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芒种养生

芒种养生

芒种养生

芒种养生范文第1篇

在饮食方面,应以清淡祛暑、清热解毒食物为主,如利水祛湿类食物:黄豆、绿豆、金针菜、冬瓜等,清热祛暑类食物:西瓜、荷叶、丝瓜、黄瓜、芹菜、苋菜、甘蔗等,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茼蒿、茭白、竹笋、菜瓜、荸荠等,健脾利湿的食物有:蚕豆、赤豆、青鱼、鲫鱼、鲢鱼、扁鱼等。

重点推荐的食物

1.鸭肉。在保持荤素合理搭配的基础上,夏季食用肉类的首选非鸭肉莫属。鸭肉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温不热,清热去火,根据中医“热者寒之”的原则,在容易上火的季节食用,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极强,凡是体内有湿热、虚火过重的人都适合吃鸭肉。

2.西洋参。酷暑盛夏,多汗会损耗人体阴津,伤阴则易生虚火,出现疲乏、倦怠、心烦意乱、舌红尿赤等症状。而西洋参性凉而补,能降火、生津液、除烦倦。每次取上1~2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非常方便。

3.鱼。这个时节正是大黄花鱼、小黄花鱼、鲐鱼、鲅鱼及三文鱼和多宝鱼的产卵期,因此,此时最适宜吃这几种鱼。

4.桑椹。桑葚又名桑果,成熟的桑椹味甜汁多,酸甜适口,又被称为“民间圣果”。桑椹味甘酸,性微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肝益肾、生津润肠、乌发明目等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须发早白、消渴口干、大便干结等症。桑椹入胃,能补充胃液的缺乏,促进胃液的消化,入肠能促进肠液分泌,增进胃肠蠕动,因而有补益强壮之功。现代医学认为,桑椹果实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果糖、胡萝卜素、维生素(A、B1、B2、C)、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及矿物质钙、磷、铁、铜、锌等营养物质。

5.泥鳅。经过一个春天的生长,在这个时节,泥鳅肉质达到了最为肥美的时刻。因其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良食品,故被称为“水中人参”。中医理论也认为,泥鳅有补中益气、解毒保肝、解渴醒酒、养颜等功能,同时,老年人常吃泥鳅还有助于抵抗衰老,强身健体。

相关文章:

1.二十四节气之芒种养生篇

2.芒种养生食谱推荐

3.二十四节气芒种吃什么养生

4.芒种节气

5.二十四节气养生

6.芒种时节资料大全

7.清明养生小常识

8.芒种节气芒种怎么养生

芒种养生范文第2篇

(公历6月5-7日)

螳螂生 始鸣 反舌无声

[宜]午睡、勤消毒,注意卫生

[忌]物品发霉,疾病传染

芒种的“芒”指麦类等有芒作物;“种”,则指谷黍作物的播种。这一时节,有芒的作物开始成熟收割,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到了播种的时候。如果过了这个时节再播种,作物的成活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农谚中有“芒种忙忙种,一过白白种”的说法,所以芒种又有“忙种”的意思。

芒种前后,由于此时雨量增加,空气中湿度加大,各种物品容易发霉,因此这一时节又被称为“霉雨”季节。因此时正值梅子成熟之际,因此“霉雨”又被称为“梅雨”。同时,蚊蝇也开始大量孳生,各种疾病也更容易传染,因此五月又有“百毒之月”之称。由于端午节也在这个节气之内,端午前后,人们在门楣上悬挂菖蒲,为了就是避邪驱毒,以保平安。

在我国江西流传着一句谚语:“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说出了这个时节人的特点――懒散。因此,芒种时期要注意多做运动,以利于气血的运行。另外中午最好休息一会儿,以利于体力的恢复。

饮食方面,应坚持减酸增苦的原则。

黄梅时节家家雨,不妨借用五枝汤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客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宋代诗人赵诗秀的一首《约客》,把夏夜清悠寂寥的“闲散人”刻画地入木三分。每当读到这首小诗时,那恬淡的心境总让我忍不住默然微笑。

《约客》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在“梅子时节”,这一时节一般是从六月上旬到中旬“入霉”,七月上旬到中旬“出霉”。出霉后也就标志着盛夏的开始。有的说法认为“梅雨时节”是从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不管哪种说法,梅雨一般都在芒种节前后。

我国南方曾流行着一句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无日头”就是不见日光的意思。这一时期天气阴雨连绵,有时一下就是一星期。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有些年份就会出现“空梅”。所谓“空梅”,就是在这一时节本该下雨时却不下雨,结果造成旱灾。但这种情况是很少的。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讲道:“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莓也。”梅雨时节,由于阴雨连绵,湿度很大,衣物、书籍等也都生出了霉菌。人体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南方多雨极易引起脾湿,脾主肌肉,四肢也会困倦无力,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健脾祛湿。由于这个时候极易出汗,为了防止湿邪入侵,被汗水阴湿的衣物一定要及时更换,并经常冲澡。冲澡可使皮肤毛孔舒张,有利于“阳热”的发泄。但中国有句老话叫“汗出见湿,乃生痤疮”,因此出汗时不能立即洗澡。还有人在大汗淋漓时喜欢用冷水冲澡,这样会使寒邪趁机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黄帝内经》认为,养生就要“顺四时,适寒暑”,我们的养生方法也应根据芒种所特有的气候特点而制定,首先就得做到凉血祛湿。

祛湿大家已经很清楚了,为什么还要做到凉血呢?因为此时气温高,地气热。大家可能有种感觉,就是夏天连大地都“蒸得慌”,这就是地气热的一种表现。人的脚是踩在大地上的,就像植物的根扎入泥土中一样,因此与大地是同气相求,这样就会出现血热。所以这一时节,我们得吃一些凉性的食物。中医认为瓜类大多属于冷凉性的食物,如黄瓜、丝瓜、南瓜、西瓜等既能清暑又能祛湿,还可解毒凉血,比较适合这个节气食用。

除了饮食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药浴。许多人可能对这种保健方法有些陌生,其实药浴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早从周朝开始,就已经流行香汤浴了。著名爱国诗人屈原曾在诗中写道“浴兰汤兮沐芳华”,来表明自己的品行节操。这里的浴兰汤指的就是今天的药浴了。到宋明年间,这种药浴方法传入民间,于是出现了专供人洗芳香浴的“香水行”。药浴不仅可以祛病,每次洗完之后还会令肌肤生香,精神振奋,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追捧。

药浴与我们现在的桑拿、温泉浴不同,它是根据人体疾病加入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的。因为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它有分泌、吸收、排泄的功能。药浴法就是通过温水的浸泡使药物通过皮肤直接被身体吸收,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效果。

药浴的形式比较多,全身洗浴称为“药水澡”,局部洗浴有“烫洗”、“熏洗”、“足浴”等。这里给大家介绍的“五枝汤”是全身浴,也就是“药水澡”。取槐枝、桃枝、柳枝、桑枝各一把,麻叶250克。将上述药物用纱布包好,然后加10倍于药物的清水浸泡半小时,以使药物充分溶解。然后再将以上混合液倒入锅中煎,煎煮时间大概在20分钟。之后将煎煮的药液倒入浴池的清水中,就可以洗浴了。

《滇南本草》认为,槐枝可“洗皮肤疥癞,去皮肤瘙痒之风”。桃枝可以活血通络,并对风湿关节痛、腰痛有效。柳枝有祛风、利尿、消肿之功。桑枝则可以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本草备要》认为,桑枝得槐枝、柳枝、桃枝洗遍身痒。麻叶则有解痛、利尿作用。五种药材相互搭配,便可起到疏风气、驱瘴毒、滋血脉的效果。每周洗上两次五枝浴,对身心健康是极为有利的。

我们在称赞名医时往往会用到“药到病除”这个词。其实有时药不到,病亦除。中医博大精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无形财产,只有懂得挖掘之人,才能从中得到无穷的宝藏吧!

