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人间真情的作文

有关人间真情的作文

有关人间真情的作文

有关人间真情的作文范文第1篇

那是5.12大地震后的第一个星期日。那天,我漫步在医院门口的街头。路过一个捐款点时,我捏了捏手中的20元钱,准备全捐了,但一想,这可是我的早餐钱,民以食为天,何况前几天我已经捐过。此时的我,正努力说服自己,与此同时,我的身边出现了一位老乞丐,他穿着一件十分破烂的衣服,脸上早已被灰尘所染,只能依稀看清楚他的轮廓,他的手十分粗糙,且布满老茧。与我的手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同时,他身上所散开的气味,使我极力的想避开他,他好像有所察觉,冲我笑笑,好像并不在意。只见他走到捐款箱旁,对工作人员问道:“我可以捐钱吗?”那工作人员轻蔑的笑了笑,十分不在意,但限于工作原因,还是冲他说:“可以”。当听完这句话时,他小心翼翼的从破旧的荷包中拿出一叠叠零散纸币,有一元的,五角的,一角的和许多枚硬币。他把钱全部放在桌子上,用手将原本皱巴巴的钱捋整齐,又用桌子上的一张卫生纸将脏兮兮的硬币擦干净,然后对那位工作人员说:“一共50元整,我全部都捐了。”说着,便把钱递了过去,那工作人员数了数,把钱投进了捐款箱当他看见钱入捐款箱时,开心的笑了。随后,他又开始自言自语,好像在说,我终于可以为社会做贡献了。突然,他一个转身,与我的目光相对,透过他的眼睛,我解读到了我的自私并参杂了几分责问。

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我迎着风,毅然将钱投入了筹款箱中。

人间处处有真情,那位老乞丐的背影将永远停留在我的老海之中。我想,世界上多了像老乞丐这样的人,中国人民将更加团结,中国将更加强大。像汶川地震,台湾海啸一样的灾难将永远难不到伟大的中国人民。

恩施市小渡船中学八年级二班 谭怀禹

相关阅读:

有关人间真情的作文范文第2篇

那么,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究竟如何对话,才算是真正的、成功的阅读教学对话呢?我们认为,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教师与文本及教材教参编写者、学生与文本、关于文本学生与教师、关于文本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对话等。

一、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走出崇拜

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独白,包办替代了学生的思考权和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被物化和客体化了。而在“对话式”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对象性活动中的那种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往关系,即“主”―“主”关系。

教师与文本对话不就是“备课”、“钻研教材”吗?没错,但强调“对话”,能使教师清醒地认识到自己首先是读者,是阅读的主体,是要用整个心灵去浸润文本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而要使学生有感悟有体验,教师必先有感悟与体验;要使学生动情,教师必先有心灵的震撼。

教师首先要聆听文本的声音,如叶圣陶所云“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方能“入情得意”。但文本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精神产物,教师以今日今人的身份,以此地此时的心境去解读,就会产生自己的理解震撼甚至批评,是对文本意义的重构,是教师一个全新视界的诞生。这时,“备课”、“钻研教材”的内涵已扩大。它是教师对教材对教参感性认识和理性审视的结合,是教师走出崇拜,用自己与文本的心灵密语汇聚成的独特的教学视野。它能使教师更好地预测学生理解的多样性,让文本更具开放性、生成性和创造性,易于对话的展开。

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潜心会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个体与文本最直接的最亲密的接触。特级教师支玉恒上《太阳》一课,竟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以不同形式共读了12遍课文。如此“潜心会本文”,学生才能感知文本、质疑文本,进而激发创新能力,生成全新的视界。这新视界之一是自我视界的充实与矫正,之二是对文本视界的审定和重构。

因此,教师不应牺牲学生静静的感悟而让其作出匆忙选择;不应让形式的合作学习代替学生切实的阅读实践;不应凌驾于词句的理解而直取综合运用的热闹效应。教师应给足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让其认真读课文。首先,认真阅读,学生就能正确地解读文本,包括正确地理解文中的新词难词,破译句子的含义,真实地再现文本世界,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避免“误读”。第二,通过认真阅读,能激活与调集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经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深刻的情感体验。第三,当不同的学生在深入阅读,以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文本视界同化或顺应时,就会对文本产生多元的解读,不仅重建了文本意义,还重建了原认知结构。这样一个“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感悟、体验、创造的过程,就是学生个体潜心会文的过程。它因孕育着一个新视界、一个新的精神生命而不可被省略,不可被替代。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诵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诵读。其次,我还应该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诸如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作者情况、写作缘由、写作意图等等);教给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圈点法、质疑法、猜测法、讨论法等等)。

