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求职书范本

求职书范本

求职书范本

求职书范本范文第1篇

一、加强高职院校示范性图书馆建设之探索的意义

加强示范性图书馆建设的研究,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工作方法、模式、理念和服务工作紧密结合在一起来探讨,在细化、深化示范性图书馆建设应用理论的同时,也将其对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动作方式及示范性高职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所发挥的作用纳入实证研究范畴,从而有助于高职图书馆的建设提出可行的建设之策。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图书馆在办馆理念、办馆实力、服务内容和水平有很大的提升,也能够促进图书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人才培养及图书馆专业伍建设,促进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步伐。

二、加强高职院校示范性图书馆建设的举措

1.高职院校示范性图书馆管理机制及队伍建设

(1)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整合或重构图书馆各种资源,按照用户的需求来开展服务工作,制定一系列的质量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目的就是要提高其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2)建立高职院校图书馆开放式的管理模式。首先,是本着文献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宗旨,构建地方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共建共管模式。其次,是创建区域图书馆联盟,与省、市、县图书馆和周边高校图书馆共建图书联盟体,这样就可以既为本校的读者服务,还可以为学院所在地的居民和周边高校师生服务。

(3)优化重组高职院校图书馆管理机构。笔者所在的图书馆在2013年初进行了机构调整,将原有的6个部门精简或重组为3个部门,将原有采编部、阅览部、流通部、技术部、咨询部和办公室整合为基础服务部(依托纸质文献开展服务)、信息技术部(依托数字资源开展服务并负责全馆设备维护)和办公室,这样,既可以实现藏、借、阅、咨为一体,也可以实现文献资源从采购、加工到服务、咨询一条龙服务。

(4)加强高职示范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及建设。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高职图书馆队伍建设应在人员数量、学历、职称等方面有一个合理比例,要根据图书馆的任务和服务内容考虑岗位的设置和人员的数量,在队伍建设中还要考虑人员的智力水平、及工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

2.高职院校示范性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

第一,要加强对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管理和指导,选定责任强的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然后要根据学院性质、办学情况、师生人数、文献购置费和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有序进行,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即除了从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范畴、重点学科考虑文献资源建设外,还要从高职院校读者群体层次,以及人们阅读习惯来考虑。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的主体仍是纸质图书,还需保证传统印刷型文献建设,同时进行电子 (文献资源建设,实现实体馆藏和虚拟馆藏合理配比、均衡发展,笔者认为每年购置印刷型文献与电子文献资源费用比例为6?U4或5?U5为宜。

第二,是做好合理制定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和方案,有了文献资源建设原则和方案才能做到馆藏建设有计划、有重点、有特色,有针对性地采集文献,形成特色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馆藏体系。

第三,是探索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途径,在文献资源选购过程中要注重广泛征求系、部意见,开辟文献资源选购各种渠道,除了采访人员经常深入各二级学院了解广大读者对图书馆馆藏的建议,或经常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听了解广大读者的需求外,还可以聘请各二级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参与图书馆的购工作,推进专家选书制度,弥补采购人员在学科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

第四,是做好网络资源收集和利用,高职院校示范性图书馆要注重纸质文献资源建设,在电子资源建设方面,除了注重购买的电子资源建设,还应注重免费电子资源的建设,特别是网络免费资源的建设,根据本馆的实际开展网上电子资源的收集和利用,设立机构和组织人员开展对网络资源进行研究,将符合院校专业主题或馆藏需要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同时进行相关的标注、评价以及注释,分门别类地建立相应的虚拟链接,特别是本校、馆的实际构建特色数据库,打造院校自身的文献资源。

第五,是加强特色资源建设,根据本校专业设置特别是示范专业、重点专业的建设情况,在充分了解、探讨、汇集大家意见情况下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建设特色资源库。

3.高职院校示范性图书馆服务创新

(1)服务理念的创新。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创新服务理念,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等服务理念;其次,是树立“一切为了读者,一切服务于读者”的理念,改变过去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实现由传统的封闭型向现代的开放型转变;再次,是馆藏从“大而全、小而全”向“不求我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理念转化。最后,是馆藏从“大而全、小而全”向“不求我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理念转化。

