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形容不靠谱

形容不靠谱

形容不靠谱范文第1篇

一、背景:高端电视节目的“午夜突围”

cnn电视台创始人泰德·特纳曾经说过:“任何时段都可能是黄金时段”,意在强调只要真正打造出契合观众口味的高品质电视节目,就不难培养起观众固定的收视习惯,并最终形成对特定电视节目及其所属频道的高度忠诚。特别是在当前网络等新媒体的强烈冲击之下,积极以优质自办节目开发电视频道的“泛黄金时段”,已成为各电视媒体在新时期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湖南卫视自2010年起,开始着力开发原本被电视剧与综合新闻节目“一统天下”的零点时段,将目标观众锁定在习惯于夜间收看电视的社会精英群体,并陆续推出了《变形计》、《零点锋云》、《岳麓实践论》、《天天向上》、《博物馆奇妙夜》等一系列着眼于高端话题的电视节目,收视率与同时段电视节目相比均名列前茅。而在“零点主流黄金人文带”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湖南卫视又陆续推出了献礼建党90周年的“红色青春偶像剧”等节目,进一步加快了湖南卫视向提升电视节目“文化含金量”方向发展的创新步伐。

2011年1月30日,《非常靠谱》节目正式登陆湖南卫视每周日晚8点黄金时段,成为全国第一档关注中国传统家谱、姓氏文化的电视节目。从5月16日起,《非常靠谱》第二季调整至每周一晚24点15分播出,成为湖南卫视全力打造的“零点主流黄金人文带”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开播半年多来的磨合与调整,《非常靠谱》的收视率已稳步攀升,在全国同时段电视节目中表现出色。

就节目形态而言,《非常靠谱》作为一档以社会精英为目标受众的脱口秀节目,由著名主持人汪涵主持,联合张发财、周忆军、郦波等文化名人及专家学者,以“围炉夜话”形式展开。此外,每期节目还会根据特定主题邀请一至两位嘉宾,以“姓氏标识携带者”身份共同参与现场讨论。而在对传统姓氏文化的表现形式上,《非常靠谱》在立足高端话题的同时,努力“化繁为简”、“寓教于乐”,以活泼、动感的娱乐化表现形式,为传统文化节目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二、特色:文化为“体”,娱乐为“用”

(一)文化底蕴深厚

姓氏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文化基因之一,既有“雅俗共赏”的传播力、又有“家喻户晓”的影响力。作为洞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窗口,中国姓氏文化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自周代开始形成了稳定的姓氏制度。至北宋初年,钱塘儒生将500余个姓氏以《百家姓》为名收集成书,成为与《三字经》、《千字文》等文化典籍齐名的少儿启蒙读物。由此,姓氏文化开始在民间日益普及。而立足于中国传统姓氏文化的《非常靠谱》节目,正是在充分洞悉国人“寻根问祖”情怀的基础上,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姓氏文化资源所进行的一次创新性开发。这样的节目定位既能在内容上保证有题可选、有话可说,也有助于保证观众的收视热情与参与积极性。

此外,随着湖南卫视在世界各国的广泛落地,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人得以收看到湖南卫视的电视节目。而对于这部分观众而言,《非常靠谱》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众多华语节目中可谓独树一帜。如一位澳大利亚华人观众就曾表示:“对很多移民家庭来说,在西方教育的大环境下,向子女灌输中华历史文化知识常常是徒有心而无力。如此看来,《非常靠谱》这档节目实在是我们这些海外华人的福气了。”[1]可见,中国传统姓氏文化既为《非常靠谱》节目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与丰富的节目资源,同时也有助于海外华人群体间文化凝聚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内容组织灵活

在《非常靠谱》开播之初,对节目内容的组织主要依靠有影响力的嘉宾聚拢人气,进而通过设计“为嘉宾寻根”的悬念追溯某一姓氏的发展脉络,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典故。例如在首期节目中,《非常靠谱》就邀请到了著名演员刘晓庆为嘉宾,通过查证其作为刘姓成员的家世背景,引出了与光武帝刘秀以及“湖广填四川”有关的一系列历史事件。而在此后有关姜姓、伍姓、谢姓的多期节目中,《非常靠谱》也分别邀请到了姜育恒、伍思凯、谢亚芳等娱乐、文化界名人,在探秘其家世过程中挖掘出了姓氏背后的个人经历与文化传承。

