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诗经七月

诗经七月

诗经七月

诗经七月范文第1篇

【关键词】 胡风 编辑思想 七月诗派 《七月》 《希望》 "旗帜意识"

七月诗派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七月》、《希望》这两个一脉相承的刊物,更离不开胡风这位创刊人。甚至可以这么说,七月诗派的形成和发展其实直接受到胡风编刊思路的重要影响。胡风的编辑思想对七月派的创作指导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一本杂志,《七月》以刊物的面貌出现,却竟然成为一个流派的发轫,这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七月》创刊伊始便形成可一个相对稳定的、具有共同倾向的作者群体。这一点编者胡风功不可没,胡风不仅仅组织团结了一大批持有共同创作倾向的作家队伍,而且在编刊过程中敏锐发掘新人新作,着力发现和培养新生创作力量。胡风不但受到鲁迅晚年的器重与信任,同时也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和科学的文学创作理论体系,对历史、对文学、对鲁迅,都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

因此,具有独立姿态的胡风在青年作者群中始终享有很高的威望。他以精神导师的面目出现,带着极大的热情关怀和鼓励着一批又一批刚刚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年轻人(据统计,七月诗人在七月派有关杂志上发表作品时年龄一般都不足20岁),而他自成一家的诗学理论对年轻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和指导意义。胡风大量发表青年诗人的作品,并对他们的作品随时给予中肯的指导和评价,对这些文学幼苗茁壮成长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一时间,他主编的《七月》丛书、《希望》、《七月》等杂志,及相关刊物,几乎已经成为文学青年寻求梦想实现的伊甸园,胡风对青年作者的热情和关爱,给很多诗人都留下了深刻印象。诗人牛汉曾回忆说:"我到华北解放区以前,把我的全部作品(诗)寄给胡风,我内心十分崇敬他的。那是一九四八年夏天,从北京寄到上海,他看到后颇欣赏,替我编了一本集子《彩色的生活》"①。诗人绿原多年后也满怀感激地提到:"一九四二年,胡风先生从香港回到桂林,为我出版了第一本诗集,那就是《童话》。他为纪念七月抗战而创办的文艺刊物《七月》早已停刊,这位一贯热心培植新诗的理论家和诗人正着手编印《七月诗丛》,《童话》就是那个诗丛中的一个生客"②。这些青年诗人对胡风所持有的感情上的亲和力,源自于胡风对锐气十足初露锋芒的青年诗歌爱好者的用心爱护和培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之间的关系近似于师生情谊,但却比师生之间的感情要深厚得多。这些文学青年自心甘情愿地以胡风为楷模,不但在各自文学创作上,更重要的是在群体精神气质上,逐渐形成了七月诗派所独有的艺术个性和精神品格。

当时,如田间、东平、孙钿、鲁藜、天蓝、冀访、阿垅、邹荻帆、曾卓、绿原、牛汉、路翎、化铁等一大批文学爱好者和文学作家团结在胡风的周围,他们写小说、写报告文学、写诗,涌跃地向《七月》和《希望》投稿,积极主动地保持着同一的创作态度。《七月》、《希望》具备半同人杂志的形态,也就是说,它的基本撰稿人有着大体一致的创作倾向,当然了,这些作家有自己的看法,向他们根据自己创作的美学观点选择刊物,而他们对《七月》等刊物的青睐,也证明了其与胡风精神上的联系。

其次,胡风虽然是一位编辑,但他更是一名诗人,也是一名学者。

因此,胡风在具体的编辑实践中有他自己的严格的选诗标准。胡风主张把作诗与作人看成是一致的,认为诗人要把诗的品质等同于人的品质。他还主张作者要勇于直接面对生活,只有与生活没有距离的诗作才能既真实地反映斗争生活,又搏动着诗人的心灵和时代的脉息。胡风认为诗应当从生活中来,诗是现实生活的艺术升华等等……从这些散见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胡风特别强调诗歌创造应保持情绪的自然状态,反对矫揉造作的诗歌创作。他非常反感那些空虚的作品,认为作者的感情只是一种浮在生活表面上的兴奋,并不是对人民的生活内容感受到的内在的要求。同时,胡风还警示诗人们,不要为了表演某种概念而制造出作品中的形象,而是应该从自己所深知的现实人物的性格中熔铸人物形象。关于这个问题,绿原曾回忆说:"在写作方面,我当时脱去了《童话》时期的天真和明朗,一度热衷于一些雕琢而又朦胧的意象,胡风也是几次来信,叮嘱我注意保持情绪的自然状态,不要把它揉了又揉,揉到扭曲的程度……。正是这样,我陆续写出了一些仿佛从心里流出来的政治抒情诗,大都由他编在《希望》上发表了"③。