求职书范本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图书馆职业道德;重要性;建设

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职业活动、履行其职责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图书馆工作的人员在其工作岗位上以一定的思想、感情、态度、作风和行为方式完成本职工作,体现出来的是相应的政治理论水平、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技能、敬业奉献与团结协作、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并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不断补充新的内容。

1 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时代特征

一般而言,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较稳定,其历史继承性也较显著。但是,图书馆职业道德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研究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变迁,把握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加深对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进行图书馆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图书馆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特征,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①图书馆系统形成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准则。图书馆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它与图书馆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必然反映出以文献服务为手段、在满足读者对知识与信息需求的过程中所需求的各种道德规范。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基本准则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图书馆事业,任劳任怨,甘为人梯的职业要求规范;关心和尊重读者,尽最大可能满足读者需求,语言文明、礼貌待客等服务规范;爱护文献,认真做好文献的有序化工作,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的行业规范;谦虚谨慎,对同志热情,有豁达谅解的品性,认真负责的态度,同心协力等内容,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核心。②图书馆职业道德有自己相对的体系。图书馆职业道德是调整图书馆工作人员与读者、图书馆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理念,它既是对图书馆工作者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定,也是图书馆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的约束,具有职业道德的一般特征。同时也具有图书馆职业道德的个别特征,即专业性、示范性、兼容性。③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作为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产物,一方面因适应着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而生存;另一方面又为更好地适应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图书馆职业道德内涵伴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而出现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突出地体现为四个方面的互动,即图书馆职业道德与职能转变的互动、与作风转变互动、与内容转变互动和与方法转变互动。图书馆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的形成与职业道德内容的变化,可以说主要是着眼于图书馆职业道德外在形式的变化,但是这一变化并不是只有形式的意义,它是职业道德内在矛盾以及其性质发生变化的一种外在表现。

2 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灵魂

每种职业都担负着特定的职业责任和职业义务,从而形成了特定的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六届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国图书馆职业道德准则》(试行),对图书馆工作者的行为做出了具体规范,如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忱便捷 、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 、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 、爱护文献资源,规范职业传播 等,其中,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核心。为读者服务宗旨体现了图书馆工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体现了图书馆工作者与读者的利益关系,这也是一种新的道德关系与新的道德境界。为读者服务是一种新的劳动态度,是履行图书馆职责的精神动力,成为衡量图书馆职业行为善恶是非的最高标准。为读者服务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得到了体现,同时也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指导图书馆工作者的职业行为。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根本特征,它是网络时代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灵魂。

3 网络时代图书馆职业道德建构的途径

求职书范本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培养有助于图书馆工作者树立崇高的敬业观和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在新时期树立新型的职业形象。爱岗敬业、读者第一、勤奋好学、礼貌待人是图书馆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的关系。

图书馆既是社会的文献信息中心,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如何有效地开展图书馆服务工作,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更好地为读者服务,除要搞好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外,加强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也是极为重要的。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高科技时代,加强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做好读者工作的关键,是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

1.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含义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人们从事某项社会职业,并在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具有行业性、广泛性、实用性、时代性的特点。职业道德包括职业道德的认识情感、意识、信仰和行为习惯,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缺一不可。不同的职业有着自身的职业道德准则。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就是指与图书馆的社会地位、功能、权力和义务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是图书馆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体现为:对工作,忠于职守,精益求精;对文献,爱护备至,积极利用;对读者,满腔热忱,千方百计;对同事,严以律己,顾全大局;对外部,精诚合作,公平竞争[1]。这5个方面基本上涵盖了图书馆员在工作中的各种道德关系,表达了他们的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 在当今,社会的高度分工,对职业道德的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职业特点不同,各个行业对社会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不同。图书馆职业道德在国外通常被称为图书馆员的伦理规范,它是图书馆这个职业集团为圆满完成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基于图书馆员的自觉意识,向社会公示集团性的职业伦理、专业素养与行业的规范。

