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穷人课堂笔记

穷人课堂笔记

穷人课堂笔记

穷人课堂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预设 生成 有效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9-0046-02

作者简介:林爱民(1969―),女,江苏海安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江苏南通市海安县大公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生成,可以为小学语文课堂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精彩,使其焕发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不预则废”,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基础,要精心预设、有效生成才能为课堂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变化,结合预设,对问题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调整等,灵活应对,让语文课堂因为有效生成而充满智慧和灵动。

一、巧用质疑,引领生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质疑,这些具有个性化色彩的质疑,有时也会使老师的预设面临挑战。虽然老师在预设中会准备一些问题的应答方法,来应对学生的各种疑问,但是意想不到的问题往往为精彩的有效生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只要教师充分把握,就会让课堂妙趣横生,令学生回味无穷。

比如,笔者在执教《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一文时,有一位学生提出这样的质疑:“课文中为什么把蝈蝈的叫声写成了‘咯咯……’?我一直就听蝈蝈的叫声是‘……’”对于学生的疑问,笔者尽管已早有了预设,但为了使生成更加精彩,笔者决定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于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是啊,我也发现这一问题了,大家想想为什么呢?”这时学生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有的说:“我觉得没有必要一成不变啊,只要作者认为这样写更加形象就可以了吧”;有的说:“我在一些课外读物里看到其中描写人的笑声时,就有很多方法,比如,有的用‘呵呵’、有的用‘嘿嘿’,只要作者自己感觉更生动就好了。”这时,笔者立刻鼓励学生说:“你读课外书读得很仔细,并能运用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你很棒!”最后一位学生说道:“我认为每个人对声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蝈蝈的叫声可以用不同的词来形容。”学生议论至此,生成的充足条件具备了,笔者抓住了这个契机说道:“你说的‘蝈蝈的叫声可以用不同的词来形容’是一种修辞方法,叫做‘拟声’,在以后会专门学习……”

从这个片断中我们可以看到由一个学生的疑问,引发了更多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由此对“拟声”修辞方法的学习也就自然完成了。

二、情感渗透,促发生成

教学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挥出教育艺术对学生的启迪、激励和鼓舞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对课文进行深入解读的过程中,将课文中的情感渗入学生的情感世界,由此展开情真意切的对话,使学生内心深处的人性之花美丽地绽放,促发有效的生成,让课堂教学充满智慧和灵动。

比如,笔者在执教《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诗时,为了让文中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打动学生的心灵,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笔者问学生:“现在的节日是越来越多了,每逢节日你们是不是都非常开心呢?”学生立刻回答:“是的。”笔者接着问,那么,诗中的王维正在过重阳节,他是不是也很开心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开心。”“为什么呢?”“他还没有长大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他在外地没有亲人”。此时,笔者从学生的回答中感受到他们已经被王维的孤独、思亲思乡之情所感染,于是再次引导:“在这样的节日中,他会在孤独中感受到天气凉了,当他给自己加衣裳时,一定看到衣裳上密密麻麻的的针线,他会想起一句诗,你们能想到是哪句诗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学生们背诵完这首诗后,笔者接着讲道:“同学们,如果在举家团圆的春节,叔叔却依然要在边陲保卫祖国,他们会想起哪些诗句?如果在美丽的中秋节,你们的亲人在外地因故不能回家团圆,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吟诵哪些诗句……”“每逢佳节倍思亲!”当那种浓浓的情愫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时,笔者联系实际中的亮点进行了有效生成:“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思,在此我建议将课文中的这首诗送给××同学吧,她的父母在很远的地方工作,她要去那个地方上学了,离开这里熟悉亲切的一切,在陌生的异乡你也会想起这句诗的,同学们,来让我们一起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从学生的背诵中,笔者感受到了一种真情的激荡,感受到了他们对同学的绵长情谊与不舍。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师生开启智慧、焕发生机的乐园,智慧与灵动的生成靠的是精心的预设,也依靠教师的准确引导和把握。从以上教学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语文课堂教学工具化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三、立足文本,自然生成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文本中的关键字、词、句等,准确地解读文本的中心思想。这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的训练。教师要立足课文内容,通过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自然生成。

