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寄生虫影评

寄生虫影评

寄生虫影评范文第1篇

(一)重点人群驱虫服药

1、继续采取以减少传染源为主的主导措施。要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防治工作,结合健康教育,进一步降低人群感染率。各地驱虫服药人数不低于总人口的5%。

2、蛲虫病防治。各县(市、区)应选择2个乡镇,每个乡镇各抽查1所幼儿园和1所小学低年级学生250人。根据抽查感染率高低,在春秋季开展1~2次防治服药(可将家长列入防治服药对象),或进行选择性治疗(阳性者治疗)。

3、质量要求。开展工作前必须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规范操作程序;要严格掌握禁忌症,防止发生意外事件;如发生严重的副反应和偶合症,必须及时处理并逐级上报;为保证驱虫药物质量,驱虫药物仍由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统一组织。

(二)监测

县疾控中心承担省级监测点任务,各县承担面上监测任务。

1、省级监测点。县监测工作固定在一个乡镇,监测点(村)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监测点总人数不少于1500人,每次受检人数不少于1000人。

2、面上监测。各县(市、区)面上的监测工作内容和方法见市年监测工作方案,抽样原则可根据不同地理方位,每年在1个不同的方位以行政村中的村民组或自然村为单位,整群抽查1000人作人群感染情况和流行因素调查。5年内在5个不同地理方位进行监测。

3、监测质量控制

各地对监测工作要制定详细计划,认真组织实施。市疾控中心在做好省级监测点工作的同时,要抓好各地监测工作的督导和质量控制,并对技术力量薄弱的地区监测工作进行技术和人员支持,以保证监测工作质量。

(三)资料管理

各地防治和监测资料要收集齐全,妥善保管。驱虫服药原始登记表由各乡镇存档;县(市、区)要掌握乡镇及村服药统计表和监测原始登记表、统计表等。各地防治和监测工作年度报表及总结,于工作结束后半月内报市疾控中心慢传科。

(四)达标考核

省卫生厅将组织对市、县有效控制肠道线虫病达标考核。市、县要根据省卫生厅考评方案(卫疾控[]4号)的要求认真做好自查自评和资料整理等各项准备工作。

二、慢性丝虫病关怀照料

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做好慢丝病人的建档工作,要通过对基层医生的培训,把WHO推荐的方法推广普及。市、县(市、区)疾控中心应结合体检门诊工作设立慢丝病人关怀照料点,教会病人自我照料的方法,以减轻病人的症状、减少痛苦。门诊病人咨询和指导要做好登记(包括外来人员),对新发现的病人要给予建档,年终要逐级统计上报工作报表。

县慢丝病人省、市关怀照料点要积极争取残联等组织的协作配合,将慢丝关怀照料工作纳入当地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努力做好试点乡镇慢丝病人关怀照料工作。要按照省寄研所的要求,认真做好慢丝病人关怀照料点现场培训观摩活动。

三、肝吸虫和包虫病调查

(一)市肝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市选择靠近湖、河边有生食习惯的2个行政村居民,每村抽查500人作人群肝吸虫感染情况和流行因素调查。并进行猫、狗等感染情况调查和中间宿主调查。

对查出的阳性者采用吡喹酮常规疗法进行治疗。

(二)县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县选择2个乡镇(村),采集人群血清样本150份。由省寄研所重点实验室采用血清学方法进行筛查。血清学阳性者根据《包虫病诊断标准》(WS257-)进行影像学检查。

对新发现的本地感染病例按《省包虫病疫情处置方案》开展疫情处理。

四、其它工作

(一)迎接卫生部寄防中长期规划中期评估。今年卫生部将组织对寄防中长期规划执行情况进行中期评估,评估采取抽查的方式进行,各县(市、区)均应在自评估的基础上做好迎接检查工作。

寄生虫影评范文第2篇

很久以前,就有社会科学家提出“寄生虫影响人类进程”的观点,但其背景一般是在极端情况下,例如传染病大流行。而最近研究人员综合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指出寄生虫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人类生活。这样的结论引起了较大关注和热烈讨论。美国《Slate》杂志甚至引用这一观点,指出南非世界杯上弓形虫感染率较高的国家获胜几率较高,虽然带一些调侃意味,其中惊人的巧合也值得深入考察。

感染率影响比赛成绩?