中午眯一会儿,不怕“夏打盹”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一到夏天,人们总感觉头脑昏昏欲睡,一点精神都没有。我们前面说过,芒种时我国南方进入“梅雨”,北方的降水量也开始多起来。湿邪弥漫,身之所及,呼吸之所受均不离湿热之气。脾又主肌肉,脾被湿邪所困,四肢就会倦怠,人也会感到浑身乏力,头脑不清楚。所以夏天经常感到困倦也就不足为怪了。

“夏打盹”在医学上被称为“夏季倦怠症”。现代医学认为,夏季气温升高后,皮肤的血管和毛孔扩张,这样皮肤的血流量就会大增,供应大脑的血流量就会减少。大脑为了自保,就会降低兴奋性,人就易产生困倦。此外,由于新陈代谢的速度也会加快,对氧的消耗也大增。大脑在缺氧的环境下工作效率就会降低,从而使人体感到困乏疲倦。

如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累了要吃饭,困了自然就得休息。所以对于夏日经常感到困倦的人来说,中午小憩是个不错的办法。咱们中国人一般都有“午休”的习惯,中午“眯”上一会儿,就会感觉轻松许多,其实这与人体自身的规律是息息相关的。按照中医子午流注的观点,中午11点到下午13点为午时,此时气血流注心经,为人体“合阳”之时。午时属马,大家应该知道,农人在拉磨时一般用驴不用马,为什么这样呢?因为马的性子很烈,您若给它一鞭子,它会一直跑下去,一直跑到死为止。所以马是用来上战场的,因此才有了“马革裹尸”这个成语。而驴就不一样了,您只要哄着它,它就干活,它上不了战场但是拉得了磨,于是驴就被用来做家庭苦力了。

有道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所以马是用来养的。若是战马都养不好,这仗肯定打不赢。那么如何养呢?最好的办法就是睡觉了。

国际睡眠专家锹曼特曾将午睡比喻为身体的“剂”,生命的“加油站”。这是因为,夏天人体为了御暑,气血都跑到外面来了,大脑的供血量就会减少。再加上一个上午的紧张工作,身心需要充分的休息才能复苏。而中午适当的小憩便可使大脑得到休息,气血得到回流,从而迅速消除疲劳症状。因此可以说,午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

但午睡也是有些讲究的。一般认为,午睡时间以少为宜,最少20分钟,最多也不宜超过1小时。如果睡得时间太长,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这样反而不好了。如果想使午睡达到最好的养生效果,需有两个条件,一为静,二为凉。“静”就是安静,开着电视听着音乐睡是不行的。周围汽车笛声嘈杂也不行。但是虫鸣、鸟鸣却不用避,因为这些均为大自然的声音。“凉”是指清凉,但并不是要您在睡觉时开着空调。实际上,睡觉开空调是养生的大忌,这样会使寒邪趁机侵入人体。这里的凉是自然的清凉,但注意不要吹过堂风,那样对身体也是极为不利的。还有就是,吃过饭后不要立即午睡,最好等吃下去的东西都消化了再休息。对于时间比较紧张的上班族来说,中午可以先睡一会儿,然后再吃饭,这样既可以休息好,又不至于影响到健康。

此外,还可以通过饮食来调节“夏打盹”的状况。我们说过,夏打盹与脾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具有健脾祛湿效果的食物。比如山药薏米粥、莲子粥、扁豆、荷叶茶等,都有清热化湿的效果。胃口调理好,就会精神百倍,也就不容易瞌睡了。

“夏打盹”是人们在夏季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所以不必太过担心。芒种的养生特点就是做到精神放松、适当午休、饮食清淡,这样对于应对夏打盹是极为有效的。

防治空调病,多备藿香正气水

过了芒种,不仅雨水多起来,气温也升高了不少。那炎炎的太阳让人恨不得天天待在低温的冷气环境里。办公室有空调,坐车开空调,空调是“清凉的使者”,同时也是“健康的杀手”。待在空调环境里过久,就会产生头晕、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如果衣着过于单薄,还会引起关节酸痛、颈肩麻木等症。这在医学上称为“空调综合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空调病”。空调病的实质是我们的身体长期吹空调所导致的机能衰退。

人为什么会产生空调病呢?中医认为,大自然年复一年重复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阴阳四时,万物之始终,顺之则治,逆之则乱”,人与天地相合身体才能健康。夏天天气热,人的阳气都是浮越于外的,气血也是向外走的。空调虽然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人工的低温环境,但寒为阴邪,这样人体浮越于外的阳气就极易受到损耗,从而出现一系列脾、肾阳虚的症状,如关节酸痛、颈僵腰痛等。

空调病虽不是大病,但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空调病呢?有些人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吹空调时盖条被子。其实这是一种误区,盖被子防的是冻而不是病,这种预防办法纯粹就是徒劳。

导致空调病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寒邪入侵,所以治疗时需从此处着手。中医在治疗空调病时经常采用“疏散外寒,清化内湿”的方法。说到疏散外寒,许多人会想到生姜。平时我们感冒了,喝些生姜红糖水发发汗马上就能好起来,就是因为生姜有驱寒的功效。那么生姜治疗空调病有没有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

中医认为,生姜具有三大功效,即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我国古人对生姜的祛病功效早就认识到了。南宋朱熹在《论语集注》中说:“姜能通神明,去秽恶,帮不撤。”而且生姜的服用方法也没那么严格。李时珍就认为“姜,辛而不劳,可蔬,可和,可果,可药”,民间甚至有“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的说法。在空调房里待得太久,体内的寒气就会偏重,这时就可以吃些生姜。我们在吃完姜后总会感觉浑身火辣辣的,其实这就是生姜发汗解表效果的一种体现。发出的汗不但可以把体内的病毒赶出,也会连寒气一起带走,所以由寒邪导致的一系列不适症状也就消失了。不过由于空调病导致的症状不同,在服用生姜时也应用不同的方法。

比如说有些人晚上开着空调睡,早上起床后经常会感到胃部不适,腹部隐隐作痛。这时可以喝一碗姜枣茶。具体做法是:取生姜一块,切成细丝,然后与5枚红枣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为什么要加入大枣呢?因为大枣性温,可以补益脾胃,再加上生姜可以驱寒,两者搭配,效果更加显著。

还有的患者吹空调久了会感觉四肢酸痛。这时可以煮一锅热热的姜汤,然后用毛巾浸水,趁热敷于患处。或者用姜汤洗手或泡脚,也可以起到活血、驱寒的效果。如果吹空调吹得感冒了,这时来一碗生姜红糖水,发发汗就好了。

