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唯美国风

唯美国风

唯美国风范文第1篇

一、唯美主义在韩国偶像电影中显现

19世纪后期,英国的艺术与文学领域中,由济慈、戈蒂埃、王尔德等人带领兴起了一场组织松散的反社会运动,后人称之唯美主义运动。“唯美主义引导艺术潮流”是当时这场运动提出的口号,他们认为“艺术诞生的意义本就是人类在感官上、灵魂上得到享受,从而向人们传达思想或道德上的真谛”。所以,说教等一些元素不应该出现在艺术中,艺术是纯美感的表现。他们日思夜梦地追求那种纯美感,认为这才是艺术的核心,同时主张生活源于艺术。

而本文所剖析的韩国偶像电影中唯美主义的“唯美”,主要是聚焦在韩国偶像电影是如何竭力追求和展现美的,以及如何将这些融入韩国偶像电影的“骨血”中去,由此韩国偶像电影也打造了别具特色的文化输出品牌与标签。

(一)唯美主义的角色构造

角色特点:韩国本就是个乐于“创造美丽”的国家,所以韩国偶像电影中从来不缺乏帅哥美女。韩剧中女演员基本长发貌美、气质优雅,男演员大都身材修长、面容姣好,这也是韩国偶像电影如此吸引观众的重要原因。偶像剧在改造身体、凸显身体的过程中创造出了自身独特的视觉艺术语言,偶像演员的身体不仅是快感凝视的对象,还是引导消费的视觉宣传媒介。而近几年韩国偶像电影中男主角更多地表现为女性化,这也揭露了现如今大多数女性观众内心审美标准的变化,投射出女性观众内心对唯美主义的遐想。这也是随着消费社会应运而生的必然产物。

角色个性:在韩国偶像电影中,主人公角色的个性构造也要凸显出完美主义的构造模式。男主人公角色个性通常有情、有义,有为他人牺牲的精神;女主人公通情达理、隐忍,成为完美女性的化身。例如《不眠之夜》中男主角金洙宪对女主角金周灵的爱,却因在婚后对要孩子这件事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我在路上最爱你》中女主人公在剧中仿佛是真善美的化身;《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中男女主角都是身世可怜,正是有了这样相近的遭遇,才有了后来的彼此相爱、彼此信赖,由此舍弃原有的遗憾,拥有了一份简简单单的幸福。《我们接吻吧》中,汉城某杂志社的女记者宋莲花平时不爱打扮,不善与人接触,但是工作认真。因采访演员而延误了和男友的约会,为此男友离她而去。失恋后,情绪低落,做事无精打采。韩庆铉是杂志社新近聘用的摄影师,他为人正直、谦虚、热情。总编将庆铉和莲花分在一组,为了使莲花走出失恋的阴影,庆铉尽其所能帮助莲花。在采访中,莲花逐渐了解庆铉的为人,并对庆铉产生好感。好事多磨,经过一场磨难,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这样的情节设置以及角色个性的构造往往让观众深陷其中对梦幻的角色无法自拔。

(二)唯美主义的主旨设定

韩国偶像电影的主旨总是在以感情纠缠为主线穿插全片,将情感拉到极点,让情感高于其他一切。因此在韩国偶像电影的前期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悲情爱情故事。韩国偶像电影具有商业性、规模性、娱乐性、流行性和普世性的特征,如早期的韩国偶像电影《狼少年》《人间中毒》《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等,及其强烈地触发了人们内心对审美的需求以及渴望,充斥了“悲情美学”的渲染力。在之后的韩国偶像电影中,虽然也有少部分韩国偶像电影改变了女主角必然死去的剧情发展,但是情节的发展依旧是情感戏居多,借此感动观众。主人公这种为爱生死的情节设定,本就注定了感情主线往往是爱到极点或是恨到极点,在这种感情剧情的大起大落后,实现了情感在唯美主义下的感情升华。例如《当男人恋爱时》,人到中年的太逸寄住在哥哥家,生活破败,一直以来过着帮放高利贷的人讨债的游离生活,在他看来借出去的钱必定要收回来,自称牧师却不通人情,总是从裤子开始打量陌生女子,似乎与“爱情”这个词毫不相干。一天当太逸去要账时,在医院与一个叫皓婷的女子相遇,于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是爱情。当太逸准备要为自己的人生幸福做最后一搏的时候,却出现了意外,于是他的生活又一次陷入了僵局,这样坎坷的生活剧情再一次凸显了唯美主义。《狼少年》中的男主角是一个被人们当作怪物的狼人,他与女主角之间产生了特殊的感情,但是就在情节平缓发展的时候,男主人公却被一帮组织抓走,最后男主角逃出来找到女主角的那一段,主角在命运坎坷和角色之间感情纠葛之后的平静,给观众一种情感上的反差以及审美新的体验。

