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汉语培训

汉语培训

汉语培训

汉语培训范文第1篇

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汉语拼音是整个小学阶段中最为基础,是学生漫长的求学生涯中的第一步。但由于刚入学的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他们,掌握的难度较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策略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所以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根据一年级的小朋友最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我们要有意识地选择了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给他们听,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再告诉学生,只要掌握了拼音,大家就能自己读懂很多有趣的故事,这是一件多么有趣的事情啊,顿时产生了对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同时让孩子们知道只有学习好汉语拼音,才能把普通话说标准。进入小学生活,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需要用普通话交流。但对于刚入学的孩子们,他们满口都是方言,交流时各种语言都有。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教师可以编一些因读不准音而闹出笑话的故事讲给学生们听,让他们知道,只有学好拼音,才能把普通话说好,与人交就不会闹各种笑话。并且向学生介绍普通话就是我国的国语,说好普通话还可以和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交朋友,进一步地让学生们感受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以此来激发孩子们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 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优化教学过程。

学习汉语拼音本身就是枯燥无味的,如果靠死记硬背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儿童的天性是好动爱玩,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满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强调在“玩”中学,在“玩”中有意识地传授给孩子拼音拼读方面的规律,让学习在游戏和互动中进行,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游戏、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中完成,拼音知识已经不知不觉地在游戏的过程中植入了孩子的脑海中。具体做法有:

1、设计游戏,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拼音。

在课堂40分钟中,如果让学生不继地在读声母、韵母、音节,这节课就得不到什么好的效果。我们可以设计多种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让孩子们学得既主动又轻松。

2、引入故事,让孩子在情境中学拼音。

一年级的小朋友最爱听故事,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编一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给他们听,这就给汉语拼音增添了很多的趣味性,学生兴趣盎然,在这种的情境中学生很快学会了拼读的技巧。

3、巧编儿歌,让孩子在快乐的歌声中学拼音。

儿歌朗朗上口,富有韵律,通过儿歌来增进孩子对汉语拼音的理解和认识,符合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而编成儿歌,让学生边唱边做动作,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表演活动,让孩子自主地学拼音。

好动、爱表演爱是孩子的天性,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天天捧着读本,进行机械地填鸭式地学习,不仅泯灭孩子的天性,更无益于他们地健康成长。所以,新策略倡导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时地设计了一些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表演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理解所学内容。

三、 感受成功,满足情感需要。

刚入学的孩子们最渴望的是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我们可以抓住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亲身地感受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增强他们的学习欲望。

汉语培训范文第2篇

要讨论对国际汉语教师的培训,首先要了解新教师与教学专家之间的差异,了解教师的成长过程、各个发展阶段,进而明确各发展阶段的培训目标、任务、步骤和方法。

一、新教师与教学专家的差异分析

国际汉语教师成长的目标是成为语言教学专家而非熟练的教书匠,教师培养、培训就是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引导教师不断向教学专家的目标发展。那么,一个新教师和一个语言教学专家之间有哪些不同呢?

概括地说,新教师与教学专家之间主要存在着是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知识的差异。具体地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专业知识方面的差异,解决问题效率方面的差异,对教学对象和教学过程判断能力的差异。这三方面的差异会在教学计划的制订、课堂教学过程的实施和课后对教学质量的评估等几方面表现出来。[1]

1.教学计划制订的差异

教学计划可以有两种形式:写成书面的教案和教师头脑中的教学计划。新教师会把许多时间、精力用在对细节的安排上,甚至连操练的遍数和所用的时间都一一注明。与新教师相比,教学专家的教学计划通常比较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很强的预见性。教学计划的简洁表现为:教学专家的教学计划一般比较突出该课时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并不多涉及教学的细节。这是因为,教学专家一般认为,教学的细节安排是由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行为决定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决定采取适当的教学对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学专家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并不完全靠现场的发挥,而是有一定的预见性,他们不仅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常常能预见到学生将有可能做什么。

