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事业单位人事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改革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聚集地,它的机构组织具有中国特色,是增强综合国力、实施科教兴国的重要领域。只有切实的处理好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问题,才能建设社会化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经济才能发展,社会才能全面的进步,同时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对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尤其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之后,各地区、各部门党和国务院的领导下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需要,对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进行了积极的推进,在这个过程中改革也得到了不断的深化,积累了很多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所有的这些对党建的加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动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我们不但要看到好的一面,还要看到一些不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于企业的人事和党政机关干部制度改革来说,显得有些滞后,无法满足现在事业单位体制改革以及社会的人才流动需求。人力资源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我们从事业单位的人员构成特点就可以看出事业单位充当着竞争中最重要的主力角色,我们必须要深入的开展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跟上国际发展的步伐。

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产权不明确

事业单位的本身的产权和领导的管理、事业单位关系并不是很明确,还存在上下级单位间有不明确的权责关系,这些不利因素导致了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的发展对于当代市场经济的体制不适应。最终出现了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效率较低,事业单位的福利分配、人才流动等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单位缺乏活力,办事效率低,效益差,机构的人员浮肿。

2.编制管理滞后

在医疗卫生和广播电视等行业,和公共服务的规模发展不匹配,编制的增长小等现象表现的非常典型。编外用人这一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央至地方各级别的事业单位中,甚至逐步成了各级事业单位一种常态现象。编外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工资较低的现象,很多都是领取社会最低工资或者是同类职位中领取工资最低的,同时没有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各种福利待遇和编内工作人员相比也相差甚远。

3.人员流动困难

事业单位大多面临着人员流动难的显著问题。其一是没办法用最有效合理的办法引进专业所需的人才,不能吸引人才,就算是想办法引进人才也会由于事业单位的工资和福利待遇的一致性而很难将人才留住。其二是一般事业单位的各项分配制度也优高于其它单位人员,进入单位的人员大多不想离开单位,很难及时的分配和安置事业单位的一些冗员,对内部的改革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同时,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更具有安全感,无形中为事业单位改革带来了不小的外部阻碍。

4.用人的自缺乏

当前看来,事业单位成了政府部门的下属机构,因此其对事业单位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理,特别是对于事业单位的人事权,政府部门将事业单位人事权的管理作为了主要的管理手段。由于事业单位不合理的用人权产生了以下两个问题:①在事业单位安排过多的人员,造成了经费分流,降低了经费的利用率;②事业单位不能依据内部需要引进人才,存在被动安置非相关专业及学历人员的情况,遇到了十分优秀的人才也无权自行决定,需要经过政府部门的认可与审批,因此造成事业单位人员流动受阻。

5.人事法规体系不健全

公共人事管理相关法制化作为国家的一个重要法制,是我国法制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标志。迄今为止,我国的行政部门机关拥有《公务员法》,各企业拥有《劳动法》以及《劳动合同法》,想要保障好事业单位不建立一套整体的、合理的人事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是一味的参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实施执行,不健全的政策就会给实际工作带来一系列不利的影响,甚至会 制约事业单位相关人事管理制度积极健康的向前发展。

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对策

1.活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用人机制

积极的引入竞争机制到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里去,全面实行聘用制,同时采用竞争上岗,事业单位和它们的职工在自愿平等、合法以及协商一致的原则下,签订正式的聘用合同,明确把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和薪酬、聘期等写在合同中,由以前的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摒弃单纯的行政管理,变为法制管理,人事主体实现平等的转变,使得以前的国家用人变成单位用人。改变所谓的铁饭碗,给单位创造灵活用人以及人员的自主选择。

