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月三吃鸡蛋

三月三吃鸡蛋

三月三吃鸡蛋范文第1篇

民谚曰:“农历三月三,不忘地菜煮鸡蛋。”在南方很多的地方,在三月初三这一天,都有吃荠菜煮鸡蛋的习俗。在三月三日这天吃了荠菜煮的鸡蛋,不仅能治疗头痛,而且还一年都会少病少灾,干活也有力气。尽管老话有些夸张,但荠菜的营养价值也是不争的事实,对我们的身体也是有益处的。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三月三吃鸡蛋范文第2篇

好婆心疼得直抹眼泪。丢了芦花母鸡,好婆实在不想活了。在男人下地干活的时候,好婆把绳子吊在了房梁上。站在板凳上,好婆把脖子伸进了绳套里。这时好婆想到家里该蒸馍了,该给男人洗衣裳了。好婆有气无力地从板凳上下来,给男人蒸了馍、洗了衣裳。

暮色渐渐笼罩了整个村子,当月亮在天幕上闪着皎洁光辉的时候,好婆忽然决定要好好地活下去。只要活着,就是生产队的社员,就能插秧、锄地、割草、收割,就能一天三场给队里干活。芦花母鸡丢了,明年春天可以再喂一群小鸡。

五月的南风一吹麦子就金黄了。割麦的时候,队里的社员在麦地里捉到了好婆的芦花母鸡。麦地里有麦子吃,有虫子吃,芦花母鸡在麦田里下了二十三个鸡蛋。队长把芦花母鸡递到好婆手里,微笑着说:“好婆,你真是因祸得福啊!母鸡找到了,你不费一粒粮食又得到了二十多个鸡蛋。”

好婆用手梳理着母鸡光滑的羽毛,嘴里喃喃着:“母鸡啊母鸡,我待你不薄吧?你咋舍得离开我呢?你离开我也就罢了,你咋跑到麦田里,偷吃生产队的麦子呢?你变坏了,我得给你划清界限。”

好婆把鸡递到队长手里,讷讷地说:“鸡蛋我不要,母鸡我也不要,我不占公家一分钱的便宜。”

队长不解地问:“这是你家的鸡,你怎么不要?”

好婆内疚地说:“队长,这鸡在麦地里糟蹋了生产队的麦子,俺家里穷,现在连半斤麦子也没有了,不能赔偿生产队的损失了,就把这些鸡蛋和闯祸的母鸡送给生产队吧。”

队长好说好劝,嘴皮磨出了茧子,好婆也没要鸡蛋、母鸡。

第五生产队四十三户人家,二百三十一口人,怎样才能公平公正地分这一只母鸡二十三个鸡蛋呢?队长闷头吸了三支自卷的纸烟也没想出办法。

恰巧老歪的阑尾炎犯了,在公社医院治病,队长把鸡蛋和鸡送给了老歪的女人。

老歪病好后,铁壮的女人生了个丫头。铁壮家吃了上顿就得为下顿发愁,铁壮女人坐月子,哪有一分钱买鸡蛋?铁壮愁得嘴上起了燎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的老歪把母鸡送到了铁壮家。

就这样东家缺了点灯用的油,母鸡就被送到东家;西家缺了吃饭用的盐,母鸡就被送到西家。

也有为母鸡生气吵架的时候。母鸡在大个子家下了三个鸡蛋后,大个子把母鸡送到了好婆家,好婆不要。大个子涨红着脸说:“我家暂时有油点灯了,这只母鸡本来是你家的,你家的生活又是这么困难,你为什么不要母鸡?”好婆叹了口气:“我家的生活是有点困难,但还没到揭不开锅的地步,队里困难的人家多了,你还是把鸡送给更困难的人家吧!”

在人们的精心饲养下,芦花母鸡毛色鲜亮,体态肥硕。投之以桃,就会报之以李,芦花母鸡每天都会下一个紫皮鸡蛋,它的“咯哒、咯哒”的叫声显得格外嘹亮。

四年后,芦花母鸡的毛色灰暗了,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芦花母鸡老了,它只能屙屎不能下蛋了。下不出蛋的母鸡不是被抱到南家,就是被抱到北家。与以前不同的是,主动抱走母鸡的都是家境殷实的人家。

