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范文第1篇

扬州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在江苏的中部,江淮平原南端,长江中下游。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了,在扬州的范围有:郊区,广陵区,邗江区3个地区;高邮,江都,宝应,仪征。这么一个历史遗留下来的风水饱地,特色那一定是少不了,扬州的特色就有:包子,酱菜等等。那当然少不了月。扬州的月我认为是最好看的,尤其是在瘦西湖看月亮。马上就是中秋节了,那时的月亮是最圆的,如果把它倒影在五亭桥的那些洞下,那就有16个月亮倒影在水中,那种景色是多么美啊!

关于月亮的传说有很多,大多都是关于嫦娥的,有人说嫦娥奔月,有人说嫦娥下凡,还有人说吃了月饼之后就梦见嫦娥,这些一大堆的故事我小的时候听的很多,所以我说扬州的月亮是最好看的,决对不是吹牛。要不然很多人称扬州为月亮城呢?现在有很多的人用扬州月或月亮城做广告,现代的诗歌写扬州的里面总也要提到一个“月”字,好像突出月亮城之美,所以来到扬州旅游的游客都说;“扬州城真是名不虚传啊。”都在为这有着月亮城之称的扬州城而赞叹。

扬州,它不仅有月亮城的美称,而在月亮的基础上的烟花三月旅游节更是别有一翻风味,这个旅游节可是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扬州玩,差不多都是为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首李白的千古绝诗而来,虽然有了诗句,但没有真才实料也不行所以,扬州本来就是一座风光秀美的风景城;有着知识和文话的文化城;有着千年博物的博物城。我记的有人说过,“淮海淮扬州。”这句话的意思是:扬州四界地方多水,水扬波以扬出了名。所以,这就是扬州的真才实料。从地图上看,扬州属于亚热带的气候地区,一的四季中,又是以春天的气候最好,景色最迷人的。烟花三月下扬州的“三月”是指农历,相当于一年中的四月。有资料表示说明:当时的扬州,平均气温为14。3摄试度,大地回春,各种各样的花都开了,这就是烟花,就在这是候,扬州的市花——琼花,伴随着扬州的市歌——茉莉花的音调下开放,那时的扬州有一种无与伦比的魅力。所以烟花三月旅游节才引来了那么多的游客,大家都异口同声,拍手叫好。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范文第2篇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在古代众多的送别诗中,此诗堪称是千古绝唱、妇孺皆知的压卷名篇。

本诗约作于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暮春,写的是时年二十八岁的作者与友人孟浩然的分别。孟浩然儒雅风流,诗名远播。李白在上年秋末北游汝海(今河南临汝),途径襄阳,与孟结识,二人意趣相投,一见如故。“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长李白十二岁的“孟夫子”,成为他仰慕的对象。此诗相传是其与孟浩然在黄鹤楼饮酒赋诗、相与为乐之后,送孟浩然扬帆东下的即兴之作。全诗由两幅画面组成:前两句描绘的是江南烟景;后两句营造的是江边送别。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既是叙述,又是写景,也是抒情。叙述,指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和故人将去的地方;写景,一是黄鹤楼,二是烟花三月。“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着墨不多的黄鹤楼,因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拥有了无限丰富的意蕴。“骑鹤下扬州”,成为无数诗酒风流、寻仙问道如李白者的梦想。一个地名,寥寥三字,让人幽思遐想,飘然欲举。有人说:“唐人诗用地理者多气象”,此可佐证。第二景之“烟花三月”,更是如诗如画,似梦似幻。但这四字,不只是表明了离别的时间,酿造了离别的氛围,还表达了诗人在最美丽的季节,送别最仰慕的朋友,那种依依不舍的心绪。

诗中的“烟花”二字乃传神之笔,它突出了江南春日的景象,是“阳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生动写照。“烟”是江南春景的一大特色,更是诗人慧眼的发现和妙手的创造,于是就有了“烟柳”、“烟村”、“烟波”,就有了“烟锁秦楼”,就有了“烟笼十里堤”。

