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清明节的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

清明节的故事范文第1篇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着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清明节的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白虎崇拜;薛家将;天命临凡;叙事线索

一、绪论

明清两代,是市民通俗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古典长篇通俗小说创作进入高峰的时代。长篇通俗小说创作的兴盛,特别是英雄传奇体和神魔斗法型长篇小说的流行,使各种各样的民间信仰,迷信崇拜风俗,纳入了小说创作题材采集的视野,极大地丰富了通俗小说的情节模式。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来源于古老的星宿崇拜。仅就四象而言,在古典小说中出场露面散见于种种情节设计和人物塑造的细节之中,举凡例如《飞龙全传》一里赵匡胤的蟠龙棍与《三国演义》里关羽的青龙偃月刀等英雄人物的龙纹兵器,可以视作象征其青龙命格的“权杖”;神魔斗法小说里常见的“龟蛇二将”以及“披发仗剑”的玄武形象等等,可谓俯仰皆拾,不一而足。而“天命临凡”是最典型的长篇通俗小说人物塑造模式之一,即将英雄人物或反派角色塑造为天上的星宿、神祗下凡,使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具备超越常人的勇猛,智慧和魅力。“三垣”“四象”“二十八宿”“三十六星拱”等等古代星相学概念为“天命临凡”构成了一个严密而规整的文化系统。

二、清代薛家将题材小说的成熟与创新

薛仁贵是唐代的历史名将,新旧唐书有传。以“薛家将”为题材的通俗文学创作最早见于元话本《薛仁贵征辽事略》,元明清三代均有“薛家将”题材故事通过小说、戏曲、口传文学等形式不断进行发展演绎,至清代趋于成熟,形成了“薛仁贵故事”“薛丁山故事”和“薛刚故事”祖孙三代风格分明、情节各异的故事系统。清代讲述薛仁贵故事的小说主要有《说唐后传》和《说唐薛家府传》。讲述薛丁山故事的小说有三部:

《混唐后传》《异说征西演义全传》《征西说唐三传》。

《说唐后传》首先把薛仁贵故事和“白虎星下凡”联系起来,在此之前元话本和明代小说中提及薛仁贵故事时并没有这种情节设计。明代熊大木《唐书志传》并未提及薛仁贵投军前出身,而元话本于薛仁贵之出身及投军之缘均按史实:仁贵家境贫寒,父母双亡,妻柳氏劝他投军建功立业,仁贵乃从之。在《说唐后传》中,第十五话唐太宗夜梦贤臣,十六话起述薛仁贵本是天上白虎星下凡,罗成转世,十五岁时父母双亡,家财散尽,帮柳员外家做长工,柳家小姐怜悯施恩给仁贵送棉被,却见白虎异象,才发觉仁贵天生异象,与其私奔。此后才有一系列从军建功立业的境遇。而《说唐后传》五十三、五十四回薛仁贵误射薛丁山,薛丁山被虎叼走解救和《说唐三传》四十一回薛仁贵中箭归天,更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父老子袭”“天命承继”的传统情节模式。

三、“天命临凡”与情节承继

在《说唐全传》及其后续,仿作小说中,.托庇“白虎星下凡”命格的英雄人物,能够构成一个完整的传承链条。在这一系列中,《说唐前传》中的罗成是第一位出场的“白虎星官下凡”武将;其后罗成战死淤泥河,白虎星转世到了《说唐后传》的薛仁贵身上,然后作者在敷演薛仁贵故事时,对他建功立业,威猛善战的描写之外,时时不忘写他的白虎命格克亲克己,所谓“白虎当头坐,无灾便有祸”,他的功绩长期遭到压制冒领,时来运转建功立业之后,又射伤了自己的孩儿薛丁山,为后续《说唐三传》埋下了伏笔。在《说唐三传》中,薛丁山继承了薛仁贵“白虎星下凡”的命格,在白虎山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景,误射死了化为白虎的薛仁贵。此后他征西得胜归来后,又被孩子薛刚犯罪,克。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小说系统里,薛刚因为是“九丑星”(又做“五鬼星”)杨藩的转世,所以并非白虎星转世,而这一传承系统在评书话本《月唐演义》中得到了继承。《月唐演义》是清末民初之间的评书作品,因为仅存评书话本,无编次题撰,历来所受研究关注不多,然而《月唐》中附会郭子仪是罗成、薛家将之后白虎星转世,而且因为之前“白虎星官下凡”命格唐将的凶厄过甚,所以天帝让降生为郭子仪的白虎星官享有了少见的妻子双全,福禄寿考的好命势。