2.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差异

首先,教学专家有一整套吸引和维持学生注意力的方法,而新教师在这方面往往比较欠缺。此外,教学专家有丰富的教学策略,并能灵活运用,这表现在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在这方面,新教师的差距无疑是很大的。新教师在控制、运用语言上就缺乏应有的意识和能力,在对外国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教师说的学生不懂,学生说的教师不懂,而过多的利用英语作为媒介语言;虽然有时是必须的,但也有不小的负面作用:一来受制于师生的英语水平,二来不利于学生形成汉语的语感。所以“用汉语教汉语”既是我们提倡的教学方式,也是教学的困难所在。新教师往往在教学中,缺少控制语速、词汇及语法的意识,而教学专家则可以比较自如地运用教学语言,包括适当的语速、简洁生动并符合学生汉语程度的解释性语言等。

3.课后对教学质量评估的差异

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教学专家与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有不小的差异。新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的评价,往往基于自己的主观感受,而不是理性的分析;有时会过分注意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板书或某一个生词的讲解等。而教学专家则不太注意课堂管理和自己的表现,而更关注在教学过程中,哪些教学活动对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更有效,学生在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上有哪些困难和不足。

二、教师的成长过程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从不成熟到成熟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适应阶段

适应阶段,简单地说就是“教学无法”的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来源比较复杂:一般没在对外汉语专业中学习过,也没经过正规的国际汉语教师专业培训,其中条件比较好的是中文和外语专业的毕业生。这一阶段的教师一般是兼职教师,少数是刚参加国际汉语教学工作的毕业生。由于“教学无法”,他们的教学策略,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应对”。具体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国际汉语教学这一学科缺乏学科意识和专业意识,对教学的重要性、艰巨性都认识不足,或多或少地抱有“是中国人就能教汉语”的错误观念。他们大多认为国际汉语教学是小儿科,甚至只是创收的一种手段。

(2)国际汉语教学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完善,缺乏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同时也缺少教学经验知识。根据我们对近几年参加进修的442名中外教师(26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统计,其中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汉语语音课程的就达269人(占61%),没有系统地学过汉语普通话语音教学法的达322人(占73%)。其他跟汉语教学有关的知识也很不完备。他们一般只凭着自己的热情、汉语的语感和过去受教育和从事其他类型教育的经验上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技能上都有很多漏洞。特别是现代汉语知识和中国文化知识不足,给学生的讲解常常是模糊不清,连自己都没什么掌握。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表现出应付课程、较少考虑教学效果等问题,缺少效率的意识;教学无章法,偶然性很强,学生的满意度不高。

(3)对国际汉语教学的性质、特点认识不足,对教学对象的特点缺乏认识和把握。照搬对中国学生的教学法,对自己的教学语言缺少应有的控制,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语言输入。

(4)作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不够,表现在跨文化交际的经验和沟通能力、对教学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仪容教态等几个方面。

2.模仿熟练阶段

模仿熟练阶段是“教学有法”的初级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一般已经有了一定的教学工作量,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对教学的感性认识。有些是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缺少教学实践的经验,理论和教学还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所谓“教学有法”的初级阶段,是指他们的教学策略可以概括为“套路”。具体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一定的学科意识,对教学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有所认识,甚至具备了不少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有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强烈愿望。

(2)开始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注意积累教学经验知识――包括直接经验知识和间接的经验知识,其中的佼佼者试图形成自己的教学套路,并注意套路的系统性(精读、口语、听力等各种课型的套路,努力胜任各课型的教学任务)。有的则通过对老教师课堂教学的观摩,积累间接的教学经验知识,常囫囵吞枣地移植老教师的教学套路为己所用,但往往用一种套路应付所有的课型和所有国家语种的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其教学的明显不足是课型特点不突出,教学的针对性不强。与资深汉语教师的教学路子相比,更多的是形似而非神似。

(3)开始注意国际汉语教学活动的特殊性,注意积累对所教国家学生特点的了解、认识,并针对某一国别语种的学生形成一定的教学套路。

(4)作为国际汉语教师的基本素质有所提高,仪容教态基本符合要求。

总的来说,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一般能胜任教学工作,已经不是教学专家和管理人员帮教的对象,教学工作开始逐渐让人放心。但由于对教学活动的理性认识不系统、不全面,对教学的效率追求不够,缺少对自己教学过程理性、科学、客观的审视,缺乏反思的习惯和方法,还停留在前理性阶段,教学还有相当的盲目性,教学效果不稳定。当教学出现困难和问题时,常归因于客观因素(比如教材等),而不能从主客观两方面进行考虑。

