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sts教育论文

sts教育论文

sts教育论文

sts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几年来,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渗透STS教育的初步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从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入手,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决策能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是老师系统地讲述科学知识,学生静态地、被动地接收,实验课也主要是去证明已学的知识。STS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把学习方法传授给他们,使他们不但在学校通过老师能获得新知识,而且毕业以后,尤其是那些无机会再深造的学生,也能通过自学不断地、快速地获得新知识,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改革。

(1)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息息相关。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如果在学校里只掌握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不懂得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知识就得不到更新与发展,就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我在讲高中《生物》中“生命活动的调节”时,首先让学生看书,然后再与学生一起总结出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几个步骤:观察到的事实(植物具有向光性)提出问题和设想(为什么?是具有芽尖的缘故)设计实验验证(排除影响因素,将芽尖切去)实验结果(不发生弯曲)结论(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是由于它具有尖端的缘故),并告诉他们很多生物学知识就是通过这种探索的过程获得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有了大致了解,同时,也明白了进行科学研究需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

(2)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做课堂上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设置一些与要讲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如在讲膜的结构和功能时,我举了一个大家都熟悉的现象:洗完苋菜的水仍是无色的,而将苋菜妙熟后,菜汤却是紫红色的,为什么?在了解细胞膜功能的基础上,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确定正确答案,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讲解。有疑问,可以随时提出。当双方都无充分理由说服对方时,我再适当加以点拨,使学生对细胞膜的功能有了深刻认识。另外,每一节课后,我都要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有些同学课后还主动翻阅一些书籍,收集资料,这往往使课堂讨论充实而热烈。

2.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使学生明确生物学知识对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作用

现代生物学与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能源、人口、环境保护、国土整治、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等都有直接联系,并可能为之提供理论、方法与技术,这说明生物科学对人类的未来及社会的发展有重大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适当拓宽教学内容,提高其社会针对性。如在讲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时,让他们回忆物理学中所学的能量转换知识,计算出线粒体中能量的利用率,并与机械效率相比;讲完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后,我介绍了基因工程,说明基因工程已经使工业、农业、医学等产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并且必将影响世界的整个面貌;讲完生物与环境这一章时,我介绍了黄石市的生态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让学生根据已学的生态学知识,提出搞好黄石市环境保护的具体方法和途径。

3.适当增加生物技术的讲授,使学生能自觉地将科学与社会联系起来

学习科学知识的主要目的是要为社会服务,使人们生活得更美好,而知识应用于社会的桥梁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我适当增加了生物技术的讲授。如讲细胞膜的知识时,介绍了生物膜技术;在讲DNA的结构和功能时,介绍了DNA的提取与分离技术;在讲单倍体育种时,介绍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样,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

4.及时介绍现代生物学发展的新动向和新成就,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sts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sts教育强调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协调,体现了当代文化范式的转变。特别是sts教育突出了对科学的解读,对科学的社会价值与人生意义的理

解,在课程http://的综合化中使学生获得对世界的综合与多维的理解,以更真实地了解现实世界。在教学方式上注重探究与体验,体现了科学教育的本质特点。进行sts教育是培养科学素养,实现当代基础理科科学教育目的的有效途径。

纵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的化学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其非常注重学科与学科的综合、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联等几个方面,sts教育已经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师在遵循一般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还应及时地了解学生sts知识的认知特点差异,关注每个学生心理上的特点,合理地确定各层次学生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这样,方能真正地做到充分发挥sts化学知识的教育功能,促进个性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

在sts学习中,有些因素影响着学生sts知识的掌握情况。初中生sts教育的实施策略有这样几点:

一、激发学生学习sts知识的积极情感

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及学习态度与他们的sts掌握情况呈显著正相关性,即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能够极大地影响他们的sts掌握,并且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越高,学习态度越好,那他们的sts掌握情况越好。

因为化学是中学各基础学科中应用较强的学科之一,sts化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要求学生接受的知识”变成“学生需求的知识”。巴班斯基十大教学原则的第五项是“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知识需求”,这应该成为中学化学教学的一大原则。因此,sts化学教学内容不应过于专业化、形式化,不能把sts化学教学变为记忆事实和数学计算的教学。如果在教学中把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问题进行研究的话,它就有可能成为学生很有兴趣和很有用的知识。sts化学知识的教育并不是要把一切sts化学知识都教给学生,而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体现科学的认知过程,教给学生科学方法。教学的目标也不在于让学生记忆一堆专业符号和专业术语或掌握一堆没有实际意义的计算,我们所强调的应是所学sts知识的意义建构和对现实生活问题的系统思考。

