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年会创意游戏

年会创意游戏

年会创意游戏

年会创意游戏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儿童;创新意识

幼儿自主性游戏指的是儿童对自身所进行的游戏拥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游戏的进行不是在教师引领支配下进行的,儿童拥有对某些游戏的决定权和参与权。自主性游戏对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有着极大的帮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辅助作用,幼儿对未知的新世界充满着期待,而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在玩耍中学习成长的,儿童的天性就是在各种游戏中玩耍。所以让儿童进行一些自主性的游戏对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一、儿童自主性游戏和儿童创新意识的特征

“自主性游戏”的主要意义在于自主性,而“自主性”指的是根据自我的想法进行各种行为,能力“自主性”就是在自我引导下进行或者参与的游戏。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伊曼努尔・康德认为,“应该蕴含能够”,作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人,理性的人,想要成为一名拥有道德的人,他本身的意识必须能够很好地做出选择。统而述之,自主性游戏就是儿童能够对自己所进行的游戏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和参与权。“创新意识”是一个没有确切含义而又被人频繁使用的名词,而当谈到“创新意识”的时候,必须将这个词汇分为“创新”和“意识”来进行描述。“创新”指的是幼儿自身用所拥有的知识和周边事物进行创新和改造,创新涵盖了新颖性、历史性、差异性。创新的主要动力是创造动机,创造动机就能促进并激励幼儿进行创造性活动;而创造动机的前提是创造兴趣,当幼儿对身边的游戏感兴趣并且不满足于所进行的游戏时,他们会产生对游戏的兴趣,从而促进创造或者改进游戏的动力。“意识”这一词是诞生时间比较晚的一个名词,十九世纪末之前,人们普遍使用“灵魂”“心灵”的概念来表示如今的“意识”,而在十九世纪末的时候,德国心理学的泰斗――威廉・冯特第一次使用“意识”一词来取代这两个词语。结合来说“创新意识”就是对周边所接触的事物产生创造改进的想法。

二、儿童进行自主性游戏和儿童创新意识的关系

当儿童在进行自主性游戏的时候,他们对游戏规则的理解,和进行游戏的方法都会促进他们对自我主观看法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提高自我的想法,自我意识将会得到提高,当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到提升的时候,儿童的创新意识也就相应得到提高。当他们对某些游戏失去兴趣时,他们会重新发掘或者改造某一种游戏,体现出儿童的创新意识。由此可以看出自主性游戏是儿童创新意识得到提升的前提,而创新意识同样也是儿童进行自主性游戏的前提,对于提高儿童的创新意识来说,自主性游戏也是唯一的途径,所以儿童的自主性游戏与儿童创新意识是相辅相成的。

三、幼师在儿童自主性游戏中的作用

幼师在儿童自主性游戏起到的是引导和辅助作用,在儿童进行自主性游戏时,幼师主要使用语言和行动来指导儿童进行游戏。首先,在儿童进行自主性游戏前,教师可与儿童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得知儿童对游戏的构想,从而在儿童进行游戏前,为儿童拟定计划,准备好相应的材料、时间和场地等。其次,在儿童进行游戏时,幼师必须从旁观察游戏的进度和发展,并且保护好儿童的人身安全和一些儿童之间意见不合的摩擦和冲突。在观察的同时,幼师也可以尝试性地参与儿童的游戏,并通过自身的经验推动游戏的进度和发展,让儿童对游戏的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最后,幼师必须给予儿童奖励和夸奖,让儿童认为其自主性游戏行为得到幼师的认可和褒奖,从而进一步提高自主性游戏在儿童心中的地位,从而提升他们的创新意识,在褒奖的同时也要提出游戏的不足,从而激发儿童的创新意识,让儿童进一步精化自主性游戏。当然,幼师在儿童进行自主性游戏的同时除了保护学生的身体不受伤害之外还必须保证儿童所进行的游戏是正确健康的,当儿童做错误、危险的游戏时,幼师必须从旁纠正,耐心教导。

孩子的天性是无忧无虑的,儿童拥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他们的创新意识不完善,有很大的塑造空间。幼教工作人员的责任是十分重要的,给予什么样的引导和教导决定儿童未来的性格,所以在他们对世界的主观性和自身的自主性尚未完善的时候,在他们游戏中学习、提升自主能力的时候,幼师要极其耐心地教导并给予足够的爱心与宽容,因为在孩童时代,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年会创意游戏范文第2篇