值得注意的是,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很容易对自己放松要求,形成教学的惯性,不断重复自己,不再很认真地备课。只满足于把书教得很熟,甚至很“油”。重“术”的积累,不重“道”的探究,变成毫无生气的“匠人”;甚至逐渐丧失工作的兴趣和热情,教学变成只是谋生的一种手段。

3.发展成熟阶段

发展成熟阶段是真正可以称得上是“教学有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师,最显著的特点是能用教学等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自己和他人教学的成败。教学策略从套路逐渐发展为“设计”。具体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意识比较牢固,对汉语教学的重要性、艰巨性有比较系统、成熟的认识。

(2)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比较系统、完整,对汉语本体的了解、认识比较全面,对教法理论、教法流派和语言教学的方法技巧比较熟悉,对中国文化有比较深入的掌握,在某些方面甚至有所研究;教学经验知识比较丰富,注意总结教学的成败,并已形成自己教学的基本路子,能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教学进程进行较充分的设计;追求教学的规范、科学性及效率。

(3)对国际汉语教学的特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注意对学生个性特征的把握,注意研究学生个体差异因素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注意对学生语言习得过程的了解和研究;在备课的过程中,“备学生”已经占有比较大的比例。

(4)有比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与学生沟通的能力,能胜任汉语教学工作,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教态从容,教学效果稳定,有比较高的教学效率而受到学生的肯定和欢迎。这些教师往往成为教学单位的教学骨干,已经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汉语教师,然而由于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拘泥于自己的设计而未尽脱“匠气”。

4.创新阶段

创新阶段是追求教学“教无定法”的阶段,也是从一个娴熟的教书匠步入语言教育专家的阶段。“应变”应该是其教学策略的主要特色。具体特点如下。

(1)注意教学规范、科学性和个性、艺术性的统一,在教学中能以自己的教学设计为基础而又不拘泥于自己的教学设计,能时刻注意“以学生为中心”,并有随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反映调整自己教学策略、方法、技巧的能力;在教学中,他们常常不是以分析和思考的方式有意识地选择、控制自己的教学行为,而是以直觉的方式随时做出正确恰当的反应,能轻松、流畅地完成教学任务。针对复杂程度不同的教学情境,他们会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当不熟悉的教学事件发生时,他们进行有意识的思考,采取审慎的解决方法;当教学活动进行得比较流畅时,他们的课堂教学行为就成为一种“反射性的行为”,教态潇洒自然,恢恢乎游刃有余。

(2)能有意识地运用理论指导教学活动,并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对某些教学理论进行某种验证,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技巧方面有所创新,成为某些方面的专家;不仅仅是教学理论的消费者,也是教学理论的生产者。

三、教师培训的对策

教师培训工作要以对教师的分析作为基础,了解教师所处的阶段,抓住其特点,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进而以此为基础确定对各个阶段教师培训的着力点。

1.处于适应阶段的教师

(1)要强化他们的学科意识,使他们重视国际汉语教学工作,了解国际汉语教学发展的历史、成果和前景;(2)对毕业于对外汉语专业的毕业生,要尽快地使他们积累起一定量的教学经验,能站稳讲台,了解国际汉语教学的一般规范,形成一定的教学套路,一般来说,处于适应阶段的教师,最关注自己对目前所用教材的熟悉和研究,所以培训要尽可能结合受训教师的具体情况,富于针对性地解决他们教学中的具体问题;(3)对非对外汉语专业的人员,应尽快地对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进行建构和扩充,使之初具雏形,并提高教师对完善自己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自觉性。

为达成以上目标,短期培训班、导师制、教学录象讲评和集体备课等措施都是行之有效的。短期培训班由于有比较系统的课程,对增强教师的学科意识,建构新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导师制、教学录象讲评、集体备课和教学观摩等措施对帮助新教师尽快形成教学套路,站稳讲台也很有帮助。因此,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必须完整、系统,不能因人设课;要既重视教学理论知识的传授,又要注意教学经验知识的积累,哪怕是间接的经验。

