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第1篇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实施低年级口算教学的点滴体会:

一、按部就班――培养良好的口算习惯

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口算的正确率不高,一个练习做完后,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本来会做的学生却看错数字,看错符号等,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做题的习惯不好。针对这一现象,我对学生口算的习惯提出了“三认真”要求。

1.认真看题的习惯

在做每一道习题时,要认真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不能在还没看清题目时就开始算题。

2.认真做题的习惯

在认真看清题目的基础上,要认真、细心地口算,杜绝把每一道会做的题目做错。

3.认真检查的习惯

认真做完一道习题后,还要及时检查。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往往做完题后就以为完成了任务,认真检查的学生几乎没有。于是我就“强制”学生做完后检查,否则算错一题“奖励”两题,检查到错题的小朋友,老师将会选他(她)当小老师,帮老师检查别的小朋友的作业。这一招还真灵,学生当然不愿意接受这不光彩的“奖励”,反而个个想当小老师。

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口算习惯。

二、驾轻就熟――掌握正确的口算方法

俗话说:“理清则明”。口算要正确合理,必须牢固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逻辑思维能力弱的特点,在口算的新课教学中,教师不能把自己认为最优的方法硬塞给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创设联系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用学具操作,通过亲自动手摆一摆、数一数、比一比,获得感性认识,探索出多种多样属于自己的口算方法,并能把自己的算法与大家交流共享。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看看哪种方法最好,让学生选择既适合自己又最优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三、千变万化――开展扎实的口算训练

低年级学生一般有喜新、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扎实有效的练习,才能使学生巩固口算的方法,不断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口算练习必须注意“四性”。

1.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寓教于乐,教师在形式上应克服单调、重复的练习,采用多种多样的、生动的、活泼的形式来进行。如利用口算卡片、口算表等进行视算;采用“对口令,开火车、抢答”等进行听算,有时利用“找朋友、送信、摘果子”等形式把算式与得数用线连起来进行口算;有时利用“比赛,过独木桥”等多种形式交替练习,同时在训练手段上,还可借助实物、口算器等教具和投影,动化课件等教学手段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让全班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口算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愿意口算,都喜欢口算。

2.针对性

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情况采取一些针对性的练习。一是抓住口算的重点、关键练。例如:表内乘除法,20以内的加减法,是低年级学生口算的重点,应强化训练,使每位学生都能脱口而出。二是容易混淆的口算题对比练。在表内乘除法和20以内的加减法中,可挑选学生最容易混淆的进行集中对比练习。如16-7、17-6;4×7、7×4;36÷9、63÷9等。三是经常出错的题目反复练。这样让一些难题、易错题远离学生。

3.灵活性

低年级口算不仅要正确,而且要迅速。这就要求在口算练习中经常设计一些开放的、灵活的题。如()+()=10、()-()=5、 6×()=()等,让学生填写括号内的数,通过训练,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能让他们积极思考,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对同一类型的题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从而对学生口算的速度提出更高的要求。

4.长期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口算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日之功,教师要每天利用3~5分钟进行口算训练,要天天抓,时时抓,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对而快的特点。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低年级 口算能力 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3-0040-03

在参加工作的十年时间里,我一直担任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我在教学的实践中感到:对于小学低年级的计算教学来说,练习的重点应放在口算上。我曾发现了口算教学中的问题,并试图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口算教学的有效方法,也尝试和改进对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方式,最终在不断地摸索和实践中取得成效。

一、发现——要解决的问题

21世纪是信息、数字时代,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数学素养。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然而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小学生口算能力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正确率均不能达到规定的要求。通过调查发现:孩子普遍认为口算类的题目太简单,不如思考应用题有意思,做对了,骄傲情绪明显,做错了也不当回事;有的孩子口算一两道题速度很快,当口算题目较多时,却磨磨蹭蹭,很长时间做不完,表现出厌倦疲乏的样子;有的孩子口算时马马虎虎,不是看错运算符号就是写错数,甚至会出现毫无道理的错误,不能算出正确的结果。

二、分析——问题的成因

出现以上问题,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教师在指导口算方法上统得过死,缺乏灵活性,导致学生机械记忆、思维僵化。

2.教师未能结合儿童年龄特点,从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感”,使得练习形式单一化,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3.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即俗话说的“粗心大意”,这其中包括感知粗略,甚至感知错误、表象模糊、思维定势、注意的分配能力差、有意记忆力差、情绪脆弱等。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不书面表达计算过程而通过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不仅有实践意义,而且是数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事实表明,口算速度快的,笔算速度也快,正确率高,反之,口算速度慢的,笔算速度也慢,正确率低。“计算要过关,必须抓口算”,这是科学结论,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条规律。学生在进行口算时,需要集中注意力,记数目,选算法,在头脑中紧张的思维运算,因此口算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在教学实践中探求口算训练方法

