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美国留学生活

美国留学生活

美国留学生活

美国留学生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留学生;美国国际生教育;跨文化适应;异国生存策略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中国学生走出国门,踏上异国他乡的求学之路。美国作为拥有世界上优秀高等学府较多的国家,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中国留学生。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IIE)和美国国务院教育与文化事务局(Department of State’s Bureau of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Affairs,DSBECA)的联合调查报告显示,2013-2014学年,在美国留学的国际学生人数攀升至近90万人,其中来自中国的国际学生人数最多。美国中西部大型公立大学已经成为中国留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地带,其中一些学校的中国留学生规模在5年内(2007年-2012年)增加了25倍之多。

由于近年来美国经济低迷,各州的财政补贴减少,越来越多的公立大学大量扩招国际学生以增加办学资金。中国留学生在入读美国高等学府的同时,不仅将大量资金注入美国高等教育,也将中国文化带入美国校园。在增加美国校园文化多样性的同时,中美两国在语言、文化、价值观及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给中国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保持自己文化的同时,有意识地进行深层次结构性文化转化是广大中国留学生能否实现学业成功、生活顺利的基本前提。

在美中国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相关机构、国际学生家长、有留学意向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在教育学领域,实地调查中国留学生如何适应美国文化和校园生活的研究尚不多见。鉴于在美中国留学生人数日益增加,全面了解中国留学生如何克服巨大的文化差异进行学习和生活,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调查了美国中西部5所公立大学①的153名中国留学生②,旨在研究以下3个问题: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生活中面临哪些挑战,这些挑战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反复强调经验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1]。本研究的调查结果集中了153名中国留学生的跨文化学习和生活经验,不仅能帮助中国学生更好地适应美国生活,还有利于美国大学教师和管理层了解中国留学生,完善相应的教育教学服务。换一个角度考虑,当今绝大多数的在美中国留学生都是在中国完成基础教育后再进入美国高等学府,他们在美国学校的表现也是我国近年来教育成果在国际上的一种展示。从更加长远来看,现在的中国留学生就是未来的“海归”,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完成学业后将从海外带回他国的科学文化知识,因此他们的现状将在各种程度上影响我国社会的开放与进步,关乎我国各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方法

研究者在美国中西部公立大学中选择了5所中国留学生比较集中的大学开展调查。这5所大学都是美国中西部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公立大学,学科设置齐全,在美国大学排行榜中位居第30至130名。每所学校的在校生人数都超过万人,在校国际学生人数也均超过500人,其中中国留学生人数都在百人以上。

2012-2013学年,研究者在这5所大学中国学生会及一批中国留学生的协助下,通过电子邮件、平信邮寄等方式,发出调查邀请函及调查问卷。最后收回有效问卷153份。

问卷调查是教育学研究方法中常用的方式,适用于地理范围广、涵盖学校多的教育学研究。通过精心设计的长短适中的问卷和通俗易懂的问题,研究者可以在相对少的时间里收集到大量的数据。该方法的一大优势在于研究者可以直观、准确地用数据量化探究变量和不变量之间的关系[2]。因此,本研究可以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收集到在美中国留学生的现状,获得量化资料,从而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本次研究的调查问卷由44个涉及学习、校园生活、文化适应等选择性问题,4个开放性问题,以及旨在收集被调查者相关信息(如性别、年龄)的问题所组成。每位被调查的学生用10到20分钟即可完成。问卷中所有问题的可靠性指数在克朗巴哈系数法(Cronbach’s Alpha)③测量下达到 0.87。研究者使用SPSS软件④及描述性统计手段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

根据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参考近年来的相关文献,此次研究得出了四个结果。第一,在美中国留学生的总体学习、生活情况良好,在各种挑战面前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第二,尽管多数中国留学生的英语水平可以保证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但语言障碍仍然是他们需要面对的首要挑战。第三,美国的校园、学术及社会文化的跨文化适应是中国留学生面临的深层次挑战[3]。第四,美国高校针对中国留学生的辅助机制尚不完善。[4]

(一)美国中西部公立大学在读中国留学生总体状况

所有被调查者中,男性83人,女性70人;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32岁,平均年龄为22.4岁;在美时间最短的10个月,最长的达7年之久,在美平均时间约为2年;本科生占43.8%,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共占56.2%;被调查者所学专业共计22个,其中以工程学(如机械、电子)、经济学(如会计、金融)和数学专业的学生最多,占所有学生的58.6%。

结果显示,96.2%的中国留学生认为,选择到美国高校学习的决策是正确的;86.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用功学习;分别有68.8%和82.3%的学生表达出对完成教授布置的作业和参加美国课堂讨论的不同程度的自信心;87.6%的学生展示了对美国文化的好奇心;67.5%的学生承认自己努力跟美国当地学生交朋友,并且参与校园内和当地社区的文化、体育和娱乐活动。在开放性问题的阐述中,多数学生表达出了对在美国高校学习、参与校园生活以及适应异国文化的积极态度。

(二)语言障碍是中国留学生的首要挑战

参加本次调查的中国留学生都是所在学校的全日制学生,因此他们的英语水平已达到学校的录取要求。在留美国际学生剧增的大趋势下,美国高校对国际学生的语言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本次研究背景的5所高校,基本要求国际学生的语言成绩不得低于新托福机考(iBT) 80分或雅思(IELTS) 6.5分。如果国际学生申请研究生院,还必须参加GRE考试,取得不低于1000分的成绩。另外,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在中国完成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因此他们学习英语的年限不少于7年。从理论上讲,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学习、生活、人际交流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用英语不应成为一个很大的问题,但研究结果表明,语言运用是中国留学生面临的首要挑战。

结果显示,有63.2%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承认语言问题是造成他们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其中38.6%的学生认为语言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原因;23.6%的学生认为自己不能理解课堂上所用的材料及教师的讲授内容;50.4%的学生表示,由于语言水平有限,比较害怕参加课堂讨论。数据表明,学生的语言水平与他们对完成作业难度相关度较大,很多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感到困惑的首要原因是语言问题而非学科专业问题;学生的语言水平还影响着他们对美国生活的适应能力,很多学生因为语言水平有限而怯于跟美国当地学生交往,以及参与校园及社区活动;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跟他们在异国文化中的无力感与孤独感有关联。

总而言之,为了能够在美国顺利地学习与生活,中国留学生必须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熟练使用英语是打破文化隔膜、融入美国社会的先决条件。