三、教师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平等介入

平等始终是一种介入对话的姿态。当教师作为对话者,平等地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和价值观,影响和感召学生的同时,整个对话过程就发生了令人兴奋的戏剧性变化。

1.善于倾听

在学生交流阅读感悟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以欣赏的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表达,以极大的热忱和耐心去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就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就能准确地判断学生理解到什么深度;就能决定自己需要作哪些补充等等。因此,善于倾听是调整对话者之间矛盾,缩短师生间审美距离的前提。

2.怀抱真诚

真诚总是与尊重相形,真诚一路由激励相伴。当学生说出不一般的见解时,教师应满怀谢意地说“你的精彩发言给了我启发”;当学生超越你的思维时,教师应谦诚地说“老师要向你学习”;当学生提出违背你意愿的合理建议时,教师应宽厚地说“你真了不起,就照你说的试试吧”。有了激励,对话才能持续深入,学生才有创造性的发挥。真正的对话呼唤教师真真切切的引导、真情实感的流露。真实的情感投入是对话的催化剂。没有教师真诚的投入,就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教学对话。

3.互砺互补

面对文本,学生自然比较稚嫩,这就需要较为成熟的读者――教师的引导、启发、推动、帮助。但同时,当教师放下权威、释放权力,以海纳百川的胸襟与学生对话时,也会得到学生给予的精神馈赠。这时,教师的精神生命也会如大海一样因江河的融入而变得更丰盈。

四、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合作互动

学生之间就文本的对话是在解读文本过程中自我与他人的交流过程,是与其他的精神生命相互碰撞的过程,通过交流与碰撞而获得更深入更透明的理解,不断生成新的意义。生生对话就是这样一种生命的互动、精神的快乐合作。

1.既是提问者,又是释疑者

对话中的质疑和解疑是学生对文本不断叩问,不断获取意义,是真诚地展示自我,愉悦地接纳别人丰富自我的过程。在学习《赤壁赋》之前我先布置学生查阅资料对苏轼的生平简介进行概括,分析其在黄州的生活状态,心态,在课堂上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看那个小组找的资料最全,分析的最透彻,有了这一步,接下来的对文本情感和哲理的分析就水到渠成了。

2.既是“观众”,也是“演员”

对话过程中的表演,是学生探求文本思想、表现自我情感,寻找认同的过程。例如在《最后的常春藤叶》的导学案设计中,充分利用短篇小说的情节紧凑的特点,布置各小组将文本改写为剧本,并在课堂上表演,进行一个表演比赛,评出最佳男女主角,最佳男女配角,将奥斯卡带入课堂,让同学们在笑声中领略欧亨利小说的魅力,事半功倍,寓教于乐,并在共同的表演中增强了小组的合作意识。

有关人间真情的作文范文第3篇

“真诚交流促进表达”是针对当前农村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疏远使作文教学陷入孤境而进行的一种探索。

1、在全面推行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今天,主体教育思想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把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一项核心性的目标,这就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双方主体的协调活动,引发学习兴趣,尊重自尊,动之以情,并彼此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做到感情上的相互勾通,引起心灵上的共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2、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写作”中强调:“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的表述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在写作教学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由此不难看出,在大语文观的理念下,作文是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是情感交流的一个载体,我们在指导时应该重视作文的本质——交流。

3、赞可夫说:“只有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特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丰富多采的思想、情感、词语。”也就是说在情感交流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发挥写作的交流作用,让学生易于笔,乐于表达,以真诚交流,促进表达,获得一举双得的效果。

(二)“真诚交流促进表达”的研究背景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需要,在广大农村的教育中,传统的权威式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管理模式仍根深蒂固,反映在师生关系上是给予与接受,权威与服从的关系,虽说体罚已渐渐地杜绝,但不关注学生的处境、感受的现象仍广泛存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抱着这样一条箴言:“对学生,宁给好心勿给好脸。”学生敬而远之,师生之间很少能够平等地交流,再加上教育现状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学习兴趣不浓,造成情绪波动,缺乏自信,不会主动学习,对今后发展形成障碍,日久天长,对教师的多方教导置若罔闻,师生双方都陷入教育的迷惘之中,个个心神憔悴,苦不堪言。

