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亲情树

亲情树

亲情树

亲情树范文第1篇

窗外下着细雨,在这春日里,显得如此凄清。比这更凄冷的,是我的心情。和爸爸妈妈能相见的机会也和雪花一样,真的很少。我站在大门口,望着那条延长到马路上的石子路,盼望着熟悉的身影能快点儿出现。可是等了好久,还是没等到。于是我就跑到房间里开始哭起来,这哭声居然把爷爷奶奶引来了。奶奶擦掉我脸上的泪水,抚摸着我的头问我:“为什么一个人哭起来了啦?”我一边哭一边说:“爸爸妈妈又不回来了。”奶奶叹了口气说:“都快要过年了,你爸妈还没回来。”就在这时,房间外传来了敲门声,爷爷奶奶马上过去开门。这时,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没错,他就是我爸爸。我赶紧打开大门,一下子扑到了爸爸的身上。爷爷问爸爸:“你这次打算住多久?”爸爸摇了摇头,说:“就三天。”我泪水马上又下来了,但是我不敢当着爸爸妈妈的面时哭。因为我知道,爸爸妈妈这么忙是为了我读书。

午饭后,我和爸爸妈妈上了街。那时候,我感觉很快乐,因为有爸爸妈妈的手牵着。突然,我看见了一个卖书签的地方。我嚷着要爸爸妈妈帮我买,爸爸妈妈答应了。我走进了这家卖书签的店,里面的书签琳琅满目,种类非常多。我开始找了起来,终于找到了我满意的一张 —— 一张冬青树叶子的书签。我笑了,这是我今天第一次笑得那么开心。我双手小心捧着这张书签到收银台那里问价钱。但是这张书签价钱真的很贵。我把它放回了原来的地方,对爸爸妈妈说:“走吧,我不喜欢了。”爸爸疑惑地问:“你刚刚不是挺喜欢那张冬青树叶的书签吗?”我没有回答,只是用一种不舍得的目光看着那张静静躺在那儿的书签,拉着爸爸妈妈走。回到家后,我还是一直想着那张书签,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笑了笑。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三天过去了。爸爸妈妈要走了。他们为了不让我知道,选择了半夜的时候走。但是由于他们的整理声太大了,还是把我吵醒了。我踮着脚尖,跑到爷爷奶奶的房间外,偷听着他们的谈话。这时,妈妈对奶奶说:“我做好了一张书签,就放在杨小英的抽屉里,明天早上,你拿给她吧!”听完后,我马上跑了回去,拉开抽屉,里面果然有张冬青树叶的书签。我的眼泪马上流了下来,滴在了书签上……

这是一张很简单的书签,只有一片叶子,一点儿大的透明胶,但它却是妈妈给我的礼物,一个值得思念的物品,一个包涵了父母与我之间亲情的书签。冬青树叶,我希望父母与我之间的亲情也像你一样,四季都有,四季不变。

亲情树范文第2篇

亲情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感情,人间处处有亲情。但亲情的范围也很大,表达的方式也不同。

那晚爸爸回来的很晚,我和妈妈一起等着他,爸爸到凌晨快2多才回来,妈妈看着他一脸忧愁,就知道没有成功。这批生意爸爸已经谈了一年多了,还花了不少钱,跑了不少路。我端来半盆温水、毛巾、香皂、药水,给爸爸洗脚。爸爸脚底的皮全都烂了,医生说必须每天涂药水。爸爸曾经工作时脚底踩了一片玻璃渣,流了许多血。医生让他少走些路,他不听现在已经留下疤。我把爸爸那双“美丽的大脚”放进水盆洗着洗着我问爸爸疼吗?爸爸用低沉的声音说不疼。洗完后我用毛巾擦了又擦,然后把药水倒在手心,轻轻地给爸爸涂上,只见他头上直冒汗。我底着头,泪水不知什么时候已悄悄地流了出来,滴在水里。我又问他疼吗?爸爸还是咬着牙说不疼。洗完脚,我把水倒了,坐在爸爸旁边看着他,只见他头顶上又多了几撮银发,岁月的纹痕又在他脸上残忍地刻了几道,似乎苍老了许多。爸爸这么卖力地工作是因为爷爷还在医院里躺着等钱用,而且我马上也要交学费。妈妈整天东借西借也只借了一万多,这离爷爷的医药费还差的远着呢。妈妈也曾经和我谈过让我辍学我哭了,妈妈也难过地说算了算了。过了几天爸爸高兴地说:“我谈成了爸爸的医药费有指望了。”等爸爸妈妈交钱时,爷爷已经不在了,爸爸哭了。

