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简短爱情故事

简短爱情故事

简短爱情故事

简短爱情故事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詹姆斯·乔伊斯,《阿拉比》,抒情式短篇小说,瘫痪

20世纪60年代时,关于短篇小说的文类研究还处于起步状态,之前零散的研究大都采用了新批评方式,因为这样有助于教学开展。然而,那种机械式地将短篇小说划分为有情节和无情节的方式掩盖了短篇小说的本质特征。

1964年,约瑟林(M. Joselyn)提出应针对短篇小说进行真正的文类划分,主要分为拟态的(mimetic)和抒情的(lyrical)两种。拟态的短篇小说一般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结构,有完满的结局;而抒情的短篇小说则在拟态的短篇小说基础之上,加入了诗歌的成分特点。(Joselyn) 艾琳·巴德施威乐(Eileen Baldeshweiler)也提出了类似的分类方式,她将短篇小说分为史诗式(epical)和抒情式(lyrical)两种。史诗式的短篇小说相当于约瑟林所说的拟态的短篇小说,由推理演绎的方式,利用人物冲突推动情节发展,最终以明确的结果结束全文。艾琳认为“抒情”二字与史诗式的短篇小说相比,更强调主题和行文语气。(Baldeshweiler)这些短篇小说类型的分类方式大体上都基于重视情节的传统写作手法与重视抒情式风格的现代主义写作手法之间的区别。

抒情式短篇小说产生于19世纪后期,正值现代主义文学创作登上舞台之际。抒情式短篇小说在创作风格上与现代主义文艺创作风潮契合,它颠覆了传统的史诗式的风格,注重人物内心的发展,摆脱了依靠情节发展的旧式框架。M. 约瑟林对抒情式短篇小说的诗性元素的分析十分精辟,主要归纳为四个方面:1)摆脱传统的按时间顺序的方式安排故事;2)利用纯粹的言语修辞手法,如语气、意象3)关注意识的增强,而非完整的情节4)仅用最简洁的方式达到高度暗示性,强烈的情感。(Joselyn) 总的来说,抒情式短篇小说轻情节,注重表现人物的内心波动起伏,故事结构以情绪气氛的跌宕起伏为主线;突出抒情的特点,采用象征、隐喻等言语手法,运用简洁而具有高度启发性的语言营造丰富的意象;使用开放式结局,摆脱传统具有决定意义的结尾方式,让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

本文旨在通过细读詹姆斯·乔伊斯的著名短篇小说《阿拉比》,分析其抒情式短篇小说风格,探究詹姆斯在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创新性写作风格以及他精湛的文字技艺。本文将通过对该短篇小说的诗化分析,展现乔伊斯在创作短篇小说时达到了形式上和内容上的协和。他利用诗化短篇小说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天真纯洁,内心充满浪漫艺术气息的男孩形象,反衬出这个瘫痪麻木的都柏林城。

一.淡化情节,关注人物内心发展

现代主义小说对人物精神情感的关注与淡化情节的写作方式源起于人们对复杂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因此这些作品通常从内心的角度映射出世间百态,以荒诞的、富于寓意的抽象表现方式,意图展现现代人们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乔伊斯这样说道,“都柏林那即乏味又闪光的氛围,它的幻影般的雾气、碎片般的混乱、酒吧里的气氛,停滞的社会——这一切只能通过我使用的词语的肌质(texture)传递出来。思想和情节并不像某些人说的那么重要。”(戴从容 2005:11)乔伊斯的短篇小说体现了这种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手法,摆脱了传统的关注情节故事发展的短篇小说形式,淡化情节的完整性和逻辑发展顺序,将错综复杂的现代意识展现得淋漓尽致。正如李维屏教授所言,“《都柏林人》的构思与布局超越了传统短篇小说的模式。它是20世纪初现实主义传统与现代主义思潮彼此交融的产物,也是作者告别传统、向现代主义道路迈出的难能可贵的第一步。”(李维屏 2011:117)

乔伊斯的著名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由十五个短篇小说组成,这些故事按照人一生的成长顺序排列。《阿拉比》是《都柏林人》中的第三个故事,也是其中最受评论者关注的一部短篇小说。《阿拉比》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叙述者用诗意的语言断断续续地回忆孩童时的一段具有特殊意义经历,读者成为倾听者,直接参与到主人公的回忆片段里,与男孩一起体验爱情的美好神圣与现实残酷腐化。《阿拉比》看似一个男孩寻找爱情的成长冒险故事,然而,乔伊斯并没有使用传统的强调外部矛盾的历险故事文学艺术论文,而是利用男孩的内心情感波动和思维方式来发展故事。整个故事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高潮,也没有总结性结尾,体现了乔伊斯开创性的现代主义意识流写作手法,也同时展现了抒情式短篇小说的文学魅力。

