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亲情文章

亲情文章

亲情文章

亲情文章范文第1篇

背后蕴藏了多少美好的爱,

如果你不信,你可以观察,

如果你病了,不论刮风下雨,

她都会用瘦小的臂膀,背你

去医院,就算天上下刀子,

她也会再所不惜。当她得

知你已恢复,她会欢天喜地

地你,做些美味佳肴,

让你开心。你是否记得,是

谁把你带到世界上,是你的

母亲。是谁,用乳汁,盼你

长大。长大后的你,给母亲

做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

认为是母亲欠你的,可是如

果没有母亲,你会来到这美

好的世界上吗?即使母亲把

你生下来,但没有乳汁,你

怎能活命?

亲情文章范文第2篇

【群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学会看病》/人教版五上选学课文《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教学目标】

1.认读“埋怨”“剥豆”,理解“按图索骥”的词义。

2.读懂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提炼出三个故事中共存的对母亲内心纠结心理的描写。

3.能透过梳理母亲的心理路程图理解母亲纠结心理背后的母爱。

【教学过程】

一、由“X”提炼“1”,着落情节,感知纠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读的课文是《学会看病》,除了它我们还要读《剥豆》《孩子,我为什么打你》,为什么把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学,我要在这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2.先走进第一个故事《学会看病》。

(1)检查预习情况,出示:

①开火车读,正音:埋怨。

②理解“按图索骥”的字面意思。

(2)听文章第1~20段录音,借助“按图索骥”在文中的意思梳理文章主要内容。

(3)默读文章第21~27段,说说故事还写了什么,体会母亲纠结的内心。(板书:愿,不愿)

3.第一个故事读到这,读第二个故事《剥豆》,自由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提炼:让,不让)

4.关注《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快速默读。如果说刚才两篇文章描述的是母亲愿与不愿、让与不让的纠结,那这篇呢?(板书:打,不打)

5.聚焦板书,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把这三篇文章放在一起学?提炼议题――纠结的母爱。(板书:纠结的母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设计我让三篇文章的教学平铺开来,学生在通读三篇文章后自己寻找文章表达的共同点,然后自己提炼议题。这是着眼于帮助学生从“X”到“1”的提炼。)

二、由“1”辐射“X”,着落文字,体会母爱

1.通读三篇文章,我们发现文章都在表达纠结背后的母爱。那么毕淑敏又是怎样把这纠结的爱通过语言文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细细咀嚼文字,走进母亲的心路历程,分工合作,一、二组读《学会看病》,三、四组读《剥豆》,完成两张母亲的心路历程图。(出示下图)

《学会看病》心路历程图:

《剥豆》心路历程图:

2.板贴学生完成的图,目光聚焦《学会看病》中母亲的心路历程图。

(1)指名学生借助关键词说说母亲的心路历程。

(2)情景朗读,读出母亲在儿子走后的后悔、忐忑及对自己的谴责。

(3)如果此时儿子还未回来,母亲会怎么做?感受母亲纠结心理背后深深的母爱。

3.继续看第二张图。

(1)指名学生说说剥豆比赛中母亲的心路历程。

(2)男女生对读,读出慢快缓急节奏变化中母亲的纠结。

4.随着这两张心路历程图,你是否想到自己的母亲,想到在她气急时扬起手臂的瞬间,想到这瞬间的背后也有过这样的纠结:

出示《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片段,指名学生读。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紧抓纠结背后的母爱这一议题,通过心路历程图来理解三篇文章,这又是从“1”到“X”的辐射。此时学生读到母亲的纠结内心已然明白纠结背后藏着的母爱。学生还可以借助这样的方式读懂更多类似的文章。)

三、夯实“1”,着落情感,呼应母爱

1.三篇文章,一种情感。这份纠结的母爱有没有唤起你内心的波动?此刻,有没有什么话想对母亲说。选择一个故事,写下你内心对这份爱的呼应。

2.同学们,你们已经读懂了母亲这样的心声,齐读《学会看病》最后一段。

亲情文章范文第3篇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以其朴实无华的语言,饱蘸深情的笔调,表达了一个中心:浓浓的父子情深,体现了父亲对儿子发自内心的无私、深沉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两条线索

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即背影;一条暗线,即父子深情。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文章通过“背影”将全文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成功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照应了文章标题,使文章贯穿一气,浑然一体,所以说“背影”是文章的明线。同时,文章处处涌动着深挚的情感,所以说父子深情是文章的暗线。两条线索,一条主外,一条主内,和谐统一,结构文章。