2、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需要。学生在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常常只考虑自身的感受,不考虑他人情况,出现摩擦,发生矛盾后,大多指责对方错误,推卸或淡化自己的责任,有时迫于教师压力认错了事,实则口服心不服,不善于与人合作。

3、优化作文教学,促进表达的需要。在农村作文教学中,学生生活狭窄,缺乏生活积累,传统作文教学观念又很少考虑作文的交流功能,学生体会不到作文的价值,视其为思想负担,惧而远之,写作中多缺乏生动的真情流露,更有甚者,套作、抄袭,师生都感到一筹莫展。

二、研究过程与效果

根据上述分析,今年元月份开始,我有意识地在班上开展情感沟通与写作效果的研究。

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师生交流,促进表达。

美国专门从事中小学写作教育研究的格雷夫斯教授曾说:“师生之间正常的个人磋商,才是真正的写作基础。”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师生之间的推心置腹,是心灵的碰撞,它可以打破师生之间的“森严壁垒”,使感情对立的师生变成相互了解知己,在学生有了情感这种写作的内驱动力后,指导学生将交流前后的感受记下来,达到自主写作,乐于表达,用于交流的目的。

1、抓住生活中的偶发事件,交流中调动激情,及时写作。

在学习生活中,每天都发生很多事情,相应地会引起人们不同的体验、感受。这一切都是写作的源泉,只是学生不善于留意,留意到了不细细品味,教师除了与学生沟通情感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趁热打铁,记下心绪激动的每一瞬间。

今年元月份,教学进入复习阶段,我结合班上学习程度的差异,实行小班化,因材施教实验,结果上课效果不错,但学生在感情上一直接受不了,情绪波动大,认为这样是分了快慢班,伤了同学的自尊和相互之间的感情,无形中两个小班有了隔骇,互相仇视。首先是班长提出辞职,我再想想同学们异样的眼神,意识到问题并非我想象得那么简单。于是,我结合第六次作文“×××,我想对你说”,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班上大部分同学就此事谈了自己深切的体会,语句的流畅,中心的突出,感情的强烈,真是出乎我的意料,平时作文中大量出现的错字病句,内容枯燥等现象大为改观,感受到的是强烈的心灵的碰撞,有些观点还真值得让我深思。于是,我在班上与学生进行了交流,我谈了自己的初衷,学生表示理解,还给我短笺进行安慰,那份浓浓的师生情一直在我心中激荡,这次小班化实验虽然失败了,但却使我有了意外的收获:师生情与作文训练的启示。

就这件事,我指导学生认识情感与写作的关系,教他们如何捕捉情感上的写作素材,体会作文交流的价值,学生也感觉到了这种相互交流巨大的双重魅力,只要他心中有感,都主动写成作文交给我。这也让我真正感到感情投入了,有了要表达的激情了,即使文笔差的学生也能写出象样的作文。像班上的孟会、冯艳就是鲜明的例子。而那些本来就会写的孩子甚至愿意把涉及“隐私”或名誉的文章交给老师,用最诚挚最优美的文字回报你。

班上有两名女生,聪明活泼,爱说爱笑,可班上一小部分男生总和她们过意不去,欺负、辱骂,甚至拳脚相加,她们无处可诉,便将心中的隐痛写成作文告诉我,那文笔的流畅令我欣慰,那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中流淌着她们无助的呼唤!令我难过不安,我得帮她们!我先写短笺安慰鼓励她们,并采取措施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将思想负担减到最低限度。如今,在她们的影响下,班上的女生已形成了共识与习惯,不仅主动与老师交流,而且自觉得将这一形式迁移到同学之间、父母之间、日记中,调动了学生写作激情,并以一种平常心态去看待作文,大胆去表达,去交流。

正因为有了这种交流与写作的意识,随着班上每一件偶发事件的发生,每个学生都有长短不同的感想作文诞生,文笔流畅,感人至深。学生也似乎懂事了许多,大大促进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写作表达能力的提高。