随着《非常靠谱》调整至零点时段播出,其对节目内容的组织也不再局限于以单一姓氏为线索,而是更广泛地联系了当今社会中的热点话题,为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寻找到了更多独具匠心的切入点。例如在题为《状元的姓名有何玄机》的节目中,《非常靠谱》就充分结合了“高校录取”这一时事热点,从现场嘉宾“水木年华”的状元身份以及其他文化、娱乐界名人的考学经历说起,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又比如在七夕将临之际,《非常靠谱》适时推出了以《爱情“你懂的”》为题的节目,以民间爱情故事“天仙配”引出“董姓”,进而与嘉宾、观众共同分享了与爱情有关的历史传统与文化风俗。

可见,《非常靠谱》在对节目内容的组织上始终坚持“以社会热点切入、姓氏视点植入、精英观点介入”[2],无论是以名人家世为线索,还是以时事热点为主题,都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就姓氏说姓氏”的狭窄思路,拓宽了涉及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特别是其中“融故事于人物、寓历史于现实”的鲜活设计,更是有效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广大电视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

(三)表现形式活泼

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上,《非常靠谱》成功实现了将专业、精深的历史文化知识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活泼手段加以传播。首先,在主持人的选择上,汪涵的品牌效应可谓《非常靠谱》节目的一大亮点。其幽默而不失严谨、机敏而不失沉稳的语言风格以及扎实的历史文化功底,在节目中运用得恰到好处。其次,专家学者在《非常靠谱》中的讲解成功摆脱了“坐而论道”的枯燥形式,在语言通俗易懂的同时充分利用了实物道具,与节目轻松愉悦的整体风格可谓相得益彰。最后,《非常靠谱》在其制作过程中还充分利用了电视媒介的“直感性”特征,通过添加简洁生动的图示、轻松幽默的视频短片以及韵味古朴的现场配乐等娱乐元素,强化了对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直观呈现,显著提升了节目的趣味性与亲和力。

同时,《非常靠谱》节目的整体氛围并没有因为娱乐元素的使用而受到负面影响。相反,无论是主持人、嘉宾还是现场观众,在对姓氏文化的讨论中都始终保持着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虔诚敬畏之情。以《非常靠谱》关于“任姓”的专场讨论为例,汪涵及各位嘉宾主持虽然在与“姓氏标识携带者”大兵的对话中妙语连珠,但从烈女貂蝉谈到著名作曲家任光,其间风趣幽默的调侃始终没有脱离“任重道远”的主题,尤其强调了历代任姓名人在责任面前“敢于担当”的优秀品格。可见,娱乐元素在《非常靠谱》节目中的使用是因时而动、有理有节的。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非常靠谱》作为湖南卫视一档无成熟先例可循的原创电视节目,在对节目具体内容的协调安排、相关文化知识的规范表达以及与观众、网友的积极互动等方面,也还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首先,《非常靠谱》在以姓氏为线索不断推进节目内容的过程中往往有较大的随意性,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脱口秀节目收放自如、形散神聚的优势。这尤其表现在对节目内容的时间分配缺乏计划,容易受主持人、嘉宾的谈话热情影响,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造成话题之间的衔接不畅,进而影响节目的整体节奏。

同时,在谈及重要历史人物及事件时,《非常靠谱》中主持人与嘉宾对相关资料的使用与表达有时还不够严谨规范,主要表现在对所述典故究竟属于“正史记载”还是“野史传说”缺乏明确指示,对所引资料出处的交代也不够详细。这既容易给不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的观众留下错误印象,也容易对希望进一步了解有关内容的观众造成困扰。

此外,作为以“寻找百姓家的传奇”为口号的电视节目,《非常靠谱》的百姓特色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除了演艺明星与文化名人之外,很少有普通百姓能以“姓氏标识携带者”的身份走到台前讲述人生故事、畅谈家国情怀。而网络及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作为当下电视节目与广大观众沟通的重要纽带,也未能在《非常靠谱》节目中得到充分的利用。

可见,湖南卫视要将《非常靠谱》真正打造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电视节目以承担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在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就总体而言,《非常靠谱》相比许多传统文化节目,已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因内容沉闷、形式单调而形成的收视瓶颈,同时有效避免了同质化、庸俗化等“娱乐过度”现象的出现。而正是这种以文化为“体”、以娱乐为“用”的创新理念,将《非常靠谱》成功打造成了一档具有独立个性且能同时兼顾传统文化底蕴与大众收视诉求的高端电视节目。期待《非常靠谱》能够在保持现有特色的基础上,以更均衡的内容组织、更严谨的资料使用和更广泛的观众参与,切实展现出中国传统姓氏文化由古及今的历史脉络,以及中国人以家族为纽带薪火相传的文化品格。