二、找准sts教育的切入点

化学教学应在人类生活的背景中去教和学。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心理发展水平,运用学生对问题固有的好奇心并结合教材内容引进与现代科学、技术、社会有关的最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社会生活内容开展教学。所以教学中sts教育的切入点的选择及每个切入点内容的筛选,是实施sts教育的关键,具体有以下几点:(1)关注热点,着眼于最新发展;(2)积极参与,立足于本地资源;(3)夯实双基,拓宽视野;(4)加强联系,体现综合。

三、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

sts教学思想指导下的中学化学教学在教材的组织、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与传统教学有很大差异,在现有的教材和评价标准还没有完全转变的情况下,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与扩充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魄力和勇气。在实践中,很多时候,教师是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研究、共同发展,在提高自己业务素养的同时,更要抓紧教学理论的学习。这样才能在正确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他们科学方法上的建议和情感上的支持。但让教师对自己长期的经验进行反思甚至否定,需要一定的勇气和胆量。

在中学,理科教师没有不重视体现sts教育的,sts教育产生于学校教育领域之外而最终却又要落实到具体的学科教学之中,不同的学科特色不同,开展sts教育的教学活动自然也应有所不同。因此,没有学科特色而仅具有普适性的“中性理论”——sts理论若被直接应用到理科教学实践中,就会被简单化,从而导致理论研究与实践操作严重脱离的现象。同时,由于它离教师的教学实践太远、太抽象,也难以被理解或接受。

sts教育教学内容的出发点不是科学本身,而是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只有在真正了解sts教育,使之成为日常教学的指导思想,并根植于教师心中时,才能真正把sts教育落到实处。

四、完善评价体系

sts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物理;STS教育;物理教学

一、引言

STS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理念,目前正逐渐成为教育界所关注的焦点。由于它有着传统教育方式所没有的独特性,受到教育方面各个领域的青睐,应用于许多学科的教学中去。它自提出后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实践,逐渐走向成熟。大学为了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应将教育内容与科技创新和社会相结合,大学物理作为技术性很强的高级学科,其教学更应该如此。因此大学物理的教学中,渗透STS教育理念便成为了趋势所向。

二、STS教育的定义和内涵

STS教育重点在于“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的把握。它旨在使现代社会公民不仅掌握一定的社会知识、科学知识和技术知识,更应该将三者之间相互联系,能够准确的把握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技术与社会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1]。以此来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从而对一些问题进行全面的、准确的判断与抉择。STS教育是一种新兴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不仅对科学教育有着严格的要求,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着不同的定义。但STS教育也是科学教育的核心。其主要目的还是在于将科学知识进行传播,运用其多元性、开放性、人文性、综合性、互动性及前瞻性等特征,使人们能够对科学、技术、社会有着一个统一的,综合的,系统的认识。这就是STS教育基本的内涵所在。

三、大学物理教学现状

1.强调科学知识,忽视人文培养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教育进行了很大的改革,特别是我国大学等高等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大的变革。但是在国内大学物理的教学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诟病。我国教育普遍以文化知识的灌输为主,过分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目前我国大学物理的教学也是如此,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学生技术、社会的培养,不能将科学知识与社会、技术有机的统一起来,使得学生只局限于学科本身,只重视自己学历的培养和对于物理知识的专业性的培养[2]。这样的培养方式和教学无法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培养,难以做到人格的养成。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是为学生的学历服务的,无法做到学生的终身学习。

2.教学内容偏学科性太严重

在我国理工类课程的教学中,偏理科性、偏学科性的现象十分严重。大学物理的教学无法与今后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无法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仅仅是进行主观的科学知识的培养。教师在教科时,仅仅将课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会结合当今的社会热点进行讲解。比如将物理学科的部分内容与环境、能源等问题相结合。系统的理论性的学习对学生的科学知识固然起着很大的教育作用,但是在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培养还是十分欠缺的。

3.大学物理教学过程枯燥乏味

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十分枯燥乏味,不具备一定的实践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对于大学物理的学习没有兴趣。缺少与技术实践、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使得大学物理的教学进行困难,学生也失去了学习的热情。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的重心在于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不在学生兴趣、人格、个性的培养。

