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悲伤的李白

悲伤的李白

悲伤的李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喜剧;悲剧;李白;李商隐;诗歌风格

李白与李商隐都是唐代的大诗人,前者与杜甫合称为“李杜”,有“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之美誉;后者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以《无题》诗著称,二人的作品都流传后世、经久不衰。有些人喜欢李白的作品,认为李白不愧为诗仙,浪漫飘逸;有些人喜欢李商隐的作品,认为李商隐善描写感情,深情绵邈,甚至在网上还兴起了李白李商隐大PK的讨论。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应该从戏剧的角度来对李白和李商隐的作品进行研究。

戏剧主要有悲剧和喜剧,它们都来源于西方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古希腊,悲剧(tragoidia,即山羊之歌)起源于古希腊酒神节祭祷仪式中的酒神颂歌,喜剧(Komoidia,即狂欢歌舞剧)起源于古希腊农民收获葡萄时节祭祀酒神时的狂欢游行。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借引起怜悯与恐惧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文)[1]关于catharsis一词,罗念生译为“陶冶”,崔延强、缪灵珠译为“净化”,陈中梅译为“疏泄”。总之,就是说悲剧借助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而潜移默化地起到陶冶、净化或疏泄的作用,也就是文艺的心理医疗作用,在道德上震撼人心的同时给人以审美享受,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悲剧从诞生开始就占据了西方文学主流的地位,并一直被认为是“最高的诗”。喜剧是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人对丑的、滑稽的予以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鲁迅在《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中对二者的区别作了精辟的总结:“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悲剧就是先将美好的东西展现给你,再于你面前一点点的撕碎,你看着它崩塌损毁,形体渐失,却无力挽回。悲剧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生命力也更为长久。简言之,喜剧的感染力在当下,悲剧的感染力在过后。

美学范畴中的悲剧和喜剧,不单是指特定的戏剧类型,而是指具有“悲”和“喜”的特殊审美效果的文艺作品,如诗歌。李白与李商隐都是唐代的大诗人,其作品也有着共同之处,如都很自我,都有浓重的主观化倾向,都以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主要内容等,但由于他们生活在唐代的不同时期,个人境遇也大相径庭,所以其诗歌的风格大不相同:李白浪漫、李商隐现实,李白豪放、李商隐感伤,李白飘逸、李商隐精深,李白气势磅礴、李商隐意境狭窄,李白大气、李商隐小资,李白重神、李商隐重思,李白的诗中有画、李商隐的诗寓哲学。简单地说,李白的诗像喜剧,一看就懂,明白如话。因为一看就懂,所以人们在看的当时情绪会受到感染,但过后不会再去探究、琢磨,这就是喜剧的特点,感染力在当下。李商隐的诗像悲剧,初时看不懂,愈久余味愈长。因为人们初时看不懂、不大明白,过后就想要探究、琢磨,越琢磨越有韵味、生命力越强、影响力越大。总得来说,读李白的诗就像是看喜剧,读李商隐的诗更像是看悲剧。

先说李白,李白的诗浪漫、豪迈,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其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大气意境。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江上吟》),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读李白的诗,像展开一幅幅壮美的画卷,令人欣喜、赞赏。李白的诗符合喜剧的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的基本特征。

李白诗歌的风格主要有二:一是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浓厚,想象丰富奇特。李白性格开朗、豪放,有什么事有什么想法他就在诗里大声地喊出来,宣扬给全天下人听,一点也不藏着掖着,长于自我表现。喜剧起源于古希腊农民收获葡萄时节祭祀酒神时的狂欢游行,李白的诗就是他自己的狂欢游行。如被征召入京为官时,他毫不掩饰喜悦激动之情,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在不得志时,他也在大声说出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行路难三首(其二)》),在想念长安时他说“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怀念去世的善酿酒的纪叟时说“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听闻好友王昌龄被贬龙标尉时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与汪伦告别时更是直呼己名“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其诗中“我”字的频频出现,处处留下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抒发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很容易让读者跟着“我”字去领会李白的狂欢与失落心情。李白的诗还常通过丰富奇特的想像来赞美大自然,肯定美好的理想,这也是符合喜剧特征的。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等等。二是语言清新明快、明白如话。如他自己诗中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如我们用作儿童启蒙诗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及描绘青梅竹马的“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等等,都是用的朴素的语言,脱口而出、不加雕饰,明白如话,一读就懂,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