南非世界杯让全世界的球迷都激动了一把。西班牙得偿所愿捧回大力神杯,来自德国的章鱼保罗也因其8猜8中的神奇预测而声名远扬,被称为“预言帝”。其实在保罗之外可能还有另一个预言家――弓形虫。

弓形虫是一种单细胞寄生虫,它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寄生虫之一,广泛存在于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身上,山羊、奶牛、猪、绵羊、人类等,特别是猫科动物。德国寄生虫研究所的研究人员2000年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世界上30%~65%的人都是弓形虫携带者。

考察本届世界杯的多场比赛,你可以发现一个惊人的巧合:弓形虫感染率越高国家的球队,越容易取胜。1/8决赛中,美国队以1比2负于加纳队。美国人在评论时感叹说,这是因为加纳弓形虫感染率比美国高(92%对12%),甚至建议美国球星兰登・多诺万赛前随身带一只猫。

如果将小组赛阶段的比赛放在一旁(小组赛中可以有平局),只考虑淘汰赛阶段,比赛的结果非常具有说服力:八强队伍所代表的国家,弓形虫感染率都很高。如果回头看2006年的世界杯,按照弓形虫感染率可以预测出八强中的7个,唯一的意外是巴西击败加纳的那场比赛――两个高感染率国家之间的比赛。

弓形虫感染率与球队获胜率如此紧密相连,这里很难用巧合作解释。研究人员对弓形虫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较多研究后,发现了这种神奇的寄生虫的魔力所在。有研究表明,弓形虫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宿主素的水平。素是一种重要的雄性激素,也是兴奋剂的一种,国际足联和其他体育组织禁止任何形式的素补充剂,但弓形虫感染引起的素含量是平稳上升的,当然不会被检测出来。

让人类文明转向的寄生虫

寄生虫引起的最显著变化是直接或间接引发传染病。在人类文明史上,多种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两者病源均为容易随寄生虫等微生物进入人体的细菌)等几度肆虐,让人类陷入地狱般的苦难。美国作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经典著作《全球通史》中曾写道,食物供求平衡是调节人口数量的重要因素,传染病在保证食物供求平衡上的重要作用,可以同饥荒、移民等相比。

假如有一种外星虫子入侵半数人的大脑,并劫持他们的神经系统,改变他们的行为方式,使之陷入疯狂,那么它很快就会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然而,有些类似的变化可能正在发生,却并没引起世界的关注。与传染病类似,这种不太显眼的变化也是由寄生虫引起的,可能深刻地改变了人类文明进程,只不过人们一般不会将这种变化同“小不点”寄生虫联系在一起罢了。

弓形虫感染没有“嫌贫爱富”的特点,它与卫生条件有一定关系,但与饮食、生活习惯的关系更密切。英国《卫报》的报道及英国科普作家卡尔・齐默在美国“科学博客网”上的引起巨大争论的博文《全国神经质?责任在宠物主人》显示,英国弓形虫感染率为22%,法国、德国等西欧发达国家的感染率分别高达45%和68%,可能与这些地区半熟肉食习惯以及居民喜好养宠物有关(数据截至2006年)。非洲与南美洲弓形虫的感染率普遍较高,例如加纳高达92%,巴西、阿根廷分别为67%和66.9%。亚洲和大洋洲国家相对较低,例如韩国是4.3%,澳大利亚是28%。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总结了近年来研究人员的结论,发现这种小寄生虫的爆发式能量已对人群产生显著影响:其一,某国感染弓形虫的水平,似乎与其民众的神经质水平密切相关;其二,感染人群可能反应迟缓,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其三,他们注意力不够集中,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其四,也是最令人担忧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感染弓形虫的比率要比其他人高很多,这与第一点形成呼应。以上4点反映的是各种现象与弓形虫感染率之间的紧密联系,巧合程度令人吃惊,它们与感染率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寄生虫影评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庭院丽金龟;风险评估;管理措施;青海湟源

中图分类号 S76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0-0132-02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international pest risk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forest pests in Huangyuan area,the taxonomic statu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occurrence and harm of Phyllopertha horticola Liunaeus were described.This paper analyzed the host of Phyllopertha horticola Liunaeus and the importance of its presence in Huangyuan area.The risk assessment of Phyllopertha horticola Liunaeus was carried out from the distribution and management,the possibility of spreading,the distribution and control ability of natural enemies in China,the impact of economic and non-economic aspects,the difficulty of eradication,the quentitative assessment and so on.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value of Phyllopertha horticola Liunaeus was 1.55 through the risk assessment,and the manageme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biological risk evaluation of the insect.