(三)唯美主义的故事情节

早期的韩国偶像电影受其他国家电影形式的影响,之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电影风格,主要包括三个特点:一是以情感发展为主,事业并存;二是青春校园类;三是单纯、浪漫类。在韩国偶像电影中,关于情感方面的问题,往往都是以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为主线,进而展开故事情节,同时,还会伴随着浪漫的场面和唯美的插曲。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地发展,正体现的是唯美主义。不仅如此,影片中对男女主人公的刻画不是很烦琐,通常来说不多于四个人物,而且情节的模式都是固定的。在韩国偶像电影中,问题的来源大多数是第三者的产生或四个人之间相互的感情纠纷,男女主人公最后的结局也是一成不变的。一是女主人公的身旁有一个忠心不贰的男演员,再者就是男主人公的身旁有一个心狠手辣的女演员。在剧中男女主人公的感情破裂都是因为第三者的出现,两个人经历挫折后,在结局之前又重归于好。在这样固定的情节中,不仅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对话较少,而且问题明显,感情跌宕起伏,但是能使电影的曲折感更好地展现出来,让偶像电影的审美感进一步升华,凸显韩国偶像电影中的唯美主义。

而在电影《与犯罪的战争:坏家伙的全盛时代》中,也将唯美主义表达得淋漓尽致。导演精心的安排,使电影流畅度很高,结构、情节明了,细节刻画得恰到好处,各个方面体现出的唯美主义不尽相同,给观众带来了视觉美感,同时具有审美感和艺术性。这与唯美主义的口号“唯美主义引导艺术潮流”相符,追求艺术“美”。

二、唯美主义在韩国偶像电影中的语言、环境

(一)唯美主义的外包装

韩国偶像电影在曲折的发展道路上,已经形成了唯美的包装。在影片中,不仅有当红明星的出演,而且其商业化的包装更吸引观众的眼球,剧中通过采用不断地改变男女主人公的外在形象,吸引观众的目光,引领时尚潮流,并且创造出浪漫、温馨的背景,这都是唯美主义的体现。例如,在由李基宇、赵寅成等主演的电影《假如爱有天意》中,通过变换主人公的服饰、头型等;在电影《白色情人节》中,主人公朴新阳不断更换世界名牌服装,进而体现出他的独特风格与魅力,这样的商业化包装在韩剧中不仅符合主角的独特风格,而且使画面更具有观赏性和审美感。与此同时,韩国偶像电影在选择主人公的穿着打扮上,也都符合主人公的社会身份与地位,如在电影《热爱》中,同甘苦共患难的男女主人公在着装上有明显的差异,但是这样刻意的设计,不仅凸显了人物与人物间感情的跌宕起伏,还增强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感情,凸显幸福感、喜悦感与审美价值。在这些商业化的包装背景下,增强了造型的唯美包装,也让韩国偶像电影中的唯美主义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二)唯美主义的语言特点

电影语言有着很高的价值,其在画面上对于主旨的表达有重要作用,同时它本身的唯美意义更直接地体现在外表,进而产生一种更深层次的内涵的某种现象。在韩国偶像电影中,语言具有极大的魅力,用短而精悍的人物间的对话,体现出语言中的唯美主义。在不同的电影中,语言能够传达人物间的思想感情、反映背景特点。尤其是在韩国偶像电影中,语言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种听觉感,而且还直接地、详细地、生动形象地体现艺术特点,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充满了唯美主义特点。韩国偶像影片中也根据人物间语言对话的特点以及当时的场面,从而常采用镜头远近切换的方式,这样也更能体现语言在影片中的重要作用,渲染了不一样的色彩,让观众看起来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韩国导演考虑到语言中存在的唯美主义,并且充分利用“美”的这一特性,使自己创作出来的电影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在视觉感上存在与众不同的一面。利用语言魅力与现代技术,促进电影的不断进步,从更深层次挖掘电影中的唯美主义。

(三)唯美主义的背景体现

韩国偶像电影中的场景也有很多类型,例如装修豪华、风格独特的屋内场景;空气清新、环境幽雅的大自然场景等。如《白色情人节》中欧式风格的酒吧、《狼少年》中设计精致的西餐厅等,都是因为其独特的风格、浪漫的场景及唯美的设计受观众的喜爱,这些地点在电影上映后都成了旅游胜地。与此同时,韩国偶像电影体现出的五彩缤纷的自然环境,增强了画面的色彩感,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也衬托了背景环境,创造出诗情画意般的艺术特点。在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中,风景如画的原始森林,风景独倚的雪后美景,遍地金黄色树叶的乡间小路,淋漓尽致地体现了电影中的唯美主义。也正是因为这样,电影《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拍摄地春川岛,从无人知晓的小岛变成了家喻户晓、世外桃源般的好地方,从此成为全国人民度假首选的地方。