比如,笔者在执教《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时,讲道:“同学们,文中的爸爸斩钉截铁地说‘不管有没有别人看见,我们都应该遵守规定’,从这句话中你一定感受到这位爸爸的做人原则是什么了吧?”学生们立刻回答:“认真!”“不管有人没有看到,都会严格遵守规定”……听了学生们的回答,笔者突然灵机一动问道:“是啊,不管有人没有看到,他都遵守规定,那么,这又说明了他是什么人呢?”“是一个非常自觉的人!”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领悟课文,笔者再引导学生思考:“汤姆在放掉那条鱼的时候,心里是很不情愿的,但他还是慢吞吞地将鲈鱼放掉了,为什么呢?”“因为汤姆是个听话的孩子!” “他接受了爸爸的教导。”新的有效生成产生了,笔者立刻问道:“那同学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一直铭刻”“回响”……“铭刻就是牢记在心,永远都不忘记,这个优秀的爸爸通过言传身教,影响了自己的儿子,汤姆也一定会成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人,同学们,在我们的国家,还有很多人因为缺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比如,在旅游景点的树木上刻上:某某到此一游,我们作为这篇课文的读者,也要将爸爸的这种教育铭刻在心,现在,让我们充满感情地朗读课文吧!”

在如上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立足文本,对学生进行了有效的引导,使学生一步步地更加深入地领悟了课文的内涵。所有的有效生成都是密切联系课文而展开的,是教学自然而然的不断深入,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光。

穷人课堂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自学习惯;培养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要求一个人应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一个人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将来步入社会,自主学习的能力(以下简称“自学能力”)直接决定着他的成长速度和发展前途。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科学领域,获取新的知识,获得终身受益的智慧。只有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目前激烈的竞争环境,也才能为将来的成功赢得优势。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先从培养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抓起。而习惯的培养则需要不断地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培养出良好的习惯。教师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领悟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因此,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小学生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技能,应注重以下六种自学习惯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自觉预习的好习惯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教师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习惯。教给他们正确预习的方法,给他们提出一些适当的预习要求,并且通过对作业对学生的预习结果进行预测。在每次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并且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对于课文中不明白的生字词要通过上下文或者字典、词典等查明意思。对于不懂的句子要反复阅读,仔细体会,实在不明白就留下记号等教师课上讲明。最后,给同学汇报自己在预习中学会的生字和内容,让学生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逐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养成质疑、解疑的习惯

古人曰:“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作为高年级学生要养成质疑的习惯,这样可以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如何培养质疑习惯,课堂教学中以下几个方面引导,首先,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提出质疑。例如,《唯一的听众》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学生提出“听众”一般很多,而这课为什么只有唯一的听众?到底写了什么事呢?《穷人》讲了哪些穷人,他们怎样穷?讲了穷人的什么事。其次,学习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同问题:《怀念母亲》中:“然而这凄凉并不同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中。”让学生提出问题,有些学生就提出了为什么说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唯一的听众》:“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让学生质疑以此引起思维:老人真的耳朵聋了吗?她为什么说自己“耳朵聋了?”《最后一头战象》“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它为什么绕着寨子走了三圈?问题提出后,如何引导学生解疑,可以让学生用圈点、勾画、批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在读、写、议课文过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阅读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在阅读的过程中,写读书笔记是对学习非常有帮助的一件事情。读书笔记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分析能力。笔记还使学生积累了写作材料,使他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能够避免“无米下锅”的尴尬,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写阅读笔记。

1.首先要指导学生正确写读书笔记的方法。读书笔记要以记录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真实感受为主要内容,不能过多地抄袭原文。2.读书笔记要抓住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写,不要过于笼统,面面俱到。3.以练为主。训练初期评点可适当多一些,具体一些,学生掌握方法、适应后,可少评或不评。要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阅读的范围应该包括适合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一些报刊资料等。笔记的形式不要过于限制,可以是只言片语,也可以洋洋洒洒的篇章,还可以是漫画、图表等形式,可以由学生自由设计。在丰富学生词汇、语感的同时,也逐渐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和鉴赏能力。