总之,李白的诗如喜剧,浪漫豪放、想像奇特,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瞬间感染人,让读者的思想随着诗人的思想大步前行,当即带给读者以愉快健康的心情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生发出“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的感慨,属于一看就懂的喜欢。

再说李商隐,李商隐的诗现实、感伤、主观抒彩也很浓厚,但他的感情的表达与李白那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截然不同,他的感情是深深地藏起来的,用一个又一个典故,一层又一层象征,把他所想表达的内容深深地裹在最里面,唯恐让别人窥见了他的一缕心思,从而形成含蓄朦胧、感伤悲凉的小资意境。他自述“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谢河东公和诗启》),又说:“梵雨含情皆有托”(《梓州罢吟寄同舍》)、“巧啭岂能无本意”(《流莺》),可见他是故意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来隐藏他的真实想法,所以元好问在其《论诗三十首》中评价李商隐的诗是“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年华。诗家都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读李商隐的诗,像剖开晦涩难懂的表象去品鉴一个个深刻的哲学道理,让人感伤,也容易引起共鸣。李商隐的诗符合悲剧的借助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而潜移默化地起到疏泄作用的基本特征,具有文艺的心理医疗作用,在道德上震撼人心的同时给人以审美享受,提高人的思想境界。

李商隐诗歌的风格主要也有二:一是善用典,善用神话志怪故事,“寄托深而措辞婉”(叶燮《原诗》)。文学典故、神话传说、历史史实,在李商隐的笔下无不得心应手地运用,或正用,或反用,或活用,用法灵活多变,常常翻新出奇。如“苍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等等,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这种用法可以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诗歌的包蕴更丰富、更耐人寻味,并能深化诗歌的主题,形成意蕴深刻而含蓄、情思绵密而邈远的艺术特点,构成扑朔迷离的朦胧意象和曲折复杂的内涵。但用典过多过偏,也使他的诗迷离恍惚又朦胧隐约,诗意晦涩难懂。所以前人说他“总因不肯吐一平直之语,幽咽迷离,或彼或此,忽断忽续,所谓善于埋没意绪者”(冯浩《玉溪生诗集笺注》)。二是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爱好李商隐诗者,无不是为他诗中的深情所打动。但与李白不同,李商隐诗歌的抒情,较少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用绮丽精工的语言,达到深情绵邈的效果,可谓情深词婉、“深情绵邈”(刘熙载《艺概・诗概》),得到了后世人的共鸣。特别是他的《无题》诗,情深到了对情失望甚至绝望的地步,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无题二首》,对于这样几乎面临绝望的感情,他却并不放弃,而是挣扎、渴望、坚守,始终抱以一种固执的坚持,借引起读者的怜悯与恐惧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体现出悲剧美”。又如“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四首》),写绝望的悲哀,骨子里却又透露了绝望掩盖下相思如春花萌发、不可抑止的炽热情怀,显得分外沉痛而富有感染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不死不休的痴情,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勇气,在表面的柔弱下、痛苦的挣扎中潜藏着的深情、刚强、勇气、决心,都有一种特别打动人的力量。这些悲剧的诗句通过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而潜移默化地起到疏泄作用,具有文艺的心理医疗作用,在道德上震撼人心的同时给人以审美享受,提高了人的思想境界。这份共鸣也使得爱好李商隐作品的读者甚多。

总之,李商隐的诗如悲剧,深情缠绵,含蓄晦涩,言有尽而意无穷,借引起怜悯和恐惧使感情得到疏泄,慢慢感动人。在揣测着他的思想、沉浸于他的感伤的同时,慢慢地联想到自己,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人们虽然对它的主旨不甚明了,但却仍然吟诵不绝。属于看不懂但很喜欢一类。

综上所述,从戏剧的角度来看,李白和李商隐诗歌的风格是不同的,李白的诗如喜剧,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直抒胸臆、大气磅礴,瞬间感染人,一看就懂,读者很喜欢。李商隐的诗如悲剧,借引起怜悯和恐惧等情感上的共鸣而潜移默化地使人们的感情得到疏泄,情深词婉,回味悠长,慢慢感动人,即使看不懂,读者也很喜欢。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所以李商隐的诗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参考文献:

[1] 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2] 车延高.醉眼看李白[J].领导文萃,2010,(1).