2.处于模仿熟练阶段的教师

由于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已经借鉴和总结形成一些教学套路,基本能够站稳讲台。因此,培训的重点应放在提高教师的理性认识上,进一步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扩充教师的文化知识、国情知识,要引导教师注意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教学法、教材等研究的新成果,不断提升教师的理性认识,掌握对自己和他人教学活动评估的知识和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的课程,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设计的意识,引导教师脱出“套路”的窠臼。培训课程不可因追求面面俱到而蜻蜓点水,而应该相对集中,比较深入。一般说来,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常常比较关注自己的教学与其他教师的不同,尝试比较、总结,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培训的课程要引导教师不断比较、总结、提高,使教师对教学的策略不仅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专题的讨论应该在教师培训的课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

3.处于发展成熟阶段的教师

由于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已经有了比较高的教学水平,于是,提高教学能力已经不是培训的主要任务,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对教学的设计、评估能力则更为重要。

与其他阶段的教师相比,提高处于发展成熟阶段教师的研究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通过进修培训,使他们了解本学科科研的现状和动向、研究的前沿。这就是鼓励和提倡教师的创新,而教师的创新又依赖于教师的发展。所以,此阶段教师的培训课程不仅仅是帮助教师获得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能,而必须立足于促进教师发展的理念,使教师学会不断更新观念,形成和保持终身学习、反思、研究的意愿和能力,增强持续改进自身专业化水平的动机。

4.对处于创新的教师

教师培训工作对处于这一阶段的教师不能起很大的作用,实际上这一阶段的教师已经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师资力量。所以,他们需要的与其说是培训,倒不如说是研讨和交流。

总之,教师培训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培养教师教学的规范、科学性上,即尽快地使新教师从教学无法提高到教学有法。这是初级和中级教师进修班的主要任务。

本文得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首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专项资助。

参考文献:

汉语培训范文第3篇

401331 Chongqing City Management College Chongqing Kang Lingyan

【摘 要】笔者通过对重庆地区IPA,ICA,IMCPI等对外汉语师资培训机构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三种主要师资培训模式,即:打造双语教学师资,引入“5P”汉语师资培训模式,半工半学在岗培训模式。这三种师资培训模式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双语教学师资培训;“5P”汉语师资培养模式;“半工半学”;在岗培训模式

Abstract: The author has concluded three main modes of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TCASL Teachers in Chongqing District,including training of bilingual teachers,“5P”training mode,“half-learning, half-teaching”mode.In sum,the high quality trainings provide plenty of referential experiences for the latter users.

Key words: training of bilingual teachers “5P”training mode “half-learning, half-teaching”mode

不断升温的“汉语热”使得对外汉语师资培训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潜力,随着世界不同国家孔子学院办学的兴起,国内对外汉语师资越来越紧缺。因此,如何能更快更高质量地输出对外汉语师资已成为国内汉语教育的热点之一。但自从国家汉办在2005年停办了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考试后,相关机构推出的各类证书如雨后春笋般相继冒出:如,IPA(International Profession Certification Association)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ICA(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Association)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IMCPI (International Mandarin Chinese Promotion Institute)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等。其中,IPA和IMCPI两所培训机构近几年来在重庆地区发展较快。

笔者通过实地走访,主要以问卷调查与口头访谈的形式调查了重庆地区对外汉语师资培训服务机构的对外汉语教师技能和重庆地区高校学生参与“对外汉语教师培训”的意向,走访了重庆IPA国际注册对外汉语教师培训中心与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合作培养机制的现状,以及重庆IMCPI考试中心师资培训模式的情况,总结出以下三种主要师资培训模式:

一、着重打造双语教学团队

对于各培训机构而言,汉语教师的培训分为“请进来”和“送出去”两个阶段。从“请进来”开始,其最终的目标还是要“送出去”。培训机构一般通过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两种方式进行,从三个月到两年时间不等。重庆工商大学文新学院为IPA认证培训中心提供了从讲师到教授,从中级到高级阶段,有层次,有梯度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华传统文化、中华历史文化的专业知识培训,同时,培训中心为每位学员配备了每周两次的英语口语培训,聘请了一批英语国家的外教来上课。由此得出,培训机构对外汉语师资培训的最佳教学模式可以选择为“以汉语教学”为主,适当渗透英语表达能力的培训,这样的师资才能更好地达到“送出去”的理想效果。

二、引入“5P”汉语师资培养模式

“5P”汉语师资培养的提出来自于刘骏的《5P项目概述》(北京首届国际汉语教师5P培训资料)。2009年7月,国家汉办和全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京联合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国际汉语教师5P培训班”。IMCPI培训机构在2011年正式引入此法。

“5P”是一种教师培训法,即用五个主要环节(previewpresentation

problem solvingpracticeperformance)来组织培训,主要着重学以致用,学成有用,强调教学效果的有效性,相关性和应用性。

从社会语言学方面看,“5P”培训以学员为中心,运用交际型学习理论,为学员提供了真实的教学环境,选取海外授课经典案例,鼓励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

从心理语言学方面看,“5P”的设计让学员从完全依赖,逐渐摆脱依赖,选择性独立再到完全独立的过程,更好地锻炼了学员独立思考和独立教学的能力,更好地为海外授课打下基础。

三、“半工半学”的在岗培训模式(in-service training)

这种模式在重庆IMCPI培训机构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IMCPI独创的汉语角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得到充分的实践机会,机构挑选的外国学生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国家。这种一对一或一对几的汉语教学交流模式不仅能让学员充分了解来自各个国家不同人群的习俗,也使得学员不断地学以致用,由用知需,由需再到学的反复演练,使得学员的教学能力迅速提高,同时,学员到海外也能很快地适应下来。

以上三种是重庆地区对外汉语师资培训目前的主要模式。正是这些模式的应用,对外汉语培训减少了许多语言沟通的障碍,教学任务,教学目的更为明晰可行。对外汉语师资的输出既促进了重庆地区外经贸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内对外汉语师资的输出贡献了力量。

参考文献:

[1]马玲.海外华文教师培训之本土化培训模式[J].考试周刊,2011.49期

[2]虞莉.美国大学中文教师师资培养模式分析[J].世界汉语教学,2007(1)

[3]张学敏.课堂教学技能[M].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汉语培训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汉语教师志愿者 需求现状 问卷调查

一、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前后需求现状

在进行调研的过程中,采用了问卷调查和采访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主要通过实地发放问卷进行,共计发放100份问卷,回收96份有效问卷,其余4份问卷因为填写的内容混乱或者填写不完整而放弃。现对问卷统计的内容进行分析。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要从汉语教师志愿者的专业、学历和所赴任的国家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在调研的100名汉语教师志愿者中,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有14名,占总数的15%;汉语国家教育专业有34名,占总人数的35.5%;对外汉语专业有18名,占志愿者总人数的19%;语言类专业24名,占志愿者总人数的25%,其余专业6名,占志愿者总人数的6.5%。由此可见,在目前调研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中,以汉语国家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和语言类专业为主。

在志愿者的学历方面,本科生和研究生各48人,占志愿者总人数的50%。并且呈现出汉语言文学和语言类专业以本科生为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硕士生为主的发展趋势。

在志愿者赴任国的国别方面,赴蒙古的志愿者高达78人,占汉语教师志愿者总人数的81%,赴韩国、俄罗斯、乌克兰的人数分别占志愿者总人数的10.5%、6.5%和2%。赴蒙古的志愿者人数最多,这与培训基地有关,吉林大学主要负责泰国、蒙古、俄罗斯等中级培训项目。

(二)所需技能

在调研过程中,认为出国教师志愿者除了所必需的教学技能外,还需要具备教学技能、中华才艺的才艺技能、语言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技能等方面。