句中的“下扬州”的“下”字,用得很精当,一字承上启下。“下”,顺流而下,自然是从黄鹤楼乘船去扬州,为接下来的“孤帆”句做出铺垫,句意一脉贯通,既简且明。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是一幅境界开阔,令人骋目的画面,历来为人所称道。下游的长江,岸宽水阔,达海连天,成为诗人送别友人的宏伟背景。浩渺之巨,孤帆之微,浑然纳于一处。只此一点,已见李白天纵的才气。

这两句诗,细细推敲,还有更妙之处:从字面看,李白与孟夫子挥手告别,船只离开江岸走了――远了――连船身也看不到了,只能看到帆影――又远了――连帆影也看不到了,唯一能看到的只是流向天际的江水――目逐江水去,思绪似水流。李白一直望到“孤帆远影碧空尽”,仍久久不忍离去,一腔离情别绪,已呼之欲出。语言含蓄,意在言外,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古人论诗,认为诗应当具备三真(艺术的真实):写情宜真,写景宜真,写事宜真,唯真才能传神。这首诗,语言清新,意脉流畅,感情真挚。更重要的是语近情遥,余味无穷。

与作者另外一首《赠汪伦》相比,在艺术上,更胜一筹。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扬州 旅游解说词 历史中的扬州

扬州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来人文荟萃、风物繁华,吸引着众多中外游人。对大多数游客来说,来扬州前,旅游解说词是他们了解扬州的主要渠道;等他们到来,除了亲眼看到扬州的美丽之外,那些旅游解说词中的扬州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可是所有的旅游解说词都是事实上真实的扬州么?

古人说游扬州要三分看景,三分读史,三分吟诗,另一分欣赏扬州的佳丽。想象着也是有道理的,扬州城历经多少繁华、多少沦落、多少故事、多少噩梦?所以我们在看那细雨、斜柳、青绿、飞燕扑面而来,在享受那怡然自得、诗情画意时,我们也不应忘记到历史中去了解一下真实的扬州。

一、关于杨柳

扬州的市树是杨柳。扬州素有“绿杨城郭”的美称。扬州人与柳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缘,每到清明节,家家户户插柳枝,以示春天植树季节来临。所以扬州才有了“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美景。

不少旅游解说词中都有隋炀帝给柳赐姓之说。隋炀帝于大业元年下令开通济渠和邗沟,命人在渠沟旁修筑御道,在堤上遍植柳树,这是史籍确有记载的。但隋炀帝赐“杨”姓于柳之说在《隋书・炀帝纪》和《北史・隋本纪》等史籍中并无记载,其真实性有待考证。

“杨柳”最早出现在《诗经》的《小雅・采薇》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南朝人费昶在《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中曰:“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这里所提到的杨柳明显是指柳树,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依依”、“袅袅”之态。《本草》载:“杨枝硬而扬起,故谓之杨;柳枝弱而垂流,故谓之柳。”古代由于没有专业的植物分类研究机构,文人墨客们常将杨与柳混为一谈,所以诗句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西汉毛亨的《毛诗诂训传》亦曰:“杨柳,蒲柳也。”清代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亦说:“《诗》言‘杨柳依依’、‘有菀者柳’、‘东门之杨’,皆一物耳。”《尔雅》柽、旄、杨通谓之柳,蒲柳又谓之杨,是皆通名矣。”所以,“杨柳”这个情思缠绵的常见意象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并不是隋炀帝的独创,而描写它的名篇佳句更是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唐・白居易《忆江南》)“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幕帘无重数”(北宋・欧阳修《蝶恋花》)等等。

从《史记・天官书》知,扬州被称为“杨州”最早可推至秦汉。诗人白居易《隋堤柳》载:“隋堤柳,岁久年深尽衰朽……大业年中场天子,种柳成行夹流水。西至黄河东至淮,绿荫一千三百里。大业末年春暮月,柳色如烟絮如雪。南幸江都态佚游,应将此柳系龙舟卜。”诗中的“江都”即扬州,隋堤上的柳到了白居易的年代,已因岁久年深而衰朽。这明确无误告诉我们:隋代的扬州就已种植大量杨柳,同时也可推断隋以前扬州肯定已经种植杨柳了。