[3] 梁吉充.李白蜀中诗试探[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1).

[4] 刘勉.李白与中国诗学自然观的确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5] 高树祥.李商隐的爱情诗境界[J].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02,(3).

悲伤的李白范文第2篇

悲剧是如何产生的,命运的东西,还是愚昧的相信。

《麦克白》,也许就是这样的。麦克白是个曾经正直的人。但是在巫婆的预言下,杀死了肯特国王,然后诬陷给两位王子,然后登基上了王位。但是,我唯一不理解的是,为了一个子孙后代也可以成为王,就要杀掉班柯将军和他的儿子。可见利欲熏心,到最后还是身败名裂,死的其所的下场,就为了一个他的后代不是国王而背负一时骂名,值得吗?

《李尔王》呢,讲的是老年的李尔王问三个女儿对自己的爱意,前两个女儿巧舌如簧,拿到了各自的三分之一的领土后,小女儿被赶走,却被法兰西的国王娶做皇后。两个女儿对李尔王凶相毕露,而爱德露也陷害了自己的父亲和兄弟,致使自己的哥哥成了乞丐,而父亲被挖去了双眼。但是,后来的李尔王和小女儿都死去了,虽然正义得到了伸张,但是都是喜忧半参的结局。

《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这样,为了爱情,却如此的仇恨和阴差阳错。哈姆雷特王子为了爱情,又为了自己的利益,一错再错,最后死亡。罗密欧和朱丽叶用了自己的死亡,来换取了本来为宿敌的两大世家的和解。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被收录在这本书中,供人瞻仰。

这里的故事主人公,都是惹人怜惜的。麦克白、李尔王、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他们最后都死去了,死的很惨,后三者死的很高傲,让人尊敬。为了亲情,爱情。

悲剧是如何产生的,就是这样产生的。他们来源于人心中最悲伤地东西。

可以说是命运,因为命运告诉了麦克白他后来的命运,以及最悲惨的结局。

也可以说是昏庸。就像是李尔王,喜欢听阿谀奉承的话,到最后使自己和小女儿落了个悲惨的结局。

也可以说是报复。为了报复,装疯卖傻,误杀了最心爱的人的父亲,逼疯了最亲爱的人,最后又导致了她的死亡,自己最后被利刃上的毒药给毒死。

也可以说是爱情。为了爱情,一个人装死,而另一个人喝了毒酒,倒在装死人的身边,而醒来之后的装死人,看见了已经死去的爱人,拔出匕首,也自杀了。他们的爱情在现实世界上结束了,然后他们的死亡,使双方的家族成了好朋友。

也许,悲剧的背后,总是有着牺牲,但是却又有着另外的受益人。

也许,喜剧和悲剧永远都是共同的存在,悲剧了的人牺牲了自己,来让别人成就了喜剧。

再也许,莎士比亚的悲剧集也许,同时又是喜剧集,因为他们最后的结局都是美好的,并不能算完整的悲剧,只能算是悲喜半参,这就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悲伤的李白范文第3篇

鸿蒙初开,万物次生,生生不息,遂成文明。古蜀国经蚕丛鱼凫拓荒辟土,建成天府盛世,某年某月某日,天降神童,名曰杜宇,同年于江源水井之中,泉涌而出一女子,名曰梁利,二人成人以后,结为夫妻,带来的稻作文明和金属冶炼技术,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的生活,得到当地土著的拥护。此时蜀王年迈,正觅接班之人,遂推杜宇为王。杜宇一心为民,重视人才,他任用鳌灵治水,但是鳌灵自以为有功,便污蔑杜宇与他的妻子私通,发动大臣将杜宇赶下王位。杜宇逃至山中,虽多次想夺回帝位,但总以失败告终。于是化而为鸟,成为杜鹃。整日整夜啼叫:“子归子归……”直至嘴上流血也不停止。由于有了这样的传说,加以杜鹃鸣叫凄惨,它也就成了凄凉与悲哀的化身。杜鹃声声断人肠,因其叫声,人们又称之为子规。