(三)跨文化适应是中国留学生的深层次挑战

结果显示,73%的学生承认自己缺乏在美国文化下生存和适应的策略。大多中国留学生认为他们在国内参与的、为了赴美国学习的准备都是为了应付语言考试而进行的,缺少实用的生存训练或跨文化适应性的系统准备。69.3%的学生表示,自己在异国文化中感到被动和无力;有47.7%的学生承认,想到要调整自己以适应异国文化让他们感到很紧张;69.3%的学生相信,适应美国文化要比学习上的困难更加难以应付;81%的学生感到融入美国文化、进入美国人的交际圈有不同程度的困难。很多中国留学生认为,在中国社会所适用的生活技能和方法在美国的社会文化中被证明是不适用的。数据表明,中国留学生对于文化适应的困难与他们在美国参加社会交往的困难相关联。

很多中国留学生在开放性问题的阐述中提到了自己关于跨文化适应方面的困惑与感想。例如,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写道:“中美文化的差异是很大的,比如在师生交流模式方面,很多中国留学生认为只要埋头苦学就行,遇到问题很少跟导师直接交流,结果有时候得不到导师的认可,心里很苦闷。在学业评价方面,美国教师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和讨论的积极性,平时的课堂表现在期末考试中占有很大比重,与中国的一张卷定终身的评分体系是不同的。”另一名就读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写道:“美国文化和其他国家的文化一样,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而在出国之前,我听到的大多是积极的、正面的,所以我印象中的美国是完美无缺的。但当我真正在美国生活,才知道我的认识是错误的。这种前后对比所产生的心理落差,一方面让我认识到了真正的美国社会,另一方面的确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总之,中国留学生对于文化冲击往往缺乏准备,他们在校园文化及社会文化等的适应方面都处于被动地位。留学生活的成功与否取决于他们能否战胜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挑战[5]。因此,中国留学生想要真正适应美国生活、取得学业上的进步、融入美国文化,跨文化适应才是长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四)美国高校针对中国留学生的辅助机制匮乏

虽然近年来大量中国留学生涌入美国公立高校,带去了巨额资金以及多元的文化,但是一向号称“以学生为中心”的美国学校缺乏相应的帮助辅导机制。本次调查显示,只有45%的中国留学生所在的院系有专门负责处理国际学生问题的部门和人员;虽然所有美国高校配备了学生心理辅导机构,但只有40%的中国留学生知道产生心理问题后可以向相关部门求助;有47%的学生表示不满意所在学校的国际学生办公室提供的服务。美国高校对中国留学生的辅助机制显得格外匮乏。很明显,美国高校倾向于假定国际学生有能力熟悉美国文化,知道关于学校的一切,而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尚不够理想,在陌生文化中容易产生的陌生与恐惧的心理,从而导致对学校机构、服务、规定、要求等缺乏认识与理解。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留学美国一方面给中国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先进知识技术和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给他们带来学业、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巨大挑战。但是参加本次研究的大多数中国留学生表示,对继续在美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并且正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尤其是留学生对开放性问题的回答,以及参考相关文献,我们总结出了以下5条应对策略。

(一)正确认识美国文化,积极适应文化差异

有学者指出,虽然近年来有留美意向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但他们在赴美之前的准备多集中于参加语言考试方面的训练,很少针对适应美国文化有所准备[6],这种忽视跨文化准备的趋势在近期将继续影响中国留学生。作为东西方非常有代表性的两种文化,中美文化的差异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国留学生需要对美国文化有一个客观、理智的认识,积极了解美国人的价值观、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模式。只有熟悉美国的课堂文化、学术文化、校园文化乃至社区文化,中国留学生才能在学习生活中事半功倍,才容易和美国教师保持有效的沟通,和当地人交朋友,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带来误会、尴尬或矛盾。

(二)合理安排时间,积极参与校园活动

在异国他乡的学习生活压力之下,保持合理有序的时间安排是确保中国留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和顺利生活的重要条件。与“埋头苦学”的中国传统“好学生”标准相比,美国人更推崇的是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能够自学、热爱体育、积极进行社交的学生。中国留学生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学习和社交时间,积极投身于校园内的各种活动,一方面提高英语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改变以往中国留学生只专注学习而不愿意参加活动的消极形象。

(三)主动寻求信息资源和帮助

虽然研究结果显示,美国针对国际学生的辅助机制尚需完善,但是中国留学生长期以来宁愿独自面对问题,不愿意跟老师、同学、学校沟通也是不争的事实。多数中国留学生在调查中表示,美国人总体比较友好,尤其是校园中的教师、工作人员、美国学生,只要向他们主动询问,一般都能得到帮助。因此,中国留学生应该更加主动地寻求信息资源和帮助。

(四)培养自控能力

美国大学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不会监督学生学习,如果没有自控能力,学生的成绩往往不能达到要求。一部分中国留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进入自由度很高的美国大学后,脱离了中国传统的“严管”生活,开始沉迷于各种娱乐活动,马虎应对作业和考试,重修课程、延迟毕业,甚至成绩不合格被迫回国的案例近年来也是屡见不鲜。因此,中国留学生应早日脱离依靠父母和教师监督的心理,逐步培养自控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业都负起责任来。

(五)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

很多中国留学生反映,建立社交网络可以有效缓解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思乡和焦虑情绪,并在困难时及时得到帮助。不管是背景相似的中国同学,还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国际学生、美国本地学生,都可以成为社交网络的一部分,成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对象,为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活增加一份温暖。

注释:

①根据美国学术部门相关规定,为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和隐私,文章对所涉及的5所学校进行匿名。

②此次研究没有涉及来自香港、澳门、台湾的中国留学生。

③克朗巴哈系数法(Cronbach's Alpha) 是检视信度的一种方法,由李・克朗巴哈在1951年提出,是目前社会科学研究最常使用的信度分析方法。

④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即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为IBM公司推出的一系列用于统计学分析运算、数据挖掘、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任务的软件产品及相关服务的总称。

参考文献:

[1]John Dewey.Experience and Education(2nd ed.) [M]. New York: Touchstone Book,1997.

[2]J.W.Creswell. Research Design: Qualitative, Quantitative, and Mixed Methods Approaches (3rd ed.) [M]. Thousand Oaks, CA: Sage,2009.

[3]阎琨.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状况探析:跨文化适应和挑战[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2):100-110.

[4]郑雪,王磊.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与主观幸福感[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5,21(1):48-54.

