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非主流空间

非主流空间

非主流空间

非主流空间范文第1篇

1流程设计与区域设计

室内流程是室内空间脉络的连贯体。流程设计是从空间的入口到空间的延续到空间的主体空间及到它的配套空间的整个连贯的过程设计。通过人在空间中行进的流程,把空间随时间变换而变换的过程进行连贯,形成设计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脉络。区域设计是以人所需求的空间功能定位来划分区域。以空间划分来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以流程设计来连贯不同的功能区域,而流程本身直接影响人的行进路程及人的活动方向。所以流程设计贯穿于整个区域空间里。如果能把握好区域设计和流程设计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则室内设计将会有一个非常完整的主线,在此基础上再做附加的表面装饰,如选材、颜色、照明、工艺等,以表面的附属体即可烘托出所要表达的主线和主题脉络。

2空间流程的设计方法

空间流程设计具体到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很多载体实现。室内空间中可以直接用到的载体是进行空间围合的三大界面———立面、顶面和地载。立面指的是空间的围合,即墙面、门、窗等立面界面,是非常重要的围合载体,这种围合载体恰恰是进行空间区域划分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进行室内流程和室内流线设计中贯穿的立面形式。顶面,在空间意义上被称作“天覆”,即在一定的区域空间范围内在顶部加以限定,而这种限定有很多种,能强化、烘托区域的功能需求及环境氛围。地载,即常规理解的地面,地面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通过地台、高低错落、不同的色块划分、不同的材质划分进行不同区域的地面围合。顶、墙、地通过这三种不同的载体来进行两大需求的组合———区域组合和流程组合。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共同构筑室内设计空间,所以,很多设计手法、重点表现会体现在室内空间的三大载体之上,即常规理解的室内装饰手法,很多都是直接表现在三大界面的表面材质、色彩和工艺做法等上。但是,这样的载体并不是空间所需求的一个最重要的要素,因为空间设计重在空间功能设计,即通过三大界面围合出来的空间“场”,才是空间设计的重点。所以,在设计中,我们应该尽量考虑空间中“场”的因素,用三大界面烘托出“场”的实用性,以增强空间的设计主题意义。

3室内环境设计七步构思流程

室内设计是服务于人的设计行为,把设计所服务人群的需求作为整个设计的主体,实现“以人为本”,把设计对象的文化背景、喜好及所需求的功能定位作为整个设计主要的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做出完整的、能够满足对象需求的室内空间。因此,分析设计服务人群是室内环境设计构思流程的首要工作。详细研究分析建筑空间、建筑周边环境、室内空间格局,分析它的优势及不足来考虑如何进行室内设计、优化组合及合理的重新划分,营造一种非常适合当地环境所需求的室内空间氛围,这也是室内环境设计前期必须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分析设计服务对象和建筑整体环境之后,我们还要进行主题的定位和创造;然后以此为主线进行空间流程的脉络设计,即如何引导人们在空间中按照时间脉络进行流动,不同的流动方式会对人产生不同的环境氛围的影响。作为流程设计,空间形式上不仅要考虑它的流动过程中的形式表现、主题表现,还要考虑到在流动过程中人流的合理组合,因为在很多室内空间中有很多不同的人流在穿梭(如商场、车站中),合理划分人流的流线是进行室内设计的重要内容。避免流线间的冲撞、阻塞,使流线顺畅、自然,这是进行流程设计的重要方面。划分区域实际是为人群的需求所服务的,但是划分区域在室内设计中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即如何为它所表现的主体空间进行空间的更丰富的组合,因为有很多空间在区域划分上是有重复性的,所以在空间设计上要征求以有限的面积来实现具有更多内涵和实用性的空间。流线、区域划分完毕后,重点研究各界面、各载体的空间效果,包括空间材质、表面颜色及工艺做法等。此部分是对前面空间的流线设计需求进行陪衬的,这个也是目前人们比较关注的内容,即选用何材料、色调、工艺才能体现所需求的环境。室内装饰手法处理完毕后,即进行空间物理环境设计。此步要把程序化的、科技含量较高的元素合理有效地融入室内空间和室内装饰中去,形成既好看又实用,且符合目前人居生活环境所需求的综合性空间。最后环节,通过空间导示系统、空间标识或色块体系来增强空间各个区域内的空间定位及流程顺序来强化空间特性。遵循以上七步来进行室内空间环境的系统化分析,逐渐形成一个非常统一、主线明确的脉络,将为室内空间环境的设计提供非常重要的辅的准备工作。

4结语

非主流空间范文第2篇

从世界范围来看,非点源已成为水环境的一大污染源或首要污染源。在美国,60%的水环境污染起源于非点源。在奥地利北部地区,据计算进入水环境的非点源氮量远比点源大。丹麦270条河流94%的氮负荷、52%的磷负荷是由非点源污染引起的。荷兰农业非点源提供的总氮、总磷分别占水环境污染总量的60%和40%~50%。在我国,非点源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在太湖和滇池等重要湖泊,非点源污染已经成为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1.非点源污染

非点源是指时空上无法定点监测的、与大气、水文、土壤、植被、地质、地貌、地形等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可随时随地发生的,直接对大气、土壤、水构成污染的污染物来源。非点源污染(Nonpointpollution),或称面源污染(Diffusedpollution),是指溶解性或固体污染物在大面积降水和径流冲刷作用下汇入受纳水体而引起的水体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非点源污染的时空范围更广,不确定性更大,成分、过程更复杂,因而加深相应的研究、治理和管理政策制定的难度。

非点源污染包括大气环境的非点源、土壤环境的非点源和水环境的非点源三类。水环境的非点源包括大气干湿沉降、暴雨径流、底泥二次污染和生物污染等诸多方面。降雨径流污染,即通常意义(狭义)的非点源污染,是与降水过程伴随进行的地表径流污染。土壤侵蚀介于大气干湿沉降、降雨径流之间,既包括风蚀,又包括水蚀,是二者的有机结合[1]。一般将非点源污染分为城市和农村非点源污染两大类。

非点源污染物发生后随地表和地下径流进行复杂的迁移和转化过程(沉降物还有经大气迁移的过程)。迁移方式因污染物类型而有所不同,如湿地的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发现,固体颗粒、磷和农药主要经地表径流进入湿地,而氮主要经地下径流进入湿地。与污染物迁移过程相伴的是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转化过程,这些过程均因污染物、自然环境和历时的差异而发生变化。