在电影《与犯罪的战争》中,背景也体现出一种“美”感。主角崔翼贤的出生恰好适应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他可以屈服,可以忍痛割爱,可以助人为乐,为了谋生存采用各种手段,正如朋友所说的:“想要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你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让自己赶上时代的潮流,不会被社会抛弃。”最后的主人公因用各种手段获得成功,使自己从一个被人忽视的公务员奋斗到社会上流人物。无论是场面还是背景,都能反映出韩国偶像电影的审美感,同时这种独特的背景设计,也是唯美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唯美主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是背景的渲染。韩国电影的制作人在创作过程中很重视这一点,采用简单的音符来构造童话般的世界,同时体现韩国偶像电影的浪漫色彩。所以,跳动的音符成为塑造唯美主义的一部分。不管是电影《狼少年》的片头曲,还是电影《热爱》中的插曲,或是电影《白色情人节》的片尾曲,电影中美妙的旋律都成为韩国偶像电影的又一大特点。

唯美国风范文第2篇

一是主张单纯的艺术创作思路,反对现有的风俗与道德,在丑恶中挖掘美,在美丽中抨击丑陋的东西,为此其选材多是以阴暗的环境为大背景,表现变态的、病态的美。二是内容和艺术凸显其巧妙的求美艺术形式。从形式上对文学作品进行艺术美的表现,展现出执着的追求,创造了许多形式美丽的文学精品。内容上虽有有消极的一方面,但是,也描写了一些正面的、美丽的事物和人物,追求刺激,大胆描写性和等。总之,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展现出的就是一种想排除世俗的成见和道德的制约,追求一种所谓的真正的、单纯的美丽价值目标,结果物极必反,彰显了诸多的两面性。尽管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但是毕竟无法摆脱日本天生的自然主义文学传统和社会习俗的影响和感染,在很多方面表现出自然主义文学的风气。

二、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影响的原因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之所以能够传到中国并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诸多的影响,原因众多,比如政治上两国的往来允许、文化交流的基础、中国本身社会状况、思想发展状况和作家本身对文学发展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等等,具体如下:

(一)中日两国政治、外交上的交流允许

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踏上中国国土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国门洞开后,就再也没有关上了。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一改过去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对外开放。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中国日关系交往比较频繁,尤其是经济和文化领域。这些都为中日文学交流打开了方便之门。

(二)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是引发

中国文学作家寻找和接受一种异样的文学思潮的强大外推力。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社会处于民变不断、政局动荡的时代,执政阶层采取一种攘外安内的国策,促使当时中国作家思想意识受到限制,在内容和选材上很不自由,往往只能选取和政局无关的对象进行描写;同时生活过得也非常艰辛和困苦。这就促使中国作家急于寻找一种摆脱郁闷和苦恼的文学形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一进入中国,很快就为中国作家接受和学习。

(三)中国文学自身发展的原因

中国文学发展的需要一种非功利文学的出现。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彰显的非功利思想,恰好适合当时中国文学另一个发展线路的追求方向。

(四)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本

身短暂性的实用功效是中国文学界一些作家接受的驱动力之一。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特色就是追求刺激,从女性和肉体中寻求快乐和解脱,执着于一种唯美而美的路线图。这种厌恶现实和远离现实的实用导向,恰好符合当时中国一些作家热衷于慰藉的心灵世界。

(五)一些中国作家接受和认同

日本唯美主义的诸多观点和写法,将之作为指导自己文学创作的依据。这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能够在中国站稳脚跟并产生诸多影响的关键原因,比如中国作家中郁达夫等当时就留学在日本,直接经受到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洗礼,从而促使日本唯美主义之风很快在中国现当代作家群体中盛行。

三、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影响的具体表现

正值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处于异常活跃的一个时段,对来自西方的思想文化异常兴奋和敏感,纷纷采取有容乃大的心态。其中对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传来的思想文明更是非常感兴趣,自然对来自日本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想和思潮倍感关注,由此拉开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之路,也拉开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自我唯美主义文学之路。总的说来,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表现为;一是文学界纷纷翻译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作品,以此进行宣传和学习;二是中国文学作家学习和接受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进行模仿性地文学创作;三是中国文学作家,根据中国社会需要、文学发展实情,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进行了大胆地创新和改造,形成了中国式的唯美主义,完成了日本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中国化;四是对中国其他非唯美主义文学作家和文学社团产生极大影响,引发了中国文学界唯美主义与非唯美主义文学论争,掀起了不同寻常的文学争鸣浪花。