1.教学技能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大多数汉语教师志愿者因为没有出国任教的经验,所以在培训前期普遍注重教学法、课堂教学管理与组织、教学活动和课堂游戏的设计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各自所占的百分比分别是61.5%、37.5%、36.5%、36.5%,在对志愿者培训过程中知识与能力培养更侧重于哪一方面的调研中,侧重知识培训为主的有2人,所占百分比为2%;侧重能力培训为主的有41人,所占百分比为43%;提倡知识与能力兼备的有53人,所占百分比为55%。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志愿者的个人观念,即理论和能力都需不断提高和掌握。

2.才艺技能

在中华才艺的培训过程中,最受汉语教师志愿者欢迎的三项技能分别为书法、烹饪和舞蹈,分别占志愿者培训总人数的45%、38.5%和36.5%。

3.语言技能和心理素质的技能

赴任国的语言培训和出国前的心理培训方面,大多数志愿者都觉得培训很有必要。在赴任国语言技能的培训方面,有96%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希望进行该方面的培训;在心理素质方面,有70%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应该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近30%的同学觉得不需要再接受辅导。这一结果与志愿者在面试过程中心理素质考试中的分数高低成正比。

二、归国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需求状况

对归国汉语教师志愿者的需求状况的调查,主要通过网上问卷发放的形式进行,问卷内容包括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赴任国的情况和教学状况三个方面内容。此次的调研对象主要是对北京语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厦门大学三所汉语培训基地的归国汉语教师志愿者,共计发放100份问卷,所有问卷全部有效回收。

(一)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北京语言大学培训基地主要针对赴韩国的教师志愿者进行培训,调研的20人均为硕士在读研究生,其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志愿者有15人,对外汉语专业的志愿者5人。

华东师范大学培训基地主要针对印尼、菲律宾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培训,主要分布在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和外语专业,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0%、5%、10%和15%。这其中共分布有35名本科生和20名研究生,本科生多为应届毕业生。

厦门大学培训基地主要是针对菲律宾和泰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进行的培训,主要分布在汉语言文学专业,所占百分比为40%,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和外语专业比例均为20%。

(二)赴任国的学校情况

在对赴任国的学校状况进行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一些国家的志愿者兼顾幼儿园、小学和高中的汉语教学工作,这与赴任国的汉语教师匮乏有关。

(三)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学情况

汉语教师志愿者在培训过程中大多注重理论知识和教学法的掌握,但是在国外任教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对课堂控制能力不足,所占百分比为75%,其次为教学方法单一和中华文化知识欠缺,分别占50%和40%。

参考文献:

[1]王瑛,吴瞳.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培训需求调查分析和对策.国际汉语教师素质与能力,2012.

[2]郝蕾.汉语教师志愿者管理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陆俭明.汉语教师的素质和师资培养的针对性.国际汉语,2011.

汉语培训范文第5篇

在极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任教,能有机会参加双语教学培训,在这样的环境里,我看到了一种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在学习过程中,我珍惜这个机会,利用所有可用的条件,提高了汉语授课能力,提高了双语教学能力,更新了双语教学观点,提高了双语教学方面的修养。

通过本次学习,我认为,几个专家都以全面、具体、独到的方式给我们讲了我们从未听到过的新课,使我们从陈旧的观念中更新转变过来,使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向着创新的模式方面进发。下面,我对自己近半个月来的学习生活体会作如下简要总结:

一、思想观点方面:

作为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神圣使命。因此,在培训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钻研,提高了语言水平和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了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听到双语教学培训的消息,我心里很高兴,我认为这样的培训模式,我实在很需要,一方面既可以验证自己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深入实践,提高双语教学能力。

二、实习态度方面:

培训一开始,我便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抓紧机会,认真听课。树立机会观念,激发自身的努力和热心,全心全意投入到学习中,严格遵守培训的各种规章制度,积极配合培训的安排部署,胜利完成了学习任务。实习期间,不怕苦,不怕累,乐意接受学校和指导教师交待的任务。认真参与教学教育研讨活动,提高了自身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理论知识,为未来的工作打好了基础。

三、生活方面:

我在学习期间,积极配合宿舍管理工作,按时归宿,没有晚归,没有给学校带来任何困难。在生活中,艰苦朴素,努力适应培训地方生活。与室友保持友好、团结合作,保持良好的关系。

四、不足之处及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