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理问题

物理问题

物理问题

物理问题范文第1篇

怎样才能适应这种需要?要抓什么主要问题进行改革?这里谈谈我们的几点看法。

一、物理学科的课程设置

1990年,根据国家教委印发的《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普通高中物理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部分(即二·一分段),物理教学大纲相应地作了调整。这项调整改变了过去单一的课程设置,是建国以来对普通高中物理课程的一项重大改革,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但从实践看,高中物理课采取分段的办法来划分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内容,具体落实确有困难。我国幅员辽阔,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即使一地之内,客观上也存在差异很大的几类学校。高中前两年的必修课,内容和要求都一致,不能适应这种差异。国家教委最近提出的多种办学模式,我们体会,是承认差异。面对这种差异,高中物理课与其采取分段的办法,不如采取分层次的办法。高中物理课可分为两种物理课,以适应不同办学模式的学校,适应不同程度、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这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特点。同一个知识点,在程度、要求、讲法、侧重点等方面可以不同,甚至可以很不相同。对不同的学生,即使所学知识无大差异,能力要求可以有相当大的区别。也就是说,就知识的理解程度而言,就所处理的问题的复杂程度而言,差异是相当大的。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或为将来准备升入理工科院校打下坚实的基础,二者虽然是一致的,但着眼点不同,对物理课的教学要求将会不同。采取分层次的办法,将会较好地适应高中物理课的教与学。

按照课程计划的规定,高中物理开设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必修课在高中一年级(2课时)和高中二年级(2.5课时)开设。限定选修课在高中二年级(2课时)和高中三年级(3课时)开设。为了适应高中物理课的特点,便于教学,新大纲把课程计划中的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贯通起来,不再分段,合起来称为必修和限定选修物理课。这样,新大纲提供两种物理课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种是必修物理课(简称1类课),共4.5课时。第二种是必修和限定选修物理课(简称2类课),共9.5课时。

1类课是基本要求的物理课,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内容和要求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知识面包括物理知识的主要方面。考虑到现行必修课的知识面较窄,新大纲适当地扩展了1类课的知识面。2类课是较高要求的物理课,适合于理科基础较好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要求着眼于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打下比较坚实的基础,内容包括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主干知识,同时增加了近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论,作为选学内容。2类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覆盖1类课,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必修课的要求。

据了解,现行必修课对部分学生要求仍偏高,所以新大纲从总体上适当放低了1类课的程度。2类课的程度,就重要的主干知识而言,与现行的必修加选修的程度大体相当。以2类课与我们所看到的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物理课比较,基本的主干知识大致相同,但程度上我国要低些。

两种物理课的内容都分为必学和选学。选学内容不作考查,供师生选择,以补充知识面偏窄的不足。

新大纲对必学的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A层次要求低,B层次要求高。作B层次要求的知识点是比较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在1类课中,A层次的知识点约占全部知识点的60%,B层次约占30%。在2类课中,A层次约占50%,B层次约占40%,B层次所占的百分比有所提高。教学要求分层次,有利于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不适当的加深,减轻学生的负担。

新大纲十分重视实验。1类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12个,其中有4个是新实验,必做实验个数与现行必修课的必做实验个数相同。2类课的必做学生实验共23个,其中有一个是在专题中安排的制作性实验,这23个实验中有7个是新实验。现行的必修加选修一共17个学生实验,新大纲增加了6个实验。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学生实验所占比例有所提高。大纲中安排的演示实验有所增加,并提出,有的演示实验可安排为学生随堂实验,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有利于学生仔细观察现象,提高观察和实验能力。

能力的培养要因材施教,因而两种物理课的能力要求是不同的。1类课的能力要求相对低些,这并不是说,某些方面的能力如运用数学的能力不需要培养,而是考虑到能力的要求应该恰当,应该有所侧重,不能脱离多数学生的实际。2类课的能力要求高些,表现在新大纲提出要设置适合于高中学生的课题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初步能力。这是一种新的尝试,而且要求较高,希望能在实施中积累经验,使之成为培养能力的一条新的途径。

