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长江沉沦

长江沉沦

长江沉沦

长江沉沦范文第1篇

暴行之一:狂轰滥炸

自日军踏上江西的土地,毁灭性的浩劫也接踵而至。据不完全统计,7年间,全省84县,就有78县遭日军严重轰炸烧掠,土地荒芜300多万亩,被毁房屋39万栋,其中有24个县市城区几成焦土。全省财产损失达法币10072亿元。1937年8月15日至1939年3月1日,日军飞机对南昌先后轰炸49次,投弹2559枚,炸毁房屋661栋,震倒房屋1417栋,炸死592人,炸伤745人。

暴行之二:残杀平民

日本侵略军在江西肆无忌惮地残杀中国平民百姓,先后在南昌、临川等14个市、县以及主要交通道路上的县市野蛮制造了上百起集体大屠杀事件,用砍头、腰斩、开膛、碾压、活埋、剥皮、割耳、剜目等极为残忍的手段虐杀手无寸铁的民众,其暴行骇人听闻。1942年7月17日始,日军在塘南发动了一场惨绝人寰的烧杀掳掠和集体大屠杀。仅18日这一天就杀死860余人,在令公庙内屠杀难民120多人。鹰潭市项家岭,当年日寇在此杀害中国百姓2000多人。

暴行之三:妇女

祸赣日军是一伙完全丧失人性的野兽,在大杀、大烧同时,犯下了令人发指的妇女、残害女性的滔天罪行。九江沦陷后,日军将藏在天主堂内的数十名妇女掳走,全部充作军妓,投入慰安所。南昌沦陷后,躲藏在万寿宫内的200多名妇女被集体,躲藏在广润门外关帝庙内的600多名妇女被后活活烧死。

暴行之四:施毒散疫

日军侵占江西期间,多次在各地使用化学毒弹和细菌武器,在水井源里投放毒药,在乡村散播瘟疫,在城镇贩卖鸦片,给江西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1939年3月20日,在日军攻打南昌时,携带两万多只烟雾喷射器向修河南岸的中国军队发射了大量的毒气弹。26日,日军101师团主力在炮兵掩护下再次使用毒气弹,27日遂得以攻入南昌。鹰潭市月湖区白露乡艾家村水井,是当年日寇投毒处,毒死中国百姓55人。玉山县下镇镇塘顶村是一个很典型的(细菌战)受害地方。受害最严重的是飞机场周围的村子,整村整村的人被细菌毒害致死。在1938年10月上旬德安万家岭战役中,日军用飞机投掷毒气弹,德安磨溪乡刘鼓村及周围几十个村庄的壮劳力得了大脚病,俗称“冬瓜脚”,学名“丝虫病”。

暴行之五:掠夺财富

日军在江西推行“以战养战”的罪恶政策,疯狂地掠夺物质资源和经济财富。每到一地,大肆劫掠战略物资,从车船矿产、机器设备、工商业产品、粮棉油杂、畜禽桑麻,到老百姓的饰品衣被,都厉行“抢光”政策。其抢夺的重点是钢铁、粮棉和民众的财物。对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能抢走则抢,不能抢走就毁掉。搜刮贵重金属,掠夺战略物资。日本的资本集团在南昌开设办事机构,当时六眼井的洪都公司就是其在南昌的人。这些所谓公司,趁火打劫,在市内外低价收购、聚敛金银,大量劫取铜元、铜器,掠夺的数量难以统计。至于铁器,则由伪市、县政府和甲长挨户搜缴,以至连门铰、门环、铁锅、铁炉也一律被无偿征收。

暴行之六:殖民统治

日军在江西除丧心病狂地推行“三光政策”(烧光、杀光、抢光)外,在政治上亦实行血腥的法西斯统治。并妄图利用傀儡政权,迫使江西人民折腰就范,沉沦为奴。日军入侵江西后,即蛮横控制舆论传播媒介,在沦陷区查禁所有报纸和期刊,大肆贩卖日伪报刊,歪曲报道侵华战争事实,极力推行奴化教育,在各地强制施行日语教学。日军在沦陷区设立伪政权,建立据点,成立警察队、自靖团,妄图利用傀儡政权,迫使江西人民折腰就范,沉沦为奴。