2.不断引导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深入

人们传统的思想在全面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得到了逐步的解放,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人们的观念也有所转变。虽然已经有所改变,可是事业单位的改革的成效依然还存在着不少的改革难题,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们的思想认识。所以,我们在事业单位的全面改革中,一定要做到转变观念,解放思想,还要坚定改革信念,做好广大职工进一步的思想工作。我们首先可以利用媒体,像杂志、报刊、电视等,对我国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和重要性、显现出事业单位改革的政策并进行大力广泛的宣传,使得人们的思想认识得到提高,帮助人们走出迷惑不解的矛盾,从而使得这项改革得到全面的支持;其次,要加强改革的政策研究,做实、做细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及时的总结经验教训,积极的开展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理论宣传以及经验交流,打下深化事业单位制度改革的坚实基础;最后还要加强和做好单位改革的调研工作,要多听听广大职工、基础部门的呼声和建议,把握好事业单位的改革去向,要实事求是,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人事制度政策改革措施。

3.妥善分流,扫清改革障碍

单位的人事制度在改革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会出现一些富余的人员,怎样把他们妥善安置,是改革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点,也是一个难点,这个问题会危及到社会的稳定,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大问题。我们要妥善的安排单位的人事改革中出现的富余人员,以行业、单位为基础,以单位的内部消化为主,辅助以多种其他形式妥善安置,给他们创造条件发挥作用。大力兴办单位的第三产业、切实的充实第一线、给富余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再就业和生产能力,采取先挖渠、再分流的方法,对于那些高龄、体弱多病无法再坚持工作的员工,可以同意他们提前退休;鼓励落聘人员停薪留职、内退、自谋职业、辞职等。如果事业单位有条件,可以在行业间、行业内部进行调剂和安置,对与那些单位专业相近的技术人员,给他们提供、创办优惠条件吸引他们进入企业,使得他们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用到生产里去,更多的为社会创造财富。

4.建立社保,为改革确立保障机制

建立起一系列的社保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工伤保险等,不仅可以解除广大职工的忧虑,还能够确保人才流动走向良性的循环轨道。首先,强化社会保险宣传力度。要想办法增强广大人民的社保观念和意识,尽管我国的事业单位实施社会保险政策已经超过十年了,但是广大人民对社会保险的认知还不够充分,大部分还停留在缴纳保险的阶段,关于投保时间、帐户增长率、投保工资以及退休后的待遇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很清楚,此外,关于投保人员在缴纳了社会保险后拥有哪些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等知识的了解有待于保险机构进一步加强宣传;其次,应该开设个人帐户,增强激励机制。任何性质的企业与事业单位,都应该建立起个人帐户,激励投保人员多投入,使其明确个人帐户的积累金额越多,今后能够享受到的退休工资就越高,创建权利与义务间相统一的社保和退休待遇制度,同时能够保障在人员流动时可以顺利划转保险金。

5.全方位参与,为改革保驾护航

当前事业单位的人员比较多,部门也各部相同,实施改革会涉及到很多的方面,包括行业领域和有关部门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及政治、经济、社会保障、财政体制等多个方面。因此事业单位的改革与机关部门相比难度要大得多,为了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得以顺利进行,我们就必须得到我国的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首先,应依据我国的改革政策,认真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并制定出事业单位人员的就业、保险、流动、辞职、辞退等与国家相匹配的政策法规。加强人才市场、人事信息、人事等部门的人才流动、就业与管理等有关中介服务体系的发展,对于事业单位选择人才和各类型人才选择工作岗位提供可靠信息,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各职能部门和各级政府应深入基层内部,真正将工作的重点放到事业单位的改革中去,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积极献策,主动为事业单位改革服务,不能只做观众也不能只做编剧,要同事业单位一同发展制度改革;此外,政府部门要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扶持工作,做开始实施改革的事业单位的有力支柱和坚强后盾,全力以赴地给予其改革的支持,与事业单位一起完成好人事制度改革的重大任务。

三、总结

就当前人事部门改革的现状来看,伴随事业单位职位聘用制的逐步发展,行政级别越来越淡化,但实事上仍在实行着干部保障制度,已经成为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最根本的障碍。改革的重中之重要提高对职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让大家看清楚当前的形势,做好思想准备进行改革。建立公平的、健全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将人事制度改革和执行劳动用工等制度相结合。强化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尽快颁布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管理条例,并针对事业单位落实好自,规范工作人员明确地位,进而真正的将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落实到处。

参考文献:

[1]宋丹:遵循公共财政原则: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J].现代财经,2006 (04):12-14.