实行两种物理课并不要求过早地分流,或者说过早地分为文理科。不论选用哪种物理课,都要在高中阶段学习必修课的内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适应现代生活,继续深造,都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便于实施,在高中一年级,两种物理课的内容和要求完全相同。学生进入高中二年级后,分别学习上述两种物理课。2类课把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的内容安排在一起,是为了便于教学,不是为了所谓“一次到位”。在高中一年级,为了适应大多数学生某些重点知识的应用,如牛顿运动定律、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的应用,限定为简单的应用。而在高年级,在2类课中设“专题”,以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和综合地运用知识。

我们认为,根据新大纲编写的新教材,高中一年级应该有较大的弹性,以适应不同学校和学生的需要。教师在高中一年级可根据各自的情况,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并指导他们在高中二年级对两类物理课进行选择。

面向全体学生,要承认差异,使他们都能有效地学习,这应该是物理学科课程设置的着眼点。

二、教学内容

新大纲指出:“教学内容应当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他们进一步学习,以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这就需要从新审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按照两类物理课的不同要求,进一步对教学内容加以精选,并适当予以更新。

(一)科学技术有加速发展的趋势,预料21世纪的科学技术将发展得更快。面向21世纪,要考虑高中物理课如何适应这种趋势。高中是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物理学又是一门基础科学,这就决定了高中物理课应当强调加强基础,把那些重要的基础知识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在高中阶段,基础打得扎实,学生才能在今后有效地学习文化科学技术。脱离开打好基础,片面追求大量的现代知识,只能得其皮毛,回过头来就会觉得基础单薄。

加强基础,这是确定高中物理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在这个基本要求下,要处理好主干知识与非主干知识、经典物理知识与现代物理知识、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的关系。

(二)在高中首先应当把那些在知识结构中处于重要地位的主干知识学好。主干知识学得透彻,学习其它知识就容易些,也有条件扩充和加深自己的知识。在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要减轻学习负担,决不能削弱主干知识。新大纲精简了某些非主干知识,以加强主干知识。

一方面要强调主干知识,另一方面知识面又不能偏窄,这是一个矛盾。知识面偏窄,不利于开阔眼界和思路。知识面窄,这是我国学生的重大缺陷。但是,在当前,宁可知识面相对窄些,也要保住主干知识。宁可要求低些,也不能冒然砍掉主干知识。因为主干知识学得好,学生将有可能独立地去扩展知识面。此外,教材可增加阅读的内容,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阅读能力,鼓励学生主动地开拓知识面。这样可以很好地解决强调主干知识与知识面偏窄的矛盾。减轻负担,必须精简某些次要内容。有的知识在大纲中可不列为知识点,不作扩展性要求,采取其它形式如练习的形式去解决。

减轻负担不能只靠砍内容,要多方面设法解决矛盾。例如,主干知识的要求要合适,不能不适当地提高要求。教材的系统或结构要加以改进,充分发挥主干知识的带动作用,使主干知识和非主干知识配合得更好。教学方法要加以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讲解不能过细,要给学生留有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余地。要强调因材施教,对物理有兴趣的优秀学生,应该鼓励和帮助他们课后独立地钻研。课内讲得精粹一些,而且有吸引力,使学生对物理发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三)要处理好经典物理和近代物理的关系,适当增加近代物理的内容,使教学内容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经典物理知识反映了宏观、低速情况下的客观规律,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近代物理知识是在经典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好经典物理知识,才能够进而学习近代物理以及其它各方面的知识。

近代物理是指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基础的20世纪的物理学。前期量子论的知识在现行大纲中已经有所反映,为使量子论的知识能够充实一些,新大纲中明确列出量子论,以求有所加强。现行大纲中没有涉及相对论的知识,新大纲列出相对论,作为选学内容,希望经过新大纲的实施,逐渐取得在高中讲述相对论(主要指狭义相对论)的经验。教学内容要随着时代而有所更新,不更新将不能体现和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但从全国大面积的推广来说,这种更新的进程应该是渐进的。当前,在课程的内容和体系上作过大的变动,看来还缺少经验和依据。而且作过大的变动,教师和设备均不适应,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逐步积累经验,逐步探索,是一条可行之路。从长远来看,课程的体系应该而且必须改变。当今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在中学阶段哪些知识是基础知识,体系应该如何改变,都需要重新加以认真研究。物理课程要作较大的改革,必须先在小范围内试验,取得经验,以备将来改革之需。