Key words Phyllopertha horticola Liunaeus;risk assessment;management measures;Qinghai Huangyuan

1 分地位

庭院丽金龟,属鞘翅目丽金龟亚科。体长9~12 mm,宽4.5~6.5 mm。色墨绿,有金属光泽[1-4]。体多卵圆形或椭圆形,背面腹面均较隆拱。头前口式,头面多简单,触角9~10节,鳃片3节。前胸背板横阔,前狭后阔。小盾片短舌形,刻点稀疏。臀板外露。胸下被绒毛。后胸后侧片及后足基节侧端不外露。足发达,中足、后足端部有端距2枚,各足有爪1对,大小有异,前足、中足2爪之较大爪末端常裂为2支。

2 生物学特性

1年发生1代,以小龄幼虫于土壤中越冬,第2年土壤温度达10 ℃左右时上迁[5-7]。6月中旬,老熟幼虫在深土中(5~8 cm)化蛹。6月下旬成虫羽化,7月上旬进入羽化盛期,羽化后出土,呈五光形,成虫发生初期分散取食,盛期则群集取食,多在9:00―11:00取食。雌虫出土2~3 d,开始交尾。平均产卵量48粒,卵期约20 d。8月中旬,当月土壤温度10 ℃左右时幼虫下迁越冬。

3 发生及危害情况

庭院丽金龟从2008年在湟源县发生危害以来,由于该虫食性杂,可为害多种寄主植物,已成为为害该县林业的主要虫害之一。根据2016年调查,目前该虫在湟源县发生面积达1 418.47 hm2,其中轻度发生面积达1 248.6 hm2,中度发生面积达169.87 hm2。主要发生在大华镇池汉大沟、城关镇北山造林区、巴燕乡沙棘林区、天然林区、寺寨乡天然林区、和平乡天然林区。申中乡退耕还林区,沙棘林区的有虫株率23%,虫口密度高达96只/株,天然林区有虫株率12%,虫口密度21只/株。沙棘受害后生长缓慢,逐渐枯死。发生危害面积每年以2%的增长率增涨。

4 庭院丽金龟的寄主及其在湟源地区的重要性

庭院丽金龟的寄主植物主要有沙棘、桦树、榆树、柠条,这几种植物也为湟源县绿化造林的当家树种,其主要为害沙棘。沙棘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防止土壤沙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06年湟源县二类森林资源调查显示,沙棘林在湟源县种植面积达1.07万hm2左右,一旦遭受破坏,将是一场极其严重的生态灾难。

5 风险评估

5.1 分布和管理

5.1.1 分布情况。国内分布在东北、内蒙、东部。在青海主要分布在乐都、互助、平安、大通、湟源、贵德、泽库、循化、同仁、门源、兴海、玛沁、班玛。国外分布在苏联、法国、蒙古等。

5.1.2 目前采取的控制措施。①监测措施:每年于6月20 日对庭院丽金龟寄主分布区域进行踏查,及时发现该虫发生危害情况,在常发地设立固定观测点,对庭院丽金龟进行系统观测,及时掌握该虫虫口密度的消长变化,为有效开展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②防治措施:幼虫与蛹期用白僵菌3 000 g/hm2进行喷粉防治;成虫期:利用背负式、担架式机动喷雾器,用2%噻虫啉天轰2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或利用喷烟机进行喷烟防治,或用苦参碱1 500 g/hm2进行喷烟防治(苦参碱与柴油比1∶10);在该虫羽化盛期,每隔7 d进行喷烟、喷雾防治,要求慢速、均匀[8-10]。③检疫措施: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该虫喜欢将卵产于牲畜的粪便中,因而严禁从发生区大量运输牛羊粪便到未发生区域。

5.2 扩散蔓延可能性

5.2.1 寄主植物及分布。庭院丽金龟寄主植物主要为沙棘,也有杨、柳、榆、黑刺、悬钩子、刺梅,也为害苹果、樱桃、核桃、榛、栎、丁香、松、桑等。这些植物在全省均有分布。

5.2.2 传播与扩散。庭院丽金龟种群增长稳定,天敌控制弱,成虫具有迁飞能力,寄主植物沙棘、柠条是青海省主要造林绿化树种,目前门源县也有发生。2008年在湟源县北极山首次发现,目前全县发生面积达1 446.67 hm2。