四、STS教育对于大学物理教学的意义

1.STS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要求

在大学物理中采用STS的教育理念,将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相结合,采用综合性的教育方法,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时展的需要。社会需要理论知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知识都较为丰富的综合性的人才。懂得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技术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从而对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贡献。在大学物理的教学中,应渗透STS教育理念,发展全面性的人才。

2.STS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STS教育主张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科学素养。这是学生锻炼能力的基础。素质教育是目前我国教育关注的重点,在教育中渗入STS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全面的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还为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做了良好的铺垫和帮助。发展素质教育,是提倡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与STS教育有着相似之处。

3.实行STS教育,是实现科学与社会融合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教育将科学知识与社会相隔,但是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STS教育的实施便成为了实现科学与社会相融合的必须[3]。STS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求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物理贴近生活的一面,使学生在学习期间所接收的物理方面的知识和教育能够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将科学和社会实现有机的融合。

五、结语

大学物理的教育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的。在教育过程中有许多不足,应该及时的认识到目前教育方式所存在的缺陷,改善教育策略和教育理念。STS教育的对于大学物理方面教学的渗透,是实现大学物理科学知识、技术与社会之间的有机的融合,实现教学目标,发展全面性的人才,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必须,也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核心。

作者:赵洁 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

参考文献:

[1]成春英.初中物理中融入STS教育的教学设计--以《噪声》一节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8):277-278.

sts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STS教育必要性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高中地理教育过于强调书本知识,而且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和选拔的评价管理机制影响下,对科学的教育方法及理念不够重视。素质教育只是被当作口号提提,教育模式在实质上仍然没有摆脱机械化的运作方式,严重偏离了地理教育中强调人地关系的初衷。高中地理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开放系统,强化STS教育有着广泛的前景。这是因为,要向学生输入地理信息,就涉及信息源的问题。除了教材、教师、辅导读物为地理信息源外,我们还应积极开发涉及范围更广、内容更充实的地理信息源。这样不仅可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而且可以使学生能懂得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STS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及其教学的改革中具有重要的潜在价值和创新意义。

二、STS教育概述

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STS教育,是“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简称,是以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为重点而组织实施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也是目前世界各国教育科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育理论。

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结合,强调学生的参与,以及科学内容的社会性、应用性和乡土性。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结合。教师通过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一门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交叉学科。它重视科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强调知识的实用性和社会价值,强调教学内容的科学化、社会化,注重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进行学习。

目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在地理教育中已经进行了STS教育,而目前我国尚缺乏对STS教育深层次的研究和思考,仅仅停留在具体理论、概念、论点或者命题的讨论上,从而限制了对STS教育真正含义的理解[1]。

三、高中地理教学STS教育必要性分析

一个特定的问题不可能完全属于单个传统的科学学科范畴,它很可能覆盖和跨越一些学科,并且实际上它可能扩展出“科学”的领域[2]。笔者根据四川省南充市几所重点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为STS教育与地理学科结合很有必要。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内容上对旧教材的复古。在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学经历了激动―困惑―反思―论证和行动几个阶段,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有些教师,特别是资历比较老的教师还存在对原有教材的依赖性,对旧教材进行复古。新教材对旧教材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了舍弃,但是很多地理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完整,在教学中把旧教材上的很多东西又补充上,这样就加重了学生负担,使新教材改革失去了意义。由于部分教师过分依赖教材,按部就班,学生的视野很难打开,仅仅停留在教材上,这与STS教育理念相悖。而STS的开放性就是要打破传统思维,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去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2.教学过于形式化。根据对几所中学的调查,笔者发现由于受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影响,很多学校对STS理念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在设置课堂讨论环节上,教师还是主导。教师自己设置问题,设问后不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回答时间,使学生的思维受到很大的束缚,限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导致学生围绕老师转。设置的问题内容上没有新意,往往答案很明显的问题也要讨论,真正需要讨论的问题又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讨论所采用的分组互作合作也只是流于形式。要想使STS教育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真正贯彻实施下去,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过程的形式化,设置地理教育评价体制,对教学过程实施监督,定期考核。

3.对学生评价的模糊性。总体来看,人们对课堂教学评价对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为三种观点:评价教师,评价教师和学生,评价教学过程及其效果[3]。在对学生评价上,西方国家都知道成绩影响学习的过程,有了追求成绩这一目的,学生就不可能为了研究更广泛的知识而学习。我国也要求教师不要过于注重学生成绩,更不能仅凭成绩去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笔者访问了一些学生,有62%的学生学习地理是为了提高考试分数,而真正考虑到地理的社会的价值意义只占24%。教师在教学过程也具有一定的“模糊”现象:不论学生回答的对不对,教师一再赞扬“好”,没有明确的是非指向;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不置可否,只顾自己讲述;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过度否定,使学生失去创新的兴趣。