《阿拉比》中的男孩生活在瘫痪(paralysis)的都柏林城,年幼的他还未经世事历练,对一切事物都抱有美好幻想,拥有一颗追求美与艺术的心。男孩表面上敷衍的完成每天小孩的任务:念书学习、追逐玩耍,却时常在内心默默观察生活中一切美好浪漫的细节。他的艺术家气质与这座死气沉沉的城市以及城市里麻木不仁的市民形成鲜明对比。男孩对周遭事物十分敏感,在他的眼中一些破败腐烂的场景变得诗意化,“我最喜欢最后一本,因为那些数页是黄的。屋子后面有个荒芜的花园,中间一株苹果树,四周零零落落的几株灌木;在一棵灌木下面,我发现死去的房客留下的一个生锈的自行车打气筒。”(乔伊斯2002:21)叙述者善于描述事物细节,如颜色,状态,声音等,如同在创作一首散文诗。从《阿拉比》抒情的文风上,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叙述者就像一位心思细腻的青年艺术家,或者更确切地说,一位诗人,用心遣词造句,把埋藏心底的往事用诗化的语言一一诉说。

叙述者记叙男孩去阿拉比市集前焦急等待的过程时,没有情节结构,仅以人物内心波动来展现故事,明显体现了散文化的行文结构。男孩向曼根的姐姐许诺将会在阿拉比市集带些礼物回来后,脑海里面充满了“数不清的愚蠢的怪念头”,“但愿出发前那段乏味的日子一下子过去。”(ibid:23)接着,叙述者加快语速,连用五个“I”:“我要求……我问问题……我看着……我不能……我没有。”(Joyce 1974:540)随着节奏加快,人物内心的百感交集生动地浮现在读者的脑海里。等待的时间长度是相对的,也许平时男孩与伙伴们玩耍一会儿时间就悄然过去了,但是当男孩在相同的时间内等待去阿拉比市集时,“我坐着望了一会钟,滴答滴答的钟声叫我心烦意乱。”(乔伊斯 2002:24)在与时间抗衡时,眼前的一切事物都令人烦躁。这种典型意识流的心理时间与传统的时间比起来,摆脱了直观式抒情,“梦幻、映像、心理错觉交叉出现,给小说披上一层知性和幻化的色彩”,(李丽琴 2007:101)更增添了故事的节奏感,如同诗人直面听众表述内心。

在表现爱情这一复杂的内心活动时,《阿拉比》采用散文诗的语言表达方式,从男孩的角度将爱情歌颂,用写意的手法描绘梦中情人——曼根的姐姐。“灯光从半掩的门里射出来,映现出她的身影。[……]她一移动身子,衣服便摇摆起来,柔软的辫子左右挥动”。(乔伊斯 2002:22)然而,涉世未深的男孩不敢直面爱情,连女孩的名字都不敢轻易提及,害怕惊扰了爱神丘比特,只能将胸中澎湃的爱情波涛化作崇高的信仰,“仿佛感到自己捧着圣餐杯,在一群仇敌中间安然穿过论文的格式。”(ibid:22)男孩犹如一名高尚的骑士小心翼翼的呵护着爱情的圣杯。这种对爱情的信仰使得男孩莫名流泪,甚至濒临崩溃,只能将感官关闭起来,直至失去知觉,不自觉地将内心那句歌颂爱的诗诵读而出:“啊,爱!啊,爱!”(ibid:23)男孩感官的相互交织激发了读者无限想象力,他将视觉变触觉感受:“这时,我的身子好似一架竖琴,她的音容笑貌宛如拨弄琴弦的纤指。”(ibid:23)男孩对爱情的幻想在感官的刺激下不断得到升华,读者也随着叙述者语气的强化产生共鸣。

《阿拉比》采用了散文诗式的结构,没有传统意义上情节的开始、高潮和结尾,全篇由叙述者零散的回忆和跌宕起伏的情感描写拼接而成。故事给出了模糊的时间和地点,将主要笔墨放在人物内心对外部事件的反映上,读者作为故事直接的倾听者,不经意间忽略了这些信息,从而顺利进入乔伊斯笔下艺术家的内心世界。

二.丰富的意象,诗化的语言

抒情式短篇小说注重用暗示、象征、隐喻等言语手法,并通过意象的拼接来传达个人体验。(李丽琴 101)这些言语修辞手法渗入叙述过程后增强了短篇小说的语言意境:“使传统的抒情从追求叙述节奏的音乐化、画面的色彩化、情绪的弥漫化转移到现代主义的‘陌生化’和哲理色彩的浓重化。”(ibid:101)

诗歌中的意象将外在物象与主观情意相融合,摆脱了现实中普通的形象,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几个简单的意象,经诗人几笔勾勒顿时可以成为一幅宏大景象。《阿拉比》篇幅短小,语句精炼,仅依靠文中丰富的意象的运用,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瘫痪的都柏林的画面。北里奇蒙德街象征了整个都柏林城,为了描绘这个瘫痪的城市,“blind”这个词多次出现。“North Richmond Street,being blind,” “An uninhabited house of two storeys stood at the blindend, detached from its neighbours in a square ground. The otherhouses of the street, conscious of decent lives within them, gazed atone another with brown imperturbable faces.”(Joyce 1974:539)故事一开始的这两个blind分别表示“死胡同”和“尽头”,均表示没有希望。短短的三句话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死气沉沉的街景,房子建筑毫无生气,邻里关系十分冷漠。正是在这种瘫痪的场景下,男孩艺术家的气质与周遭环境显得格格不入。语气也是抒情式短篇小说创造诗意意象的一个重要言语手法。叙述者面对这个麻木无情的社会环境时伤感低沉的语气与小心翼翼手捧爱情时的浪漫的语气相互交织,营造了丰富的意象。