三、启示: 娱乐应尊重文化、观照现实

随着国人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关注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正日益受到市场的青睐。特别是娱乐元素的注入,已成为此类节目改变刻板形象、赢得观众喜爱的关键所在。然而,当前许多电视节目对娱乐元素的运用,又普遍存在着庸俗化、同质化、模式化等问题。要真正在传统文化节目中把握好娱乐与文化之间的融合限度,避免因迎合观众低级需要而降低节目的文化品味,湖南卫视的《非常靠谱》节目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非常靠谱》作为湖南卫视以娱乐形式解读中国传统姓氏文化的成功尝试,对同类电视节目的最重要启示正在于,其以实践证明了“没有娱乐的文化”与“没有文化的娱乐”一样,都是违背电视媒体传播规律的。娱乐元素的恰当使用,无论对电视节目的自身发展还是传统文化的电视传承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要真正将娱乐元素恰当运用于传统文化节目中,则应遵循以下两点原则。

尊重文化是前提。班拉杜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许多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显示的各种行为方法而产生的,大众媒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媒介。[3]而《非常靠谱》作为这样一种“学习媒介”,其成功正表明:知识教化与文化宣传是电视文化节目最基本的功能。因此,传统文化节目应以更好的满足广大观众的文化需要为根本目标,首先保证对文化知识的准确、广泛传播。如果为了追求电视节目的娱乐效果而牺牲了所传播知识的准确性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那么无论再花哨的节目形式、再广泛的传播范围,都将失去其存在意义。

观照现实是关键。对于广大观众而言,最鲜活的知识与最高级的娱乐,往往都来自于曾经经历或正在体验的现实生活。而《非常靠谱》以“明星家世”、“百姓故事”与“时事热点”为线索多角度呈现传统姓氏文化的尝试,在主题选择、内容组织及表达形式等方面努力发掘历史与现实间的契合点,才能真正将传统文化现代化、高雅文化通俗化,切实满足观众获取知识与享受娱乐的双重需要。

综合以上两点可知,只有既在内容上靠了传统文化的“厚重谱”,又在形式上靠了大众文化的“趣味谱”,才能真正打造出文化与娱乐良性互动的“靠谱”电视节目。同时,也只有这样“土生”于中国文化根基之上、“土长”于中国普通百姓之中的电视节目,才能真正抵御住外来电视节目的冲击,进而在中国本土乃至海外的电视节目市场中,树立起真正有竞争力的电视文化品牌。

注释:

[1] 参见<blog.sina.com.cn/s/blog_6f3fea0f0100q2ul.html>。

形容不靠谱范文第2篇

《非常靠谱》有什么样的“非常之道”?它的日益火爆带给电视创作者什么样的启发?品其道,笔者觉得有三点值得圈点:

一是善于利用冷门。

当下电视荧屏上的文化类节目大多与解读历史有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姓氏文化尚属冷门,即使在社会学和文化专业领域,姓氏研究和族谱研究也是冷门,而《非常靠谱》专门选择冷门,也是一步险棋。但是,从半年来的播出效果来看,《非常靠谱》比较善于利用冷门,节目以姓氏为包装,晒百家姓里的人杰、绝活、故事;晒祖宗、晒历史、晒文化。在晒的过程中观众可以了解到裹藏其中的知识点和自己的姓氏骄傲,异姓的观众可以猎奇、也可以找到共鸣,还有新鲜和快乐。观众找到了参与的快乐,冷门很快就会成为热门。

2011年1月31日播出的《非常靠谱》“伍姓人”一期,从春秋战国时期伍子胥城墙埋年糕,到青年取名"伍豪",再聊到老伍家的世界首富伍秉鉴和湖北监利的伍姓发源地,跨越几千年的历史。节目现场则请来了伍思凯和伍洲彤两位明星,还有策划了489场婚礼的伍笑萍、担任了23年山村教师的伍良明两位“草根”,使节目充满了张力。

二是善于发掘故事。

当下电视荧屏上文化类节目大都是采取坐而论道的形式,而《非常靠谱》则穷尽历史与现实,搜索与姓氏相关的人物和故事,并提炼出有趣的话题,像“刘姓人都是好演员、皇帝多”,“姜姓人重兄弟情谊、低调”,“谢姓:华丽的贵族气质”,“周姓:辅佐帝王的将才”等等,吸引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011年1月24日播出的《非常靠谱》“许姓人”一期,节目组提炼出“许家人的爱情总是弥漫着坚贞浪漫的味道”这一话题,并讲述了很多历史与现实中的故事。像许仙与白娘子、许文强与冯程程,文学作品中的许家人总是令人们动容,他们仿佛天生有一种吸引优秀异性的特质。像诗仙李白一生放荡不羁,却也是许家的“倒插门”女婿,他的第一位妻子许氏就是唐高宗宰相之后,出身名门大家闺秀的许家大小姐。而大文豪鲁迅拜倒在许家小姐许广平的石榴裙下,1926年这对爱侣分居厦门与广州两地,为解相思,他们差不多每36小时就写一封信。鲁迅先生还常坐在厦大的相思树下思念许广平。有一次,先生看到一头猪跑来吃代表爱情的相思叶,正义感油然而生,竟和猪当场展开决斗。节目中,“两弹元勋”邓稼先与夫人许鹿希的旷世爱情更是令人唏嘘不已。邓稼先接受“秘密研制原子弹”的国家最高机密任务,隐姓埋名,进入与世隔绝的西北戈壁。整整28年生死未卜不知去向,他的夫人许鹿希信守离别时相互托付的诺言,无怨无悔痴情等待。28年后的1986年,夫妻再度重逢,邓稼先却因为核辐射身患重病,一年后在妻子怀中离开人世。这份爱情折射出的生命之绚烂、品格之纯净让观众不禁潸然泪下。节目现场,台湾著名词作家许常德远道而来,妙语连珠展现许家人"以身相许"的异性缘,让观众看得津津乐道。