三次流泪

文中写到三次流泪都是在三个部分的最紧要时刻。第一次流泪是在交代家境衰败的情况下,见着父亲,面对家破人亡的景象,“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次掉泪表现出触境伤情的悲哀。第二次流泪是在浦口送别时,作者眼看父亲跨过铁道蹒跚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这次掉泪是情不自禁,为父亲的背影所感动。因为是在车站上,又是在临别之前,特定的情况决定了作者的举止,“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怕父亲看见了要伤心,应是赶紧拭泪的主要原因;怕别人看见了不仅是怕自己显得不雅,而且也怕给父亲带来难堪;第三次流泪是在读到父亲来信中那种感伤之词时,出现了“晶莹的泪光”。这一次闪现出“泪光”,应是别父两年多的现在,即执笔为文的时候,想象两年多前离别时的情景,不禁黯然长叹。这次的泪水中既包含着作者作为儿子身在异乡未能尽孝的愧疚,更包含着作者对父亲无尽的思念。

四次背影

“背影”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每次的情况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却是一脉相承的。第一次是开篇点题,怀念父亲,惦记背影,有一种浓厚的感情气氛笼罩全文。第二次是在车站送别的场面中,父亲胖胖的身躯,步履艰难,蹒跚地走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三次是父亲和儿子告别后,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离情别绪,又催人泪下。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儿子读着父亲的来信,在泪光中再次浮现出了父亲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已,这时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与开头不忘背影相呼应,且文章至此戛然而止,其震撼读者心灵的力量是巨大的。

五句话语

亲情文章范文第4篇

【病文入院】

清爽微笑的母亲

母亲出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外公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她在家中受尽艰辛,可她并没有气馁。母亲爱读书,可是那时候想读书并不那么容易,母亲必须劈完柴,煮好饭,喂好猪后才能去学校听课。后来外婆给母亲生了个妹妹――也就是我的姨姨,于是干完活后,母亲便背着妹妹走十几里山路去听课。那时母亲刚读小学三年级。

当我惊讶于母亲小时候如此恶劣的学习环境时,母亲的脸上露出浅浅的微笑说:“我一直都不认为那是苦的,是它让我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也是它,改变了我对生活的态度。”

母亲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专学校,成为全村的骄傲。她毕业后被分配到粮食局工作。虽然每天总是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家,但她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

随着社会发展,谁也没料到兴盛一时的粮食局最终还是精简了大批人员,母亲一夜之间成了下岗女工。

下岗那天晚上,很晚了我一直都没睡,猛然间听到楼下脸盆相互撞击的声响。我站在楼道里,看到母亲在艰难地和着面。她看见我,说:“早点睡吧。”

我心中一震:这是多么美丽的微笑啊!当别人仍在痛苦中徘徊时,母亲却以她的微笑坦然面对生活。

第二天,一位同学告诉我,母亲在离我们学校很远的一学校门口卖早点。我的心头一热,眼前浮现出妈妈弯腰和面的情景。我感到非常难过,我已经长这么大了,竟然没有帮母亲什么忙,还让母亲这样辛苦。

中午放学回家,我对母亲说:“妈妈,周末我也帮您一起卖早点。”

“好啊,正好让你体验一下生活,”母亲拍了拍我的肩膀,又露出那浅浅的微笑,“还记得我对你说过的人生那两条乐观生活的人生原则吗?” 我爱我的母亲,爱她的浅浅的微笑,是她对生活无比的热情激励着我勇敢去面对生活,挑战生活。

【望闻问切】

“清爽”一词太模糊,难以让人印象深刻。

这样开头不好:(1)太过简洁,则见平常,没有亮点,如若用排比句带出自己对母亲的深深的情感,文章就更有震撼力;(2)开头没有回扣标题,要点出“母亲的微笑”在心中的深刻印象,让人感觉文章情感的浓郁与入题的快捷。

人物的话语没有个性,没有生活味,“让我有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一看就是书面语言,这样的语言也就失去了真实性。文章要有生活具体语言,让人看出真实可信,生动形象

考上中专学校,什么学校?分配到粮食局工作,什么工作呢?要具体交待,不然就会让人感觉是在虚构杜撰。

“艰难地和着面”,这是模糊的语言,掩盖了具体的细节,难见当时生动的场景。

“她看见我,说:‘早点睡吧。’”没有说话时的动作描摹,欠生动。

母亲在离我们学校很远的一学校门口卖包子。是指什么学校?“早点”是什么早点?