除了生姜外,平时还可以多备些藿香正气水,对预防空调病也有较好的效果。藿香正气出自宋代医书《和剂局方》,是古代的经典秘方之一。藿香正气水主要由藿香、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紫苏等组成。藿香、紫苏、白芷等有解表的功能,可以直接攻击“风魔”;茯苓、半夏等有祛湿的效果;大腹皮、陈皮、厚朴等则可以理气。所以,此药对外风、气郁引起的疾病都有效,治疗空调病效果很好。

不过藿香正气水的口感差也是出了名的了,喝下去喉咙里会有一种火辣辣的感觉,“良药苦口”真是一点不假。想要解决这个问题,服用时可以兑入适量的热水,这样口感就没有那么差了。之后不可再吹空调,要避风,等到身上微微出汗时就可以了。另外也可选用藿香正气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如藿香正气丸、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软胶囊等。“丸”在古代有“缓”的意思,所以相对于藿香正气水来说,藿香正气丸的药效比较缓和。“散”就是药面,特点就是挥发快,不宜保藏。而胶囊制剂无论是从口感还是保存来看,效果都会更好,平时可以经常备些在身边。

虽然说藿香正气水治疗空调病的效果很好,但“是药三分毒”,并不适合长期服用。所以最关键的还在于少吹空调。有道是“心静自然凉”,只要学会给急躁的心情降降温,夏天也就没那么难捱了。总之,不要为了图一时凉快而损坏了健康,那样真是得不偿失了!

芒种时节,防止传染病

如果问起在疾病中什么病最可怕,相信不少人首推传染病。的确,传染病的厉害之处便在于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便被传染上了疾病,您说冤不冤啊?

尤其是在芒种时节,天气变热,湿气也越来越重了,这个时候正是蚊虫猖獗的时候,特别容易感染传染病,所以五月又称为“百毒之月”。其中最毒的五种动物便是毒蛇、蝎子、蜈蚣、守宫(壁虎)以及蛤蟆。

相传在古代的时候,为了驱寒蚊虫以及辟邪驱毒,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悬挂艾草,所以古称五月为“蒲月”。在农村,更有一种“送蚊”的习俗,就是把一把燃烧的稻草在屋子和院落的每个角落都熏一熏,然后将烧过的稻草连同纸钱一起带到郊外,丢在路旁,人们相信这样就可以将蚊虫驱赶出家门了。

言归正传,传染病又叫做戾气、杂气,主要是由于气候环境因素、人体内在隐私和戾气、时行之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归根结底,就是我们常说的邪气。五六月份,天气炎热,各种病毒都会隐藏在空气、甚至蚊虫中,一不小心被人感染了,就很容易引起病症。

其实关于传染病,700多年前的周代就开设了“司(),掌行火之政令,四时变国火,以救时疫”(《周礼》)。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是这样描述传染病的:“其病与时气、温、热等病相类,皆有一岁之内,节气不和,寒暑乖候,或有暴风疾雨,雾露不散,则民多疾疫。病无长少,率皆相似,如有鬼厉之气,故云疫疠病。”也就是说,传染病常常与节气不和等环境有很大关系。依据当时的医疗条件,是这样解决的:“此病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延及外人,故须预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

曹植曾经在《说疫气》记载了“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夫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描绘了当疫病流行的惨状,并明确指出“疠气流行”,并非“鬼神所作”,而是“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所致。

先不去理会我们古人是如何对付传染病的。现在对于我们来说,预防传染病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中医非常重视饮食卫生、环境卫生,认为只有内外整洁,没有污秽之气,才会远离传染病。像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果子落地经宿,虫蚁食之者,人大忌食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说:“勿食生肉,伤胃,一切肉唯煮烂。”又说:“常勿唾地”,即告诉人们要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其实这一切都是从根源上杜绝传染病。而现在流行吃野味,像老鼠、蛇,甚至一些我们不曾当过食物的动物都进了人们的嘴,其实这就为传染病的到来提供了渠道,如前几年的非典不就是因人们吃果子狸这些野味儿造成的吗?

因此,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卫生,尤其是在这个时节,动物活跃,千万不要因为猎奇而丢了我们的健康。

其实在古代,尤其是在春末夏初的时候,对于蚊虫,人们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案,像烟熏,也就是将艾、苍术、雄黄、木鳖子等药单独或者混合燃熏。在《琐碎录》中就有一首驱虫诗:“木鳖芳香分两停,雄黄少许也须称,每到黄昏烧一柱,安床高枕至天明。”而现在,人们常常会选用杀虫剂,其实这些都属于化学药物。虽然效果不错,但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妨也选择艾熏。

除此之外,经常洗澡也是远离传染病的好方法。我们知道,如果不经常洗澡,不少细菌就会在人体占地为王,从而为病邪产生奠定基础。所以说,讲卫生也是预防传染病的最简单的方法。

中医讲要治未病。意思就是,在疾病来临之前先好好巩固自己的正气,让所有的邪气都无法靠近。我们知道,在古时候守城池时,如果城池坚固,易守难攻,那么无异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在没生病之前就把那些威胁我们的隐患都除掉了,自然也就会“固若金汤”了。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只要正气充足,任何病邪都休想干扰我们的身体。

那么该如何治未病呢?其实就是养生。按照四时的规律来养生,春天该生的时候就生,夏天该长的时候就长,秋天就收,冬天就藏。而芒种时节正处在夏天,那么我们就该让自己身体的阳气好好地“长长”。因为这个时候湿气比较重,那么祛湿健脾就是这个时节最好的养生,多吃一些含山药、薏米、茯苓等食材的食物,如山药粥、薏米粥等,从而让我们的身体“干干净净”。再则,因为夏天有暑热,您也可以在快熬好的粥(如薏米粥)中加一点荷叶,这样不仅可以健脾祛湿,还增加了清热祛暑、养胃清肠、生津止渴的作用。

夏至气温高,“三高”老人警惕“热中风”来闹

我们都知道,现在坐落于北京安定门外的地坛,是明清皇帝夏至祭祀皇地神的地方。其实,古代之所以祭地,是因为人们为了改变阳盛阴衰的结构,达到阴阳调和、消灾解难的目的,而且,一般会借助阴性的物质进行祭祀。按照阴阳观念,北方属于阴位,于是皇帝会率领群臣到城外北郊祭地,祭地的贡品也多为猪牛羊三牲,祭祀完毕了会将贡品埋于地下。

之所以借助阴性物质,是因为夏至为一年中阳极阶段及气升之极的时期。这个时期,酷热多雨,空气湿度大,如果不能顺应季节气候的变化,体内阴阳失调,很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热中风”就是其中一种。中风不仅会发生在气温低的冬季,夏季也是中风的高发季节。因此,这一节气我们,尤其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的“三高”老人一定要警惕夏季的“热中风”。

