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 校企合作 教学设计 IGA零售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1-0146-02

一、《连锁经营管理》课程在高职专业教学中的作用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中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以武汉中百连锁仓储超市有限公司、深圳人人乐商业集团等IGA中国零售学院成员企业具体岗位要求为基础,结合学院办学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展示了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详细介绍连锁经营的起源、发展、特征,连锁经营基本模式以及总部管理、门店管理和配送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流程。

(一)促进学生综合掌握和运用连锁经营管理的专业知识

本课程内容涵盖连锁企业基本发展特征和现状,连锁模式选择和组织结构的基础知识,连锁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管理的知识及技能,连锁业态的综合分析,同时结合和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商品学等课程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和训练,为后续课程《连锁门店运营管理》、《连锁配送中心管理》、《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学习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二)促进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

本课程在相关基础知识学习完成后,学生会到IGA合作企业相关部门进行考察和顶岗实习,通过观察和参与IGA合作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来实现专业技能水平的整体提升。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会在连锁门店中收银员、理货员、防损员、促销员、服务台人员等具体工作岗位上承担相应工作任务。通过每项具体工作任务的完成,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连锁企业内部管理的认识,更掌握了各岗位基本技能,增加了连锁企业具体业务处理的经验。

(三)积极引导学生构建合理职业发展规划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初步掌握连锁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积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构建多渠道的企业实践和实训环节。通过在IGA合作企业的顶岗实习,让学生专业技能得到实践和提升的基础上,具备敬业、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基本职业素养。

二、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职业岗位定位,“工学交替、岗位轮替、能力递升”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订单式”的实现途径来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本专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纳,遵循基于工作过程的开发与设计理念,面对本专业学生就业岗位和主要服务面向的岗位,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来设计本课程教学方案。本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思路:基于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突出能力培养。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连锁经营管理的专业特色,以连锁企业的基本管理工作任务和工作项目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来设计本课程的课外教学内容和选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依托IGA搭建校企合作平台

IGA中国零售学院成立于2005年,是IGA中国与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合作成立的旨在为IGA中国成员培养和储备人才的运作实体,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资源优势,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零售业人才。因此,在IGA零售学院和联盟企业的行业背景下,给本专业紧密依托行业进行课程设计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因此,本课程聘请了行业专家、企业家担任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对本专业课程体系和本课程设计进行多次论证。

(二)以具体工作项目来设计本课程体系

根据连锁经营管理教学的实际需要,在确定连锁企业管理岗位典型工作的基础上找出主要工作项目,以工作岗位所需知识为基础,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做好学生的知识应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业务组织等能力的训练。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对所学知识和实践加以融合,掌握连锁经营各项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达到连锁企业经营中所必需的专业高素质技能水平。

(三)以工学结合来开展实际教学工作

在实际教学中,具体工作项目和任务以IGA联盟企业合作为基础,以培养一线管理人员为目标,通过工学结合模式来开展连锁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具体来看,通过让学生在学校模拟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学习基本知识,同时直接到校外企业工作现场顶岗实习等实践训练手段,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此外,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还会结合企业订单培养的要求,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方式,即中百班学生第三学期至第五学期实行在中百仓储紫微星购物广场工作一天、学校学习一天的形式,人人乐班和步步高班实行第三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形式,校企共同考核学生学业。

三、高职《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一)关注行业与企业发展,将岗位实际工作内容作为教学重点

本课程秉承“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第一和终极目标”的理念,坚持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紧随行业动态变化和岗位能力要求这一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优化。在理论教学内容安排上力求全面、完整,使学生接受到本课程的系统理论,并注意及时吸收行业、企业及学科发展中的最新知识和发展动态,及时补充到理论版块教学中。

在全面系统的教学内容下,应突出相应版块的岗位需求重点。在内容选取中,放弃部分“大、空”的理论框框,选择具体岗位中的具体职能要求来给学生做讲解和分析,便于后续开展实践环节和顶岗实习教学。例如,在门店管理中就应着重突出门店日常管理中具体工作的规范要求、收银工作流程、防损注意事项、退换货的工作规范等。这些内容更贴近于具体岗位日常工作细节,更符合连锁企业管理实际情况,更有利于提高学生今后在相关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以项目教学为导向,合理设置学习任务,掌握全局和具体工作内容