(一)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在中国的翻译介绍是其产生影响的前提和基础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对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产生影响,主要是通过当时的翻译作家翻译介绍而传入我国,所以当时文学翻译家的翻译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了解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和模仿的过程[5],具体情况如下: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异域话语系统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的传播过程首先需要突破的就是话语转换的翻译桥梁。整体上看来,中国现代作家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作品翻译先后经过了三个阶段:1918年到1927年,零星地翻译介绍了佐藤春夫的《断章》等三首诗歌。1928年到1936年进入到翻译介绍传播的高峰时期,其中翻译最多的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两个代表———谷崎润一郎和佐藤春夫,一时在中国掀起了学习日本唯美主义的高峰时期。同时,中国文学翻译家在翻译介绍日本唯美主义文学作品时,也开始了大胆的评论和质疑。1937年到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国内特殊的政治气候,许多作家转向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纷纷抛弃了单一的唯美主义的文学创作手法。

(二)初期的继承:模仿和借鉴日本唯美主义的主题和手法

日本唯美主义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影响表现得比较突出的是在留学日本一群作家身上,比如周作人、郁达夫等人。从其文学作品中,可见其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继承和接受。郁达夫在其作品《过去》和《茫茫夜》都表现了对感官享受的大量描述,追求一种病态性的美丽;另外一些作家对新女性形象进行塑造,比如章克标的《银蛇》,就描述一些反传统道德的妖艳、敢于挑战男性的女性形象。[6]这些都彰显了中国作家接受日本唯美主义的纯艺术观和颓废观念。

(三)后期的超越和创新

唯美国风范文第3篇

有些人注定了是为艺术而生的,宋唯源就是其中一个。他自幼学画,儒雅清致,成绩斐然,游历海外十余年,吸取西方文化精髓同时,又将中国画的纯正血脉传承的淋漓尽致。宋唯源说:“中国的传统,不但不能遗弃、放弃,只能发扬光大。”这是这位当代国画大师的心声,也是他永恒的追求。

天资聪颖

勤奋成就中国画坛“黑马”

宋唯源1957年生于北京,从小便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孩提时代因为他喜欢舅姥爷的一手小楷,长辈们投其所好着意培养,从此他的童年里便是满满的画册,还有那些大大小小的美术展览。那时,他不懂线条之美,不谙意境之道,画画基本是天赋及兴趣使然,所绘作品得到长辈们的夸奖和小朋友的艳羡,这使得年幼的宋唯源的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从此画笔就如同影子一般,跟随他穿梭于时空隧道、饱尝世间百态。19岁时,他的作品 《秦氏好古》被《连环画报》采用,从此崭露头角,后来全国各地有多家出版社、报社找他约稿。

宋唯源聪颖的天资加上他的勤奋努力,很快,他如一匹脱缰之马,在中国画领域飞奔驰骋,并显露出其鲜明的艺术个性。经历了三年的部队生活,1980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留校,成为最年轻的留校艺术教师。他性情洒脱爽直,文思敏捷,于中国书画艺术见地独到。无论他的艺术思想和绘画实践,始终延续着一条纯粹的中国画的路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宋唯源(当时用名宋筱明)画的10幅工笔肖像写生画就在当时的艺术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种将纯粹中国明清肖像手段用于现实人物的写生作品,在20年后的今天仍无人能望其项背。

以禅入画

国内画坛罕见的“中国风”

中国画家在创出自己风格的新路上,分为两派。一派吸取西方的养分,如徐悲鸿、林风眠等;另一派向中国的传统中发掘,如齐白石、黄宾虹等。宋唯源是属于后者,他认为,在中国传统中继承以求发展,无疑是一条最佳的捷径,无异于站在巨人的肩上。

宋唯源画花鸟,也画水墨山水、人物肖像。他的画有笔墨,皴擦、点染、勾勒、设色,张弛有度,一任天然。

宋唯源不走中西结合的路,他的作品多以禅入画,内涵取胜,在画面中追求中国绘画的理想性与随意性。他的花鸟、山水题材广泛,摒弃了客观摹写,禅味十足,水墨淡逸而意境高雅;人物肖像以形写神,多取材于戏曲场景或文学作品。无论是《玉堂春》中的苏三,还是虞姬,皆通过选材,注入了是非分明的情感,表达清新的立意,对所画人物的心理描写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将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神韵发挥到极致,并推展到了新的高度。