美国留学生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文化休克 中国留学生 文化适应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自1872年中国首批留学生赴美留学之后,一百多年来,国际交流日趋广泛,留学生也越来越多。中国留学生群体在英美两国遇到的文化休克现象非常普遍。文化休克是文化适应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当旅居者进入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中时会不可避免地遇到文化休克问题。

1 文化休克概述

文化休克是跨文化交际中非常常见而且不可避免的现象。跨文化研究人员用这一术语来形容旅居者在国外经受的压力、痛苦经历和成长过程。 根据奥博格的观点,文化休克的不同阶段可以用一条U型曲线来拟合。这一适应过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行前阶段、蜜月阶段、休克阶段和适应阶段。在行前阶段人们开始计划准备出国的行程。出国的目的和对国外生活美好的想象都使他们变得兴奋和乐观。在蜜月阶段人们对所见所闻都感到新鲜兴奋,对看到的人、景色、食物和自己出国的决定都感到满意。蜜月期过后,由于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与祖国文化不一样,尤其是价值观的矛盾和冲突,导致蜜月期的兴奋渐渐被休克期的失望、失落、烦恼和焦虑所代替。经历了休克期之后,大部分人会进入最后一个阶段――适应阶段,能够客观地看待宿主文化,逐渐地适应新的文化和异乡生活。

2 不同时代产生文化休克的共同原因

2.1 偏见和种族歧视

对英美国家的偏见、文化定势和这些国家对中国留学生的种族歧视是导致近代和当代中国留学生文化休克的共同原因。

偏见是对一个文化群体缺少了解的情况下产生的消极态度。它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来自人们对自身群体的正面印象和对其他群体的负面印象,另一方面则来自其他群体的威胁。在中国近代由于国际地位低下缺少主动的外交和英美国家的侵略,中国留学生普遍认为英美政府冷酷无情。这种偏见和文化定势使他们难以融入英美文化,成了局外人。即使在今天,很多中国留学生仍然感到英国人冷漠,难以交流。

与偏见相对应的,是英美国家对中国留学生的歧视和压迫。在当代社会,一些关于当代中国留学生的报道也揭露了他们受到民族歧视的事实。如英国大学根据国籍收取学费,中国留学生的学费远远高于英国和欧盟学生。纵观历史,来自宿主国的歧视已经成为引起文化休克的主要原因之一。

2.2 民族优越感及文化定势 民族优越感指的是对自身民族及其文化的极度自信,从而导致人们根据本民族的文化价值和信仰去评价其他文化的好坏与对错。大多数的中国留学生都倾向于把中国文化作为正常行为标准。他们已经习惯了按照中国文化来评价海外的一切,而这在无形中已成为有效的跨文化理解、交际的障碍。

学者研究标明,这种文化定势会阻碍跨文化交际,尤其是刻板消极的文化定势。它可能妨害中国留学生与当地人的交流,使他们难以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进而导致文化休克。

2.3 价值观和冲突处理方式的不同

价值观和冲突处理方式的不同也是引起文化休克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在中国留学生身上得到很好的印证。

欧美国家大多是个人主义价值观,相比之下,中国是典型的集体主义社会,更看重对集体的忠诚。当中国留学生抵达英美两国时,通常会因为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而感到难以适应。课堂上,中国学生关注的是小组任务和团队合作,他们更多的是参考他人的意见而不是独立思考。这也导致了他们在留学初期不太适应英美的教学方法。当中国留学生和英美学生发生冲突时,英美学生往往直接就事论事,不顾及中国学生的感受和面子。而这在中国留学生看来是极其粗鲁无礼,不友好的,并在他们的早期适应上投下了阴影。

3 不同时代文化休克的差异及其原因

不同时代文化休克的共性只占一小部分,更为普遍的是差异性。如果我们通过比较,探明当代和近代中国留学生所经历的文化休克的差异,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时代因素对文化休克的影响,并相对应地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3.1 蜜月期长度不同

留学蜜月期的长短是当代与近代中国留学生所经历文化休克的一个显著差异。基于大量的史实我们可以发现近代中国留学生几乎没有蜜月期,而当代留学生则有相对较长的蜜月期。也就是说,当代留学生所受文化冲击的力度要比近代留学生小得多。

因为在国内缺少英语练习,近代留学生出国后在听力和口语方面有很多困难。为了尽快适应英美文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了学习各类知识上,有的甚至因为过度学习而身患重病。同时因为缺少经济来源,他们不得不做好几份苦工来养活自己。所以他们的留学生活十分艰苦,几乎从没有蜜月期。

然而,大多数当代中国留学生都来自富裕的家庭,在国内也接受了系统的语言训练,对英美文化和社会有了较好的认识,再加之一定的跨文化知识和充足的经济支持,这都为他们受文化冲击较少创造了条件。

3.2 受文化休克影响程度的不同

一般而言,近代中国留学生受文化休克的影响大于当代中国留学生。弗恩海姆和波克纳进行的调查研究解释了文化差异对文化休克程度的影响,他们得出结论:本国文化和移居国文化越相似,其文化距离越小,移居者经历的文化休克也越少,反之亦然。

通过考证史实,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近代文化,包括服饰和风俗与英美文化迥然不同。当时的中国留学生穿着长袍,蓄着辫子,他们的言行举止也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因此,刚到英美初期,他们的奇装异服和风俗习惯经常受到当地人的嘲笑,这严重伤害了中国留学生的自尊心,在他们的心里投下了一片阴影。当时的文化鸿沟加剧了文化休克对中国留学生的影响。

反观当代中国留学生,受惠于不断增加的文化共同点和文化交流,他们受到的文化休克影响要小于近代中国留学生。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英美文化已渗透,融入到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一切都大大缩短了中国和英美国家的文化距离,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文化休克对当代中国留学生的消极影响。

3.3 对文化休克的克服

是否能够克服文化休克,决定了跨文化交际学者对文化休克的两种主要观点:疾病观和自我意识观。疾病观是指文化休克会使旅居者的交际沟通出现障碍,无法打理海外生活,感到孤立无援。为此他们会采取防御的心理和行为来保护自己,最终成为文化休克的受害者。相对应的,自我意识观则是对文化休克一种积极的看法。持此观点者认为文化休克可以是积极学习经历的一部分。文化休克如果处理得好,能够激发自我意识,促进个人成长。 事实上,这两种观点可以分别看作文化适应的两个阶段。疾病观所处的是第三阶段,即休克阶段;自我意识观所处的是 第四阶段,即适应阶段。如果在休克阶段能够处理好文化休克,就能进入适应阶段,并克服文化休克。