亲情,亲情是什么?亲情也可能是发生再生活中的一件事。亲情也可能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感情。

亲情树范文第3篇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时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的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些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平静地笑了,她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他一下子怔住了。

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1.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1)――――――(2)――――――(3)――――――

2.第⑧段画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 ―――――――――――――― 。

3.第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 。

4.第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20字左右的独白。【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

5.从全文看,本文既写了――――――的经过,又写了――――――的经过,这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解题指导]

一份好的试卷,一定能较为全面地考查考生的能力。这部分阅读试题共5道小题,8个答题点,基本涵盖了大纲和新课标所要求的阅读能力考查点。更重要的是,选文体现着深切的人文关怀。

第1题有3个答题点,重在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所谓情感体验,就是在阅读时,使自身沉浸到阅读材料的情境中,在正确思想认识的引导下,去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验自身的情感活动。要回答这类试题,必须把握3条原则:(1)要把握人物特定身份,这一身份决定了情感的角色特征;(2)要把握当时的具体情境,这是产生情感体验的条件;(3)要把握全文的整体内容,它决定了情感的逻辑走向。体验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考生应注意把握3点:(1)母亲的心情,(2)母亲看到自己残疾的孩子在种一棵又瘦又小难以成活的树,(3)母亲后来下定决心把孩子送去读书。把握了这3点,我们就可以准确地把握母亲的心情。

第2题重在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并进行综合概括的能力。筛选信息的关键是:(1)要整体理解文章,(2)要找出关键的语句。然后,在找到关键语句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只要认真地读懂了这篇文章,我们很快会找到关键句:"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这样我们就不难概括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孩子天天半夜起来给幼小的树喂童子尿。

第3题考查的是对细节描写作用的领悟。此处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个性化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结合具体的句子,我们可以解读出"一拐一拐"反复出现的作用,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突出孩子的顽强意志。但有些考生回答"突出孩子做事认真","强调孩子活得快快乐乐"等,都没有准确品赏出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

第4题考查的是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体验能力。而这种体验要求以独白的形式来表达。如前所述,思想情感的体验要把握人物的身份、具体的情境、文章的整体内容等3点。试题要求考生体验的,是一个在母亲的呵护下得以健康成长的残疾儿子的思想情感。他面对的是一个为他倾注了爱心的母亲,而现在他已成绩卓著,成了一个著名作家。把握这几点,我们不难体验到他的感情基调:一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一是对伟大母爱的赞美。在生活中,每个人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不尽相同。回答这道题时,只要语言得体,感情真切,并注意用独白的表达形式,用第一人称表述,考生尽可以自由发挥。

第5题从本文的明暗两条线索交叉进行的写作特色出发编拟,旨在让考生了解本文写作特点的同时,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考生完成这一题,必须能找出本文的两条线索,即孩子成全了一棵树苗,而母亲成全了残疾的儿子。文章重点写了孩子成全树苗的明线,而把母亲成全儿子处理为暗线,明暗两线相互映衬,有力地表现了文章主旨。有些考生把握不住这两条线索,只是抓住表面的事情如"小树成长"、"孩子长大后回家看母亲"、"孩子和母亲在大树下聊天"等来概括,显然是南辕北辙了。

亲情树范文第4篇

单身母子相依为命 外人难适应

1969年出生的李蕾,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服装一厂的工人。21岁那年,与同事张明哲结婚。次年,生下儿子张树。张树一岁时,张明哲出轨被李蕾发现后离婚,张明哲净身出户重组了家庭,对母子俩不闻不问。李蕾没有再婚,独自带着儿子仍住在小平房里,与儿子相依为命。