杜鹃声声断人肠,凄凄哀哀痛难当。世间恩爱虽无尽,离别无端惹人伤。人世沧桑,生计所忙,往往有情人难以厮守相伴,春花秋月夜,风雨霜雪晨,怎么能不引人哀伤悲怨!“尽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无名氏《杂诗》)眼前景象已使人思乡情重,哪里还敢听那夜半的杜鹃啼叫声呢?唐代诗人沈佺期也是个多情才子,他虽喜欢遍游名山,但往往于静夜之时,产生思乡情怀,其《夜宿七盘岭》写道:“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春草绿了,情思也涌动了,内心的那份离家的伤感,便由而畔杜鹃声勾起。宋人贺铸写了一首《忆秦娥》,将深夜的苦思表现得尤为凄凉:“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夜晚里梨花落地成雪,本来已让人凄哀,但作者觉得用凄断一词尚嫌不足,当那份凄凉不能用普通的词汇表达之时,词人便借了杜鹃来渲染一番。晏几道的艳词中也是少不了杜鹃的:“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鹧鸪天》)赏花本是美事一庄,可偏偏要在那百花丛中冒出声声杜鹃的哀鸣来,哪里还有什么赏玩的乐趣,反而牵出了满腹的幽怨来。春天是个阳光明媚的季节,可也是个让人伤怀的季节,文人墨客本来是多愁善感之人,若听了杜鹃声声呼叫,自然怀人怀乡。“积垒可怜飞燕苦,伤春无奈杜鹃啼。”(王冕《春日即事》)有了杜鹃这一层伤感的春景,心肠再硬的人也控制不住了。若是有那丧吊的成分,离别的哀怨,恐怕这份伤感就要折杀人了:“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锦瑟》)李商隐对亡妻的牵挂悲悼,也只有杜鹃的啼声才能完全表达出来了。

杜鹃声声断人肠,凄凄哀哀痛难当。世间友谊虽无尽,离别总也惹人伤。不止离开家庭亲人的人有这许多伤感,就是那朋友相别,因为情深意重,也往往要愁苦凄怆一番。“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唐代田园诗人王维用绘画的手段,画了一幅山水丛林杜鹃图,将送别李使君的心情描述了出来,相信李使君不用多言,就凭这一首带画的诗就能明白王维的心意。大诗人李白在给自己的好友王昌龄的诗中,也借杜鹃哀鸣来表达对朋友的牵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以子规啼写心情,包藏多少的同情,多少的支持,有李白这样的好友关心自己,相信王昌龄也会很快摆脱贬谪的不快。元稹在与白居易的应和诗中也写到了杜鹃:“知君暗泊西江岸,读我闲诗欲到明。今夜通州还不睡,满山风雨杜鹃声。”(《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这一声声的杜鹃的啼叫也许是想象的意象,但却能隐含自己对老朋友身体与命运的深深关切。好朋友音信相同,有来有往也还罢了,若是长久分别,天各一方,那更是挂人肚肠。“湖草初生边雁去,山花半谢杜鹃啼。”(《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长期以来好朋友只能书信交往,写一首应酬诗却只能独自欣赏,难怪刘禹锡要描写出这样一番眼前景象入诗了。

杜鹃声声断人肠,凄凄哀哀痛难当。沉浮宦海忠臣意,天涯沦落惹人伤。对于那些仕途崎岖,人生坎坷的文士来说,也许他们要比别人多一层感伤,多品尝一些人生的凄凉。虽然范仲淹也劝告文人们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可是,试问天下豪俊,这样境界几人能够?白居易还算是个看得通透的人,可当他遇上了同样沦落天涯的琵琶女时,不由得厌恶起自己的江州来了:“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如此既无音乐,又偏僻荒凉的所在,哪能不让他追忆长安的荣华!其实与白居易一样遭致贬谪的大有人在,可偏偏白居易仕途心重,抱负远大,所以难以让自己的心沉静下来。后世和白居易命运相同的还有辛弃疾和陆游这两个侠士文人,白居易身处大唐衰落时期,而辛弃疾和陆游则处于南宋苟安时期,难怪他们会落得相同的命运,朝廷有昏君奸臣,地方是动荡以后的满目创痍,而真正想有所作为的人没有施展才华的机会,此心不悲何人悲?辛弃疾在《定风波》写道:“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眼下的春天过去了,大宋的春天也过去了,这杜鹃声唤的是大地春回还是大宋雄心的回归呢?陆游也许遭受的心理创伤更重一些,他的词句则带了更多的烈士暮年的感慨与悲怆:“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鹊桥仙 夜闻杜鹃》)其实,文人们的感慨多是徒劳,一个昏庸腐朽的政权凭几个迂腐的文人侠士也是无能为力的。倒是李贺还有独特的个人情怀,他不问朝廷事,把眼光盯着了下面那些苦难的百姓:“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老夫采玉歌》)关心民间疾苦也是有才之士的本分。