(2)、师生共同写好班级日记,以情溶情,促进写作。

看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深受启发,他管理班级的经验中有一条是让学生轮流写班级日记,为了搞好这次研究,我何不借鉴他的经验写师生日记呢?我立即动手,写了序。于是,有许多同学回应,记录了班上当天发生的事情感想。其中,还真不乏肺腑之言,有不少对我还真有借鉴作用呢!自带这个毕业班以来,我一直鼓励指导学生多看课外书,相应地就减少了语文题练习时间,学生邓黎娜对此发表了看法:“……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用来复习旧知识,做好会考准备……”这确实对我是提个醒。虽说现在推行素质教育,但实际应试教育仍占据着很大的市场,更何况是毕业班,在没有两全其美的情况下,还得先顾眼前。也正是如此,找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切入点,便成了我常思索的问题。

另外,同学们还就平日里所发生的各类平凡小事,深入思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争论、有期望、有建议,反映了同学们真实的内心世界,锻炼了文笔,也为我处理师生关系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鉴。

(3)发挥便条、作文评语的效益,激发写作热情。

研究中,除了进行上述两个方面的师生勾通与写作效果试验外,我还注意发挥不起眼的便条与作文评语的独特作用,激发并保持他们的写作热情。我深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特别是对那些在作文上有点滴进步的学生,及时地在评语中予以肯定,如字比上次工整了,标点符号书写规范了,用了一两句生动风趣的话了,写了新颖的题材了等,都通过谈话式的评语予以热情地赞美鼓励。或者见哪些同学认真阅读课外书,在日记中灵活运用了,都随时附上一便条,三言两语,写出自己对他进步的惊喜,再加上鼓励,学生从无声的便条、评语中获得了激励,也就化作了对作文和课外阅读的更大的热情,为写作表达的长足发展打下很好的精神基础。

(二)生生交流,促进表达。

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出现一些不善于合作的现象,他们缺乏一定的合作意识,只顾自身主观感受,不考虑对方情况而造成关系紧张。诸如,你骂我一句,我打你一拳的事时有发生,常常让老师给断官司,结合本次研究,我采取了如下方法:

1、发生纠纷,自写说明书。

借鉴魏书生老师的管理经验,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也让他们写说明书,一写自己的想法、作为及后果;二写事后的认识;三写站在对方的角度再来审视自己的言行。学生把说明书写完了,也就想通了一大半,在端正思想态度中也训练了书面表达能力,再让他们互看说明书,更会认识到自己的不对之处,再让他们互相修改,又是一次作文能力的训练。

2、互相写信,交流中勾通。

对于学生中的矛盾,特别是持久难以解决的矛盾,除了努力改善氛围进行调停外,还让他们以信的形式勾通,消除矛盾。

一直以来,班上男女生之间的矛盾很大,女生口快,男生手快,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起摩擦,一部分特别捣的男生与女生的仇视还很深,我便组织男女生之间互交流信。可以给全体男生或女生写,也可以给某一个人写,就相互之间的矛盾发表看法,提建议,表期望。虽说意见各一,但毕竟是心里话,促进了了解。每一封信都是文笔流畅,真情涌动,加强了交流,增强了班级的团结和凝聚力。此次活动结束后,还有一名女生任艳利给我写了一封信,谈了她在此次活动中的收获与感受,希望能再举行一次,我大为欣慰,附给她一张便条,对她写作的进步予以鼓励,并指导她自己去交流。

当然,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与鼓励也离不开作文去交流,如学生互改作文后的评语与写后感,误会解除后的重归于好,都在这字字句句的交流中了,甚至放学后的相约,都用小纸条传递了,情感交流与写作的真谛,正逐渐为学生所接纳。

三、研究体会

在“真诚交流,促进表达”的研究中,我深深感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重要性,也体会到了它对学生表达的促进作用。

1、它能调动师生的激情,有效建立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

有关人间真情的作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真情 抒写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语言文字如果没有了丰富的情感作为依托,它只是一堆抽象的文字符号。“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作文必须“出情”。“情”不但要真挚而且要深厚。而今在“应试”而作的目的驱动下,学生的作文反映的是“超现实”的东西,表达的是他人的感情。久而久之,他们成了“聋子”,听不到悦耳的声音,成了“瞎子”,看不到五彩的世界,没有了激情,情感的淡漠,让他们不再去真切地感受凡人小事,为造文而造情。情感的枯竭,必将导致文章内容的苍白,语言的贫乏,连自己都无法打动的习作,又怎能打动别人?因此,“真实的情感”在学生的作文中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语文老师应努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人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倾吐人生,用自己的真情去抒写人生。