5.2.3 繁殖策略对扩散的影响。越冬虫态以各龄幼虫为主,有一定的飞翔能力和自然传播力。随苗木调运及牛羊粪便传播的可能性极大[11-15]。

5.2.4 在全省的适生性、抗逆性和适应性分析。庭院丽金龟可寄生于多种植物,繁殖能力强,因而该虫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强,其发生区域多数为地型陡峭的山区,防治难度大。

5.3 我国天敌分布情况及制约能力

目前,湟源县未发现庭院丽金龟的天敌,据文献资料记载,国外曾报道过金龟甲的天敌种类,国内至今未见完整记录。脊稚动物例如某些鸟类、刺猬、家养鸡是其主要天敌。

5.4 对经济和非经济方面的影响

5.4.1 潜在的经济影响。6―7月为庭院丽金龟危害盛期,危害盛期3~5 d可吃完植物全部叶片,连续危害2~3年,使寄主植物生长量降低,树势衰弱,严重时导致树木死亡。沙棘基地、退耕还林地造林成本按1.5万元/hm2计算,每年成灾面积66.67 hm2,直接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达100万元。

5.4.2 非经济方面的潜在影响。湟源县地处湟水源头,沙棘林、天然林都为水土涵养林,一旦庭院丽金龟暴发,不但影响景观效果,对社会、生态方面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5.5 铲除的难度

由于庭院丽金龟食性杂、羽化期长,目前防治仅限于化学喷雾,而且发生区域地形陡峭,很难铲除。危险性的管理难度大,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控制。

5.6 定量评估

5.6.1 准则层的量化计算。按照林I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对庭院丽金龟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赋分,结果见表1。

参照我国其他有害生物的危险性综合评价标准,将危险程度分为4级,分别为特别危险(R=2.5~3.0)、高度危险(R=2.0~2.4)、中度危险(R=1.5~1.9)、低度危险(R=1.0~1.4)。庭院丽金龟风险值R=1.55,属中度危险的林业有害生物。

6 风险管理措施

庭院丽金龟作为湟源县主要林业有害生物之一,为了防止该虫在湟源县继续扩散蔓延危害,在系统观测的基础上,采取蛹期喷洒白僵菌进行防治,成虫期利用苦参碱进行喷雾防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其蔓延危害的趋势。今后应该从生物防治的措施上进行研究防治,以进一步遏制该虫发生危害[16-22]。

7 参考文献

[1] 刘海军,骆有庆,温俊宝,等.北京地区红脂大小蠹、美国白蛾和锈色粒肩天牛风险评价[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5(2):81-87.

[2] 孙小霞,蔡继增,李小燕,等.林业有害生物云杉大小蠹风险分析[J].甘肃科技,2014(8):143-145.

[3] 李娟,赵宇翔,陈小平,等.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及赋分标准的探讨[J].中国森林病虫,2013(3):10-15.

[4] 董燕,赵宇翔,陈小平.叶枯线虫风险管理对策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3(3):57-60.

[5] 康海珍.庭院丽金龟预测预报及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156-157.

[6] 杨庆寅.辽宁省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建立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5(10):130-131.

[7] 夏光旭,成凯.紫茎泽兰传入赫章县危害的风险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7(2):170-173.

[8] 李奕震,郑柱龙,谢治芳,等.背沟彩丽金龟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8(3):386-390.

[9] 杨海燕.庭院丽金龟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138.

[10] 孙元友,李颖,薛俊华.铜绿丽金龟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09(5):54-55.

[11] 江叶钦,张亚坤,陈文杰,等.脊纹异丽金龟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J].福建林学院学报,1991(4):433-438.

[12] 赵占江,姜有威,林廷杨.粗绿黄丽金龟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J].植物保护,1992(6):21-22.

[13] 李奕震,郑柱龙,谢治芳,等.背沟彩丽金龟的生物学特性和防治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8(3):386-390.

[14] 赵惠珍,朱林科.湟源县林区庭院丽金龟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初步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1(5):27-28.

[15] 李云山,柯茂隆,陈本飞.浙贝母害虫深绿异丽金龟子的生物学特性及药剂防治[J].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7(3):97-103.

[16] 付海滨,吴杏霞,刘伟.葡萄粉蚧和日本臀纹粉蚧入侵我国的风险分析[J].检验检疫学刊,2013(1):63-66.

[17] 黄华.越橘园铜绿丽金龟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研究[D].沈阳:沈阳大学,2011.

[18] 孙元友,李颖,薛俊华.铜绿丽金龟的生活习性及其防治技术[J].吉林林业科技,2009(5):54-55.