新大纲加强了守恒定律,加强了能量的知识,加强了波动的知识,努力反映与近代物理的联系。在教材的编写中,应当寻求传统内容与现代内容的“接口”或者“连接点”,引导学生走向近代物理之门,开阔他们的眼界,引起他们的兴趣。讲解经典物理知识,要反映和渗透近代物理的观点。还应当以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介绍近代物理的成果,使学生知道近代物理是怎样从经典物理发展起来的,知道物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物理大厦正在不断建造之中。

物理学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其它自然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形成了许多交叉科学。这是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要使学生“了解物理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以体现物理学作为基础自然科学的特点,以加强高中理科各门课程的联系。如何体现这一点,还研究得不够。在编写新教材的过程中,我们还要作进一步的努力。

(四)物理知识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确定教学内容应该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际知识之间的关系。新大纲指出,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学习比较全面的物理知识及其实际应用”。在教学目的中把基础知识和实际知识并列,说明对实际知识相当重视。教学中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而轻视实际知识。教学中要以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讲述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介绍与基础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在新大纲的知识点中,列出了相当数量的属于实际应用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知识点。这说明新大纲在教学内容中充分反映了上述教学目的。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指出,要使学生“了解物理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联系实际,是完成这一教学目的的唯一途径。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应该使学生了解物理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更广阔的角度认识物理学的作用。在新教材的编写中,我们要努力体现这一点。

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又一个特点是:从发现,到发明,到实用,周期越来越短,即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为21世纪培养人才,应该充分考虑到当今科学发展的这一特点。我国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不强,不善于应用知识。针对这一情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更要大力加强联系实际,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引导他们关心实际问题,理解实际问题中的物理原理,有志于并且善于把所学知识用到实际中去。要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开拓意识、创新精神的人才,这个任务,高中物理教学应当很好地分担。

三、能力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能力。加强能力培养,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新大纲总结多年来在培养能力方面的经验,明确而且有针对性地作了阐述,这将有助于今后更加切实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

(一)在诸多的能力中,新大纲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独立思考,这种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品质,虽然不是物理课单独能够培养的,但是,物理课却应该分担这个任务。在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所学知识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有较大的提高,因而在高中物理课中有条件、有可能担负起这个重要任务。

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应该贯穿在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之中。这一要求,在新大纲的说明中有明显的体现。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地发表看法,提出质疑。要培养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分类、概括、总结的能力,逐步要求他们自己归纳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以期能够逐步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要培养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学会独立地获取知识和拓宽知识面。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习惯,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改进教学方法。不分巨细,都“嚼碎”了“喂”给学生,这种传授知识的方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够拓宽思路但不考的知识不涉及,将会堵塞学生独立钻研的志趣。为了防止高考失分,让学生超量地做题,以致出现生题不会做,学生埋怨教师没有提供此类型的题目。这表明有的学生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一些具体能力的培养一定会受到影响。将来进入高等学校学习,或者进入社会,都会显得很不适应。新大纲中强调独立思考,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新大纲总结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根据物理学的特点,提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这是物理学探索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与此相适应,高中物理应当培养这三方面的能力。

新大纲对高中物理教学所应培养的能力作了具体阐述,比现行大纲有所充实和提高。例如,对观察能力的要求比初中有所提高,除了要求学生“能有目的地观察,辨明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还进一步要求学生能“认识观察对象所发生的变化过程以及变化的条件”。当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强,针对这种情况,新大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和测量”,“会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正确结论,了解误差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会写出实验报告”,并进一步要求“会控制实验条件,排除实验故障”。对基本仪器的使用,分成两种要求,大部分要求是能正确使用,一部分要求练习使用,以便于具体落实。关于误差和有效数字的要求,大纲中作了具体说明。在2类课中还要求“能在某些实验中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个别实验中要求会合理的选择仪器。