“早点”也要有具体所指。

“人生那两条乐观生活的人生原则”是指什么原则?读者如入云雾,应该具体写出。

收束仓促了些。一是未将自己的具体实在的感受表现出来,难以给读者深刻的印象;二是这样的收束很常见,文章没有亮点

【病情诊断&处方笺】

文章写得不错,抓住母亲的微笑来写,以此贯穿全文始终,结构还算清晰,文章也算生动,但是文中很多细节都没有处理好,情感的抒发还没有完全发挥。

文章没有让读者留下母亲的深刻印象。究其因,就是文章描写还不够具体。

诗人邹静之说:“文章最忌用高度概括性的成语或形容词来写人。”因为高度概括的语词,最容易把人的特征掩盖了,也让人感受作者对描写人物没有深刻印象,有忽悠之嫌。

【片段】吸完一袋烟的老根看着在旁边削地瓜的小根道:“娃儿,明天俺们可以去上学了,你以后要好好读书,以后考大学,移民,不要一辈子在这边没出息!”小根眼睛亮了亮,并没出声。

清晨的林子到处都是鸟叫声,似乎在送别多年的朋友,老根正领着小根,背着包去搭车上县城,一片落叶悄然落进了小根的包里,存了一段岁月。

(2007年福建考生《季节》片段)

文章写“老根看着在旁边削地瓜的小根”,对儿子说:“你以后要好好读书,以后考大学,移民”,“清晨的林子到处都是鸟叫声”,“一片落叶悄然落进了小根的包里”,这就是常见的农村的具体之景,生动写出了农村特有的劳动生活、生活语言与自然环境,文章也就蕴蓄了独特的乡村气息,令人读之难忘。

【康复出院】

母亲浅浅的微笑

福建省武平第一中学徐鹏

河水带走了飘落的树叶,却带不走深深的树影;微风吹走了悠悠的白云,却吹不走温暖的阳光;时间带走了母亲乌黑的头发,却无法带走她脸上浅浅的微笑。

母亲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外公重男轻女的思想使她在家中受尽艰辛,可她并没有气馁。母亲爱读书。可是那时候想读点书并不容易,母亲必须劈完柴、煮好饭、喂好猪后才能去学校听课。外婆又给母亲添了一个妹妹――也就是我的姨姨,于是干完活后母亲还要背着妹妹走十几里山路去听课。那时母亲刚读小学三年级。

当我惊讶于母亲小时候恶劣的学习环境时,母亲脸上露出浅浅的微笑说:“我一直都不认为那是苦的,正是家里条件不好才让我下定决心要考出来,要改变那样的苦日子。”

母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专学校――福建粮食学校,成为全村的骄傲,毕业后被分配到粮食局工作,当上仓管员。虽然每天总是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家,但她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

随着社会发展,谁也没料到兴盛一时的粮食局最终还是精简了大批人员,母亲一夜之间成了下岗女工。

母亲下岗的那天晚上,我很难过,一直都睡不着。猛然间我听到楼下脸盆相互撞击的声响,我急忙跑到楼梯口往下看,看见母亲正弯着腰吃力地和着面,她背上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湿透了,就像贴了一幅地图。她看见我,朝我露出浅浅微笑说:“明天你还要上课呢,早点睡吧!” 我的心顿时被深深震撼了:这是多么美丽的微笑啊!当别人仍在痛苦中徘徊时,母亲却以她独特的微笑坦然面对生活。

第二天,一位同学告诉我,母亲在离我们学校很远的二中门口卖包子。我心头一热,眼前浮现出妈妈昨晚弯腰和面的情景。我的心又一阵难过:我已经长这么大了,竟然没有帮上母亲什么忙,还让母亲这样操劳。

中午放学回家,我对母亲说:“妈妈,周末我也帮您一起出去卖包子。”

“好啊,正好让你体验一下生活,”母亲拍了拍我的肩膀,又露出那浅浅的微笑,“还记得我对你说过的人生有两条原则吗?第一条,生活永远都是美好的;第二条,如果生活出现了不美好的事,请看第一条。”

我爱我的母亲,爱她浅浅的微笑,是她浅浅的微笑,给我昭示着生活的真谛:江水有了奔流到海的抱负,就不畏坎坷曲折,翻卷洁白浪花;森林有了心系蓝天的情怀,就不惧雷轰电击,奏响撼人乐章;人生有了乐观搏击的激情,就不惧海风天雨,展现壮丽景致。