项目教学模式以实践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教学内容确定为可行动的方案,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融理论知识于实际,促进理论学习和能力培养于一体。根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本课程教学目标,从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方面综合考虑,在广泛收集本地大型连锁零售企业总部、门店、配送中心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与实践教学环境来划分具体项目,确定学习与工作任务。

(三)强化工学结合,依托IGA合作企业平台,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目前实行与IGA合作企业中百仓储超市、人人乐商业集团“订单式”培养,为了所培养的人才能适应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的工作内容,能较好地完成具体岗位的工作任务,在本课程日常教学中一直注重如何将课程教学内容引入这些企业实际工作活动和工作场景中。

一方面,积极引入新的模拟连锁经营软件,通过电脑、网络、软件等设备模拟现实经营流程,提高学生对连锁企业实际日常经营管理的熟悉;另一方面,将部分教学内容的讲解和实践直接放在现实企业环境中进行。总结与中百仓储超市、深圳人人乐集团之间的“订单式”工作的经验,以企业现场活动为情景,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课堂教学移入企业工作现场,真正实现教学内容和工作内容的一致性。

(四)积极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

为了进一步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学院对专业教师提出“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和要求,但从实际上来看,将专职教师培养为“双师型”教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具体操作会比较困难,因此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会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

本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更为注重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在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基础上,扩大兼职教师队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师资培训,增加专业骨干教师在教学、实训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水平,专职教师定期去IGA校企合作单位挂职锻炼,校企合作单位一批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主管担任兼职或专职教师,积极加入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

[ 参 考 文 献 ]

[1] 岳秀红.高职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订单培养”的理性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2(13).

[2] 夏黎.连锁经营人才培养中的校企深度融合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4).

[3] 赵杨.基于创业导向下高职连锁经营管理实践教学的创新与探索[J].当代经济,2012(11).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范文第2篇

Abstrac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ain operation has great demand for chain management talents. It is the key for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ain operation to accelerate cultivation of all levels chain management talents providing society lots of compound talents with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odern trade theory and practice. From the status quo of chain ope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mode of chain management talents and studies the methods of training talents.

关键词: 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Key words: chain management;talent;train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6-0230-02

1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以连锁经营为核心的现代流通业在我国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连锁经营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增长的一个热点,其发展的速度与规模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测。而人才在连锁经营的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加快连锁经营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社会提供大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掌握现代商贸理论与连锁经营实务的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成为促进我国连锁经营发展的关键。

1.1 我国连锁业的发展状况连锁经营是把现代化工业大生产的原理应用于商业流通领域。连锁经营最早兴起于商业发达的美国。这种先进的经营业态后来不断扩散。现在,连锁经营正风靡全球,在欧、美、日等经济发达国家商业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由于买方市场的形成和新兴业态的兴起,推动中国零售业格局在世纪之交发生了重大变革。数十年来以传统百货店为主的中国零售业,将逐渐进入以连锁经营为主的业态多样化时代。

2001-2005年,是中国连锁业发展最快的几年。其中前四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的平均年店铺增长率达51%,年销售增长率达38%。连锁业快速发展的几年,也是政府管理部门探索连锁行业管理、连锁企业深入思考和实践发展模式的几年。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销售规模达到8552亿元,同比增长2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的增幅。门店总数达到69100个,同比增长57%,剔除个别企业超常规发展因素,调整后门店总数增长26%,与销售规模增幅基本持平。营业总面积达51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员工人数达204万人,同比增长31%。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连锁企业间并购活跃。从2007年上半年来看,45家零售类上市公司平均主营业务收入为19.85亿元,同比增长23.55%;平均净利润为5650万元,同比增长50.11%,为10年来最高水平。根据2007年最近四年的上市公司财报显示,商业连锁类上市公司的EPS分别是零售行业的1.25倍、1.6倍、1.69倍和1.38倍。

1.2 连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据《2008年中国零售人才需求调查报告》显示,中国零售业在未来几年里各类人才的需求量约为1000万人,而市场供应量仅有约400万人,人才缺口高达近600万人。另外,我国零售企业众多,零售从业人员有8000万到1.3亿人,庞大的总量掩盖不了结构性需求缺口日益拉大的事实。具体表现在: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不足;基层店组长稀缺;物流、生鲜等一线操作环节人才严重缺乏。因此,对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有很大的需求,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开发价值。