一、注入思想内涵,使游戏更具生命力

寓思想教育于游戏教学之中,是体育游戏教学创新的突破口。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条成功的经验,就是在创编游戏时,注入思想内容,使游戏更具有生命力,能为我所用,为学生所欢迎。其显著特点就是在创编游戏时,转变过去“抓住时机及时教育”的观念,变为“设计程序突出教育”,使思想教育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由平淡变为突出,寓教于乐,寓教于练,实施德育渗透。

二、内容的选择应遵循的原则

1、游戏内容的选择要具有健康性、趣味性和安全性。具有教育意义的游戏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游戏的动作、情节、规则和组织方法都要与学生的身体条件、认识能力和心理状态相适应。如果游戏过于枯燥简单,高年级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太过复杂和高难的游戏,低年级的学生就很难完成,也没有兴趣参与。只有当学生觉得游戏真正有兴趣时,才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更好的配合游戏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不要选择那些毫无意义的、带有迷信色彩的、低级的、不雅观的、有损学生身心健康的游戏内容。同时要选用有时代感、生活气息、生动形象、符合科学的、社会发展的游戏内容。那些过于复杂而又违背卫生健康原则或安全系数较低的游戏内容要坚决不用。

2、内容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生理、心理、身体素质、理解接受能力、掌握技术动作快慢等方面不同年龄的学生均有不同的变化和要求,所以在选择或创编游戏时,必须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一定要区别对待。对年级较低、年龄较小的学生,应选择一些趣味性积强、技术要求较为简单、变化多样易完成的游戏。例如:“看谁记得牢”、“跳骆驼”、“巧避三十”、“黄河、长江”等,既能启发学生的智力及判断力,又能培养快速反应能力。而对年龄较大的学生,选择游戏不仅要考虑趣味性,在掌握和提高体育运动技术技能方面,也要有一定的要求。例如:“蹲跳拔球接力赛”、“端线篮球赛”、“有呼必应”、“飞碟穿梭”等,既能发展腰腹和上下肢力量,又能提高运动技术和技能。

三、体育游戏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1、讲解与示范要有艺术性。在游戏讲解时,教师应根据游戏的特点和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语言艺术,生动形象,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准确讲解游戏的全过程。当有重点关键环节时可改变语言的声调,同时结合手势重点讲述,以引起学生的注意。示范时,教师的站立位置,应选择在学生能看到示范,听到讲解的地方。例如:根据游戏站位的队形,可以是梯形、棱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等教师选择合理的位置进行示范。给学生直观、形象的示范,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学校体育教学目的。另外讲解要注意系统性,按照计划有顺序地进行。顺序一般是游戏的名称、目的意义、过程和方法、规则和要求、评比的标准。而示范动作应以教师为主,也可选择学生同教师一起示范,或指定一组学生试着进行示范。对比较复杂的游戏可采用让学生边试做,教师边讲解的方法。

2、游戏的队形要“变”与“新”。由于游戏类别很多,不同类型的游戏其组织形式和组织方法各不相同,因此,抓好游戏的组织工作,使游戏组织活而不乱,是提高游戏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游戏教学能创新的基本保证。特别是在游戏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随着练习手段的不断变化,给游戏组织增加了难度,因此,一定要把握内容特色,运用科学的组织教法,以适应游戏教学创新的要求。

3、游戏内容分类的创新。一是老师与学生的合作关系,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教学中,很难真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都是老师一票否决,老师独自一人表演。而忽视了教学对象最重要的一环――学生。所以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激情。

年会创意游戏范文第3篇

图形游戏创意学习

当下中国的艺术教育正处在一个蓬勃向上的大发展阶段,然而,在这样一种大规模的教育热潮中,作为教育者,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了我们所处的状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多年来,中国的艺术设计教学受到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影响,教学一直以教师为中心,学校教育亦是常常以“知识导向”为学习重点。高校作为艺术教育的前沿阵地,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实践需求的专业性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逻辑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成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研究者的研究目标与重点。

艺术设计教学是否能够如同游戏一般,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获得最大玩性的满足,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这就需要拟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及规划目标。