张树9岁那年,李蕾下岗开了一个小裁缝店,靠给别人改旧衣、做棉裤维持生计,生活拮据。张树对母亲充满感恩,高考上了呼和浩特职业技术学院电算会计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大型超市做出纳员。

母子俩攒了几万元钱,准备卖掉家里的老房,再买个三室一厅的大房子作为婚房,等张树结婚生下一儿一女两个孩子后,母亲就关掉裁缝店,尽享天伦。母子俩就这样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不料却出现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2014年夏天,张树参加高中同学聚会,见到了曾经暗恋的同学徐慧。徐慧告诉他:大学毕业后,自己追随男友去了成都。后来,男友移情别恋,她回到呼和浩特在一家商贸公司做文员,情伤难愈。张树安慰她说:“上天欠你的,总会以另一种方式给你补回来,失去一个渣男,完美男友马上就要出现。”

伤感的徐慧“扑哧”一声笑了:“以前你没这么幽默,进步不小啊!”张树机智地回答:“这得看对象,如果你开心,我就会天天当喜剧演员。”张树帮助徐慧走出失恋的泥淖,也成功把她变成自己的女朋友。因为谈起了恋爱,张树不能像以前一样按时回家。有时回家了,他也只顾着玩手机。

李蕾很快洞悉了儿子的这一变化,就问张树是不是谈恋爱了。张树否认了。可是,她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对劲,认为儿子肯定谈恋爱了。儿子谈恋爱,怎么能不让自己这个妈来把关呢?李蕾夜不能寐,决定亲自去侦查一下。

第二天在张树快下班时,李蕾守在他单位楼下,当她看到儿子下班后,打车走了。她也连忙打车追去。张树乘坐的出租车,七拐八拐进了红博小区,等李蕾坐的车到这个小区时,张树早已下车,不知去了哪个居民楼。李蕾悻悻而归。

第三天,李蕾接到儿子电话,说晚上加班不回家了。直觉告诉她,张树肯定会在下班后去红博小区,因此早早来到这个小区门口守株待兔。五点多,李蕾看见张树一手拎着一袋菜,一手拉着一个女孩走了过来。李蕾赶紧闪到一棵树后。待张树和女孩从她面前走过,她又偷偷跟了过去。就这样,一路尾随,李蕾看清了儿子和女孩进了2号楼3单元,女孩按了15楼的电梯。

估摸着两人进屋了,李蕾也上了15楼。但是,她并不知道张树二人进了哪个房间,只好把三个房间的门铃都按了一遍。按到1503时,张树从里面打开了门。看到母亲,张树愣了一下:“妈,你怎么来了?”李蕾看了一眼扎着小围裙的儿子气就不打一处来:“哟,我们张公子什么时候成家庭妇男了?”说完,她一把推开张树进了屋。当时,那个女孩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见一个陌生女人进来,吓了一跳。张树只好尴尬地为两人介绍:“妈,这是我的女朋友徐慧。”徐慧忙热情地伸出手,要拉李蕾坐在沙发上。李蕾一把推开她,生气地骂张树:“臭小子,昨天还跟我撒谎说没对象,今天就跑人家来当老妈子了。”徐慧觉得这话太刺耳,气得满脸通红,跟她争辩道:“阿姨,我们都这么大了,男未婚,女未嫁,处个对象不犯法吧?”李蕾心想,这姑娘还没过门,就敢挑衅自己,那要是结了婚,还不要上了天,脸色一沉,拉起张树就走。

一进家门,李蕾就开始数落儿子眼里没有长辈,恋爱这么大的事情竟然瞒着她,张树解释说他们感情还未成熟,等成熟了会告诉母亲,李蕾说俩人关系未成熟就同居,这样的女孩不自重,将来会出轨,加上女孩身材干巴瘦,将来难生养。