胡风是一位编辑家,但他同时又是一位诗人。"很少有编辑像他那样具有敏锐的诗的审美能力"。他曾在文艺论文《田间的诗》中敏锐地指出:"诗人的力量最后要归结到他和他所要歌唱的对象的完全融合。在他的诗里面,只有感觉、意象、场景的色彩和情绪底跳动……诗不是分析、说理、或者是新闻记事,应该是具体的生活事象在诗人的感动里面所搅起的波纹,所凝成的晶体"④。应该说,胡风的这些观点确属行家之言,他提出了诗歌创作中所涉及到的诸如感觉、意象、场景的色彩和情绪的跳动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犀利的言论对七月诗派的创作和发展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勿庸置疑是正确的。然而,优秀的理论必须通过具体作品来检验理论本身的正确程度。如果没有作品来印证,再完美的观点也只是一种理论形态。"艾青、田间以及后来的七月诗派,当时在党的影响和感召下,为苦难的祖国和人民写诗,各自发生了激越的、真诚的、充满血肉气息的声音,这首先是他们的艺术生命活跃在神圣抗战的洪流中的表现,但作为一个流派来看,这些不同的血肉之音形成一个合唱,则又不能说同胡风作为《七月》编者和文艺理论家的一些主张和要求完全没有联系"⑤。

最后,胡风独特的"旗帜意识"对七月派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胡风是一位优秀的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诗人,但编辑工作的极度繁忙使他很难有机会为文学青年们创作太多的诗歌作品作为学习的样板,年轻人的创作冲动需要更多的创作实践和艺术经验。因此在胡风理论的引导之外,七月诗派的青年作家们迫切需要树立创作上的导师作为旗帜。于是,胡风选择了艾青,并想方设法把他推举成为到了七月诗派的创作旗手。胡风对艾青诗歌才华的发现非常之早,早在艾青出版诗集《吹芦笛的诗人》时,胡风就曾经为他写过评论。艾青也十分感激胡风对自己的推重,并一直是《七月》杂志的重要作者。艾青大部分代表作,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乞丐》、《北方》、《向太阳》等等,都是在《七月》上面发表的。于是,胡风有意使艾青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成为七月派诗人的榜样和楷模,让他的优秀创作成为七月派瞻仰的生动旗帜。就日后艾青的文学成就及其对七月派的影响而言,艾青与胡风珠联璧合,确实对七月诗派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担负起了这一崇高的历史使命。那么,胡风是如何推行他的旗帜意识,进而把艾青推举成为七月派的旗手呢?首先是采用连续传播的手段,集中时间连续编辑出版艾青的诗作、诗论,由艾青主持回答文学爱好者的文学问题,发表关于艾青的文学评论等,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强化诗人艾青的形象。艾青是"七月诗丛"中少数几个连出两部诗集的作者,也是在《七月》上发表诗作最多的一位诗人。胡风的做法非常成功,既巩固了艾青在广大文学爱好者中的地位,又为青年作者们提供了鲜活的创作实例,以至于后来七月派的很多诗人都承认受到艾青的影响,如绿原、牛汉等。绿原曾在20人集《白色花》的序言里,对艾青这种率先垂范的领头精神做了这样的概括:"中国的自由诗从'五四'发源,经历了曲折的探索过程,到30年代从沉寂的书斋里、从肃穆的讲坛上呼唤出来,让它在人民的苦难和斗争中接受磨炼,用扑素、自然、明朗的真诚的声音为人民的今天和明天歌唱,这便是中国自由诗的战斗传统。本集的作者们作为这个传统的自觉的追随者,始终欣然承认,他们大多数是在艾青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⑥。由此可见,胡风的这种旗帜思想已经得到充分的体现。

同样受到胡风如此礼遇的还有七月诗派的另一位诗人――"领头雁"田间。胡风对于这位落魄的诗人非常欣赏,想方设法向大众推介他的诗歌作品。田间陆陆续续在《七月》发表了30多首诗,特别是《给战斗者》一诗,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作为七月诗派的旗手之一,田间同样影响了团结在《七月》周围的许多诗人。牛汉就曾经说过:"田间昂奋的激情、奔跑的姿态,只有短促而跳跃的节奏才可相应地表现出来……田间当年的诗是健壮而红润的,粗励的语言有很大的爆发力,我有两三年光景沉醉在他的战鼓声中"⑦。由艾青和田间对七月派年轻诗人产生积极影响可以看出,胡风的旗帜路线是非常成功的,对七月派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总之,作为《七月》和《希望》两本重要刊物的主编,胡风像辛勤的园丁一样精心呵护着这两个七月诗派的重要阵地,精心呵护着团结在这个阵地周围的一大批文学青年。胡风独特的编辑思想既有力地促进了七月派成员的创作,又及时地避免了创作上的偏差。在胡风的"主观战斗精神"的理论旗帜下,现实主义诗歌流派――七月诗派才得以健康而勇敢地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牛汉•散生漫笔[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9年。

[2] 刘扬烈.诗神•炼狱•白色花[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

[3] 刘扬烈.诗神•炼狱•白色花[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

[4] 胡风.胡风全集(第2卷) [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5] 牛汉.学诗手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

诗经七月范文第2篇

  本文拟重点挖掘《诗经》中的 自然 科学 知识,表明其对西周天命观的动摇,并为阴阳五行学说的构成奠定了基础,也为人们逐步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关键词】 《诗经》 自然科学 农业 天文历法 地震 物候学 生物

《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据高亨先生考证《诗经》所反映的 历史 时代 约为“公元前1066-前541年”。它的内容博大丰厚,举凡 政治 、 经济 、 社会 、军事、外交、重大事件、历史传说、宗教伦理、民风俚俗、爱情婚姻、天文