一、游戏理论

近年来,西方思想界对游戏理论的探讨日益增多,有关游戏理论流派的划分也非常繁杂,这里仅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理论进行介绍。“能量过剩理论”(surplus energy theory)大约是最早提出的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精力的发泄,将游戏定义为充沛精力没有目的的消耗。“休养理论”(recuperation theory),认为工作会消耗能量,并且使得能量不足,因此需要借助睡眠或游戏来补充能量,游戏与工作是不同的活动,游戏是一种储存能量的理想方式。“演练理论”(exercise theory)认为游戏不只是为了消耗个体能量,而是帮助个体加强日后所需的能力,游戏是让个体迈向成熟的活动方式。因此,游戏被当作是未来生活所需的准备与练习。“认知发展论”(cognitive theory)认为游戏有双重功能,游戏可以促进个体认知能力的发展,并且从个体呈现的游戏形态来反映认知发展的指标。从游戏理论的演变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关于游戏的严肃而又积极的意义。

二、游戏理论的现实意义

如今纯娱乐的游戏,比如网络游戏,给玩家带来的是纯粹的PK、打怪和升级,这些占据了游戏的定义,使原本具有严肃、积极意义的“游戏”迷失在消遣娱乐之中,游戏与学习顺理成章地站在了势不两立的对立面。也是这个原因,当下很多人认为游戏会影响到学习,人们对于游戏大多抱持着负面评价。很多教师对游戏也是持着在教学中排除或压抑游戏活动的观点。18世纪,浪漫主义的卢梭,把游戏视为一种原始高贵的情意表现。他在《爱弥儿》一书中提到:“学生在游戏中所学的比在教室内所学的,价值要大一百倍。”而19世纪末的福禄贝尔以及稍后的蒙特梭利,也大力提倡游戏,并且有意透过游戏达到教育的目的。2002年,张世宗提出乐育概念,指出教育(Education)和娱乐(Entertainment)两个过去被视为彼此互相排斥的概念不但能并行不悖,甚至认为应该合而为一体,因而产生了“娱乐(休闲)教育”(Edu-tainment)的新观念。因此,通过文献探讨了作为游戏与图形创意学习结合的理论基础。

三、游戏理论与图形创意教学

图形创意课程是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一环,它是从图形的角度切入学习,通过头脑风暴、大脑地图、形状学矩阵、奥斯本清单等设计思维展开的方法,重点是学习设计的思维方式。那么,好的图形创意作品如何产生?如何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质的提高?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了很多理论经验,如图形创意的构型手法、构型原则等,甚至设置了一套程序来帮助学生创作出好的图形创意作品。遗憾的是这些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帮助是有限的。我们不得不反思,何为创意?图形创意课程该如何来教?创意是一个实践的概念,而理论是晦涩的。在图形创意实践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创意思维、创意方式,教师不能断定何种思维、何种方式是好的、对的,只能说任何能产生好的作品的方式都是好的方式。任何理论经验、构型手法、构型原则与作品范例鉴赏,只是保证不会做出坏的作品,而对如何做出好作品的帮助是有限的。

同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习的内容、目标是由教师单方面所规定,忽略了学生的兴趣及需求;知识的获得又是教师通过传统的“知识导向”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进行传授,而不是通过学生自己寻找、探索的过程去获取经验,因此创意学习的过程就不会产生自发性的学习动机与兴趣,更不会产生快乐的情绪。笔者认为创意应该是新颖的,创意过程应是内在感性力量的外现。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经验教学、范例教学,从而忽视了学生在创意过程中内在动机的推动因素。针对上述问题,游戏是一个很好的媒介,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感性力量。喜爱游戏是人的天性,对儿童来说,笔者认为,游戏是一种学习、生活与工作,其实对于不同阶段的人来说游戏都是如此。游戏是人们自愿参加的,并通过内在动机的推动,在游戏时总是充满了轻松、快乐的情绪。尝试将游戏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探索一条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历程转变,则有赖于游戏学习的发展。就图形创意教学而言,更可以借助游戏这个媒介来营造轻松愉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状态下吸收不同的宝贵经验,并且将这些经验结合学习的需求,以从事创造性的设计活动。笔者在学生图形创意的活动中,尝试融入“游戏”的课题,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构思出具有个性和魅力的创意图形。