老年人这个群体本身特殊,他们体内水分相对较少,如果夏季再加上出汗,更容易损耗阴津,这样心火炽盛,肾阴不足,“阴亏于前,而阳损于后;阴陷于下,而阳泛于上,以致阴阳失相,精气不交,所以忽而昏愦,猝然仆倒……”另外,《景岳全书・非风》中指出“多以素不能慎,或七情内伤,或酒色过度,先伤五脏之真阴”,而空调、电风扇以及生冷食物又会损伤人体的阳气,这些都会增加发生中风的机会。总之,中风病症无论病因如何,都是气血相搏,血气留滞于脑,经气淤滞,导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阴阳互不维系所致。

对于老年人,家属一定要注意:一般来说,头昏、头痛、半身麻木酸软、肢体无力、视力模糊、频繁打哈欠等都是中风前的症状,俗称小中风。您千万不要以为这只是单纯的感冒或者疲劳引起的,而应该及时就医,以免造成更大的危害。很多人就是因为中风诊治不及时,导致瘫痪,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夏天补水是预防热中风的关键。老年人生理反应迟钝,身体脱水时可能也是“后知后觉”,所以,“不渴也要常喝水”,采取少量频饮的原则,多喝白开水。除了多饮水之外,还可以喝汤。俗话说“不会吃的吃肉,会吃的喝汤”,夏季煲解暑汤对身体再好不过。我们这里向您介绍一款做法简单又清热解暑的靓汤――冬瓜荷叶汤。准备冬瓜500克,新鲜荷叶一张。将荷叶清洗干净,切成丝,然后把冬瓜去皮、去瓤及籽,切成块状,再把荷叶和冬瓜一起放入汤锅中,加5碗水,先用大火煮沸,之后再改用小火熬煮一会儿,煮好之后,再放入食盐等调味品即可饮冬瓜汤,吃冬瓜肉。

冬瓜,性味甘淡,凉,入肺、大小肠、膀胱经,功能利水消痰,清热解毒;荷叶,性味苦涩,平,入心、肝、脾经,功能清暑利湿,二者搭配,可以清热解暑,利尿除湿,生津止渴。民间,人们经常用这道汤来治疗暑期口渴心烦、肺热咳嗽、口疮等症。

另外,也可以喝点绿豆汤,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像新鲜蔬菜、水果、鱼和豆类食物,醋、山楂也是能降血脂、软化血管,对老人夏季养生非常有帮助。

夏季防中风也可以找穴位,手厥阴心包经上的中冲穴,就有苏厥开窍、清心泄热的功效,是为常用穴之一。如果搭配内关穴、水沟穴,还能治小儿惊风、中暑、中风昏迷等。人的五指对应五脏,《幼科推拿秘书》载:“大指属脾土,脾气同于口,联络于大指;食指属肝木,肝气通于目,联络于食指;中指属于心火,心气通于耳,联络于中指……”中冲穴就位于中指指尖上,如果疾病不适使心脏受不了时,这个人对疼痛感格外敏感。掐按它,可以治老年人便秘,另外还能起到醒脑提神的功效。

用左手手指甲掐按或者直接用左手指揉捏右手上的中冲穴,时间约1分钟即可,然后再换右手同样手法按摩左手上的中冲穴,时间也是1分钟,按摩完毕之后,对比一下哪只手痛感明显,哪边明显就再按哪边,直到痛感相同即可停止。

按摩中冲穴,可以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它是心包经的井穴,可以保护和辅佐心脏部分功能,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因此,按摩它能够调理气血,气血顺畅了,才能各司其职,各守其位。冲,本身有冲射之意,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都由此冲出体表,这也正是它得名的原因。

对于中风、虚脱等突发性疾病导致人突然昏厥时,也不要惊慌,掐住患者手掌虎口位置的合谷穴,持续2-3分钟,昏厥就能很快消失。头顶部的百会穴及足底心前1/3处的涌泉穴,也可令患者尽快苏醒。

为了保险起见,老年人“保驾”药物也是不能少的。要定期去医院检查血压,化验血脂、血糖、血黏度,天气炎热时,需要靠降压药和降脂药来改变血液内环境的,一定要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以免发生意外。

痱子恼人,消除暑热痱毒

痱子是炎热夏季最常见的一种皮肤急性炎症。在古代,痱子就是痱疮。《圣济总录》载:“汗出见湿,乃生痤痱,盖热盛汗出,阳气发泄而腠理疏,反以寒水洗浴,则热气内郁于皮腠之间,轻则为痱,重则为痤也,世俗通谓之痱子疮,其状皮肉如毫针所刺,遍体细疮如麸片,愈而复发者是也。”也就是说,外界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出汗过多而不易蒸发,堵塞了毛孔,汗液滞留在体内就产生了我们所说的痱子。与此同时,热盛汗出,很多人再以冷水洗浴,毛孔突然紧闭,而使热气滞留在皮肤之间,也容易得此病症。痱子刚开始,可能表现为针尖大小的红色斑疹,接着会出现成群红色的小丘疹或小水泡,而痊愈再次复发者的症状也如此。

痱子多发生于人的颈部、胸部、背部、腹部,甚至肘窝,女性下方以及小孩子头部、臀部。如果您的症状轻的话,可以擦拭一些痱子粉,注意勤洗澡、勤换衣服就能很快治愈,并且随着天气转凉,数天之内也会消退,之后可能会留有轻度脱屑的症状。长了痱子后,由于有瘙痒、刺痛灼热的感觉,因此常使人烦躁不安,甚至影响睡眠。并且,对于婴幼儿,或者是长期卧床、过度虚弱的患者必须得引起注意,因为无法正常清洁皮肤,加上本身抗病能力差,手抓破了身上的痱子,会发生感染而出现脓疱或热疖,这就是“痱毒”。痱毒发生之后,可能局部会发红、发肿,甚至化脓溃烂,还伴有发热以及周围皮肤淋巴结肿大,严重者可能导致脓皮病。痱毒如果治疗不及时,有可能继发肾炎,甚至引起败血症而威胁到生命。所以,一旦患病,千万不要用手抓,也不要用热水烫、肥皂水洗,以防发生痱毒。多喝绿豆汤,常吃西瓜、冬瓜等有清暑利湿作用的食物,均可有效地预防痱子、痱毒的发生。

广东一带的民都知道不少关于乞巧节的传说,也就是现在传统七月七情人节。相传,到了那天,织女会在银河洗头沐浴,然后才去与牛郎相会。而傍晚时分,银河的仙水会流到人间,与西江河水并流。因此,当地的、少女们会停止一切活计,到西江河里洗头沐浴一天,之后可以滋润皮肤,不生热痱疮疖,哪怕是身上已经有热痱疮疖的,经此一洗也会消失。当地人相信,洗了银河水可以身心健美,延年益寿,得到幸福。

银河水洗澡去痱子有点玄乎,但是用艾叶洗澡,民间确实有此法。早在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叶的疗效与用法。在我国盛产优质艾叶的湖北蕲州等地,至今还流传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孟子也说过,“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可见艾叶的功效不一般。假若把杏说是“中医之花”,那么,艾叶绝对算是“中医之草”了。

您可以去中药铺买50克干艾叶,然后准备几片生姜,一起熬煮大半桶水,待水温适中时可倒入浴缸中泡澡,能够解毒止痒、振奋精神、治疗痱子。前几年非典流行的时候,很多人使用艾条燃烧的烟进行空气消毒预防,这在南阳市国草科技开发公司举办的有关艾草(叶)的专题研讨会上,被多位中医药专家认可此法有一定科学道理。

