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形容人的词语

形容人的词语

形容人的词语范文第1篇

1、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2、德配天地: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

3、孚尹明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4、高风亮节: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5、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

6、怀珠抱玉:比喻人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杰出的才能;

7、冰魂雪魄: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

形容人的词语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气副词 人称主语 形容词谓语句

一、引言

在带形容词谓语的人称主语句结构中,语气副词与形容词直接组合的情况较少,较为常见的是形容词带上程度副词“很、挺、非常、十分、有点、有些、比较”后再与语气副词组合,进入构式为“人称代词+程度副词+形容词”,表示说话者对人称主语所具有的品性、态度等性状及其量度的判断或评议。但不同的人称主语与语气副词的组合具有一定的选择限制。如:

(1)a.她也许很漂亮。――?你也许很漂亮。――??我也许很漂亮。

b.他一定很自私。――你一定很自私。――??我一定很自私。

c.他居然有点任性。――你居然有点任性。――??我居然有点任性。

d.他竟然很冷静。――?你竟然很冷静。――?我竟然很冷静。

上述例句表明在带形容词谓语的人称主语句结构中,语气副词与不同人称主语之间的共现组合有一定的选择性。参照有标记项和无标记项的判断标准①,第三人称主语在构式“人称代词+语气副词+程度副词+形容词”中受到的选择限制最少,为无标记项,而第二人称、第一人称主语在构式中受到的选择限制多,为有标记项,其中第一人称主语在结构中受限性最强。

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相比,第三人称不参与言者与听者的话轮而进入对话框架,主要用于表达非现场者或远现场者所涉及的动作行为及相关事件的主体对象,其能够携带的主观性信息少,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这就便于说话者对第三人称主语所涉及的动作行为及相关事件进行带主观性的推测、确认以及带主观性的评议。而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自然充当对话中的言者与听者角色,其本身携带的主观性信息比第三人称要多,当其携带说话者及相关听话者的主观性信息内容与语气副词所携带的说话者及相关听话者的主观性语义、语用内容相排斥、相冲突时,投射到句法层面就体现出它们组合共现时选择限制上的差异性。一般来说,人称主语携带“自我”“现场”的主观性信息内容越多,其与表说话者主观性信息内容的语气副词在语义、语用上不相容的地方就越多,从而表现在语义、语用上乃至句法上的选择限制性就越强。由此,人称主语与语气副词的选择限制性由强到弱的序列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不同人称主语与不同类型的语气副词的选择限制差异性在形容词谓语句中又有什么具体表现呢?下面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二、语气副词的分类

语气副词是在语义、句法分布、篇章连接功能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的一类副词,学界对语气副词的下位分类分歧也较大,可参见张谊生(2000)、李泉(2006)、史金生(2002)、肖奚强(2001)的研究。考虑到“语气”范畴与“情态”范畴关系密切不可分,这里我们参照Lyons(1977)和Palmer(1986,2001)的情态分类体系,主要在Palmer(2001)的情态系统分类的框架基础上,依据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特点,从情态意义的角度给语气副词进行分类,得到了一个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分类系统。

Palmer(2001)把情态系统区分为命题情态和事件情态两大类,认为命题情态和事件情态主要区别是命题情态关系到说话者对命题真假的判断,而事件情态与说话者对潜在的将来事件的态度有关。总的来说,命题情态相当于认识情态,事件情态相当于非认识情态。据此,我们把语气副词分为命题类语气副词和事件类语气副词两大类。考虑到Palmer的观点主要是建立在英语情态动词的考察基础上得到的,我们从汉语情态系统中语气副词的实际表现出发,认为汉语语气副词所对应的命题情态主要指说话人对命题真假的判断,具体包括说话人对命题可能性与必然性的测定以及对命题为真的信心程度,汉语语气副词所对应的事件情态应包括说话人对已然或未然事件的评价、对现在或将来事件的态度以及对某些非断言事件实施的意志与情感所涉及的心理动力。相应地,命题情态分为测度和肯定两小类,事件情态分为评价、意态两个小类。