象征手法的运用丰富了《阿拉比》意象,赋予叙事语言高度启发性。“blind”一词出现了3次,首先作形容词,修饰北里奇蒙德街死气沉沉的气氛,又作名词表示百叶窗。男孩不敢直面女孩,只能通过百叶窗的眯缝看到女孩的身影。男孩的动作象征了都柏林人麻木的心使得他们无法看清世界,男孩眼中的爱情也如死胡同一般,毫无希望。男孩乘坐的通往阿拉比市集的列车经过了一个名为“Westland Row Station”的车站,顿时一群人涌向车门,想要挤进车厢,却被列车员拦下,因为这是一班直达市集的专列。这个车站寓意深刻,与T. S. 艾略特的诗歌“Wasteland”《荒原》相呼应,象征了整个爱尔兰民族面对民族危机毫无斗志,长此以往变得空洞麻木,如同一群没有理想的空心人,一副思想瘫痪的状态,因此他们无法登上列车,只能徘徊于荒原中。题目“Araby”是“Arab”的古代名字,在文中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东方色彩的市集。男孩将这个市集看作实现美好梦想的地点,然而实际上,阿拉比就是一个充满欲望的黯淡无光的地方,进门要付钱,里面弥漫着钱的响声,没有想象中阿拉伯式的集市,却只有毫无生气的爱尔兰人和正在调情的英国人。阿拉比象征着当时被英国统治之下暗无天日的爱尔兰民族文学艺术论文,英国女人冷冰冰地声音与仿佛出于“责任感”似的询问,使得懵懂的爱尔兰男孩毫无防备,不知作何反应。

因此,《阿拉比》表面上看似是一首爱情颂歌,充满诗意的意象;但是,将这些富有象征意义的词汇与当时爱尔兰国内风起云涌的民族运动结合起来看,《阿拉比》其实是一首激励瘫痪的民族积极斗争的抒情式短篇小说。

三.启发性的语言,开放式的结尾

抒情式短篇小说如同诗歌,通常语句简短但却句句精辟,寥寥几行字就能表现出宏大的场景。叙述者在文中回忆了许多场景,没有像传统叙事那样给出具体的时间、地点、事件的来龙去脉,却将回忆生动展现在读者脑海里。男孩将爱埋藏在心底,终有一天压制不住内心澎湃的情绪,躲到已故教士家的后客厅内,在漆黑的雨夜里肆意歌颂爱情。“我听到雨密密麻麻泻在土地上,针尖似的细雨在湿透了的花坛上不断跳跃。”(乔伊斯 2002:23)雨滴仿佛变成了锋利的针尖在男孩和读者的心里到处乱撞。此时,男孩蜕变成一位诗人,把感官隐蔽起来,双手颤抖地合在一起,默读出爱的诗歌。叙述者用几句描绘内心挣扎的抒情诗句,反衬出这个瘫痪麻木,压抑爱情的社会。保守的社会传统如同针尖般刺向每一个爱情萌芽的角落,抑制人们的思想发展。《阿拉比》借鉴了散文诗简洁的写作手法,如此精辟的行文表达的不仅仅是对美的赞颂的主观抒情,更进一步探索了对生命和生活的思考,富有高度启发性。

艾琳指出抒情叙事关注人物内心情感波动变化,拥有开放式结局,旨在引发读者自己去领悟文本内在的含义。(Baldeshweiler)乔伊斯的短篇小说创作注重叙事留白,把某些重要问题悬置,为读者留有足够空间,让读者参与叙事构建的过程。《阿拉比》中男孩怀抱着对爱情无限美好幻想来到阿拉比,却处处碰壁,最终失望地走出漆黑一片的市集,“我抬头凝视着黑暗,感到自己是一个被虚荣心驱使和播弄的可怜虫,于是眼睛里燃烧着痛苦和愤怒”。(乔伊斯 2002:27)到底男孩的愤怒源于何事,乔伊斯并没有给出确定的答案,正如同诗歌中充满寓意的语言一样,情绪迸发,却不道出原因,留给读者空间去思考。通过运用开放式的结局,读者可以从《阿拉比》中获得更多共鸣。这篇短篇小说以警钟式的姿态呈现在当时瘫痪麻木的都柏林人面前,让人们进行自我反思:面对民族失去独立自主的权利,爱尔兰人仍然生活在麻木不仁中。每一个爱国的爱尔兰人都应该从男孩的顿悟中感受到压抑的“痛苦和愤怒”。

四.结论

《阿拉比》表现了乔伊斯精湛的意识流写作手法,脱离了传统直观的抒情和叙事方式,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由一位具有艺术家气质的叙述者向读者娓娓道来那一段关乎祖国命运和个人命运的往事。《阿拉比》作为典型的抒情式短篇小说与传统短篇小说的叙事风格不同,它不遵循时间顺序来发展故事,采用散文化行文结构,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波澜起伏;它无需使用写实风格的语言来传达世间真理,仅仅简洁的几句充满意象的话语就可为读者营造丰富的想象空间;它没有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结果,开放式结局让读者自己去寻找答案。同时,《阿拉比》中诗歌般的语言精炼而寓意深刻,通过对男孩内心浪漫气质的刻画,反衬出都柏林人在面对民族失去独立的权利时如同置身于荒原般瘫痪麻木。乔伊斯笔下这位在荒原中歌唱的诗人,用他抒情的诗歌警醒爱尔兰民族,积极参与当时爱尔兰民族运动。