在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里,西方白虎主战争,是战神,杀伐之神,同时也有辟邪、禳灾、惩恶扬善、发财致富等神力。当然,白虎主要还是作为战争之神,军队之神而存在。在袍的身上体现了战争的两面性,一方面是勇敢,威猛,强大的霸者之道,另一方面则是危险,残酷的兵凶战危。在“薛家将”系列故事中,“白虎临凡”可谓既是暗伏的一条情节线索,又是充满戏剧冲突张力的隐喻。薛仁贵的功业赫赫,勇武绝伦,但又受命运的制约而不断经历落魄困厄,被诬蒙冤,克死亲人等等一系列悲剧命运,正是一个传统的英雄故事母题,即品德崇高,本领高强的英雄人物,无法逃脱命运摆布的悲剧命运。

薛仁贵早年家境贫寒,破瓦寒窑的故事,系从元杂剧《薛仁贵衣锦还乡》中敷演而出,本来是俗文学传统的发迹变泰主题;而投军后埋没火头军一段故事,在明代熊大木《唐书志传》中还毫无踪迹,系《说唐》依据民间传说添加增补的情节;明传奇《金貂记》中出现的薛丁山仅仅是蒙神女相助的少年英雄形象,并无白虎山射死薛仁贵等情节;薛刚闹花灯踢死太子,薛丁山不反而下狱就刑等等情节,更是前无可查,纯属清人增补。“白虎命格”作为这个故事的一个若隐若现的剧情线索,它在故事中所起的最大作用,就是将“薛家将”故事中种种增补,删改,原创,风格不一,趣味各异的情节统合起来,纳于统一的叙事体系下,并接续《说唐前传》的剧情,将整个说唐系列统一起来,特别是薛家将系列的整体情节清晰,完整,有踪迹可循,使读者对于情节兜转突兀,风格摇摆变化不定之处,能更易于接受。尤其是,他使薛仁贵和薛丁山两代英雄主角的替换衔接令人印象深刻,且符合情理。

结语

纵观“薛家将”系列作品的情节设置,基本上集长篇通俗演义小说的俗套模式之大成,如美人爱英雄、发迹变泰、校场比武、英雄落草为寇,闯关杀将等等,然而正是这些俗套的被各种英雄传奇一再重复的故事情节,恰恰是广大的读者群体乐于接受的情节。而这一类英雄传奇的意义,也正是在于让读者获得刺激性、娱乐性的满足。而“白虎临凡”作为不但作为一个隐喻,在书中对这个故事大悲剧和大喜剧交替的走向进行暗示和解释,更作为故事的一条隐蔽的主线,统合了不同风格,不同水准,增补抄改或原创的各种零散情节,使他们纳于统一的故事之下,起到了穿针引线的巧妙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志清.《中国古代小说导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一版.

2.纪德君.《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艺术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

3.戴不凡.《小说见闻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一版.

4胡胜.《近代神魔小说试论》.《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第三期._

清明节的故事范文第3篇

文/夜窗

习惯在每个周末都往家里打电话。母亲问清明我能回家“扫山”不?没等我回答,母亲又说,小叔,大伯,和伯娘都问了,我说你那么远的,才一天功夫,又要请假又飞来飞去的,所以就说你不回来了。父亲接过话筒,叮嘱着清明那天一定要给大伯和小叔打个电话。心里一阵默然。如果不是父母的提醒,我想在异乡,我会忘了这个日子。上一次回家过清明是什么时候,都有点模糊了。好像大学读书的时候有回去过。毕业以后呢?不记得了。应该没。

在我们南方的小镇子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不知道是那一年,发了大水,把整个镇子都淹没了。于是有人往外逃生活命去了。镇子里有一个男人,把老婆草草的埋在了祖坟的旁边,也携幼儿外出讨活去了。很快,洪水退却了,大家开始收拾家园,外出讨活的乡亲都回来了,就不见这对父子。

老天保佑,灾后还算风调雨顺,忙碌过后,有了一点收成,大家可以过上一段殷实的日子。时间过的很快,冬天来了,慢慢的来了,还不见那对父子回来,乡亲们就想这对父子流浪在外是个啥光景?天寒地冻的。很快,欢庆的春节也到了,那对父子的家里还是洪水退后模样,只是乡亲略为收拾了一下,仍是残败不堪。这样的破倒景象在一片升平中显得更为的生兀碍眼。乡亲们又想,这父子再也不会回来,应该是死在了外面。否则还有有什么比一家团聚的春节还重要的呢?但一想,这地方他已经没了亲人,不回来也很正常。日子在乡亲们的猜想和忙碌很快就过去了。

清明节到了。乡亲们准备着祭品,到坟上给各自的祖先烧点吃的,用的,穿的,祈祷祖先保佑来年来风调雨顺,阖家平安的。没想到碰到了那外出讨饭的父子。大家嘘寒问暖一一番,问那男人咋不回来过年?男人说,在外面没混好,没赚到啥钱,没脸回来。乡亲又问,咋清明回来了呢?男人说,虽然没啥给祖先用的吃的穿的,总给祖先除除草,培培土,在下面过的总要干干静静的吧,也要烧个鞭炮,告诉祖先,还记得有我这个不孝的儿子和孙子吧。