三是善于贴近观众。

近年来,湖南卫视一直在创新节目上努力耕耘,从谈话节目、娱乐节目、选秀节目到相亲节目和高端节目,创新节目和创新点一直是走在国内电视界的前沿。《非常靠谱》以社会热点切入、姓氏视点植入、精英观点介入,被编入湖南卫视"零点主流人文带",节目通过融学习于娱乐,把看上去“枯燥无味”的传统文化通过娱乐的形式传播给大家,更容易让年轻观众接受。

《非常靠谱》由湖南卫视一哥汪涵加盟策划、主持,展示其高端、文化、内涵、有味的一面,节目以“三位优质品位男”+“一位姓氏标识携带者”的阵营,通过围炉夜话的形式,激起精英观点精彩碰撞,致力于打造成一档有湖南卫视特色、高端与娱乐兼顾的全新深夜文化智慧脱口秀。

2011年5月份节目改版后,《非常靠谱》又推出“主题月”概念,以主题打包的形式选择每期姓氏,例如5~6月推出“天生贵姓”系列,揭示“旧时王谢堂前燕”究竟有多富贵,6~7月推出“暖色记忆”系列,揭秘党的风云历史中潜伏者的贵姓与传奇。之后还将推出“天涯共此姓”系列,探秘海外华人的姓氏寻根,主题化的设计让节目更加有贴近性和吸引力。如7月4日播出的《非常靠谱》一期,不讲一家一姓,而是以“隐姓埋名”为主线,讲述战争时期潜伏人员的隐姓埋名的故事。节目邀请到文化名人许子东、张发财、北京卫视《档案》节目主持人石梁,揭秘解放前党的隐蔽战线工作者的真实气质和面孔,十分吸引观众。

《非常靠谱》开播后收视率一路看涨,深受观众喜爱。据央视索福瑞统计,该栏目在全国同时段收视排名稳居前四,一反高端文化节目“曲高和寡”、收视成绩不甚理想的尴尬境况。

形容不靠谱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记忆 内心听觉 分析 分手练习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0-0222-02

从李斯特(19世纪)开始,背谱演奏慢慢成为钢琴音乐会的基本要求。这是历史的必然。钢琴演奏技巧在浪漫时期飞速发展,钢琴这件乐器本身也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而不断推陈出新,键盘宽度的增加在拓展音域范围的同时也增大了演奏难度。更加激情的音乐使弹奏速度和大跳距离都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一边看谱一边弹奏的演奏方式在各种令人眩晕的惊人技术片段中再也行不通了。因此,专注于键盘和双手的背谱演奏成为唯一选择。然而无论是学钢琴还是学小提琴,或是其他乐器,背谱,都是困扰着众多学生甚至是演奏家的一大难题,为什么总是背不下来呢?为什么好不容易背下来了,到了真正要考试、表演的时候,一个闪神就脑袋一片空白,再也背不出来呢?每次学生在课堂上背谱背得结结巴巴,都会这么说:在家背都好好的啊!现在换了地方又换了钢琴,又有老师坐在旁边,不习惯嘛!在音乐会或者观摩、考试当中就有不少因为记忆失误不得不中断的演奏。实际上,即便是历史上的钢琴巨匠也遭遇过滑铁卢,拉赫玛尼诺夫回忆安东・鲁宾斯坦(AntonRubinstein)在演奏巴拉基列夫的《伊斯拉美》时,由于分神忘谱不得不作即兴弹奏直到记起剩下的部分。忘谱,无疑是比错音更为可怕的一种事故。既然忘谱如此令人恐惧,那么为何演奏者们依然坚持背谱演奏呢?或者说,钢琴演奏一定需要背谱吗?凭记忆弹奏是绝对必要的,背谱对一个好的演奏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要的,为了演奏中尽可能地照顾到乐曲所有的细节,必须熟记整首乐曲,有的著名演奏家上台时带了乐谱,其实他们还是凭记忆演奏的,带上乐谱只是为了加强安全感罢了。