[19] 黄华,苏宝玲,张媛.丹东地区越橘园铜绿丽金龟发生危害特点及防治[J].北方园艺,2010(17):194-195.

[20] 兰杰,秦河,康小龙,等.铜绿丽金龟成虫防治方法[J].四川林业科技,2001(3):78-79.

寄生虫影评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马尾松毛虫;发生情况;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安徽潜山

中图分类号 S763.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109-02

1 潜山县历年来马尾松毛虫发生情况

马尾松毛虫,又名毛辣虫、毛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松毛虫属的一种昆虫。在潜山县,马尾松毛虫1年发生2~3代,以幼虫在针叶丛中或树皮缝隙中越冬。

1.1 发生区域

潜山县南部丘陵地区为马尾松毛虫常灾区,一般年份都有低虫口存在,但不形成灾害,其中黄铺镇的陈桥村、云峰村和痘姆乡的求知村虫口密度较高,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后也不成灾。在大发生年份,潜山北部低山区为偶发区,危害较严重。在距丘陵地区较远的深山区为安全区,不会发生危害。

1.2 发生周期

潜山县属于马尾松毛虫2~3代类型区,马尾松毛虫是潜山县历史性森林病虫害,呈周期性发生。据潜山县志记载,1746年、1920年、1931年、1941年潜山县松毛虫大发生。建国后,潜山县每年均有发生[1-15]。

2 潜山县马尾松毛虫风险评估

2.1 分布情况

马尾松毛虫分布于我国秦岭至淮河以南各省,是我南方松林的主要害虫之一。

2.2 目前采取的控制措施

加强预测预报,出现大发生征兆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在营林技术上,培育针阔混交林,提高林分抵御松毛虫的能力;在防治措施上,使用赤眼蜂、白僵菌粉、青虫菌六号、苏云金杆菌或松毛虫病毒CPV、NPV进行生物防治,或者使用黑光灯或性诱剂诱杀成虫,对于虫口密度高且处在上升趋势的发生区则进行化学防治,以迅速压低虫口密度,防止扩散蔓延。

2.3 扩散蔓延的可能性

马尾松毛虫传播以自然传播为主。在幼虫期,幼虫在食料不足的情况下,会通过爬行由受害严重林分向受害轻微林分迁徙,一般情况下,爬行距离为数十米至数百米。

在成虫期,成虫通过飞翔迁徙。成虫除了具有趋光性之外,雌成虫还有在生长茂盛的松林、疏林、林缘或健康松林产卵的习性。雌成虫飞行高度一般为3~5 m,最高达20 m,少数达50 m,飞行速度一般为2.0~2.7 m/s,4:00―5:00和19:00―23:00为飞翔高峰期,迁飞距离可达5~10 km。

2.4 天敌分布情况及制约能力

天敌对抑制马尾松毛虫大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马尾松毛虫适生区都有马尾松毛虫天敌分布,其中主要有寄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和病原微生物。

寄生性天敌主要有寄生蜂(赤眼蜂、黑卵蜂等)和寄生蝇(蚕饰腹寄蝇、伞裙追寄蝇等)。1983―1985年对广西钦州市三十六曲林场调查,马尾松毛虫第1代卵期寄生蜂平均寄生率为32.4%,第2代为41.8%;1982―1985年该场对马尾松毛虫蛹期调查,第1代寄生蝇寄生率为55.5%,第2代为41.9%,第3代为52.5%。

马尾松毛虫捕食性天敌主要有蜘蛛、螳螂、猎蝽、蚂蚁、胡蜂、鸟类等。其中广腹螳螂、中华大刀螂等若虫、成虫每日可捕食马尾松毛虫多达4~5头。日本弓背蚁、双针蚁以马尾松毛虫1~3龄幼虫为食,捕食率可达25%~65%;据调查,捕食马尾松毛虫的蜘蛛种类达69种,其中常见的有斜纹猫蛛、细纹猫蛛、角红骜蛛、蝇虎等9种,一般以1~3龄马尾松毛虫幼虫为食,1只成蛛每天可捕食15~20头。中黄猎蝽若虫平均每天可捕食马尾松毛虫2龄幼虫2.1条以上,成虫平均每天捕食3龄幼虫3.4条,最多可达15条。香港铃腹胡蜂、带铃腹胡蜂可捕食1~4龄幼虫和卵,1986年对广西钦州市三十六曲林场挂卵调查,捕食率为21.8%,幼虫期捕食率为58.3%。