2.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内容的核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对社会职业的责任

《准则》第一条就是“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实际上这一条要求图书馆从业人员应接受对社会的职业责任,要求图书馆员自觉履行社会责任,那么责任是什么?那就是以满足国民文献的信息资源需求为中心。

2.2调节履行职责活动中人与人的关系

《准则》第3~4强调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即“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准则》8~9强调的是团结协作的精神。怎样齐心协力为发展本行业服务,即“发扬团队精神,树立职业形象”、“实践馆际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准则》第10条强调如何与其它行业搞好协作,共建文明社会,即“拓展社会协作。共建文明社会”。

2.3图书馆专业素养

这方面要求图书馆员必须有基本的专业素养和基本技能,如果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只有一副好心肠、一腔热情,人们很难相信你会很好地履行社会的职责。《准则》第7条“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要求图书馆员必须保持知识技能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并不断学习探索,提高业务素养和自身的业务水平并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3.职业道德内容核心的影响

3.1读者第一

读者是图书馆直接的服务对象,图书馆工作的任务之一是为读者服务。因此,图书馆员对事业的忠诚,对图书馆工作的热爱,都体现在对读者的认识上,这也是一种职业责任。“读者第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图书馆行业的体现。一切从读者的利益出发的观念和行为准则,是衡量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的最高标准。“读者第一”不仅体现在各种完善的制度和完备的服务设施上,更体现在为读者着想的方方面面,图书馆制度再完善周到,也不可能囊括业务中的所有问题,这就需要培养一种精神,一种以服务为荣、以服务为乐的精神。因此,这就要求图书馆员都时刻以“读者第一”的思想始终牢记心里,也是衡量图书馆员合格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

3.2勤奋好学

勤奋好学不仅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也是职业进取精神的一种体现,二十一世纪,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源,人们对知识的要求将越来越多。传统的一次文献的借阅和对信息开发的不彻底,已不能满足人们对知识平台和基础知识库,即可实现个性化服务的、能支持各种层次知识的学习的数据库,这才是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图书馆员只有不断的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增强图书馆行业的竞争力,并且要有终身学习意识,要经常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有了能力才能为读者做好高质量的服务。

3.3礼貌待人

礼貌待人就是对他人的尊重,在与人交往态度上的诚恳和气、言语上的谈吐文明,行为上的举止谦恭的表现。它反映一个人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精神风貌。在读者服务中,与读者发生摩擦在图书馆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怎样处理馆员与读者的关系,一直是图书馆界比较棘手的问题,而人际交往中历来是有明礼、忍让、诚信等方面的道德伦理,在举止中不做对不起他人的事;在表情上不表露对不起他人的的神色;在言语中不说对不起他人的话。忍让也是体现人与人的一种宽忍与谦让的精神。在人与人发生矛盾冲突时,常常退一步,先人后己,显示了一种包容胸襟与宽容的情怀。《细则》第三条“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读者服务是图书馆价值的体现,图书馆投入产出比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服务质量的好坏,许多图书馆将其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细则》要求图书馆员热情文明、真心实意地搞好读者服务工作,但在实际接待读者过种中,难免也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矛盾,但我们“与人为善”“以礼相让”的原则不能舍弃,对待任何读者无论性别、年龄、职业都要一视同仁,童叟无欺,处理这样的纠纷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这也有助于促进图书馆员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在二十一世纪知识飞速发展的今天,如果图书馆员都能自觉、主动遵守职业道德并在工作中理解领悟它本身的内涵,那么就能扩大其交际范围,提高其业务知识,改进其工作作风,适应图书馆工作的要求,改善图书馆的业务质量和水平。综上所述,职业道德对于图书馆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