参考文献:

[1]Joselyn, M. “The Grave as Lyric ShortStory.”[J] Studies in Short Fiction, 1.1

简短爱情故事范文第2篇

从小到大,我都十分喜欢读书,我爱读书不仅是为了一探“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奥秘也是由于被书中的优美语句所吸引,总而言之,我就是爱读书。

小时候,我爱读童话故事,不!准确的说是听童话故事,因为我那时还小,所以大字还不实几个,只能缠着妈妈让她给我讲,我先往着故事中的情节,正义的王子打败了邪恶的魔鬼,救出了公主,这样的故事情节我是百听不厌,我多么想拥有魔法,长出翅膀,展翅翱翔。慢慢的我上是一年级,我开始爱上了成语故事,因为刚刚学会拼音,所以看成语故事则是大有益处,另外我惊叹于古人的智慧,能将那样长的故事和人生哲理总结归纳我一个短短的词语,并且所表达的意思一点也不亚于几百字的文章,真可为是“简约而不简单”啊。后来由于伟人热潮的横空出世,我的读书爱好又倾向于名人故事,亚历山大从小锋芒毕露的王者气概,海伦凯勒身残而志不残的坚强意志,孙中山敢于创新革命的爱国精神都曾鼓励着我,我为他们的精神而折服,到了五年级,由于是小学毕业班,对作文的阅读当然是少不了的,我从作文书中找出好词好句,加以运用便成了我的语言,更何况作文书的妙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庞大文学资源,不管你怎样的涉取,总是求不完的。

一代一代书的变换,是我一步一步从幼稚到成熟的最好证明,是我成长的印记。

济宁高新区黄屯中心中学七年级三班 宋云旭

本文系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简短爱情故事范文第3篇

《简·爱》一反传统小说中以温柔美丽的女子做主角、以浪漫动人的爱情传奇为故事的旧格式,写出了一个出身低微、相貌平平的女子与不公平的命运抗争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简爱阅读简短心得感想2022,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简爱阅读简短心得感想1《简·爱》是由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出版的一部一长篇小说。作家、诗人说:“夏洛蒂·勃班特似乎是一位精通读心术的女巫,她的杰作《简·爱》带有浓厚的自传气息,给读者的印象宛如一根昂然矗立的女权图滕柱。”刚开始阅读是在四年级,那时候并没有这么深的感悟,每个暑假我都会阅读这本书,每阅读一次,带给我的就是不同的感悟。

《简·爱》这部小说,作者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文形象,简·爱自幼失去双亲,被寄养在舅舅家。舅舅去世后,简·爱受尽了舅母的歧视和欺负,后来被舅母送到一所半慈善性质的学校生活。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简·爱虽然一贫如洗、地位低微、相貌平平、身材瘦小,但她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都保持自尊、自爱、勇敢的追求平等和幸福。在简·爱身上,我们即可以看到传统女性的善良、稳重、宽容,又可以看到新时代女性的坚贞、倔强、叛逆的性格特点,强烈的性格反差塑造了这个人物的多面性和真实性,也增强了小说的戏剧主张。

《简·爱》是一部浓厚主义色彩的现实主义小说,它也具有沈重的自传体色彩。从作品中我们可从清唽地看见夏洛蒂·勃朗特本人的一影子,读者门中简爱的耳朵云听,追随作者的脚步,深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简·爱》这部小说充分展现了女性对独立自主的强烈诉求。而以女性的呼唤为主题的小说,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当时英国女性的心声,唤醒了当时西方女性追求男女平等的独立意识,同时也给后一心的千千万万七一性树立了一个学习的楷模。《简爱》通过一个孤女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成功塑造了一个不安现状,不甘受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勇于抗争、追求幸福、平等生活的女性形象。

简爱阅读简短心得感想2你以为,就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也没有心吗?不,你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这是摘自《简爱》第二十三章的一段话,也是让我、让后人最有感触的一句话。

简爱是这本书的女主人公,她从小是一个孤儿,寄养在舅母家里,寄人篱下。由于简爱没有财产又没有地位,所以自由自幼就受到欺负和歧视,特别是她的舅母——里德太太。也因此,简爱从小就养成了独立,敢于斗争,懂得反抗的个性。之后,她进入了劳渥德学校学习。毕业后,简爱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先生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最终经历了无数挫折和磨难,走到了一起。

在文学,《简爱》这本书无疑是非常成功的,她深深地进入人们的灵魂,以一种不可抗拒的美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这本书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以自己为原型,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对于平等、独立、完整、自由的坚持和追求的坚强女性。她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纯洁的心灵。”