马尾松毛虫致死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和病毒。在生产实践中,使用较多的是白僵菌、苏云金杆菌和CPV,三者在林中使松毛虫感病死亡率分别达到70.8%~97.6%、88.6%~97.5%、53.0%~92.0%。

2.5 对经济和非经济方面的影响

马尾松毛虫主要取食松针,大暴发时,数日之内可以将松林针叶蚕食完,严重时可致松林死亡。据调查,受害松林生长量减少1.38 m3/hm2,松脂减产279 kg/hm2。

马尾松毛虫危害严重时,可导致松林死亡,林分退化,生态效益降低;在景区,松毛虫大发生时,不仅影响景区景观,还对游客健康产生威胁,影响旅游产业的经济收入。在农区,松毛虫大暴发时,松毛虫会侵入农田、耕地、畜舍、民房,污染水源,影响农民耕作,威胁家畜健康。

松毛虫幼虫和蛹都带有毒毛,人体和家畜接触后,会引起皮肤红肿刺疼,即“松毛虫皮炎”。严重时导致全身不适和关节红肿,甚至溃烂,从而病情加重为“松毛虫病”。家畜取食被污染的植物,或者饮用被污染的水,还导致食道感染,严重时会发生溃疡,甚至死亡[10,16-27]。

2.6 定量风险评估

潜山县松林面积66 820.7 hm2,2015年潜山县马尾松毛虫累计发生7 066.67公顷次,按照马尾松毛虫的特点,根据《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病、虫)风险分析指标体系》赋值,得到:

发生率=7 066.67÷66 820.7×100%≈10.575 6%,得P1≈1.378 0。

P21=0.5,P22=0.5,P23=3.0,P24=1.5,P25=2.5,则:

P2=■≈1.229 8

P3=0.4×0.5+0.4×3.0+0.2×1.0=1.6

P4=Max(2.0,3.0,3.0)=3.0

P5=(1.0+1.0+1.5)÷3≈1.1667

R=■≈1.635 3

R≈1.635 3,1.5

3 风险管理

一是加强监测。在常发区、偶发区设立监测点,常年监测马尾松毛虫虫情,建立监测指标。二是分类防治。根据常发区和偶发区不同发生特点,采取不同防治措施。三是营林技术。在马尾松纯林中开展林分改造,封山育林,诱导形成针阔混交林,改善松林林相和林下植被;保护林内天敌,招引益鸟。四是生物防治。偶发区虫口密度上升时,释放寄生性天敌和白僵菌,压低虫口密度。常发区虫口密度较高时,在进行无公害农药防治的同时,使用CPV、白僵菌。五是物理防治。在常发区虫源地,设置固定黑光灯诱杀。六是化学防治。在常发区和偶发区使用无公害农药防治,压低虫口密度后再进行生物防治[4,28-34]。

4 参考文献

[1] 侯陶谦.中国松毛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75.

[2] 马尾松毛虫[EB/OL].[2016-10-25].http:///link?url=RKhl8dnquezOMBkUOQCZ90aLcyHcn2KyLNnJNT9JEGEUyZUi3Ak4-qxGNsgiRx_PwoApWMjN6qtodu8FVAtspULd2yCNE02n7oDxCQ7qTmgO89DzYekYv05_H3uimzQ6rOE-dt_V4Q6nCoJRMw9UHua.

[3] 张国庆.马尾松毛虫无公害防治研究与应用[EB/OL].(2009-08-28)[2016-10-25].http:///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251915.

[4] 张国庆.马尾松毛虫防治关键期与防治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144-146.

[5] 张国庆.马尾松毛虫暴发年份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24):151-153.

[6] 张真,李典谟.马尾松毛虫暴发机制分析[J].林业科学,2008,44(1):140-150.

[7] 李新航.马尾松毛虫种群暴发过程及机制的突变理论模型分析[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8] 薛贤清.大区域气候对马尾松毛虫发生规律影响的探讨[J].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学报,1983(3):44-53.

[9] 陈昌杰.松毛虫综合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19-25.

[10] 张桢.潜山县松毛虫病调查分析及精细化预防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148-150.

[11] 张国庆.生物灾害管理论研究与生物灾害精确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1(3):20-23.

[12] 张国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与TSE方法的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6):154-157.

[13] 张国庆.森林健康与林业有害生物管理[J].四川林业科技,2008,29(6):84-87.