[2]薄贵利:当前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亟待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J].新视野,2003(01):24.

事业单位人事改革范文第2篇

一、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领导,抓好改革的具体实施工作,20xx年9月28日,我局正式成立市文广新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局长XXX任组长,XX副书记、XX副局长任副组长,下设办公室,XX任办公室主任。20xx年9月29日,局7个下属事业单位亦同时成立领导小组。各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实行责任制。局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局改革工作以及审核、上报工作,下属单位领导小组负责完成本单位的各项具体改革任务流程。

2、加强宣传发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我市的一项重大工程,对我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局而言,人事制度改革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部分,对文化部门激活用人机制,激发文化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增强文化部门的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推动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xx年9月27日,我局召开文广新系统全体职工动员大会,20xx年9月29日至10月8日,7个下属事业单位也相继召开了本单位全体职工动员大会,传达贯彻市动员大会精神,组织学习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使全体人员明确改革的重要意义,了解聘用制的内容和要求,深刻领会政策文件精神,提高思想认识,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和聘用制工作。

3、抓好方案实施。首先,我局详细制订《X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和《XX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具体实施步骤时间安排表》。通过制订实施方案和步骤安排表,明确工作目标,对我局顺利完成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方案制订了,重点是抓落实。我局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具如下特点:①改革的指导思想、重点、目标、原则及基本要求明确,均严格贯彻执行市委办下发的实施方案精神。②思想政治工作到位。自召开文广新系统全体职工动员大会后,局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负责,一人挂钩一个下属事业单位,深入群众中开展教育,聆听职工意见,消除职工顾虑。通过加强宣传发动,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下属事业单位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也保证了改革的顺利进行。③强化监督,严肃纪律。为确保我局下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局领导小组多次召集下属单位领导开会,宣布我局制定的纪律措施,再三强调严格贯彻市委精神,依法依章做好改革工作。另外,充分发扬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保证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各单位的实施方案全部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二、主要成效

1、建立了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下属7个事业单位已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并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具体做法一是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原则开展岗位竞聘,在选人用人上打破身份界限,由国家职工转变为单位员工,由身份管理转为合同管理;二是引入竞争机制,中层岗位实行竞争上岗,打破了论资排辈的界限,让专业技术能手、人才脱颖而出;三是认真做好聘用合同的签定和鉴证工作。聘用制的推行改变了传统的用人方式,使下属事业单位职工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观念深入人心,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

2、建立了灵活自主的内部分配制度。分配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难点。分配制度的改革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较大,7个下属事业单位紧紧结合自身的实际,在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建立灵活自主的分配激励机制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建立了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如文化馆、艺术馆制订了一系列制度激励出作品、出成绩;图书馆制订的制度对员工发表专业论文、单位内部优秀评比、员工自学成才等方面都有详细的奖励措施,等等。

3、建立了赏罚分明的考核奖惩机制。建立和完善考核奖惩机制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效果,特别是推行聘用制的实际效果。局下属各单位充分认识到考核工作的重要地位和基础作用,强化了考核工作,在合理设置岗位的同时,建立了考核机制,针对行业的特点和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制订了人员考核制度,加强对全体员工的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同续聘、缓聘、待聘、解聘挂钩,初步建立了以岗位业绩为核心的考核分配任用机制,使考核奖惩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在我局的指导下,全部下属单位都健全建立了《中层干部考核制度》、《干部职工考绩考勤奖罚制度》和《工作人员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4、建立了比较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在改革工作的过程中,我局下属事业单位在完善岗位职责,健全考核奖惩制度的同时,十分注重建立各项内部管理制度,把岗位设置、岗位聘任、考勤管理和职工的奖惩等内部管理制度作为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付诸实施,为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激励人”成了7个下属事业单位的共识。[Page]