非点源污染的成因有水土流失、城市膨胀、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废弃物堆放等,土地利用方式不合理是关键。非点源来源面广,它夹带着大量的泥沙、营养物、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江河、湖库,引起水体悬浮物浓度升高、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增加,溶解氧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酸化。在发达国家,随着工业和生活污染源等点污染源的有效控制,非点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20世纪60年达国家开始关注非点源污染,20世纪70年代起进行系统研究,并付诸管理实践。在发展中国家,相对于点源污染而言,非点源污染仍未引起应有的重视。

2.非点源污染模型

非点源污染模型通过对整个流域系统及其内部发生的复杂污染过程进行定量描述,可以帮助我们分析非点源污染产生的时间和空间特征,识别其主要来源和迁移路径,预报污染的产生负荷及其对水体的影响,并评估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不同的管理与技术措施对非点源污染负荷和水质的影响,为流域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1模型的发展

人类开始全面认识和研究非点源污染的历史并不长,70年代以前,人们对非点源污染已逐渐有所认识并开始研究,但这个时期的研究多限于现象的因果分析,定量化的研究则寥寥无几[2]。

自7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对非点源污染物理化学过程研究的深入和对非点源过程的广泛监测,机理模型逐渐成为非点源模型开发的主要方向,其中著名的有模拟城市暴雨径流污染的SWMM、STORM,模拟农业污染的ARM,流域模型ANSWERS、CREAMS和AGNPS,以及单位线类模型[3]。

9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3S技术在流域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一些功能强大的超大型流域模型被开发出来。这些模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数学运算程序,而是集空间信息处理、数据库技术、数学计算、可视化表达等功能于一身的大型专业软件。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美国国家环保局开发的BASINS和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所开发的AGNPS等。

2.2非点源机理模型的结构特点

完整的非点源污染模型一般由四个子模型构成,如右图所示。由于应用的目的不同,实际中非点源模型的结构往往更为复杂,可能涉及水质模拟、气候模拟、作物生长模拟和管理控制费用估算等方面的子模型。

降雨径流模型用来解决各类流域的产汇流问题,即推求流量过程线与径流量。它是整个研究的基础,因为降雨径流过程是形成非点源污染的直接动力,可见,对其描述的合理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非点源污染模型的模拟结果。

土壤侵蚀与泥沙输移模型研究流域产沙及河流输沙问题,泥沙不仅本身是一种重要的非点源污染物,而且还能吸附和夹带许多其它污染物(如N、P和重金属)。

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子模型研究污染物(液态和固态)在径流形成过程中的转化和输移过程,几乎涉及化学的所有领域,是非点源污染研究的核心内容。

受纳水体水质子模型研究非点源污染负荷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是进行非点源污染研究的目的。现有模型大都未将受纳水体水质子模型包括在内,因为其研究历史比非点源污染长,也更成熟[4]。

2.3常用非点源污染模型的比较

目前非点源模型数量繁多,表1对目前影响较大、应用较广的6个机理模型进行了总结,并由此可以发非点源模型发展的一些特点:①模型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逐步扩大;②统计模型在非点源模型中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非点源模型的机理十分复杂,使得对非点源污染过程精确的物理描述几乎不可能;③3S技术被普遍采用,并成为非点源模型建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2.4现有模型存在的问题

(1)干沉降对水体传输作用被忽视;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研究多为COD、TN、TP等;对毒性污染物由于技术存在上的难度,对其在空中、地表的迁移转化研究较少;

(2)各类非点源模型均对实测资料(降雨、径流、泥沙和水质同步监测数据等)的依赖程度高,很难用于无资料或资料条件较差的流域;

(3)实用模型中,经验性模型多,考虑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机理类模型少。

表1:常见非点源模型对比

模型名称

最早开发时间

最新版本时间

参数形式

空间尺度

时间尺度

时间步长

模型结构

ANSWERS

1977

1996

分散参数

流域

开始为单次暴雨,后发展为长期连续

暴雨期为60s,非暴雨期为1d

水文模型考虑降雨初损、入渗、坡面流和蒸发;侵蚀模型考虑溅蚀、冲蚀和沉积;早期并不考虑污染物迁移,后补充了氮、磷子模型,复杂污染平衡

CREAMS

1979

集中参数

农田小区

长期连续

1天

SCS水文模型,GreenAmpt入渗模型,蒸发;侵蚀模型考虑溅蚀、冲蚀、河道侵蚀和沉积;氮、磷负荷,简单污染物平衡

AGNP

1987

1998

分散参数

流域

开始为单次暴雨,后发展为长期连续

1天

SCS水文模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氮、磷和COD负荷,不考虑污染物平衡

SWAP

1996

2000

集中参数

流域

长期连续

1天

SCS水文模型,入渗,蒸发,融雪;改进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氮磷负荷,复杂污染物平衡

LAOD

1996

分散参数

流域

长期连续

1天

产流系数法计算径流量;无侵蚀模型;统计模型计算BOD、TN、TP负荷

HSPF

1976

1996

集中参数

流域

长期连续

从1分钟到1天

斯坦福水文模型侵蚀模型考虑雨滴溅蚀、径流冲刷侵蚀和沉积作用;污染物包括氮、磷和农药等,考虑复杂的污染物平衡

3.土地利用方式与非点源污染

土地利用方式是影响非点源污染的关键性因素。土地利用方式取决于一些重要的自然与社会经济因素,如气候、水文、土壤、地貌、经济水平、产业结构、技术、教育水平等。另一方面,土地利用方式反过来影响诸如化学物质输入输出、径流、土壤、植被类型、地形地貌、耕作方式等因素[5]。剖析非点源污染与土地利用方式之间关系的常见的形式是区域(流域或城市区域)非点源污染可能性评价,又称非点源污染风险评价。在进行评价时中应注意的问题有:①风险评价总模型可以是简单的指数模型或秩模型,也可以是复杂的机制模型。前者常用于定性分区,后者常用于流域非点源污染总量估算[6];②各因子的量化同样需要有合适的模型支持,如水土流失因子可用USLE模型来量化;③在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可随机选取一定量的网格样本进行操作,而后进行插值,推算全流域的非点源污染状况。