尽管人们精心地饲养着母鸡,有时还捉虫给它吃,芦花母鸡最终还是死在了好婆家的院子里,终年七岁零三个月―这在鸡的世界里,也算是老寿星了。

虽然人们馋得连屎壳郎也不放过,队里的社员没一个提出吃母鸡肉的。在队长的带领下,神色凝重的社员们把芦花母鸡埋在了村子北边的麦田里,好事者还在埋鸡的地方栽了棵杨树。

弹指间四十多年就过去了,昔日细如麻秆的杨树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微风吹来,杨树叶子就会发出哗哗哗哗的声响,似在娓娓讲述着过往岁月发生的温馨的故事。

三月三吃鸡蛋范文第3篇

×××公司肉鸡鸡蛋消费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公司访问员,我们为了了解家庭中食用肉鸡、鸡蛋的情形,想打扰您几分钟,请教您几个简单的问题,一切资料对外绝对保密且不单独向外发表,这是我们送给您的一点礼品(送礼品),谢谢您的帮忙!肉鸡A.请问您是否购买食用肉鸡?B.请问您家几天买一次肉鸡?1.每天购买2.每两天购买一次3.每四天购买一次4.每一周购买一次5. 每两周购买一次C.请问您家喜欢买什么形式的肉鸡?1.买整鸡2.买分割好的3.买活鸡现杀的4.买加工好的鸡D.请问您经常在哪里购买肉鸡?1.菜市场2.超级市场3.活动摊贩E.买活鸡时,你喜欢哪一类?1.白色肉鸡2.黑色鸡3.红色及花色鸡F.您是否知道新鸡种(肉鸡专用种)不用打针,养两个月后,可长到三斤重?1.知道2.不知道鸡蛋A.请问您是否经常吃鸡蛋?B.请问您喜欢吃哪一种蛋?1.白壳蛋2.红壳蛋C.请问您每天吃几个鸡蛋?1.不到一个2.一个3.两个4.三个以上D.请问您在什么时间吃鸡蛋?1.早餐2.午餐3.晚餐4.宵夜E.请问您喜欢吃什么烹任方式的蛋?1.清煮蛋(沾酱油)2.卤蛋3.碱蛋4.煎蛋5.与菜或肉混炒F.请问您是否知道人体应有必需的胆固醇,每人每天吃两个至四个鸡蛋,对身体绝对有益无害 的?1.是2.否一、性别:1.男2.女二、年龄:1.10岁以下2.11—30岁3.31—40岁4.41—50岁5.50岁以上附:调查结果分析摘要(一)肉鸡1.肉鸡消费者普及率为72?5%以年龄区分,中年人(40—50岁)普及率最高,达77?2%。以所得区分,中高所得(每月所得30,000—50,000元)普及率最高达84?6%。以地区区分,东部地区普及率最高,达87?4%,北部次之,达78?6%。以职业区分,高级主管普及率最高,达79?5%,中级主管次之,达75?8%。以教育程度区分,高中程度以上普及率较高,在75%以上。2.购买频率是每星期购买一次。3.对肉鸡形成偏好,整鸡与分割好鸡的平分秋色,各占26?8%及25?3%。活鸡现杀次之,占 16?4%。4.肉鸡购买地点以菜市场为主,占68?6%。5.对肉鸡颜色的偏好,以白色廉价肉鸡最多,达37?5%。6.对肉鸡的新鸡种常识,仅有24?4%人数知道。(二)鸡蛋1.鸡蛋消费普及率高达91?1%。2.以年龄区分,青年人(11—40岁)普及率最高,占91%,年龄因素变异不大。以所得区分,高所得普及率最高。30,000—50,000元级高达100%,50,000元 以上级为95?5%。以地区区分,北部与东部最高分别为94?6%及95?8%。以职业区分,高级主管普及率最高,达94?9%以教育程度分,大学以上程度普及率最高,达95?6%。3.对鸡蛋外型的偏好,以白壳蛋最高,占77?78%。4.平均每人每天吃一个以下鸡蛋(不到一个鸡蛋)。5.吃鸡蛋时间以早餐居多,占46?4%,晚餐及午餐比例差不多。6.对鸡蛋烹饪的偏好,煎蛋最多,占61?0%,清煮蛋与卤蛋次之,各占11?9%及11?1%。7.知胆固醇常识的有45?4%,比知新鸡种常识的高。资料统计与分析问卷收回统计全部问卷1,000份作废问卷访问员迟延或失误18份对方含糊作答不能采用56份 84份合格问卷1,916份