5、促进了下属事业单位的发展。下属各单位在全员聘用制度改革的推动下,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单位各项建设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绝大部分的员工,通过参加人事制度改革,认识到这次改革是真改而不是假改,光靠混日子是混不下去了,端正了工作态度。参加竞争上岗的中层干部,通过竞争受到了强烈的振动,明显地感到竞争和挑战就在自己身边,明白了今天不爱岗明天就下岗、今天不敬业明天就难以择业的深刻含义,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的转变。通过下属单位的自我总结来看,通过这次改革,工作职能得到了显著加强,工作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工作作风得到了显著好转。

三、努力方向

在市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局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顺利完成了,但完成不代表结束,今后还需在几个方面努力。

1、健全和完善配套机制。实行新的人事制度,还需要相应完善的配套机制,如人才培养、使用和引进机制;各类竞争激励机制;人事管理监督、仲裁机制等。

事业单位人事改革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聘用制;思想工作 

事业单位是我国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社会组织。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原有的人事制度及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适应时展的需要。聘用制既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也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解决好聘用制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整个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的进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一)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配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明确新时代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属性,裁减、撤销功能弱化、或者市场已经培育成熟的事业单位及中介组织。在整合后的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发挥市场机制在事业单位人才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所谓人员聘用制就是事业单位与职工都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受聘人员与工作有关的权利和义务。人员聘用制度主要包括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通过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的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既符合国际惯例,也是对事业单位基本用人制度的重大改革。 

 (二)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 

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体系,主要是要解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一是由长期固定用人转为合同用人。聘用制解决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长期存在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基本问题。根据聘用合同制,单位和个人不再是行政依附关系,而是对等的实体。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原则上签订聘用合同,根据合同规范和约束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二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由于事业单位从某一方面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以前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计划配置、行政手段,而市场化配置的手段比较少,往往不适应人才资源配置的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这既不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也导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益受到影响。推行聘用制后,单位和个人相互选择,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优胜劣汰,人员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一切由市场决定,提高人才及骨干的积极性,创造出丰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提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效率。相对而言我国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不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少,但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产生社会效益却只有美国等国家的20%,必须解决体制上的问题,打破“大锅饭”,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激情,提高工作效率。 

 

二、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遇到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在推进聘用制改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职工整体情绪不高。由于对聘用制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职工认为聘用制是政策推动,迫不得已,不愿改变过去的一些特点和习惯,如分配制度中的大锅饭,职工用工中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而且由于财政保证,在原有体制下这些聘用人员如同被圈养“绵羊”,没有危机感,也没有紧迫感,不愿改变现有的组织模式。对聘用制改革的热情普遍不高。二是聘用制走形式这是聘用制在推行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虽然签订了聘用合同,但是用人模式、管理机制并没有发生改变,仅仅是在原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基础再签订一个聘用合同,人员管理模式没有任何改变,他们已经习惯于现有工作环境和模式,聘用制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三、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和教育转变职工观念 

在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改革者必须向被改革的人员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好处,并告知他们改革的趋势不可逆转,只有配合改革,早日适应形势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要联系体制改革的实际,抓住教育引导的重点,积极开展以“转制改制”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对职工群众要以诚相待、以理服人。让职工全面了解、深刻理解、坚定支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特别要注意的是,要通过教育,使群众其充分认识到单位生存发展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命运。这样职工就更贴近单位、更关心单位,与单位同心同德,为经济发展努力工作。要使广大职工能从更高的角度看待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克服抵触情绪,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风险意识、提高竞争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帮助职工适应变革,把职工的思想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工作矛盾化解在初期,最大限度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 

 (二)选择最优的组织文化适应模式 

一般来说,为减少和避免领导与管理变革后的文化冲突,在变革过程中要对原来的组织文化进行整合,根据变革的特点,结合原来的组织文化实际,选择适合变革的组织文化。因此,适应变革的组织文化必然定位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组织文化强调竞争,充满竞争意识。不过竞争与公平二者之间并不是绝对矛盾的,它们在经济运行中既对立又统一,因为竞争产生的效率为实现公平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一文化理念是组织成员都能够接受的,最终对每个组织成员有利。因此,将竞争与公平两者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实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就能够重建最优的组织文化模式,以适应和促进领导与管理变革的需要。当然,与组织文化相适应,领导与管理风格也应做出调整。例如:将领导与管理的秘密性和幕后性转向公开性和透明性,营造一种民主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因此变革后的领导与管理风格也应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的风格。 