[14] 张国庆.生态论与经济生态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30.

[15] 石再华,许红玲,石怀绶,等.安庆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成果初报[J].安徽林业科技,2006(3):4-5.

[16] 张国庆.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及其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3(11):192-195.

[17] 张国庆.灾害管理理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0):24-25.

[18] 张国庆.基于TSE分析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155-157.

[19] 张国庆.生态健康评价及生态系统管理方法[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247-248.

[20] 贺刚,操丙周,张国庆.马尾松毛虫精细化预报多层感知器建模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6):175.

[21] 张国庆.论标准化原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7.

[22] 国庆.气候变化对生物灾害发生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20-323.

[23] 张国庆.基于系统健康管理理论的林业生物灾害精细化预报管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198-199.

[24] 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的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39-43.

[25] 张国庆.基于系统关键因子分析理论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关键期分析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9):201-203.

[26] 张国庆.林业标准化原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2(1):225-226.

[27] 张国庆.节气与生物灾害防治历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7-230.

[28] 张国庆.生态环理论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224-225.

[29] 熊端元,朱汪兴,张国庆.马尾松毛虫精细化预报径向基函数建模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6):163.

[30] 张国庆.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与TSE方法的生态系统精细化管理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5(16):153-156.

[31] 王庆前,丁德贵,周卫,等.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情况分析与治理措施[J].植物检疫,2006(2):42-44.

[32] 张国庆.马尾松毛虫暴发年份的自然种群生命表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2011(1):114-118.

寄生虫影评范文第5篇

Hartig寄捕性螨形态、分布、种群数量、伴随昆虫和控制作用进行了初步描述和评价分析。

【关键词】横坑切梢小蠹;寄捕性螨;形态初步描述;评价

Preliminary description onmorphology of parasitic and prey mites with Tomicus minor Hartig and their role ofevaluation

Chen Shang-wen

【Abstract】Briefly history of would reviewed on the beetles and mites. Tomicus minor Hartig in Ya-chang Forest Farm ,Guang-xi for morphology of parasitic and prey of mite, distribution, population size, with the role of insects and control the initial description and evaluation analysis.

【Key words】Tomicus minor Hartig;Parasitic and prey mites;Form the initial description;Evaluation Prey

1. 国内外小蠹与螨类的研究简史

1977年PeterW. price研究了小蠹与寄生捕食螨类之间的互惠共生[1]。20世纪80年代

美国学者Tomalski等开始系统研究美国重要蒲螨,明确了这种对寄主昆虫高毒、对哺乳动物安全的神经毒素。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昌黎果树研究所发现蒲螨属新种3个、中国新记录种2种,寄主新记录种5个,有关螨类新种1个,中国新记录种3个,揭示了寄生果树小蠹、多毛小蠹的小蠹蒲螨和寄生微肤小蠹的肤小蠹蒲螨的保种贮藏和繁殖的适宜温度、主要生物学特性、肤小蠹的寄主范围及可利用的人工代寄主。1997年于丽辰进行我国新天敌资源-小蠹蒲螨形态与生物学研究。1997年于丽辰等发表林果小蠹虫新天敌资源蒲螨名录 [1-3]。

2007年韩继成等进行不同寄主蒲螨种群间亲缘关系的RAPD初步分析[5]。2008年韩继成肤小蠹蒲螨毒素基因同源类似序列的克隆和分析。

2. 横坑切梢小蠹寄捕螨形态初步描述

体:须肢6节,基节转节上无刚毛;腿节上有2根刚毛,左右各1根;膝节上有3根刚毛,胫节上有6根刚毛,跗节上有8根刚毛,其中位于末端正中间的最长。

螯肢粉红色,4节,每节上具有刚毛。

前足体:背部表皮纹纵向,腹部足Ⅰ、足Ⅱ之间有一个球拍状感觉器。

足Ⅰ 6节,具有2爪,爪弯钩状;该足是4对足中最长的1对足,其中基节上具刚毛1根,转节分为2节,具8根刚毛,位于分节处;腿节膝节、胫节上各具有6根刚毛,跗节上有16根刚毛,感棒位于跗节上部。

足Ⅱ6节,具有2爪,爪弯钩状;其中基节上具刚毛2根,左右不对称,左边位于基节1/2以下,右边位于基节1/2以上;转节具3根刚毛,左边1根,右边3根;腿节、膝节上各具有3根刚毛,其中腿节上的刚毛位于右边,膝节上的刚毛上、左、右各1根;胫节上各具有3根刚毛,上、左、右各1根;跗节上有刚毛。