三、形容词谓语句中的人称主语与命题类语气副词的共现

人称代词主语句中的形容词谓语都是具有[+述人]语义特征的形容词,袁毓林(1993)、张国宪(2006)依据[±人]、[±自主]、[±可控]、[±褒义/贬义]等语义特征给形容词进行语义分类时,把形容词分出述人形容词和非述人形容词,述人形容词是用来专门描写人的品性态度、思想感情的,如:冷静、认真、细心、规矩、小气、骄傲、谦虚、大方、勤快等。述人形容词又可以分为自主形容词和非自主形容词,自主形容词具有[+人]、[+自主]的特征,是某种人自身能够控制的性状,即人能够有意识地表现或不表现出来的某种性状,其又可分出褒义和贬义,带[+褒义]的如:灵活、勤劳、细心、乐观、坚强、勇敢、严格、主动、小心、宽容、踏实、和气、诚恳、谦虚、努力、自觉、客气、公平、公正、刻苦、爽快、严肃、虚心、坚定、稳重、文明、亲切、果断等。带[+贬义]的如:骄傲、呆板、冒失、自私、粗心、消极、悲观、自满、自大、糊涂、懒惰、固执、慌张、任性、犹豫、拘束、轻浮、狠心、大意、保守、反动、野蛮、马虎、嗦、小气、古板、偏心、麻痹等。非自主形容词具有[+人]、[-自主]的特征,表示某种人自身不能控制或无法故意表现或不表现出来的性状,如:健康、成熟、可靠、舒服、年轻、美丽、精明、能干、出色、光荣、高尚、单纯、漂亮、丑陋、健壮、好看、难看、瘦弱、伟大、渺小、可爱、可笑、幸福、痛苦、不幸、懦弱、倒霉、平凡、聪明、愚蠢、幼稚、冤枉、可怜、可怕等。

命题类语气副词中表测度的(也许、大概、一定、必定)、表确认的(的确、确实、实在、当然、其实)在构式“人称代词+程度副词+形容词”中与第三人称主语的共现组合是比较自由的,表明说话者对不在现场的第三者的述人性状的推测、确定。语料②中的例子如:

(2)他也许很严厉,也许很苛刻,也许还雄心勃勃,但他的严厉是武士大心一类的严厉,……(《简爱》)

(3)我想,她一定很美,很善良……(《人民日报》1993年10月)

(4)他真行,如果他因为我们政府的愚蠢而赚了10亿美元,那他一定很聪明能干。(《读者》合订本)

(5)他作这样的表示:“一个年轻人,对我的才学有这样高超的见解,他一定很聪明。”(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

(6)我想你的家一定很温暖,因为你有那么样一个好母亲,她一定很温柔,很美丽,也很爱你。(古龙《小李飞刀》)

(7)然而面对严峻的政治风暴,他确实太年轻了。虽说到团市委的时间并不长,但他绝不相信老团市委的几个人会、主义,……(虹霓《铁匠出身的部长高占祥》)

(8)他其实很干脆很果断。(《人民日报》1994年第2季度)

命题语气副词中表测度的(也许、大概、一定、必定)、表确认的(的确、确实、实在、当然、其实)在构式“人称代词+程度副词+形容词”中与第二人称主语的共现组合受到的限制要比第三人称主语多,譬如具有[+现场可见]特征的形容词“漂亮、丑、丑陋、好看、难看、慌张”等,在言谈现场说话人就不能对受话人进行外貌情状的推测,但可以确认。如不能说“你也许很?漂亮/?丑”,但可以说“你确实很漂亮/好看。”还有具有[+贬义]的形容词也受限,如“可怕、野蛮、小气”等不能推测,这主要由言谈语用的礼貌原则所决定。语料中的例子如:

(9)上官金虹道:“不错,你一定很聪明,笨人是绝不会有钱的。(古龙《小李飞刀》)

(10)柳若松道:“我很好,可是你一定不太好。”(古龙《圆月弯刀》)