修改评价

文章改后有三点比较突出:一是捕捉母亲“浅浅的微笑”这一具体特点,来表现母亲的乐观,并以此贯穿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描写具体,生动有力。二是文章细节描写生动形象,有生活气息。三是首尾运用诗意的语言,不仅使文章有了文采,也让读者感受文章浓郁的情感与启迪。

写作启示

有人担心记叙文在考场上很难出新,难有吸引人的亮点。看过此文,我们就可发现,记叙文想出新也有招数。

(1)捕捉最为深刻的细节或特点、捕捉一个具体的物象来贯穿全文,就能使文章闪现亮点。就如此文以“浅浅的微笑”切入,并以此贯穿全文,文章就变得具体厚实,清晰了然,也就有了闪现亮点。

亲情文章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我的母亲》 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这篇现代散文没有字面障碍,学生可以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下,凭借已有的能力读出母亲的形象与母子间的情感。有一定难度的地方才是学生需要学习的。对这篇文章的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否则学生也只能停在原地,没有成长。那么,这篇文章更深层的,独特的教学价值是什么呢?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文本。邹韬奋不仅是儿子,是作者,还是一个妇女运动的倡导者。所以他在怀念母亲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地将母亲是为一个独立、完整的女性来审视母亲的命运与价值。笔者在备课时,阅读了大量不同时代怀念母亲的文章,而只有邹韬奋的这篇《我的母亲》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惋惜之情,具有鲜明的将母亲看成一个独立人的视角。另外,阅读对学生的影响,除了提升语文能力,更深远的往往是提升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识。那么,教学就应该更进一步,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去看待自己的母亲。所以,本设计将教学目标定为:1. 理解作者将母亲看成一个独立人的视角;2. 尝试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母亲。所以本课就从理解母亲形象入手,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抓住关键点――惋惜之情,进而理解作者将母亲看成一个独立人的视角并尝试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母亲。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作者将母亲看成一个独立人的视角。

2. 尝试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母亲。

二、课前准备

1. 学情调查:写下提到母亲时首先想到的一个词语。

2. 整体感知: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关于母亲的四件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文章,激发学习兴趣

当我们想到自己母亲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昨天我们每个人都用一个词语表达了对于母亲,我们首先想到的内容。想不想知道大家都写了哪些词语?现在就来揭晓。

幻灯出示高频词语:“关爱”、“严厉”、“唠叨”等。

这也是大部分同学心中的母亲。我们今天要一起读一读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感受一下这篇文章中的母亲形象。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想到自己的母亲往往只有母亲这一个身份,只能关注到母亲是如何对待自己的。这是学生学习的起点,为多角度关照、理解母亲做铺垫。

(二)品读语言,分析母亲形象

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三六年,当时作者已经40岁。文章第二段写到:“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这四件小事儿是作者对母亲非常珍贵的记忆。那么,在作者的心目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1.师生合作,品读第3段。

首先我们请两名同学合作朗读第3段,其他同学在听读的时候注意及时圈画能够表现母亲形象的关键词句。

明确:活泼 欢悦 柔和 青春 关爱

2.小组合作,品读第4、5、6段。

现在我们小组分工合作品读其余三件事。

幻灯出示要求:①圈画关键词句,分析母亲形象。②自己阅读、思考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③每个四人小组选出发言与板书的代表。板书只需写出概括母亲特点的关键词。

明确:情感丰富 循循善诱 慈爱 辛劳

3.找关键句,总体概括母亲形象。

文中有一句话是对母亲形象最直接,最集中的表达,请找出这句话。请同学根据这句话说出母亲的特点。

明确:平凡 可爱 努力 能干

教师板书:“平凡”“可爱”“努力”“能干”

这句作者对母亲特点的直接评价与我们从这四件事中,从字里行间里读出来的一致吗?

明确:总体上是一致的,四件事中还有母亲对“我”爱。

教师板书:“慈爱”,使 “平凡”“可爱”“努力”“能干”“慈爱”形成“人”字的一捺。

通过关键词句概括人物形象,是学生已经掌握的能力,这一环节是铺垫内容,宜快速进行。

(三)体悟情感,探究文章主题

1.体悟情感

对记忆中这个慈爱、可爱、努力、有才能,却平凡的母亲,作者倾注了怎样的情感呢?