(一)学习口算方法,训练多向思维

在学习口算方法时,要重视学习过程,强化首次感知。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算理的探究,并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眼、动口,促进多感官协同参与学习。在学生掌握一般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比较,找出比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例如,我在教学“9加几”一课时,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9+4,我先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试图让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

“我是通过摆小捧看出来的。”

“我是一个个数出来的。”

“把9放在心里,再往后数4个,10、11、12、13,结果得13。”

“因为10+4=14,所以9+4=13。”

“从4里面分1个给9,1和9加起来等于10,10再加4里面剩下的3就是13。”

……

分析学生的思路,主要有数数法、类推法、凑10法……这些思路是每个学生不同思维能力的表现,面对学生存在着的个性差异,他们对数学知识有着不同的理解,对数学方法有不同的喜好,课堂也因此五彩缤纷、富有个性了。

在学生出现了各种算法后,很多老师便会“言归正传,隆重推出凑十法”,再用小捧摆一摆来理解“凑十法”,最后让学生运用“凑十法”反复练习,又把全体学生的思维限制在“凑十法”这方法上。然而我却认为这样做客观上会造成学生独立撷取信息和亲历解决问题的机会减少,对保持学生的创新欲望和自信心也是不利的。学生在口述9+4时的思考过程,实际上就是把自己思维的全过程公布于众,一人讲大家听,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再让学生口述9+6、7+9等算式的思考过程,学生逐步体验了“凑十法”的优越性。最后让学生说出你还会算哪几道“9+几”的算式。本课教学任务让学生找出这些算式的共同点及算法的多样化,值得注意的是进行口述思维过程的训练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指定学生口述思考过程时要有针对性,最好先指定思维能力好些的或迫切要求发言的学生口述,要注意给口述思维过程能力差的学生较多的练习机会,千万不可有这方面的“空欠”,要组织多种形式的口述计算思维过程的练习形式。

(二)巩固口算方法,训练形式多样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学生掌握口算方法之后,要进行适当地练习。练习重点是要求计算正确,不强求计算速度。练习时应注意:

1.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安排些习题,使学生有充分的练习机会,逐步掌握计算方法。教材的练习一般具有典型性,是质量较高的口算材料,如: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巧填数、夺红旗、找朋友等,都应当充分运用。在同一时间内,全体学生当堂演练,讲究其速度及正确率,同时及时反馈,当堂校对,当堂评价。

2.让学生适当地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练习时要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尝试了下面几种形式:

(1)口算卡片进行口算。一般放在新课前,用于复习旧知识;或学生回家后自主练习。制作方法:用较硬的纸裁成长方形卡片,每张卡片上正反两面各写一道口算式题,还可根据需要出示答案提示,建议不同阶段的口算题用不同颜色纸制作。口算卡片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可反复使用。

(2)口算牌进行口算。制作方法和口算卡片相同,不同处是背面写出口算结果(或是在电脑中用ppt制作)。使用时教师翻动口算牌,先出现题目,再出现得数,最后引导学生订正。这种方式适合进行刚刚学习的口算新课练习,也适用于口算有些困难的学生。

(3)口算板进行口算。教师可以利用较大的正方形的硬纸制作口算板,口算板上横10行,纵10列标出0~99这100个数字。教师任意指两个数,说出运算符号,让学生口算出得数。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认真听、仔细看,排除其它数字的干扰,保证口算正确。

(4)口算表进行口算。数学书上常附有口算表,可以按照这种口算表的格式,制作成大表张贴在教室的墙上。这样可以组成各种类型、难度各异的口算题,便于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如:

(5)可以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四人一组互相算,利用学号口算,或者进行全班的口算接龙比赛。既可以提高兴趣,促进合作交流,又能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三)口算训练灵活,培养多种能力

学生掌握口算方法之后要适当进行形式灵活多样的口算练习。学生对学习有无兴趣与教学艺术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变换多种形式进行训练,使学生始终保持对口算的浓厚兴趣。可以采用以下的训练方法:

1.视算、听算、心算结合练

视算、听算、心算是口算练习中基本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用脑算说出结果,这样使口、手、脑得到协同训练;听算是通过耳听、脑记和计算,才能算出结果,这种方法难度较高,学生要记数字、记符号、想得数,这种方式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有用的;心算是在眼、脑共用的基础上精力高度集中用心去思考,准确地说出得数。经常调换这三种口算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学习心理素质始终保持在求知欲望的状态。