(11)“她为什么要这样说?”她问:“你一定很坏,很不乖,她故意说这些话来吓你!楚楚,不是这样的……”(琼瑶《月朦胧鸟朦胧》)

(12)你一定很幸福!我多么希望自己也能在场,躲在那座令人销魂的花园里,……(毛姆《人性的枷锁》)

(13)姜文,你确实很棒!(1994年《报刊精选》06)

(14)大卫:他说我常常提到你。还说,你实在很漂亮。(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

命题语气副词中表测度的(也许、大概、一定、必定)在构式“人称代词+程度副词+形容词”中与第一人称主语的共现组合受限性最强,一般要求作谓语的形容词为带有[+贬义]、[+自主]、[+人]的语义特征,如:自私、骄傲、呆板、冒失、粗心、消极、悲观、自满、自大、糊涂、固执、任性、犹豫、狠心、大意、保守、马虎、嗦、偏心、麻痹。表示说话者对自身的不足品性的判断,向受话者提供一个关于自我状况的陈述,常带有自我批评、让步的意味。很少在第一人称主语构式中与带有[+褒义]、[+自主]或[-自主]、[+人]的形容词谓语组合,如:句子“我也许很?勤劳/?成熟/?勇敢。”都不太能说。

表确认的(的确、确实、实在、当然、其实)则可以在第一人称主语构式中与带有[+褒义]、[+自主]或[-自主]、[+人]的形容词谓语有一定的组合能力,但所见语料中与带有[+贬义]形容词组合的情况要占多数,下面语料例中的形容词“放肆、自私、渺小、粗心大意”都为[+贬义]形容词。如:

(15)谢小玉笑笑道:“我也许不算很规矩,但是我也不滥交,至少我一直在挑男人而不让男人挑我。(古龙《圆月弯刀》)

(16)她仰起头,闭上眼,带着一种温柔、羞涩和歉意的等待,好像在说:“请原谅,我也许有点太放肆了。”(《读者》合订本)

(17)可是在我们这样的环境里我同她怎么能够结婚呢?我也许太自私了,也许是别的东西迷了我的眼睛,我把她牺牲了。……(巴金《家》)

(18)喊罢,我一阵羞愧。我到身边工作,当时想得多的只是可以沾光,吃饱肚子。我确实太渺小了。(权延赤《红墙内外》)

(19)那时,我的确太年轻,弄不明白这女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难道老李一通打,打得她痛改前非?还是越打越爱而难舍难分?(《读者》合订本)

(20)我点起一支烟,没有说话。我实在是太粗心大意了,本来只想让她泛泛知道我坏,现在倒好,她连具体事情都掌握了。(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四、形容词谓语句中的人称主语与事件类语气副词的共现

事件类语气副词中表性质的(居然、竟、果然、幸亏、毕竟、究竟、难怪、反正、反而、甚至)在构式“人称代词+程度副词+形容词”中与第三人称主语的共现组合是比较自由的,表明说话者对不在现场的第三者所具有的述人性状特征的带主观性的评议。语料中的例子如:

(21)但是她居然很冷静,淡淡地道:“你怎么来了?”(古龙《圆月弯刀》)

(22)他竟很平静,“污蔑抗日老战士是奸细?老战士!你懂吗?老就是久经考验!老就是我这样的!”(冯苓植《雪驹》)

(23)事后,心碎的陈德芝对记者说:“直到现在我也不怪陈洁,毕竟她还很年轻,说起来她也很无辜,……”(《作家文摘》1997年)

(24)但毕竟她太稚嫩了,心慌得不行,时时陷入窘态,不能对答如流。而姐姐见她如此,便主动替她答话。(《作家文摘》1993年)

(25)梅女士会意地发出爽朗的笑声。她说,她看过里根的电影,但当演员显然没有当总统风光。里根演技不错,但不算最杰出,可作为总统,他反而非常出色。陈香梅女士坦言,里根演员出身,原来很多人对他担任总统并不看好。(新华社2004年新闻稿_002)

(26)他后来回想起当时的情况,那时他甚至非常细心,十分谨慎,一直竭力不让身上沾上血迹……(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事件语气副词中表意愿的(宁可、宁愿、索性、偏偏)、表指令的(千万、万万、必须)、表疑问的(难道、究竟、何必、何妨)等,一般不能进入带形容词谓语的第三人称主语句。

(27)a.他*宁愿很冷静。/他?宁可(很)健康。/她*索性很坚强。

b.他*千万很乐观。/她?必须很粗心。

c.?难道他很年轻吗?/?究竟她很(有些)骄傲吗?/他*何必很自私呢?