通常孩子在学完一首乐曲后,就要把乐曲给背起来,如同语文课学完课文要把课文给背起来一样,究竟背谱有什么好处呢?背奏包括表情、力度、速度、休止、和声进行等等方面的细节,并在演奏中融入自己的二度创作,你如果要靠看谱子才能照顾这些东西的话,只能用“不熟练”来形容了。就像演讲,离不开讲稿的演讲决不会是最精彩的。演奏一个曲子,如果完全可以背谱,演奏者可以将所有的注意力完全投入到演奏中,可令其发挥到及至。反过来,如果在演奏中还要去看谱,难免会分散注意力,影响到整个曲子的发挥

首先,在舞台上背谱,是一种对观众以及对舞台本身最基本的礼貌,代表著演奏者对他的演奏曲目了然于心,能够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如何诠释一首乐曲,而不是一边想如何演奏一边还需要分神去观看乐谱。

其次,对孩子来说,背谱演奏可以强化记忆,背熟的曲目可以更花心思去思考如何诠释,增进弹奏时的乐曲深度,发挥琴技;乐谱背熟之后,演奏时孩子的目光会集中在键盘上,可以帮助孩子更熟记琴键的位置,在盲弹时就算不看琴键也能准确的抓到位置。

今天无论是普通的考级、考试,还是比赛、音乐会几乎都是背谱演奏,看谱则说明演奏者准备不充分或是熟练度不够。

演奏时如果想要让大脑中准确地再现出乐曲完整的音效,手指准确地表达出,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提高记忆的有效性,这个有效性,就是演奏的稳定性。背谱记忆是一种综合能力。以下是几种背谱的方式:

一、动作惯性记忆法

这是背奏的根本要求,是演奏者对于作品掌握的熟练程度的直接体现。对于演奏而言,即使能将乐谱默写下来也并不代表能在舞台上准确流畅的演奏。只有通过大量练习,使动作形成连续性,即便以“心不在焉”的状态也能准确、流畅地演奏才算是达到了登台的基本要求。因此,适当增加慢速段落或作品的练习时间是相当必要的。

二、键盘位置记忆法

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调性比较复杂、调号和临时升降记号繁多、把位变换频繁的作品。出于乐理与和声写作的要求,乐谱中往往会出现较为复杂的音高记录方式,比如重升G,虽然在理论上绝对不能用还原A来代替,但在键盘上确是还原A,因此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音符时无需去记忆它到底是重升G还是还原A,而是直接记忆相应的键盘位置就行了,这样可以大大降低乐谱的复杂程度。

三、和声分析记忆法

众所周知,西方近代音乐的创作基础就是和声体系,而钢琴的发音原理使其具备比任何管弦乐器都复杂得多的和声运用,因此,学习和掌握必要的和声知识对辨识和记忆乐谱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国内的专业钢琴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两点遗憾:一是各专业院校的和声课程往往开设较晚,只有高年级学生才能系统学习相关知识;二是有些学生以一种较为孤立的方式来学习和声等专业理论课程,在实际的练琴过程中并未将其与钢琴演奏相结合,因此,学得深不如学得活,关键是要学以致用。

四、结构分析记忆法

此处提到的结构并非完全指曲式结构的划分,而是包括对作品中所有音乐元素或动机的发展分析。通过对作品发展的脉络和线索进行梳理,作品在头脑中形成从整体到局部都能清晰回忆的印象,这将大大提高背谱的把握性。比如,运用所学的曲式知识对奏鸣曲的调性分布做一简要分析,对比呈示部和再现部的副题部分存在的调性差异,就能避免前后混淆这一奏鸣曲背谱过程中的“常见病”;再如,将复调作品分成若干小段(一首常见的两页长度的平均律中的赋格最好细分为8至10段),将其编号并做成纸签条,然后自己抽签背谱,如果每次都能顺利完成,那么即使是在舞台上出现一些意外也不会“致命”,因为每一小段的开头都是一个“紧急出口”,就算出错也能让演奏继续下去。