另外,用艾叶水煮鸡蛋,不仅美味,也能治病。准备艾叶10克,干姜15克,鸡蛋2个,红糖适量。然后艾叶洗净,干姜切片,连同鸡蛋一起放进锅里,加适量清水,用文火把鸡蛋煮熟。待鸡蛋煮熟之后,剥壳,再放进艾叶水里煮10分钟,加入红糖即可。艾叶增强人体抵抗力,加鸡蛋和红糖,则能补血活血,扶正祛邪。同时,经常痛经的妇女吃了,能暖气血温经脉。

其实,食盐和苦瓜也能助您去痱子。洗澡之后,不要擦干水分,也不要立即在身上涂抹痱子粉,以免阻碍肌肤呼吸。您可以利用这个空挡再准备半桶水加点食盐,然后用纱布蘸取盐水,轻轻拍打在有痱子的地方,最后再用清水洗干净,每天一次,很快就能见到效果。由于小孩肌肤娇嫩,可以不采取食盐的方法,用苦瓜也一样。将新鲜苦瓜切成片,然后用带汁的苦瓜片在痱子处轻轻擦拭,早晚各一次即可。夏天来临之际,把苦瓜作为一道菜常吃,也能消暑利湿,增进食欲,对预防痱子的发生也起不小的功劳。

痱子不再让人恼,找对方法功劳大。

夏季清补:先清解,后补益

饮食调养在养生中一直占很重比例,夏至也同样如此。我国北方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南方有夏季“秤人”验胖瘦的习俗;另外,有些地区,人们为了防疰夏,须到外婆家吃腌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总之,人们认为夏季吃了这些食物,腿脚才会有力气,身体才会健康。可见,夏季进补很有讲究。

有人认为,夏季炎热,不宜进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中医根据不同性质的食物或中药将进补分了4种:平补法、清补法、温补法以及峻补法。其中,夏季宜选用清补法养生,它既能生津液,又能消渴解暑,补充身体不足。所以说,不是只有大鱼大肉、人参、鹿茸等大补才是补。当然,补身体应因人而异,老年人身体机能减弱,的确不适合进大补,但是,对于有些人身体虚弱,其实是可以适当进补一些鱼肉、西洋参等。

结合自身体质,选择适合的食物,注意起居作息,就能减少暑热给我们带来的不利。夏天之所以强调“清补”,是因为这个时节,气候炎热,阳气蒸腾,人体新陈代谢正处在旺盛时期,身体经常会入难敷出,脾胃虚损,如果突然大补,只会加重脾胃的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而出现腹泻、腹胀、厌食等症状。清补,其实就是给肠胃一个渐渐调整、适应的过程,让身体真正做到吸收和消化。另外,所谓“清”,是要先把体内的有毒有害物质、油腻物质等清除,保证全身畅通的情况再“补”,这样才会发挥最大作用。可见,清补是坚持“先清解,后补益”的原则。其实,不管吃什么东西清补,都应该以调理脾胃为先,如夏天可以多吃点绿豆、薏米、小米等,清除体内湿热,注意补气生津,从而达到阴阳平衡。

夏季消暑清补,鸭肉为上。它不温不热,能够去热清火、消暑滋阴、健脾化湿,常食能驱除暑热带来的不适。《日用本草》记载:鸭肉可“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解水,养胃生津”。而鸭汤又是做鸭的最佳烹饪方式。煲汤时,放适量海带,可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对老年人身体有好处;想治老人痔疮流血,则可以在鸭汤中搭配竹笋,或者在鸭汤内放入芡实、薏苡仁,也可以加入冬瓜、莲藕,可补益虚损、滋阴健脾;老年人若出现脾虚水肿、大便燥结、糖尿病、慢性肾炎、浮肿等病症,则可以用肥鸭做汤,效果不错。

这里教您一道保健菜――冬瓜水鸭汤。需要1只水鸭,冬瓜、葱、料酒、姜等调味品适量。首先将鸭去毛去内脏,冬瓜连皮切成块状,然后将葱、姜、料连同主菜一起放入锅里加水,用大火把水烧开,改小火煲2个小时左右,加入食盐即可。常吃,能清润消暑,利水祛湿,健脾开胃,滋补养颜。

除了鸭肉,绿豆一直是夏季清淡饮食的主要滋阴食物。它性寒,味甘,能清热解毒,利尿消肿。酷暑盛夏,喝点绿豆汤,可消暑解渴。如果误食有毒食物时,绿豆还可用来解毒。炎热季节可以吃点绿豆芽,对身体也是很有好处的。熬一锅绿豆粥,全家人老少皆宜。准备绿豆3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将绿豆、粳米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煮熬成粥。将冰糖加入粥内搅拌均匀即成。绿豆粥不仅可清暑生津、解毒消肿,还能滋补保健以及解暑解渴,预防中暑。

夏时心火当令,五行有“心火过旺则克肺金”之说,因此,《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的说法,而味苦之物能助心气而制肺气。苦瓜是败火能手,同时,清苦入胃,养血益气、补肾健脾,还能滋肝明目。刚吃的时候,可能觉得很苦,但是吃后会有苦中带甘的回味。凉拌苦瓜丝做法简单,您不妨试试!先将新鲜苦瓜对半切开,去瓤,切成细丝,然后用开水将苦瓜丝焯透,放在碗里,如果怕苦,可以先用食盐腌渍一会儿,然后倒掉多余的水,再放入酱油、豆瓣酱、蒜泥、白糖、味精拌匀,淋上麻油再次拌匀即成。

在宁波,苦瓜素有“菜中君子”的美称,出于爱屋及乌的心理,苦菜在当地相当盛行,除了苦瓜之外,还有苦笋、苦丁茶等。夏天常食苦瓜菜肴,可以调和脾胃,清除疲劳,醒脑提神,对胃肠道疾病以及中暑等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虽然说是清补,但并不是要您一味追求绝对的“清”、“素”,有些人只吃蔬菜水果也是不科学的。为了身体营养均衡,您还可以摄入适量瘦肉、鱼、蛋类、海鲜等食物。这样,解热消暑的同时,还兼顾到身体的补养,从而真正增强自己的抗病能力。会生活,先学会吃,不是山珍海味也一样可以养出健康的人。

睡觉一样有学问,夏日提倡“子午觉”

天渐渐热起来,睡眠不好的人也多了:睡不着,或早醒,或梦多易醒。俗话说:“每天睡得好,八十不见老。”夏天睡眠质量不好,还会导致秋、冬季节体质下降。因此,保证夏季睡眠,是相当要紧的。那么,在夏季,该如何来弥补自己的睡眠不足呢?子午觉可说是补充睡眠不足的不二法则。