翰墨戏韵

“血统纯正”的全能艺术家

中国画是靠笔墨来反映大千世界、宇宙自然的,又与民族文化息息相关。现今中国画家很多,但真是精通诗书画印琴棋者,怕是很少。因此,也难有震撼心灵的杰作。宋唯源之喜欢传统的中国文化,是渗透到骨髓里去的。他不仅擅写意、工笔国画,亦兼诗文、书法、篆刻、京剧、古琴,并均不是一般的涉猎,堪称为“血统纯正”的全能艺术家。

宋唯源痴迷挚爱京剧,其唱腔作品、道白及台上台下的风度在京剧圈内亦居名流。唱工方面他曾多次向台湾余派名票林彬清女士请教,技艺不断精进,主演过《法门寺》、《龙凤呈祥》、《断臂说书》、《坐宫》、《打渔杀家》、《借东风》、《文昭关》等作品。笔者有幸曾经听过他的清唱和弹奏,颇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势。至于他的诗词,格调高、重性灵,而且幽奇冷隽。他的篆刻风格在汉人与明人间,以古朴奇崛为宝,劲道非常人可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他就在加拿大举办摹印展,共展出二百多方从殷周至明清的摹印,在当地引起了轰动。他的书法大体上属画家字,烂漫淋漓,不矜细节而大处着眼,不见来路,不名一家,而其气息沛然浑沦,有一种脱落风度,一似其为人。

所谓隔行如隔山,那些非专业人士的各界的精英们,皆以为他终日是一个“玩”字。但他们哪里晓得,作为一个真正成功的国画艺术家,恰恰需要各种姐妹艺术的滋养。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作为艺术家人格品质自身的陶冶;二是中国画艺术内在规律与其他姐妹艺术互为交融、互为启发的湛化作用——看似“玩”儿,恰恰是中国画家当下的一门功课。

游学十年

首提中国画的“血统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中国艺术家们作为提高修养的“古训”,业已为当代的艺术家们奉为圭臬,宋唯源也不例外。1991年后,在国内画坛“反传统”成为主流之际,他避开这种喧嚣的环境,远赴加拿大,开始了海外十余载的游历。在海外期间,他走遍了北美及欧洲的各大博物馆,认真研究西方绘画,对中国画的实践及理论进行了全面的研习及再认识,在此基础上对中西方文化进行了较深层次的比较,随着研究的深入,他越发感觉坚持中国画“血脉纯正”的必要。

宋唯源说:“西方土地的风貌造就了西方油画,中国的悠久历史成就了中国画,中国才是国画的土壤,也只有中国才是国画唯一发展的环境。”带着这种信念,他又回到了中国,同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画的“血统论”,主张中国绘画要“血脉纯正”。

面对国内画界的时尚画风,宋唯源虽偶或口称“我的画太老了”,但手笔并不改弦,观念也未更张,仍然沉潜在传统之中,一意孤行,不趋时好。

画如人品

在淡薄名利中大放异彩

俗话说,“画如人品”。日本著名画家加山又造评价宋唯源说:“你有一双很好的眼睛,你是个天才。”宋唯源在画界名流圈中成绩备受瞩目,但在国内大大小小的展览或美术活动中却鲜见其人。采访中提及此事,宋唯源哈哈大笑,言语中透露出对名利的淡薄。他说自己从未在美展上获过奖,也拒绝参加任何此类的展览,更表示艺术是私人的东西,展厅并不是一个能够欣赏中国画的环境。宋唯源说,艺术是纯粹的,是用心来创作的,中国的传统艺术更是如此。

唯美国风范文第4篇

[关键词]儿童文学; 电影改编 ;诗性; 叙事艺术

基金项目:本文系云南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的现状及出路”(项目编号:2011C012)。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电影改编需要重新建构适合其美学特质的诗性传统。而艺术诗性的建构离不开具体的美的艺术形式,如电影中生动美丽的艺术形象、唯美清新的电影画面,清新的构图和细腻真挚的情感呈现。儿童电影以朴真唯美、灵动自然的本色创作来体现当代儿童电影改编的艺术价值追求和回归自然的诗性创作理念。在电影艺术复杂的统一体中实现内容和形式的转换和生成,按照电影美学的规律来突破形式的束缚,抵达艺术的本质。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电影改编的影像诗性