地理、农业 发展 等等,无不囊括其中,真可谓是一部“百科全书”。对于《诗经》所蕴含的人文现象,学者们已从不同角度多有 研究 ,本文拟重点挖掘《诗经》中所反映的自然科学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是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而逐渐积累的。《诗经》所反映的历史时期其社会的主要生产部门是农业,从《诗经》中我们看到:经过周人长期的经验积累,这一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比较科学的农业知识。这表现在:其一是周人已经有了称之为“疆理”的治田 方法 ,在开辟田地时,注意沟洫(田间的水道、沟渠)的建治,懂得根据地形高低、河道方向来划定田界,然后建筑堤坝,挖掘沟渠。《诗经·小雅·信南山》有:“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田匀 田匀原隰,曾孙田之。我疆我理,南东其亩。”“我疆我理”,《毛传》:“疆,画经界也;理,分地理也。”朱熹《诗集序》;“疆者,为之在界也;理者,定其沟、涂也。”是指划定疆界,验明土质;“南东其亩”,是指河水向东流的地方,亩道东西横贯,田亩在小沟的东西方向,河水向北或南流的地方,亩道则改为南北直灌,田亩则在小沟的南面。《大雅·绵》在追述古公亶父迁岐后开辟田地时亦出现“乃左乃右,乃疆乃里,乃宣乃亩”。表明古公亶父领导人们或左或右开地置邑、修理地界、治理土田、疏通沟洫、开沟筑垄。《大雅·公刘》追述公刘迁豳的事迹时曰:“既溥既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然后是“度其隰原,彻田为粮”。《毛传》训“彻”为治,彻田即是治田,开垦土地。此句也说明周人在丈量了洼地和高原之后再治理田亩播种粮食。其二,制造了较为精致的青铜农具。除了木、石制成的耒耜之类的农具外,从考古资料和《周颂·臣工》描写农官督促农夫修缮农具的“命我众人,庤乃钱鎛、奄观銍艾”的诗句可判定钱(今之锄)、鎛(锄一类工具)、銍(短镰)、艾即刈(镰刀)已用于农业生产,而钱、銍   的使用,又表明青铜已用于制做农具。其三,已经具有选种、锄草、施肥的农业常识。《大雅·大田》曰:“大田多稼,既种既戒,既备乃事。以我覃耜,亻叔       载南亩。”朱熹《诗集传》解释:“种,择其种也;戒,饬其具也”,可见周人较注意选择良种。同时,许多鎛、銍的使用可判定人们也非常重视锄地。《小雅·甫田》曰:“或耘或耔,黍稷薿薿。”耘,即锄草;耔是用土培植苗根,施以肥料,这句是讲在田间有的人在锄草,有的人在施肥,只有这样黍米和高梁才会长得茂盛茁壮。《周颂·载芟》有“千耦其耘,徂隰徂畛”,描述了众人在田里、田埂锄草的情景。《周颂·良耜》有“荼寥朽止”,表明人们已认识到杂草沤腐后用这种绿肥来肥田,庄稼就长得茂盛,就会丰收。其四,已经具有防治田间害虫的方法。《小雅·大田》曰:“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毛亨释:“食心曰螟,食叶曰螣,食根曰蟊,食节曰贼。”如何根除虫害呢? 办法就是“秉畀炎火”,把害虫投到火里全部烧死。一千多年后的唐朝宰相姚崇面对泛滥的蝗灾,就采用了这种焚烧害虫的“古之遗法”,而且“且焚且瘗”(《旧唐书·娆崇传》)使“蝗害讫息”。除此而外,从《诗经》中我们也看到其农作物诸如黍、稷、豆、麦、稻、麻等种类显着增加,畜牧业、蚕桑、园艺等也有反映。