新大纲要求培养“抽象和概括、分析和综合、推理和判断等科学思维能力”。这在科学思维能力的层次上,比初中向前推进了一步。如果说,初中较多地是直接概括,那么,在高中,由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也由于高中所处理的问题有所深化,则较多地要求在抽象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分析的深度和综合的广度,都比初中大大提高,因而对分析综合能力的要求也相应地大大提高。在初中,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的,在高中,有些规律要经过推理得出,而且处理问题要较多地运用推理和判断,因此,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也大大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提不高,不能学好高中物理。知识和能力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不但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需要科学思维能力,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同样需要。科学思维能力正是在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的。

大纲在阐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时,强调“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概念、规律和模型等知识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解决问题,不能死记方法和步骤,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形下,特别是新情景下,能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善于迁移和运用,把知识学活用活。强调“弄清物理过程、状态和情景,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具体分析,就是要分析物理过程、状态和情景,这是解决问题的最重要的一步。具体分析物理情景、思路和方法,抓住了这几点,就是抓住了根本。

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培养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科学,表达和处理问题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种语言,可以简明确切地表达问题;数学是一种工具,可以进行推导和运算。不会运用数学,物理很难学好。因此,新大纲提出培养运用数学的能力是必要的,这要求我们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中去。学习物理,应该学会进行计算,以至最后得到物理结论。但是,解决物理问题,还常常要用到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和推理。因此,新大纲提出要重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这对学好物理很重要,是一种较高的要求,希望能够引起重视。针对图象的运用能力较弱的情况,新大纲提出要学会用图象表达和处理问题,这一点也希望能够引起重视。

物理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物业管理区域;业主管理委员会;居民委员会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5-0085-02

一、赤峰社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赤峰地区随着旧居民小区住宅修善需求的增加、设施设备的老化,人们对环境卫生要求的提高,物业管理问题也随之增加。面对较难解决的物业纠纷,赤峰的物业问题存在其自己的特点。

(一)物业管理区域划分不明

所谓物业管理区域是指由物业所在地房地产主管部门在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配合下,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划定的并由一个物业管理企业实施统一物业管理的居住区域。一个物业管理区的划分需要考虑居住物业之间的基础配套设施,物业管理区域的规模、居民委员会的设立范围、是否宜于统一整治封闭成一个区域的物业等诸多因素。而目前赤峰地区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存在着不明确,或者说自从物业管理法规实施以来没进行过统一的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从而导致一个居民委员会管理若干个物业管理区域,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有的由几个物业管理企业共同管理,这与国家最初设立物业管理区域的初衷相违背。这一现象的出现导致了物业管理难度加大,居民权力难于维护的局面。如赤峰市松山区松洲街道办事处富贵园社区居民委员会其所管辖区并没有进行过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只是确定其所管辖的区域范围,此范围的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有三个物业管理企业在实施物业管理,每个物业管理企业所辖物业均是独立存在封闭式的一个居住小区,且其管辖街区还存在互不相邻的情形。从这一现象我们可以发现,有关机关和人士把居住小区和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混淆了,从而导致物业管理区域划分的不明确,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出现了几个业主管理委员会,各自为政,物业管理存在较大的问题,物业纠纷也日益增多。

(二)物业管理区域内新旧物业交错存在

随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开发的风起,赤峰地区许多社区居民委员会所在辖区出现了新旧物业交错存在的现象。旧小区由于建成年代久远,当时物业法律规范不完善,建成时物业的大修基金要么没缴,要么缴纳后没有存放指定账户或挪作他用,现在业主的物业出现需要维修情况,但却无可用的维修基金。道路崎岖不平,设施设备老化不堪重负,居民的生活苦不堪言,而且许多旧小区居住的是老年人,经济条件不好,收入较少,维修费用收不上来,出现物业管理维修不到位的情况,最终造成恶性循环,物业纠纷越来越多。而新建成的小区居民情况良好,入住的业主多为年轻人,或经济条件较好的住户,新小区建成时既有物业公司接手管理,服务较好,相对于旧小区而言,在现有法规较为完善的情况下,大修基金有统一专门账户管理,专款专用,物业纠纷相对较少。这时所在辖区居民委员会会面对很多不同层次的物业纠纷问题,加大了工作和管理难度。