后足体:足Ⅲ 6节,各节较短,是4对足中最短的1对足,具有刚毛;具有2爪垫,爪垫膜质,爪胫为锯齿状。足Ⅳ 6节,具有2爪,爪弯钩状,基节较短,腿节上具有7根刚毛,膝节、胫节上各具有6根刚毛;跗节上有9根刚毛。

后半体中部纹基本为横向,末体纹纵向,背部具有8根刚毛,分布为4:2:2,腹部有1条弧线以及1个中央呈白圆斑状的囊状物,末体末端具有4根较长刚毛,其中中间2根较两侧的2根短。

3. 横坑切梢小蠹寄捕螨在广西雅长林场的状况及其伴随昆虫

横坑切梢小蠹寄捕螨在广西雅长林场仅仅在细叶云南松饵诱木、4级枯立木上出现,马尾松虽然有横坑切梢小蠹危害,但并未发现横坑切梢小蠹寄捕性螨。最初是2009年8月6日在雅庭分场发现,三沟、雅庭分场出现较多。在1月出现较多,除寄生横坑切梢小蠹成虫并捕食其卵和幼虫外,伴随的昆虫有天敌有26种,其中害虫有齿小蠹、松瘤小蠹、细小蠹等,天敌有姬蜂、小黄蚁、谷盗、隐翅甲、阎甲等。

表1 横坑切梢小蠹寄捕螨在广西雅长林场的状况及其伴随昆虫

号时间地点分布Ntm伴随昆虫

12009年8月6~7日雅庭分场A、B2横坑切梢小蠹、细小蠹、松白星象甲、散白蚁、小红蚁、姬蜂、小黄蚁、谷盗、隐翅甲、小圆甲

22009年9月22日三沟的二沟分场A6齿小蠹

32009年10月21日雅长分场公路边A2横坑切梢小蠹、阎甲、隐翅甲、红谷盗、

白谷盗

42010年1月19~22日雅长分场2林班、三沟的二沟分场A8粉红谷盗、茧蜂、线虫、郭公虫、白谷盗、隐翅甲、白叶螨。橙红谷盗,白扁蟹蛛

52010年2月25日雅长分场2林班A2横坑切梢小蠹、松白星象甲

62010年3月25日果麻分场15林班、雅长分场2林班A2横坑切梢小蠹、红谷盗、阎甲

72010年4月23日雅庭分场A6横坑切梢小蠹、齿小蠹、松瘤小蠹、细小蠹、蛇蛉、大谷盗、小红谷盗、隐翅甲、线虫、茧蜂、步甲、黑蚁、小黑盲蝽

A:细叶云南松4级枯立木;B:细叶云南松饵诱木; Ntm:小蠹寄捕螨种群数量(头/坑)

4. 横坑切梢小蠹寄捕性螨的作用评价与分析讨论

文献报道的小蠹蒲螨(Scolytidae Pyemotes phloeosinus)属于小蠹虫的专性寄生螨,附着在寄主体内并随之扩散,对寄主的控制能量较强,是一类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天敌资源,但是2008年韩继成等认为小蠹蒲螨对各种用材林有一定危害,但通过分析,认为小蠹蒲螨的主要作用还是天敌,可有效控制小蠹数量,因此对遏止小蠹对林木的危害有一定积极作用。

1977年PeterW. price研究了小蠹与寄生捕食螨类之间的互惠共生,认为螨被小蠹携带扩散时不取食,只是在新场所小蠹产卵时才取食,其后代也不取食卵,因此有利于小蠹也有利于螨本身。横坑切梢小蠹寄捕螨的作用是否和小蠹蒲螨一样其主要作用还是天敌,可有效控制小蠹数量,或者是与1977年PeterW. price研究的小蠹寄生捕食螨一样,属于保护者,有利于小蠹,尚不清楚。

从表1看11、12月横坑切梢小蠹寄捕螨未在干上出现,因彼时正是横坑切梢小蠹梢转干高峰期和产卵期,是3级初侵木开始形成时期,也可能是横坑切梢小蠹寄捕螨产卵期,所以估计和PeterW. price研究的类似,但尚待通过进一步研究与横坑切梢小蠹寄捕螨伴随的天敌聚落群体控制作用,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蠹害指数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 Pefer W.Price著.昆虫生态学.北京大学生物学系昆虫教研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