在教育普遍强调关注学生个性,体现学生主体的背景下,地理教学改革应强调地理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内容和教学观念方面有所革新。目前应试教育下的高中地理课程设置不连续,课时偏少,课程结构单一。我们从课程的设置上不仅可以反映出学科的地位,而且可以在其中反映出的教学内容与时间的关系中看出能为教师的教学改革提供多大的发展空间;从教材上看,教材表述缺乏启发性,不利于思维训练。教材中很多内容脱离学生实际,学生不能学以致用。从教师的教学观念上看,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重演绎、轻归纳,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STS教育的意义

基于南充几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地理教学中实施STS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STS教育有两大特点:实践性和开放性。即通过多种形式增加教学内容信息量,通过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推论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高中地理教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开放系统。高中地理涉及自然、人文、经济、区域等方面内容,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综合性,要求地理教学要理论联系实际和与时俱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该结合周围社会生产生活的实际,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多动手。而实施开放性教学,学生既可从课堂上获得地理知识,又可从生活中、从电视上、甚至从多媒体网络上获取地理信息,这样就扩大了地理信息的来源。这与STS教育理论中的实践性、开放性非常契合。大多STS课程没有一个中心或核心,根据生产实践的变化,它的主题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这样才能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它的开放性就意味着要不断加入新的信息,这样就构成了STS教育理论一种有机的、进化的结构。例如在讲到高中地理中城市区位的选择、城市区位的变迁、环境气候的变化等问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实地调查学校所在地的区位变迁、气候变化等。这样,既能将课本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又能培养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增强服务社会的意识,从而使高中地理教学呈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让学生死记相关理论。这样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地理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提高运用地理知识服务生产活动的实践能力。

四、高中地理教学实施STS教育的策略

(一)STS教育操作原则

1.开放性原则。所谓开放性,是就活动的环境而言的,既包括内部和外部环境,又包括思想环境。开放性原则还体现在教师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与教师争论,发表独特见解。

2.主体性原则。强调学生是主体,一切活动都要服务和服从主体,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尝试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开发他们创造性的才能。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独特性原则。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促使他们善于用独特的思维方法思考问题,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引导学生用批判的眼光去对待已有的知识、观点和理论,以发展的观点去创造新的知识、观点和理论。

4.综合性原则。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自然、人文、经济等许多领域,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当今教育改革的趋势之一。

(二)多组织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

开展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性、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更好地接触社会,这能很好地体现STS教育的社会功能。例如开展一些与地理相关的社会调查,举办地理专题讲座,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如调研“学校所在地的区位”、“改革开放前后本地农业结构的变化”、“如何调整农业结构以适应经济发展”等,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熟悉的社会生产生活中去,学以致用。通过社会实践,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学习主体性的意识会大大增强,能有效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封闭式”学习变为“开放式”学习。

(三)注重德育在地理教育中的渗透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时代赋予地理教育的使命[5]。STS教育十分注重地理学科的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意识。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STS教育的开放性要求学校的德育必须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多元化社会。地理教学具有广阔的德育空间,所以地理教师要有敏锐的德育意识。例如在讲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四季变化、海陆的变迁时,教师应使学生明白,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而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问题。这样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将地理知识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相结合,而不是单一地去讲解地理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

(四)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创新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指导。如导入新课、导读、导学、启发性设疑和解疑,多开些地理活动课和讨论课,激发学生思维,及时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独创性新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与实践活动中大胆提出新颖、独创的地理观念、建议设想,提倡和培养创新精神。学生的周围有很多有关地理的问题,而且答案具有不唯一性,教师要适时加以引导讨论,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和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敢于大胆想象、大胆创新,从而培养科学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可平.STS教育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梁英豪.为什么要设置综合理科[M].课程・教材・教法,1998,(9).