文化休克对近代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可以用自我意识观来解释,它在产生沮丧、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同时,也激发了近代留学生努力适应,取得优异成绩的强大动力。当时的中国留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动力,那就是用英美先进的科技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国,让中国变得繁荣富强。因此,他们把文化休克当作掌握知识和技术的挑战。通过不懈地努力,成功战胜了文化休克,获得了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某种程度上文化休克对当代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只能通过疾病观来解释。一个美国人描述了他所看到的留美中国学生,从侧面反映了文化休克对当代中国留学生的影响:他们大多不会主动融入美国人的生活,每天和其他中国学生生活在一起,说中文,吃中国食物。即使要和美国人交流,也仅局限于相对正式的学术话题。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和他们模糊的出国目的有一定的关系。很多留学英美的中国学生只要能毕业就万事大吉,更有甚者对留学一无所知,有的是受父母之命,有的则把留学当作出国旅行或异国生活体验。而且他们普遍缺乏坚强的意志,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处理文化休克,适应留学生活。

4 缓解文化体克的若干建议

4.1 语言能力的强化训练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对跨文化交际显得尤为重要。对留学生而言,熟练掌握留学目的国的语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留学前留学生必须集中一段时间进行英语强化训练,提高英语水平。在英美国家与人交流首先要理解他人的意思,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过硬的听说能力。为了完成学业,留学生必须阅读大量英文书籍,写各类论文,这就要求留学生具备较好的读写功底。因此,听、说、读、写能力缺一不可,它们是适应留学生活,克服文化休克的先决条件。

4.2 留学前跨文化知识培训

中国跨文化交际专家胡文仲先生强烈提倡留学前的跨文化培训,帮助他们了解留学所在国的文化。

跨文化知识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1)英美国家概况、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等自然状况。(2)当地的传统习俗,人们的和价值观以及他们的娱乐和交往方式。(3)对中国文化的系统学习。

4.3 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受到的文化休克的一个最明显的标志,就是孤独寂寞,极少或没有朋友,使留学生涯异常艰辛。留学生在国外留学期间,应从自我隔离、自我封闭的状况中解脱出来,开放自我。同时结交各国留学生,英美本国人民有助于中国留学生了解英美文化,更快适应留学生活,减少文化休克引起的负面情绪。

美国留学生活范文第3篇

[关键词]留学生管理;特点;原因;利弊;建议

[作者简介]张铮,供职于广西教育学院外事办公室、国际交流学院,广西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3-0167-04

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自1950年发展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有中国特色的留学生管理模式。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留学生管理水平,本文试将中美两国的留学生管理作一比较,以期对我国留学生管理模式的发展提出新的建议。

一、中美两国留学生管理的基本特点

(一)我国对留学生管理强调“特殊照顾”

我国的留学生管理从政策制定到具体事务实施都具有“特殊照顾”倾向。具体表现为:接收来华留学生院校,由校级领导(正、副校长)亲自负责,设有专门机构或专职管理人员(包括外国留学生宿舍和食堂工作人员),学校为外国留学生安排单独的宿舍和食堂,专门指派教师为外国留学生上课,还同时安排教师为学习有困难的外国留学生进行辅导和补课。由于历史上长期以来形成的对外国留学生的“优待”习惯,我国留学生管理总体具有“特殊照顾”的特点。

(二)美国留学生管理倾向“同一化”

美国对外国留学生的政策由各高校自己决定,虽然各高校会有细微差别,但一般来说,都强调外国留学生与本国学生教育的共同性而非特殊性。在外国留学生教育方面的规定,除了在签证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外,其他完全作为普通本国学生对待,具体表现在无专门的外国留学生管理部门,无专门的外国留学生宿舍,更无专门的外国留学生食堂,外国留学生也没有专门的教师上课或补课。

二、两国留学生管理的成因与利弊

(一)政治、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分析

一个国家的留学生教育与该国的外交政策有关,我国与各国的关系是影响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决定因素之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对承认中国与建立外交关系的友好邦国进行留学生交流,对欠发达的亚、非、拉国家进行教育援助。条件十分优惠,不仅免收来华留学生的学费,还提供住宿,并在医疗上提供方便。为了让外国留学生学习、生活得舒适,还专门于1973年对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院校给予资金投入,建设外国留学生专门宿舍和食堂,同时也要求地方政府为高等学校的外国留学生宿舍和食堂建设提供一定投入。此后,国家教委办公厅还分别于1990年和1992年专门下发《关于改善高层次外国留学生住房条件的通知》和《关于加强外国留学生食堂管理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来监督高校为留学生改善吃、住问题。我国一直重视、关心留学生的生活,然而对留学生却没有任何约束性的管理规定。这种情况持续近10年之久,直到1964年才制定了《外国留学生工作试行条例(修订稿)》,开始对学生考勤、考绩提出要求。但规定如果学校要对外国留学生采取休学、退学处理必须报教育部同意,而留级等其他处理,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教厅局决定,报教育部备案。(第三十五条规定:“开除外国留学生须报教育部商外交部批准。”)这些规定使得本应是学校管理学生的校内事情上升到国家之间的外交事件。这种状态也持续了20多年,直至1985年,《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才规定“对外国留学生的考核、升级与留(降)级、休学与退学的管理,原则上应当与中国学生相同。”1987年,国家教委、外交部、公安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外国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对外国留学生违反校纪事件,以学校为主按校纪处理;违反法律的事件,由当地公安、司法部门为主依法处理,有关院校予以协助。”真正从政策、法规上将外国留学生当作普通学生而非国际贯箕来对待。

而美国的教育政策从根本上就没有将外国留学生教育单列出来,他们称之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将本国学生送出国门的国际化教育与外国学生来美国学习的教育统统列为本国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旨在将本国学生培养成国际公民的同时。也要将优秀的外国留学生培养成美国的公民,或者培养成为未来领袖。

美国的外交政策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起着积极推动作用。二战后,随着美国的国力增加,美国开始不仅在政治、经济上扩大其国际影响,也开始将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上政府议程。首先于1958年通过《国防教育法》,使得美国政府从法律和经济方面支持高等院校的国际化;接着在1966年颁布《国际教育法》,为高校及有关机构发展国际教育提供资金保障;到2000年,则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备忘录》,指出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目的是“一方面使美国公民能为应付全球化的环境做好准备,另一方面继续吸引和教育来自国外的未来领袖”。

(二)两国留学生管理的利弊分析

由于我国的来华留学生管理政策给予外国留学生极大的优惠,加上我国为留学生特设的留学生管理部门对留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我国的外国留学生普遍感到社会、文化压力小,感到被接受,感觉很温暖。加上我国善待来宾的文化,外国留学生对在中国的生活基本上都非常满意。2006年,上海社科院研究人员从“社会适应”和“文化交融”两个层面,对外籍人士的在沪生活感受进行考察。问卷调查显示,受访者对在上海生活的总体满意率高达92%(其中很满意17%,比较满意75%)。