可见,隋炀帝的种树、赐姓之说,有点儿戏。但是,柳树姓杨,沾了隋炀帝的光,观照于今的现实,仍旧有点知兴替的意义。杨柳之称是否起源于此,还是得由历史考据学家继续去进行判断。然而,这割不断的历史延伸却让人唏嘘不已。

但不管怎样,都割不断扬州种柳的热情。于是至唐代出现了“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杜牧)的盛景,宋代则是“扬州柳垂官路”(姜夔),欧阳修的平山堂“手种堂前垂柳”留千古佳话,而引得坡“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清代王士祯更以“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道出扬州景观的独到和古都的魅力之处。于是才有了柳色满城的扬州。于是虹桥西岸大堤上垂丝拂波、飘逸婀娜的柳树,似乎像一个个饱览沧桑的老人,在倾诉着那流水般逝去的人间万象……

二、扬州琼花

琼花是扬州的市花。据明代《隋炀帝艳史》等小说所述,隋炀帝造龙舟、开运河,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于是在许多关于扬州的旅游解说词中,人们也热衷于添上这一艳丽的色彩。但这一说法正史绝无记载。宋人曹玲有诗为证:“阿雯群芳到金屋,不在区区一枝玉,芜城本是帝王家,稗史流传实非录。”阿雯是隋炀帝的乳名,芜城即扬州,可见隋炀帝并非为“一枝玉”即琼花来扬州。北宋时宋敏求《春明退朝录》载:“扬州后土庙琼花一株,或云自唐所植。”《扬州府志》:“扬州后土祠有琼花一株,世传为唐人所植”。《甘泉县志》亦有类似记载。明代郎瑛的《琼花辨》:“考‘扬志’,谓琼花或云唐植。”

“琼花”最早见于《诗经・齐风》,《辞海》释为“似玉的美石”,而非花木。后魏张注《汉书・司马相如传》云:“琼树生昆仑西流沙滨,大三百围,高百仞,华蕊也。食之长生。”这显然是神话中的仙树。直到唐高宗时期江都人来济在《广陵琼花志》中赞美琼花:“标格异风卉,蕴结由天根,昆山采琼液,久与炼精魂。或时吐芳华,烨然如玉温,后土为培植,香风自长存。”这是最早可证实在唐朝扬州后土庙种植过琼花的。太宗至道三年王禹作《后土庙琼花诗》云:“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赋诗以状其态:谁移琪树下仙乡,二月轻冰八月霜。若使寿阳公主在,自当羞见落梅妆。春冰薄薄压枝河,分与清香是月娥。忽似暑天深涧底,老松擎雪白婆娑。”这是关于琼花最可信的记载,它清楚说明了琼花的形状和其得名的由来。庆历五年、八年,韩琦、欧阳修先后来守扬州,都惊艳于琼花盛开的仙客芳姿。韩琦诗称:“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欧阳修赋诗:“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各种记载表明,琼花兴于唐代,自然和隋炀帝牵连不上。

并且,事实上今“琼花”与闻名于世的古“琼花”并非同一物种,古“琼花”早已不复存在,今“琼花”作为市花反映的不过是扬州人的一种怀旧心情。

由于文人们的赞咏,琼花很快就名动朝野,但琼花的劫难也来临了。曾敏行《独醒杂志》、周密《齐东野语》载,琼花曾两度被移至宫中,但都逐渐憔悴;发还故土,又茂盛如初。宋人杜游《琼花记》载: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率兵渡过淮河到扬州杀伐掳掠,琼花也被连根拔去,“小者剪而弃之”。后土祠道士唐太宁对琼花残根浇灌培护,数年才又逐渐长成。正是在这迁移流离和生死劫难中,琼花显示了它非凡的生命力。《洪武郡志》:德佑元年,元军南下,次年占领扬州,南宋亡国,琼花枯死,以后绝迹。元世祖至元三十一年,道士金丙瑞将和琼花相似的聚八仙补植在琼花生长的地方代替琼花。可以看出,扬州琼花源于唐,繁于宋,而绝于元。