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一手好字可以说是一个人步入社会和走上工作岗位的特殊“身份证”。实践证明,在同等条件下,拥有一手好字的人,往往会更能赢得领导或者用人单位的青睐。要想把字写好,就得凝神静气,用心观察字的结构,研究笔画的呼应、避让、穿插,并要做到脑、眼、手三者互应,准确掌握运笔的轻重徐疾。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不但能练就一笔好字,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一个人的心理素质,遇事沉着、镇静,临危不乱。另外,从低年级写字课入手,将练习写字贯穿到日常的作业、笔记、习作等书写活动中,培养他们“提笔即练字”的正确意识,也不失为一种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有效途径。我班林小荣、卢秀娟等一部分学生在我的正确引导下,经过四五年的不懈努力,现在已经练就了一笔规范、美观的钢笔字,全校师生见了都交口称赞。

五、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习惯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告自己读悟批注感受,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为了让学生充分交流达到应有效果,指定小组长负责,要求别人在交流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学会补充,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可以以一小组全面汇报,同时要求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不同理解。这样可以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之中,提高学生对学生活动的参与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穷人课堂笔记范文第3篇

一、精心选择“始发点”,激发学生喜爱之心

1.多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又精彩的新课切入,可以立即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把学生引领到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中去。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只要是能调节学生情绪,引领学生进入到特定的课堂情境中去,只要是能起到并达到预定目标的就是好的、切实可行的导入。新课导入可以是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也可以是与文本有联系的话语,创设的新课导入要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让学生迫不及待进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2.贴近文本,激发学生共鸣

课堂教学伊始,教师应贴近文本,适时进行导入。如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笔者就用多媒体先放一段济南冬天的录像,让学生初步了解文本所描写的情境,激起学生对济南的冬天的共鸣之情。然后,笔者讲道:“一年四季,轮回,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秀丽,秋有秋的韵味,而冬呢?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自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去诠释心中的冬,今天让我们共同步入著名作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来品味他笔下那独有的“济南冬韵”。

3.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热情

教无定法,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一下课文的具体情节,但要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如何延续。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二、精确抓住“着力点”,激发学生想象之意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需要教师创设生动、形象、恰当的情境,唤起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想象。如笔者在教学《我的母亲》一课时,就先让学生听歌曲《母亲》,让学生先建立一位辛苦、勤劳的母亲形象。

然后再来认识课文中的母亲;笔者在上《孔乙己》这一课时,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鼓励每组充分发挥想象创作课本剧,然后进行表演比赛,看看哪组演得最好,让学生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演绎出全新的“现代”孔乙己。

2.赏词析句,激发学生体验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品评,可以让学生体验作品流露出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例如: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体验作者的博襟;在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认真品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让学生认真仔细地鉴赏,通过佳句将学生带进远离世俗的桃源仙境,感受文学作品的特殊魅力。

3.故意留白,激发学生回味

针对文学作品空白点的回味和想象,可以让欣赏者在思想上驰骋万里。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对课文中的空白点不加分析,而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归纳其主题思想。

三、精彩构建“关键点”,激发学生感悟之情

1.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感情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常规“武器”,是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提问的过程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激发学生感情的有效载体,是师生互动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能否激起学生的情感。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悟之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例如:笔者在上《孔乙己》一文时设问: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时没有穿那件显示身份的长衫,那么他的长衫哪去了?他以后还会穿么?在上《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笔者问:菲利普夫妇为何不认于勒?学生回答说于勒穷。笔者追问:为什么穷就不认?“因为穷,就会拖累菲利普夫妇”;还有学生说,怕女婿知道,会影响女儿的婚姻。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刻,文章的主题也就慢慢清晰了。

2.故事吸引,激发学生感悟

穷人课堂笔记范文第4篇

一、强基础重积累

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重视语言的积累。以我们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为例,“标准”第二学段的“阶段目标”中要求:“积累课文中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那么,如何来培养小学生语言积累的能力呢?我们主要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着手呢?对此我想谈谈浅薄的理解。

1.以课堂教学为语言积累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文字的品味感悟,学生在有意无意中都能积累大量语言。如果希望学生能有更丰富的积累,这就需要大量阅读,阅读又需要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这一切更是要凭借课堂教学来培养。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文质兼美的课文少说也有数百篇,这些课文既是写作的范例,认真学好这些课文,便会给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2.在课堂的教学方法上以感悟为主

我们必须摒弃以往那些乏味的提问、繁琐的内容分析和机械的练习,而应该以教师引导下对课文的感知、感悟、理解和运用为主。让学生通过默读、朗读和诵读去充分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深入思索和认真议论去深刻感悟课文,再通过品味、分析和比较来正确理解课文。