那什么是“子午觉”呢?“子午”按照旧时计时法,“子”是指夜半,夜间23点到凌晨1点之间。而“午”是指正午,它是白天11点到13点的时间段。《黄帝内经》中睡眠理论认为,子时是阴气最盛、阳气衰弱之时,“阳气尽则卧”,因此,这个时候最适合睡眠,且最能养阴,睡眠效果也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午时是人体经气“合阳”的时候,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阴气尽则寐”,如果感到疲倦或是睡眠不足,不妨在中午休息半个小时,但不能过长,以免扰乱人体生物钟,影响晚上睡眠。这样一觉醒来,工作效率也会跟着提高,从这里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子时大睡,午时小憩”。《红楼梦》第二十回中描写了一个场景,说是宝玉在林黛玉房中说耗子精,宝钗撞来,讽刺宝玉元宵不知“绿蜡”之典,三人正在房中互相讥刺取笑。宝玉正恐黛玉饭后贪眠,一时存了食,或夜间走了困,皆非保养身体之法;幸而宝钗走来,大家谈笑,那林黛玉方不欲睡,自己才放了心。可见,午饭后贪眠不可取。

古人把“三寒两倒七分饱”称为养生之道的三大法宝,其中的“两倒”就是指要睡好“子午觉”。中医讲,子时是人体气血流注胆经,胆经最旺的时候,胆为肝之余,肝藏血、藏魂,又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如果这个觉睡不好,肝不藏血,血不归经,第二天人就会看上去无精打采,脸色暗淡无光,还容易长皱纹、痤疮等。在夏至,“长”便是“收”,它虽是阳气最旺的时节,但是,最高点也意味着将开始下降,古有“夏至一阴生”的说法,此时,人体气血流注心经,心主血脉,藏神。而现实生活中,好多人中午强行驱逐睡意,继续工作,这样难免耗损心血,心火上炎,导致心烦失眠,夜晚睡不着。

其实,对于人体阳气的收藏和蓄养这是大忌。午时不小憩、子时不大睡,不仅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而且很容易导致高血压、肝炎、皮肤病等症。也许有些年轻人会说,虽然我作息不正常,但是白天精力还是很旺盛,其实,这些精力都是“借来”的,“寅吃卯粮”只是在透支体内储藏的能量。

所以,我们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睡觉习惯。睡得晚,可以在白天把闹钟提前一个小时,这样不论是晚上睡觉,还是早上起床都能够提前一个小时。经过慢慢地适应,也会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想要达到“子午觉”的养生状态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芒种养生范文第3篇

芒种在我国二十四节气当中是一个重要的节气,并且有着自己独特的寓意,那你知道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2022芒种节气的文化寓意。欢迎大家来阅读。

芒种节气的文化寓意芒种正值正是南方种稻与北方收麦之时,这一“收”一“种”道出了人生大事,不过种和收;有种,才有收;种好,才能收好的人生道理。芒种的气候特征是气温显著升高、雨量充沛,这样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无论从播种和移栽来讲,都是很适宜的。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必须抓紧时间,抢种大春作物,及时移栽水稻。故民间把“芒种”称为“忙种”,说明到了这个时节,已是农业耕种最忙的季节。民间“芒种不种,种了无用”的谚语,这意味着这时节已是较晚的播种期,必须抢时播种。到了芒种时节,应该抓紧栽插水稻;如果再推迟,因气温提高,水稻营养生长期缩短,而且生长阶段又容易遭受干旱和病虫害,产量必然不高。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是一年中最忙的时节。

《通纬孝经援神契》中说:“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芒种”二字谐音,在民间“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是播种晚稻等谷类作物的时节。芒种至夏至这半个月是秋熟作物播种、移栽、苗期管理大忙高潮。民谚“芒种忙,下晚秧”说的就是芒种是插秧的忙碌时节。芒种时节,水稻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降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我国古代农耕作物水分补充依托于天上降水与地上河流,农耕主要集中在降水充沛与江河水网发达的地区。直到现在,这些地区的农民仍按照节气配合温度、降水来从事农业生产。芒种节气是干支历午月的起始,午月时在仲夏,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从芒种开始一直到大暑,都是一年中万物狂长的旺季。

24节气芒种的天气特点1、气温

在此期间,除了青藏高原和黑龙江最北部的一些地区,还没有真正进入夏季以外,大部分地区的人们,一般来说都能够体验到夏天的炎热。6月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在华南的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如果是在雷雨之前,空气湿度大,确实是又闷又热,有时需要向公众高温预报,提醒人们预防中暑、空调病和急性肠胃炎。

2、降水

芒种时节沿江多雨,黄淮平原也即将进入雨季,芒种前后若遇连阴雨天气及风、雹等,往往使小麦不能及时收割、脱粒和贮藏而导致麦株倒伏、落粒、穗上发芽霉变及“烂麦场”等,使眼看到手的庄稼毁于一旦。

芒种后,中国华南东南季风雨带稳定,是一年中降水量最多的时节,长江中下游地区先后进入梅雨季节,雨日多,雨量大,日照少,有时还伴有低温。芒种时节,水稻、棉花等农作物生长旺盛,需水量多,适中的梅雨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梅雨过迟或梅雨过少甚至“空梅”的年份作物会受到干旱的威胁。但若梅雨过早,雨日过多,长期阴雨寡照,对农业生产也有不良影响,尤其是雨量过于集中或暴雨还会造成洪涝灾害。西南地区从6月份也开始进入了一年中的多雨季节。此时,西南西部的高原地区冰雹天气开始增多

芒种一侯是指什么意思螳螂生是指螳螂于上一年深秋产卵,到芒种时节,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

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

芒种养生要领1、饮食宜清淡

历代养生家都认为夏季的饮食宜清补。从营养学角度看,饮食清淡在养生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饮食过咸,体内钠离子过剩,会使血压升高,甚者可造成脑血管功能障碍。吃甜食过多,易引起中间产物如蔗糖的积累,而蔗糖可导致高脂血症和高胆固醇症,严重者还可诱发糖尿病。

2、防暑养心

芒种时节,气温逐渐升高,气候炎热,“暑易入心”。因此,值此时节,人们要加强对心脏的保养,尤其是老年人要有意识地进行精神调养,保持神清气和、心情愉快的状态,切忌大悲大喜,恼怒忧郁,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3、晚睡早起

芒种养生范文第4篇

关键词 芒果园;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历史;土壤养分;海南

中图分类号 S15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4-0246-02

芒果原产印度、马来西亚等地。海南地处热带地区,气候条件适宜种植芒果,是我国主要芒果种植地之一。芒果对土壤要求不严,海南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多为花岗岩、砂质岩、浅海沉积物发育而成的砖红壤、赤红壤,土壤质地以壤土、壤质砂土为主,土层深厚,排水良好[1-2],能满足芒果生长,但海南芒果园土壤养分普遍不高(除Fe、Mn外)[3],且差异很大,尤其是微量元素,使芒果的产量和果实品质受到一定限制。前人做过一些有关海南芒果园土壤养分的研究[3-4],但土壤类型及土地利用历史对海南芒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研究还鲜见报道。该研究以海南陵水、三亚两地芒果园土壤为例,分析海南芒果园的土壤养分特征以及土壤类型和利用历史与芒果园土壤养分的变化关系,揭示海南芒果园土壤养分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芒果园的土壤改良、培肥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地选择与取样