郑兴裔的《琼花集》对琼花和聚八仙进行了比较:“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小而瓣薄,其色微青,不同者一也。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琼花蕊与叶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叶低于花而不香,不同者三也。”1979年版《辞海》无琼花词条,《花经》上将琼花就解释为木绣球(即聚八仙)。所以现在我们看的琼花其实是聚八仙。

如今扬州平山堂东侧有聚八仙一株,甚荣茂,绿枝扶疏,民间仍呼为琼花。但真正琼花生长之地的后土祠琼花台,只余黄土一堆,琼花芳踪早杳不可寻。

三、关于扬州的诗歌

说到扬州,一些诗句便纷至沓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且不论扬州的风景究竟如何,光是那些名家的诗句,已令我们对那片古老的繁华之地心驰神往,于是这些诗句渐渐变成了扬州的名片。但这些在旅游词中广泛运用的诗词真的都是在歌颂扬州的美丽么?

如徐凝的《忆扬州》以致“二分明月”后来成为扬州的代称。后人不究原意,争相传诵,影响广泛,许多没有到过扬州的人就是从这首古诗中了解扬州的美丽。可惜数百年来人们对这首诗的理解都有些偏差。对这首诗最流行的解释是,扬州的少女们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也挂不住一点忧愁。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无赖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殊不知,这里的“萧娘”、“桃叶”其实指的是,“赖”则是“占有”之义,所以《忆扬州》实际是忆人,忆他在扬州遇到的那些“萧娘”、“桃叶”,但后两句却为扬州人接受,赋以新的意义。

再如杜牧的“十年一觉扬州梦”给扬州古城增添了朦胧而又永远抹不掉的诗意。殊不知,它的下一句是“赢得青楼薄幸名”。这诗其实是杜牧追悔十年扬州生活的抒情之作。因政治上失意,扬州十年载酒行乐,放浪形骸,回想恍如梦幻,一事无成,到头来只在秦楼楚馆里挣得一个薄情郎的名声。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则是诗人赠别他在幕僚失意生活中结识的一位扬州的歌妓。

所以可见,许多诗词并非是歌颂扬州的,但我们都拿之来宣传扬州。当然借鉴历史是应该的,可是我们也应当了解其中的原意。

虽然旅游解说词中有些故事与历史有所出入,但我们依旧能从中得到很大的享受,从而让我们更加热爱扬州这美丽的小城。当然在迷恋中,我们也应当去了解真实的历史。

时隔千年,扬州依旧是那个容易让人迷失在时光中的小城。历史的陈迹、依旧的风物、曲折的巷陌,总让你有一种走不出的心情。当我们合上历史的画卷时,竟然发现自己又重回了那久别了的扬州。

参考文献

[1] 钱传仓.扬州琼花[M].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2000.

[2] 李廷先.唐代扬州史考[M].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3] 万建清,许凤仪.扬州老字号[M].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2001.

[4] 李斗.扬州画舫录[M].中华书局,2007.

[5] 朱福.扬州史述[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

[6] 曾华鹏.扬州概览[M].1994.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范文第4篇

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早上去下午去都是满满的。吃的花样最多。坐定了沏上茶,便有卖零碎的来兜揽,手臂上挽着一个黯淡的柳条筐,筐子里摆满了一些小蒲包,分放着瓜子花生炒盐豆之类。又有炒白果的,在担子上的铁锅爆着白果,一片铲子的声音。得先告诉他,才给你炒。炒得壳子爆了,露出黄亮的仁儿,铲在铁丝罩里送过来,又热又香。还有卖五香牛肉的,让他抓一些,摊在干荷叶上;叫茶房拿点好麻酱油来,拌上慢慢地吃,也可向卖零碎的买些白酒――扬州普通都喝白酒――喝着。这才叫茶房烫干丝。北平现在吃干丝,都是所谓煮干丝;那是很浓的,当菜很好,当点心却未必合适。烫干丝先将一大块方的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滗去了水,抟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说时迟,那时快,刚瞧着在切豆腐干,一眨眼已端来了。烫干丝就是清的好,不妨碍你吃别的。接着该要小笼点心。北平淮扬馆子出卖的汤包,诚哉是好,在扬州却少见;那实在是淮阴的名产,扬州不该掠美。扬州的小笼点心,肉馅儿的,蟹肉馅儿的,笋肉馅儿的且不用说,最可口的是菜包子菜烧卖,还有干菜包子。菜选那最嫩的,剁成泥,加一点儿糖一点儿油,蒸得白生生的,热腾腾的,到口轻松地化去,留下一丝儿余味。干菜也是切碎,也是加一点儿糖和油,燥湿恰到好处;细细地咬嚼,可以嚼出一点橄榄般的回味来。这么着每样吃点儿也并不太多。