当点源污染得到有效监控时,非点源污染尤其是农业非点源污染将成为影响地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不适当的土地利用和农田管理模式会导致土壤侵蚀和过量N、P随地表径流流失,从而导致大面积的非点源污染。李俊然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研究了于桥水库流域内不同的土地利用结构(林地、草地和耕地)与地表水水质的相关关系[7],结果表明,在以单一土地利用类型为主控制的流域中,林地、草地控制的小流域的地表水水质明显好于以耕地为主的小流域;在不同土地类型(草地、林地和耕地)的结合结构下,各项污染物浓度介于单一利用的小流域之间;在其它条件相似时,随着小流域内林地和耕地比类的增加,非点源污染降低,而随着耕地比类的升高,非点源污染有逐渐增大的趋势。

4.新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技术和3S(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的发展为非点源污染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手段。

4.1GIS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非点源污染负荷定量化研究是流域污染环境治理的重要基础工作,而利用非点源污染模型来估算和模拟非点源污染负荷是对非点源污染规律进行评价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8]。一个好的模型应该充分考虑区域的空间变异性以及能够利用分布式的过程来模拟污染情况。但一旦考虑空间变异性,会使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参数变得繁多而复杂,而GIS的应用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GIS用于环境模型研究,使模型的三维显示、空间分析能力、空间模拟能力得到加强;另一方面,GIS的介入,使环境模型的检验、校正更加容易,而且GIS的空间表现能力会使环境模型的视觉效果有质的飞跃[9],从而有助于模型质量的改进和提高。GIS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本质上也是GIS与非点源污染模型结合(集成)的问题[10]。目前GIS与水质模型集成,在促进模型改进和标准化,以及进行模型间的比较等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1]。

4.2RS技术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RS与GIS研究对象都是空间实体,RS着眼于空间数据的采集和分类,是GIS重要的信息源和数据更新手段;GIS侧重于空间数据的管理分析,是RS信息提取与分析的重要手段。由于RS可实时、快速地记录大面积流域的空间信息及各种变化参数,提供精确的定性和定量数据,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定量分析、动态监测和自动成图,已成为目前非点源研究中获取流域各种信息的主要手段。

GIS与RS结合后,通过RS图像可在较大的范围内,调查区域土地利用现状、植被覆盖、水土流失的分布、面积及程度,可以准确、快速、连续地提出区域水土流失的主要指标,进而给GIS提供实效性强、准确度高、监测范围大、具有综合性的数据源,有助于GIS数据库的及时更新,确保系统的现势性,特别在污染监测方面具有其它类型数据所无法代替的优越性。因此RS与GIS相结合,既可以保证GIS具有高效和稳定的信息源,又可以对遥感信息进行实时处理、科学管理和综合分析,实现监测、预测和决策的目的。

4.3GPS在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GPS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全天候、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可对数据采集点、污染源监测点和遥感信息中的特征点进行实时、快速的精确定位,并提供地面高程模型,以便形成信息层进入GIS。GPS和GIS的结合,极大地拓宽了GIS的应用范畴[36],也彻底改变了有关专题图在传统制作上手工绘制、成图慢、精度低、投入高的缺点。考虑到RS的成像原理、图像的分类方法本身固有的误差和其他误差的影响,使得遥感判读的区域界线不很明确,因此RS与GPS结合,能够精确地确定水土流失的区域边界[12]。

5.研究前景展望

5.1非点源污染有关模型的研究将继续深入

在人们逐渐认识到各类非点源污染模型推广应用的局限性情况下,研究不同气候水文条件下的非点源污染模型,而后统一集成开发为由专家系统控制、GIS支撑的非点源污染模型软件将成为未来非点源污染模型和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主流。

5.2新技术的应用将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GIS的空间信息管理的综合分析能力、RS的空间动态监测能力及GPS的高精度定位能力,为解决测什么、怎么测、在哪里测这些问题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目前国际上“3S”的研究和应用已走向集成,是生态环境科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3S”整体集成技术也将是今后非点源污染研究中应用的主要研究手段,而“3S”自身的融合技术仍将是当前和今后研究的重点。

5.3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的接轨是必然趋势

以美国为例,这种接轨体现在三个层面:技术层面上,主要是完善城市污水管道体系,建人工沉积塘,采用湿地处理以及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等;经济层面上,学术界以量化非点源污染为基础,结合微观经济学方法展开费用效益分析,从而进行政策手段的设计和有效性评价;政策层面上,美国国会结合研究进展,积极立法[13]。

参考文献

[1]沈晋,沈冰,李怀恩等.环境水文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2]李怀恩.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水资源保护,1996,(2):14~18.

[3]胡雪涛,陈吉宁,张天柱.非点源污染模型研究.[J].环境科学,2002,(5):124~128.

[4]李怀恩,沈晋.非点源污染数学模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6,3~6

[5]LeonardP.G.,HenryM.P.,PlerreC,etal.Nonpointsourcepollution:Arecroplandcontroltheanswer?[J].Journalofsoilandwaterconservation,1986,(4):215~218.

[6]刘枫,王华东,刘培桐.流域非点源污染的量化识别方法及其在于桥水库流域的应用.[J].地理学报,1988,(4):329~339.

[7]李俊然,陈利顶,郭旭东,傅伯杰.[J].土地利用结构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中国环境科学.2000.20(6):506~510.

[8]张淑荣,等.农业区非点源污染敏感性评价的一种方法.[J].水土保持学报,2001.15(2):56~59.

[9]韦保仁,石剑荣.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保护中的发展趋势分析[J].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1999,12(3):35~40.

[10]SrinivasanR,ArnoldJ.G.IntegrationofaBasin-ScaleWaterQualityModelwithGIS[J].WaterResourcesBulletin.1994,30(3):453-462.

[11]ZhangH,etal.HydrologicModelingwithGIS:AnOverview[J].Appl.Eng.Agric.,1990,64(4):453-458.

[12]陈为峰,史衍玺.“3S”技术在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学报,2002.6:122~125.

[13]郑一,王学军.非点源污染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水科学进展,2002.1:105~110.

ProgressandProspectoftoNon-pointPollutionResearch

FuYongfeng1,ChenWenhui2,ZhaoJihua1

非主流空间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MongoDB;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6)05-1295-06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6.05.053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Document Type Spatio-temporal Data Model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Dianchi Lake Basin

XIE Zhi-ping1a,2,YANG Kun1a,2,LI Ze-cheng1b,2

(1.a.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b.School of Tourism and Geographic Science,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

2.GIS Technology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for West-China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Educational Ministry,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In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Dianchi Lake Basin emergency response, simulation and data mining process, the existing temporal data model based on a relational database were analyzed and its shortcomings were pointed out,an improved model based on MongoDB and object-oriented spatio-temporal data model was proposed to organize, store and manage the non-point source data; Finally, the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patio-temporal data management system of Dianchi Lake Basin was designed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functions, such as importing & exporting,editing, indexing and advanced operation function of different sources or format data.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the system had been improved in storag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huge amounts of spatial-temporal data, which could provide a unified access interface and data support for the data simutation and big data mining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spatio-temporal process in Dianchi lake Basin.