鉴于连锁经营人才目前奇缺的情况,我们认为研究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于解决连锁经营人才奇缺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2连锁经营管理高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标准设计缺乏对社会环境的考察与判断很多高职院校通常是根据市场的短期需求设置专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职业岗位。学校就办什么样的专业,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的心态很明显。随着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等到2-3年的人才培养周期结束后。原来供不应求的专业可能市场已经饱和。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可能已不是市场所需的。所以如果不是根据市场的需要和对市场需求的预测来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和制定课程标准,很容易造成就业困难。

2.2 专业定位模糊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为社会所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需求,首先就要理解职业化的人才标准。而现有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时候经常出现这样的一些误区:一是定位过高,把培养目标定位在理论型和研发设计型人才或领导型人才,比如说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就是要做对连锁业的研究或做以一些连锁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士;二是定位过低把培养目标定位在低层次、低技能的操作人员,比如做一个合格的超市理货员或促销员等,我认为认为操作型人才主要应由中等职业教育来承担。

2.3 人才培养专业定位与企业需求脱节连锁经营企业的人才需求的专业是多层次、多层面的,具体包括战略管理、采购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物流管理、技术管理、运营管理等等。而目前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定位存在知识宽泛、技能指向不准等问题,感觉什么方面的知识都学了,好像什么技能都掌握了一点,但是到了企业却是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导致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期望以一个专业去满足一个产业的人才需求,结果是难以满足企业实际需求。

2.4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市场接轨不到位目前本专业的教材太少。新设置的专业课程对应教材的教材很少,给授课带来了困难。专业基础课的教材也存在一些问题,或者以理论知识为主,偏向本科教材,或者片面强调技能培训,偏向中职教材,与专业教材配套的实训指导教材更是少之又少。从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构建,到人才培养实际结果看,都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

2.5 忽视对高职学生特性的分析片面强调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与理论的应用。 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强调以教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为中心,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的整合与知识意义的建构,忽视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

2.6 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与市场接轨不到位从专业培养目标设定,知识体系、能力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方法体系、人才培养考核体系构建,到人才培养实际结果看,都与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有较大差距。

3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3.1 指导原则教育部于2006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该文件不仅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的重构提供了指导性的原则。

3.2 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借鉴了德国“双元制”把教学和企业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企业模式办,把企业按学校模式办,使学生在三年学习中,犹如处在一个大企业的各个部门,既接受完整有效的理论知识教育,又接受来自于企业的行之有效的实践技能培训,这种教学模式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具有多元技能的人才。

4开发研究的特色

4.1 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确定了开发总思路和流程成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相关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有实践经验的人员担任委员,每年定期召开会议,不定期走访联系,听取他们对专业改革、建设的意见。在教学计划制定中,应遵循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岗位实践的三级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兼顾连锁经营区域性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学生基本的职业素养、职业的岗位能力和岗位的可迁移能力为目的来构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

4.2 确定了“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学院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确定了以直接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理论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为主要途径和手段的“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即: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相融合;教学模式与工作现场相融合;课程体系与工作过程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并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体现教学模式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4.3 确定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基于教高[2006]16号、教高;[2007]2号文件精神,更新人才培养观念,解决人才培养办学模式问题。推行“产学结合”办学模式,产学结合点主要应体现在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人才培养标准与岗位能力标谁相结合、师资专职队伍与企业员工兼职队伍相结合、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相结合。

本专业培养具有连锁经营管理知识和操作技能,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连锁经营管理人才(能胜任连锁经营企业分店店长或区域负责人) 。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精通现代商业经营业务流程与管理、新型零售业管理、商品采购与配送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有适应行业技术发展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在服装连锁企业及其他业(含百货、超市、特许经营店、会员店、专业店、专卖店等)从事经营管理所具备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4.4 模块化弹性课程体系连锁经营管理不是理论型职业,是操作型职业或应用型职业。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以连锁经营的行业特点为出发点,对专业岗位能力结构进行调研,分析连锁企业行业所需要的多种岗位(如零售企业营运、采购、店长、物流、生鲜等一线操作岗位)对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在此基础上要把理论和实践结合为一体,这样才符合职业教育的规律和高级职业人才的发展规律。要把课程按逻辑关系整合成知识模块,形成网络状的课程体系,按照“大平台,小模块”的模式组建教学模式。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由公共必修课模块、专业基础课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实践教学六大大模块组成。