表感叹的(太、多么、真、可、好)则可以较为自由地进入“第三人称主语+形容词+感叹语气”。例如:

(28)一位中层干部说得好:“万德明这个名字,‘万’是为国家贡献成千上万;‘德’是品德高尚;‘明’是明白人――他太精明了!”(1994年《报刊精选》)

(29)至于梁有志,“他太聪明了啊!”(王蒙《名医梁有志传奇》)

(30)老天,她多狼狈,多糟糕!那头乱糟糟的头发,那哭得又红又肿的眼睛,那满身的血迹,那撕得支离破碎的衣服……(琼瑶《梦的衣裳》)

(31)“琴真聪明!……真勇敢!……她真好!”觉民忍不住称赞道,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巴金《家》)

(32)彦成夫妇借了书一起回家的时候,丽琳说:“她真厉害!”(杨绛《洗澡》)

事件语气副词中表性质的(居然、竟、果然、幸亏、毕竟、究竟、难怪、反正、反而、甚至)在构式“人称代词+程度副词+形容词”中与第二人称主语的共现组合有较大的限制性,在北大CCL语料库查检到的相关语料少见,“毕竟、难怪、甚至”各见1例,“果然”见4例,有的如“居然、竟、幸亏、反正、反而”不见用例。可见的例子如:

(33)田七笑道:“你毕竟太年轻,以为别人也和你同样容易上当,若是大家去弄个死人回来,就说他是梅花盗,那岂非天下大乱了么?”(古龙《小李飞刀》)

(34)难怪你那么孤僻冷漠。不过至少他们没有威胁你,至少你从未害怕过自己的安全。(詹姆斯・莱德菲尔德《塞莱斯廷预言》)

(35)而当你有了一大堆爱人,可任你将感情随意抛洒之际,你甚至更惨,你肯定是失去了毕生只爱过一个人的全部体验(像许多美丽的故事所描写的那样),而且这种可能再没有了。(《读者》合订本)

(36)“凯兰崔尔女皇,你果然睿智、无畏而又美丽。”佛罗多说:“只要你开口,我就可以把至尊魔戒交给你,这对我来说是太沉重的责任了。”(《魔戒1》)

事件语气副词中表意愿的(宁可、宁愿、索性、偏偏)、表指令的(千万、万万、必须)、表疑问的(难道、究竟、何必、何妨)等,一般不能进入带形容词谓语的第二人称主语句,而表感叹的(太、多么、真、可、好)则可以较为自由地进入“第二人称主语+形容词+感叹语气”。例如:

(37)记得某次在欧洲演出,一名瑞士老太太追上她移赞:“你太伟大了!”(1994年《报刊精选》)

(38)你太勇敢了!人们会把你的名字编在歌子里面唱,人们会把你的行为一直唱五百年!(欧阳山《苦斗》)

(39)“唉,炳表哥,你多么糊涂呵!”(欧阳山《三家巷》)

(40)辛楣道:“你瞧,你多神气!现在只有学理工法商的人走运,学文科的人穷得都没有脸见人,不敢认同学了。亏得有你,撑撑文科的场面。”(钱钟书《围城》)

(41)我便气愤不过,忍不住说:“你真懒!”她总是点头称是,满脸歉意,表示下次将如何如何努力,一副极真诚的样子,让你有火也没处发。(《人民日报》1995年6月)