五、内心听觉记忆法

大量听唱片的众多益处不言而喻,除了给学习者提供足够的演奏提示和音乐处理的启发之外,还能帮助记忆。在实际演奏过程中,演奏者在头脑中能预先“听到”即将弹奏的音符,有时就像在视唱练耳课上进行听力训练一样,这时,即便演奏者忘却了演奏的动作和键盘位置,也能跟随内心听觉记忆顺利演奏下去。当然,这种方法对演奏者本身的素质要求颇高,一般较适合于具有绝对音高辨识能力的演奏者(据估计只有约两百分之一的人具备这样的天赋)。尽管这种绝对音高辨识能力很难依靠后天的培养而形成,但是学习钢琴专业的学生由于听辨钢琴声音的时间较长,因此完全有条件加强对自己内心听觉的培养。没有可靠的资料显示贝多芬拥有绝对音高辨识力,但是在他完全聋了以后仍能依靠强大的内心听觉创作出众多经典作品,这足以说明内心听觉的重要性和可塑性。

六、乐谱视觉记忆法

顾名思义,通过反复看谱在头脑中形成视觉映像,就像是对于某一图形的记忆一样。这样,当演奏者在背谱演奏的过程中,眼前会浮现出乐谱的内容,演奏者会产生仍然是在照谱弹奏的感觉。

七、变换速度记忆法

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动作惯性的记忆永远是最不需要劳神费心的方式,只须机械的重复练习就能形成。但是这种最“顺其自然”的方式却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即很容易产生对弹奏速度的依赖。惯性与速度成正比,这个物理定律在钢琴演奏中也是成立的。因此,以极慢的速度完整地背谱是检验背谱牢靠程度的重要方法,因为在慢速弹奏的过程中,动作惯性消失殆尽,只有真正在头脑中清晰地存有乐谱的人才能完成慢速背谱。

八、分手练习记忆法

绝大部分钢琴作品总是将旋律和技术任务更多地安排给右手弹奏,因而右手的印象总是最深刻的。而左手通常以承担伴奏部分为主,不但容易被忽略,而且缺乏旋律性的织体有时确实更难记忆。因此,在舞台上右手忘谱的概率极小。针对这一情况,演奏者应单独将左手部分背熟,消灭忘谱的隐患。当然,如果作品的旋律不在右手上则需反其道而行之。我就曾在个人独奏音乐会上出现过一次右手忘谱的“小事故”,那是因为旋律在左手上造成的。总之,分手背谱是保证演奏完整性的必要手段。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背谱方式完全不适合三声部或以上的复调作品。因为在这类作品中,中间声部往往是由双手交替完成的,单手背谱必然造成中声部的支离破碎,这样的背谱是有害无利的。

九、无琴无谱记忆法

在背谱的后期阶段可以尝试完全在头脑中“默弹”的方式来加深印象,如果能够清晰地在想象中弹出每一个具体的音符而非一片音流,则背谱的熟练和牢靠程度已达到可以登台的标准了。

十、演习检验记忆法

形容不靠谱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家谱;新修;革新;局限;尚氏族谱

家谱,也称族谱、家乘等,主要是以表、谱形式来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繁衍世系及其人物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是记述同一血缘集团世系的载体。家谱所载内容极为丰富,可以反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为后人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问题。本文主要结合对新乡西牧村尚氏家族自民国二十一年至2006年前后三次续修的家谱的研究,对家谱的革新及局限进行探讨和论述,以便更好的开发和利用家谱资源。

一、新修家谱的革新

家谱产生于商朝,魏晋至唐,是其兴盛阶段,“有司选举,必稽谱籍”[1](5677),至明清已蔚为大观,民国更为普及,近四十年来,中国民间又自发开始编修新谱。编修新谱是中国历史上修谱的继续和发展,是其延伸与创新。与旧编家谱相比,新修家谱在其编修的内容、体例、宗旨乃至形式上都有所继承,有所批判,有所革新,努力适应当今社会需要,提供更为详实可靠的资料。

(一)编修内容

新编的家谱在其编修内容上更加广泛,更为丰富。章学诚认为:“夫谱乃一家之史。”[2](36)它记载了大量的信息,对于历史、宗族、人口等学术研究都很有价值。在新修的《尚氏族谱》中,不仅记载了前代本族历史名人的资料,还记录了大量当下本族的普通百姓,对其姓名、生卒年月、生平事迹、职业状况以及民俗风情等都有大量详细的记录。

新编家谱在内容上改进最明显的是按照男女平等的原则,女性都可以写入家谱。在新乡西牧村2006年编修的《尚氏族谱》中,其“凡例”记载:“根据国家计划生育政策,按照男女平等原则,根据本人意愿,男女均可入谱。”[3]在其“凡例”中记载:“根据本人提供的资料,大专以上学历及有特殊贡献均载入世纪本人条。”[3]可见无论男女,只要事业有成,都可入谱。