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说,外国留学生对学校、对居住的城市满意能起到“口碑效应”,能为学校带来更多的外国留学生。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说,他们也是我国文化的传播者,是我国与各国之间友谊的桥梁与纽带,他们能在我国愉快地学习与生活才能向世界展示中国古老文化和文明的精髓,使得更多的外国人关注中国,热爱中国,宣传中国。

总之,我国对留学生管理的“特殊化”政策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起到过很好的作用。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我国的内政外交政策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外国留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对外国留学生的“专门”管理与照顾使得外国留学生成为学校中的特殊群体。逐渐出现的外国留学生违反学校纪律甚至国家法律的现象,也对我国传统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

据不完全统计,“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外国留学生闹事事件不断发生。这些闹事事件的起因并不是政治原因,也很少是因为学校教学方面的原因所致,多为生活和校园管理方面的问题引起。的”。其中,比较突出的有1988年南京河海大学的中外学生冲突事件、1990年上海同济大学一名外国留学生重伤留学生办公室主任事件等。

对外国留学生的“特殊对待”,特别是首先不把外国留学生当做普通学生而是“外宾”来对待,强调“外事无小事”原则,使得高校不得不单独成立外国留学生管理部门,专门组织人员来管理和处

理外国留学生事务,许多高校还专门成立国际交流/教育学院,专门针对外国留学生,按单独一个系的配置来设置,有专门的招生、教学、财务、后勤、保卫等部门。事无巨细的管理不仅使得管理人员工作繁重,还使得职责交叉、混乱。

对外国留学生的特殊管理,特别是住宿与教学的管理将外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隔离开来,减少了学生感受、接触中国文化的机会。学生语言、社会交际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由于历史的原因。几乎所有高校里的外国留学生全都住在单独的宿舍楼中,即便有少数居住在校外,也是单独居住,没有像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可以与美国学生同住的情况。在《高校外国留学生校园跨文化人际交往调查报告》对于在北京部分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外经济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外国留学生问卷调查显示,62.5%的外国留学生认为学校的上课、就寝制度,没有提供给他们足够多的人际交往机会。

相比之下,美国的外国留学生管理就轻松很多,对外国留学生无区别对待,不需要学校专门设立部门来管理或处理外国留学生事务,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因为与普通美国学生一起上课参加讨论,做研究,外国留学生们与美国学生们的交流增加,无论是语言、交际还是学术能力都得以锻炼、提高,为美国的科技、经济作出巨大贡献。据美国移民规划局2000年的数字显示,1999年10月至2000年9月获得H-1B签证(美国移民局签发给具有“专业技能”的外国人的一种短期非移民签证)的外国人达到25.764万人,其中从事电脑相关专业人数最多,占58.1%;其次为建筑师及工程师(12.3%)、管理专业人员(7.2%)、教育行业(4.9%)及医护健康业(3.9%)。在教育程度方面,拥有学士学位者占最多(56.9%),其次为硕士学位者(31.1%)、博士学位者(7.2%)。

然而美国的外国留学生完全实行与本国学生等同的管理,忽视了由于外国留学生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不同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和风俗习惯。在外国学生并不了解也还没有适应美国的学习、生活的阶段,由这种文化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不能简单地采取与本国学生完全“等同”的方式来解决的。在美国的文化背景下,强调需要寻求帮助的人应该自己主动提出要求,因此所有这些心理咨询部门都等着学生自己去寻求帮助;而许多国家的文化却认为寻求心理咨询的人是“精神有问题的人”,是“精神病人”,因此他们一般不会去进行心理咨询。2004年美国南加州大学的一项对外国留学生心理问题的调查表明:在一组41人的外国留学生中仅有2%的学生参加过心理咨询,而在后来的咨询过程中又有三分之一的人退出咨询。因此,这些心理咨询中心如同虚设,而由心理问题导致暴力犯罪的事件屡见不鲜。

三、对改进我国留学生管理的若干建议

通过中、美两国留学生管理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国的留学生管理工作确实存在“特殊照顾”倾向,而美国的留学生管理却忽视文化差异,完全对留学生与本国学生进行“同一化”管理;“特殊照顾”虽然使得留学生倍感“温暖”,但容易导致“贵族化”优越感,造成与中国学生之间的冲突,增加学校工作负担和压力,形成管理混乱与资源浪费;而美国的“同一化”管理有助于培养外国留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独立自主能力,但同时却缺少对他们的关心与照顾,容易使得留学生心理压力过大而出现不良行为。

随着教育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跨境教育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目前,教育部正在积极谋划中长期规划,拟在2020年将来华留学人数提高到50万,并期望通过中国和东盟的共同努力,争取实现“2020双10万学生流动计划”,即在2020年实现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左右。如上所述,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我国的留学生管理工作既不能搞“特殊照顾”,也不能一味照搬美国式的“同一化”管理。应立足我国国情,从我国留学生教育实际出发,以国际标准为外国留学生创造出更具国际竞争力和充满中国“人情味”的温暖的学习环境。

要做到对外国留学生“无区别”管理,减少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化”,首先要明确外国留学生是“学生”。他们来中国学习不论仅仅是学习语言还是学习其他学科,都肯定会碰到也必须克服一些困难(我们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但不能过度),因为学会解决这些困难也是他们学习的一部分。

其次,我们应取消“非语言生”的单独上课制度,尽量为他们与中国学生一起学习、交流、切磋提供机会。将“非语言生”作为普通学生下放到教学部门管理,不再由“国际交流学院”或留学生管理部门管理,因为“非语言生”的汉语水平应该达到能处理好一般性日常学习生活交际的能力,完全没有必要将他们单独管理。取消外国留学生宿舍楼、食堂的特殊待遇,允许他们与其他中国学生共同生活,以增加他们接触中国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中国年轻人的机会。

美国留学生活范文第4篇

到目前为止,这些留学国家仍然以各自的优势吸引着大批优秀的中国学生前往――英国在2002年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比上年增加了70%,加拿大、澳大利亚也分别增加了50%。这些发达国家拥有世界顶级的院校和教育环境,其热门的专业体现了当今最先进的科技与知识水平,毕业生的就业和发展与各大跨国公司密切相连,此类“海归”也大多成为其专业领域的佼佼者以及国内主流社会的中流砥柱。

美国

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美国的教育制度是个吸引全世界优秀人才的制度。美国无疑是世界上教育事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留学费用最高的国家,同时它也是惟一能够给予外国留学生全额奖学金的国家。它用高要求、高收费把很多外国学生挡在门外,同时又用高额奖学金吸引全世界范围内的优秀学子,然后又用最优厚的待遇留住最优秀的人才。虽然近年来美国留学政策面临紧缩,但仍有每年约2万中国学子在申请美国留学。这其中,申请读研究生的占了7成以上。