该研究共有5个样地,分别为H10、H19(采自海南陵水光坡镇东艾村,花岗岩赤土,于10年前和19年前开荒种植芒果)、C4(采自海南陵水英州镇大英村,为潮沙泥土,4年前从椰子地改种芒果)、C11(采自海南陵水新华区岭门农场,为潮沙泥土,11年前开荒种植芒果)、C15(采自海南三亚海棠湾,为潮沙泥土,15年前从农作旱地改种芒果)。每块样地选择3个样点,取0~20 cm土样。

1.2 测定方法

该研究土壤全氮用半微量凯氏法测定;全磷用氢氧化钠熔融,钼蓝比色法测定;全钾用氢氧化钠熔融,火焰光度法测定;碱解氮用碱解扩散法测定;速效磷用NH4F提取,钼蓝比色法测定;速效钾用NH4OAc提取,火焰光度法测定;土壤微量元素用0.1 mol/L盐酸溶液浸提,用ICP-AES法同时测定有效态铁、锰、铜、锌的含量[5]。

2 结果与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C4、C11、C15土壤全氮含量显著高于H19、H10,H19和H10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不显著,C4、C11、C15土壤全氮含量差异也不显著;H19、H10、C11和C15土壤全磷含量显著高于C4,H19、H10、C11和C15土壤全磷含量之间差异不显著;H19、H10土壤全钾含量显著低于C4、C11、C15,H19和H10土壤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C4、C11、C15土壤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C4、C11、C15土壤碱解氮含量显著高于H19、H10,H19和H10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不显著,C4、C11、C15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不显著;所有土壤速效磷含量差异不显著;H19、C4、C11和C15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H10,H19、C4、C11和C15土壤速效钾含量差异不显著;H19、H10土壤有效锰含量显著高于C4、C11、C15,H19和H10土壤有效锰含量差异不显著,C4、C11、C15土壤有效锰含量差异也不显著;H19、H10土壤有效铁含量显著高于C4、C11、C15,H19和H10土壤有效铁含量差异不显著,C4、C11、C15土壤有效铁含量差异也不显著;H19、H10、C11和C4土壤有效铜含量显著高于C15,H19、H10、C11和C4土壤有效铜含量差异不显著;H19土壤有效锌含量显著高于H10、C15、C11和C4,H10、C15、C11和C4土壤有效锌含量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研究表明:一是芒果园土壤养分含量较低;二是芒果园土壤全氮、速效氮、全钾、有效铁和有效锰受土壤类型的显著影响,2种土壤全磷、速效磷、速效钾、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受土壤类型的影响不显著;芒果种植历史对土壤养分影响不显著。

3.2 讨论

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其矿化速率能影响土壤中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水平。该研究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含量都较低,可能是因为研究区域芒果园土壤属于砂土,黏粒含量相对较少,对土壤有机碳保护能力较弱的有机无机团聚体少,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而土壤中的氮素绝大部分以有机态存在[5]。

C4、C11、C15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含量显著高于H19、H10,而H19和H10之间以及C4、C11、C15之间土壤全氮、碱解氮、全钾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研究区域内土壤类型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远高于芒果种植历史的影响。这与土壤有机质随土壤类型的变化而显著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调查表明,土壤类型和芒果种植历史对土壤全磷含量的影响并不显著。

土壤中锰的有效性主要受土壤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的影响,在好气条件下,锰以高价化合物形态存在,锰的有效性会降低。该研究芒果园土壤pH值接近中性,土壤砂质、通气良好,是芒果园土壤中有效性锰含量不高的原因,土壤类型显著影响着土壤中有效性锰的含量。

由于芒果园土壤均属旱地,氧化还原电位没有太大差异,因而不是影响土壤中有效铁的主要因素,芒果种植历史对土壤有效铁没有影响,与土壤有效锰一样,土壤类型是土壤中有效铁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与魏孝荣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

土壤全量、微量元素主要受成土母质的影响[7],而土壤微量元素的有效性随着pH值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而变化,且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对施肥处理反应灵敏[8]。该研究土壤中有效铜、有效锌含量虽有显著差异,但土壤有效铜、有效锌含量未表现出明显变化规律,可能是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施肥等共同影响的结果。单纯的土壤类型或芒果种植历史对土壤有效铜、有效锌含量影响不显著。

4 参考文献

[1] 廖香俊,丁式江,张本仁,等.海南省东北地区土壤环境地球化学研究[J].生态环境调查,2003,39(6):68-70.

[2] 赵志忠,毕华,杨元根,等.海南岛西部地区砖红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J].地球与环境,2005,33(2):69-73.

[3] 陈菁,唐树梅,韦家少.海南芒果园土壤pH值与土壤有效养分的关系[J].热带农业学,1999(10):52-92.

[4] 廖香俊,唐树梅,吴丹,等.海南芒果园土壤环境及其对芒果品质的影响[J].生态环境,2008,17(2):727-733.

[5] 鲁如坤.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6] 魏孝荣.黄土沟壑区小流域土壤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迁移规律研究[D].杨凌:中科院水保所,2007.

芒种养生范文第5篇

【关键词】植物精油;保鲜剂;芒果

【Abstract】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pathogens and preservation effect on postharvest mango by cinnamon, cloves, peppercorns essential oil solid preservatives a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kinds of solid essential oil have certain preservation effect on mango and don not cause any adverse effects on mango flavor after processing. By comprehensive comparison, the order of preservation effect is cinnamon essential oil preservatives> peppercorns essential oil preservatives > clove essential oil preservatives.

【Key words】Plant essential oil; Preservatives; Mango

芒果是著名的热带水果,被誉为热带水果之王。芒果果实营养价值很高,含有糖、蛋白质、粗纤维、矿物质、维生素等,其所含有的维生素A的前体胡萝卜素成分特别高,是所有水果中少见的[1],但其极不耐贮运,芒果采后腐烂率在 20%~40%[2]。由于芒果采后代谢旺盛,果实容易后熟而变黄、变软,并且芒果在生长过程中容易遭受微生物的侵染[3],而低温贮藏又极易发生冷害[4],因而造成了流通过程中较大损耗,限制了芒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我国已开展了较多的芒果保鲜技术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中,用保鲜剂处理是果蔬保鲜的主要手段[5]。植物精油是萃取于植物中的特有芳香物质,研究表明,植物精油不仅能够矫正食品的异味,赋予香气,还有着色、抗菌、抗病毒、抗氧化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可作为天然防腐剂的重要来源之一,在食品保鲜中具较好的应用前景[6-8]。特别是肉桂精油、丁香精油和花椒精油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均明显优于山梨酸钾,尤其是针对水果采后在贮藏运输期间发生的最普遍、最严重的霉菌[9-11]。本实验拟用三种精油固体保鲜剂对芒果进行保鲜处理研究,探讨不同精油固体保鲜剂对芒果保鲜的处理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供试芒果:台农芒,市售,挑选果形端正、大小一致、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成熟度为七八成熟的芒果。

精油固体保鲜剂:由本项目组研制,分别以肉桂、丁香、花椒精油为芯材,以β-环糊精(β-CD)为壁材制备的固体保鲜剂,制备好的保鲜剂装入由聚乙烯透气膜制成的密封袋中,密封袋的尺寸与装入的保鲜剂量相适应。