张树气得摔门而出,李蕾在家哭了三天三夜。

一边是多年来相依为命的母亲,一边是倾心爱恋的女孩,张树不知如何取舍。李蕾因为着急上火,牙疼病也犯了,疼得直哼哼,腮帮子肿得老高。见母亲如此遭罪,张树痛下决心,向徐慧提出了分手。

霸道母拆散四任女友 儿子远离生怨恨

结束了一段恋情,张树整日郁郁寡欢,李蕾却心情大好,整天琢磨为儿子做好吃的。

两个月过去了,李蕾在儿子的脸上终于又看到了笑颜,她小心翼翼问张树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张树告诉她最近有人给他介绍了个对象,女孩叫刘莉莉,是个幼儿园老师,打算过几天领回来让她给把把关。

半个月后的一天,张树带着刘莉莉回家了。乍一见,李蕾觉得刘莉莉长得有点胖,但一考虑到儿子喜欢,也没多说什么。

晚饭后,李蕾带着张树和刘莉莉去小区里散步。遇上老邻居,李蕾都主动打招呼,并主动告诉人家这是儿子的女朋友。一圈下来,邻居们对刘莉莉的评价基本都是这样的姑娘身体好,能干活,李蕾很快就可以享福了。相反,没有一个人说刘莉莉长得漂亮,身材好的。

第二天,刘莉莉离开后,李蕾责令儿子跟她分手,理由是:自己要找的是儿媳妇,又不是老妈子,那么能干活有什么用?未来的儿媳妇要身材玲珑、长相漂亮,肩负着改良张家后代基因的使命。她要求,儿子再找女朋友就按自己定下的这个标准找。

张树知道,母亲就是家里的天,她的话就是圣旨,自己要绝对服从,否则她不是病得快不行了,就是跟自己吵,他实在受不了,果断跟刘莉莉分手了。他还向母亲保证:“我以后处对象,只要您说个‘不’字,我马上就跟她分手。”

摸准了母亲给设定的择偶标准,张树再找对象终于“有章可循了”,很快就找到了达标的女友。那是2015年秋天,张树去天宏商场买衣服,漂亮的女营业员小秋对他的服务既热情,又得体,张树对她心生好感,觉得这个女孩应该能入得了母亲的“法眼”,就找借口要了小秋的微信号。

李蕾听说儿子相中了一个女营业员,就到小秋工作的地方考察了她。见小秋待人接物落落大方,李蕾也很满意,就默许了张树追求小秋。两个年轻人相处了一段时间,李蕾忽然想起一个问题,就问小秋是什么学历,小秋告诉她,自己初中毕业,就进城打工了。

李蕾悄悄对儿子说,小秋学历这么低的妈妈,生出的孩子不聪明怎么办?张树明白了母亲的潜台词,果断与小秋分了手。

一连三个女友,都被母亲以各种理由搅黄,张树苦恼不已,但仔细一想,母亲也是为了自己好,又觉得母亲也无可指摘。

带着这种复杂的心理,张树遇到了第四个心仪的女孩夏琳。

夏琳是他在微信中摇到的。两人起初只是把对方当作彼此的“树洞”:夏琳抱怨父母对自己催婚的烦恼,张树吐槽母亲对自己找对象有种种干涉。慢慢地,两个人的共同语言越来越多,从线上走到线下见了面。

两人相约在薰衣草餐厅见面。虽然之前张树见过夏琳的照片,但是现实中,他还是被惊艳到了:夏琳身材窈窕、相貌俊美、化了淡妆,有一种清水芙蓉般的美。最关键的是,她是本科学历。

张树觉得,这完全就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完美女友,恨不得马上把女孩领到母亲面前。但是,他还是克制住了自己内心的激动,温文有礼地为对方点菜,并语调舒缓地与她聊着两人喜欢的话题。