 (三)加强事业单位工会的建设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在协调劳资冲突和劳动关系调整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和救济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历史的积习以及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的特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和行政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工作终身制、福利待遇的刚性化,事业单位发生的劳动关系矛盾较少,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基本上是一个缺乏竞争性的福利联合体,联合职工进行各种交流性活动的依附性部门。在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中,事业单位工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协调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劳资纠纷,维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工会在改革中,要指导职工签订聘任合同,要注重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充分发挥协调、理顺和稳定人事关系的作用。此外,工会应积极参与聘用制改革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岗位设置、收入分配、人员分流等,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做到程序合法、过程透明,使职工安心、放心、顺心。最后,工会要积极参加地方人事仲裁机制的建立,在仲裁中应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参加人事争议案件的仲裁,工会还应主动参与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方案的调研,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是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体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激励措施,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分配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既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引导和调控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又能增强获益员工的群体认同感,减少聘用制改革的阻力。只有主要领导和高层次人才的分配制度改革进行了实施,事业单位的内部分配制度措施才有可能真正地实行。同时也要加强财政、审计监督,严禁工资外收入的无序发放干扰了正常的工资分配秩序,引起分配不公乃至腐败产生。 

 

参考文献 

[1]顾平安.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不是为了盈利[j].中国行政管理,2003,(2). 

事业单位人事改革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过程,是组织的重大变革。文章的指导思想是利用公共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知识,探讨在新时代下,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变革,针对事业单位聘用制推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 

    事业单位是我国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社会组织。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原有的人事制度及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适应时展的需要。聘用制既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步,也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解决好聘用制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整个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的进行,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一)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就是要配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对事业单位进行清理整顿,明确新时代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属性,裁减、撤销功能弱化、或者市场已经培育成熟的事业单位及中介组织。在整合后的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制,发挥市场机制在事业单位人才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所谓人员聘用制就是事业单位与职工都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和个人的人事关系,明确单位和受聘人员与工作有关的权利和义务。人员聘用制度主要包括公开招聘、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解聘辞聘等制度。通过聘用制度,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的一种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既符合国际惯例,也是对事业单位基本用人制度的重大改革。 

    (二)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意义 

    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体系,主要是要解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一是由长期固定用人转为合同用人。聘用制解决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中长期存在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基本问题。根据聘用合同制,单位和个人不再是行政依附关系,而是对等的实体。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原则上签订聘用合同,根据合同规范和约束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二是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由于事业单位从某一方面说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以前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是计划配置、行政手段,而市场化配置的手段比较少,往往不适应人才资源配置的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这既不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也导致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效益受到影响。推行聘用制后,单位和个人相互选择,以市场配置为基础,实现人员的合理流动,优胜劣汰,人员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一切由市场决定,提高人才及骨干的积极性,创造出丰富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提高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效率。相对而言我国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总数不比美国等发达国家少,但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产生社会效益却只有美国等国家的20%,必须解决体制上的问题,打破“大锅饭”,激发专业技术人员工作激情,提高工作效率。

    二、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遇到的问题 

    我国事业单位在推进聘用制改革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职工整体情绪不高。由于对聘用制重要性认识不足,许多职工认为聘用制是政策推动,迫不得已,不愿改变过去的一些特点和习惯,如分配制度中的大锅饭,职工用工中的“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等。而且由于财政保证,在原有体制下这些聘用人员如同被圈养“绵羊”,没有危机感,也没有紧迫感,不愿改变现有的组织模式。对聘用制改革的热情普遍不高。二是聘用制走形式这是聘用制在推行中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虽然签订了聘用合同,但是用人模式、管理机制并没有发生改变,仅仅是在原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基础再签订一个聘用合同,人员管理模式没有任何改变,他们已经习惯于现有工作环境和模式,聘用制并没有产生实际效果。 