(二)编修体例

家谱形成了稳定的体例,主要包括:谱名、祖先像赞、目录、修谱名目、谱序、凡例、恩荣录、谱论、姓氏源流、世系;以及传记、家法、风俗礼仪、祠堂、坟茔、族产、契约、艺文、领谱字号、字辈和排行等。现在新谱大多选择性的收录这些内容,并各有创新。有的家谱增加对宗族文化的概述,有的增加族亲通讯录,有的介绍本族家谱历代编修的情况等。在新修的《尚氏族谱》中,合并了旧家谱许多体例,增加了尚姓始祖源流考记、新乡市境内族人居住地、留芳录以及众多的照片和图画等。

(三)编修宗旨

宋以前,家谱适应世家豪族的政治需要,担当仕官和婚姻的社会功能;宋以后,家谱主要充当伦理教化功能。而今天,编修新谱是对旧谱的继承与革新,是适应社会主义时代要求的活动。相对于旧谱而言,新谱不仅反映其“尊祖、敬宗、收族”和“追本溯源”的宗旨,也反映了新的社会思想观念和时代要求。

如今,修谱人员编修新谱,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适应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色的编修宗旨。新修的《尚氏族谱》“十修族谱续”记载:“家族唯有追本溯源,方能知其根、光其宗、耀其祖。子子孙孙毕尊祖,尊祖方敬宗,敬宗必收族。何以收族,唯见家谱,有谱方知本,知本方知亲睦,知亲睦方家和万事兴,共同构建和谐社会。”[3]在其“凡例中”记载:“本谱编撰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力求贯通古今,服务当今和利于后代。”[3]反应了社会的新思想、新观念,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

(四)编修形式

其一,民国以前的家谱无论是刻本、活字本还是抄本,纸张多为手工制造的

宣纸、竹纸和棉纸等,大多是线装形式。而新修的家谱大多采用现代机器制造的硬纸,并且装订形式多种多样:除线装外,还有平装、胶装、精装等形式。西牧村民国二十一年版的《尚氏族谱》是石印本,八三年版的家谱是油印版,而2006年编修的新谱则采用机器印刷的形式。

其二,新修的《尚氏族谱》是以民国二十一年为底本,八三年本为参考本,以族人提供原始资料为依据,进行续修。其“十修族谱序”记载:“采用多方面对照,相互校对,按国家标准简化字进行简化,无法简化的,仍按原字电脑做字。用世系表和原始资料核对校订后成轶。”[3]对于排版形式,其“凡例”记载:“为体现族谱古籍文献资料的一面,版本为竖排版。”

其三,编修新谱是按照民主协商的形式和原则来组织编修的。过去编修新谱一般都是由族长组织编修机构,指定编撰人员,筹集修谱经费,开展修谱工作。而现在各地续修家谱,一般由家族中声望、地位和能力较高的人组织修谱工作。2006年西牧村《尚氏族谱》第十次续修的工作主要由尚得海老先生组织进行。

二、家谱的局限及修谱存在的问题

家谱对于开展学术研究活动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人心,构建和谐社会等都有积极意义。但我们不能否认家谱也存在一些局限和问题,主要如下:

其一,家谱植根于中国的宗法封建社会,存在一些封建糟粕。比如封建的伦理纲常和封建迷信思想等,深深地打上了封建主义的烙印,这一点毋庸置疑。

其二,家谱是私人编修,存在隐恶扬善、攀附假托的弊端。编修家谱的目的是为了“尊祖、敬宗、收族”,为了抬高家族的声望和地位。因此在编修家谱时,存在为尊者、亲者讳的局限,存在言过其实、有意捏造的弊端。

纵然家谱存在一定的局限和问题,但我们应客观的看待。毕竟家谱作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积极意义和价值是首要的。我们在使用家谱的时候,要注意鉴别,区别对待,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家谱资源,继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形容不靠谱范文第5篇

关键词:钢琴演奏 钢琴表演 演奏技术 背谱

每一个钢琴学生都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怎样在演奏中能够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钢琴的演奏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艺术活动。同其它音乐表演艺术相比,钢琴演奏对表演者的技术性要求更高。然而,考试或演奏会中突然出现的分神现象往往使演奏者的水平大打折扣,功亏一篑,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背谱问题。

钢琴的背谱是钢琴演奏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无论是演出、比赛还是考试中钢琴演奏中的背谱都是一个必须的条件,而且想要达到预期的演奏水平,首要问题也需要背谱弹奏。背谱是学习过程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之一,也是作品掌握的重要一步,这一步走不好,就无法完整的处理乐曲,攻破技术难度了。可以说能否清晰和巩固地识记乐谱是演奏成功的关键。如果能很好的把背谱的任务完成,那么乐曲的整体音乐效果就会在脑子里形成初步的概念,会更有利于逐步加深对乐曲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加快学习进度。因此,准确、科学地背谱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认真识谱是背谱的前提