   《诗经》中表现了周人具有的天文历法知识。从诗中出现的星宿名称和在天空中的位置,表明这一时期已经形成了在古代天文学上占重要地位的28宿的概念。28宿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黄道,即太阳和月亮所经天区的恒星分成的28个星座。四方各有七宿:东方是角、亢、氐、房、心、尾、萁;北方有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是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是井、鬼、柳、星、张、翼、轸。《唐风·绸缪》曰:“三星在天”。三星是指一夜之间,由于时间不同,三个星座顺次出现。首章的“绸缪束薪,三星在天”,是指参宿三星;二章的“绸缪束刍,三星在隅”,指心宿三星;末章“绸缪束楚,三星在户”,指河鼓三星。《召南·小星》  有:“嚖彼小星,三五在东”、“嚖彼小星,维参与昴。”王引之《经传释词》认为“三五,举其数也。参,昴,着其名也。”朱熹亦认为:“参、昴,西方二宿之名。”《庸阝风·定之方中》的“定之方中”,朱熹《诗集传》释为:“定,北方之宿,营室星也。此星昏而正中,夏正十月也。于是时可以营制宫室,故谓之营室。”即指十月里营室星分布排列成正方形体。还有“揆之以日”,《毛诗正义》曰:“揆,度也。度日出日入以知东西”。《郑风·女曰鸡鸣》表明人们已知晓“昧旦”之时,“明星有灿”(启明星放光芒)。《豳风·七月》的“七月流火”,其火,是星名,又称大火,属心宿。因为在周代各地存在着几种历法,有夏历、殷历、周历、豳历。此句寓意是:豳历五年黄昏,火星在天空的当中,六月里便向西倾斜,七月里火星向西而下,暑天即将过去。同时,在此诗中还出现了“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这表明周人在历法上的重要改革还是服务于农事活动的,正是为了发展农业。其二,对日食发生和朔日的关系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小雅·十月之交》曰:“十月之交,朔月辛卯。日有食之。”“朔月,谓十月之朔日,即交之日也。”“按当作朔日,朔日,初一日。”“有,通又。”这就是说,在十月日月碰头的初一辛卯,日食又出现了,从此句推断,以往在朔日曾出现日食,而“据古历学家推算,周幽王六年十月初一日食”,“是指公元前776年9月6日的日食”。侯外庐认为:“这个记载,不仅是可以准确考定日期的最早的日食记录,也是当时对日食必须发生在朔日有了了解。”这也就是说明这一时期先民们已认识到日食都发生在农历初一。从“彼月而食,则维其常”看,人们已明白了日食和月食发生时必然是“微”(诗曰“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即天空幽昧不明,这是“则维其常”,也就是正常的事。但这时人们对此现象不能进行科学的解释,认识不到日食的发生是由于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太阳的光被月球挡住,不能射到地面上来的缘故,只认为“不臧”,是灾祸的预兆,所以在诗中用来表达对权贵乱政殃民带来的巨大灾异的愤慨。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变动引起的地壳震动,属于 现代 地球物 理学 研究 的范畴。《小雅·十月之交》描写了“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地震景象,诗中人们将这种 自然 界的异常变化归结为皇父擅权、褒姒恃宠,人为所致,

是由于“天命不彻”而对人们的惩罚。但这一时期毕竟产生了和当时的农业生产知识密切相关的阴阳说,认为天地间有阴、阳二气,它们的流转决定了气候的转移和农作物的生长。气原本蕴藏在地里,冬去春来的时节,气向地上蒸发,农作物出苗生长,气沉滞不能蒸发,农作物就不得繁茂。阴气其性是下降的,阳气性质是上升的。阴阳二气正常流转,气候就风调雨顺,会出现“阴阳序次,风雨时至”,反之,自然界将会发生灾异。周幽王的大夫伯阳父面对《十月之交》描绘的地震现象,利用所掌握的阴阳学原理,力图来解释发生在泾、渭、洛“三川”地区的这次地震,认为“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丞,于是有地震”。力图从带有朴素唯物因素的阴阳说中寻求答案,动摇了将地震的发生归结于“职竞由人”的思想观念。

   《诗经》还表现出当时人们所具有的物候学知识。物候学是研究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候鸟的迁徙、某些动物的冬眠、植物的发芽、开发、结果和气候的关系的 科学 。虽然《诗经》产生的年代并没有系统的物候学,但是我们仅从《豳风·七月》一诗就可以判定周人已经具有了物候学常识。诗曰:“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春天日子暖洋洋,黄鹏飞来飞去鸣唱)。“爱求柔桑,春日迟迟”,表明到了采摘喂蚕的嫩桑叶时,春天是昼长夜短。还有“七月流火,八月萑苇”(七月火星向西移,八月芦苇正茂畅),“七月鸣鵙,八月载绩”(七月伯劳在叫唱,八月纺麻织布),“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蘀”(四月里远志结了子,五月里来了知了叫。八月里来收谷子,十月里来树叶飘)。“五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人我床下”(五月蚱蜢弹腿跳,六月纺织娘两羽鼓动而飞,七月蟋蚌鸣野地,八月蟋蚌檐下移,九月它在房门口,十月藏匿我床底)。“八月剥枣,十月获稻”(八月枣子熟了,十月里来收水稻),“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七月里来吃瓜,八月里来割葫芦,九月里来收青麻,苦菜摘来吃,臭椿砍来烧)。“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九月里修好打谷场,十月把庄稼来收藏,黍米、高粱先后熟,还有豆、麦、稻、麻)。以上向我们描述了不同季节动植物的自然变化,这些描述是非常详细的,在其他诗篇,诸如《唐风·蟋蟀》等诗中亦有反映人们具有的这些知识,对之后出现的以记载某种动植物的习性和活动的《大戴礼·夏小正》和以记述每年农历十二个月的时令、行政及相关事物为主,较《夏小正》更为丰富的《礼记·月令》等较为系统的物候学着作的形成具有很大的 影响 。

   《诗经》中还有大量地描写草、木、虫、鱼等生物的记载,为此,三国时吴人陆玑还撰有《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书中专门解释《诗经》中草木鸟虫鱼及其古今异名,唐代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多采此书。明代时毛晋又在吴玑所作《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基础上加以

注释、旁证博引,撰有二卷本《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广要》,资料非常丰富,所记的生物诸如蜉游、熊、罴、虺、螟、螣、蟊、贼、牛、羊、马、蝗、鱼、龟等;植物诸如黍、稷、豆、麦、稻、麻、桑、 