2.新旧知识对比练

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我经常采用新旧口算题对比练习。如:进位和不进位的对比;减法和加法对比;乘法与加法对比;除法和乘法对比。这样训练使学生既掌握新知,又复习旧知,进一步明确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使新旧知识互相沟通,形成完整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

3.各种机能针对练

笔头训练、竞赛训练、计时训练……,这些训练各有各的目的。找准时机采取不同形式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使学生口算技能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分散集中经常练

要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长期训练的结果,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先集中认识进位道理,然后分散练习9加几、8加几、7加几……最后再集中起来训练,找一找9加几,8加几……各有几道,并有规律地排列起来。

20以内退位减法学完之后,可将加减集中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一道加法算式,想出两道减法算式,能根据相关联的三个数很快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这样通过集中——分散——再集中的经常训练,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5.针对综合交叉练

针对性训练就是把有关知识进行归类,抓住各种类型口算知识的特点,进行分类训练,达到一定程度后再综合训练,这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

6.多种形式变换练

例如:抢答口算、口算游戏、口算接龙练习、小组对抗赛、送信、找朋友等等。

(四)持之以恒训练,养成良好习惯

《新课程标准》对口算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根据这些要求,紧紧依靠教材,落实对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常抓不懈。我们每节数学课都坚持抽出2分钟练习20道口算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断提高。例如教学百以内加减法时,练习从“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开始,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再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每天的数学作业必有20道以上的口算,自己出题自己判,或家长出题家长判。这样日复一日,坚持不懈练习,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同时每个学期中,我还布置学生有40天左右口算强化练习时间,每天练习60~80口算题,并及时登记,强化练习阶段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价。

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口算训练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必须认真对待,教育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能使学生在口算中保持相对稳定的心情,良好的心态。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口算正确率的保证。

1.口算教学中应从低年级就开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感”。引导学生在口算之前要看清数字、看清符号,观察题目的特点,认真审题。口算过程中要弄清数字与数位的关系、数和形的关系、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优化学生的计算方法。

2.选择合理的口算方法,认真口算;规范地书写数字、运算符号。口算时,配合教具、学具的使用,从直观教学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采用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口算与笔算的联系与区别。

4.口算练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坡度,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口算教学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一种看似简单但实际相当艰巨的工作。保持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减少错误还可以培养认真负责的精神,对学生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关注每个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口算教学中要关注每个学生。在一个班级体中学生的程度是有差异的,要允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错误。要耐心对待每个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及时纠正,具体指导,期待进步。认真分析不同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包括心理原因、知识原因,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逐步减少学生的错误,使学生的口算能力稳步提高。

四、实践效果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口算训练;持之以恒;探索规律

有一年,我接手四年级的数学课教学。上课没几天,就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的计算能力差,尤其是口算,速度慢,正确率不高,甚至很多学生没有口算的习惯,一见到算式,不管能不能口算,拿起笔就列竖式,既浪费时间,又容易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造成错误。显然,这与平时缺乏口算训练有着直接的关系。

《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口算能力是数学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复杂的四则混合计算,都是以口算作为基础的。口算能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笔算的正确性、迅速性、合理性和灵活性。口算训练的加强,对于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计算能力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小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怎样抓学生的口算训练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训练,夯实基础

1、口算教学从低年级就应该扎实训练。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达标特别重要,教师一定要反复训练,保证人人过关,达到脱口而出。100以内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等,也要达到熟练。这些都是四则计算的基础,可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要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就要训练说算理,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说算理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学生欲说必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进而提高口算能力。坚持让学生说算理,还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1、学生形成口算技巧并达到熟练程度,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只有做到天天练、课课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会有效果。例如:每节课开始坚持三到五分钟的口算训练,或者每天有一定数量的口算作业。有人认为,口算题简单,没有练习的必要,何必浪费时间呢?其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口算方法的内化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不能指望通过几道题或者几十道题的练习就形成技巧。俗话说,熟能生巧,学生做的多了,自然就能达到熟练、准确的程度。

2、口算内容要紧扣教材,结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现有智力水平进行设计。 如在进行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时,可以设计一些像46+54,382+618等能凑整的加法以及像500—126这样的减法口算练习,而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可以渗透一些特殊数字相乘的口算练习,如5×20,25×4,125×8,125×4等。既达到强化学生数感的目的,又为下面的学习作了铺垫。在教学中,还应把口算训练贯彻数学教学的始终,与整个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做题时能口算的,就尽量要求学生口算。这样长期下去,能培养学生口算的习惯,提高口算的熟练程度,形成口算的技能、技巧。