结语

年会创意游戏范文第4篇

关键词:集创游戏;合作意识;合作规则;内化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4-0029-0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在大力提倡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幼儿园社会性教育模式还存在单一化现象,对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途径多依赖于主题性教学活动。幼儿园应重视教学实施的有效性,珍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价值,利用幼儿所喜闻乐见的艺术领域课程元素,将其改革为集体性的创作游戏,旨在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尝试、练习合作,丰富幼儿积极的合作体验,从而逐步萌发他们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一、艺术创作游戏集体活动让幼儿体验“怎样愉快的合作玩艺术游戏”

(1)教学设计策略接入点。游戏是合作的开始,游戏是艺术的引领。维果茨基认为游戏的核心要素是想象和规则,规则能促进儿童自我规范的发展与道德萌芽。艺术为游戏创设了想象的情境,情境自然产生了规则。情境规则为幼儿游戏预设了合作的可能与技能。而这种预设是儿童乐于接受的。在活动中协商产生的规则是自发自律的规则。小班年龄段幼儿的合作意识特点多以简行合作为主,在合作中肢体语言的使用占很大比重。如在找身体节奏游戏中幼儿主动倾听并互相击打身体部位,以及在歌唱游戏中的呼应,律动接龙游戏中的轮替等。这些调动幼儿各种感官的艺术合作游戏,简单而明确,直接而具体,将合作的最基本要素渗透于趣味性的艺术游戏中。幼儿为了参与游戏明晰了规则,为了快乐游戏必须遵守规则,在一次次的肢体互动中,一次次的集体游戏中体验着合作的乐趣。在中班年龄段的幼儿中主要开展以小组分工合作为主的艺术游戏。如音乐情境游戏的角色分配,长音的大象走,短音的小兔跳,休止音时灰狼出现……在音乐的感染与分辨中,中班的幼儿可以投入自己的角色分工中并自我控制角色的出场与退场。另外,在美工塑形游戏中的组合创作,综合艺术集体游戏中的互通影响等,能让中班幼儿在游戏需求的本能引领下,在艺术趣味的氛围中,愉悦地学习轮流、等待、交换等合作要素,逐步培养合作意识,逐步遵守合作规则。而在大班则主要开展以集体协商合作为主的艺术游戏,游戏中多元呈现主次强弱合作、难度递进的层次合作以及更高程度的互相促进合作,游戏中的规则设计也更加复杂和高层次。大班可以设计既有个人创作,又有小组合作和集体互动的综合艺术游戏。如在大班艺术游戏“披萨”中,幼儿可自行设计单块披萨,与小组同伴组成完整的披萨玩的节奏游戏,最后集体传递所有的披萨,练习他人设计的节奏型游戏。多重渐进的游戏玩法设计,不但让大班幼儿有多层次的合作机会,而且引领幼儿体验个人与集体艺术交流汇聚的效果。

(2)教学组织合作化策略。合作是游戏的形式,合作是艺术的表现。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幼儿之间如果不能合作顺利,游戏则无法顺利进行,艺术作品也无法顺利完成。小班幼儿合作特点:自我为中心,交往的被动性。在小班组织开展艺术游戏时,主要强调合作的快乐。如增加合作游戏的时间和次数,引导幼儿初步明确游戏规则意识,丰富幼儿的合作游戏情绪体验等。研究中发现,教师与全体幼儿同样是花朵主题的绘画,以大花园的集体合作画展示,比起单独展示小班幼儿个人的绘画作品要好得多。两者对比,前者带给幼儿更多的自信心和审美愉悦。中班幼儿合作特点:开始愿意主动合作,但仍然缺乏合作技能。如产生分工不明确、合作矛盾等。在中班组织开展艺术游戏时,主要强调学习合作,强化游戏中合作的规则,启发幼儿根据艺术游戏需要主动提出合作需求,并丰富幼儿合作游戏的技能。例如,在中班音乐游戏“锯木头”中,两两合作的“伐木工”和“木头”必须彼此配合音乐做出有节奏的“抚摸”和“生长”,“锯木头”和“木头断了”等互相配合的动作。大班幼儿合作特点:已能体验合作的快乐,能主动发起沟通互动或合作游戏,能自主协商解决。在大班组织开展艺术游戏时,主要强调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大班幼儿能沟通创意,共同设计,相互支持与帮助。在大班音乐游戏“猫和老鼠”中,孩子们为了变成不被猫发现的石头老鼠,小组间能够共同设计造型,并合作抱团坚持造型控制不动,团队荣誉感和游戏求胜精神,成了大班幼儿艺术创作表现的内在驱动力。