夏琳也对阳光、帅气又有绅士风度的张树充满了好感。一餐饭下来,两人确定了恋爱关系。

那个周末,张树把夏琳带到家里,李蕾一见,非常满意,并热情地拉着夏琳的手问长问短,还问候人家父母身体如何,工作累不累等等。

很快,她就把夏琳家的情况摸清了:夏琳是大学本科毕业,现在在电信营业厅工作,父母都是企业中层干部,身体很好,她是家里唯一的孩子……

这个“完美儿媳”,李蕾挑不出任何毛病,鼓励儿子和夏琳好好相处,还让夏琳勤来家里吃饭。夏琳也觉得李蕾这个准婆婆很好相处,不像自己的母亲整天在家里也十分严肃,因此很快就把李蕾的家当成自己家了,不时与张树当着李蕾的面搂搂抱抱、打趣撒娇。单身多年的李蕾哪里见过这阵势,自然看不惯。

夏琳看出了李蕾的厌烦,就不来她家了,可是张树回家的次数也少了。儿子不回家,她就不停地电话遥控。有时,张树正在与夏琳约会,李蕾一个电话打来,没完没了地问儿子与女友相处的细节,弄得夏琳非常反感,认为张树没主见。夏琳觉得有这样一个婆婆很难相处,在李蕾又一次“电话查岗”后,向张树提出了分手。

第四次失恋的张树发誓再也不找对象了,免得再被母亲费尽心机地拆散。

儿子一辈子打光棍,别人得怎么笑话自己这个母亲啊!因此李蕾四处给儿子张罗对象,人们都知道她太挑剔,没人敢给介绍了。

第五任女友怀孕结婚难 血案发生后悔迟

2015年6月,张树的部门新来了一个女孩名叫罗艳,比他大两岁,性格很好,张树感觉和她在一起很舒服。罗艳也对乐于助人的张树产生了好感。在罗艳的主动下,张树打破了自己的誓言,谈起了第五次恋爱。

这次,他郑重地对母亲说:“妈妈,这个女孩是我的真爱,请你祝福我们。”李蕾在理智上明白儿大不由娘,也该成家立业了,但在情感上,她特别“放不下”,儿子和女友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恩爱到什么程度了,都必须跟老娘“实时汇报”。偶尔小情侣撒个娇,闹个别扭,李蕾就觉得女孩太强势,“欺负”儿子了,她就说这个女孩性格不好,不能娶。

这一回儿子不听她摆布了,干脆跟罗艳在外租房同居。自己养大的宝贝竟然因为一个女人就不回家,李蕾心里很不舒服。儿子此后跟她提过多次想结婚,她都一口回绝。母子感情更是跌入冰点。

跟张树相处半年多了,却从不带自己去他的家里见他的家人,罗艳感觉男友有事瞒着自己。张树只好将自己以前的几次恋情如实说出,他担心母亲再次搅局所以故意不让两人见面。

罗艳分析道:“是不是她一个人太孤单,把心思都用来管你。要不,我们出钱,让她出国见见世面,心境或许就会开阔起来。”张树觉得这个主意好,就到旅行社给母亲报了韩国游。谁知,此举招致李蕾一顿臭骂:“你都这么大了,我还得挣钱给你买房,哪有功夫游山玩水?”

罗艳见准婆婆的问题不解决,就相当于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她分析李蕾单身多年,性格可能存在某些缺陷,再加上处于更年期,所以才对儿子掌控得那么厉害,恐怕是心理出了问题。她建议张树带母亲去看心理医生。

李蕾一听儿子要带她去看心理医生,气就不打一处来,狠狠地捶了儿子两拳:“我看你才有病呢,好好的日子不过,净咒你妈。”

连施两招,母亲都不“上路”。张树心里愈发着急,他担心母亲一个人年老孤单,所以就四处发动亲友想给母亲找个老伴。一月后张树得知一个朋友的舅舅与李蕾条件相当,回去说服母亲与男方见面,没想到李蕾听后情绪非常激动,说这肯定是罗艳出的主意,还没结婚就想把老娘赶出门,李蕾大骂张树白眼狼,并把张树赶出门。罗艳只好把张树带到家里去住。罗艳的父母非常喜欢张树,催着他尽快结婚。张树推脱没有婚房,罗父打算让他们住他家另一套房。