Key words: object-oriented spatio-temporal data model; MongoDB; Dianchi Lake Basin;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近年来,滇池流域点源污染经过治理已得到有效控制,而非点源污染问题却越来越突出,其产生来源范围广、隐蔽性与潜伏性强、随机性大,主要通过淋溶与降雨径流的冲刷作用,促使污染物汇入水体[1]。为了研究非点源污染的产生与扩散情况,设计了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时空过程模拟应急响应示范系统、SWMM、SWAT、ABM、叶绿素反演模拟等。但这些系统“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系统大多强调的是空间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可视化等功能,而忽略了空间数据统一存储、管理和维护。对此需设计一个非点源污染空间数据的管理系统为研究提供统一的访问数据的接口的同时,支持海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然而,传统空间数据研究中,大多是通过建立关系数据模型,以属性的方式描述和表达空间数据,存在一些不足[2],为此,针对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对空间数据模型的需求,提出了基于MongoDB文档特性与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改进的文档型时空数据模型,为空间数据模型增加时间要素,利用MongoDB对流域内历史数据和现状数据进行统一的存储和管理,以期为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应急响应、模拟和数据挖掘提供统一的访问接口和数据支撑。

1 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

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都是重点对时态数据库的空间信息和时间信息的处理,但基于时空组合的研究涉及较少。直到20世纪90年代早期,出现了以GIS中栅格、矢量数据模型为基础的面向对象的时空数据模型[3,4]。但是对时间和空间的表达仍旧较少,不能反映空间对象前后变化之间的因果联系,时间存储在一个普通属性表里,与空间数据其他属性一样,重点对地理状态作描述[5]。

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中,为了充分描述对象的活跃状态及变化过程,把真实世界表示为各个地理时空对象类,包含空间对象类、时间对象类及属性对象类[6,7]。每个对象类封装了时间、空间与属性特征,还包括对象间关系和行为操作[8]。如图1,时间对象类是针对时间信息来建模,空间对象类是针对空间信息来建模,包括空间位置(经纬度坐标)、地物形状(点、线、面)以及空间拓扑信息等;属性对象类是操作者自己定义的,有标识ID、Name、Type等属性,其中Name可以为道路、河流、规划区、土地利用或建筑等。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增加时间信息来表示多边形、弧段、节点等几何要素,充分考虑了时间拓扑与空间拓扑结构,但对分层图层间的时空性质以及内在的关系的考虑存在不足,并且在基础关系描述与显示定义方面也相对缺乏[9]。

2 MongoDB数据库

MongoDB是非关系型数据库。该数据库具有如下的逻辑模型:一系列字段构成单个文档,一系列文档构成集合,一系列集合又构成数据库,最终多个数据库构成MongoDB系统实例[10-12]。具体如下:①集合等同于表,其实质为一组文档。与关系数据库不同的是,由于MongoDB的模式自由特性,对字段结构并没有作强制要求。因此,用户可以存储不同结构的文档在相同集合中,而不必预先定义一个集合的字段结构;在数据库运行时,可以随时动态地添加或删除文档的字段,支持数据的变长记录。②MongoDB文档指结构化的文档,通过规则的Key-Value对来表示数据,而并非自由文本[13]。MongoDB的文档使用BSON语言表示,MongoDB的BSON文档是数据的抽象,是非关系数据库存储的基本单元和的数据交换格式。单个文档等同于单个BSON对象,含有多个键值对。BSON以二进制字节的形式存储键值对,键为字符串格式,值可以为任意的数据类型,除了基本的浮点数、整数、日期、字符串等,还可以是键值对或数组等复杂的数据结构,可以嵌套数组或者子文档,即文档的字段值可以是一个文档或者数组类型的,支持数据的不一致存储。如下所示即为用BSON对象表示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数据信息的一条记录:

{

ID:"001",

Name:"DianchiRoad",

RoadGrade:5,

RoadWidth:16

Adress:{Area:"XishanDistrict",City:"Kunming"}

Company:[{DesignUnit:"RoadConstruction" , DesignCost:"10W"},{ ConstructionUnit:"RoadConstruction",ConstructionCost:"50W"}]

}

在记录中,道路有ID、Name、RoadGrade、RoadWidth、Adress、Company六个属性。ID和Name属性对应的值类型为字符型,RoadGrade和RoadWidth对应的值类型为整形,Adress对应的是键值对,Company对应的是数组,数组元素的类型是键值对。同时,MongoDB能将关系型数据库中本来要使用外键联接的多个集合归纳到一个集合中,减少了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联,提高了数据库的性能。如记录中,Adress中的Area和City需要建立Area和City对应的表Area和City,其中City表外键指向Area表,查询时需要二级联动查询。MongoDB的这种能够存储非结构化数据,以及支持数据不定长与不一致的特性正是本文提出文档型时空数据的关键。

3 文档型时空数据模型

由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设计通用的时空数据模型面临巨大困难,学者们更倾向于针对一个或一类地理问题设计时空数据模型并加以验证,现已在城市绿色空间、地下管网、地籍管理等领域有重大突破。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变化研究是前人很少涉足的领域,包括点、线、面及其复合对象的时空变化规律,其地表变化过程复杂,建模困难。然而,建立滇池流域内非点源污染文档型时空数据模型来描述非点源污染的连续变化,能为解决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相关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方法。

3.1 现有时空数据模型的不足

现有的关系数据模型,其内在的关系模式会制约时空数据处理及便捷访问。图2为关系数据库概念模型,包含两个时空要素类,其存储时空数据不足,具体如下。

1)非点源污染时空数据是一种非结构化的数据。其非结构化特点主要表现在:空间实体不固定,例如一条弧段可能包含两对坐标点,也可以包含10万对坐标点;空间实体具有非原子性特点,有的甚至是嵌套的,如一个多边形可能有多条弧段,每个弧段由多点构成。因此如果要用关系型时空数据库表示通常需要叠加复杂的多对多关系及其要素,一个概念模型通常含有多个关系,也即含有多张二维的关系表。其关系复杂,涉及的要素较多,最终造成数十甚至数百个表的数据规模,数据量庞大,同时不利于系统的维护。因此对于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时空数据这种非结构化的数据,不方便用二维表逻辑进行表示。