美国现有各类高等院校3130多所,分为“大学”和“学院”两大类,规模大小不一,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真正适合中国学生申请的学校约有200余所。正规四年制的学校代表着美国科研和教学的最高水平,师资队伍实力雄厚。

入学要求

申请各级课程要有相应的学历要求,应尽量符合个人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及兴趣爱好;相应的英语托福成绩(目前有许多学校接受雅思成绩);足够的经济担保。一般不接受中国高中未毕业的学生。

留学大致费用(单位:美元)

学校和专业的不同,学费相差很大。一般来说,美国4年公立需要学费:35500(自然科学)、75200(其他学科);私立75200(自然科学)、35500(其他学科)。生活费36000。研究生学费:17160(自然科学)、24430(医学)、17160(其他学科);私立:9200(自然科学)、9850(医学)、9200(其他学科)。生活费12000。对于申请家庭陪读的学生,每年其配偶的费用为5000左右,子女的费用为每人每年4000左右。家庭医疗保险费用每年大约3500-4000。

难度与不足

主要是签证有难度。签证遭到拒签的最可能原因是被判定有移民倾向。但是,你应保持乐观,因为大多数学生的签证都获准通过。到美国后应注意自身安全。

优势

1.优越的人文环境,优良的经济环境。享受到真正的世界高水平的高等教育,通过自己努力,毕业后将会获得丰富的社会资源,获得最受世界各国用人单位欢迎的毕业文凭,良好的发展前景。许多留学生毕业后成功移民美国。

2.有最多的奖学金类别供自己申请,还能每周兼职或校内工作不超过20小时。则可能解决自己大部分留学费用。

3.从美国归来的海归派人士最受欢迎。

加拿大

靠近美国的英联邦国家

加拿大是世界七大工业国之一,是世界上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国家之一,聚集着各国各行业顶尖的高素质人才。先进的教育机制和教育水准以及完善的教学设施堪称世界一流。每年都有大批世界著名的跨国公司如IBM、贝尔公司、福特汽车等都从大学招收大量的毕业生从事高级技术和管理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讲,加拿大的高等院校是通向理想职业的桥梁。据东方人力科贸发展有限公司专家介绍,尽管加拿大大使馆严格把关,中国申请自费留学的获准人数还是大幅度上升,并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至2002年,中国赴加拿大留学学生超过了2万。

加拿大有近百所大学,皆为政府所创设。大学采用学分制。大学保持着全国划一的高水准,其中有不少列在世界最好的20所大学之内,医学系和电脑科学工程是世界上最著名的。

入学要求

要求有加拿大高中文凭,安大略省则要求有6个大学预科学分。相应的英语成绩。

留学大致费用(单位:美元)

本科3年学费:12400(自然科学)、15200(其他学科)。生活费20400。本科4年学费:15200(自然科学)、20250(其他学科)、27300(生活费)。

难度与不足

签证有一定难度(如果是读加拿大的研究生课程则学校申请也具有一定难度)。如果对签证程序不太了解,可委托可靠的专业的资深机构办理全程手续。

优势

1.加拿大是个美丽的移民国家,虽然其政府反对到加拿大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以加拿大为跳板去美国等任何非法行为,但不限制以留学身份在加学习毕业后,以合法方式申请移民的行为。

2.发达的北美英联邦国家,获得加拿大身份后可自由进入美国。学费一般比起其他的英语国家都低些,性价比是最好的留学国家之一,享受高质量的英式教育,获取含金量很高的毕业文凭,大量的就业、发展机会。

3.非常安全的北美国家。

英国

现代高等教育之母

现代高等教育发源于英国,英国的教育水平之高是全世界都无可争议的,获得英国正规大学文凭无疑是人们走向成功的良好起点。目前在英中国留学生大约有5万人;自1997以来每年都呈上升趋势。英国是2002年中国留学生人数增长最快的国家,比上年增加了70%,申请人增长人数也远大于美国的申请人数。

英国云集了世界上最著名、最古老的学校,也不乏全新式的、具有创新性和技术性的学校。英国的各个大学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传统专业。

入学条件

每所学校依据本身的特点,对国际学生有其各自的入学条件与要求,但大同小异。语言能力和教育程度是最基本条件。

大致费用(单位:美元)

3年本科学费(英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34600(自然科学)、28300(其他学科)。生活费20300。苏格兰4年本科:46200(自然科学)、37800(其他学科)。生活费37100。

研究生:11850(自然科学)、22300(医学)、9750(其他学科)、9010(生活费)。

难度与不足

留学费用较高,奖学金较少,并较难申请。不是免签证的国家,去别国旅游需办旅游签证。

优势

1.最近与中国签订了相互承认大学学历的协议。享受高质量教育,文凭世界公认,良好的就业前景。从2000年8月起,英国还计划从留学生中吸收30万移民,首期名额即多达10万。所以优秀学生能在当地找到工作,最终移民英国。

2.签证相对容易。

3.凡是申请超过半年以上留学签证的学生,英国政府给予免费的医疗保险。在英国读博士比读硕士更容易申请奖学金。除了向学校申请奖学金,还可以向其他机构申请。得到多少奖学金取决于你学什么专业及你在英国学习的研究成果。

4.在英国留学(签证半年以上)的配偶可以赴英国陪读,配偶可以寻找工作,只要有公司聘用即可。办理签证手续很简便,只出具结婚证明,及大学开具的在校生证明。留学生每周打工20小时。

澳大利亚

关注学生的不同需要

澳大利亚教育水平世界公认,学校针对学生不同的需求提供教育及相关帮助,是个美丽安宁的理想留学国家。澳大利亚政府从1986年起实施吸收海外留学生政策。中国赴澳大利亚留学的学生逐年递增,这其中包括了很大一部分中学生。据悉,目前在澳大利亚学习的中国学生有近5万人,2002年度澳澳大利亚政府向中国学生颁发了近2万个学生签证。

目前,澳洲共有近40所正规大学,教育当局对国内院校的教育水平要求严格,每所院校的课程均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

入学条件

相应的学历、经济担保、语言是留学生入学的基本要求。各大学对考生都有明确且严格的英文要求,并且只接受雅思成绩。

大致费用(单位:美元)

3年本科学费:32700(自然科学)、23800(其他学科)。生活费27700。4年本科学费:43600(自然科学)、31700(其他学科)、生活费36900。研究生学费:12000(自然科学)、14500(医学)、9200(其他学科)。生活费11100。

