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诗经

诗经

诗经

诗经范文第1篇

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3、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4、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5、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6、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诗经范文第2篇

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以十五‘国风’而言,就占有今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湖北等省的全部或一部分,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不经过有意识、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像《诗经》这样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的出现恐怕是不可能的。”[1]31游国恩等之论非常模糊——《诗经》产生的地域或包括河北省的全部或包括河北省的一部分。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诗经》)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2]64袁行霈将湖北北部单列出来,则河北全省都包括在《诗经》产生的地域之中。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作为大学教材,影响非常深远,如果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有表述错误的地方,不仅误人子弟,而且贻害深远。既然如此,则《诗经》产生的地域是否包括河北省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了。

《诗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周颂》出于镐京,“二雅”乃王畿之乐(西周都镐京,东周都洛邑及其周围地区),至于“十五国风”,其名称大都标明了产生的地域;唯《豳风》和“二南”(《周南》《召南》)尚难确指。总之,《诗经》产生的地域甚广,大抵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江汉流域,延及当时的中国大部。

周南、召南之地望:郑玄《诗谱》:“周、召者,《禹贡》雍州岐山之阳地名。今属右扶风美阳县,地形险阻而原田肥美。……文王受命,作邑于丰,乃分岐邦。周、召之地,为周公旦、召公奭之采地,施先公之教于己所职之国。武王伐纣,定天下,巡守述职,陈诵诸国之诗,以观民风俗。六州者得二公之徳教尤纯,故独录之,属之大师,分而国之。其得圣人之化者,谓之《周南》,得贤人之化者谓之《召南》,言二公之德敎自岐而行于南国也。”[3]10周南、召南之地望与河北省之地望完全不相干。

邶、鄘、卫之地望:郑玄《诗谱》:“邶、鄘、卫者,商纣畿内方千里之地。其封域在《禹贡》冀州太行之东,北逾衡漳,东及兖州桑土之野。”孔颖达《正义》:“以漳水自上党而过邺城之北,南距纣都百馀里耳,故知逾之。”[3]108由孔颖达《正义》所言漳水南距纣都百馀里可知,此漳水未入今河北省境,邺城在此漳水之南,则此漳水当为清漳水。《尚书·禹贡》:“至于衡漳。”孔颖达《正义》引郑玄亦云:“衡漳,漳水横流。”[4]135《汉书·地理志》:“长子,周史辛甲所封。鹿谷山,浊漳水所出,东至邺入清漳。”[5]1553此处引文标点有误,东至邺后应句读,即“东至邺,入清漳。”浊漳水源于上党郡长子县鹿谷山东流或横流至邺地,即与邺地,此邺非为邺城,古代漳水之地理位置之所以争论不休即在于古今学者皆误以此邺为邺城。浊漳水东流或横流至邺地,即与邺地,于此处清漳水流入浊漳水而非浊漳水流入清漳水,这也是古代漳水之地理位置之所以争论不休的一个主要原因,邺城在浊漳水之北。

夏传才《邶鄘卫辨》:“从朝歌而北谓之邶,指从故邶城向北逾衡、漳二水这一区域,这一点,自来无疑问。”[6]162首先,这一点,自来就有疑问,《尚书·禹贡》:“至于衡漳”孔安国传:“漳水横流入河。”孔颖达《正义》引郑玄亦云:“衡漳,漳水横流。”[4]135夏传才是无知还是睁眼说瞎话不得而知。其次,夏传才以衡漳之衡为衡水没有训诂学上之依据。再次,若衡漳之衡为衡水,衡水在漳水之北,则北逾衡漳之漳成了多余的废话,言北逾衡水即可,何须言北逾衡漳?可见,夏传才之高论根本不能成立。

夏传才《燕赵——〈诗经〉流传和研究的故乡》:

两千五百年前,我国第一部诗歌选集《诗经》中的一些优美的乐曲,动人的诗篇,就产生和飘荡在燕赵大地之上,成为我们民族的艺术宝藏,并且一代又一代激起不息的回响。从这些地方乐歌所反映的生活和文化内涵来看,燕赵确实也是周代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先进区域。多少琅琅书声,多少铁马金戈,多少慷慨悲歌![6]147

首先,现在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燕赵确实也是周代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先进区域。其次,周代没有铁,何来铁马?夏传才如此信口开河,其治学不能算严谨。