其实,总觉得这个故事用文字写出来,总没有爷爷用一些土语俚语穿插其中说出来的那么生动,那么有感情,那么嘘嘘感叹。小的时候,爷爷还在,每年清明的时候,爷爷总是蹲爷爷的爷爷的坟前,吸着水烟,这个故事就会从爷爷一吸一吐间流了出来。直到爷爷也躺在了泥土里。曾问过父亲这个故事流传了多久,父亲说这个故事他听他爷爷说过。不知道流传了多久。

这故事依然在流传着。在家的时候,清明节轮到在我们这些后生为祖先培上新土忙前忙后的时候,大伯也会蹲在爷爷的坟前,也吸着水烟,这故事也依然是陪着那袅袅的烟雾一起从大伯嘴里流了出来。这时候,父亲,叔叔们都已经或蹲或坐在坟前,听着这个故事。或者说着一些他们爷爷的故事。小时候,这是我们扫墓最感兴趣的事情。感到那么遥远又那么亲切。但那个故事,和爷爷的神情,一直刻在我的脑海里。

清明节那天,按父亲说的时间打了个电话给大伯,大伯问,没空回来?我说是,没办法请假。我问,到那一口"山"了,大伯说,刚到你爷爷这里。如果没空那就等明年回来。电话那头传来的不绝于耳的鞭炮声,明显听着大伯在扯着嗓子在说话。又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就挂了。但电话那头的鞭炮声就一直响在我的耳朵里。鞭炮声是我对清明节最深刻的印象,还有漫天的的烟雾,透着硫磺的味道。

清明节的故事范文第4篇

2011年5月7日,大型歌唱类综艺真人秀《我心唱响》在东方卫视播出,这档节目是荷兰Talpa公司在2010年MIP电视节上主推的一个模式,随后,东方卫视引进了节目的模式版权。《我心唱响》虽和唱歌有关,但节目本身并不是唱歌比赛,“而是提供给普通人通过歌唱表达各类情感的机会,比如告白、忏悔或哪怕仅仅是一个感谢。”

节目推出后,虽然收视率没有“达人秀”那般火爆,但节目依靠新颖的样式和创作思路,成为“平民秀”节目大潮中一个独特的存在,颇有“小清新”之风。

模式再改造

《我心唱响》将情感故事以“歌言志”的方式融入歌唱类节目,其推出与东方卫视2011年提出的频道口号“梦想的力量,你我同在”保持了较高的一致性。节目融合了真人秀、综艺、现场访谈等多种元素。混搭后的节目呈现出年轻化、时尚化的风格。“混搭多种元素是节目创作的一大趋势,但如此操作,对节目环节设置的要求非常高。”东方卫视节目部主任、《我心唱响》总导演陈晔说。

引进模式后,《我心唱响》在模式的本土化上下了不少工夫。

首先是节目节奏。原版节目每集讲述10-11个故事,通过歌词传情达意,节奏较快。《我心唱响》则将故事数量缩减到7-8个,节奏相对放慢。“中国观众要看故事的来龙去脉,节目需要把故事的方方面面都展示清楚,才能算完整。因此,为了照顾全国的收视习惯,并兼顾本地,我们调整了节目节奏。”陈晔说。

其次,在节目板块设置上,《我心唱响》也做了较多创新。

比如,结合当前荧屏婚恋节目热潮,以及当代适婚年轻人相较老一辈更开放的婚恋心态――大多希望能给另一半一个能留下深刻记忆的求婚仪式的诉求,节目组固定设置了一个名为“声声心动”的求婚板块。而原版节目中是没有这样的板块设置的。比如第四期《我心唱响》中,清华大学的一位女博士披着婚纱,带着求婚钻戒,唱着《勇气》向毫不知情的男友求婚:“我不要房子,也不要车子,我只需要一声一辈子的承诺。”这一场景让台上台下掌声雷动。同时,节目会通过外景真人秀展示整个求婚过程,每期的求婚设计均有所不同,惊喜、感动和泪水相伴的求婚过程吸引了很多年轻观众。

再比如,节目还设置了“投诉环节”,这个环节中没有固定的聆听者,“投诉者一般是在生活中遇到各种问题又投诉无门者,比如在酒店用餐时吃到苍蝇,投诉餐饮企业这样的故事。”陈晔说,国外原版节目中并无这样的环节设置,添加这一环节,也是考虑到“本土化”。

另一个新增环节是行业展示,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唱出职场中的酸甜苦辣,比如护士、售楼小姐、代驾司机、交警等。“这种民生情感的表达,也有不错的关注度。”