(3)教学整合艺术化策略。艺术是合作的需要,艺术是游戏的成果。在小班以情景化艺术游戏为主,整合艺术游戏时,注意提取相同艺术形象元素,创设相符的艺术情境,使之转化为同一合作命题(即任务感)。在小班综合艺术活动“七彩下雨天”中,下雨的情境音乐让幼儿乐此不疲地选择喷画材料在各种自然及生活物品上表现雨点及雨天的朦胧。简单重复的艺术教学原则引导小班幼儿逐步深入地围绕同一目标游戏与合作,更引导幼儿感受和发现单一的艺术元素在与他人的合作游戏中会形成多重放大的效果,更有趣味性。在中班以合作化艺术游戏为主,则要注意提取相同艺术特征元素,触发相通的艺术灵感,使之转化为同一合作行为(即趋势习惯)。在中班综合艺术“快乐鱼儿游”活动中,幼儿分组听音作画,在同一张画纸上一起用画笔带着小鱼游泳、吹泡泡等,过程中不需要教师的任何引导,绘画作品上表现出奇妙的和谐感,点线面绘画的艺术特征呈现高度艺术匹配感。在大班以综合表现性的艺术游戏为主。在大班音乐游戏“饺子”中,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及旋律变化,结合生活经验自己分组讨论包饺子的程序性动作,并选择图片,小组设计合作饺子造型,直至最后的集体煮饺子玩法,都来自于师生的合作讨论,如没有锅怎么办,谁来搅拌,何时下锅等。幼儿能自发提出几人牵手团圆做锅,选出厨师,配合音乐休止点――滑音作出信号。

二、一日生活环节中的集创游戏让幼儿体验“随时可以合作玩游戏”

幼儿一日生活中蕴含大量的合作游戏的机会,如何抓住这些契机,将艺术游戏合作化的改革改进与幼儿园一日生活学习课程紧密联系和进一步拓展呢?幼儿园应在户外、早操、欣赏练习、区域、自由活动等各种一日生活环节进行渗透。户外活动时开辟“合作游戏自由区域”,幼儿可以和同伴自由组合玩各种合作游戏,如歌谣式的双人游戏“炒豆子”,三人游戏“套圈”,小组游戏“丢手绢”等,以及与美术结合的“画格子追捉游戏”“叠叠组合塑形钻爬游戏”等,让幼儿练习巩固,突破和创新合作游戏玩法。早操活动中融入集体艺术合作游戏元素,让幼儿将早操锻炼与集体舞游戏相结合,节奏、律动、序列游戏的变化,同伴、小组、班级、年段间进行合作交流。

三、家园合作的集创游戏让幼儿体验“家人也是合作游戏伙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家庭,不但肩负孩子的养育教育使命,也是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幼儿园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讲座和家长游戏沙龙的形式,从教育专业的角度让家长明确家园合作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并尝试以“集体艺术合作游戏体验”为主题开展新颖的家长游戏沙龙。一群成年人在“搭肩蹲蹲坐的集体舞游戏”中乐得东倒西歪,在“贴面具抢朋友的艺术游戏”中激动得手舞足蹈。作为集创游戏的园本特色文化,现场的团体游戏带给家长的感受是无可比拟的。从2012年至今,幼儿园以班级游戏、年段游戏、全园游戏等多种集体组合形式,组织家长们走到户外开展亲子集体艺术游戏活动。如听音泡泡吹画、亲子背靠背配乐线描画等活动,让家长耳目一新的同时,体验到亲子游戏的创意。幼儿园还组织开展四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从第一届艺术节开始,邀请家长们观看全体幼儿的音乐美术艺术游戏。从“2012年,舞动节拍、快乐同行”文化节到“2015, 游戏艺术,创作美好”集创游戏校园文化节发挥了独特的家园合作宣传效应,家长们的教育参与度不断提高,合作教育的效应不断加强。

四、结束语

近几年,幼儿园“集体艺术创作游戏”在幼儿合作意识培养教育领域,进行一些原创性的探索和建设,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夯实和拓展。艺术领域的合作化游戏活动课程使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环节更加自由、充实和愉悦。隐性活动课程推动了幼儿园家园工作的改进。幼儿游戏化的合作教学方式对幼儿园各领域课程都有一定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幼儿园的“集体艺术创作游戏”园本特色课程将幼儿园、家庭、社区、社会加以整合、紧密联系,打造最大的教育合力,彰显了幼儿园课程的本土化和多样化。