3、循序渐进,加强训练,提高口算的正确性。如在教学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后,可以进行这样一组类似训练:25×2,25×4,250×4,25×40,250×40,1250×40。第1、2题是100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第3、4题是为了巩固第一个因数或第二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口算方法,第5题是为了巩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口算方法,而第6题中的第一个因数是1250,主要是想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以避免学生思维上的定势。

三、探索规律,提高速度

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已逐渐增多,各种运算定律及性质的熟练运用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主要途径。这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探索规律,提高对数据特征的观察力、对式题的变形能力及推理能力来提高口算速度。这就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先得观察数据、符号,分析是否能简算,如果能就要主动采用简便算法,不能只是题目要求时才用简便算法。在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时,学生对类似“47×99+47”的题目感到困难,可引导学生这样想:99个47加上1个47等于100个47,结果是4700。还可引导学生将15×101转化为15×100+15。又如在学生熟记25×4=100,125×8=1000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直接推导出2.5×4, 0.25×4, 12.5×8, 1.25×8等算式的结果并不难,但是对于像0.25×8,25×16 ,2.5 × 48,125×16,125×24,125×32×25等比较复杂的题目,学生往往想不到用简便算法,而直接列竖式计算。这时教给学生口算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0.25×8=0.25×4×2=2 ,25×16=25×4×4=400,同理其他的算式经过这样的恒等变形也能很快口算出结果。这样的口算技巧不难掌握,在训练中,教师只要注意指导与示范,并长期坚持练习,学生一定能体会到简算的优势,从而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中,真正发挥口算的作用。

另外,一些常用数据,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这不仅可以达到计算正确、迅速,而且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受益无穷。例如:熟记1~20各自然数的平方数;小数、分数的互化中, 熟记一些常用数值;如:学习圆周长、面积的计算后,熟记2π~9π、16π、25π、36π的数值等。长此以往,对于一些常见的有关题目,学生见题就能说出答案来。

四、注重审题,避免错误

学生在计算时,常常会出现因为感知粗略、审题不够精细引起错误的现象,教师可以利用口算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冷静思考,仔细计算的习惯。如:给出一组对比性的口算练习,126+99与126+101,前者可转化为126+100—1=225,后者为126+100+1=227,计算中,学生在加整后再加1还是减1的问题上往往不注意,尤其是遇到像126—99,126—101这样的减法题时错误更多,在理解算理的同时,经常进行对比性的口算练习,既训练了学生敏锐的思维,又培养学生严谨的计算习惯。

又如:25×4÷25×4,37+63—37+63这类题,学生一看到题目,极易受到“25×4”及“37+63”的强烈干扰而忽略运算顺序,往往用“25×4”来除以“25×4”,用 “37+63”减去“37+63”。 这类题目除要求学生认真审题,避免接受强烈的错误信息外,还要经常进行强化训练,避免出错。

五、方法灵活,激发兴趣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计算能力 提高方法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学习能力,是学好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段,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学习质量。现在,关于计算能力培养的论文著述很多,方法也多种多样,这说明在计算辅助设备(如:计算器、电脑等)高度普及的今天,人们对“人”的计算能力已经感到不满意,并期望改善学生对外部设备的依赖。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要告诉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让学生知道: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关系到其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影响到其数学能力的发展与提高。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计算的准确率和速度如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

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一旦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首先课堂教学应避免呆板与单一,可以多种形式进行口算训练。比如:低年级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如“开火车”、“找朋友”、“找门牌号”、“送信”、“对口令”、“夺红旗”、“闯关”等;中年级可以采用口算板、口算表、卡片、幻灯片或游戏进行训练;高年级训练的方式可以是指名答、抢答、齐答、听算、视算等。如果用以上不同形式的训练方法,在可能的情况下,坚持每节课前适当地进行口算训练,一定能够很快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加强趣味练习,激发计算兴趣

数字计算枯燥乏味,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数学计算时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尤其重要的。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想学”。根据小学生好动、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采用比赛、游戏、抢答、闯关等训练方式代替以往单一练习的方式。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为了调动学生改正错题的积极性,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抓特务”等寻找错题的游戏活动,既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又练习改正错题,提高纠正错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法则