事件语气副词中表性质的(居然、竟、果然、幸亏、毕竟、究竟、难怪、反正、反而、甚至)、表意愿的(宁可、宁愿、索性、偏偏)、表指令的(千万、万万、必须)、表疑问的(难道、究竟、何必、何妨)、表感叹的(太、多么、真、可、好)一般很少进入带形容词谓语的第一人称主语构式,但“幸亏、毕竟、反而、甚至”等可以与少数形容词组合进入第一人称主语构式。如:

(42)我*居然很聪明。/?反正我很公正。/*果然我很年轻。/?毕竟我很骄傲。

(43)幸亏我很年轻。/毕竟我很年轻。/我反而很冷静。/甚至我很悲观。

五、结语

带形容词谓语的人称主语句结构中,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主语与不同类型的语气副词之间的共现组合存在一定的选择性。第三人称主要用于表达非现场者或远现场者所涉及的动作行为及相关事件的主体对象,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而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自然充当对话中的言者与听者角色,其本身携带的主观性信息比第三人称要多。当其携带的主观性信息内容与语气副词所携带的主观性语义、语用内容相排斥、相冲突时,投射到句法层面就体现出它们与各类语气副词组合共现时选择限制上的差异性。考察表明,不同的人称主语与语气副词组合共现的选择限制性由强到弱的序列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同时,这个序列在与命题类语气副词和事件类语气副词共现时又有不同的表现,而且作谓语的形容词的[±人]、[±自主]、[±可控]、[±褒义/贬义]等语义特征在人称主语句中会制约其与语气副词的共现能力。

(本文获得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汉语情态副词研究”的资助,基金项目号2011SJD740015。)

注 释:

①参见沈家煊《不对称和标记论》(1999,2004)第32~34页。主

要有六类标准:组合标准、聚合标准、分布标准、频率标准、意义标准、历时标准。很明显,从分布标准来看,即在句法中无标记项可以出现的句法环境比有标记项的多,至少一样多,第三人称为无标记项,第一、第二人称为有标记项。

②语料的例子一般出自北京大学语料库。

参考文献:

[1]F.R.Palmer.Mood and Modal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2]贺阳.试论汉语书面语的语气系统[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2,(5).

[3]胡明扬.词类问题考察[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4]李泉.从分布上看副词的再分类[J].语言研究,2002,(2).

[5]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6]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Z].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7]Lyons,J.Semantics.(2 vol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8]史金生.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9]肖奚强.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

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

[10]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

形容人的词语范文第3篇

1、体贴入微。指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

2、关怀备至。指关心得无微不至;

3、无微不至。指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4、款曲周至。指待人殷勤,照顾周到细致。

(来源:文章屋网 )

形容人的词语范文第4篇

2、虚伪:意思为虚假,不真实,现代社会中多用来评价个人行为;

3、自卑:自卑是指在和别人比较时,由于低估自己而产生的情绪体验,严重自卑是心理上的一种缺陷;

4、吝啬:小气,当用而舍不得用,过分爱惜自己的钱财;

形容人的词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形容词 句法功能 频度

形容词在汉语词类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自《马氏文通》(马建忠,1898)以来,句法学界对形容词的研究不断深入,如形容词的分类研究、形容词重叠式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对形容词句法成分功能,在不少问题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分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形容词的主要功能

形容词的主要功能究竟是什么,是作定语,还是作谓语,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不一致的。

(一)认为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定语

早期的汉语语法著作大多数认为形容词的句法功能是作定语,如王力在《中国语法理论·新版自序》(1957)中认为“凡经常被用为名词的加语者,叫作形容词”;张志公主编的《汉语知识》(1979)则更明确地指出“形容词最主要的用途是作定语”;房玉清在《实用汉语语法》中也认为“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修饰名词(作定语)”。

(二)认为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

赵元任在《汉语口语语法》(1979)中认为“广义的动词也可以称为谓词,包括狭义的动词和形容词,因为汉语的形容词也能作谓语或谓语的中心成分。”熙在《语法讲义》(1984)中认为“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两类”“谓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显然,在他们看来,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谓语,而不是定语。