《简爱》就像是现实生活中的“灰姑娘”的奋斗史,在书中,简爱坚强地面对各种困难挫折,她还追求男女间的平等,穷人与富人之间的平等。正如她所说的那样:“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同样有一颗心!”简爱虽然貌不惊人,身材矮小,但她拥有不同寻常的气质,就像懂得反抗,争取自由等,这让她变得光彩夺目。简爱她有自己的尊严,她努力维护自己的尊严,正如她说过的一句话:“当我无缘无故挨打时,我们应该狠狠回击……”这便是简爱具有反抗精神的体现。我想也正是这种精神,使《简爱》这本书经久不衰。

《简爱》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以不同语言在全世界不同种族的人们中广为流传。现在简爱已作为独立女性的经典。我希望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不管是貌美如花,还是相貌平庸的女性,都能够拥有美好的心灵和宽阔的心胸,都能以独立和坚强的个性的生活。

简爱阅读简短心得感想3寒假里读了《简爱》这本书,我感触颇多。

简爱父母双亡,生活在一个对她的尊严无情践踏的环境里,而这磨练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然。在一个寄宿学校中,简爱从她的好朋友海伦那里学到一种内在力量——忍耐。后来简爱来到了男主人公罗切斯身边,她的正直,高尚使得罗切斯特为之震撼,而他的真心,让简爱感动。这段爱情因男女主人公悬殊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的差异而充满了激烈碰撞,也因两人志趣相同、真诚相爱而迸发出灿烂的火花。

当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当鲁迅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我懂得了人应具有反抗精神;当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我很欣赏简爱的独特个性、思想和顽强的自尊心。虽然简爱她贫穷,低微,不美,但是她拥有一颗智慧、坚强、勇敢的.心灵,外在美在这内在美面前顿时黯然失色。更为可贵的她勇敢的坚信:“我和你的灵魂是平等的。”

简爱自幼失去双亲的疼爱,还经常受到收养她的舅妈及其子女的歧视与欺负却能如此顽强独立地生活着。而我呢,爸爸妈妈把我捧在手里疼爱,养成了我的任性,不知足。每次父母说我两句我就不高兴,虽然我知道她们是为我好,可我总觉得他们很讨厌。读着简爱悲惨的童年生活,再联想到自己对父母的态度,我便会想也许简爱经常会独自一人在想:“如果我有父母该多好呀!”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加倍珍惜这份父母的爱。

《简爱》这本书,塑造了一位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不向命运低头的女性。这本书深深的进入我的灵魂,影响着我的精神世界。它告诉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严加爱。我们依靠自己的能力,作出的努力,就会冲破重重困难,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也让我更加珍惜父母的爱。

简爱阅读简短心得感想4《简爱》这本小说,主要通过简爱与罗切斯特之间一波三折的爱情故事,塑造了一个出生低微,生活道路曲折,却始终坚持维护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自由,主张人生平等,不向人生低头的坚强女性。

简爱生存在一个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环境。从小就承受着与同龄人不一样的待遇: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然而,她并没有觉望,她并没有自我摧毁,并没有在侮辱中沉论。所带来的种种不幸的一切,相反,换回的却是简爱的坚强的无限信心,却简爱的坚强不屈的精神,一种可战胜的内在人格力量。

比幸,在学习生活,简爱仍然是承受着身体大会的受罚和心灵上的摧残。学校的施主罗可赫斯特不但当着全校师生诋毁她,而且把她置于耻辱台上示众。使她在全校师生面前丢尽了脸。但简爱仍坚强不屈,化悲愤为力量,不但在学习上飞速进步,而且也取得了师生们的理解。不久,简爱又陷入了爱情的旋涡。个性及强的她同样保持着个人高贵的尊严,在情敌面前显得大家闺秀,毫不孙色。对于英格拉姆小姐的咄咄逼人,她从容面对。

同样,在罗切斯特的面前,她从不因为自己是一个地位低贱的家庭教师,而感到自卑,她认为他们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她是仆人,而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也正因为她的正直,高尚,纯洁,心灵没有受到世俗社会的污染。使得罗切斯特感到自惭性_,同时对她肃然起敬,并深深地爱上了她。他的真心,让她感动,她接受了他后来,简爱发现罗切斯特已有了妻子,她的自尊自重再次出现,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他,她对爱情的专一,让我敬佩。

最后,简爱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在生活中的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躯体严重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时又妻亡财毁。简爱全身心的爱再次投入了他的怀抱。

简爱阅读简短心得感想5在暑假里,我看了一本世界名著《简爱》。小说的主人公简爱是个孤儿,但她是一个不甘受辱、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敢于抗争、敢于追求的女性。她那纯朴善良的高尚的品质深深打动了我。

简爱的母亲原是一位富家小姐,她爱上了一个穷牧师。他们不顾亲友的反对结了婚,富家小姐的父母因此和她断绝关系。他们结婚后一年生下了简爱。但是就在简爱出生的那年,她父母因感染流行风寒去世了。简爱成了孤儿,被送进了孤儿院。之后她舅舅把她接回府上住。但是不久舅舅也去世了,她舅母经常欺负她,在简爱10岁那年把她送到一个慈善学校。她在那地狱般的学校生活了8年,还当了两年教师,之后到桑非尔德府当家庭教师。简爱长得矮小,并不漂亮,但她聪明伶俐,正直善良。不久,主人罗切斯特爱上了这个无财无貌的简爱,简爱也爱上了比她大20多岁的主人罗切斯特。在教堂结婚那天,有人揭穿罗切斯特还有一个疯老婆。简爱明白后便毅然出走,离开了这个她深爱的人,流浪了两天两夜。在她快要饿死的状况下,奥利佛一家救了她,还帮她找到一份工作――乡村教师。在这期间她继承了叔叔的财产,成了十分富有的人,还意外明白奥利佛兄妹竟是她的亲戚,她主动提出将财产与他们三人平分。最后,她回到桑非尔德府,发现那里已成了废墟。听别人说,那里发生火灾,罗切斯特为了救别人被压断了一只胳膊,眼睛也瞎了。简爱明白后不顾一切地找到罗切斯特,最后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齐。