2)基于关系数据库建立的时空数据模型要求对象固化,而面对非点源污染时空数据具有的不一致、不定长特性时,就需要对其进行分类,增加了关系数据库的复杂性,成本较高,修改较难。

3)时间是地理实体和地理现象的另一个内在基本特征,是地理实体演变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理现象的特性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基于关系数据库建立的时空数据模型的时间记录的是关系表记录的时间,往往会将各个时期的演变和关系破碎化和复杂化,增加时空关系的维护难度。

4)任务繁重。目前时空数据管理系统中缺乏完整的历史变化数据及动态变化过程的存储和管理,无法有效地进行动态跟踪及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针对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的时空数据建模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中涉及很少,没有通用的建模方式,因此对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时空数据的建模难度较大。

3.2 文档型时空数据模型创建

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数据模型构建的核心和难点是准确、清晰地描述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各类对象的时空变化过程,同时能兼容简单对象的时空变化过程。针对前文中对现有时空数据模型的比较和对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变化特点的分析,并结合实际应用的需要,发现面向对象的方法能比较容易地描述以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时空变化。结合MongoDB数据库的特点,在物理实现上所有数据以模式自由的文档结构存储。根据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数据变化特点,从建立动态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合一的非点源污染模拟时空数据库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建立非点源污染文档型时空数据概念模型,如图3所示。

文档型时空数据模型兼具MongoDB文档模式自由和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特性,支持松散的数据结构,采用BSON格式进行组织,存储复杂的时空数据类型,将不同结构、类型的时空数据存储进一张共同的大表中,实现一体化存储[14],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在对象管理上,利用MongoDB模式自由的特性,以水体为对象进行管理,将污染水域的各种对象导入一个库中。有效降低非点源污染时空数据管理系统设计和建设的复杂度。解决数据不一致、不定长导致的数据表增加或结构冗余的难题。

2)在空间上,将监测点、河流、湖泊整合在一起,以点、线、面的形式存储。对于非结构化的时空数据,通过充分利用MongoDB的文档特性,以面向对象方式来表达地理对象,以文档形式无限制地存储任意的时空变化类型对象驱动事件对象,一个对象可以自由嵌套许多原来对象的字段,实现非点源污染非结构化时空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3)在不同属性数据建模中,对时空变化不活跃的地理现象,选用静态数据建模;而对时空变化活跃的地理现象,选用动态数据建模,区别表示随时间变化的信息和与时间变化无关的信息。

4)在时态上,由于水污染各个时期的演变关系破碎,导致维护工作繁重,因此针对不同历史频率的数据进行分别存储,以便区别对待数据输入时间和使用的时间,实现将水体各个时期的过程数据统一管理起来,忠实记录水体来龙去脉。对水体信息的历史状态进行保存、恢复、跟踪和预测。

5)对于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的海量数据,采用本地磁盘上存储当前数据,而将历史数据存储在远程服务器大容量光盘上,同时,采用MapReduce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高级统计运算。

6)在查询效率提升中,通过时空数据所具有的空间特征,建立一系列的空间索引,同时也通过历史频率数据的存储建立时间和空间索引来提高查询的效率。

模型分为4个主要部分:ID、水体对象类、索引与事件。①从对象来看,对水体对象作惟一性标识和信息管理,用对象ID来标识不同对象,不同对象的内涵可能差别较大,这得益于MongoDB的模式自由特性,这些差别较大的对象仍然可以整合在一起。②在水体对象类中,将水体的基本属性和空间信息整合到一起,利用BSON格式类型来无限制嵌套存储任意的点、线、面对象字段。③采用阵列存储雨量的变化信息,能够兼容存储若干个有差别的雨量变化对象,有效地存储空间信息类、属性信息类以及时间信息类,同时记录时空对象变化类型驱动地理对象发生变化,时空对象变化类型即为降雨、季节变化、农作物灌溉、工业排污等各种不同的变化类型。图4即为连续记录未降雨、降小雨、降大雨的滇池流域随事件发生变化的成长树,通过降雨事件的驱动实现非点源污染时空数据实时、完整、有序的记载。在以后的模拟与研究中,可以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以及实时数据分析,获得降雨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从而有效降低降雨对流域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从形态上来说,在不同事件的驱动下,利用对象状态变化来表达时空过程,水体时空对象变成一个可以成长的树。连续记录未降雨、降小雨、降大雨时候的水体时空数据,包括流域内的属性数据及空间数据。由于雨量变化的不同,树的结构亦不相同。从时间上来说,数据中的各雨量变化对象以实际发生的时序排列,在雨量变化对象中,记录了每一个流程的时间,将时态寓于对象的变化信息中。利用MongoDB的非点源污染时空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将水体各个时期的实测数据或者模拟数据,依雨量变化的时间序列顺序进行存储管理,将各种要素复杂关系内化到水体对象中,一体化地存储各种水体要素,可以有效解决水体管理时空属性的特殊要求。如下为滇池流域中一个点在降雨开始以及降雨结束情况下的实时监测GPS数据,包括水体对象的基础数据信息、监测信息以及时间记录。

降雨开始监测信息:

{

"ID":"2015070901",

"MonitoringTime": [{"Time1": 14:49:56}]

"Name": "DianChi",

"Adress":{"Area":"xinan", "City":"Kunming"}

"Longitude":24°33'13.4172",

"Latitude": 102°26'20.1228",

"Data":[{"Depth":2.5, "Temp": 22.1, "DO": 11.33, "Achl": 33.2,"PH":08.35,"TP":2.12, "TN":3.66}]

"StorageTime": 14:49:57

}

降雨结束监测信息:

{

"ID":"2015070901",

"MonitoringTime":[

{" Time1": 14:49:56} ,

{" Time2":14:49:56}]

"Name":"DianChi",

"Adress":{"Area":"xinan" , "City":"Kunming" } ,

"Longitude":"24°33'13.4172"",

"Latitude": "102°26'20.1228" ",

"Data":[{"Depth1":2.5, "Temp1":22.1,"Achl1": 33.2,"DO1":11.33","pH1":08.35,"TP1":2.12,"TN1":3.66},{"Achl2": 28.5, "Depth2" :2.8, "Temp2": 19.5,"DO2": 11.33, " pH2": 08.04, "TP2": 2.38,"TN2":3.76}]