美在于情。感情的抒发直接关系到文学创作主题的表现。求真向善将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美的实质,是儿童文学电影改编创作的力量源泉。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主题倾向于对真善美的呈现与演绎。这一主题构成了电影影像艺术的主要思想内容。从当代儿童生活和生命体验出发,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历程和情感世界进行影像阐释,重新发现被遮蔽的儿童世界。建构儿童文学电影改编的诗性传统,对当代儿童文学和儿童电影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来说,要想建构儿童电影改编的诗性传统,就必须要认识到改编的美学价值,从两种不同的艺术审美形式中找到诗性的本源。儿童电影贮存诗意,张扬诗性,用优美的电影叙事语言和唯美的画面艺术地表现电影深刻的主题和丰厚的意蕴美,寻找文学艺术唤醒生命的方式。诗意在电影文本上流淌。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说,电影是向世界敞开的一扇窗户。[1]电影的情感触角延伸了观众的情感世界。当然,未来仍然很艰难。当代儿童电影的主题呈现模式化类型化的创作倾向,诗性文本题材枯竭。以朴真唯美、灵动自然的本色创作来体现当代儿童电影改编的艺术价值追求和回归自然的诗性创作理念,追求一种宁静自然的艺术境界,以文学的诗性浸润电影叙事空间,以此来构建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诗性改编传统。

(一)电影画面的唯美清新

电影画面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个丰盈的艺术想象空间,清新美丽的画面可以带给人诗情画意的美丽愿景。要追求梦幻的叙事效果就要以唯美清新的电影画面和具有强烈冲击力量的影像来完成梦幻工厂的制作。新颖独特的画面构图,鲜明的颜色对比,个性的造型设计是征服小读者的利器。要想能诗意地诠释生命与儿童精神,就要找到属于符合儿童审美情趣和精神向度的表现手段。电影《草房子》的画面精致唯美,素朴的格调,展示了独具油麻地乡村风情的自然人生画卷。该片运用诗意的视觉影像和草房子的独特造型,有着古典的美感,画面富有江南水乡的诗情画意,在朴实中见精致。《花季・雨季》通过各种鲜艳的颜色构成电影画面的颜色配比,表现了青春期少男少女们青春靓丽的人生风景线。灵动的画面构图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儿童电影对儿童性灵和精神世界进行了诗意化的抒写,让符号和图像在画面语言展现中成功结合。随着四维电影环境特效模拟仿真时代的到来,当代儿童电影不断以开放性的视野和全新的叙事理念来突出影视文本中影像画面的艺术美,建构立体逼真的画面。

(二)声音的情感交流

声音是情感表达的主要视听手段,与影像造型发生相互作用,并能有力地配合画面,开拓了电影叙事新的艺术世界――由声音所建构的“有声世界”。声音能抵达人类心灵深处,是营造情感氛围的重要叙事手段。电影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声音都能对电影叙事产生重要作用。渲染故事发生的情感氛围,刻画人物心理都依靠这一手段。在儿童动画电影《马兰花》中镜头就是以舒缓的背景音乐来展现叙事空间的。观众在欣赏影片时就好像在清丽和谐、自然清新的山水画中游历人生。幽美动人的意境可以说是诗意叙述的典范。改编者突出了影片的古典情调和浪漫情怀,以动人的镜头语言和抒情性的音乐背景融合起来,展现了儿童影片自然清新的电影美学特征。

(三)意象的含蓄蕴藉

意象是中国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儿童电影的叙事中适当运用意象,可以适度扩展想象空间。儿童电影《宝葫芦的秘密》就是通过宝葫芦的意象对电影神秘虚幻的情感氛围的营造和主题的象征寓意上起到重要作用。《扬起你的笑脸》表现了“扬起你的笑脸,把影子留在身后”的意境。其中对笑脸和影子的意象的运用,表现了孩子面对挫折和不幸时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任何镜头中的意象显现,都是潜在的叙事符号,表现了电影对人和世界关系的深刻思考,形成电影独特的审美基调。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文学改编的叙事诗性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改编也有叙事上的诗性特征,呈现出优美清雅的叙事美学特征,叙事技巧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诗意化,多元化,生活化,审美化,成为当代儿童电影中的重要审美特征。改编者能根据接受者的审美意图利用大摄影师的魔棒在电影院的屏幕展示生活中的种种诗意和人间万象。电影叙事的语言革命和美学原则革命已经成为当代电影革命中的重点。如何增加儿童电影的思想深度,不断拓展儿童电影反映的生活纵深面,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用想象赋予儿童生命体验与童心诗心一种灵动和飘逸,以个人化的故事叙事风格而独树一帜。正如罗伯特・麦基在他的著作《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中所说的那样:“一个讲故事的人即是一个生活诗人,一个艺术家,将日常生活、内心生活和外在生活、梦想和现实转化为一首诗,一首以事件而不是以语言为旋律的诗――一个长达两小时的比喻,告诉观众:生活就像是这样!”[2]他认为“电影美学是表达活生生的故事内容的手段”[3]。为了更好地讲述儿童电影诗性的故事,我们要轻装上阵,放下身上所背负的教化责任,构建儿童文学自己的故事形态,创作出表现当代儿童生活和儿童生命意识的电影作品。