扬州是一座精致、优雅的城市,走马观花地逛,一目十行地读,读不出滋味来;需要慢慢走,细细品。干脆啊,就让咱们跟随朱先生,踱进“扬州茶馆”,坐下来品味一番吧。

好咧,闲话少说。各位客官,里面请,雅座恭候着您呢。

第一道:品园林“清茶”

阅读美文《访瘦西湖》,完成后面的问题。

访瘦西湖

张佐香

①瘦西湖是绾在扬州腰际的一条绿丝带。

②踏入瘦西湖的南门,我便A入袅袅婷婷的柳树中。柳是扬州的市树。长堤烟柳是一页序章。虹桥至徐园一段,沿堤遍植垂柳,皆是临水的姿势,通体透散着清新的调子,无数婉约的柳枝曼妙飘洒,作出种种造型,轻甩温婉而葱绿的水袖。碧水连天,柳因水漾,像泼墨,洇成纯粹的写意。

③行到柳尽头,便是徐园。园内怪石突兀,亭台楼阁,格局别致,花木扶疏。正厅前立着两株轻摇绿扇、静观历史风聚云散的古银杏,树冠如伞张开,绿叶丛中疏疏密密地点缀着粉绿的果实。园内四周植满各色花卉。凌霄攀着古树俏然zhàn( )放。皎白如雪的绣球,在枝头抱成一团。

④离开徐园,环湖而行。目之所及,曲曲折折潺潺如绿绸缎向天际伸展的是瘦西湖的碧水,高高低低错错落落连名字都很好听的是美丽的桥。有水总有桥。桥永远是水最死心塌地的守护者。踏上如长虹卧波的虹桥,举目远眺,条条画舫静静地驶过湖面,渲染出几分古典情致。过一座桥就换了一道风景,再往前行便是名闻xiá( )ěr( )的五亭桥。五亭桥状如五朵盛开在湖面的并蒂莲,世称莲花桥;又因上置五亭,故名五亭桥。若逢月圆之夜,十五个莲瓣形的桥洞各B一月,十五轮圆月倒悬水中,争相辉映,更能见出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诗意。亭内石栏朱柱雕梁画栋,檐角铜铃轻洒乐音。

⑤二十四桥如一双明眸,拭去岁月的风尘,闪亮亮地夹在唐诗宋词中,静静地和我互望。“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的明月不知温柔了杜郎的多少相思?编织了多少扬州梦?我们只是走过此桥的匆匆过客,这座桥其实永远只属于一个人。

⑥一路行来,一路游目骋怀,一路洒下点点思绪。回眸处,湖面烟霞给花木亭阁罩上了朦胧的面纱,显得缥缈、空灵、清淡、幽雅……瘦西湖像一杯醇香的酒,需要慢慢地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根据拼音书写汉字。

① zhàn( )放

② 名闻xiá( )ěr( )

2. 给文中A、B两处选填适当的词语。(只填序号)

A.①走②落③钻

B.①现②映③衔

3. 图文互相对照,说说下图所示的是文中描绘的虹桥、五亭桥、二十四桥中的哪一座,并请简析理由。

4. 第④⑤两自然段引用古诗词,有什么作用?