蓷(益母草)、葛藟(野葡萄)、葛、李、荷华、茹芦(茜草)、荼(茅花)、蕑(兰草)、芍药、莫(莫菜)、花椒、杜(赤裳)、苓(甘草)、葑(芜菁)、蒹葭(芦苇)等等,所记动植物多达五六十种,有些生物现已绝种,其中一些植物已在后来的着作中不见了踪影。但这些记载,起码为我们了解西周时期动植物的种类,一些动物和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生长 规律 ,从而把握周人在这方面所具有的认识水平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资料。

综上所述,可以说,《诗经》中所表现出的自然科学知识较前代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也可看出这些已有的自然科学知识还是建立在较为简单的经验观察为主的基础上,带有直观性,缺乏科学的论证,还不能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各种运动形态内在联系的过程性。在很多情况下科学家和宗教神话没有脱离,即使是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阴阳说,也出现了西周时期春初必须举行的“宜气”和“导气”的巫术仪式。但是由农业、天文、历法、地理、物候、生物、植物等方面所反映的自然科学知识标志着科学正在生长 发展 ,它动摇了西周晚期的天命观,并为在自然科学知识发展的基础上而出现的、体现朴素唯物主义观点的阴阳五行学说用阴气和阳气来解释自然界的变化,用金、木、水、火、土五行来说明万物的构成奠定了基础,客观上为人们逐步摆脱宗教思想的束缚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参考 文献 黄典诚.诗经通译新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高  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金启华.诗经全注[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4.

国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诗经七月范文第3篇

“七月派”老诗人孙钿除与木刻家刘岘出版过一部诗画集《击退敌人去》外,他早期的两部个人诗集《旗》、《望远镜》,分别列入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第一集与第二集。可巧的是,这两部诗集我先后觅得,并持请诗人过目,孙钿如见失散久远的亲人,欣喜之情无以言表,他在《旗》的扉页上写道:“重见此集,感慨万千。”又在《望远镜》的扉页上题签:“韦泱带来这本久别重逢的诗集,真高兴。”

1917年10月,孙钿出生于上海老城厢小南门。我说我小时候也在那里度过童年。他说从小南门的俞家弄往东穿出,就可以看到高耸的警钟楼。我说我从小南门董家渡路口拐到中华路,就与警钟楼迎面而视。谈起老城厢,孙钿如数家珍,有谈不完的话题。尽管从五十年代起,他移居宁波,却仍是一口上海话。他毕竟是老上海啊!

孙钿本名郁钟瑞。郁家祖居上海,靠经营沙船业起家,是颇有实力的海上名门望族。他就读上海大同大学,后因受到迫害流亡日本,进早稻田大学文学部。在日本,他结识了画家王式廓、刘岘,作家郭沫若、杜宣、任白戈等。

那时,他最敬重的人是鲁迅。他在留学时,常读鲁迅文章,他知道胡风是鲁迅的亲密战友,当然也在敬重之列。抗战爆发,孙钿回到祖国。上海沦陷后,孙钿与好友刘岘毅然放弃城市生活,投奔了新四军。他在大别山的行军途中吟诗,他把诗寄给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1938年8月,孙钿从前线回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得以第一次与胡风见面。临别,胡风叮嘱他:“写稿来,你的诗,鼓励人们的斗志,抗战需要斗志。”这样,孙钿就不断写诗寄给胡风。他的诗《迎着初夏》、《我们在前进》等陆续在《七月》上刊出。

胡风是有心人,他盘算着给孙钿出诗集,然而好事多磨。第一次,胡风为孙钿编诗集,等到诗稿寄到香港,再想带回上海的书店时,不料香港的转信人正吃了官司,此事泡汤。过了一年,胡风到香港,请孙钿重新选定篇目,经过增删,可以付印时,正遇太平洋战争爆发,孙钿的诗稿连同不少小说稿一起丢失了。

无奈之下,胡风重起炉灶,将手头能找到的报纸、刊物上孙钿发表过的诗歌集起来,仍缺少颇有影响的两首长诗《给敏子》、《征程》。他千方百计托成都的友人找来这些诗稿,终因这初稿与作者的改定稿相差太大而只能割弃了。即使这样,胡风仍感慨道:“收集这些已经颇不容易,而作者远在敌人统治的地下作战,编者又行踪无定,万一再行散失,在作者自己也许不算什么,这些不过是他曾经而且正在全心全力地拥抱着的战斗生活的一点副产,但读者和中国诗坛却不能也不应该失去这些纯真而坚决的战斗意志的声音。它们将使读者得到感激,新诗传统引为骄傲。”

胡风是文艺理论家,亦是诗人。他对孙钿的诗歌创作是熟悉的,所作的评价亦是准确而肯定的。这部定名为《旗》的诗集,于1942年8月由南天出版社在桂林出版,印三千册。1947年1月在上海由希望社再版印刷,印二千册。与《旗》一起编入《七月诗丛》第一集的还有十一种诗集,包括胡风的《为祖国而歌》,艾青的《向太阳》,田间的《给战斗者》,绿原的《童话》,冀汸的《跃动的夜》等。