杜鹃声声断人肠,凄凄哀哀痛难当。世间多少悲愁事,千古遗恨惹人伤。“咽雨哀风更不停,春光于尔岂无情。宜须唤得谢豹出,方始年年无此声。”(唐贯休《闻杜宇》)古人对于杜鹃的感受,我们现在只能从诗词中去领悟,从古代诗歌中挣脱出来的杜鹃,现在依旧在春天的山冈上鸣叫,那声音已经少了些凄凉,多了些吉祥。时光过了几千年,那蒙冤的杜宇恐怕也已经忘记了那些陈年往事了吧。

悲伤的李白范文第4篇

【关键词】李商隐;诗歌;悲美意境

李商隐的诗不受人、事、景、物之限,而是处处浸染着无端的悲思慨绪,隐含着一颗寥落、幽怨、缠绵悱恻而又似有某种追求的心理。他的诗是如同是艳丽抹上一层愁绪,于朦胧深处透出一丝光亮,感情的影子徘徊在诗行之中如烟似云,扑朔迷离,显露出他政治和人生追求上的失意和执意的矛盾心理。

(一)坎坷的人生经历

十岁那年,李商隐之父卒于幕府,孤儿寡母“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虽在故乡,却如同外来的逃荒者。家世的孤苦不幸,病弱的身体,形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性格,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来振兴家道。文宗大和三年(829),李商隐得到令狐楚的赏识,不仅被聘入幕府,又帮他在开成二年(837)中进士。同年底,令狐楚病逝。李商隐于次年春入径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当时朋党斗争激烈,令狐父子为中党要员,而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为令狐绹所不满。党人的意见,孤介的个性,使得李商隐一直沉沦下僚, 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远离家室飘泊异地。不由自主陷入到朋党倾轧的漩涡之中,政治上受猜忌和歧视,人格也受到极大诬毁,这巨大的精神压抑和心灵创伤使李商隐获得了刻骨铭心的悲剧体验,积郁了浓浓的一腔悲愤,也为其诗歌悲美意境形成奠定了基础。

早年的学道经历是李商隐诗歌呈现悲美意境的另一原因。唐自高祖起就尊崇道家。晚唐时期,学道崇道已成社会风气。李商隐正出生和成长在那个崇道的年代,无可避免的受到当时风气影响。在玉阳山学道时,他对道家经典《道藏》下过苦功,他还学会了道教中“秘决隐文”的表达方法。在学道过程中,有一个人对李商隐诗作甚至是爱情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就是李商隐一生爱着的女冠宋华阳。李商隐出没于千年道观,沉浸在《道藏》之类古籍中,为什么会引起一场爱情悲剧?究其原因,首先是晚唐社会的影响;其次是晚唐的道教分两大支金丹(又称外丹)与内丹(气功等)两派,都与房中术有关,天性颖悟,热爱生活的李商隐,在背诵这些典籍时,自然会萌动春心,向往爱情;再次是道观里有美丽的女冠,其中不少是豆蔻年华的美女,甚至还有皇家公主,而女冠宋华阳就是随公主入观的。李商隐正值青年时期,天天阅读房中术那样的书籍,又遇到了宋华阳那样美丽的女冠,产生恋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于情于欲也是正常的反应。但道门中宗派林立,教规森严,所以,李商隐和女冠宋华阳的恋爱自然又变成不合法的。这是李商隐诗歌呈现悲美意境的根本原因。

时世、家世、身世多方面原因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性格与心态。秉赋的才情、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心灵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在他的诗歌中表现得十分突出。种种不幸加深着他内心的沉痛,崇高美的事物在不断变化中的消沉、幻灭,引起了他的关切、彷徨和探索,这无疑成为他的艺术创造中悲美意境的特点。

(二)诗中的悲美意境

李商隐以其特有的才情,创构出许多美丽空灵的悲情诗歌,其中有取材自神话传说、佛道故事的,也有现实和日常生活的。这些诗,意境迷离,诗势飘渺,诗语艳丽,诗旨沉博,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