(三)居民缺乏法律知识,解决问题方法不当

每个社区居民委员会面对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年龄、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素质的居民,而物业问题又是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的问题,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导致出现不同种类的物业纠纷。现在多数居民对物业管理法律知识缺乏,不知如何正确维权,有些人甚至不知道自己在物业管理中享有哪些权利,承担怎样的义务,以及如何通过业主委员会进行维权。所以多数人在遇到物业纠纷时,通过拒不缴纳物业费来提出抗议,从而导致物业公司的服务质量下降,加剧了问题的恶性循环,但当物业服务企业通过诉讼途径解决此类纠纷时,居民往往会败诉。这时居民发现通过拒交物业费而不能解决问题时,往往就会求助居委会。居委会居间调解后,部分居民又拒不履行约定,让居民委员会也会倍感无力,尤其是那些旧小区问题多,没有物业管理企业愿意接手,从而居民委员工作难于进行下去。居民的问题也就不可能解决。

(四)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知识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一个新建小区业主委员会的组成,旧小区业主委员会的改选,物业公司的入住,都离不开居民委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业纠纷的增多,许多居民在物业问题上首先考虑到的就是要到居民委员会反应问题,而一部分物业公司在进驻一个物业小区从事物业管理时,也离不开居民委员会。但由于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在这期间的工作有时会出现失误,使得居民委员会成为矛盾的焦点,加大了社区工作的难度,也导致简单的物业纠纷解决不及时。

二、解决赤峰社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面对纷杂的物业纠纷和赤峰地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我们应找出正确的方法和措施来杜绝这一现象。

(一)明确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

物业纠纷问题不是小问题,因为它关系着每个人的生活,明确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它便于业主组建业主管理委员会,由业主委员会自主管理业主,自主选择物业公司,减少居民委员会的工作量;明确物业管理区域,便于居住区实施统一管理,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管理的物业管理区域,有利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这样就要求赤峰市、县房地产管理部门在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配合下,根据实际情况划分物业管理区域。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划分一个物业管理区域要考虑一些相关因素,如是否为相对完整的居民区或组团;一个物业管理区域的规模应界定在3-10万平方米;是否处于一个街区,位置要互相靠近;基础设施、公共配套设施是否相关;是否与居民委员会的设定范围一致;新设立的居住区域或组团是否按城市详细规划属于一个物业管理区域。明确了物业管理区域的划分,会减少居民委员的工作难度,对物业纠纷找出统一有效的解决办法,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二)新旧物业区别对待

上面我们介绍新物业区域的设立,由于现有法律相对完善,管理到位,物业纠纷相对较少,而旧小区遗留问题较多,这样就要求对新旧物业小区区别对待。对待旧小区政府相应主管机关应主动介入,而不能单独由居民委员会去解决问题,因为居民委员会的行为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会导致工作做了许多却不见成效,矛盾仍不能缓解。政府主管机关介入旧小区的管理,首先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于没有缴纳大修基金的小区,政府要定收费标准,统一收缴,纳入专门账户,对于无力承担此项费用的孤寡老人,可以允许其向相应机构寻求救济,由国家单独划拨费用进行救助;对于业主已缴纳大修基金的旧物业小区,如果大修基金被挪作他用或没存入指定账户的,政府机关亦应主动介入,查找大修基金流向,对相关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保证大修基金的正常启动,从而维护广大业主的利益,减少纠纷发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后,新旧小区重新归入一个物业管理区域,进行统一集中管理。

(三)对社区居民进行普法宣传,正确维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但人们对物业管理法规相对了解较少,所以要求居民委员会要对广大社区居民进行物业管理法规的普及教育,定期进行宣传,必要时可以安排专题讲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当业主认为物业公司服务不到位时,以拒交物业费来对抗,我们知道物业公司物业服务不到位针对不同业主,反映出的问题不一样,有的是维修不及时,有的是卫生打扫不及时,有的是公用照明存在问题等等。所以统一用一个标准来衡量物业公司服务,拒交物业费是不正确的,且拒交物业费往往会造成恶性循环,越拒交,服务越不到位,服务越不到位越拒交,最后会在业主和物业公司之间造成死结,导致物业服务陷于瘫痪,有时甚至会出现流血事件,后续物业公司也不敢入驻,业主的生活严重受到影响。也有时是个别业主影响整个物业区域的业主。所以,居民委员会可组织居民学习相关的物业管理法规,遇到物业问题时,通过合理取证、举证,通过诉讼途径解决物业纠纷,让物业公司提高其服务水平,使得业主合法权益最大化。