求职书范本范文第4篇

【关键词】岗位说明书;高校人事管理;核心作用

“岗位说明书”是组织对其所设岗位的各种要求进行说明的文件。它包括岗位名称,其上、下级关系,任职条件,设置目的,本岗位与学校内外部的沟通关系,本岗位的主要职责范围、责任范围、权利范围,以及考核标准等内容,是人事管理的基础性文件。

1 岗位说明书在高校人事管理中发挥核心作用

1.1 基础管理:岗位是组织里最小的单元,通过岗位说明书的结构化管理,对学校的最基础层面按照岗位说明书的构成进行疏通、理顺,形成学校管理的基础网络,成为构建整个管理体系的平台,使管理体系从无序到有序,并通过岗位说明书的动态管理,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提升。它是学校有序、稳定、规范的管理基础,能够有效地增强学校的应变能力、变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1.2 公平管理:公平管理是有效管理的特征之一。教职工对公平的期望一方面通过学校对自身的评价与分配,另一方面从学校对他人的评价与分配,并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判断学校的分配制度、程序、方法等是否公平。公平管理实现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使教职工有公平感。岗位说明书通过建立结构化的内容,从不同的维度全面、客观的进行岗位评估与教职工职务、职称的评定,建立岗位等级与教职工等级,按照岗位价值与教职工价值公平分配,为制定公平的绩效考评、薪酬分配、招聘选拔等制度提供依据。

1.3 规范管理:岗位说明书中通过明确岗位的职责、权限、任职资格等对岗位与教职工的要求,形成岗位的基本工作规范,使教职工按规则办事、按规则受益,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1.4 量化管理:岗位分析到岗位说明书的结果运用,都有不同的量化管理的方法,使人事的模糊管理从定性向定量发展。通过岗位价值量化评估,可以与薪酬挂钩分配;通过建立能力素质评级标准、任职资格等级,可以进行人员评级、人员选拔。岗位分析与统计学等方法的结合,可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与精确性。另外,通过建立教职工能力素质模型,应用问卷的方式,采用统计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方法,开发成素质测评软件,可以很大的提高人员选拔的效率与准确性。

2 编制岗位说明书

从岗位说明书的作用可以看出,岗位说明书对学校管理,特别是学校的人事管理是十分重要的,它编制成功与否,将对学校人力资源的众多工作产生较大的影响。

2.1 岗位说明书的编制原则

2.1.1 目标明确的原则:编制岗位说明书前,首先应明确岗位的工作目标是什么,而且是为实现学校最高目标与战略服务的。然后围绕岗位目标来设计岗位职责。缺少目标引导的岗位职责,履行的结果是对学校总目标的达成没有帮助,岗位的设置就没有意义。

2.1.2 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原则:岗位说明书的信息大多数是来源于现实岗位,或是一个新成立组织的前期策划,由此基础上编制的岗位说明书的重要编写原则是既要反映现实情况,又不能拘泥于现实,要有一定的“空间感”[1]。

2.1.3 指导和帮助的原则:岗位说明书的价值在于为任职者的工作提供帮助和指导,能为岗位工作目标的达成提供最佳捷径和向导,否则是一纸空文。

2.1.4 分工和协作的原则:岗位是因为分工不同而不同,一项工作或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很多个岗位的配合,岗位不是孤立的,岗位之间是分工与协作的关系,统一在学校目标下的价值链上发挥不同的价值和作用。

2.2 岗位说明书的编制方法:岗位说明书具体内容的编写大体可分为几个步骤来进行:准备阶段、编写阶段、审核与修订阶段、定稿阶段。

2.2.1 准备阶段

(1)组建编写小组:负责具体编写工作和协调有关事宜。编写小组成员由顾问公司(外聘)、人事处及其他部门指定的人员组成。对小组成员具体的要求:对学校及本部门的中长期目标和工作流程比较了解、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公平公正地处理问题、有一定的文字功底。

(2)组建领导小组:负责审核编写的结果和解决编写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主要由校领导和学校资深的专家组成。