(一)故事情节流丽曲折的浪漫化叙述

诗性改编传统需要儿童电影通过清新流丽的故事叙述和曲折跌宕的故事情节,来展现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诗性魅力。这是电影文本对文学的敞开性支撑,使文学中的故事诗意地栖居在各种题材的电影文本中,最终实现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怎样讲好一个故事,让故事变得更有浪漫诗意,将是儿童电影制胜的不二法门。文学的蕴藉传统和电影的多媒体技术的结合让由文学改编成的电影艺术作品在叙事手法上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对电影中“意”和“韵”有更浪漫的表现。从《霹雳贝贝》充满幻想神奇和幽默曲折的科幻故事,到《渔岛怒潮》中惊险刺激的儿童团长与渔霸土匪顽强斗争的“剿匪故事”,到《一个都不能少》中由代课小教师孤身寻找失学儿童的朴实感人的真实故事,中国当代儿童电影正走向一个情景共生的新美学时代,诗性改编传统正在形成。儿童电影中情节的浪漫化是电影叙事美学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触景生情,寓情于景,情景相生,在情与景的交融中体现故事的曲折离奇之意,展现电影故事的心中之场,体现了电影语言美学的艺术效果,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

(二)结构的反叛传统

叙事结构的诗性改编策略要更新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结构理念,在故事事件的设计上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有意味的变化,敢于反叛传统的电影叙事模式,形成新奇的故事序列。儿童电影学会如何在惊奇自然中满足观众的情感。《飞来的青衣》采用的是“戏中戏”结构和《我的九月》的梦幻式心理结构相得益彰。《孙文少年行》则运用了双线复式结构,以老年孙中山的视角,来表现他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以浪漫的回忆体现其诗意化的叙事特征。

(三)人物形象的率真朴实

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也是电影叙述的重要话语之一。儿童电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诗性传统来说也是一个重要内容,是电影叙事美学的重要体现。在表现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寻求诗性气质,通过诗意化的人物形象来观照整个艺术世界,表现周围人物的言行举止,生活状态和人生遭遇。《走向十八岁》中主角姚小禾是一个有着天真梦想和浪漫情怀、美丽质朴的乡村女孩。《红衣少女》展现了少女安然懵懂的青春意识和初涉人世的复杂心态,表现了主人公的深层隐秘心理。

(四)叙事风格的清新唯美

中国当代儿童电影的文学改编风格在总体上呈现出自然清新、唯美梦幻的审美风格,影片充满诗意的自然气息,可以说是贴近童心回归自然的本真创作。无论是唯美清新的《草房子》,愁雾迷离的《城南旧事》,还是神奇梦幻的《马兰花》都是当代儿童电影中一首首自然清新的散文诗,体现出当代儿童电影文本回归自然和古典韵味的情趣与诗意。在清新自然的抒写中,通过清新唯美的整体风格表达对生命的体悟。在对儿童简单而纯净的生活观照中,用一方银幕缓缓展开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以一颗真挚的童心去表现和抒写人性。当代儿童电影在给儿童带来幸福体验和诗情画意的同时,也激发了对美的追求。儿童把优美的外在自然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时,把它比作人加以欣赏和揣摩,甚至把它作为人的生活美的一种隐喻和象征对比自身加以观照时,艺术的自然美就显现出来了。因为,这种自然美的实质还是人的美在起作用,是儿童用他自己的心灵加以“美”化,诗化了。在儿童的眼中,如刘勰所说“窥情风景之上,钻貌草木之中”,把自己的感情寄于外在的自然景物和外在环境,以新兴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文学艺术对人性人情探照的深度引领进入一个更为宏观的艺术层次,具有历史感和哲理性,使得“情与物游而又不能相舍”。(黄孚:《诗序》)当然,与传统艺术诗画、文学艺术相比,电影能借助一些影像造型,凭借光阶、色阶的变化以及镜头的运动变化,可以更直观更准确细致地传达诗情画意的意境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电影改编要建构一种诗意化的电影叙事语言,唯美清新的电影画面,流丽鲜明的构图和细腻真挚的情感表现为主的诗性改编传统。从文学到电影的改编,走过了一段不一般的诗意历程,却表现了两种不同艺术形式在诗性表现上的异曲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 [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

[2] [美]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

唯美国风范文第5篇

关键词:唯理论哲学观;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凡尔赛宫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法国在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初的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专制王权极盛时期,开始竭力崇尚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建造了很多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古典主义建筑造型严谨,普遍应用古典柱式,运用三段式构图手法,追求外形端庄与完整统一的稳定感。古典主义建筑作为一项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建筑师们仍然在汲取其中有用的因素,用于现代建筑之中。