参考文献:

年会创意游戏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

体育游戏是一种开展极为广泛的社会性活动,是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的主要手段。它是按照一定目的和要求而进行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意识性活动,其基本特征是具有大众性、普及性和娱乐性。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游戏最容易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因此,体育游戏作为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不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1. 根据学生特征设计游戏项目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应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体育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与兴趣。因此,在设定教学任务、选择游戏项目时,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符合他们兴趣爱好的运动项目。例如,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应该选用老鹰抓小鸡、踢毽子、呼啦圈、跳绳等游戏类项目,培养学生的活动兴趣;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选用跑、投、跳、攀登等多种技能类游戏,发展学生的协调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性别特征选择游戏内容,比如男生喜欢对抗性、力量性、速度性较强的游戏,而女生在速度、耐力、体质等方面稍逊于男生,应该选择一些平衡性、协调性较强的体育游戏。

2.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游戏方式游戏的形式和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根据其使用目的可以分为一般性游戏和专项性游戏。一般性游戏组织起来比较容易,方法也比较简单,主要用于准备活动和辅助游戏教学中,能起到热身和调节气氛的作用;而专项性游戏带有较强的专业色彩,主要应用于专项技术的训练教学中,目的是为了避免学生在专项运动中感到枯燥与乏味。在游戏中培养学生专项运动的感觉,是体育技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必要手段。因为小学生并不是专业的运动员,所以采取游戏化体育教学的模式遵循了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而且对技术和技能的掌握要求不高,也没有很强的目的性。因此,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主要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三、根据教学对象选取游戏内容在实际运用中,同一种游戏对于不同年级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十字接力跑”这一游戏就不宜在低年级中开展。因为,学生年龄较小,从来没有接触过弯道跑和传接棒等技术,完成起来比较困难。又如“推小车”这一游戏,虽然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臂力支撑力较差,做起来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也不宜在低年级中开展。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取游戏内容。

4. 根据教学成果进行评价总结体育游戏教学结束后,教师要针对课堂教学成果,结合游戏规则和要求,进行及时的评价与总结,以满足学生心理需求,巩固教学成果。教师在评价时,应做到公正、准确,对于奋力拼搏、遵守纪律、关心同学、热爱班集体的学生要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在比赛类游戏中获胜的学生,在表扬之余还应告诫他们不能骄傲自满,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最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将在游戏中获取的知识与能力,灵活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努力争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5. 运用游戏进行体育教学应注意的问题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可以给教学增添新的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游戏的运用也应注意合理性,本人认为运用游戏进行体育教学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5.1选择内容、制订规则要具有针对性

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制订游戏规则时,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密切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游戏内容,以保证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并促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思维能力的发散,提高其创新意识。

5.2游戏的组织过程要科学与合理

在组织游戏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要在学生原有认知的基础上实现由浅到深、由难到易、循序渐进的发展。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密切观察每一位学生的身体运动状况,掌握他们的运动密度及运动量。

5.3注意游戏过程的组织性和纪律性

游戏教学的趣味性主要来源于竞争,在一定条件下,竞争的因素越多,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比赛的气氛也就越热烈。因此,在组织游戏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注意适当增加游戏活动的竞争因素,以满足他们的获胜的欲望。同时,学生的过于兴奋,求胜心切,极易发生扭伤、撞伤现象;有时场地、器材等因素也容易给学生造成伤害,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注重保持(接下页)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刘媛媛

(徐州市铁路第二幼儿园江苏徐州221000)美术是幼儿喜爱的一项活动,它不仅作为培养幼儿美感和审美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赋予了幼儿更多实践和创造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它的 手指尖上,这话充分说明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离不开幼儿的动手动脑,我在平时的活动中发现我班幼儿喜欢画画、拼拼、摆摆、撕撕、贴贴。于是我就把美术活动作为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源泉,通过多种途径使孩子在做做、玩玩、画画过程中,思维和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创造力呢?