(四)社区居民委员会吸纳相关专业人员

目前我国存在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缺乏的状况,工作人员少且多数工作人员都不掌握相关法律知识,针对日益增多的物业纠纷,居委会工作量加大,甚至有些居民连安装空调出问题都来居委会进行投诉,所以目前社区居民委员会应吸纳有相关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员,这样能更大限度减少居委会的工作难度,也能最大限度为所在辖区居民服务,提供法律知识咨询,帮助广大业主维权。

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物业管理这一新兴行业应运而生,随着物业管理企业飞速增加,它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扩大就业起着积极的作用。而社区物业管理又是一个相对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它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应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共同寻求解决之路,增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物业管理条例.

〔2〕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关于城镇居住物业管理区域划分办法(试行).

物理问题范文第3篇

小球A和小球B的质量分别为mA和mB,且mA>mB,在某高度处将A和B先后从静止释放,小球A与水平地面碰撞后向上弹回,在释放处的下方与释放处距离为H的地方恰好与正在下落的小球B发生正碰,设所有的碰撞都是弹性的,碰撞事件极短.求小球A、B 碰撞后B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

一、题性分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动量能量应用题,其基本理论是动量守恒定律与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考查考生综合应用学科内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对物理过程的理解和运用物理规律的综合能力,以及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二、题解分析

解析根据题意,由动量守恒定律可知,小球与碰撞前的速度大小相等,设均为v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mAgH=12mAv20.(1)

设小球与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以竖直向上方向为正,由动量守恒定律有

mAv0+mB(-v0)=mAvA+mBvB.(2)

由于两球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故

12mAv20+12mBv20=12mAv2A+12mBv2B.(3)

以上是根据物理情景列出的方程组,求解B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关键是求解碰撞后B小球速度的大小vB,看上去这个方程组可以化为一元二次方程,很好求解.但实际计算起来并不简单,如果你是由(2)式得vA再代入(3)式直接求解vB的话,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那就更加麻烦了.这里从略.根据以上情况我做了如下处理:将(2)式移项并整理得

以上是笔者的解题过程,从整个解题过程可以看出:首先,同学们要会用动量守恒定律及能量守恒定律列方程组.其次,对所列方程组加工处理化二次为一次,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答案的正确率.再次,希望同学们在以后解动量能量方程组时优先选取以上解法.

三、试题启示

1.要求高中物理教师知识素质更高,思维更开阔

教师在讲授物理知识与规律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例如就上述高考题而论,老师在讲解动量能量问题时,就可以尝试用因式分解法,而不是一味地用一元二次求根公式.

2.明确数学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好帮手

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对物理对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综合,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最有效途径.这既要求对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有正确的理解,又要求对数学理论和技巧能灵活地应用,把数学的表达形式和物理规律、物理现象紧密地联系起来,能提高物理工作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问题范文第4篇

一、运用题目给定的图像解答物理问题

在运用题目给定的图像解答物理问题时,首先要做到:1.看清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以及物理量的单位,明确因变量(纵轴表示的量)与自变量(横轴表示的量)的制约关系;2.看图线本身,注意观察图像中的图线是直线、曲线,还是折线,分析图线所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趋势,进而明确图像反映的物理内涵;3.看交点,分清两相关量的变化范围及给出的相关条件,明确图线与图线、图线与坐标轴的交点(截距)、图线斜率、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物理意义。

在看懂以上三个方面后,进一步弄清“图像与公式”“图像与过程”“图像与物理量”之间的联系与变通,以便对有关的物理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例1.如图1所示,长1.6m、粗细均匀的金属杆可以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一拉力――位移传感器竖直作用在杆上,并能使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该传感器显示其拉力F与作用点到O点距离x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据图可知金属杆重

()