从简爱身上,我看到了她正直善良的完美心灵。当她突然明白自我能够继承2万英镑成为富翁时――要明白她当乡村教师的年收入才30英镑,她显得还是那么平静,没有过分的激动。而当她明白在这世上还有几个亲人――正好是救过自我的奥利佛兄妹时,却高兴得简直疯了。她主动提出把遗产与奥利佛兄妹三人平分。多么慷慨大方,一个不为金钱所迷惑,把亲情和友情放在第一的人啊!

最让人感动的还是当她回到桑非尔德府,发现那里已成了废墟,听说罗切斯特为了救别人被压断了一只胳膊,眼睛也瞎了时,她不顾一切地找到罗切斯特,去安慰他,照顾他,还毫不犹豫地选取了他,跟他幸福地生活在一齐。多么纯洁、多么高尚的感情啊!

简短爱情故事范文第4篇

在观摩这些短片时,一个最强烈的印象是:风格和类型这两者对成型模式的定义,在这里似乎言不达意,无法完全套用。如果说这是一种特色的话,它肯定不只限于意大利的影片。

DV和电脑这两种民主的载体,在用于短片制作时,就如同作家的笔记本,它们速写了一种意念,但因为浸润着纯粹个人的审美取向,这种意念选择了不同的视觉化形式,于是我们就有了音乐的、诗歌的、剧情的、观念的、说教的等多种影像语言。

参展的意大利短片体现了这种个性语言的多元化,它们言简意赅,有的相当成熟。

而欣赏意大利的短片也应该从个人的角度切入。

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处 汤荻

《Isola Femmina》(女性岛屿)

纪录片 46min20 2006

科拉多 佛尔图纳,加斯帕里 贝雷格里诺(Corrado Fortuna e Gaspare Pellegrino)

内容简介:在西西里的法维亚纳的小岛,存在着一个女性团体,她们把法维亚纳小岛变成了真正的女性的岛屿。这部片子收集了年龄从17岁到80岁的十个女人的故事。

导演简历:科拉多 佛尔图纳,当今意大利电影届突起的新人之一,最初从事写作。2005年初次导演、拍摄了《女性岛屿》。

加斯帕里 贝雷格里诺,毕业于罗马大学的电影史与电影评论专业。多年从事摄影、电视、电影工作。

实验片 8min38 2006

导演:佐木和昂加库娃

(zomm & ongakuaw)

剧作/摄影:马努埃拉 曼乔碧

内容简介:肉体展示出了它的非形象性,它的可辨认出的现存,但是这种存在是非现实的、精神的,非“有机体的”。我们可以窥见到一种梦境,一种在细云游荡的背景下,闭着眼睛的关于生存的梦境。

导演简历:佐木于2000年毕业于佛罗伦萨美好艺术学院,2007年继续在佛罗伦萨美好艺术学院的“可视艺术与表演学科”深造。

昂加库娃,2005年毕业于帕尔马的“A. Boito”音乐学院的电子音乐专业。

《Parole d’Amare》(恋爱的语言)

剧情片 11min50 2004

导演/制片:蒋卢卡・科里塔(GIANLUCA COLITTA)

内容简介:卡美拉清早起床,她看上去萎靡不振、难过和忧伤。她回想以前宁静、甚至幸福的恋爱生活,感叹爱情的消逝。最近本片入选2007年的“短片对抗”节目,将在100个地方电视台和卫星台上播放。

导演简历:蒋卢卡・科里塔,1979年3月29日生于莱切,在“87电影工作室”学习助理导演,毕业于罗马大学电影史论专业。现任剧作和电影导演。

《Coppi》(科比)

故事片 6min50 2006

导演/剧本:安东尼奥・波切

(Antonio Poce)

内容简介:科比是一名自行车运动员,他是一个体育上的冠军。电影中的影像分层消失和出现,这个画面充满划痕、在一种颜色上又被涂上薄薄一层另外浅色。

导演简历:安东尼奥・波切1994年开始,他担任欧洲电影节媒体表演的艺术经理和组织者,1997年他创办了HERMES媒体流程实验室。他与埃尼奥・莫里克内、多梅尼克・光切罗和萨尔瓦多雷・沙利诺一起致力于作曲的研究,对当代音乐语言进行探究。

《La Storia Di UN Aviatore Che Preferi’non Kamikazarsi》

(一个不愿成为神风特攻兵的飞行员的故事)

动画片 7min20 2004

导演:马里奥 贝利娜 (Mario bellina)