夏传才《燕赵——〈诗经〉流传和研究的故乡》:“现存《荀子》一书三十二章,其中论《诗》七处,征引《诗》八十一处。”[6]150现存《荀子》一书三十二篇,篇章有别。据我统计现存《荀子》征引《诗》八十三处。夏传才《燕赵——〈诗经〉流传和研究的故乡》:“康熙有《钦定诗经传说汇编》二十四卷,乾隆有《御纂诗义折中》二十卷。”[6]156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钦定诗经传说汇纂》二十卷、《序》二卷。”康熙之书名为《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共二十二卷。夏传才不仅搞错书名,连卷数也是错的。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钦定诗义折中》二十卷。”[7]130乾隆之书名为《钦定诗义折中》。夏传才治学如此不严谨,其关于《诗经》有河北省之诗的高论的严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

由此可见,浊漳水源于上党郡长子县鹿谷山东流或横流至与邺地,其流域皆在今河南省,即古代浊漳水未入今河北省境,亦即郑玄《诗谱》之 “北逾衡漳”[3]108未入今河北省境。要之,《尚书·禹贡》:“至于衡漳。”孔安国传:“漳水横流入河。”[4]135如果是浊漳水流入清漳水,则是由南向北流,如何能注入黄河?古漳水(包括浊漳水和清漳水)只有向南或东南流才能注入黄河。

武王伐纣,以其京师封纣子武庚,为殷后庶殷顽民被纣化日久,未可以建诸侯,乃三分其地,置三监,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敎之。自纣城(朝歌)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见周公将摄政,乃流言于国曰:公将不利于孺子。周公避之。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复伐三监。更于此三国建诸侯以治殷余民,封康叔于卫,使为之长。管今郑州管城,蔡今蔡州上蔡,霍今晋州霍邑。邶在今河南省淇县、汤阴县一带。鄘在今河南省新乡市附近。卫在今河南省滑县附近,其地均不在今河北省境内。

王国维《北伯鼎跋》:

彝器中多北伯北子器,不知出于何所。光绪庚寅,直隶涞水县张家洼又出北伯器数种。余所见拓本,有鼎一、卣一。鼎文云北伯作鼎,卣文云北伯灭作宝尊彝。北盖古之邶国也。自来说邶国者,虽以为在殷之北,然皆于朝歌左右求之。今则殷之故虚得于洹水,大且、大父、大兄三戈出于易州,则邶之故地自不得不更于其北求之。余谓邶即燕,鄘即鲁也。[8]885<.sup>

王国维《北伯鼎跋》以直隶涞水县张家洼出北伯器数种及大且、大父、大兄三戈出于易州为依据于洹水其北求邶之故地,谓邶即燕。我认为,首先,器随人动,人事纷繁,金器之出土地不能作为此地为原封地的依据。其次,从现存材料来看,邶即燕没有充分依据。再次,王国维只见直隶涞水县张家洼出北伯器两件之拓本,未经上手,直隶涞水县张家洼出北伯器数种之真 伪尚难断定。由此可见,王国维之邶即燕之说根本不能成立,王国维之邶即燕之说自然也不能作为《诗经》有河北省之诗的依据。

王城地望:郑氏《诗谱》:“王者,周东都王城畿内方六百里之地。”陆德明曰:“王国者,周室东都王城畿内之地,在豫州,今之洛阳是也。”[3]249王城在今洛阳附近,与河北完全不相干,则《王风》非河北之诗。

郑之地望:郑氏《诗谱》曰:“初,宣王封母弟友于宗周畿内咸林之地,是为郑桓公。平王东迁,郑迁于溱洧之上,号为新郑。”陆德明曰:“今河南新郑是也,在荥阳宛陵县西南。”[3]273其地与河北完全不相干,则《郑风》非河北之诗。

齐之地望:郑氏《诗谱》曰:“周武王伐纣封太师吕望于齐,是谓齐太公。地方百里,都营丘。”陆曰:“齐者,太师吕望所封之国也。其地少昊爽鸠氏之墟,在《禹贡》青州岱岭之阴,潍淄之野,都营丘之侧。”[3]324其地在今山东省淄博一带,与河北完全不相干,则《齐风》非河北之诗。

魏之地望:郑氏《诗谱》曰:“魏者,虞舜、夏禹所都之地。在《禹贡》冀州雷首之北,析城之西,周以封同姓焉。”孔颖达《正义》曰:“《地理志》曰:‘魏国,姬姓也,在晋之南河曲,……。’”[3]359其地与河北完全不相干,则《魏风》非河北之诗。