二、根据题设去作图、运用图像解答物理问题

在运用图像法求解物理问题时,还需要具有将物理现象转化为图像问题的能力。具体方法是:1.认真审题,从题中所需求解的物理量,结合相应的物理规律确定所需的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有时还需确定原点的坐标);2.根据题意,找出两个物理量的制约关系,结合具体的物理过程和相应的物理规律作出函数图像;3.由所作的图像结合题意,运用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和推理从而找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再结合相应的数学工具,求出相应的物理量。

例2.部队集合后出发沿直线前进,已知部队前进的速度与到出发点的距离成反比,当部队行进到距出发点距离为d1的A位置时速度为v1,求

(1)部队行进到距出发点距离为d2的B位置时速度为v2是多大?

(2)部队从A位置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t为多少?

解析 (1)已知部队前进的速度与到出发点的距离成反比,即有公式v=k/d(d为部队距出发点的距离,v为部队在此位置的瞬时速度),根据题意有v1=k/d1 v2=k/d2

v2=d1v1/d2

(2)部队行进的速度v与到出发点的距离d满足关系式d=k/v,即d-1/v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如图4所示,由题意知,部队从A位置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t即为图中斜线图形(直角梯形)的面积.由数学知识可知t=(d1+d2)(1/v1-1/v1)/2

(1)根据图像可知:断点位置在x等于

_____cm处,电源电压U0等于_____V;

(2)电阻R等于多少欧姆?

(3)从断点处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该滑动变阻器滑片P每滑动1cm的阻值变化为多少欧姆?该滑动变阻器电阻丝没有断路时的总电阻值是多少欧姆?

解析:(1)根据图像可知:断点位置在x等于5cm处,电源电压U0等于1.50V

(2)当电流表读数为I1=0.15A时,电压表读数为U1=1.35V

则:U1=U0-I1R 得R=1Ω

(或当电流表读数为I2=0.30A时,电压表读数为U2=1.20V据U2=U0-I2R

解得R=1Ω;也可由过断点后的其他电压、电流值计算得出)

(3)当x=5cm时,设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1

当x=10cm时,设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R2

U1=I1R1

得R1=9Ω

U2=I2R2

得R2=4Ω

故滑动变阻器滑动5cm电阻的改变量

是ΔR=R1-R2=5Ω

所以从断点处滑片P向左滑动的过程中,该滑动变阻器滑片P每滑动1cm的阻值变化是1Ω。

物理问题范文第5篇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图形图像主要分为示意图形和函数图像两大类,示意图形主要包括实验装置示意图、物质结构示意图、电路结构示意图、受力分析示意图、运动过程示意图、物理概念示意图等,函数关系图像主要有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正(反)比例函数等各类反映不同物理过程和物理规律的图像。

所谓利用图形思考物理问题就是通过物理知识和物理情境的图形表征来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帮助对物理问题的思考,并最终促成物理问题的成功解决。具体方式主要包括图线形状观察、二维面积比较、平面立体转换、动态过程定格、化无形为有形,等等。

1.图线形状观察

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均可用示意图形和函数图像来表示,通过观察图形图像(直线、曲线)形状可加深理解各类物理概念,迅速解答各类物理问题。

例题: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弹簧连接,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弹簧处于原长,现用水平恒力F推木块A,从开始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当两木块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摇 ?摇?摇?摇V;当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摇?摇?摇?摇a(填“>”、“=”、“<”)。

分析:由牛顿第二定律知:A的加速度a=(F-kx)/m;B的加速度a=kx/m。

从F开始推木块A,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木块A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运动;木块B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当两木块加速度相同时(如t时刻),速度v>V;当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如t时刻),加速度a≤a。

点评:此题为变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通过在v―t坐标平面内定性描绘A、B物体的速度变化图像,寻找斜率(加速度)相等的特殊时刻,比较同一时刻的速度大小,或比较速度相同时刻的斜率大小可迅速直观地得出问题的答案。