摄影:费尔迪南多 法利娜

制片:奇尔科米斯蒂科文化协会

内容简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名不愿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敢死队飞行员的故事,他没有在前线与敌人同归于尽,而是决定回家。因为他不明白自己是否爱上了一个女孩,还是女孩爱上了他,他不想在自己的情感没有明朗之前就去送命。

导演简历:马里奥・贝利纳(Mario Bellina),1979年3月3日生于巴勒莫。毕业于波伦尼亚大学传媒系,出版多本书籍,并制作了多部漫画和动画短片。

《My Dear Son》(亲爱的儿子)

动画片 4min312007.1

剧本/导演:安东尼奥・强邦科

(Antonio Giambanco)

3D动画:塞尔乔 科鲁拉、保罗 加洛、那塔莱 科拉齐奥罗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CG 3D动画片。一位父亲在西西里岛的一座小屋中被谋杀,谁会是杀人凶手?一种“道德意志”在探索父子之间危险关系的同时又引导出了对这个谜团的揭示。

导演简历:安东尼奥・强邦科(Antonio Giambanco),1967年1月27日生于巴勒莫,在巴勒莫大学毕业。曾执导多部短片,1995年成为多媒体导演,执导的动画曾获得大奖。

《(Tras)-Portami Via》(带我走)

故事片 3min36 2005

导演:莱昂纳多・奇聂里・隆布罗索(Leonardo Cinieri Lombroso)

内容简介:一个男人独自作出决定:离开!他离开他的生活、他的城市、他的工作、他的家、他的机器。大河是他漂泊之路。

导演简历:莱昂纳多・奇聂里・隆布罗索(Leonardo Cinieri Lombroso),1972年1月15日生于罗马。曾就读纽约电影学院。他既担任演员,同时又执导了多部短片。

以下动画片由昆明BIG SCREEN FESTIVAL 提供

《From Slavery to Freedom》(从奴役到自由)

导演: Mauro Gatti

动画/剪辑/音响: Gigi Tufano

动画片 27min 2005

内容简介:对当代生活所谓“自由”的一幅尖锐的速写。传送带上的小羊,喊着救命。从传送带上的奴隶身份,掉入高楼大厦的商业化社会。

《Azlz》

动画片 3min50 1999

导演: Diego Zucchi

动画: Fabio Bozzetto,

Gigi Tufano, Diego Zucchi

剪辑/Fx/音响: Gigi Tufano

内容简介:导演迪艾戈・祖基的第一部动画尝试:大海孤岛,处乱不惊的智者却被蝴蝶迷惑,而丧命。

《Half》

动画片 3min13 2003

导演/动画/剪辑:Gigi Tufano

平面图像: Mauro Gatti

内容简介:这部影片有关人性以及人类的双重性:在你面临善恶交锋的时候,究竟如何选择?实拍和动画结合的方式,来讲述人的两面性。

《Crewth》(成长)

动画片 1min102004

导演: Mauro Gatti

内容简介:孩子的选择与成长的关系,在战争里面没有未来,这段录像作品是2D的图形动画,采取黑白的手绘风格。

《3Steps》(三个步骤)

动画片 1min17 2002

Mauro Gatti, Gigi Tufano

简短爱情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动画短片 艺术特征 情感特征 形象特征 审美特征

1 故事介绍

《老太与死神》是西班牙Kandor Graphics and Green Moon公司于2009出品的电脑CG动画片,总片长为8分26秒。此短片为观众讲述了一名孤独老太等待与已故丈夫在另一个世界“续前缘”的动人故事。短片的开头用一个大全景介绍了一个偏远的农场,时间流逝缓慢,随着镜头的切换,镜头焦距在一栋老旧的弥漫着过往记忆的房子里。伴随着久远的歌声,牵动着孤独老太往昔的回忆。老太深知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她再次深深地凝望着丈夫的相片,想着马上就要见到她那深爱的老伴而深感欣慰。死亡并不使她畏惧,爱的思念让她慨然向死神微笑伸手。然而,正当她即将踏入天国之门的一刹那,上天却跟她开了一个玩笑,她的生命被医生一把拉回。紧接着是死神和医生展开的生死争斗大赛。最后先进的医疗器械战胜了死神,老太看着死神愤怒而郁闷地离开,想要伸手抓住却无能为力。愤怒的老太用手反抗击打医生,然后用抢救她的医疗器具触电自杀。

2 艺术特征

动画艺术以其呈现的虚拟性为人类带来了无限的美感。动画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它都是充满创造性和想象力。《老太与死神》以情感为线索,用独特的幽默与趣味性、离奇的构思与夸张性,紧紧地抓住观者的心灵,不断地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老太与死神》的画面造型流畅、色彩鲜艳、效果逼真,与幽默搞笑的故事情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2.1 情感特征

艺术是情感的符号,情感是艺术的心脏,是艺术产生魅力的内在动力。在这部架构明晰、段落有致的作品中,在充满搞笑的气氛中,当观众欣赏完这部短片时,也同时让人们陷入了深思。影片的开头对故事起铺垫作用,用农庄、麦田、风车寓意故事主人公所在的环境和她此时拥有的心境。这部寓意深刻,表现方法独特的短片,在思考关于对死亡的看法。不得不说,在教人思考死亡时,它是成功的。它没有明确指出生与死的意义,却告诉人们,人无时无刻都得有一个精神的寄托,这要比物质更重要。也告诉人们,有时候,死亡对于死者来说,可能并不可悲,或许也是一种解脱与救赎。