(3)编制部门职能说明书:学校必须将自己的战略目标落实到各个部门,系统的界定学校各部门的关键职能,完成学校现有部门的职能定位,明晰各部门的使命、责任、主要工作流程以及关键绩效指标等。将部门拥有的工作业务流程在部门职能中逐一列出,建立了部门职能与学校关键工作流程之间的链接。

2.2.2 审核与修订阶段:部门负责人对岗位说明书的初稿进行初步审核,及时提出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编写小组提供岗位说明书的审核技术和办法,负责审核的过程辅导,解决各部门审核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并负责收集审核意见,并修订。

2.2.3 定稿阶段:编写小组将已初步修订的岗位说明书提交学校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对所有的岗位说明书进行综合性全面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并将审核中发现的问题与编写小组共同探讨,最终确定修订的办法,经编写小组再修订后,岗位说明书定稿。

岗位说明书定稿后,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下发执行。

3 岗位说明书的管理

岗位说明书的制定,是经过工作分析,按照岗位说明书的结构模块一块一块完成的。岗位说明书的管理,则是按照岗位说明书的各结构模块构成体系,一个体系的进行监督与管理,将每个体系系统的联系起来,保持内在的关联性。高等学校如何管理岗位说明书呢?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3.1 强调动态管理:动态管理方式是要求持续改进与管理的方式,对岗位说明书的动态管理,就是对岗位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持续改进与完善,并始终与学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接轨,保证岗位说明书承载的信息是有效的而非过时的。

3.2 强化制度管理:岗位说明书提供了一套各个模块的使用规范,遵守岗位说明书规范,招聘符合要求,职责不变迁等。每个模块整理出来,都是一套单独的制度体系,岗位系列、职责系列、任职资格系列、权限系列,招聘体系等,对岗位说明书的管理,在每个岗位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对全部的岗位模块系列形成制度化管理。岗位的设置与变更需与学校发展战略和办学理念相一致;确定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岗位分析的程序;建立岗位变动管理的流程和制度,岗位设置申请、申请内容、审核审批程序、岗位评估定级、编制岗位说明书。

3.3 强化职业素养:教职工按照岗位要求的职责、权限去开展工作,恪守本岗位的职责、权限范围与他人合作,按照组织的职业生涯通道塑造自己,弥补自己的差距等,达到岗位的业绩要求。因此,高等学校通过对岗位说明书的培训来强化教职工的职业素养,达到培养职业化教职工的目的。通过岗位说明书实现教职工的职业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张宗虎、张倩华.最新职位说明书设计范本[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

求职书范本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综合素质;秘书;教学

学期开始,我们科组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思想的指导下,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科组研究课题“商贸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简单来说,就是使学生经过两年半的在校培养学习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操作人才,以适应社会各部门对第一线操作员的需要。

职业教育,大部分是为社会培养第一线的生产者和操作员,即毕业生一上岗就能大体上胜任自己的工作,能上手。而秘书作为一种受人瞩目的职业,它毫无疑问是职业规范的表率,其言行举止不仅代表着企业形象,同时也对其工作环境的人事产生重要的影响,即使作为低一级的文员社会对其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单纯的专业课教育,远远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要求,这就需要从以往单纯的考证目标中走出来,摸索一条秘书课堂教学新路子,培养具有综合竞争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提高职中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优势。

一、实施新的教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1.无为施教法

老子说:“我无为也,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即我们所讲的无为而“治”法。留空白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利用,这对老师来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表面上老师好像是“无为”,而落脚点却是学生的“有为”。

课堂教学,不能把学生束缚在自己的讲授上,捆在作业练习上,所得到的也不能仅仅是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课本知识,而应在课堂上留有空白,学生便可以在空白的时间里自由发挥,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讨论、提问、师生互动,可以学到书本上所没有的知识。例如:我在讲授《待客》这一节内容时,居然有学生提出:老师,作为女性,我热忱待客,对客人彬彬有礼,万一碰到行为不正的客人,对我动手动脚怎么办?当时我一愣,故意说:是啊!书本上并没有告诉我们怎么办?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呀!大家看,怎么办吧?……学生一看老师“没辙”了,顿时来了精神,讨论异常激烈,有人说:和他翻脸,轰他出去!有人说:要用自己的礼貌行为和言语打动他,去制止他!有人说:不如让别人帮你解围,打电话约你出去呀!