3.要通过强化切实的训练作为辅助手段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电化媒体等手段去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感知和感悟课文,使他们心情激动和心灵震撼)以外,要让他们对语言留下深刻印象。

二、练读写重形式

1.增加续写量,培养学生想象力

童年是一个人最具幻想的年龄,那个时候孩子总有美丽的梦。小学课本中许多课文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教师若想在教学中能主动发挥学生的读写能力,借学问之势引导学生续写文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学完《穷人》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写一写十年后、二十年后西门的三个孩子的命运。

2.依据古诗写文章

我国的唐诗宋词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璀璨的明珠。在小学课本中选编量有五分之一。这些诗文是古文化的精华,语言精练,修辞优美,意境悠远,富含哲理。往往一首古诗就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故事,在大量的古诗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引导学生在对古诗理解的基础上编写故事,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深化对古诗的深刻理解,培养读写兴趣。

三、激兴趣重实践

1.拓展素材积累,激发创作兴趣

我们在生活中每天都会有情感的流露,或喜怒哀乐,或悲欢离合,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百句十句哪怕只有一句,及时记下来,这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2.多写片段,多记日记

一般来说,学生课外时间有限,过分要求写整篇文章,会让他们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学生平时可以进行多练笔,多记日记。为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强调每位学生每天至少练笔一次,学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练习,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降低了写作的难度。

3.展开想象翅膀,享受成功体验

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运用追想,再现过去。通过引导追忆,让学生把过去的人、事、物、景再现出来,以此来阐明现在的思想意识,如让学生写童年趣事、烦事等,由于涉及的事都是自己熟悉的,学生叙写起来兴致就会很高。

4.营造宽松氛围,鼓励真情表达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学生习作前教师不要用一个模式限制他们,而是以亲切的态度引导他们大胆说出生活中观察的景象,自己想象到的情景。

事实证明,学生的文章一经发表,对他们的鼓舞和影响非常大,学生争相传阅、先睹为快。家长对他们的赞扬会令其尝试到成功的莫大喜悦,由此激发他们喜爱写作、不断写作的内在原动力,从而增加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四、练能力重层次

穷人课堂笔记范文第5篇

新课标指出“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正确运用祖国的语言”,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重要可见一斑。而教材就是一个重要的知识宝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实施积累就不能脱离教材。课文中出现了许多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成语等好词佳句,如夏日甘泉,使人回味无穷。这些都是语言的精粹,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好资源。但是,怎样使课本有限的资源,达到无限的利用。我做了如下尝试:

课前预习——识妙词佳句之美。在接手每一个新的班级,我都会让学生在班级板报中,设置“繁星点点”这样一个版块。目的是提前一天把下一课妙词佳句写出来,以供同学们先睹为快。在课文中用波浪线划出优美的语句,并在就近的空白写出自己的理由。力求学生在查阅字典,翻阅资料中,对它们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孟子曰:“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可见,先入为主的自觉学习,更能使他们终生牢记。

课堂教学——赏妙词佳句。每堂课的课前五分钟,是同学们合作交流预习情况的时间。这也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一处。难忘有一天,我有事请假,没有上课。第二天,我班的才子李凯见到我神色忧郁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正欲发火,他又突然曰:“我的繁星点点啊!”咳!搞得我哭笑不得。这也难怪,在“繁星点点”这一板块,他们可以各抒己见,从字面的意思理解;到有关词语的个人体验;佳句鉴赏;甚至有人还会晒一晒有关于它们的小故事。同学们妙语如珠,欢声笑语不断,掌声连绵不绝。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交流能沟通个体偏狭的理解,使语言的积累达到融会贯通。交流所达到的效率永远是优于个体行为的效率,因为有交流就有兼收并蓄,学生花很短的时间,积累到了不同的语言信息,且其乐无穷,何乐而不为呢?

课后梳理——悟妙词佳句之美。课堂的谈笑风生,最终还是要落实在积累笔记之上。交流活动带来的彼此认同和成功感受,又是语言积累以外的另一层妙处了。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形式,如:辩论会、积累成果展示(摘抄笔记、心得体会)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

荀子说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语道破了积累的重要作用。当然以上,只是我在课教学积累中的一点探索,相信同学们在一课课的坚持之中,在一天天的坚守之中,定会成为一个满腹诗书,满口生香的妙语连珠之人。

相关期刊更多

三月风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营销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科普天地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西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