5. 仿照第⑥段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以增添结尾的余韵。

【链接】

扬州园林素负盛名,《扬州画舫录》中有“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林胜,三者鼎峙,不分轩轾”之句。后来,历经多次变乱,扬州园林有很多都荒废了。但是,直到现在还保留着一些很有特色的、秀丽多姿的园林,如个园、何园等。有专家认为,扬州园林是北方皇家园林与南方私家园林之间的一种过渡、衔接,既具有北方皇家园林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色,又有大量江南园林中的建筑小品,自成一格。

第二道:尝小巷“ 甜点”

扬州小巷

解飞飞

飘过一阵微雨,黛色的小巷里,软软的雨丝拍打着青青的砖瓦,粉色的月季花在柔柔的风里摇曳生姿,散发着阵阵清香。扬州的小巷,仗着有二千四百年历史文化的沉淀,理所当然地成了一幅古典的水墨画,粉墙乌瓦、苍苔绿藤、淡烟轻笼、小路逶迤。在这只有十几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居然有五百多条小巷,或长、或短、或大、或小,弯弯曲曲,首尾相连,内外相通。真是巷连巷,巷通巷,大巷里面套小巷。它们如同一本本书的扉页,红木窗格小巧,门面狭窄,却是藏着掖着的。那扇门的后面,往往是一个精致的院落,一色的乌青楼阁,一段不同寻常的典故。有历史味浓的益人巷、二郎庙、三义阁、四望亭,有惹人想像的状元巷、黑婆婆巷、螺狮结顶巷,还有的单是念来就好听的:粉妆巷、大描金巷、小描金巷、琼花巷……

每年不晓得有多少外地游客,嘻嘻哈哈地游完瘦西湖、登过平山堂,唯独到了这小巷口,便收敛起了没心没肺的模样,谨慎了。听来的人文典故扰得他们心痒痒的,是很想走进去看看,但是总觉得不好意思随随便便迈进去,仿佛打搅了什么似的。也难怪,这里不比北京的胡同,一大排的黄包车停着,一声一声地吆喝:“北京胡同游!”生怕你不知道似的。这里也不比上海的里弄,多少里弄摇身一变成了饭庄,那是装饰着灯火铺着雪白的台布,等着你去怀旧的。这里是一个居家过日子的小世界,是都市里的世外桃源,是如入画境又是人间烟火。不过是一步之遥,巷子口就是马路,马路上有公交汽车,坐上去,便是都市了。不过是咫尺天涯,对面商场里的促销叫卖声竟是可以传过来的。但,就这一步,就这一尺,却是可以分为“里面”和“外面”的。“外面”的音乐一潮一潮的,从90年代的港台四大天王到如今的周杰伦、张靓颖,追星族已经疯狂得不成样子了;“里面”的音乐却总是不变的。淡淡的黄昏沉淀下来,打扮一新、和小姐妹一同下馆子的女人唱着《粉红色的回忆》《往事只能回味》之类的歌,那卖盐水鹅的老伯哼的是咿咿呀呀的扬剧,老式的流行歌曲和地方戏是小巷里的主流音乐。再说“外面”的服装,如今是一味的小,一味的紧,个个穿得如同裹起的粽子似的,仿佛是中了服装设计师省布料的阴谋,但似乎人人浑然不觉,甘为所谓的“时尚”勒得胳膊都弯不了。“里面”的女人不屑一顾,有一阵子,风行那种背后交叉系绳的衣服,她们议论:“好像人被绑起来似的,再低着头,就更像了。”又有一阵子,冬日里最流行那种高跟黑绒面绣花靴子,又说:“分明是京剧里老生穿的。”于是,她们抱怨根本没有衣服买,只好买来布,勤勤恳恳地请裁缝师傅做,式样虽然不会画,但用嘴巴说也管用,什么“燕子领”“青果领”“护士裙”“八片裙”,说得溜极了。量身腰的时候也是心里有数的,总要叮嘱几句:“记得缩水!”“腰身放一点,我还没吃早饭呢。”裁缝师傅知道差一点都会被她们看出来,哪敢有丝毫的马虎。再说那“外面”的马路,排山倒海的汽车喇叭交响曲,嘈杂得让人心烦,“里面”的小石板路上是自行车的银铃声,细碎得动人。“外面”的天空是树立着的一张张的广告牌,颜色鲜丽,字句醒目。“里面”的天空是裁剪的一小匹布,或是浅蓝底子缀白云,可以做小袄的;抑或深蓝底子缀小星,可以做棉裙的。“外面”的晨曦,是安静得有点懈怠的,而“里面”呢,却是早起的人,买油条、打豆浆,骑着自行车一路过来,篓子里是叮叮当当作响的牛奶瓶。“外面”的夜晚,是灯火辉煌、觥筹交错的;“里面”的夜晚呀,是豆蔻的小灯下,家里的男人沙沙地翻着报纸,女人说着贴己的闲话,时不时地拍打着笑骂几句。