如果不懂算理,仅靠机械训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使他们能准确理解和掌握算理计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法则外,还要使他们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应注意训练他们的记忆力。而这些要求都要靠日常教学达到。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加强教学,上好新授课,处理好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得“法”,并通过练习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四、持之以恒,不懈地训练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口算技巧的形成和熟练程度,不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在教学中长期不懈地训练,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要做到经常化,有计划、有步骤,在时间上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有密度,在形式上、内容上要求灵活新颖。只有持之以恒,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例如:每节课开始坚持进行两分钟的口算训练。在应用题教学时,对数据简单的题目也要坚持让学生口算。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培养学生口算的习惯,使其形成口算的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需要每天坚持练一练。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而在做计算题时,往往有的学生有轻视的态度,有的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等不好的习惯造成错误。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也很重要。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地使学生养成计算时精力集中,认真演算,仔细抄写,自觉检查、自觉估算和验算的习惯。另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帮助学生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降低出错的几率,有效提高计算准确性。

六、重视计算练习的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计算能力

在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教师要在练习的形式上多动脑筋。一要有趣味性。设计计算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二要有针对性。在平时教学中,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三要注重实践性。提倡练习设计的实践性,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从而使计算练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实际价值。

七、把口算、估算和笔算三种计算方式紧密结合

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估算和笔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在小学的每个年级段都要强调学生对口算知识的掌握。既要求学生掌握正确口算方法,更要求学生掌握优化后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速度。在现实生活中,估算其实是用得最多的计算。如买东西时大家一般都用估算先算总价。同时估算也是检验笔算结果正确与否常用的手段。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中,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中的优越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既要进行方法指导又要经常训练,持之以恒,只有这样学生的计算能力才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董红岩.培养和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要持之以恒[J].内蒙古教育,2011(23).

三年级口算练习题范文第5篇

学生的口算是从10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开始的,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基本运算的关键时期,无论是以后学习加、减、乘、除,还是开方、乘方等复杂的计算,都离不开2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在教会学生20以内加减法的算理的基础上,十分重视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训练口算的方法有很多,我主要采用的方式是:视算和听算。

一年级上学期,我将口算题写在卡片上,用开火车、小组擂台赛的方式,每天进行课前3分钟口算训练,学生兴奋地参加到了活动中,我原以为这样的口算训练达到了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的目的,但是一段时间过后,我发现视算训练存在一些问题:每次教师指定开哪一列的火车后,这一组的学生一个接着一个的回答问

题,个个声音洪亮、计算准确。似乎这件事只与站起来回答的同学有关,其他学生有的在玩儿、有的在整理书本,或者一脸茫然地坐在那儿,很少有学生认真的一起跟着练习。在发现问题后,我也采取了一些方法来改善视算训练,如,判断正误、随机点名回答。虽然效果有所提高,但是还没有更有效地利用好课前3分钟口算。

一年级下学期,在一位老教师的指点下,我将课前三分钟的视算训练改换成听算训练。经过近三个月的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普遍提高。我将我在听算训练中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涉及的范围广、训练有针对性

听算是全班同学,在听老师念完题后,将算式写在横算本上,并计算出得数,这一训练是真正意义上的面对全班学生进行的。不像视算,是否参加到训练中,由学生的主观意愿决定。在出题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调整难度和进行专项训练。虽然每天只训练十道题,但这十道题可以涉及各种题型,也可以针对一种题型进行训练。我在进行口算训练时更偏向于专题训练,从学生的对错情况,了解到他们的掌握情况。

二、学生注意力集中、准确率提高

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学生做错题后,教师和家长都将原因归结于太马虎。但我个人认为,还是因为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打开人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唯一的门户。听算是学生耳听、手写、心算的一个过程,学生只有认真倾听、认真书写、认真心算,才能确保正确率的提高,同时进行了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三、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很多学生在上幼儿园时学过数字的书写,但是由于很多教师不强调数字书写的要求,许多学生数字书写不规范、书写太乱。虽然在一年级上学期,教学过规范数字的书写,学生也在田字格里进行过练习。但由于学生回到家后,没有人督促,书写很不规范。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正好利用听算的时间,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现在拿出学生的课堂本,虽然不是每个学生的数字都书写的特别漂亮,但是每个人的课本都很整洁。

四、提高学生口算练习的兴趣

每天进行听算训练,看似比较烦躁的一件事。但是我从我的学生的脸上看到的是喜悦。每天做完十道题后,先是自己检查,然后以开火车的形式核对答案,自己当小老师给自己打分,每题10分。汇报答案的孩子声音洪亮,核对自己答案的也是一丝不苟,就像一个小老师。当给自己打完分数的时候,我要了解答的情况,特别是当我说:“得100分的同学举手”时,这些学生骄傲的举起了小手,脸上洋溢着笑容。慢慢的,我发现有的学生在100分的旁边画一个小红花,有的用一个爱心把100分圈起来,还有一个小淘气,模仿我打的100分在本上画。每个孩子都能从这简单学习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快乐。

五、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