抗日战争中被击毙的日军高级将领

(1937.9-1945.10)在抗日战争中,被我抗日军民击毙的日军高级将领,将其毙命时间顺序分列如下:

1939年11月7日,日军蒙疆驻屯军总司令兼独立混成第二旅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在率部对河北涞源地区"扫荡"时,被我八路军杨成武部包围,阿部被我军迫击炮击毙。

1940年2月21日,日军驻绥西警备司令川伊夫中将被我军傅作义部击毙。

1941年2月5日,日本海军大将大角岑生,在乘机由广州飞往海南岛时,因飞机故障折回到中山县境内迫降,当地游击队立即用机枪扫射,该座机中弹后坠毁于黄扬山,大角及机组人员全部毙命。

1942年5月28日,日军第十五师团长酒井直次郎中将,在浙江金华、兰溪地区被我第二战区守军击毙。

1942年12月18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冢田攻大将,在赴南京参加会议后,乘机返回武汉,途经安徽太湖县上空时,被我第五战区第二十一集团军击落,当场毙命。

1944年6月28日,日军第六十八师团长佐久间中将,在率部进攻衡阳时,被我第九战区第十军用迫击炮击毙于黄沙岭西北高地。

长江沉沦范文第2篇

出示《琵琶行》相关图片,图片内容是“满座重闻皆掩泣”,让学生根据课文诗句识别。

问:可不可以把图片中的青衫白居易换成穿红袍的白居易?

答:不可以。唐代四、五品的官员穿红袍,八品九品官穿青衫,而白居易只是个从九品的散官,闲职一个。他由红袍变青衫的经历正反映了本诗的写作背景:因武元衡事件被贬九江。

白居易在九江偶遇琵琶女,听其弹奏,听其倾诉,竟感慨万千,产生了强烈的心灵共鸣,可见他是动了“情”。他的“情”迸发出来,就成了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无情不成诗 ,鉴赏诗歌的根本就是鉴赏诗歌的情感。那么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宣泄的情感是怎样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 大诗人白居易的心灵世界,去倾听他那“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年一叹吧!

二、 整体感知诗文

问题:概括各段大意。

提示:全诗按时间顺序分为五段:

1.江头送客闻琵琶。

2.江上聆听琵琶曲:邀见歌女;演奏名曲;听者陶醉。

3.歌女倾诉身世苦:少年欢乐;晚年凄凉;悲苦心境。

4.同病相怜伤迁谪。

5.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根据诗中叙事把握作品思想情感

问题:诗中主要写了琵琶女和诗人自己这两个人物形象,这两个人物各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通过他们的人生经历我们是否能品味出诗中的情感主旨呢?

1.首先看琵琶女的人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情感变化如何。根据课文内容概括。

琵琶女:

第一阶段:貌美艺高,欢乐得意。

第二阶段:年老色衰,独守空房。

情感由欢乐转为悲伤。

2.学生单独诵读,要求读出由欢乐到悲伤的情感变化。

3.如果把诗人的人生经历也分为两个阶段,试根据课文内容概括。

提示:根据课文内容概括第二阶段的生活,再根据第二阶段的生活联系背景及曾穿红袍的介绍推想第一阶段生活。

第一阶段:位高名重,诗酒相娱。

第二阶段:谪居卧病,地僻无友。

4.思考:根据这两个人的经历品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主旨。

小结:琵琶女从京城流落到九江,她心中充满了对悲苦命运的幽怨和愤懑;白居易从京城被赶到九江,他的感慨中同样充满了幽怨和愤懑。两个同样幽怨愤懑的人,自然容易心灵相通,同病相怜,自然就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

所以,把握了叙事中人物的命运就把握了诗歌的情感。

四、根据音乐描写品味人物情感

1.问题:这两个命运相同但却素不相识的人是因为什么坐到了一桌宴席上的呢?

提示:琵琶声 (音乐)。

2.问题:这段音乐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反映了琵琶女怎样的心情变化?结合表1思考。

3.问题:琵琶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旋律和心情变化?