(三)认为作定语和作谓语都是形容词的主要功能

吕叔湘在《中国文法要略》(1982)中认为“动词是用作词结里的谓语的时候多,形容词是用作词组里的加语或词结里的谓语的时候多。”后来他在《单音形容词用法研究》(1984)一文中再一次指出“修饰名词和作谓语是形容词的两项主要功能。”胡明扬在《语体和语法》(1993)一文中指出“由于口语句子简短,很少使用修饰语,因而在口语中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相反,由于书面语大量使用修饰语,形容词被广泛用作定语,因而在书面语中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定语。”可见,在他们看来,作定语和作谓语都应该视为形容词的主要功能。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最主要句法功能是作定语还是作谓语的争论,实际上是源于语法学家研究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句法功能所处理的材料来源不同。贺阳《性质形容词句法成分功能统计分析》一文统计了大量的书面语和口语材料,对形容词在定语位置上和谓语位置上的出现频率进行检测。统计结果表明:在书面语中,形容词作定语的频率是最高的,而在口语中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

二、形容词作状语的句法功能研究

对于形容词作状语的情况,人们的看法也有分歧。总体而言有三种主要观点:

(一)认为现代汉语形容词一般不能作状语

熙《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1956)认为,状语一般表示的是动作的方式或情状,但性质形容词一般表示的是事物的属性或品质,所以性质形容词一般不能作状语;性质形容词占总数的绝大部分,在整个现代汉语形容词类属中,能作状语的就是少数。熙对形容词能否作状语的具体处理意见为:一是认为形容词作状语的提法应该取消,二是承认有少数形容词有作状语的功能,应该按兼类处理。

(二)认为作状语是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之一

博婧《副词跟形容词的界限问题》(1954)以及张志公《汉语知识》(1979)等均持此论,他们认为,由于多数形容词可以作状语,所以作状语是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之一。

(三)有一部分形容词能作状语,但不是很自由

有一部分形容词可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作状语,陈一《形容词作状语问题再探讨》(1987)持这种看法。陈一认为作状语不是形容词的主要句法功能符合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语言实际。但有些学者则认为多数形容词可以作状语,这与目前各家的统计结果不符。据贺阳《性质形容词作状语情况考察》一文的统计,作状语的出现频率只是14.9%。从形容词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来看能够充当状语的形容词至少要比能够充当定语和谓语的比率还要低。

三、形容词能否带动态助词

语法学界对形容词带动态助词的句法结构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一)认为形容词接动态助词是形容词句法特点之一,并不改变形容词的词性

带动态助词并不是动词的专利,而是动词和形容词共有的语法特征。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1943)认为,“形容词最不适宜作叙述词(叙述句中的谓语)。……凡形容词用为叙述词的时候,往往是靠‘了’字或是‘着’字的力量,如‘心凉了半截’‘他红着脸’之类”。王力《中国语法理论》(1945)明确地指出“了、着”二词并不是为动词而设的,“红了脸”“大着胆”中的“红”和“大”本身不是动词。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1959)“认为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体’的变化,就是加上‘了、着、过、起来、下去’这些辅的成分。”房玉清在《实用汉语语法》(1991)中指出“大部分动词可以带动态助词,一部分形容词也可以带动态助词”。持这种看法的还有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1979)、熙《语法讲义》、李泉《现代汉语“形+动态助词”考察》(1997)等等。

(二)认为带动态助词是动词的语法特征,形容词接动态助词后变成了动词

丁树声(1961)认为,有时候形容词加上“了”一类字眼,如“花红了”,简直和动词没有区别,因此形容词这样用的时候,就可以认为是动词。唐广厚、车竟《形容词接动态助词动词化特征》(1985)认为形容词接动态助词以后,就失去了形容词的语义特征,能带数量(动量)补语,有一些可以带宾语,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有一些可受形容词修饰,这些特征均与动词相同。文章据此认为,“形容词接动态助词后无论在语义还是在语法功能上都具备了动词的主要特征,把它们看成动词时完全合乎情理的。”