1.2 方法

1.2.1 精油抑菌实验

用小刀轻轻刮取贮藏过程中腐败芒果表面的组织,使用无菌水稀释,制成浓度约106 CFU/ml菌悬液,备用。用无菌吸管向各培养皿中注入0.5mL菌悬液,然后再向各培养皿内注入15mL~20ml的熔化状PDA培养基(或肉汤培养基)(约45℃),将菌悬液与培养基混合均匀,待其冷却。用镊子将直径为30mm的圆形滤纸片在精油中浸渍片刻,取出置于带菌培养基平板的中央,盖上盖子,平行做 2 个皿。一定温度条件下恒温培养,24~48h后测量滤纸片圆片周围抑菌圈的有无及大小。

1.2.2 保鲜处理与测定指标

实验分为四组进行,6个芒果为一组,用瓦楞纸箱进行包装并放在僻光通风处保存。其中三组为加入固体精油保鲜剂的实验组,分别测试三种不同精油对芒果的保鲜效果,每一种固定精油保鲜剂的加入量均为8克,同时以不放固体精油保鲜剂的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定期测量芒果各项指标的变化。每组做五个平行试验。具体测定项目为:

1)失重率的测定。失重率是指芒果在保鲜一段时间后,芒果失水的重量占原来重量的百分比。失重率=(贮藏前重量-贮藏后重量)/贮藏前重量。

2)硬度变化的测定。用TMS-PRO质构仪对芒果的硬度进行测定,将测试条件设定为:探头型号 P/50,测前速度 1mm/s,测试速度 1mm/s,测后速度10 mm/s,压缩程度 60%,触发力5 g。样品形状(小半球形)。

3)VC含量的测定。2,6-二氯靛酚滴定法[12]。

4)总糖测定。蒽酮比色法[13]。

2 结果与分析

2.1 精油抑菌实验

不同精油产生的抑菌圈大小见表1。

炭疽病和蒂腐病是引起芒果果实采后腐烂最主要的病害,炭疽病主要由病原真菌所引起,蒂腐病的病原菌却有很多[14],分别用PDA培养基和肉汤培养基培养病原真菌和细菌,通过测量抑菌圈直径大小判断三种精油对芒果致病菌的抑制效果。由表1可知,三种精油以肉桂精油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为花椒精油,丁香精油抑菌效果最低。

2.2 不同精油固体保鲜剂对芒果失重率的影响

精油固体保鲜剂对芒果失重率的影响如图1。

果实水分是保持果实鲜度的重要基础指标,由图1可以看出,在测量的时间内,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芒果的失重率都是呈现增长的趋势。失重主要是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导致失水和消耗营养物质造成的。失水后芒果果实表面皱缩,严重失水会造成果实蔫萎,色泽变暗。与空白组对比,三种固体精油保鲜剂都能够有效的控制呼吸作用从而抑制水分的流失,延长芒果的贮藏时间。三种固体精油保鲜剂以肉桂精油保鲜时水分流失最少,其次为花椒精油,丁香精油对减少水分流失效果稍差。

2.3 不同精油固体保鲜剂对芒果硬度变化的影响

精油固体保鲜剂对芒果硬度的影响如图2。

果实硬度是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果实成熟衰老的重要指标。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芒果的硬度呈现下降的趋势。这是因为芒果中含有的原果胶物质随着果实成熟而逐渐降解,导致硬度降低。芒果硬度的变化也直接影响了芒果果实的成熟,从而影响芒果的保鲜。由图2可以看出,三种精油固体保鲜剂处理均能抑制芒果果实硬度的下降,其中以花椒精油保鲜剂处理的芒果硬度在贮藏期间变化幅度最小,其硬度略高于其它两种精油保鲜剂处理,但总体差异不显著。维持一定的果实硬度对于延长货架期具有重要意义。

2.4 不同精油固体保鲜剂对芒果VC含量的影响

精油固体保鲜剂对芒果VC含量的影响如图3。

VC含量是衡量果实营养成分的一个重要指标。由3可知,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芒果果实的VC 含量逐渐下降,且下降速度呈“先慢后快”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比,3种精油固体保鲜剂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芒果在贮藏过程中VC含量的损耗,有效抑制了果实内抗坏血酸酶的活性,从而减少了VC的氧化损失。其中花椒精油保鲜剂对抑制芒果VC的降解效果最好,其次是肉桂精油保鲜剂,而丁香精油保鲜剂效果相对较差。

2.5 不同精油固体保鲜剂对芒果总糖含量的影响

精油固体保鲜剂对芒果总糖含量的影响如图4。

由图4看出,空白组的总糖含量上升幅度最大且上升峰值也最高,而经过精油固体保鲜剂处理的总糖含量上升缓慢,且最大值均小于空白组。总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说明芒果在贮藏期间,果实先进入后熟阶段,随着成熟度的升高,果实内的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而后又随着果实的衰老和呼吸作用消耗了糖类,所以曲线显示先升后降的趋势。肉桂精油保鲜剂处理的芒果总糖含量下降速度相对其它两种精油保鲜剂较缓慢,有明显的优势。

3 结论

芒果为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迅速后熟,随后逐渐出现炭疽病、蒂腐病,果实耐贮藏性和抗病性显著下降。芒果贮运保鲜技术主要在于控制果实的后熟进程和腐烂发生。本研究开展了常温下肉桂、丁香、花椒精油固体保鲜剂对芒果的防腐保鲜试验,结果表明,三种精油处理均能够有效抑制采后病原菌的侵染,精油保鲜剂的使用同时抑制了芒果水分的流失,控制了果实硬度和VC含量的下降及总糖含量的变化,可延缓果实后熟衰老进程,延长其贮藏寿命。实验用三种保鲜剂之间效果差异不显著,综合比较,保鲜的效果依次为肉桂精油保鲜剂>花椒精油保鲜剂>丁香精油保鲜剂。

【参考文献】

[1]马玉华,马小卫,武红霞,等.不同类型芒果果肉类胡萝卜素、香气和糖酸品质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15,36(12):2283-2290.

[2]张正科,高兆银,李敏,等.食品添加剂对芒果采后病原菌及保鲜效果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3,34(11):2289-2294.

[3]杨薇,谭自力.芒果贮藏保鲜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8):12492-12493.

[4]李奥峰,周翔,米顺利,等.芒果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广西轻工业,2009,(9):1-3.

[5]曾文谨,尹秀华,王勤志.复合保鲜剂对芒果冷藏保鲜效应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7(9):226-228.

[6]疏秀林,施庆珊,欧阳友生,等.植物精油的抗菌特性及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研究新进展[J].生物技术,2006,16(6):89-92.

[7]钟瑞敏,王羽梅,曾庆孝,等.芳香精油在食品保藏中的应用性研究进展[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5,31(3):93-98.

[8]王广要,周虎,曾晓峰.植物精油应用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6(5):11-14.

[9]胡林峰,许明录,朱红霞.植物精油抑菌活性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1,23(2):384-391.

[10]周斌.果蔬保鲜膜的研究进展[J].包装学报,2012(4):16-20.

[11]滑艳稳,申亚倩,安永超.不同保鲜薄膜对无花果保鲜性能的比较研究[J].包装学报,2014(2):6-11.

[12]江苏省农科院.GB/T 6195-1986,水果、蔬菜维生素C含量测定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相关期刊更多

芒种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