提示:这与她的人生经历有关。“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缓。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由于心情沉痛,越来越低沉,以至于停顿),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这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4.问题:试仿照上一个小结的形式,从琵琶女弹奏音乐的效果和诗人听音乐的感受两方面做一小结,品味出这段音乐描写是如何揭示主旨的。

小结:琵琶女用音乐宣泄了自己的欢乐与悲伤,白居易从音乐中听出了命运的坎坷悲伤。不需要语言,音乐沟通了两人同样的伤怀,这种心心相通不正是高山流水般的知音之感吗?这叫诗人怎样不感叹一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四、结语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最后用一首诗作结: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长江沉沦范文第3篇

《琵琶行》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文:

(序)唐宪宗元和十年,我被贬为九江郡司马。第二年秋季的一天,送客到湓浦口,夜里听到船上有人弹琵琶。听那声音,铮铮铿铿有京都流行的声韵。探问这个人,原来是长安的歌女,曾经向穆、曹两位琵琶大师学艺。后来年纪大了,红颜退尽,嫁给商人为妻。于是命人摆酒叫她畅快地弹几曲。她弹完后,有些闷闷不乐的样子,自己说起了少年时欢乐之事,而今漂泊沉沦,形容憔悴,在江湖之间辗转流浪。我离京调外任职两年来,随遇而安,自得其乐,而今被这个人的话所感触,这天夜里才有被降职的感觉。于是撰写一首长诗赠送给她,共六百一十六字,题为《琵琶行》。

秋夜我到浔阳江头送一位归客,冷风吹着枫叶和芦花秋声瑟瑟。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酒杯要饮却无助兴的音乐。

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要分别,临别时夜茫茫江水倒映着明月。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清脆声;我忘却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

寻着声源探问弹琵琶的是何人?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没有动静。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怀里还抱着琵琶半遮着脸面。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尚未成曲调那形态就非常有情。

弦弦凄楚悲切声音隐含着沉思;似乎在诉说着她平生的不得志;她低着头随手连续地弹个不停;用琴声把心中无限的往事说尽。

轻轻地拢,慢慢地捻,一会儿抹,一会儿挑。初弹《霓裳羽衣曲》接着再弹《六幺》。大弦浑宏悠长嘈嘈如暴风骤雨;小弦和缓幽细切切如有人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互为交错地弹奏;就像大珠小珠一串串掉落玉盘。琵琶声一会儿像花底下宛转流畅的鸟鸣声,一会儿又像水在冰下流动受阻艰涩低沉、呜咽断续的声音。

好像水泉冷涩琵琶声开始凝结,凝结而不通畅声音渐渐地中断。像另有一种愁思幽恨暗暗滋生;此时闷闷无声却比有声更动人。

突然间好像银瓶撞破水浆四溅;又好像铁甲骑兵厮杀刀枪齐鸣。一曲终了她对准琴弦中心划拨;四弦一声轰鸣好像撕裂了布帛。

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她沉吟着收起拨片插在琴弦中;整顿衣裳依然显出庄重的颜容。

她说我原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老家住在长安城东南的虾蟆陵。弹奏琵琶技艺十三岁就已学成;教坊乐团第一队中列有我姓名。

每曲弹罢都令艺术大师们叹服;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京都豪富子弟争先恐后来献彩;弹完一曲收来的红绡不知其数。

钿头银篦打节拍常常断裂粉碎;红色罗裙被酒渍染污也不后悔。年复一年都在欢笑打闹中度过;秋去春来美好的时光白白消磨。

兄弟从军姊妹死家道已经破败;暮去朝来我也渐渐地年老色衰。门前车马减少光顾者落落稀稀;青春已逝我只得嫁给商人为妻。

商人重利不重情常常轻易别离;上个月他去浮梁做茶叶的生意。他去了留下我在江口孤守空船;秋月与我作伴绕舱的秋水凄寒。

更深夜阑常梦少年时作乐狂欢;梦中哭醒涕泪纵横污损了粉颜。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