2.图形面积比较

高中物理中涉及的各类物理规律即可用文字叙述,也可用公式表示,所有的物理公式均能通过函数图像的形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征出来。坐标平面内的函数图像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可表示各类物理概念,如v―t图像中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F―t图像中的面积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冲量,F―s图像中的面积表示力F对物体所做的功,P―V图像中的面积表示气体压力所做的功,U―I图像中的面积表示电功率,I―t图像中的面积表示电荷量等。在分析具体物理问题时,通过物理过程的图形表征,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可巧妙地解答各类物理问题。

例题:给定充电电压为U的某电容器开始放电时不同时刻测定的放电电流,可根据测得的电流值在I―t图像上描点作图,并连接各点得到平滑的放电电流曲线,则曲线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即为开始放电瞬间电容器极板所带电荷量Q,在测量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通过数小方格的形式来计算,超过半格的算一格,不足半格的舍去,从而巧妙地测出了电容器的电容值。

从上述例子可看出,当无法用公式表示出函数曲线关系,无法用代数方法计算相关物理量时,可尝试着分析曲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代表的物理意义,“数”出面积,巧妙答题。

3.平面立体转换

一切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都是在几何空间发生的。研究和学习物理问题首先要确定物体的空间位置及其变化情况,形成问题的空间几何图像。严格说来,任何一个三维物理情景的图形表征都只能以二维平面图形的形式加以再现。如果我们想在平面上把一个三维物理情景立体物的视觉概念再现出来,必须转换视角,表征物体的一个或几个方向的视图,然后再运用这些视图去再现出这个物体的完整的视觉概念。

高二学生在学完电学后便进入到磁场和电磁感应知识的学习。同力学和电学知识比较起来,磁场知识有明显不同,研究对象所处的空间环境(即磁场分布)、受力情况(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或运动的带电粒子受到的洛伦兹力)、运动图景等均由二维平面转换到三维空间,这就更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和习题课时通过示范和强化,逐步培养学生将立体物理情境转换为二维平面图形的表征能力。

例题:如图所示,通电直导线正下方有一电子以速度v进入磁场区域,速度方向平行于直导线,试分析此后一小段时间内电子的运动轨迹弯曲情况。分析求解此题,必须选择通电直导线磁场分布的侧视图。从侧视图中可看出,离直导线越远处磁感应强度越小,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但根据R=mv/qB可判断电子运动的轨道半径逐渐变大,轨迹应如图所示。

4.动态过程定格

我们在解决一些物理问题时,只能看到用语言文字描绘的运动情景,其中的运动过程往往变化多端,关键的物理关系恰恰就建立在过程变化的瞬间,这就势必要将这些“运动瞬间”定格下来,使其“暂停”在我们眼前,这样物体运动的全过程就可通过几幅静态图像完整展现出来。说明这种效果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便是频闪摄像。通过这种频闪摄像将物体的运动变化细节一一呈现出来,并最终通过形象的相似性和变化的连续性二者相结合,将频闪图形知觉为一个连续活动的过程,就像实际动态过程真正发生在眼前一样。

高中物理教材中的频闪照片有很多,如自由落体运动、平抛物体的运动、弹性碰撞过程、简谐振动过程,机械波变化过程,等等。学生在观看这些频闪照片时,既要通过频闪照片理解过程变化规律,又要学会这种定格动态过程的图形表征思维方法。

半抛和自由落体运动频闪照片 完全弹性碰撞过程频闪照片

例题:质最为分别为m和m的A、B两木块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轻弹簧与B物体相连。现A以初速度V向B运动,接触弹簧后即与弹簧相连,求此后B物体速度的最大值和系统动能的最小值。

分析:A、B两物体的运动过程可用图来表示。通过受力分析和过程分析,定格了A、B相互作用过程中弹簧保持原长压至最短恢复原长拉至最长恢复原长压至最短周而往复运动过程中的关键转折状态,容易看出当弹簧第一次恢复为原长时(状态3)B物体的速度最大,当弹簧被压至最短(状态2)或被拉至最长(状态4)时系统的动能最小。利用运动过程中的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不难求出最终结果。

无疑图形是强大的工具,尽管物理知识的图形表征具有思维的形象性、概括性、创造性等诸多优越特性,但只有当人脑中储存的视觉意象与图形表征产生“共振”时,图形才能被识别,只有理解了图形的实际物理意义时,图形表征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