国,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她度过了危险期,正在北京做康复治疗!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还有许许多多像张丽莉这样可敬可亲的老师。

2.请看大屏幕:最美乡村教师组图

3.在你的学习、生活中,你应该怎样做就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呢?爱要大声说出来,爱更要表现在行动上

4.乐器演奏《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二、诗朗诵《九月,献给老师的歌》

老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耀了别人;老师是园丁,培育桃李遍布天涯海角。今年(9月10日)是第(29)个教师节,让我们用诗歌再次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吧,祝老师节日快乐!

三、采访老师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暖;雨露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同学们,其实老师也有许多话想对我们说,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

老师的一番话道出了所有老师的心声,那就是:感恩师长,健康成长;感恩于心,回报于行。

第四乐章 感恩他人

一、说一说感动中国的人和事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老师给了我们智慧,学校给了我们快乐……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我们感激的人,请看视频。

a.这是最美司机――吴斌。在生命尽头,依然完美地尽到了一个高速大巴驾驶员的职责和本分;靠边停车、拉起手刹、打开跳灯,确保了全车24名乘客的安全。

b.这是最美托举哥――周冲。在3岁女童悬挂4楼阳台之际,他徒手爬上3楼防盗窗,将女童托举了10余分钟,女童获救后悄然离去。

c.7月27日下午,面对命悬一线的溺水老人,一名年轻女子扑通一下跪在老人身边,快速查看了老人的心跳和瞳孔,口对口为老人实施人工呼吸。持续数分钟,并不停地按压老人胸口。她就是最美护士――余书华。

看完视频,此时此刻,你最想对谁说什么?

在你身边,有没有让你感动的人和事呢?

二、送感恩卡(我想对您说)

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

常怀感恩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

活动前,许多同学都精心制作了感恩卡。现在请把你的心里话写在感恩卡上,感恩就是行动,还等什么?如果你感激的人就在这里,那就送上你的一片真情吧!(学生送感恩卡)

三、我们的承诺(学生庄严宣誓并签名)

一声问候、一句感谢、一次谈心道出的是幸福。

一张贺卡、一杯开水、一个拥抱传递的是温暖。

是啊,这就是感恩。让我们一起承诺:感恩,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四、教师总结歌曲(感恩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