一、阅读积累,触摸真情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既了解了客观现实获得间接经验,又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反复品味得到情感的熏陶。培根说过:“读书可以怡情,可以博采,可以成长”。许多作家在谈到写作时,无不提到阅读的益处。优秀的文学作品中蕴藏着灵性和深邃的思想,充满了人性的语言美,流露着作者无限的真情。“情动”而后才能“辞发”,只有有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灵魂,才能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熠熠生辉的名句;只有有着背井离乡独自漂泊的孤独灵魂,才会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独特“思乡”感悟……这些优秀文学作品中真情的流露,充满韵味的语言美,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学生的心灵在大量的阅读中充实丰富起来,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领悟人世间的真情。心中有了“情”,才能真切感受生活中的真情,在笔下写出自己的真情。

二、生活实践,激越激情

作文有了真情才能打动人心。真情从何而来呢?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来,这就要求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热爱生活,积极参与生活。用心地去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品尝生活中酸甜苦辣,思考生活中的成败得失,品味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学生只有真正地感受生活,领悟了人生的真谛,才能点燃心中的真情,才能敞开心扉,用自己最朴素、最自然、最真诚的语言写出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体验生活,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有不少学生因缺乏对生活深入地观察和认识,写出来的文章平淡无味,有的甚至脱离现实生活胡编乱造。俗话说得好,只有热爱生活,把握生活,才能娴熟地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正确地反映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正如陆游所言“功夫在诗外”,就是对生活的观察、认识、捕捉。写出的作文才会有真情的流露,散发出浓郁的芳香之气。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深乎义”,可见作文没有“情”这个根本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情”又源于生活。 作为教师的我们,平时要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留心周围的人和物。引导他们欣赏草木山水的绮丽,花鸟虫鱼的灵动,感受月缺花凋的感伤……对校园内的桩桩小事,家庭里的件件琐事,街头巷尾的见闻及至世界大事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也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外出参观,小鬼当家等。让学生从中感受生活,领悟人生,作文的内容也会由贫乏到丰富,由狭窄到宽广,构思就会如喷泉涌出,手中的笔就像骏马,任你纵横驰骋,感情真挚深厚。

三、情境创设,诱发真情

学生的感情重视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气氛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感情,但内心涌起不能自已的情感时,便要用语言表达出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有话可说,在轻松的氛围中表达真情,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在教学看图作文《快乐的瞬间》时,先让两个学生利用表演的形式来创设情境,两个孩子演得投入,体会了人物真情实感,其他同学也很投入地“看”,同情境中的人物共同进行了一场情感旅程,打开思维,有话可写,有情可舒。又如:母亲节快到了,我让孩子回家后,对妈妈说声“我爱你!”又让他们学一首关于母亲的歌。母亲节那天,我让孩子们唱关于母亲的歌,又让他们谈谈对母亲说过“我爱你”后,母亲的反映及自己的感受,孩子们立刻沉浸在真挚的母爱之中,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此时我提议:“同学们,母爱是无私的、崇高的,她无时无刻不温暖我们。滋润着我们,让我们一起来抒发对母亲真挚的爱吧!”学生沉浸在一片真情之中,争先恐后地说着,仅用了40分钟就完成了一片关于母亲的习作。

另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感兴趣的突发事件,抓住时机,写出充满童趣的文章。如一只蝴蝶飞进了教室,语文课变成了观察课,孩子们观察美丽的蝴蝶,欢笑着、议论着,写出来的内容生动有趣;窗外,漫天飞舞着雪花,学生们无心听课,领着他们出去看雪景,打雪仗,写出的作文流露着他们真实的情感。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情感,不要过多地束缚学生,说得有声有色,写得生动逼真,把自己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四、评议多元,延展真情