张树就回家多次劝母亲,要她同意二人婚事。李蕾不是哭泣就是明确反对,压抑的气氛让张树窒息。

2017年春节张树在罗艳家过年。和相爱的人在一起父慈子孝,这是20多年来他梦寐以求的场景。

2月18日那天,大年初四,罗艳发现自己怀孕了,忙催促张树回家取户口本登记结婚。张树不敢向母亲再提结婚的事,就打算瞒着她先把记登了。

2017年2月19日凌晨,张树用钥匙偷偷打开房门进了屋,用手机的微弱光线翻找到了户口本。谁知此时李蕾醒了。她忙打开床头灯,发现儿子手里拿着户口本,就冲上来抢夺。母子俩一边推搡一边激烈争吵。撕扯中,张树不知怎么把李蕾的腿踢得生疼,李蕾怒火中烧,拿饭桌上的水果刀朝儿子捅了一刀。看到儿子颈部中刀,血流出来,还紧紧地攥着户口本,李蕾大哭着拨打了急救电话。没想到,救护人员赶到时,张树已经死亡。

很快,李蕾因涉嫌故意伤害罪被玉泉区检察院批准逮捕。李蕾坐在牢里,没有一个亲人来看她,前夫与她离异后再无消息,唯一的亲人、26岁的儿子也被她伤害致死。她这时才开始反思自己性格的偏执与难以相处,她多次请求狱警带话,想见未来的儿媳、儿子挚爱的恋人罗艳一面,想向她当面道歉,悲伤的罗艳拒绝去牢里见她;李蕾又多次写信向罗艳的父母道歉,恳求两位老人看在她多年独立抚养儿子不易的份上,照顾好罗艳和她肚里的孩子,保护好张家未来的唯一的血脉。罗艳父母本来沉浸在姑娘结婚、已经怀孕马上添宝宝的巨大喜悦和幸福中,突闻噩耗,如遭雷簦巨大悲痛和伤心过后,罗艳父母迅速冷静下来,劝罗艳打掉孩子,罗艳虽百般不舍,但一想到孩子出生后将终生无父亲关爱照顾,且最现实的问题是两人没领结婚证,孩子将无法办出生证明和户口,罗艳最终趁怀孕早期月份不大,去医院做了流产手术。李蕾听说罗艳已打掉孩子,万念俱灰,后悔当初没有听罗艳的话及时去看心理医生,对自己偏执病态的心理进行及时矫正,痛悔之下,几度自杀,都被监狱及时发现并解救下来。目前此案正在审理中。

幸福提醒

亲情树范文第5篇

一棵树的美

远远望去,一颗银杏树,静静地站在那里。这是一棵沧桑的树,瘦瘦的枝,嶙峋的骨。走近他,抚摩粗糙的枝干,深深的棕褐色,岁月一点一滴地流过去,在那粗糙的枝干上,时间毫不留情地刻下斑斑痕迹。

站在树下,抬头望,已经枯萎的黄叶在枝头上慢慢飘落下来,几枝快要断了的树枝,也在枝头上摇摇欲坠,为最后的一丝生机挣扎着。看着看着,突然发现在大树的旁边还有一棵小树。那小树有着苍翠的枝干,金黄色的叶子,在阳关的普照下,显得勃勃生机,一切美好的景象。我想:这可能就是大树与小树之间的感情吧!

这种感情,使大树为小树遮风挡雨,让小树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这种感情,使小树依赖着大树,让小树得到了从未有过的安全感;这种感情,使大树不再怜悯它的爱,将它的所有感情都献给了小树。这种感情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每棵大树都要献给小树的。但小树却从来没有想过要回报。一棵树,树干布满岁月的痕迹;枝头长满小小的生命;叶间孕育了无数生命。我站在一棵树下,静静欣赏一棵树的美。

这种感情,正如一位母亲,对子女的爱。母亲早出晚归,为的就是让子女能吃得好,穿的好,过得更好,可儿女们哪知道母亲的用心良苦。望着母亲眼角边那深深的皱纹,摸着母亲手上因为操劳而磨出的茧,再看看母亲为我们操心而生出的缕缕白发。我的泪水不禁流了下来,因为我再次看到了“大树与小树”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