"StorageTime": [{" StorageTime1": 14:49:57},

{"StorageTime2": 15:30:13}]

}

在降雨前后的BSON文档中,完整记录ID号为2015070901水体对象的详细信息,包含时间信息,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其中时间信息为降雨开始监测时间Time1、降雨结束监测时间Time2、入库时间信息StorageT1和StorageT2;水体对象空间信息为水体对象经纬度信息Longitude和Latitude;水体对象属性信息包含水体水深(Depth)、水温(Temp)、浑浊度(DO)、水体叶绿素a含量(Achl)、pH、总氮(TN)、总磷(TP)等。

4 时空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系统数据库

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时空数据管理系统包含存储实时观测数据、模拟结果的观测数据库以及模拟数据库两个物理子库。图5为存储的时空数据。观测数据库主要有栅格、矢量、GPS、传感器、影像五类对象,模拟数据库包括栅格、矢量和影像、文本四类对象。

4.2 系统功能简介

根据滇池流域时空过程模拟研究以及数据挖掘的时空数据组织、入库、输出、存储、管理的需求,系统总体功能需求如图6。系统子功能包括Add、Update、Delete、Check等编辑功能;聚合功能、MapRduce等高级运算功能;数据导入导出功能;时间与空间等索引功能。

4.3 系统试验结果

从滇池流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MongoDB文档特性、面向对象时空数据模型进行研究和开发。通过使用MongoDB驱动程序,编写代码,实现MongoDB服务器,数据库、集合、文档的访问与查询。经实践,完成了设定目标,实现系统总体功能模块。系统界面如图7。

5 小结

本研究提出基于文档型时空数据模型,利用事件驱动的特性,并应用于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时空数据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中。将非点源污染时空数据空间、属性数据、时间数据内化到水体对象中,能够有效地支持复杂、多源、非结构化的时空数据组织与存储,实现历史数据存储以及随时间变化的信息与不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区分,它摆脱了传统的基于关系模式设计时空数据模型的弊端,不需要设计复杂的表关系。但是面对更为复杂的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情况,由于选择MongoDB作为后台数据库,因此具有无法支持事务操作、占用空间过大等缺点。接下来,仍需要对文档型时空数据模型进一步优化,考虑对于现实世界的模型如何抽象,才能够更好地适应非关系数据库的数据组织、存储、管理与应用;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更好地结合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进行时空数据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江彦.河南境内淮河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1.

[2] 赵 雷.域数据模型的研究与实现[D].江苏苏州:苏州大学,2006.

[3] 陈新保.基于对象、事件和过程的时空数据模型及其时变分析模型的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

[4] 王云献.基于时态GIS的房产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南开封:河南大学,2009.

[5] 尹章才,李 霖.GIS中的时空数据模型研究[J].测绘科学,2005, 30(3):12-14.

[6] 陈新保,朱建军,陈建群.时空数据模型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09,28(1):9-17.

[7] 龚健雅,李小龙,吴华意.实时GIS时空数据模型[J].测绘学报,2014,43(3):226-232.

[8] 张 英.时空数据模型的建模研究与应用[D].山东青岛:青岛大学,2007.

[9] 黄照强,冯学智.时空数据表达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 22(9):19-21.

[10] 王光磊.MongoDB数据库的应用研究和方案优化[J].中国科技信息,2011(20):93-94.

[11] 怀 特.Hadoop权威指南(中文版)[M].曾大聃,周傲英,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2] CHODOROW K.深入学习MongoDB[M].巨 成,程显峰,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非主流空间范文第4篇

【关键词】非线性形态 空间设计 路易・威登概念店

引言

随着非线性科学的不断发展,非线性已经不再单纯指数学名词,它已经渗透到许多其他科学研究领域。非线性建筑也是在此科学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新的概念,并且有所成果。包含在建筑中的内部空间也随之出现了非线性表现特征。从非线性角度来分析商业空间,阐述非线性在商业空间中运用的发展趋势和建构特征,对我们多视角分析、研究综合性商业空间来说很有意义。本文通过解析路易・威登之草间弥生概念店的空间生成、设计手法和空间理念,来探索商业空间的非线性表现特征。

1 非线性形态理论背景和设计策略

1.1 非线性形态理论背景。非线性从本质上来说应属于数学的范畴,与之对应的是线性,线性与非线性都是数学上线性函数的简称。线性是指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正比关系(如图1),在空间和时间上代表规则和光滑的运动,而非线性是指变量与自变量之间不成线性关系(如图2),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曲面或不确定的属性,在空间和时间上代表着不规则的运动和突变。“形态”是指事物的形状或表现,它不但在视觉上体现事物的特征,还传达通过其他感官,包括思维过程所获得的“情态”。因此,形态的感知既有事物的客观体现,又有感知者的主观参与。建筑空间形态是人类思维活动的具体呈现,非线性建筑形态具有不可预测性。非线性建筑形态的本质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从几何形体的表现特征方面来说,非线性建筑形态呈现的是一种自由几何体的外在表现;从形成方式的设计过程方面来说,非线性建筑形态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由局部到整体的形成方式。

查尔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用“非线性”来概括当代建筑形态特征,他认为非线性建筑是一种连续流动状的形体。非线性建筑形态具有一定的不可描述性和不确定性,其形态特征表现出一种连续流动性、不规则性、随机性、非标准性以及自由性。

1.2 非线性形态设计策略。非线性科学、复杂科学为非线性形态设计的策略与设计方式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理论借鉴。从当今的非线性建筑设计来看,建筑形式在更多的时候变成了设计的产物而不是设计的目标,非线性形态设计也许不都是从形式出发,但最终都将以形态的呈现作为结束。对非线性形态研究的重点不仅是形式的演化及呈现,还要关注产生这些形式的思想方法和设计过程,进而归纳总结出当代非线性建筑的演变趋势和设计手法。

2 非线性形态与商业空间的契合

2.1 非线性形态与品牌风格的契合。非线性形态与品牌风格的契合有利于塑造品牌店面个性。一个成功地将非线性形态与品牌风格相契合的设计,对于消费者来说,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创造既复杂又流畅新颖的非线性店面形象,消费者不用看到店面的标志,就可以轻松地辨识、记住品牌概念店。例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路易・威登旗舰店,店面设计成功地契合了其品牌风格。店面的外墙玻璃利用路易・威登的标志性元素图案,与此同时路易・威登店的内部空间也随处可见标志性元素,通过对标志性元素的非线性形态组合,表现出独特的品牌风格。