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

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潮湿的地方;第宅周围黄芦和苦竹缭绕丛生。

在这里早晚能听到的是什么呢?尽是杜鹃猿猴那些悲凄的哀鸣。春江花朝秋江月夜那样好光景;也无可奈何常常取酒独酌独饮。

难道这里就没有山歌和村笛吗?只是那音调嘶哑粗涩实在难听。今晚我听你弹奏琵琶诉说衷情,就像听到仙乐眼也亮来耳也明。

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我要为你创作一首新诗《琵琶行》。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急声。

长江沉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压抑;苦闷;凄苦

《琵琶行》是中唐诗人白居易新乐府诗的代表作,这首脍炙古今的诗篇以其摄人心魄的艺术美感,穿越千年的时空一路慰藉无数心灵。面对这篇读不尽的经典,我们不妨用一种艺术的视野来观察和感悟诗人那段创作的特殊生命,探寻字里行间浸润的美学意味。

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统治阶级内部朋党纷争,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白居易早年热心济世,担任左拾遗(谏官)、翰林学士期间,屡向皇帝上书言事,剖析朝政,还写了大量讽刺社会政治的诗歌,像《卖炭翁》等,得罪了很多权贵,被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的闲职。唐宪宗元和十年(815)6月3日,在河北拥兵自重的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遣刺客刺杀了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没想到却遭到一些朝臣的嫉恨,被指越职言事,贬为江州司马。这一次政治打击在白居易一生中最为沉重。

诗人带着压抑与苦闷辞帝京,谪居地僻的浔阳。住地湓江,地势低洼潮湿,房子周围长满了黄芦苦竹。由于精神严重受挫,在这环境恶劣的荒僻之地,举目无亲,诗人又患病卧床,心情万分孤独凄苦。一闭上眼睛,便是长安的是是非非,想不到自己以满腔的热情参预朝政,忧国忧民,不顾身计,结果落得远谪僻地,断肠人在天涯。醒来后,四顾茫然,窗外杜鹃啼血惊心,猿猴哀鸣裂肺。无以解忧,诗人唯有独自饮酒。“蓄之愈久,发之愈速”,被贬九江的第二年,一个深秋的夜晚,诗人将周遭浸染和内心煎熬一年多的孤独与凄苦演绎出一段琵琶女的故事,敷演了两位“天涯沦落人”的凄美哀怜。

读之,浓浓的、美美的味道不绝如缕。那便是诗人多重话语诉述的孤独与凄美:自然物象话语的侵袭,琵琶乐音话语的感伤,人生遭遇话语的苦闷,生命形式话语的宣泄。

自然物象的话语诉述。诗人三处释放自然物象:送客时,“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琵琶女演奏完毕,“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诗人自叹,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这三处自然物象饱蘸诗人孤独又呈示色彩的凄美。多情自古伤离别,诗人将叙事选为“送客”,孤独夜里胜三分,时间又在“夜”,且在悲秋的黄昏夜:江边堤岸霜染的枫叶随风摇落,秋风中白色的荻花也瑟瑟颤抖,月色凄冷,江水迷茫,“烟波江上使人愁”。眼前外物的侵袭,更诱发主人内心深处的孤苦,只有与客“惨将别”。当琵琶女的乐音与主人内心的孤苦相叠加,不仅无法“成欢”而别,反倒使主人孤苦至极,无言诉述,只得释之以自然物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也许孤独是一个人通往心灵的唯一途径,是发现自我的唯一方法。主人言说的全是谪居的浓浓孤独凄苦:长满了房子四周的黄芦与苦竹一如枝枝蔓蔓荒芜了主人心田的满腔杂草,充满了野气与落寞。地僻的浔阳,地湿的湓江是那样的厚重沉浊,没有丝竹的世界,啼血的杜鹃,哀鸣的猿猴正是主人凄苦的移情别诉。