这样一来,学生既锻炼了胆量、口才,增加了自信心,又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通过这样的留白,使学生无形地由强烈的表现欲、求知欲、成功欲,激发出一种对知识、对能力的渴求,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反主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是一对矛盾的双方,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可教师往往把学生看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很难一下子从“被动”的地位转化为“主动”的劳动者。因此,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和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由过去的“客体”变为“主体”,即“反主”。

采用反主术则正是使教员少教,学生多学,其主要是采用“小老师”授课法,教师在上课后把下一课的内容布置给几个学生,让这几位学生分别回去看书,准备资料,集体备课,然后由这几位学生选一个代表上台讲课,其他学生做相应的辅助工作,余下的同学认真听讲,批判性地接受知识。这种方法很妙,讲课的同学在备课时等于精学了一遍;听课的同学由于抱着挑毛病的心理,所以分外认真听,而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有时争论起来就差“拳脚相加”了,最后再由教师“盖棺定论”。

3.变式训练教学法

变式训练就是对某一知识、内容,从不同角度,依据不同的条件和要求,采取变换形式的方法进行讲解和训练,可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变换的思维能力。

变式训练主要是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出单元测验题,也就是说,单元测验由学生每人出几道题,然后由教师筛选综合成一套试题,再交给学生进行测验。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有的学生这样对我说:“我为了出好题目,自己已经把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反复研究过,试卷发下来,发现有的题目是自己出的,心里特高兴。”

二、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职业教育和职业训练,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讲究职业规范。所谓规范,其实就是长期经验形成的众所公认的一种标准。培养和训练专业人员,“教养”很重要,教是指导,养是熏陶,而教养就是在所有的职业行为上着意去训练,使之合乎专业水准,达到品质的高度,成为一种统一的职业规范。一个成功的秘书人员懂得将微不足道的事做得完美无瑕,将举足轻重的事做得无懈可击,要达到如此高的职业水准,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把学生仅仅看成学生,而应把他们作为职业秘书来培养。

1.文书工作

从一定程度上讲,秘书工作的本职就是为上司代书,因此,对于写作方面的能力,有人把它作为衡量一位秘书是否称职乃至出色的标准,那么,秘书写一手漂亮的好字,写一手漂亮的文章,是至关重要的。写作训练主要包括字体规范、代书规范、格式规范等。字是一个人的门面,能写一手漂亮的好字,工作上总会占着一些便宜,至少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秘书写作的特殊性与专业性,要求秘书在代书时必须反应迅速,思路清楚,切入准确,格式标准,内容完整,用词准确,表达恰当。

2.礼仪训练

秘书的行为举止不仅代表着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行为风格,同时也代表着自己所在企业的形象,行为规范、举止得当始终是秘书的职业要求。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要进行相应的举止训练,主要包括见面规范、微笑规范、握手规范、介绍规范、交谈规范等。另一方面,姿态培训更是不可少的。现如今,广东省中山市坦洲理工学校已在商贸专业开设礼仪形体训练课,利用早读的时间练习如站立、行走、就座、动作、表情等规范。改变一些下意识的不良习惯动作,自然而不刻意做作,经常训练自己的各种姿态,“站如松、坐如钟”,落落大方中充满着从容不迫的优雅,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境界。

3.办公自动化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办公自动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职业秘书一定要会熟练使用这些办公设备。对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尤其是计算机的熟练应用,以及对文字的娴熟处理几乎就是秘书任职的基本条件。所以,我们一定要成为使用电脑的高手,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打字的速度,提高文字录入速度靠的是多练习;二是排版,在实用的基础上,力求美观。

以上这些,只是本人在课题的指导下做的一些尝试,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中,都不够成熟。希望以后与课题组其他成员更加通力合作,在课题研究上取得更大的成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