(1)在品读这四件事的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快速浏览4-6段,找到关键的语句。

板书:感激 怀念 歉疚 (学生也有可能读出:理解 赞赏 惋惜)

(2)品读1、2、7、8段中的作者情感。

板书:赞赏 惋惜(表示作者情感的词语形成“人”字的一撇)

(3)惋惜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被埋没?“没有意义的琐事”指什么?

明确:

作者为母亲没有名字,早逝,有才能而无法施展感到惋惜。母亲的才能埋没在封建家庭中,葬送在没有意义的事务上。母亲整日忙于女工,29岁去世时已经有6个孩子了,可见被“没有意义的琐事”缠身。

(4)小结:妇女被禁锢在封建家庭中,没有地位,只能陷在家务里,不能发挥自己的才能,追求自己的梦想。所以作者在赞赏母亲品性与才能的同时也为母亲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感到惋惜。

2. 探究主题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母亲的形象与作者的情感。那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向我们传达出了什么?咱们可以看着板书,从中得到一些提示,进而提炼文章主题。

(1)理解母子情深

明确:表达了母亲对作者的爱,以及作者对母亲的怀念。

(2)理解对女性价值的思考

引导:赞美母爱,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与怀念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这篇文章还有什么独特之处?这些都是我们一般对母亲的情感,是在母子关系之中的。在母子关系之外,这篇文章当中还有一种不太寻常的感情“惋惜”。在作者的惋惜背后,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明确:作者还表达出了对女性命运与价值的思考。

补充背景资料:

原文最后一句话――“我也觉得,像我的母亲这样被埋没葬送掉的女子不知有多少!”

作者简介――邹韬奋是中国现代出版和新闻行业的传奇人物。作为民主战士,启蒙者,邹韬奋也积极地投身到妇女解放的运动中。他撰写了很多论文来呼吁男女平等、女子教育等。正是出于对自己母亲深深的爱,深切的惋惜与无奈,邹韬奋推己及人,由“小我”关注到“大我”,开始思考那个时代所有女性的价值与命运,不断探索着妇女解放的社会课题。

(3)理解作者看待母亲的视角

引导:我们现在不仅读出了母子情深,还看到了社会和历史,看到了这篇写母亲的文章的独到之处,当然也进一步理解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怀。但是封建社会早已不复存在,女性的自由与独立早已成为现实。那我们今天读这篇文章除了注视历史,更加珍惜今天这个时代,还有什么现实意义吗?对我们的生活又有什么影响?

比较分析:我们写下的词语与邹韬奋写出的词语有什么不同?在看待母亲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比如,“关爱”与“可爱”有什么不同?这些同学为什么会在想到母亲的时候首先想到“关爱”?邹韬奋为什么会写下“可爱”?同样是母亲的特点,“慈爱 ”与“可爱”、“努力”、“能干”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作者没有仅仅写出母亲在母亲角色上对“我”的爱,抒发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而是将母亲看作一个独立的女性,一个完整的人,表达了对母亲的赞美与惋惜。

板书:为刚才已经写出的“一撇一捺”勾画外圈,形成更清晰的“人”字。

(4)尝试多角度理解自己的母亲

现在,我们能不能也用更加丰富的视角去看待我们的母亲呢?

我们的母亲也不只有母亲这一个身份,每个母亲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有很多面!让我们看到她们在工作上要强,有成就,也有困惑的那一面;看到她们对待自己的朋友热情、率直,有时也会迷茫的那一面;她们在与父亲相处时,有时幸福,有时烦心的那一面;爱惜自己的容颜,精心打扮,偶尔也会不满意的那一面。

咱们班有一部分同学更加关注母亲的个人特点,看到了母亲的方方面面,能用平等、独立的视角去看待母亲,与母亲相处。我想对这些同学说,你们真了不起,我敬佩你们的早慧与懂事。我想,你们的母亲会更加美丽、幸福。对于大多数同学,包括我自己,我们要学会看到一个完全的母亲,更好地去爱我们的母亲。

(四)课后作业

1.读读品品,理解母亲

【必读】:《我的母亲》邹韬奋(未删减版);《我的母亲》陈彤

【选读】:《我的母亲》老舍 《我的母亲》胡适;《我的母亲》季羡林;《我的母亲》丰子恺; 《我的母亲》包天笑;《我的母亲》马子华;

2.写写画画,送给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