由于《七月诗丛》第一集颇受读者欢迎,胡风接着开始编辑第二集,计有孙钿的《望远镜》,绿原的《集合》,牛汉的《彩色的生活》,冀汸的《有翅膀的》,化铁的《暴雷雨岸然轰轰而至》,贺敬之的《并没有冬天》。胡风在孙钿的《望远镜》“付印后记”中写道:“这一小集,和牛汉、绿原、冀汸、化铁几个小集一样,是解放前排成打了纸型的。当时没有书店敢印。解放以后,因为忙乱,一直拖到现在。我希望,这些在那时候抵抗严寒的火粒和冲破黑暗的光点,对于今天的读者,也还能够有一点加强历史感受的作用。”胡风回忆说:“这一本,因为作者不通消息,只好由我来写几句。当时,作者是在地下,大概是扮作小商人之类在国民党统治的‘法’网下面跑来跑去。这些诗,都是在旅途中偷空写成的,写成以后,就寄给了我。有的写在小市镇买得到的土纸上,有的写在中式账簿纸上,每次接到的时候,我读着这些看似平易的诗句,然而却是热切的战斗的心。诗人就是用这样的诗把斗争的幸福送给了我们。因为,正式的期刊是不敢让这样的声音透露的。现在印了出来,在我,好像是还清了一笔宿债。祝福诗人,祝福他正在执行的斗争!”胡风写于1950年11月的这些文字,渗透出他对孙钿的真诚友情,对青年诗人的关怀备至。《望远镜》与其他五种诗集,于1951年1月由泥土社在上海出版。

孙钿与胡风是患难之交,有知遇之恩。自在武汉第一次见面后,他们就时常见面,畅谈写作。四十年代早期,孙钿按党组织指示,在廖承志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在香港主编《华侨通讯》、《东惠杂志》等,并想方设法安排从重庆撤退到香港的文化人在港的饮食起居,其中有夏衍、叶以群、宋之的、高士其、葛一虹等,包括胡风一家。这样,孙钿与胡风相处一个多月,彼此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抗战胜利后,孙钿成了上海雷米路(今永康路)高安坊胡风家的常客。孙钿看到胡风编《七月》编《希望》,还主编《七月诗丛》、《七月文丛》,想到胡风与鲁迅一样,为培养青年作家呕心沥血,深为钦佩。解放初,组织上让孙钿暂到宁波,等待接受去海外的任务。谁能料到,1955年5月,中国发生了反胡风运动,孙钿被当作“胡风反革命集团骨干分子”,逮捕入狱,受尽二十多年的苦难。

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过去了。胡风去世后,孙钿写了长文《与胡风同命运》。他说:“要是没有胡风把我的诗先后编成了《旗》、《望远镜》两本诗集,也许我的诗就像砂粒一样湮没在苍茫无际的荒漠大地。”

诗经七月范文第4篇

先民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贯注了相当的感情,当然会有许多感触,如何表达呢?歌唱和舞蹈便成了先民天然的选择。而乐谱和舞蹈动作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下来,只留下了一部分歌唱的曲词,即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古籍中记载的歌谣。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余年的诗歌共305篇,因此又被称为《诗三百》。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类似于现在的地方俗音;雅是指朝廷及京城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两部分;颂指宗庙祭祀时的音乐。

《诗经》内容丰富,不仅是西周人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而且全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周人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具体说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农事诗,反映先民采摘、狩猎、农田、建筑、纺织、染色等劳动生活。如《七月》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止的辛苦劳作,全诗八章,大体依照春耕、蚕桑、收割、打猎、修缮房屋和年关祭祀的次第,按月歌唱,平铺直叙一年四季适应不同节候的各种劳作。

七月(节选)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彼南亩,田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译文】

七月里向下降落大火星,九月里就该发寒衣。十一月里风呼呼响,十二月里寒风刺骨。没有衣服,没有粗布衫,怎么挨到年底?一月里修理农具,二月里下田耕地。和我的妻子儿女一起劳动,忙得把饭带到田间地头,农官看到满心欢喜。

七月里向下降落大火星,九月里就该发寒衣。春天开始转暖,有了鸣叫的黄莺。女子提着大筐,沿着那小路走,寻找嫩桑叶。春天日长长,采摘白蒿忙。女子心中正忧伤,害怕碰上贵族家儿子同回。

七月里向下降落大火星,八月里割芦苇。开始养蚕的月份修剪桑树,取出斧头,用来砍掉高处的长枝,摘下它上边的嫩桑叶。七月里开始有鸣叫的伯劳鸟,八月里开始纺线,有的染黑色,有的染黄色。我染的大红色最鲜艳,给那公子哥儿做衣裳。

又如《》和《十亩之间》,两首全是劳动者唱和的歌谣,前者是妇女在采集车前子时的歌唱,后者是劳动之后人们呼唤同伴踏歌归去的情景。

二、社会政治诗,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统治者的不满和讥讽。如《邶风・新台》讽刺卫宣公霸占儿子的新娘,用癞蛤蟆的形象,把对卫宣公的憎恶感情与自己的悲伤和无奈,表现得明快生动。又如《相鼠》用令人厌恶的老鼠,比衬出贵族统治者道德品格的低劣,“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表达了人民的憎恶情感。有的诗篇反映了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如《王风・君子于役》写妻子思念久役不归的丈夫:“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有对剥削现象不满的,如《伐檀》指责统治者的不劳而获。