唐之地望:郑氏《诗谱》曰:“唐者,帝尧旧都之地,今曰太原晋阳,是尧始居此,后乃迁河东平阳。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晋水,至子燮改为晋侯。其封域在《禹贡》冀州太行、恒山之西,太原、太岳之野。”[3]375其地与河北完全不相干,则《唐风》非河北之诗。

秦之地望:郑氏《诗谱》曰:“秦者,陇西谷名,于《禹贡》近雍州鸟鼠之山。”孔颖达《正义》曰:“《汉书·地理志》曰:‘秦,今陇西秦亭秦谷是也。’”[3]406郑氏《诗谱》曰:“秦仲之孙襄公,平王之初,兴兵讨西戎以救周。平王东迁王城,乃以岐、丰之地赐之,始列为诸侯。遂横有周西都宗周畿内八百里之地。”[3]407其地与河北完全不相干,则《秦风》非河北之诗。

陈之地望:郑氏《诗谱》曰:“陈者,大皞虙戏氏之墟。”《汉书·地理志》云:‘淮阳,古陈国。舜后胡公所封也。’”[3]436其地在今河南省淮阳附近,与河北完全不相干,则《陈风》非河北之诗。

桧之地望:郑氏《诗谱》曰:“桧国在《禹贡》豫州外方之北,荥波之南,居溱、洧之间。”[3]457其地在今河南省密县附近,与河北完全不相干,则《桧风》非河北之诗。

曹之地望:郑氏《诗谱》曰:“曹者,《禹贡》兖州陶丘之北,地名。周武王既定天下,封弟振铎于曹,今曰济阴定陶是也。其封域在雷夏、菏泽之野。”[3]468其地在今山东省曹县、菏泽附近,与河北完全不相干,则《曹风》非河北之诗。

豳之地望:郑氏《诗谱》曰:“豳者,后稷之曾孙曰公刘者,自邰而出,所徙戎狄之地名,今属右扶风栒邑。”[3]482豳在今陕西省旬邑县,与河北完全不相干,则《豳风》非河北之诗。

郑氏《诗谱》曰:“小雅、大雅者,周室居西都丰、镐之时诗也。”[3]539则《小雅》、《大雅》非河北之诗。郑氏《诗谱》曰:“《周颂》者,周室成功致太平德洽之诗。”[3]1271德洽之礼行于宗庙,则《周颂》产生于周宗庙所在地,与河北完全不相干,则《周颂》非河北之诗。关于《鲁颂》,郑氏《诗谱》曰:“僖二十年,新作南门,又修姜嫄之庙。至于复鲁旧制,未遍而薨。国人美其功,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作其颂。”[3]1381则《鲁颂》非河北之诗。关于《鲁颂》,郑氏《诗谱》曰:“商德之坏,武王伐纣,乃以陶唐氏火正阏伯之墟,封纣兄微子启为宋公,代武庚为商后。自后政衰,散亡商之礼乐。七世至戴公时,当宣王,大夫正考父者,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归以祀其先王。”则《商颂》非河北之诗。

由以上考证可知,《诗经》之中无河北省之诗,但是,由于漳水地理位置之古今变迁,现漳水与河北省,郑玄《诗谱》曰:“邶、鄘、卫者,商纣畿内方千里之地。其封域在《禹贡》冀州太行之东,北逾衡漳,东及兖州桑土之野。”[3]108北逾衡漳,上文已证由于古漳水南流或曰东南流,其流域绝不涉及河北省。以漳水当今之流向论,则河北省与河南省交界处,这是否可以说《诗经》之中有产生于河北省之诗?回答是否定的,如果这种的情况也算,秦人起源于甘肃天水,则《秦风》的产生地域不仅包括陕西,还包括甘肃。《陈风》产生的地域在河南睢阳一带,其地与安徽,如此则《陈风》的产生地域不仅包括河南,还包括安徽。《曹风》产生的地域在山东曹县一带,其地与江苏,如此则《曹风》的产生地域不仅包括山东,还包括江苏。由此可见,尽管由于漳水地理位置之古今变迁可能导致邶、鄘、卫之地与河北省,仍然不能认为《诗经》产生的地域包括河北省。

另外,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诗经》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2]64袁行霈将湖北北部单列出来,则河北全省都包括在《诗经》产生的地域之中,这肯定是不正确的。退一万步讲,就算《诗经》产生的地域包括由于漳水地理位置之古今变迁而可能导致的与河北省之处,那也应该与将湖北北部单列出来一样而将河北南部单列出来,不应该将河北全部列入《诗经》产生的地域之中,如此则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一卷所谓“《诗经》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2]64就是不正确的。