难度与不足

签证申请材料复杂自己办理留学要很好地把握相关政策规定。大学入学英语要求非常高,留学生申请到奖学金很难。

优势

1.由于近年来中国留学生在澳大利亚的出色表现,目前澳大利亚政府的移民政策逐步倾向于在澳大利亚的中国学生了。

2.高质量的英式教育,世界公认的文凭。在澳大利亚毕业或可进可退。

3.在此留学非常安全。相对来说留学费用不是太高,并且15岁以上的留学生就能每周合法打工20小时。

新西兰

梦中的留学国度

新西兰的教育体制被视为世界上最好的教育体制之一。其严格遵循英国的教育体制,教育质量可与澳大利亚相媲美。九所综合性大学闻名于世。自2000年以来,中国赴新西兰留学的人数急剧增长。据悉,至今在新西兰学习的中国学生已达3万人。

新西兰是个很小的国家,其真正对中国开放留学市场应该是在2000年,当时入学要求非常低。目前新西兰高校正在逐渐提高入学门槛,用以保障生源的质量,签证也将由松到紧。

入学条件

现行留学政策入学条件仍然比较宽松。相应的学历、成绩和经济担保是最基本的要求,大学入学英语要求较高。

大致费用(单位:美元)

3年本科学费:31400(自然科学)、22800(其他学科)。生活费20700。4年本科学费:42000(自然科学)、30400(其他学科)。生活费30500。研究生学费:15200(自然科学)、14000(医学)、9710(其他学科)。生活费10900。

难度与不足

入学条件逐渐提高、签证难度将逐渐增大。担保金较高昂,约需人民币30万元以上,英语要求将是中国学生的一道难关。

优势

1.良好的教育设施和教育环境,高水准的教育质量和生活水平,是理想的移民国家。现行的移民政策鼓励留学生申请移民,留学生的新西兰学历在申请移民时可以获得加分并且没有工种经历的要求。留学生毕业后有机会在当地找到工作,并移民新西兰。或新西兰身份可自由进入澳大利亚,并能享受澳大利亚一些福利。

美国留学生活范文第5篇

今年9月,留美博士次永飞因为情感纠葛举刀刺向同是留学生的前女友黄梦尘,女博士李天乐在美国用铊毒杀死华裔丈夫最近被判终身监禁,这些在别人眼里被羡慕着的留学精英,却在抓到留学好牌之后因为婚恋困局最终输了人生。

婚恋是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留学已经成为个人婚恋问题中的一张“风险牌”。

根据今年9月30日的《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2012年,中国赴海外留学生人数近40万人,在海外留学生总数为113.69万人,达历史新高。然而,除却最极端的个例不谈,因留学“拖”成大龄男女的优质留学生越来越多,火爆的《非诚勿扰》海外场、频频回国相亲的优质剩男、为绿卡“赌上”婚姻的女留学生,在人们疯狂渴望留学的同时,却很少冷静评估留学给婚恋带来的风险。

如一名海外留学生所言,留学让婚恋成为一场,进退都难……

“吊桥”困局

以寂寞为起点的爱情多没结果

“我一直不太明白为什么那么多的优质留学生找不到对象,特别是男生!”国内热门婚恋节目《非诚勿扰》节目组编导之一曹瑶瑶说起这个问题也很费解,《非诚勿扰》在过去3年陆续推出了英国、美国、加拿大、法国、德国、韩国等海外专场,每到一处,当地留学生报名参加活动都十分火爆,在海外找到合适婚恋对象到底有多难?

“我接手的留学生咨询个案100%都有海外恋爱的经历,但是他们最终都遭遇了难成正果的结局,这是很多留学生恋爱的共性,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爱情的起点是建立在‘吊桥’效应之上的。”周小鹏,百合网首席婚恋咨询师、部级高级心理咨询师。

所谓心理学中的“吊桥效应”,就是人在危险环境中会对自己的生理反应做出错误归因,更容易激发亲密情感。

“对于每个出国留学的人而言,适应一个陌生的国家和文化,无疑是在心理上将人投放到一个危险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下,很多恋情可能是错把规避危险的心理需求当成了爱的结果。”周小鹏坦言,这样的恋情多数会以分手收场。

小春论坛是日本留学生圈中比较热门的论坛,论坛的情感板块几乎都是各种征友的帖子,其中尤以初到日本人生地不熟的留学生为主。在日本留学8年的方先生,留日期间曾经有过3段恋情,“多数恋情都是因为寂寞开始!”方先生在留学期间不但要应付繁重的学业,还要打工赚钱,“每天累得半死,却又孤单寂寞得可怕,感觉不谈恋爱就是一叶孤舟,内心惶恐。其他同学都很忙,也没有时间在一起聚聚,不找一个固定的对象谈恋爱就找不到一点心理慰藉,完全是因为寂寞所以恋爱”。

一项由3 000名留学生参与的《海外留学与归国人员现状大调查》显示,留学生异国求学期间最受“情感孤独”困扰,有16%的人留学前选择分手或离婚,23%的人留学期间无伴侣。

在加拿大待了8年的周先生最终选择了回到北京,就是因为耐不住那深深的寂寞。“加拿大本身人就少,有时候如果不是刻意去人多的地方,几乎一天都看不到一个人。所以能交到的朋友更少,每天都是学校、宿舍,节假日也是孤身一人,当时我觉得就算是一个很讨厌的女孩在我身边,我也会毫不犹豫地爱上她。因为确实很孤独,可大部分时候就连很讨厌的女孩也没有。”

留美的数学博士Alex甚至用数学算出了北美留学生在一年内找到女朋友的概率大概是0.171,而跟这个女朋友结婚的概率用贝叶斯法则计算出来的结果仅是0.056。

“恋爱已经不容易,而这些以寂寞开始的恋情在处境变化之后往往以结束收场。”周小鹏的咨询客户中,这样的恋爱类型最后成功结婚的概率几乎为零。

“很多女留学生因为人生地不熟找人依赖所以恋爱,一旦适应环境后就会选择分手。更多的男生因为寂寞选择的恋情多半是为了解决生理需求,根本没有想过结婚的问题。”周小鹏坦言,看上去大家可能是各有所需没有损失,“但是损失最大的是时间成本,很多拖到三四十岁的大龄剩男剩女就是因为在这个阶段花费了大量时间,结果错过了最佳的择偶年龄”。

绿卡之殇

女留学生回不易留更难

对女留学生而言,男留学生的窘况并不代表着她们有更好的境遇。根据今年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在英的中国留学生已经超过12万人,但男女比例却接近1∶2。

程小姐先后在法国、荷兰留学工作三年,她所就读的法国北方高等商学院在当地来说已经算中国留学生比较多的学校,一个班60多人,有三分之二来自中国,而中国留学生中男女比例在1∶4左右。