三、情爱诗,有反映男女青年对爱情的大胆追求的。如《召南・有梅》写一位待嫁女子的咏唱,随着梅子不断成熟,落地日多,她等待求婚者的心情也愈来愈急迫:先是希望男子选好日子来求婚,继而盼望今天就来求婚,最后则说现在就可以成亲。把女子焦急待嫁的心情毫无掩饰地展露出来。又如《郑风・狡童》写一个姑娘因深切的相思而寝食难安,《秦风・蒹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冷、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了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译文】

芦苇密密又苍苍,晶莹露水结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密又繁,晶莹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芦苇片片根连根,晶莹露珠如泪痕。我心中那好人儿,伫立在那河水边。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艰险如弯绳。顺流而下去寻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还有抒写婚姻生活的,《郑风・女曰鸡鸣》以夫妇对话形式,写清晨起床前一个片段,表现了一对夫妇缠绵的情爱。另外,还有一些描写妇女被丈夫无情抛弃的诗作,如《谷风》《氓》就叙述了女子对丈夫忠贞不二却被丈夫无情遗弃。

诗经七月范文第5篇

建党节诗歌朗诵串词【1】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亲爱的各位来宾,

合:大家下午好!

男:七月的星光照亮长夜的路。

女:七月的彩霞点燃心中的火。

男:七月的山岭放飞欢畅的歌。

女:七月的江河漾起笑的漩涡。

男:七月是历史的纪念碑,凝聚几代人执着的求索。

女:七月是辉煌的交响乐,奏响共和国壮丽的凯歌。

男:看,共和国的大地上,到处生长着七月的向往,共和国的蓝天上,到处翱翔着七月的希望。

为讴歌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建设发展成就,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爱党、爱国热情,展示交运职工的风采,提升集团公司快乐旅程服务品牌,检验集团公司干部思想教育活动成果,激励全公司干部职工努力实现集团公司两个确保目标,根据集团公司党委关于开展庆祝建党94周年活动的安排,今天在这里举办颂歌献给党诗歌朗诵会。

女:**有限公司庆七一颂歌献给党大型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男:请全体起立,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男:下面我介绍今天出席朗诵会的领导,他们是:(略)

女: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的到来。

男:下面请领导讲话。

1、女:高高飘扬的党旗啊,为了您,多少人苦苦求索;为了您,多少人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请欣赏**为我们带来的《让我们的党旗永远鲜红永不褪色》。

2、男:下面请欣赏**为大家带来的《走向属于您的明天》。

3、女:你是灯塔照耀着黎明前的海洋,你是舵手掌握着前进的方向,你就是核心你就是力量。下面是**带来的《党旗》,请欣赏。

4、男:前赴后继,穿过革命战争的炮火硝烟;高歌挺进,跨越建设征途的漫道雄关;请欣赏《党旗飘扬在21世纪的春天》,朗诵者**。

5、女:七月的骄阳,如火如荼,把豪放的炽热挥洒大地。七月的党旗,如日中天,把真挚的关爱撒满人间。请欣赏由**为我们带来的《火红的七月》。

6、男:下面请**为大家献上诗朗诵《忆往昔峥嵘岁月创世纪美好未来》。

7、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植根在我们的心中,代代传唱请欣赏**为我们带来的《有一首歌》。

8、从义勇军进行曲到东方红,从春天的故事到走进新时代,*年的风雨历程,*年的辉煌历史,在每一个关键时刻,在每一次重大关头,都是您,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带领人民,依靠人民,不断开拓,请欣赏**为大家带来的《党的赞歌》。

9、共和国的大地上到处生长着七月的向往共和国的蓝天上到处翱翔着七月的希望请欣赏《七月的赞歌》,朗诵汽车总站蔺善荣等。

10、鲜红的党旗,经历了*个春秋的洗礼,显得更加飒爽多娇,在华夏上空自豪飘扬,请欣赏**等为大家献上《飞扬的党旗飞舞的魅力》。

11、火红的七月燃烧着希望,沸腾的时节奏响着进军的乐章,有请**为我们带来《七月颂歌》。

12、今天,我们共聚一堂,热烈庆祝党的生日,向伟大的党献上我们最诚挚的祝福请欣赏《党啊生日快乐》朗诵**。

13、我们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我们的面前是一副壮丽的画卷。十三亿中华儿女意气风发、豪情万丈。请欣赏**为大家带来的《献给您亲爱的党》。

14、我的祖国,有坚强的性格挺拔起泰山的气魄,我的祖国,有辽阔的海疆装满了我所有的寄托。请欣赏**带来的《我的祖国》。

15、七月流萤,骄阳似火。忆昔南湖,惊看今朝。伟大光荣的党啊,人民感谢您。请欣赏**带来的《七月赞歌》。

16、*年前,一艘南湖上的红船从黎明中驶来,中国革命从此放射出第一缕绚丽的曙光,中国革命从此有了正确的航向。请欣赏《党啊我的母亲》朗诵**。

17、七月的太阳,绚丽多姿、热情奔放,七月的党徽,金光闪闪、喷射光芒。请欣赏**带来的《七月的天空》。

18、下面请欣赏**为大家带来的《我们不会忘记》。

19、今天我们激情如火,今天我们诗情如歌,今天,我们满怀豪情地迎来中国共产党*岁的生日!请欣赏**等带来的《颂歌献给党》。

20、共和国走过了*年的风风雨雨,从贫困走向富强,从胜利走向胜利,请欣赏**等为我们带来的《祖国我为你自豪》。

21、我向往七月如火的激情,我赞美党旗上鲜艳的色泽田野,收获的音符写给黎明的图纸,山岚拓宽的场垛开阔中国的视野,请欣赏**为我们带来的《七月颂歌献给党》。

22、下面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带领集团公司的三位劳模为大家献上诗朗诵《光荣与梦想》。