扬州的小巷如今成了一道风景、一幅画,甚至一个谜,引起了无数的谈论说头。那有什么关系?纵然有好奇的闯了进来,一路走一路掩唇惊叹。小巷里的人听着这些,无所谓地笑笑,心里惦记的是炉上还炖着的银耳莲子汤,聊上几句便赶紧回去了。屋檐上的猫倒是探出头来偷偷地瞥了几眼,不过瞥的是熟菜铺里的熏烧鱼。

【赏析】

作者写扬州,不写瘦西湖、平山堂,不写个园、何园,而写“小巷”,这是他在选材上的独到之处。写扬州小巷,重点不在渲染其悠久的历史,不在描绘其曲折回环的结构布局,而在表现小巷里的生活气息,用作者的话说,“这里是一个居家过日子的小世界,是都市里的世外桃源,是如入画境又是人间烟火”。于是,作者将重点放在写人、写市井生活上,又反复运用对比,远取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突出扬州小巷的平易与朴素;近取小巷的“里面”与“外面”,突出扬州小巷的鲜活与宁静。作者可谓扬州小巷的知音,得其真味。

第三道:饮方言“美酒”

方言最能代表地域特色,展现地方风情。读读下面扬州方言版的评书话本《武松打虎》片段,猜猜其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走了五六家店面,只看见左边有一家,三间簇崭新的草房,檐下插了一根簇崭新的青竹竿,青竹竿上挂了一方簇崭新的蓝布酒旗,蓝布酒旗上贴了一方簇崭新的梅红纸,梅红纸上写了五个簇崭新的大字“三碗不过冈”。再朝店里一望,只见簇崭新的锅灶、簇崭新的案板、簇崭新的桌凳、簇崭新的柜台、簇崭新的人。旁的东西有新的,人哪里还有新的旧的?有。柜台里头坐了个小老板,二十多岁;柜台外头站了个跑堂的,十八九岁。俗语云:“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从小老板到跑堂的,都是些小伙,这也算得上一新了。武松站在店门外向里望望,小二站在店堂里头,围裙头儿系得俏波波的,面带笑容,也望着武松。

(《水浒》原文对照: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梢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来吃。”)

【小资料】

扬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全国各地的人基本上都听得懂。但下面三个常见于书面的扬州方言词句,你不了解一番还真不一定懂。

八怪

“八怪”最初在扬州话里并不是指八个人,而是对不遵守“八戒”的人的称呼。后来慢慢演变成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不合规范,便称这个人或这种行为为“八怪”。

乖乖隆地冬

这是金庸笔下的韦小宝(《鹿鼎记》的主人公)的口头禅。“乖乖隆地冬”相当于“妈呀”,用时髦一点的话讲就是“My God”,是并无实际含义、表示惊叹的感叹语。

现在多晚子啦

“现在多晚子啦”是句典型的扬州话,意思是现在几点啦,现在什么时间啦。

第四道:咂诗文“咖啡”

扬州是一座浸润在古典诗词里的城市,自古至今,歌咏扬州的诗词文赋数不胜数。请仿照下面的示例,结合自己对诗句的理解,为下面脍炙人口的诗文名句各写一句点评。

示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点评:这句诗最为脍炙人口,也最广为人知,简直成了代表扬州秀丽风景的一枚经典徽章。