《汉书·地理志》:“赵、中山地薄人众,犹有沙丘纣余民。丈夫相聚游戏,悲歌忼慨,起则椎剽掘冢,作奸巧,多弄物,为倡优。女子弹弦跕躧,游媚富贵,遍诸侯之后宫。邯郸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其土广俗杂,大率精急,高气势,轻为奸。”[5]1655燕赵之地民风大率精急、高气势、轻为奸,以至于椎剽掘冢、作奸巧、多弄物、为倡优,燕赵之丈夫相聚游戏,悲歌忼慨,故燕赵之诗多慷慨悲歌之气,不合《诗经》中正平和之要求。

诗经范文第3篇

1、经典现代诗有:《我已经走向你了》、《太年轻了》、《儿子》、《一月六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偶然》、《远和近》、《我爱这土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热爱生命》、《莲的心事》、《假使我们不去打仗》等等。

2、现代诗也叫“白话诗”,最早可追源到清末,是诗歌的一种,与古典诗歌相比而言,虽都为感于物而作,但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现代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来源:文章屋网 )

诗经范文第4篇

周穆王时代乐歌证补

《毛传》成书及定型考论

《诗经》“荒”的义项初探

《小雅·北山》“旅”字考辨

《诗经》叠字计量研究

源于《诗经》的组合式复音词

叠音词的陆性与水性

《诗经协韵考异》版本考辨

袁枚对孔子《诗》说的批评与改造

徐干《中论》引《诗》略考

论焦循的《诗》学思想

“兴”字本义及因变考

刘歆《诗》学观探微

《艺文类聚》引《诗》堪比

论杜丽娘习《诗》的反理学意义

民国时期的赋、比、兴研究

《诗经·商颂》的语言之美

《诗经》的语言研究仍有可为

《诗经》编集过程中的传播问题初探

浅谈《国风》情诗的界定与分类

论《毛诗序》女性礼教体系及其影响

“采诗观风”及其意义的再探讨

《左传》赋诗、引诗与春秋解《诗》之学

《韩诗外传》所勾勒的孔子诗教观

陈奂《诗毛氏传疏》初刻本的文献价值

清儒三家《诗》辑佚观念论略

欧阳修《诗本义》学术渊源略考

关于吕祖谦对于《诗序》的态度问题

刘瑾《诗传通释》的撰述体例与解经方式

元代《诗经》学著作对《诗集传》的校勘价值

王逸引《诗经》释《楚辞》考论

韦昭《国语解》引《诗》笺补

上博《诗论》与《毛诗序》的研究

谢康乐山水诗引《诗经》典故类析

《全三国文》征引《诗经》文献研究

“毛诗名物图说”与“毛诗品物图考”异同论

《四库总目》对《诗集传》的误评述论

苏轼转化《诗经》“思无邪”为“思无所思”的断思

《诗经正义》江西南昌府学雕本及断句本试阅一卷

朱熹“以《诗》说《诗》”之经典还原论及其意义

“诗际幽明”:王夫之《诗经》学诗学观管窥

毛传郑笺对《诗经》中复现词语的释例发微

论《诗经》“二南”的特殊地位及其成因

“郑风淫”是朱熹对孔子“郑声淫”的故意误读

伊尹、尹吉甫家世生平和《诗经》编订考

《诗经》中双音象声词的语义构成及其形义特征

西周铭文、《费誓》与《江汉》《常武》的互证研究

诗经范文第5篇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这三个古国的文明早已衰落并消失,只有古中国的文明保留了下来,并得到了发展,在经过长期的历史积后淀形成了今天的中华文化,因此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在这无边的中华文化大海中,有一颗金子之重在闪闪发光,不曾黯淡,那就是——《诗经》。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诗经的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诗经心得体会1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从口头创作的民歌到贵族祭祀的乐歌,口中喃喃地念着这五百多年的人间百态,心中有然而生的敬仰与盎然,似细水,长流……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好一个痴情人!

独立风中,仿佛自己所怀念的恋人真的就在河的那边。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只要心中还保留着那份强烈的感情,道路漫长难行怎样?崎岖难攀怎样?坎坷回旋又有何妨?