评价批改有双重任务,不光输出知识信息,疏通行文,指点布局的优劣,同时也搭建了师生交流的平台,在炼字锤句中熏陶情感。我们要变教师一人改为多渠道批改:学生自批自改,同学互批互改,家长评比,教师批改。让批改成为提高学生改评能力的训练过程,让习作成为沟通师生、伙伴、家长的佳径。在批改中彰显真爱,在批改中聆听心声。做人讲究一个“情”字,作文也讲究一个“情”字。所以作文中的评语如能注意文字相通,情感相容,学生就不会厌烦写作文了,而是将作文当成朋友,当作与大家间架设的桥梁,桥两岸是芳草茵茵、溪水潺潺。滋润了孩子的心田,也激荡着诗意的萌发、真情的表达。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写作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对所写的事物激情满怀,才能调动一切写作因素有效运转,打开写作思路,以情融情,使学生的作文充满真情,走出心灵的荒漠,敞开心扉“我手写我心”,让学生在“真情”的天空尽情翱翔。

参考文献:

[1]窦桂梅.为生命奠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1.

[2]赵国华.浅谈小学作文教学.赤峰教育学院学报,1999,(4).

[3]杨俊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初探.新学术论坛,2009,(7).

有关人间真情的作文范文第5篇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相信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写出动人的文章,可常常事与愿违。学生总向老师抱怨:不是不想写,而是想不出写什么,总觉得什么事都是不值一提的。其实学生不明白,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平淡如水的,细微的感情也十分珍贵,关键是能否抓住动人的瞬间。笔者认为原因是方方面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三大因素。

1.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我们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文章的人文情感内核,忽略了学生情商的培养和提升。

2.许多学生是独生子女,长辈宠爱过多,使他们养成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很少从他人的角度去想问题,也未能深切体会家人的体贴与关爱,有的甚至觉得长辈的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不懂珍惜。没有感恩之心,又怎能写出拳拳深情?

3.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拜金、暴力等不良信息充斥电视、网络等媒体,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不高,易受其冲击。

二、对策

针对以上几种不良现象,我们可以从各方面实施相应的对策。语文是感性的,语文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对情商提升的优势。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课本的资源、课外的经典阅读、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相应的写作练习等,都可以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点燃学生的写作深情。

第一,充分利用课本资源,巧妙进行情商教育。

初中学生的性格还没定型,可塑性较强,所以我们在上课过程中应注重从各方面加强思想熏陶,使学生有更多体验情感的机会。三年的语文课本融汇了各种题材的文章,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有表现亲情的;有表达理想信念的……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深厚的感情,能陶冶人的情操,笔者把课文进行分类整理如下:

1.爱国话题:

(1)七年级:《最后一课》、《木兰诗》、《邓稼先》。

(2)八年级:《藤野先生》、《山坡羊潼关怀古》、《岳阳楼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九年级:《渔家傲秋思》、《我爱这土地》、《我用残损的手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2.亲情话题:

(1)七年级:《散步》一家三代人之间的爱;《爸爸的花儿落了》父爱;《风筝》手足情深。

(2)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长妈妈心地善良、热心助人;《背影》父爱;《藤野先生》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我的母亲》克己谦让、宽容善良;《再塑生命》对老师的崇敬和感激之情。

(3)九年级:《傅雷家书两则》、《致女儿的信》父爱;《我的叔叔于勒》亲情的可贵和人生的价值取向。

3.理想信念话题:

(1)七年级:《紫藤萝瀑布》、《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音乐巨人贝多芬》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被厄运吓倒,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山的那边》、《走一步,再走一步》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丑小鸭》保持梦想,不断努力,终会成功;《登上地球之巅》意志、毅力、团结合作和牺牲精神的重要性;《真正的英雄》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和牺牲精神。

(2)八年级:《送东阳马生序》克服求学中的困难,勤奋学习;《水调歌头》超然豁达的乐观情怀;《行路难》终能实现理想的信念。

(3)九年级:《热爱生命》面临生死考验而顽强生存;《谈生命》遇到困境,要勇敢面对;《人生》珍爱生命的表现是奋斗、劳作;《愚公移山》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愚公精神。

课文是我们教学中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上课时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中明白做人的道理,领悟生命的意义,树立远大的理想。学生懂得爱国、爱家、爱生活,由此也就酝酿了写作的情感。

第二,课外经典美文的延伸阅读,可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情商的提高。

好的文章常常在不经意间震撼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格、价值观,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因此我们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指导学生广泛阅读。例如:

1.阅读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等名人传记,了解他们的生平和贡献。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说,教育要取得杰出的成就,就必须让受教育者接收伟大的思想和高尚的情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人的身上均有值得学习的过人之处,学生可以从名人的成功经历得到启发,名人的崇高品格可以使学生受到震撼。

2.阅读经典名著和杂志。

“名人名著是不尽的教育资源。”(居里夫人)阅读大量的经典名著和《读者》、《青年文摘》、《世界博览》等杂志,不但可以增长见闻,还可以积累作文素材。这类作品富含哲理,给人启迪,读得多了,学生的心智也随之成长,语文素养得以提高,学生写起作文来也会有深度有见地。

3.阅读同龄人的优秀作文。

每年中考以后,我们可以精选各地区的优秀作文让学生阅读,例如2005年重庆市中考满分作文《爱的力量》,2008年常州市中考满分作文《你在我心里》等等。此类文章的作者与学生年龄相仿,所写的内容也接近学生的思想动态和生活实际,容易使学生产生同理心,因此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很自然就从别人的经历联想到自己的经历,从而触动写作灵感,言之有情。

第三,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行举止往往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众所周知,藤野先生对鲁迅先生的影响终其一生,而平凡如我们的教师,不奢望能起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希望能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在潜移默化之中感染学生。

1.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无形中感化学生的情感。

列宁说:一个人早期在思想上所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形成的道德观念,对其成长影响极大,所以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热爱、理解和尊重学生,以自己完善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感化,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效感化学生的情感。我班有一名学生,学习能力较低,连基本的拼音也未过关,不少同学在言谈之中对他流露出鄙弃之情,我没有直接批评他们,而是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指导这位后进生,使孩子们从中读懂关爱,一段时间后,他们也对那位同学主动伸出援手。只要学生心中有情,何惧其笔下无情。

2.师生的密切沟通有助于释放学生的真情实感。

当今教育倡导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课余时间我们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例如上Q、发邮件、发微博等等,QQ签名、微博、微信等内容常常反映学生的真实想法。当他们成功喜悦时,我们由衷祝贺;当他们迷茫苦恼时,我们耐心鼓励。彼此的情感交流增多了,他们会更乐于向老师倾情诉说心里话,养成习惯自然会在写作中也表达真情实感了。

第四,关注学生的家庭教育,使课内的情商教育效果得以延伸巩固。

有些学生在学校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而在家长的眼中却是另一种角色。因为在至亲的面前,孩子是家庭的宠儿,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从家人的角度去想问题,也未能深切体会家人的体贴与关爱。此时,我们要做好疏导工作,主动和家长联系,共商教育良方。在日常教学中,多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良苦用心。在阅读课我常常会精选一些感人的文章、视频让学生阅读和观看,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我特别推荐学生去阅读《青铜葵花》等作品,这些作品的情感真挚深沉,字里行间充盈着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牵引着孩子对真善美的永恒追寻。

第五,抓住时机进行相应的训练,升华情感。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学会了做人,同时学作文,就会把感情、见解诉诸笔端。这种情感的碰撞更真实,也更感人。教师要抓住生活的点点滴滴,进行写作训练。

1.关注生活,感悟真情。

真情实感来源于生活,用心体味,平凡生活总有动情之处,因此我们有必要教会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真情,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真诚地体验生活,启发学生去感悟触动心灵的细节,教师也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平淡的生活中感悟真情。开学初,我和班干部对全班同学的个人档案进行整理,把他们的生日进行排列:从九月份开始至次年的八月,每逢哪个月有哪些同学生日,我们就用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祝贺。例如,写一句鼓励的话,送一件小礼物等等,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每逢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我也会提醒学生为师长做一两件小事,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感激之情。只有关注生活,感悟真情,学生才能写出真挚感人的文章。

2.指导方法,抒写真情。

学生关注了身边的人和事,从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细节中感悟了真情,如果能掌握抒情的技巧,更能激发写作的热情。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片断训练,指导学生运用直抒胸臆、叙事抒情、借景抒情等不同的方式来抒情。在校运会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在叙事的过程中抒发自己的感情。例如:比赛中的鼓励,赛后的搀扶、擦药油,失败后的安慰等。学生们通过细致的观察,真实地记录了细节,以一个个生活的剪影,展现了丰富的情感世界。

总之,通过各种途径,教会学生去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生活,用心去感受身边的一切,培养和提升情商,不愁学生写不出真实感人的文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