在如何看待形容词带动态助词问题上,两种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第一种看法把接上动态助词看作是动词和形容词共有的语法特征,事实确有一部分形容词可以接动态助词。第二种看法从接动态助词后形容词在语义上和语法功能上发生了与动词相同的变化,因而把这种形容词看成动词,也不是没有道理。据李泉《“形+动态助词”考察》统计,有49.27%的性质形容词可以带动态助词,也就是说有近半数的形容词可以带动态助词。

四、形容词能否带宾语

传统语法总把形容词不能带宾语而动词能带宾语作为形容词与动词的区分点,但在实际运用中,有一些形容词却能带宾语。关于形容词能否带宾语,形容词带上宾语后词性是否发生了变化,从词类划分和归类的角度如何处理形容词带上宾语的现象等问题,一直为语言学界所关注。

(一)认为形容词可以带宾语,带宾语后仍为形容词

许德楠、董洁在《谈形容词带宾语的几个问题》(1980)中提出“现代汉语形容词具有谓词的性质,其中一部分可带宾语,形成‘形宾结构’”。范晓《关于形容词带宾语问题》(1983)也认为“形容词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带宾语的,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形容词还是可以带宾语的。”认为“我高他一个头”“她红着脸说”“他硬着心肠把孩子扔了”三个句子里的“高”“红”“硬”仍是形容词。

(二)认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动词能带宾语,这是区别动词和形容词的主要依据

张志公《汉语知识》(1959)认为“动词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带宾语。”邢福义《词类辩难》(1981)认为“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带宾语,这是形容词最重要的特点。”钱乃荣主编的《现代汉语》(1990)认为形容词可以作谓语中心语,但不能带宾语。易洪川《应用汉语教程》(1992)认为“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都不能带宾语。”

(三)认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形容词带宾语后就应看作动词,这类词兼属形、动两类

熙在《语法讲义》(1982)中指出“凡受‘很’修饰而不能带宾语的谓词是形容词。”也就是说,他认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他说“‘端正、宽大’本来是形容词,现在常常在后边加上宾语,使它转化为动词了。”刘月华等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1983)认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有些形容词又是可带宾语(多表使动意义),这时这些形容词就兼属动词类了。这是形容词与动词的兼类现象。”叶长荫在《“形(兼动)+宾”结构》(1990)中指出“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对事物直接加以描写而不带宾语。但当已确定的形容词带了宾语,就属于形容词兼动词。”

根据李泉的《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1994)统计,带宾语的形容词占形容词总数(1230个)的13.82%,所以我们不能完全否认有些形容词是可以带宾语的。

五、结语

从研究综述可以看出,很多人都认为形容词具有多种功能,但这种多功能是具有不平衡性的多功能。这些功能在使用频度上是有差别:有的功能经常使用,有的功能不常使用,甚至极少使用。前人在研究形容词句法功能时,都是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形容词句法功能的问题。但大部分都是举例性的说明自己的观点,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

总之,形容词句法功能的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我们认为要确定每个形容词的主要句法功能,必须对形容词充当各种成分的频率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每个形容词充当各种成分在语法上有什么特点。有必要以一定数量的形容词逐个全面考察和研究,统计出其句法功能的实际情况,也就是每个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究竟占多大比例,哪些形容词只能作谓语或定语,哪些形容词既能作谓语、又能作定语,哪些形容词能作状语或补语,究竟有多少形容词能带宾语,有无规律性等。

参考文献:

[1]王启龙.现代汉语形容词计量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

[2]胡明扬.词类问题考察[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6.

[3]刘月华.实用现代汉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3.

[4]吴锡根.形容词研究概述[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3,(4).

[5]李泉.“形+动态助词”考察[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

[6]李泉.现代汉语“形+宾”现象考察[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4,(4).

[7]贺阳.性质形容词作状语的考察[J].语文研究,1996,(1).

[8]赵日新.形容词带程度补语结构的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6).

[9]石毓智.形容词的数量特征及其对句法行为的影响[J].世界汉语

相关期刊更多

开发性金融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开发银行(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