1.朦胧诗歌中的悲美意境

李商隐的笔下往往是美的悲剧,充满了浓重的失落、怅惘与悲哀。透过悲美的意境,我们能看到诗人的理想,看到一颗寂寞追求的脆弱的心。朦胧的美学特征,使人读来如雾中观花,云中望山,留下了十分广阔的想象天地,令人陶醉。

如《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呤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是首传诵千古的诗篇,感情强烈且带有悲情伤感。诗中写到的爱情不但受到了封建礼教桎梏束缚,还加上了道教森严的教戒限制。首联以“相见时难”起句,以悲美的情感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从爱情方面言,相恋之人自然是“别亦难”,怎样的“别亦难”?诗人用“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来表达。暮春时节,百花调残。百花这象征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被摧残了,诗人用“百花残”的意象来写它的“别亦难”。情人“相见”带来的是巨大快乐;分别随之而来的则是巨大的痛苦。“丝”和“思”是谐音,颔联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写情人手别后的缠绵悱恻的情感,比喻新颖、准确、易解,诗的艺术浓度也大大增强了。“相见时难”又“别亦难”,“东风无力”却“百花残”,“难”、“残”、“尽”、“干”、“寒”又表达了伤感的凄凉、萧瑟。全诗笼罩在悲美艺术境界之中。

再如《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首诗历来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是爱情诗,诗人在追思年华,回首往事,感伤身世。首联中“无端”是惊讶之词,由此而回首往事,万感丛生;颔联中凄然凝虑,令人为之动容,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间,卷舒风云之色。颈联以沧海明月、鲛人泪珠、良玉生烟来比自己的清词丽句,来比自己的诗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尾联中表现诗人面对三卷诗集,一首诗,其情跃然纸上,此之谓“可待”。然而现在,只供追忆而已。痛定思痛,再追忆华年的情景深感这一切令人难以忘怀之情,即使在当时,也是若有若无,若即若离,怅然若失;回首往事,只有更伤感、悲情而已。也有人认为此诗只是描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音。但这种观点似乎毫无根据。还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李悼念故去妻子的。从意义结构看,诗人对瑟存在的理由发出疑问,继而对人生目的质疑,接着又探究了 梦境与现实的相对性,蝴蝶与杜鹃就是这样的典型例。随后,又表现出人生悲剧的情景,而这种情景是通过流泪的珍珠和锁于烟雾中的不可得到的玉体现出来的。最后,道出自己的惆怅感。仅仅这样描述,未免过于肤浅。事实上,诗意并非这样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而是蕴含在诗歌丰富多彩的语言中。诗中用语的锤炼很值得注意。“锦”这个词,不仅具有视觉上的感染力,还代表着富丽堂皇。“锦瑟”意味着幸福,意味着人的青春年华。首行中的“无端”使人对人生的意义产生的怀疑。而且,“一弦一柱”的更迭使用,使我们不仅详尽地看作瑟这一物象,又复现了往日,强调了以往的岁月。第三句中的“梦”、“迷”二字,深刻表达了迷惘的情感。第四句上的“春”一词,则引起情欲的联想。在接下的两行诗中,“泪”自然而然(下转第91页)(上接第90页)的增加了感伤情绪,“烟”加强了上文中的迷离感。尾联中“可待成”再次表现出飘乎不定。“瑟”、“蝴蝶”、“杜鹃”“珍珠”、“玉”是诗中的关键词,“瑟”是这首诗的主要象征物,即可代表婚姻,也可代表人生。蝴蝶象征人生的转瞬即逝、扑朔迷离。杜鹃象征着悲剧性的婚外恋爱。珍珠或者代表分离的情人,或者不被赏识的才华,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玉,很可能象征着追求不到的物或理想,这一切都在朦胧美中体现了一种悲美的意境,通篇体现出作者的伤感之情。

2.含蓄诗中的悲美意境

李商隐诗的绵邈含蓄是在风雨穷年中扎根而又在“想象咸池日欲光”的领域中展开浮想的,其诗情调幽美含蓄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诗歌表现采取的是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不仅无题诗的情感是多层次的、含蓄的,而其他一些诗常在悲美意境中表现得幽深含蓄窈渺。