    三、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的措施 

    (一)加强宣传和教育转变职工观念 

    在推进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方面,改革者必须向被改革的人员说明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好处,并告知他们改革的趋势不可逆转,只有配合改革,早日适应形势才不至于被淘汰出局。要联系体制改革的实际,抓住教育引导的重点,积极开展以“转制改制”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教育,对职工群众要以诚相待、以理服人。让职工全面了解、深刻理解、坚定支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特别要注意的是,要通过教育,使群众其充分认识到单位生存发展将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命运。这样职工就更贴近单位、更关心单位,与单位同心同德,为经济发展努力工作。要使广大职工能从更高的角度看待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克服抵触情绪,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素质,增强风险意识、提高竞争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帮助职工适应变革,把职工的思想问题解决在基层,把工作矛盾化解在初期,最大限度地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保持职工队伍的稳定。 

    (二)选择最优的组织文化适应模式 

    一般来说,为减少和避免领导与管理变革后的文化冲突,在变革过程中要对原来的组织文化进行整合,根据变革的特点,结合原来的组织文化实际,选择适合变革的组织文化。因此,适应变革的组织文化必然定位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组织文化强调竞争,充满竞争意识。不过竞争与公平二者之间并不是绝对矛盾的,它们在经济运行中既对立又统一,因为竞争产生的效率为实现公平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一文化理念是组织成员都能够接受的,最终对每个组织成员有利。因此,将竞争与公平两者有效地整合在一起,实行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就能够重建最优的组织文化模式,以适应和促进领导与管理变革的需要。当然,与组织文化相适应,领导与管理风格也应做出调整。例如:将领导与管理的秘密性和幕后性转向公开性和透明性,营造一种民主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原则是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因此变革后的领导与管理风格也应体现出公开、公平、公正的风格。 

    (三)加强事业单位工会的建设 

    工会是劳动关系矛盾的产物,在协调劳资冲突和劳动关系调整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和救济作用。但是由于我国历史的积习以及干部人事制度管理的特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和行政人员享受同等待遇,工作终身制、福利待遇的刚性化,事业单位发生的劳动关系矛盾较少,事业单位的工会组织基本上是一个缺乏竞争性的福利联合体,联合职工进行各种交流性活动的依附性部门。在事业单位聘用制人事制度改革中,事业单位工会组织必须与时俱进,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协调事业单位改制过程中的劳资纠纷,维护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工会在改革中,要指导职工签订聘任合同,要注重对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充分发挥协调、理顺和稳定人事关系的作用。此外,工会应积极参与聘用制改革中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岗位设置、收入分配、人员分流等,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做到程序合法、过程透明,使职工安心、放心、顺心。最后,工会要积极参加地方人事仲裁机制的建立,在仲裁中应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参加人事争议案件的仲裁,工会还应主动参与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方案的调研,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建立主要领导收入分配激励约束机制 

    完善高层次人才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是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体现知识、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进一步完善各项激励措施,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的收入分配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既有利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加强引导和调控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又能增强获益员工的群体认同感,减少聘用制改革的阻力。只有主要领导和高层次人才的分配制度改革进行了实施,事业单位的内部分配制度措施才有可能真正地实行。同时也要加强财政、审计监督,严禁工资外收入的无序发放干扰了正常的工资分配秩序,引起分配不公乃至腐败产生。 

    参考文献 

    [1]顾平安.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不是为了盈利[J].中国行政管理,2003,(2). 