“去欧洲留学都是学艺术和文科的,男生很少,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有配偶或女朋友。”程小姐坦言,在欧洲的三年不是不想恋爱,确实没有选择。

尽管比例悬殊,难觅配偶,即使是在欧洲,很多中国女留学生仍选择在海外找配偶,“回国竞争更激烈”。回国4年后,27岁的程小姐如今依然单身。

在北京欧美同学会举行的一次联谊会上,作为嘉宾的周小鹏看到参加活动的250人中,200多人都是女性,男性只有区区不到50人,而她的留学生客户中九成以上都是女性。

珍爱网的一名婚恋专家说,回国觅配偶的男留学生虽然比女生多,但是成功率却远远高于女留学生。

在祝越举办的大华府地区留学生相亲活动中,参加的女生数量是男生的两倍多,但是这些女孩即使在当地找不到伴侣,她们更多是选择前往加州等男性多的地方,而不是选择回国,“其实女生在美国嫁人并不难,回国反而选择少,因为她们对男性的要求更高,而且还要跟国内的女生竞争,胜算太小,不如留在美国”。

但留下并不意味着幸福。

在留学圈内,婚恋成为女留学生获得身份和绿卡的捷径已是大家默认的事实。祝越身边这样的例子不少。

祝越特别提到,随着这几年小留学生越来越多,很多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孩刚毕业就通过嫁人解决身份问题,“她们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为了绿卡,很多人一旦获得正式身份就离婚了,但是20多岁就带着离婚的身份,今后觅配偶难道一点影响都没有?”

程小姐认为法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欧洲大多数国家不是移民国家,留下来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工作和婚恋,对许多女生而言,婚恋这条路容易得多。

根据法国移民局的数据,白人男子和亚裔女子的结婚数量虽然很多,但离婚率高达77%,“基本上结婚是两个家庭的结合,所以异国婚姻维持的难度很大,经济观念、家庭观念都不同。过了最初的新鲜感后,很多问题就凸显出来”。

离婚两次的章女士现在带着一个男孩,她2003年通过留学来到美国,嫁的前两任丈夫都是美国人。

性别博弈

男留学生“墙外开花墙内香”

2012年5月,《非诚勿扰》加拿大专场面向加拿大所有主要城市进行男女嘉宾的招募, 2个月内,共计有3 000多人报名参加,而此前举办美国专场的报名人数也几乎与此持平。节目编导之一曹瑶瑶跟记者感慨:“确实有点费解,有些男留学生条件真的很好,几乎可称为全优男士,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找不到对象。”

根据珍爱网珍爱研究院对其6 000万名会员进行的官方抽样调查显示,抽取的37 254位海外留学人士中,男性占63.5%,女性占36.5%,而年龄在30岁以上的占49.77%。其中30~49岁年龄段中,男女比例大概是7∶3。

祝越,赴美9年,医学博士。在北美大华府地区的华人圈中,他算是积极分子。祝越不但自己亲身参加了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美国专场节目,还主导了一次《非诚勿扰大华府现场版》活动,“在美国,男留学生找外国女生结婚的机会很低,相反女生嫁给美国人的很多”。

有调查显示,白种人和黄种人通婚中,白男黄女占了90%,“很多美国女孩可能愿意和中国男留学生谈恋爱,那是出于尝鲜的心理,但是很少人会真正选择与中国人结婚。”祝越说。

男女比例不平衡也是一个问题。在美国加州、硅谷这些高科技产业密集的地区,中国留学生的男女比例几乎达到7∶3,很多地方甚至是10∶1。“可选择的女孩很少,还要和老外竞争,难度可想而知。”祝越说,实际上,由于美国东岸的很多学校以商科、艺术、文科为主,所以女留学生数量会相应较多,因此不少美国东岸的女留学生找不到对象就往加州去,因为那边的选择实在太多。

“性格也是男留学生在海外难觅配偶的主要原因。”祝越认为,到美国读硕士、博士的男留学生多数都是理工科,一般都是性格内向。祝越在美国举办留学生版非诚勿扰活动,报名的女生有80多人,但男生只有30多个,而且多数都很腼腆,“他们宁愿在台下看,或是憋在家里自己难受,也不愿意主动出击,怎么找对象?”

“但是男留学生回到国内,情况就会逆转!”周小鹏说,“他们的留学背景会让不少国内女性倾慕,认为他们文化水平和个人修养会更好,加上一般留学归来,在经济实力上会有一定保证,所以他们在国内可谓‘大把选择’,这也是很多海归回国找配偶的主要原因。”

赴日9年的孙先生今年42岁, 最近回了一趟河南老家,家里人为他安排了起码5场相亲会,“我其实不着急,反正都到这个年龄,挑不到合适的就慢慢等”。孙先生在日本有房有工作,他坦言现在只想找个条件更好的。

留学如赌

分手、离婚、难婚哪个你输得起?

根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3)》蓝皮书显示,1978~2012年,中国共送出了264.47万留学生,成为全球最大留学生输出国,而每年出国的留学生数量仍在不断增加。

赴美留学生中,研究生比例占45.6%,这些留学生刚到美国基本上都已经到了适婚年龄,所以很容易发生的情况是,要么没时间谈爱情,要么因为去留问题无法确定婚姻状况,最后拖成大龄单身人士。

“最令人担心的是,大部分留学生出国前从未认真考虑过婚恋的风险问题,他们只是铆足了劲要出国,等留学梦实现之后才发现真正困扰他们的其实还是婚姻和家庭。”周小鹏接手咨询的案例中,留学导致分手或留学期间分手的经历非常普遍,已婚人士出国留学导致离婚的个案也很多,有些即使是夫妻一同出国,但是由于身处国外,环境激变,也会给婚姻和家庭带来很多变数,而且多数是男性难以适应国外生活,女性坚持留下,最后双方分道扬镳。“像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中男主人公那样出国后被妻子抛弃的故事,在北美绝不是个案。”而这些拖成大龄的单身人士,在海外或归国后无疑都会遭遇“难婚”的问题。

祝越2004年出国时只有23岁,“我当时只想着要出国留学,根本没有考虑过个人问题,我觉得出去了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真到了美国两三年之后,才发现婚恋问题才是真正烦人的问题”。很多留学生都坦言,留学之前从未真正考虑过留学对婚恋和家庭可能会造成的冲击。

《非诚勿扰》新西兰专场的编导告诉记者,在新西兰报名参加《非诚勿扰》的留学生占据了报名总人数的一半有多,学业压力、兼职辛苦、生活圈子小成为留学生单身的主要原因。而留学生结婚之所以“犯难”还在于“留或回”的问题,因此很容易出现异地恋,最后的结局多数是默契分手或深受异地折磨分道扬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