2.2 非线性形态设计在商业空间中的运用基础。非线性形态设计手法与品牌概念店空间表现契合,通过非线性形态的空间表现传达了品牌新理念和新设计思想。设计的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新美学追求,形成了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化和哲学观念的转变。空间主题与风格设计的新表现在不断变化,非线性形态设计取向所产生的风格与主题,之所以成功在于它打破了现代主义设计的美学观念与逻辑,体现出复杂的美学类型。非线性形态设计在商业空间中的运用基础表现在:其一,非线性形态与空间主题、业态的发展、价值观变化相关联。新的商业模式、策划、营销手段促使空间设计观念与风格多元化;其二,非线性形态设计手法表现出多空间类型并置、重叠、交叉的商业空间新格局,同时也表现出既丰富复杂又系统关联的空间形态;第三,注重空间设计中的形态整合、流畅、渐变、呼应、曲面、孔洞的倾向。

结语

非线性形态设计已经诞生,它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展现了人类更自由和睦的未来。非线性形态建构摆脱了几何形体的束缚,表现出连续流动性、不规则性、随机性、非标准性以及自由性等特征。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推动人们审美意识的变迁。商业空间设计中利用到非线性设计形式是一种新兴设计方法,但也会是未来商业空间设计发展的趋势,因为非线性设计方式满足了顾客的审美新需求。

参考文献

非主流空间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互联网 非主题文化 传播

一、非主题文化传播的起源

在现今互联网网页的浏览中,你不难发现很多以“非主题”命名的文化现象,如非主题涂鸦 艺术 、非主题摄影、非主题诗、非主题创作、非主题营销、非主题服务、非主题活动,非主题环境创设、非主题空间、非主题爱情、非主题公园、非主题风景、非主题聚会、非主题系列、非主题变奏、非主题城市、非主题模式等,作为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传播现象,“非主题”文化传播正在网络上悄然流行开来。

如何界定非主题文化。从字面理解非主题文化应该是一种与主题文化相对的文化取向。虽然还没有人为非主题文化下过准确的定义,但我们从其表现特征上可以发现:非主题文化现象的提出是基于“像”大于“意”的理念,同时提倡“回归” 自然 ,强调梁莠并呈、丑美相伴、多样生活格调生活旨趣包容的活动、艺术创作、感情交流和景观。它是对社会过于单一化意识的一种反叛,也是后 现代 主义在文化意识领域的一种表现。后现代主义从内容上是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剥夺人的主体性、感觉丰富性的死板僵化、机械划一的整体性,中心、同一性等的批判与解构,也是对西方传统 哲学 的本质主义、基础主义、“形而上学的立场”、“逻各斯中心主义”等的批判与解构。

非主题文化继承了解释学反对传统哲学对本体、本质的追问,否认中心、整体性、认识性、客观性,强调主体对事务、对象的解释、理解,注重从主体出发而发生的主体与对象的意义关系。wWW.133229.Com主张多元、主观和不确定。这也是为什么非主题文化强调梁莠并呈、丑美相伴、多样生活格调生活旨趣包容。

而后现代主义的代表罗蒂的反对真理符合论,也在网络非主题文化传播上成为很多人的理论依据。真理只是“我们最好加以相信的东西”而已。所以不要让真理再压迫我们了。我们相信与否是重要的,任何束缚都要被打碎。

作为另一位后现代主义的代表德里达就认为要把一切都放在同一平面上,让各要素之间、等级结构的两极之间进入一个自由嬉戏的范围。所以善的、恶的、丑的、美的、不善不恶的、不丑不美的,正常恋人、同志、雅的、俗的、不雅不俗的、有个性的和没有个性的都能成为非主题活动的受邀者,德里达认为事物不存在一个固定的、先在的根本性特征或本质,一切都是变动的、不确定的,意义只存在于解释者的解释行为中,“阅读就是一种误读”。也正是非主题文化的巨大包容性,使很多非主题活动取得了主题活动所不可能取得的效果。

当然,非主题文化核心还主要来源于现代主义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利奥塔,他宣告:元话语已经过时,元叙述的社会语境如英雄圣贤、拯救解放、伟大胜利等已散入了后现代知识的杂乱的星空中,人们不再相信伟大“推动者”、伟大“主题”,人们只运用“小型叙事”,只相信后现代世界是一个“凡人”的世界。

哈贝马斯则竭力主张用谈话、沟通、理解来达到不同人、不同群体的一种具体的共识的过程。这也就是网络非主题文化传播十分活跃的理论依据。

二、网络非主题文化传播的表现与特征

哈贝马斯把生活世界看作为非主题的即没有通过理性和论证的世界。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救赎是通过交流、沟通和理解建立“新理性”,进而实现共识的过程。在哈贝马斯理论框架中,他把普通语用学首先定义为关于理想的话语环境的学说,他认为在理想的话语情境中:“所有参与者无保留地追求加强语义的语言目标,以便达成共识,为各人所追求的行动计划能一致协调奠定基础。”“共识的范围越宽,合理性就越大。网络环境显然是哈贝马斯最佳的理想的话语环境。

法国哲学家德勒兹认为,网络构筑了“赛伯空间(cyberspace)”,而在“赛伯空间(cyberspace)”这个虚拟世界里,意味着对于每一位独立的个体可以有着一种与真实社会不同的放松的感觉、放松的心态,你的态度、你的兴趣、你的感受、你的交流与努力效果、彼此的理解与共识,直接可以决定你有无数的聚合与分离,在线与离线,创建与删除等等情况发生。而另一面,该空间的开放性特征类似于对物理空间物象性的理解:我们似乎没有能力想象空间怎么会是有边界的。正是这种开放性它也为个性化游牧与对话创造机会和可能。只要愿意,网络就是一个永恒“自由”的互动过程。“自由”的牵引者一是兴趣,二是对话后共识和理解,这种心情的自由是非功利化的心态,网民只有在这种心态中,才可以参与话语并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才可以摆脱强制、统治、权力游戏等纯粹工具性和策略性的动机;才可以把那些潜在于我们的断言中的认知性的、规范性的、表现性的三种有效性要求区分出来,并且仅仅通过辩论达到这种区分;才可以使人们自由地就民主意志之形成、政策连续的基础达成共识;才可以达成一项合理的同意,这项同意可以根据进一步的协商进行修正。所以无论是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救赎沟通理论的实施还是哈贝马斯所代表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形成的非主题文化传播,必然借用网络获得最大化的传播效果。