《我心唱响》是一个以“素人”为主的秀。在这波“平民秀”大潮中,快速有效地推广节目,对没有先发优势的《我心唱响》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为此,节目组继续了“混搭”思路,在节目中增加了明星帮唱环节,这也是一个比较务实的选择。“纯‘素人’节目推广难度很大,如果能很好地结合明星资源,对节目收视会有明显帮助。但关键在于结合的精妙、恰到好处。”陈晔说。

《我心唱响》的路子是“唱出你的故事”,所以,节目的关键点还在于故事筛选。如何在一个电视故事泛滥、同质化严重的时代保持“故事”的品质,是节目组最为看重的一个点。据介绍,《我心唱响》故事的“中标比”达到9:1到10:1。“中国观众口味比较‘重’,寻常故事已经不能打动他们了,挑选故事越来越难。”陈晔说。

在“故事”整体风格上,陈晔认为,并不是只有弱势群体的悲惨故事才能打动人心,关键在于是否有真挚的情感。比如日本帅哥牵着宠物猪来唱歌征婚,或者是物流公司员工集体为老板唱歌要求加薪等,这些“非苦情”情感也能获得不错的收视反馈。

细节和流程化

荷兰原版节目是一档季播节目,《我心唱响》则为周播节目。由于涉及故事人物多,外景拍摄和演播室环节多,单期节目的制作周期达到3―4周。节目组总共有40多人,其中东方卫视的内部团队15人,来自社会公司的制作人员30多人,除了总导演陈晔和几位副总导演外,其余团队成员大多是“80后”。

栏目组采用了接力棒式的操作流程,节目组分为故事组、执行组、后期组、宣传组、音乐组等,每个组负责相应内容,陈晔和三位副总导演把控总流程和各环节的协调工作。

清明节的故事范文第5篇

不过,“清明时节雨纷纷”的天气情况也为这时候的出行带来了更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准备一份合适的保险以备不时之需是很有必要的。

按需求选择保险产品

由于清明节外出扫墓、踏青的目的地一般比较近,所以大部分出行者会选择巴士、火车或自驾车的形式出行,当然,稍远些的也会乘坐飞机。考虑到踏青游以休闲为主,因而风险主要集中在往返目的地的旅途中,而在目的地游玩时的风险相对较小。出行者不妨根据自己的交通工具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

例如,自驾游出行者可选择有针对性的自驾游保险,保障内容一般包括了意外身故和残疾、意外医疗费用补偿、紧急医疗运送和送返等。由于保障期限较短,这类保险的保费一般不高。记者在某保险公司网站试算了一下,选择豪华型保障,可享受50万元意外身故和残疾保障、5万元意外医疗费用补偿、20万元紧急医疗运送和送返、4万元身故遗体送返以及5000元亲友慰问探访,从4月3日至4月5日三天的保费为24元。

同时,出行者也可以为爱车增加一些车险保障,例如一个月的玻璃破损险、一个月的盗抢险等,以防旅途中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另外,应当牢记保险公司理赔电话,一旦出险,应第一时间通知保险公司,积极配合查勘、理赔。

非自驾游出行者则不妨考虑交通工具意外险,这类保险一般能对乘坐飞机、火车、轮船、汽车时发生的风险进行理赔。记者同样在某保险公司网站试算了一下,选择“40万元飞机事故身故残疾烧伤+30万元火车事故身故残疾烧伤+30万元轮船事故身故烧伤+2万元汽车事故身故残疾烧伤”的综合保险,清明假期三天的保费一共仅为9元。

实际上,这类产品对商旅人士或热爱旅行者来说也可一年期投保,因为涉及的交通工具较多,保险金额又可自由选择,因此实用性还是较强的。上述保险金额的组合若投保一年期,保费为64元,是不是也不贵呢?

需要提醒的,出行者还需留意购票时附带的保险保障。例如,购买长途车票时,若附带了保险保障,一般需要在购票后通过短信形式进行开通,如发送被保险人姓名、身份证号码至指定号码。否则,由于购票时不采用实名制,保险公司系统将无法知晓被保险人身份,从而影响理赔进度。当购票车按票面上的投保提示发送信息后,一般能收到保险公司确认投保的信息,如果没有收到,也可以致电保险公司进行确认。

网上投保省事又实惠

由于旅游险、意外险的保障内容通常比较容易理解,因此推荐网上投保。

这样做有三个优点,一是便于比较各家保险公司的产品报价、细看保障内容,二是减少消费者和保险公司之间的中间环节,降低保费,不少保险公司网上渠道的报价较传统渠道可打对折甚至更低,三是消费者直接在保险公司官网上投保,避免了欺诈风险,杜绝了碰上假保单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