1.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张祜《纵游淮南》

3.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徐凝《忆扬州》

4.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王建《夜看扬州市》

5.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参考答案

第一道:品园林“清茶”

1. 绽遐迩

2. A. ② B. ③

3. 是五亭桥。因为图片中桥的形状和文章第④段“五亭桥状如五朵盛开在湖面的并蒂莲,世称莲花桥;又因上置五亭,故名五亭桥”的描述相吻合。

4. 一是为瘦西湖上的桥增添了古典的诗意美;二是表明瘦西湖不仅美在自然景观,而且美在人文意蕴。

5. 示例:瘦西湖如一首典雅的诗,需要轻轻地吟;瘦西湖是一壶碧螺春茶,需要悠悠地品。

第三道:饮方言“美酒”

烟花三月下扬州上一句范文第5篇

扬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历来很高,南朝诗人殷芸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和唐朝诗人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诗句就足以佐证。

扬州地处长江以北,景色宜人,气候温和,这里不仅风光绮丽,且人物妖娆,加之饮食清淡,故女子肤色多细腻、白皙而微红,像极了婉约的江南少女,因此便有了自古扬州出美女的佳话。

“扬州出美女”这句话不知道已流传了多少年,杜牧当年便写下了“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姓名”的诗句,历史上的扬州美女虽多出“青楼”,但都才貌双全,琴棋书画兼备,为历代文人所流连。古代文人对扬州女子拥有独到的鉴赏力,北宋词人、同为扬州人的秦少游一句“柔情似水”成了多少男子的择偶标准和多少女子的努力方向。

扬州人说话的语调悠悠长长,多以开音节的平声结尾,丝毫不亚于甜甜的吴侬软语,充满了音乐感,所以扬州出扬剧、出评书、出清曲、出弹词。正所谓“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扬州城出美女,扬州城也像美女。

扬州的影响所及,连中国古代的词牌都有《扬州慢》、曲名都有《广陵散》,而以城为名的词曲在中国极为鲜见。

清乾隆年间,浙江风俗诗人汪沆来往于天津、扬州与杭州之间,深感扬州之湖与杭州之湖燕瘦环肥,异曲同工,且扬州之湖别有一种清瘦含蓄、娇妍秀丽的风韵,于是诗兴勃发,欣然命笔:“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千百年来,文人骚客笔下写尽了扬州的秀、扬州的水、扬州的月和扬州的阴柔,因而扬州城尽得水月之灵气。竹西深处,既有《茉莉花》,也有《芦柴花》。驾鹤吹箫,占尽天下二分明月夜,一首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更使其博得了“月亮城”之美誉。

《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它有许多变体,源于明代的一首民歌《鲜花调》。《茉莉花》是人们最熟悉、旋律最优美的诸多变体中的一首,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极富江南民歌清秀细致的特征。歌曲通过对茉莉花的赞美,生动含蓄地表达了青年人的爱情,但也有人认为其表露了一位少女爱花、惜花、护花的情怀及对生活的热爱。

更值得一提的是,《茉莉花》作为典型的中国民歌,十八世纪末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将其曲调用作歌剧《图兰朵》中女声合唱的素材,进而传到了欧洲、南美等地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拔根芦柴花》则是扬州地区人们在水田劳动中唱的歌,属秧田歌。稻农为了解除疲劳、自我调节,便以歌寄兴,他们所唱的内容有很大的即兴性,而曲调和衬词衬腔则相对稳定。这首秧田歌表面上看歌词分为三段,实际上每段只有第一句是实词,其后便是固定衬词“拔根芦柴花”和以虚代实的“清香玫瑰玉兰花儿开”。这样的唱词结构说明此歌是借“花”寄兴,而不在乎唱的是什么,这也是一般劳动歌曲的特征之一。全曲音调在明快、奔放、昂扬的基调中糅合了一点委婉的因素,刚柔相济,兼融江南与江北、劳动歌曲与抒情山歌的特色,这也是它广为流传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