[3]陶能祥.课堂评价机制建构[J].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4]张肇丰.中小学社会学科综合课程研究(下)[M].课程・教材・教法,1999,(5).

sts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 STS教育 课程资源

STS教育从发起到现在一直是理科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我国从2001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开发课程资源,作为科学教育重要内容的化学课程与教学,其主旨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化学教师要注重开发STS的课程资源。

一、新课改与STS教育现状

河北省从2009年秋季全面进入新课程的实施阶段,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开发利用STS课程资源的情况又如何呢?本人以阅读文献为基础,结合目前的新课程改革,依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编写了关于高中化学教学STS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教师问卷,并对全省100名教师做抽样调查,利用百分比统计的方法对问卷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教师对于STS课程资源的情感态度是积极的。(2)教师对于STS课程资源的实际行动是力不从心的。(3)STS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

二、STS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和策略

STS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必须满足两点要求:(1)课程资源要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体现课改理念,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2)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为了保证STS课程资源顺利的开发和利用,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策略:(1)做好社会调查,关注科技发展前沿状态。(2)调查学生日常生活,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3)通过网络、图书、报纸、电视、日常生活等途径,收集STS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

三、STS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教学案例

第三章 第一节 钠 (人教版必修1)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一起看这则新闻。

【播放新闻】新闻中讲述了2010年6月29日下午4点,浙江临海市的临海市江南药用化工有限公司的一个存放了200公斤金属钠的车间突然起火,由于金属钠的特殊性质,导致消防员无法用水来灭火,火灾周围的空气弥漫了刺激性、腐蚀性极强的物质,给救援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消防官兵只能用D类灭火器灭火控制火情,待金属钠燃烧完后再用水枪灭火。经过了三个小时的艰苦奋战,终于将大火扑灭。起火原因据技术员叶先生介绍:这是个存放金属钠的车间,可能是因为这几天连日阴雨,导致了车间空气潮湿,引发了金属钠着火。他发现火情时,火势并不是很大,慌忙之中他拿起了干粉灭火器,谁知在使用了灭火器之后,火势突然变大,现在想起来还在后怕呢。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新闻短片,你认为金属钠有哪些性质?同学们通过短片有哪些想问的问题?

【生】经过几分钟的讨论,金属钠可以和水反应放出热量和可燃性气体氢气。

【生】那么叶先生使用的干粉灭火器的成分是什么呢?为什么使用了这种灭火器之后,火势反而变大了呢?

【师】很好,大家回答的问题也很好,提出的问题非常准确。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是磷酸铵盐、以及NaHCO3等物质,其中NaHCO3受热分解成NaCO3、CO2和H2O。

【生】我知道了,NaHCO3受热分解的H2O也会和金属钠反应,所以不能用它来灭火。

【师】我微笑着说道,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呢?(我故意设置悬念)那我们一起来学习钠的性质(1)Na与H2O反应(2)Na与O2反应(3)Na2O2与H2O和CO2反应。

…………

【师】学习完了金属钠的性质,我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叶先生为什么慌乱中使用了干粉灭火器造成了大错。

【生】经过讨论之后,学生代表指出:(1)NaHCO3受热分解的产物有CO2和H2O,H2O直接和金属钠反应产生可燃性气体氢气和热量。(2)金属钠燃烧的产物Na2O2和H2O反应生成助燃性气体O2,放出热量。(3)Na2O2和CO2反应生成助燃性气体O2,放出热量。

【师】很好,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到位。叶先生的行为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否则就可能酿成大祸。

案例反思:“金属钠”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本节课教学中,我用一则新闻报道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分析火灾的产生原因和工人师傅救火过程中的失误以及消防官兵处理火灾的注意事项引导学生探究金属钠的性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变学生学习仅为了考试的学习观,引导学生感受化学科学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体会学习有用的化学。

经过教学实验表明,STS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与化学科学紧密相连,改变学生以前学习仅仅为了考试的学习观,使学生感受学了为了做题之外,更主要的是为了提升学生处理问题,提高学生的素质。可见利用STS课程资源进行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视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四、结论与反思

通过STS教学实验,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而且有时候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或者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高考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和教师、学生的个人因素经常会制约着STS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是STS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实施者”, STS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受教师素质和教师教学理念的制约,教师素质可以通过教师的努力提高,但要想真正落实STS课程资源的开发及教学利用价值,就必须从高考制度、教育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教育改革,同时还要进行教育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新课改培训,改变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教师的教学理念。这条路充满了艰辛和挑战,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要抵得住升学率的压力

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完成对学生的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国家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 转引自拉尔夫泰勒著施良方译《课程与教学基本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3] 转引田兆清.高中化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C].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 .2005.6

[4] 顾明远著.教育大辞典?教育经济学第6卷“教育资源”词条.上海:上海教育出版

相关期刊更多

ITS通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

Chinese Annals of Mathematics Series B

SCI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复旦大学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