结束语。

千言万语,道不尽我们对党的深情,万语千言谢不完党对我们的深恩,还是让我们共同唱出心中那支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庆七一颂歌献给党诗歌朗诵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来宾的光临。

建党节诗歌朗诵串词【2】 女: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

女:**年前的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男: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进行了卓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女:我们感谢党,拥护党。

男:为了庆祝建党**周年,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激发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坚定广大青年团员永远跟党走的政治信念,

合:今天我们即将在这里举行第一届永远跟党走诗歌朗诵会。

女: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一下此次活动的评委老师(略),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评委老师的光临表示欢迎。

男:接下来有请**就诗歌朗诵会活动发表讲话。大家欢迎。

女:为了公平合理的进行朗诵比赛,我们提出了以下竞赛办法:1、选手上场次序由场下抽签决定。

男:2、采用10分制,分数按选手现场表现由评委即时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之后的平均得分为选手的最后得分。

女:3、允许配乐朗诵,配乐所需磁带等自备。

男:4、比赛将评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鼓励奖若干名。

具体评分标准如下(共五项):1、朗诵诗歌能紧紧围绕永远跟党走的主题,充分应用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来讴歌我党,内容生动感人,诗歌结构严谨,文字简练流畅,具有较强的思想性。3分

女:2、朗诵者吐字清晰,声音洪亮圆润,演讲表达准确、流畅、自然,语言技巧处理得当,语气、语调、音量、节奏富于变化,能熟练表达所朗诵的内容。2分

男:3、朗诵者精神饱满,能较好地运用姿态、动作、手势、表情,表达对诗歌的理解。2分

女:4、朗诵者着装朴素大方,举止得体,有风度,富有艺术表现力。1分

男:5、朗诵者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能较好与听众感情融合在一起,营造良好的演讲效果。2分

女:现在我宣布庆祝建党**周年暨**第一届永远跟党走诗歌朗诵会正式开始。

女:血泪与痛苦,是党使百姓摆脱了苦海。

男:曲折与喜悦,是党使人民充满了希望。

女:兴奋与自豪,是党使民族走向了富强。

男:当第十八轮旭日冉冉升起之时,是中国又一次绽放灿烂的霞光。

女:请欣赏由**带来的《让我们放歌十八大》

男:风雨兼程,丰功伟绩,让我们读出了永恒的命题:只要您高高的飘扬在神州大地,每一粒种子都会变得饱满诚实,每一片蓝天都会变得明亮如洗。请欣赏诗朗诵《歌颂党》,朗诵者:**

女:神州大地,美丽中国。奋发图强,齐力建设,让我们放歌十八大,去瞻仰那光辉的旗帜,去聆听那永恒的承诺。请欣赏**的《弘扬十八大精神,让鲜红的党旗更加光彩》,掌声有请!

男:忘不了,**年的暴风骤雨,是您伟大的党,高举指路的明灯,为中华民族指引前进的方向。忘不了,**载的惊涛骇浪,是您伟大的党,执掌前进的舵把,为中华民族挺起复兴的脊梁。接下来,请欣赏由**带来诗朗诵《党,我的母亲》

女:党,是心中不灭的信仰。歌颂党的诗篇,在岁月的流逝中,犹如一泓美妙的清泉,时时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党就像是我们的母亲,给了我们坚实的臂膀和温暖的胸怀,她的每一位儿女都不会忘记您的艰辛。有了您,就有了方向;有了您,永远都是春天!请欣赏**朗诵《党啊!我的母亲》

男:接下来请欣赏由**带来歌曲《一个人想着一个人》,掌声有请!公布成绩

女今天,我们激情如火;今天,我们诗情如歌。神州沃土,是中华民族之锦绣。狮舞龙盘,是中华民族之精神。请欣赏诗朗诵《祖国,我亲爱的祖国》,朗诵者:**女:①难忘南湖红船,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之光。

男:难忘遵义会议,让中国革命走向了明确方向。

女:难忘开国大典,礼炮震响九州四海。

男:难忘改革开放,变化震惊四面八方。

女:接下来,即将进行团体组诗朗诵比赛

男:首先,请欣赏**带来的诗朗诵表演

女:请欣赏由**带来的歌曲《冰雨》,掌声有请!公布成绩

结束语:

女:鲜红的党旗,经历了九十余个春秋的洗礼,显得更加飒爽多娇,在华夏上空自豪飘扬,

男:庄严的党徽,经过了九十余载岁月的锤炼,显得更加坚如磐石,在国土上熠熠生辉。

女:新的蓝图,带给我们新的憧憬

男:新的目标,描绘我们新的征程;

女:继往开来,步步展宏图;

男:与时俱进,构写新篇章;

女:乘着十八大的东风,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

男: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明天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