如《春雨》:“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咸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诗歌中为所爱者远去而“怅卧”、“寥落”、“意多违”的心境是一层情思;进入寻访不遇,雨中独归情景之中是又一层情思。设想对方远路上的悲凄,是一层情思;回到梦醒后的环境中来,感慨梦境依稀,是又一层情思。书信难达的惆怅,表达得十分含蓄。思绪往而复归,盘绕回旋。雨丝、灯影、珠箔等意像,美丽而细薄迷蒙,加上情绪的暗淡迷惘,诗境遂显得凄美幽约,处处在含蓄美中体现出悲美意境。

再如《嫦娥》:“云母屏风独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此诗分明借对嫦娥的处境和心理描写,象征那些慕仙入道却不堪孤寂的女冠,诗歌生动真切地描绘了高远澄澈神奇莫测的月宫景象,传达出月里嫦娥复余微妙的感情,表现出诗人对她们的同情和体贴,蕴含着可供多种解读的含蓄的意蕴。

创作诗歌需要丰富的想象,诗人受自然景物的感染而激发出创作冲动时,还有其他主观因素在起作用。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感受不是纯客观的,而是通过世界观的折光来感受和反映客观事物。正因为每个诗人都有各自的主观因素,所以他们在反映客观的自然景物中便显示不同的创作个性,创造出不同的意境。正因为李商隐的悲剧命运,便使得其诗中充满了悲情伤感,创造出了悲美意境。然而,李诗的感伤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伤春悲秋,而是生发出一种人生感慨,其中既包含了对美好事物衰减的深深挽惜,也包含了诗人对生命、光阴的无限珍惜和依恋,蕴含诗人对时代、社会、人生的思考。

李商隐出生寒素之家,挣扎在沦贱艰虞的处境中,在大半生的幕僚生涯中,一方面饱受孤寂、漂零之苦,一方面倍受感情的煎熬,中年又遭受丧妻之痛。这种漂零落泊,情无所依的孤寂生活,使他积郁的悲愤之中更添一份悲情哀怨。情感世界深处的冷寂是诗人悲寂,感慨的心态即为悲美意境的形成重要原因。情感因素往往是心态的核心因素,而诗人情感郁积得既深又广,这也就必然导致李商隐悲美创作的情感内聚力不断增强,进而对他诗歌的悲美意境产生持续不断的作用力。

参考文献

[1]万四华、黄小蓉. 李商隐的悲慨心态与诗美追求[J]广西师院学报:1988(01)

孙建芳.感伤美的心理描述[J]遵义师范学院学:1994(01)

刘修明.牛李党争和李商隐的无题诗,史林:1995(04)

郝瀚.无端的思绪、无限的时空、无尽的怅然——李商隐诗锦瑟的又一种解读,名作欣赏:1995(02)

悲伤的李白范文第5篇

编曲:李浩然

吉他/Bass/和声:李荣浩

鼓:荒井壮一郎

弦乐:国际首席爱乐乐团

弦乐编写:李荣浩/陈迪

录音/混音室:一样音乐工作室

录音/混音师:曹飞

音乐监制:乐视音乐

那时候我以为爱的是生活

也算懂得什么适合什么不可

最近还是一样努力着

配合你的性格

你的追求者你的坎坷

我开的车

算一算虚度了多少个年头

仿佛足够写一套错爱的春秋

如果以后你还想为谁

浪费美好时候

眼泪只能在我的胸膛

毫无保留

互相折磨到白头

悲伤坚决不放手

开始纠缠之后

才又被人放大了自由

你的暴烈太温柔

感情又痛又享受

如果我说不吻你不罢休

谁能逼我将就

你问我为什么顽固而专一

天下太大总有人比你更合适

其实我觉得这样不值

可没选择方式

你一出场别人都显得不过如此

互相折磨到白头

悲伤坚决不放手

开始纠缠之后

才又被人放大了自由

你的暴烈太温柔

感情又痛又享受

如果我说不吻你不罢休

谁能逼我将就

不吻你不罢休

谁能逼我将就

互相折磨到白头

悲伤坚决不放手

开始纠缠之后

才又被人放大了自由

你的暴烈太温柔

感情又痛又享受

如果我说不吻你不罢休

谁能逼我将就

他们不过将就

相关期刊更多

北京工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北京商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商务局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