唯理论哲学观与法国古典主义建筑

古典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是唯理论,唯理论是17世纪下半叶法国文化艺术的最主要潮流,它的哲学基础源于自然科学早期重大成就所形成的唯理论哲学观。唯理论认为客观世界是可知的,理性是方法论的唯一依据,不承认感觉经验的真实性,几何学和数学是适合于一切知识领域的理性方法,君主制和等级制是理性的体现。古典主义建筑理论的代表人物笛卡尔认为,艺术中最重要的是:结构要像数学一样清晰明确,合乎逻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理论认为,古罗马的建筑就包含着这种超乎时代、民族的绝对规则。因而,古典主义者强调整齐划一、秩序、均衡、对称,平面构图上崇尚圆形、正方形、直线等几何图案和线形分割。法国古典主义理论家布隆代尔认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建筑师通过测绘研究古希腊罗马建筑遗迹得出的建筑法式是永恒的金科玉律。古典主义者在建筑设计中以古典柱式为构图基础,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比例,讲究主从关系。法国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正是在这种唯理的美学思想下形成的,它体现的是一种理性的思想内涵。巴黎卢佛尔宫东立面和凡尔赛宫是古典主义的代表作,巴黎卢佛尔宫东立面的设计由基座、巨柱式柱子额,檐墙组成;主体是双柱型的成空柱廊,中央两端各有突出部分,里面前有一道护壕保护,正面分为五段式,高为三段式。构图运用简单的几何结构,开间虽大强壮有力,造成结构的变化,构图丰富。它体现了古典建筑设计的理论,崇尚简洁和谐合理以及比例美,尊奉柱式建筑为尊贵,,突出轴线,讲求陪衬,强化封建等级制的政治观念。

凡尔赛宫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最杰出的代表作。凡尔赛宫位于巴黎郊区,由宫殿,园林以及许多雕像,喷泉,草坪,花坛组成。宫殿建筑气势宏大,结构对称。王宫的平面图为“凸”字形,中央部分是国王的庭院,则是主宫。“凸”字底部向外伸展的两翼是南翼宫与北翼宫,里面有王家教堂和王家歌剧院。凡尔赛宫宫殿立面为标准的古典主义三段式处理,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所呈现的是人工美。它不仅布局对称规矩,而且花草树木也按人的意志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充分强调了几何图案之美。它还以近6000公顷的总面积,在法国北部的森林众多、河道缓流、起伏平缓的地景上,雕塑出平面几何构图的视轴、星状放射的路径和林中的各种花园、喷泉、雕塑和倒影池等。园中宽90米、长达1.6公里的运河,与全园中央的开放视轴相交,加之从宫殿到运河间以连续平缓的坡度降低后再向天际线延伸的轴线,显现出超大的尺度以及人工改造自然的气势。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在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中,轴线无论以哪种形式被设计,都表现出强烈的集中性,不仅将最精彩的景观要素组织在一起,也通过集中的特性而形成清晰易辨、主次分明的空间骨架。

三、当代建筑设计中的法式风格

建筑总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土壤和文化背景中的,建筑物化了一个时期的思想和技术,也物化了一个时期的审美文化。古今中外的建筑艺术,无一不是和彼时代的文化精神一脉相承的。在当代建筑设计中法式风格的重新受到重视,法式建筑有一种神圣的特质,营造庄严、尊贵的美感。其主要特征有:1、布局上突出轴线的对称,恢宏的气势,豪华舒适的居住空间;2、贵族风格,高贵典雅; 3、细节处理上运用了法式廊柱、雕花、线条,制作工艺精细考究;4、建筑多采用对称造型,屋顶上多有精致的烟囱;5、宽广舒适的园林设计,沁人心脾。整体规划不仅将最精彩的景观要素组织在一起,也通过集中的特性而形成清晰易辨、主次分明的空间骨架。将建筑点缀在自然中,在设计上讲求心灵的自然回归感,给人一种扑面而来的浓郁气息。开放式的空间结构、随处可见的花卉和绿色植物、雕刻精细的家具,所有的一切从整体上营造出一种浪漫田园之气。

建筑是建筑设计者通过建筑作品向使用者或欣赏者传达设计理念和思想的过程,是技术和艺术的有机结合。优秀的建筑作品一定是适应时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是能够同时被建筑设计者和欣赏者认可的,能使设计者和欣赏者之间产生共鸣。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建筑背后所包含的精深的文化,对现代的建筑设计、审美教育,以及与美学相关的设计起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