琵琶乐音话语的诉述。在沦落漂泊的生活中,琵琶女的悲伤、苦恨与孤独积郁于心,结成老茧。转轴拨弦,低眉信手间如同慢慢抽丝一般,一根一根,从心弦到琴弦,声声皆情,无限辛酸。是悲伤,低沉抑郁;是苦恨,幽咽冷涩;是孤独,凝绝暂歇。一边琵琶女倾情演绎,“未成曲调先有情”“声声思”;一边主人先声夺人用心阐释,“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两者皆诗人心中孤独凄怆情感的立体投射而已。“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同时,诗人将无形的大弦小弦乐音写得具象生动,凄美绝伦:如“急雨” 如“私语”,似“珠落玉盘”“间关莺语”,是“水浆迸” “刀枪鸣”。《霓裳》《六幺》曲名更添优美与神韵。

人生遭遇话语的诉述。琵琶女述身世虽自言,但背后诗人的心态是庄重而沉痛的。诗人让琵琶女以“沉吟放拨”“整衣敛容”的姿态来诉求。她是京城女,才貌双全,本属热闹中人,也曾历尽繁华。随着时光流转,人事皆非,空留孤苦与落寞。身边的亲人友人,亡了去了;环境异变,冷落了衰败了。年纪大了嫁给重利轻别离的商人,如今独守寒江空船。身心是何等的孤苦凄冷!“夜深忽梦少年事”,泪水纵横,梦断妆残。主人听后更加怜痛自己的谪居遭际。在这种话语形式中琵琶女与主人相互佐证“天涯沦落”的遭逢。“相逢何必曾相识”,诗人、主人与琵琶女三者勾连,只有内心的孤独与凄苦是互为贯彻的。

长江沉沦范文第5篇

钱,人生带不来,死带不去。何不利用这不可逝去的光阴,在流去童真童趣的城市之间寻找一点恬淡的空间,以安慰自己的灵魂。把我这个想法告诉朋友,她们只是笑我痴,也许,在世人之间风流贯了,说的这些话,她们只不过当做微风,一掠而过。但,我却深深烙印于心,也甘于去在乎埋封在城市地下的万物。

我想去北京,想去看看故宫,想去看看长城。那些美丽的传说,早已磨灭在历史长河的岁月中,唯一带不走的是真切的遗迹,还有史卷的种种。

故宫,庄严的代名词,历代帝王为了这个名字不惜一切,他们用霸气和威严书写着万年不腐的历史长卷,金戈铁马,又能成就几代枭雄。踏着万人,坐上了凌霄宝殿,到头来,半壁江山还是如一幅画,沉沦千年,亦如过往云烟,转眼成灰。留得住片刻风流,却留不住一世芳华。组兵起义,结束了一代腐帝,却也造就了另一个悲剧,悲剧重演,又是另一个的开始,愈演愈烈,至此轮回,坠入了万劫不复的地域。决然舍弃的那一刻,反而成就另一个开端。可以断去青丝,却断不去相思;可以握住双手,却握不住真心。红豆南国,愿君采撷,此物最相思,不知又奈何。

多少离恨昨夜梦回中,画梁呢喃双燕惊残梦,月斜江上,棹动晨钟。前梦迷离,渐远波声,笛声悠悠,春去匆匆。

后宫佳丽三千,各各倾尽全力,只为博得天子一笑,栖身在他人篱下,也只为了有朝一日一悦龙颜,就算死,也为了一个安身之地,斗得手沾鲜血,原来美好的一切,在进入那个紫禁城时,便不再复返。在苦涩,也要忍耐,可悲可悲。

名利,一个如罂粟般的毒药,经过了几千年的吸食,人们任然戒不掉它的毒瘾,沉沦于此,又有几个人能摆脱呢?

长城,中国的骄傲,但在她绚丽的背后,是千人的尸体,从春秋战国到秦王朝,历经几代风花雪月,早就了今天世界的传奇。

在我寂寞的时候,看着满天的繁星和那千古未变的明月,丝丝惆怅,缕缕忧愁,蔓延心头,不经意间,想起千年的过往,沉浸在梦回轮转中。

四面梦歌声中,终焉消散,天下棋局,谁来操盘?始终不变的,只有属于那个时代——离丧与自由并存、放纵与傲气共生,靡乱而浪漫、华丽且张扬的时代的流逝的每一切,无法改变。心本如镜,因爱生忧,因爱而生怖。七情沙场,爱恨情仇,孰是孰非,胜固欣然,败也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