大片碧绿的蒹葭和痴情人内心积攒的感情相交融,和痴情人离情别绪的感受相一致,于是,蒹葭成了离爱情最近的植物……

芣苡

找回洒遍山村的每一个角落,被青葱的树木掩映的山坡无处不洋溢着生气。添加妇女兴高采烈的前去采集芣苡。

时而拾起掉落地上的芣苡,时而一把一把的从茎上捋取芣苡,时而手持衣襟兜着摘来的芣苡,时而把衣襟把衣襟掖在腰间用来装芣苡……

怎样清丽明朗的意境!

怎样愉快喜悦的心情!

怎样热爱劳动的人民!

低眸,继续浅吟这首回环复沓的小诗,哦不,是这首赞歌——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撷之……

君子于役

都说,黄昏最容易勾起人们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鸡儿回窝,牛羊归圈,有一次沐着夕阳的余晖远眺,服役的丈夫却依旧不知归期。山村妇女那深深切切的思念谁人知?那无可奈何的愁烦谁人懂?只一声深情的呼唤冲口而出:“曷至哉?”

只是,战争的残酷,征伐的频繁,又怎是一个山村妇女所能左右的?满腹惆怅,满腹惦念,即使喊出,天各一方,又怎能听见?

闭目呆立,那迷离怅惘、深沉绵渺的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呵!干吗苦苦的追寻所谓神圣、所谓深刻?看看手中的《诗经》,不正是么?听听“雎鸠”的欢快鸣叫,闻闻“东山”的战火硝烟,看看“七月”的悲惨生活,在《风》、《雅》、《颂》的每一个角落,感悟——不朽的经典!

诗经心得体会2《诗经》我每一次品味,读过之后,颂过之后,咀嚼过之后,一次次发现它的美好永远是那样甘甜爽口仿佛是巍峨山泉圣水,《诗经》她恰如万年的酝酿,仍然有一种清澈凛冽透骨的美。常常被《诗经》表达的那种和谐,那种执著,那种崇高,那种圣洁诗歌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吸引!如是带着新鲜、好奇的心情,我都会为书中氤氲着的灵秀之气所倾倒,漫步于《诗经》的海洋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淡然,是恬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飘逸之美;轻颂《诗经》,口中吟出的是一首首雅俗共赏的曲调,远离尘世喧嚣之后洗净铅华,如此的无与伦比、令人心醉。

《诗经》像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地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当你彷徨的时候,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助的时候,也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法找到自己人生坐标的时候,《诗经》可以让你安静下来,慢慢思考自己、生活、周围的一切。她就像一位老者,无所不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诗经》,她是一本让人受益终身的良书,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寂寞和不舍之情,人世间的背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们懂得了真谛,学会了怎样去面对,叩问自己的“心”,人来世间为了什么,一个人的命运如何,是由自己良心所控制的。诗经她能让人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真心希望我们中国人都能读诗经、传颂诗经,学习诗经这本代表了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她可以充实我们的内心,我们才不会丢失自己的民族魂。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继往开来展望明天,这一代、下一代、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才会有希望,我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此纯真干净的《诗经》怎叫人不爱,她宛如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是生长在野外的山花,是初长成的少女,那么的自然。留下永恒的芬芳。

诗经心得体会32018年5月汾阳市水务局党建书屋落成了,我有幸成为第一批读者。望着书柜中琳琅满目的图书,我只是犹豫了一下。就找管理员小董借了一本《四库全书》第一卷。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的灿烂文明,国学经典浩如烟海,要想系统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四库全书》是一部很好的工具书籍。

《四库全书》第一卷主要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和《周易》,我对《诗经》比较感兴趣,有段文字能代表了我的心声:“踏上文化寻根之路,淌过三千年滚滚东逝的历史长河,溯流而上,用深邃的目光洞穿所有书页,屏气凝神,你听,那一声声一唤唤,古朴无邪,透过千年的尘烟,悠扬冗长,那是来自远古的呼唤,发自中华文化的最初源头——《诗经》。”

孔子评论《诗经》时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语道出了它的精髓。《诗经》语言温柔敦厚、含蓄真诚堪称中华文化之祖。它见证着中华民族孩童时咿呀学语,质朴真诚、天真无邪的美好时代。寻觅《诗经》的心灵动感,聆听数千年的深情歌唱,诗中一木一草都是先古人民的友好伴侣,歌中一词一句都唱出了人们最美好的向往。

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定律。诗经中坚贞不移的爱情凝固了守望爱情永恒的姿态——等待。它如同一朵永不凋零的