三月三吃鸡蛋范文第4篇

母鸡吃蛋的秘密

我家的那只母鸡,下蛋真是勤快极了。不了,七月中旬,它却一连三天不下蛋。家里的人认为是停蛋了,没什么稀奇。到第四天,我意外的发现,这只鸡在吃自己下的蛋。

鸡为什么要吃自己下的蛋呢?我在书上看过,也挺家长讲过:母鸡缺少钙质时,容易下软壳蛋或吃下自己的蛋。如果平时给它吃惯了鸡蛋壳,由于条件反射,它也会吃蛋的。于是,我试着给它喂一些含钙质多的饲料,同时不给它吃鸡蛋壳。但不解决问题,它仍吃蛋。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经过反复的仔细观察,我发现鸡只吃蛋汁而不吃蛋壳,把蛋壳捡起来一看,还挺硬的。我又进一步观察,发现那几天十分炎热,鸡不时地扇动翅膀,并张开嘴巴,舌头一伸一身的,好像热得喘不过气似的。啊!原来鸡也怕热。我的脑子豁然开朗起来:母兔生小兔时,不是也有因为口渴而吃小兔的吗?或许母鸡是因为口渴而吃蛋的吧?于是,我给母鸡吃些青饲料和水,还在它下蛋的地方放了碗清水。果然鸡吃蛋的现象就消失了。看来缺水也是母鸡吃蛋的一个原因。

三月三吃鸡蛋范文第5篇

我是17岁那年夏天,也就是1966年7月份,离开河南襄城老家的亲人,同许昌地区的147位支边青年一起,奔赴高原支援边疆建设的。我走后,父母在家真是操碎了心。

1968年中秋,我进藏支边的第三个中秋,远在几千里外家乡的父母听说我可能回家休假,就把中秋节买来的月饼留下了一块,等我回来吃。

那时尽管我家在县城吃商品粮,可由于食品匮乏,食品厂在中秋节凭券和粮票只供应半斤月饼,这是家里最奢侈的食品。当时到内地的交通状况很不好,我们休假要等有方便的车才行。再加上工作忙,虽说已经写信告诉家中什么时候休假,可一般到时都走不了。旅途也很漫长,就是组织上准了假,没有十天半月,是到不了家的。这样,家中亲人们等一天,再等一天,就是不见我回来。母亲怕留着的月饼发霉变质,就隔三岔五地拿出来放到蓥子上烘烤。那时的月饼油分少,经过多次烘烤就硬得成了砖头。可他们还是舍不得吃,非要留到我回来不可。

就这样,母亲一直把那块月饼放放烤烤,烤烤放放,八月十五的月饼,一直等到我春节回到家里,才拿出来让我吃。这时的月饼用菜刀砸都砸不烂,母亲就把它放在锅里反复地蒸、长时间地馏,才能咬动。这哪是月饼啊,分明是父母对儿女的一腔挂念,我一口眼泪就着一口月饼吃完了。几十年过去了,那年春节吃的月饼,至今还口有余香。

我们家的院子里,栽种着几棵柿子树,那是我下乡插队的弟弟从农村学会了果树嫁接,回来种的优良品种,结的果实个大味甜。父母知道不产柿子,就在秋天柿子红了的时候,挑拣了几个大个的,专等我回来时吃。时间久了,柿子就放烘了,烘柿子有了酒味,母亲就找来一个大敞口玻璃瓶,放到瓶子里。又几个月过去了,我终于回来了,母亲取来瓶子,打开瓶盖,我用勺子挖了一勺,一尝,这哪是柿子,分明是酸酸的醋!母亲问我甜不甜,我一边吃一边拼命点头。

当年,我家为了歇凉,在后院的井台旁植了一株葡萄树。那年夏天,葡萄挂满了枝头,一嘟噜一嘟噜的。到了秋天,葡萄熟了,母亲不许大家吃,谁知道,夜里刮了一场风,把葡萄树给刮塌了,就要成熟的葡萄摔得满地都是。母亲心疼地捡起来洗净,放到盘子里,撒上他们不舍得吃的白糖,准备把它们腌成果脯,等到我年底休假回到家中,母亲兴高采烈地拿出来,让我和兄弟姐妹一起分享,竟然闻到了酸酸甜甜的葡萄酒香,让人没吃心先醉。兄弟姐妹们都笑言,我回来的时候,就是全家过大年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