2.2 形象特征

形象特征是动画短片的灵魂,动画片中的形象设计决定着整个动画短片的艺术风格,也决定了整个动画短片的成败。动画片中的形象设计折射了角色的性格和人格魅力,具有强有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动画中所有的形象都是人为制造设计出来的,这些形象一般都具备“简化”与“夸张”两个重要特征。在《老太与死神》中,角色的造型简洁明了,短片中的角色的形象设计用最简洁的线条表达主体,此短片中,老妇人的的形象生动可爱――扎着两条小辫的老妇人,拿着镰刀黑袍骷髅的死神的形象倾向于符号化,如死神的骷髅头骨和镰刀,这样赋予了死神鲜明的角色个性和特点。医生和护士的阳光且又肥硕有力的外形设计,使得故事中的角色的形象鲜明有力。

2.3 审美性特征

审美性特征是指艺术形象能够使人产生美感,给人以美的享受。艺术形象与生活中的物象不一样,它是在生活形象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家的提炼、加工而成的,是具体性与概括性的有机统一,它是艺术家情感、审美理想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2.3.1 夸张幽默的视觉呈现

动画片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夸张与幽默。从艺术学角度来讲, 夸张在动画中是一种特有的手法,其主要功能在于强化效果,制造幽默的气氛。在短片《老太与死神》中,角色表情丰富,在不同的时刻表达了人物特定的情感,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思想变化。同时,角色的神态表情和动作设计都运用了大量夸张与幽默元素,从而增添了影片的趣味性。在争夺战中,死神的表情时而痛苦,时而无奈,又为暂时争夺到老太时窃喜不已。医生在整个短片中都以自信、果断且又睿智的形象出现,医生夸张的动作、自信表情也反映出现在高科技的水平。老妇人更多地表现出郁闷和无奈。《老太与死神》的动作夸张和幽默性可以说是故事最为精彩的地方。在整个短片中,可以说医生和死神夸张而又剧烈的肢体语言,在充满想象的时空中,不断为观众制造笑料。

2.3.2 多变而又绚丽的色彩

色彩是动画短片构成的重要元素之一,色彩强弱充分体现出动画影片中的主题、风格、韵味及情调。在动画影片中,不同的环境往往应配以不同的色彩。在《老太与死神》中,整个色调具有强烈的、永恒的、高度化的个人情感色彩,这些色调根据剧情的变化而变化,这反应出导演对艺术的独特理解。在故事的开头采用夕阳西下晦暗的色彩交代故事的开头,整个色调渲染着空灵悲寂的情绪气氛,与老太当时的心境完美融合,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当老太灵魂离开身体,跟随死神离去时,画面的色彩以深蓝色为主。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医生和死神的抢夺战,短片的色彩大幅度地采用暖色调,从而营造出搞笑幽默的氛围。

2.3.3完美的背景音乐

在音乐上,老式的留声机里一首百老汇老歌响起,它那优美、恬然的琴声曲调蕴含着老太对死亡没有半点恐惧,并带有一定的向往,她知道,她终于可以跟她的老伴相聚了。梦境般的音乐换成了忧伤的小提琴音,幽蓝的强光亮起,伴随着轻快的音乐,短片里,一扇大门中出现了一位来接老太的死神,说明故事按事物的正常规律行使。突然,一个重音乐又把老太带进了现实社会,老太被医生抢救过来了,此时低沉并逐渐明亮的音乐响起,老太迷茫地环看四周,发现自己在医生的抢救室。短片也由此进入了高潮部分,伴随着一种幽默诙谐的欢快音乐,死神和医生展开了抢夺战。如果说前面音乐都是忧郁消沉的风格和曲调的话,那么到这里,搞笑的篇章拉开了。在抢夺战中,死神与医生你拉我抢,再到追逐老妇人的跌落楼梯,整段剧情既搞笑又轻松,还有些恶搞的成分。最后医生的胜利,死神的战败,导致了老太痛苦而又郁闷地自杀,背景音乐再次以轻快幽默的音调响起,使观者没有一丝的悲凉,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3 结语

现代人在追求科技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人类内心中最真挚的情感。在《老太与死神》中,创作者用一种幽默但又令人深思的动画短片向人们阐述了人类并不需要过多的科技水平,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更符合社会的发展。创作者描述的内容只是生活中的点滴,但他用独特的视角反映事物状态或观念,探寻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和探寻精神的归依,他通过动画作品中一幅幅连续的精彩画面与观众达到了心灵的沟通、思想的交汇。

参考文献 :

1、隋春艳. 动画短片《父与女》的视昕语言分析[J]. 电影文学, 2010(20).

2、 苏小芹.夸张与幽默元素在动画造型中的运用[J].商情,2010(30)

3、 钟康云 钟祥铭.电视电影的艺术特征与特点探究[J].新闻界,2010(3)

4、 张艺琼.简析动画艺术的特征与本性[J].大众文艺,2009 (20)

相关期刊更多

大型铸锻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上海交通大学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