1. 营造轻松环境,培养创造力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力,这种环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心理环境,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敢于创造,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千方百计为幼儿提供宽松的心里环境,让幼儿依据自己的能力,按自己的意愿和想象积极地进行各种尝试和探索,使他们的创作兴趣和热情得到充分发挥。其二提供自由的操作材料,教师为幼儿创设丰富的物资环境,注意环境的可操作性,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使幼儿不受限制地按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游戏创造。在美工制作中,我放了各种颜色的卡纸、皱纹纸、各色毛线、画笔、娃哈哈奶瓶、牙膏盒、各色布片、挂历纸、五花八门 的材料,让幼儿按要求选择,自己动手操作,从中探索创造。在这样的环境活动中,幼儿思维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丰富了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2. 在异想天开中,发展创造力教师要允许孩子“异想天开”鼓励孩子的“求异”精神,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无意之中,有时甚至出轨的“顽劣”之举,但只要我们把握机会有意识的培养,才能使创造力达到更高的境界。在教育活动中,我根据幼儿个性和教育内容灵活设计教育方案,最大限度给予孩子表现创造力的机会。例如:在美术活动《彩纸变变变》我鼓励幼儿大胆思维,大胆的变,从简单物体到复杂,从易到难,首先,我让孩子从简单的开始练习,如:撕面条,撕成一条一条的,撕的宽叫“宽面”,窄的叫“细面”,歪歪曲曲的叫“方便面”撕出各种面条造型,当孩子对纸产生兴趣,我就辅导孩子撕一些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教他们尝试用指尖控制纸的开口处,慢慢的撕,渐渐地孩子们的手指灵活起来。我请幼儿把撕好的纸“玩一玩”拼一拼,看看撕出的图形像什么?添上画更像什么?比如:方方的纸片可以变房子、汽车、空调 洗衣机、杯子、圆圆的纸片可以变皮球、太阳、呼啦圈、碗。三角形的纸片可以变彩旗、小山、帽子、皇冠、房顶…..最高兴的是变窗花,一张方纸折几折、撕几下,打开一看,是一张美丽的窗花,还可以装饰教室,孩子们开始了“异想天开”的创造性撕纸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创造才能。从他们充满幻想的作品中,发展了创造力。在每一次活动后,我总要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因为教师的评价会对幼儿起到激励的作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乐于创新,敢于创新,还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使每位幼儿都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 在美丽的生活中 发展创造力 教师要常常带幼儿走出活动室,利用散步的时候到外面看看美丽的花,多变的云,绿绿的大树,可爱的小动物等。让幼儿去看、摸、问、听,通过审美情趣体验引起幼儿情趣上的兴奋,激发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也随之迸发。例如:在以前的主题画《快乐的春游》中,我带幼儿到户外寻找春天的特征,让幼儿自己去亲近那些小花,小草,闻闻春天的气息,让幼儿尽情享受春天的快乐,回到教室,引导幼儿重点回忆 一二个活动场面作为画画构图依据。最后小朋友在画纸上展开了丰富的翅膀,画面上充满诗情画意,天上有漂亮的云彩,近处有盛开的画,绿的草,快乐的小鸟,小朋友在草地上快乐的放风筝,做游戏,在春天的花园里,有的小朋友在小动物身上玩起了捉迷藏、跷跷板、滑滑梯、钻山洞、网小鱼、的游戏。幼儿通过想、说、画使幼儿的思维越来越活跃,不仅 作品富有特色,同时发展了创造力。

综上所述,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思想,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当孩子有一些奇异的想法时,我们切不可用“对不对”像不像“等固定的思维模式 去限制他们,或者盲目否定,而应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正确科学的引导,这样幼儿的创造潜能才会更好的发挥。

(继上页)

游戏的组织性与纪律性,有些游戏操作起来容易打乱秩序、造成混乱。特别是分组之后进行的球类、投掷类游戏,如果不能按照规定进行游戏,容易影响教学效果,甚至造成安全事故。一方面要保证游戏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必须确保学生听从指挥,严明纪律,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5.4重视游戏结束后的总结评价

当游戏已经取得预期效果后,应立即停止。而且结束后,教师对游戏活动要进行评价,评价要做出公平、公正,对于胜利者要提出表扬和肯定,对于失败者应给予鼓励和激励,还要观察学生的身体及情绪变化,真正做到关爱、呵护学生,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总之,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体育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的任务与要求,集思广益,开动脑筋,认真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创造和运用体育游戏,针对所教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断提高体育游戏的质量,努力使之成为体育教学活动中的有效辅助手段,让学生在和谐、融洽、轻松、快乐的环境与氛围中增强体质,增长知识。

参考文献

[1] 顾海勇.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大众》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