纵观网络传播,从搜索引擎到网站、博克、 论坛 ,从点击、链接、超链接无处不留下非主题文化传播的影子。网络空间不仅有冠以“非主题”名头式的艺术创作、活动、组织和种类繁多的形式,还有很多隐性的非主题文化传播,譬如聊吧、网络小说、qq、网络在线等形式,就是在这些虚拟交互空间里,网民通过聚会、对话、发图片、发帖子、作动作等方式,用生活中不常见个性化的语言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戏谑、调侃甚至使用黑色幽默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感受、感悟、理解和批判,用一种非传统的另类表达呈现在网友面前:它可能是直白而坦诚的,可能是率真而幽默的,可能是通俗而不乏创意的,可能是感性又很睿智的,还可能是开放又带有个人狭隘,可是无论怎样,网虫们在互动交流中决不乏个性的展示,决不乏民众艺术的诞生,决不乏共识的达成。在交流中,人本性的卸装、社会面具的摘下,“范跑跑”成为面向网民敢于自我剖析的第一人;在彼此沟通里,山寨版的《春晚》、《无极》也曾倍受期待;在彼此达成的共识中,“俯卧撑”、“林卡脖”、“刘内裤”、“杨不归”成为人们共同征讨的对象;而“打酱油”、“不怕雷到你,就怕囧自己”又表现了人们对网络舆论变身网络暴力干扰人们的现实私人空间时,网民“关我x事”的从容心态赢得了更多人的心理共鸣;“很黄很暴力”小学生很傻很天真的用语,则将网络“新道德”问题提到了一个高度令广大公众思考。而诸如“山寨家电,山寨明星,山寨建筑、山寨现象”、“正龙拍虎”、“不能太陈冠希”等网络流行语所构成的另类网络对话与文化传播,既是非主题文化传播的网络表现又展示非主题文化传播的网络特征。

除了直面生活另类的表达、对话、沟通和理解性的非主题文化 网络 传播之外,在 艺术 创作方面的非主题文化网络传播又呈现自己独特的风景。

有的网络艺术家在谈“非主题内涵”时,就明确反对创作时意义的导引和解读,他们认为“非主题内涵”躲避了“意义”的预设,从而让镜头“发现”了人眼所忽略了的部分,而这也正是摄影之所以成为摄影的意义所在。于是我把纪实摄影的文本特征定义为——“非主题内涵”大于“主题内涵”,在网络上我们看到有的读者把现当代梭罗《种子信念》看作为“非主题化、 自然 化、境域化”作品。他们是这样评价梭罗《种子信念》的,作者所观察的植物以种子传播的各种情况,细致敏锐到了入“微”,而白描和纯真到了“素以为绚兮”(《论语,八佾》)的地步。它也不同于一般植物学家的著作,它里边的那种内在的闲静与飘逸可与陶渊明之作相比。所以,它对于我来讲是非主题的、自由的和引发生命感的。读它让你做久违了的美梦,平和的、稚气的、慢节奏的、不隐藏着阴谋诡计的。读某些文化作品其实对人的精神无益,催人老;而读梭罗的书,让你复原,让你又感到幸福的可能。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非主题”创作是很难用单一的思维去诠释的,它具有后 现代 主义思潮所强调的不确定性、异质性、无序、平面化等特点,如果我们非用整体性、确定性、权威、统一性去诠释作品,只能是误读和无功而返。“非主题”创作呈现给我们读者的往往是情境、灵魂和归宿,是浑然一体的感受和感悟,是超语言的,也是灵魂的交流与沟通。所以网络成为“非主题”艺术创作传播的间接渠道,但同时“非主题”艺术创作又为网络“非主题”文化传播丰富了内容和改善了审美趣味。这也为“非主题化”文化传播迅速在网络走红奠定了条件。

三、非主题文化传播的本质与走向

有人把“非主题化”放在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地位,认为主流应该是一个时代的大众的潮流。非主流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个性的创作、态度和表现,而非主流就等同于“非主题化”文化。还有的人把非主流、非主题文化看做是一种体验,而作为一种体验。必然要经过行为主体的感觉思考与行为。相对于湮没于共性的芸芸众生来说,非主流、非主题意味着对个性的强烈要求。其实人皆有个性,但是在弱化个性的现有社会体制中,一直表现的很微弱,那么要想突破,就需要有一个环境,有一份勇气,甚至说有一份勇于孤独的勇气和魄力,那么网络环境就催发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谷壳绝大多数个性种子的生根发芽,也许有一天他们就会从虚拟世界走出来。来到现实世界开花结果。所以说,个性的表现,不是每个人都有,但在网络世界,也许每个人都会长出自己的“脾气”。

对于哈贝马斯来说,非主题文化是不具备他所谓的有效性的,是需要理性与论证的过程。哈贝马斯所认定的有效性即理论话语涉及我们命题的真实性,实践话语与我们行动的公正性相关,而审美的话语着重在我们能真诚地表达我们的情感。但是他同时又说:规范的、文化的,私人的世界是非主题,这三个世界是我们意义的根源,也是 科学 、道德、 法律 、艺术的母体。从他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哈贝马斯为了“新理性”的重新建构,他与其他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们是有着思想差异的,尤其对解构而不建构他是不赞同的。但另一面他为了建构使他又回到了他们所批判的工具论中来。

但无论怎样,哈贝马斯把非主题的世界看作是艺术的母体,那么非主题文化传播的本质显然是屏弃社会人为功利心态的纷扰,屏弃单一意识的导向,回归母体寻找艺术之源的元态生存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和表现形式,其目的显然想找回被异化自我,找回原生态的创造力,找回可以自由思想想象的情境。当然,非主题文化在这个基本框架中又衍生为有元生态氛围的非主题环境,有元生态感觉的非主题活动,有自然那种轻松怡然感受的非主题小说等。

非主题还是非主流文化都应该保持它的活力。这个活力不是指其存在与否或正在运行与否,而是指其创造的能力。而网络空间正是创造力挥洒的乐园,今天非主题还是非。主流文化能够在这个空间里流行,就证明非主题还是非主流文化还不乏活力,反之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创造力,尽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那么只有两种结局:一、消灭;二、被同化。比如嬉皮士风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 历史 创造力,不能与时俱进的 发展 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渐沦落到一种时尚了。

相关期刊更多

非洲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黑龙江省教育厅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