对待每一首新作品演奏者多半是上琴把作品视奏几遍,并不很认真的阅读谱子,在练到一定程度乐谱就记忆下来了。这样看来背谱似乎并不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也不用花多少时间,有手指的惯性和瞬间的记忆,背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仔细检查背谱效果就会发现其实这样的背谱只是对乐曲的轮廓有了一个大概的熟悉,很不细致、不准确。因为在视奏和练习过程中,耳朵里反复出现的音响会由于惯性下意识的反馈到手来完成背谱,并不是实实在在地读过、记得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记号、每一个术语,最后准确的落实到手指上的。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地识谱,通过识谱来感受它的实际音响效果,在脑海中形成这首作品实际发出的音响概念。这样作品的实际演奏就容易在大脑中树立一个完整的作品形象,就不至于形成对乐曲并不熟悉只是在钢琴上完成了音符的重现,而没有音乐可言这样一种现象。另外,识谱过程中还要记住自己的技术难点,以便以后重点练习。在识谱时还要把指法确定好,固定下来。所有这些是为背谱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是背谱的第一步。

2、耐心弹奏是背谱的关键

当把第一步识谱很好的完成以后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在钢琴上弹奏了。练琴一定要从慢到快,保证认真仔细地琢磨过每一个音符及乐谱上的所有标记。再把听到的实际演奏效果与识谱时在大脑中的形成的印象进行对照,这样对这首作品不仅有了感性的理解同时结合了实际演奏就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先整体慢速练习一段时间后,再把识谱时找到的自己的技术难点单独拿出来,进行更加集中的练习。值得注意的是在练习技术难点时,也不要忽略了容易的部分,因为越是容易的地方因为会更容易的识记弹奏者就会掉以轻心反而越容易在演奏时出现错误。当把曲子练习到一定的熟练程度时,可以慢慢脱离乐谱进行弹奏,这样初步的背谱任务就完成了,这里所进行的背谱只是对谱子本身的一种记忆,要想很好的在演奏过程中完成最终的背谱任务还需要对作品进行分析。

3、对作品进行分析同时依靠视觉、听觉、触觉背谱

一首作品被比较熟练的掌握对于演奏者来说已经经历了一个二度创作的过程,音乐本身就是一门情感艺术,因为感受者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会有所差异。这时对于作品的详细情况的认识对于演奏者很好的诠释作品,再加入自己的理解很好的展现作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演奏者需要首先了解作品的创作时代背景,再划分出作品的框架初步理解作品的构思,、和声织体、调式调性,使演奏者在练习时就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作品风格、处理手法,也可以在最终完全摆脱乐谱。演奏时心里有作品的布局、设计,演奏中就能够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因此,对作品的背景及结构的了解是背谱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物理上看,背谱要依靠身体的三个器官――视觉、听觉、触觉的结合。视觉用来记住乐谱中音符的位置和形象,听觉可以记住音乐的音响效果,触觉可以记住演奏的方法。将三种记忆结合才可以牢固的把乐曲放在自己打脑海中,这样才演奏时就可以做到胸有成竹,使得演奏着的信心得到提升。三种记忆的结合使演奏不会受到影响。

4、背谱演奏全首乐曲,加上充分的表情及演奏气质

钢琴演奏者在演奏时往往是将自己对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展现给听众,钢琴演奏是会强烈情感表现。在平时的背谱训练中就要注意要根据作品的需要合理的运用各种表情及动作,使听众在欣赏时可以通过演奏者的表现直观的了解作品。

背谱训练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练习时一定要注意把握以上几点不仅从谱面上着手,还要在耐心弹奏的过程中熟练掌握技术难点,把自己的理解融入作品中,尽量完美的向听者展现。

由于演奏着的素质各不相同,背谱的方法也应因人而宜.在钢琴演奏中背谱训练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准确、科学的背谱对于演奏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5、结语

做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者是极不容易的,演出中的失败,不是因为准备不充分,就是由于训练不适当。即便演奏中出现小的纰漏,记忆上出现空白,仍要镇定自若,稳住大局,克服紧张和胆怯,把演奏坚持下去;将这些小错误所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这对保证音乐演奏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还要将全部注意力放在音乐中,全身心地将乐谱上的音符完美的展现。只有演奏者能深刻的感受到了音乐再把自己的感受通过演奏展示给听众,这样就体现出了表演的价值。完美表演的前提,就是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和具有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钢琴教学论.葛德月.人民音乐出版社.

[2]钢琴艺术.2007年第2期.人民音乐出版社.

[3]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第一册.华乐出版社.(2003年5月北京第1版)

相关期刊更多

开发性金融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开发银行(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