事业单位人事改革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公共人事管理立法的不断完善,我国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人事管理体系,但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仅仅依靠文件形式下发缺乏权威性,并不能达到人事制度的改革目的和要求。由于事业单位人才市场的相对落后,人才招聘制度的规定不严格,再加上没有必要的的竞争机制,一旦录用都不会被淘汰,导致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偏低,很难做到人尽其才。虽然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获得了短暂的成效,但仍旧没有达到人事制度改革的目的,没有在管理体制方面创建真正的法制管理结构,员工自我约束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岗位的管理工作相对落后。

二、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人事管理是指国家或企业通过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和合理的管理制度,以实现员工的体力、智力的最充分利用,并保护员工的合法利益,具体包括对事业单位人员的招聘、考核、工资福利等各项管理规定,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创建完善科学的分配制度、实现单位员工自我管理,来完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人事管理工作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得人事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对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人事管理制度法制化可以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是健全人事管理制度的急切需要,也是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满足条件。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逐渐实现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使人事管理工作可以做到有法可循。通过对员工的自我约束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的健全,促进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凝聚力,优化事业单位的员工队伍。只有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才能使人事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新时期我国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途径探索

1.构建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机制。事业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工作特点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建立与本单位性质相符合的岗位管理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实行岗位管理。对工勤岗位,要建立员工自我约束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建立岗位等级规范。对管理岗位,要建立能够体现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管理水平的等级制度。对专业技术岗位,要坚持择优聘用原则,逐步建立职业资格注册管理制度。通过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深化改革,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机制,以此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现事业单位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调动事业单位各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以自身特点为出发点,以科学合理、简单高效为原则,通过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分配制度的结合,制定符合本单位发展的岗位设置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机制,不仅可以突出岗位的作用,还可以淡化工作人员的身份,把人和事联系起来,有效的将工作内容体现在岗位职责中,不仅培养了事业单位的骨干精英,还优化了职工队伍,对事业单位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员考核评价机制是实现绩效工资合理分配的基础,绩效考核是单位通过运用特定的标准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来决定员工的绩效工资分配。如何在管理过程中进行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一直是管理者思考的问题,员工的工作有的可以量化,有的却是不可量化的,比如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员工的素质等都不可直接量化。这就需要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实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的目标,比如完成数量等可以直接按照数量的多少来进行分析评价,而定性分析的目标,需要间接地通过客户的满意程度或者投诉率等来进行分析评价。绩效考核制度在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一些管理者由于心软考虑到员工工作的辛苦,没有按真实情况考核,从而导致绩效考核制度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加强人员考核评价机制的建立,要打牢绩效考核的基础,公平地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避免使绩效考核流于形式,从而实现建立科学完善的人员考核评价机制的真正目的。

3.创设完善科学的分配制度。完善的分配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基础,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基本条件。十七大中明确提出:合理的分配制度才能体现社会公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在2007年实施改革,完善了工资调整机制,将事业单位员工收入分为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和岗位补贴四部分。绩效工资是事业单位根据规范要求,采取灵活的分配方式,人为地决定绩效工资的分配,绩效工资的分配依据是事业单位员工对单位的贡献程度,目前,绩效工资的模式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具体的实施还需完善。培养人才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合理的竞争激励机制,通过员工的自我约束和员工之间的竞争以及事业单位对员工的奖赏措施来促进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事业单位的发展。合理的分配制度主要指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根据员工对单位的贡献公平分配。只有创设完善科学的分配制度,体现公平的分配原则,才能使员工积极的投入工作。事业单位要通过建立科学完善的分配制度形成合理的工资增长模式,从而达到事业单位科学规范的收入分配。

4.实现单位员工自我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员工的地位不断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成为事业单位的主要管理方式。员工的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和自我学习五个方面。自我认知作为自我管理的基础,需要员工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并了解自己内心的需求。自我规划要根据员工自己的内心需求来设定目标,是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的前提。自我激励是指在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中,若发展顺利员工应时刻告诫自己要居安思危,若发展困难员工应时刻激励自己。自我控制是自我管理的必备条件,员工应为了既定目标而放弃暂时的欲望。自我学习是指员工应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己以适应单位的需求。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改变以往的只由管理者制定的模式,应让员工也参与人事管理的制定,这样不仅能够了解员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还可以较好地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只有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才能实现事业单位绩效的提高。制定人事管理制度时可以通过发问卷或者开座谈会的方式来了解员工对人事管理制度的感受,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更容易被员工接受,也更容易实现员工的自我管理。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