奇葩,忽视了时间空间的界限,开遍了每一个芳草萋萋的角落。我清晰的记得那日你拉着我的手说“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今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但这又怎能拆散我们,千山万水外,我候,为你归来。纵然等到白发萧然,我也不会改变翘首的姿态,期盼着你的凯旋,践行你当初的誓言。

爱,就不离不弃,静静等候,你的归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打开诗经的首页,那雎鸠关关的鸣蹄就迎面扑来。让人心神荡漾,顿时陷入飘杳朦胧含蓄的情感意境。河水悠悠流动,荇菜浮动摇曳,雎鸠关关,歌声婉转,悠哉悠哉,令人转辗反侧。“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经中的表白含蓄委婉,从来不做作。但绝不是怯懦,面对真爱他们哪怕是用一片沙洲,一把水草,或是一弯清泉都要传达出内心最真实的感情。字字含蓄却句句真实的感情流露感动着你我在每一个怀梦的青葱岁月,原来爱人可以如此洒脱,被人爱可以如此真切。没有珠宝万千,广厦千万,只有这悠悠河水,纤纤水草见证了我们的爱情,可是这已经足够。爱你,只是一种感觉,当我爱上这种觉的时候,一切外在的光环都已经无所谓了。我无法拒绝你伸过来的手,因为你已经越过了我的额心河。

诗经心得体会4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上层建筑。”在《诗经》产生的年代,我们的先人在自然条件相当艰苦的黄河流域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农业社会。这个社会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强大的集体力量,需要内部秩序的稳定与和谐,而相应地需要抑制其社会成员的个性自由和与之相联系的浪漫幻想。正是在这种“生存的社会条件下”,形成了《诗经》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并且,由于中国——尤其中原社会的基本特点维持甚久,作为中国文学重要起点、又被奉为儒家经典的《诗经》,其特色对于后代文学的影响,也就非常之深远。

《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而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却完全是叙事诗。正如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大体在《国风》中,除《七月》等个别例子,用铺排陈述的较少;大、小《雅》中,尤其是史诗,铺陈的场面较多。汉代辞赋的基本特征就是大量铺陈。虽然从《诗经》到汉赋还间隔许多环节,但说其原始的因素源于《诗经》,也未尝不可。“比”,用朱熹的解释,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兴”字的本义是“起”。《诗经》中的“兴”,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诗经》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

总之,《诗经》的语言形式形象生动,丰富多彩,往往能“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文心雕龙·物色》)。但雅、颂与国风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不同。雅、颂多数篇章运用严整的四言句,极少杂言,国风中杂言比较多。小雅和国风中,重章叠句运用得比较多,在大雅和颂中则比较少见。国风中用了很多语气词,如“兮”、“之”、“止”、“思”、“乎”、“而”、“矣”、“也”等,这些语气词在雅、颂中也出现过,但不如国风中数量众多,富于变化。国风中对语气词的驱遣妙用,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达到了传神的境地。雅、颂与国风在语言上这种不同的特点,反映了时代社会的变化,也反映出创作主体身份的差异。雅、颂多为西周时期的作品,出自贵族之手,体现了“雅乐”的威仪典重,国风多为春秋时期的作品,有许多采自民间,更多地体现了新声的自由奔放,比较接近当时的口语。

诗经心得体会5中国文化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期间有《诗经》、《唐诗三百首》、《孙子兵法》以及《三国演义》等,而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弟子规》。

里面有让我印象最深的有“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意思是:称呼长辈时,不要叫名字,对长辈,要有礼貌。“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意思是:年纪小不要贪杯喝酒,如果喝醉之后必会丑态百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要及时答应,不要拖拖拉拉的拖延时间,借此不做。“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已即到。”意思是:父母叫你的时候,要及时回应,并来到他们身边,然后到相应的地方,如果没有看见人,也要在那等。“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至污秽。”意思是:自己的衣服要有一定位置摆放,而不要随意乱扔,以至于衣服沾满灰尘,变得又脏又乱。“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说出的话,作文wWw.ZuoWenwang.Net/要以诚信为先,随意的说话,又不讲信用,那就不必信这种人的说的话了。“过能改,归于正;尚掩饰,增一章。”有错能改,就归于正,而不及时改正,还去掩饰,便是错上加错了。……

《弟子规》让我体会到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多太多,今天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运,很感谢这本书。要报恩,唯有认真学习《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习,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以众生之苦为自己苦,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