4.5 加快实验室及实训基地建设连锁经营业态的多样性和岗位的复杂性导致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所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也不是单一的,从认知实践到案例实践,从校内基地实训到校外基地实训,各实践教学模式应相互衔接相互配合。

4.5.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院的基本办学方针:紧扣“校厂一体、产教并举、工学结合”办学特色和“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整合资源、开放共享、创新机制、效益优先”原则,通过全面规划、合理布局新建实训基地、加大教学硬件设施投入力度、强化实践教学内涵建设,突出实训条件的开放性和职业性,进一步提升校内实训基地培训能力。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除了建立模拟实验室外。我们还应该让学生不出校门就有真刀实枪的实习场所。根据连锁经营的专业特点,实训基地的建设主要是筹建校内实习商店。校内实训计划是,每学期都安排学生进店实习,从最基层的店员做起,一直到店长助理,经过这样的流程,实习过后,学生再带着问题回到学校,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实践的重要和理论的不可缺,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4.5.2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我们也是按照学院既定的方针:本着“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校企合作原则,加快拓展与装备水平优良、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科学规范、产品质量过硬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发能够满足更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高质量校外实习基地,借此不断完善“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校办实习工厂”三级配套并向校外实习基地和产业基地延伸的实践教学和学生能力训练体系。学生在第六学期进行的毕业实习环节主要赴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校外实训基地除了无偿提供实训场所外,还提供富有实践经验的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共同参与或指导学生实习。使经过实训的学生,一毕业就能上岗工作,实现了工作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的零对接,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5结束语

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连锁经营管理转专业建设给出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促进高职实践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具有现实意义。解决当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科本位思想的课程模式还比较明显;高职课程体系定位模糊等。在连锁经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产学研结合、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积极探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参考文献:

[1]陆春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1订单式”教学模式探索.职业教育研究,2008,(1).

[2]李惠.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06.

[3]首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与职业,2006.

[4]曹静.关于店铺开发规划课程实践教学的思考.现代教育技术,2008,(4).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范文第3篇

广东省在80年代中期就对连锁经营业进行大胆尝试,经过多年实践,连锁商业已成为广东省的一种重要的商业模式。根据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最新的《广东连锁经营发展报告》显示,广东省连锁经营业态涵盖购物中心、百货公司、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专业店等,覆盖百货、食品、医药品、家电、珠宝、服饰、餐饮、家居建材、通讯产品、美容美發、汽车分销、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法律顾问、管理咨询、展览、物流、房地产等行业。仅广东连锁五十强企业,全年销售规模就达到4112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4.4%,门店总数73552间。可见,连锁经营业的多元化发展将创造广阔的就业前景,提供数量可观的就业岗位。

与行业迅速发展相匹配的是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目前,连锁经营业的人才数量远远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不足,基层店长稀缺,物流等一线操作环节人才严重不足,刚毕业的就业人员岗位能力不足,人才缺乏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鉴于此,笔者认为研究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对于培养连锁经营业管理人才,解决人才供需失衡的问题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二、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近年来许多职业院校纷纷开设该专业,为企业输送相关人才,但是企业普遍觉得毕业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比较欠缺,实践能力不强,这与该专业的专业建设存在问题相关,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专业定位模糊

经管专业的学生经常会对自己的专业感到困惑,不知道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感觉自己什么都学了,但什么都不精通,也不知道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许多职校学生在根本不了解经管专业的情况下选择该专业,甚至有一部分学生是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专业调剂过来的。可见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普及面不广,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该专业主要是向连锁经营企业输送各种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由于该行业的多元化特点,其岗位性、实践性和综合性非常强。模糊的专业定位导致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就业时往往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尴尬境地。据统计,许多经管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基本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大部分从事与市场营销和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工作。

2.课程设置专业特征不明显,缺乏核心专业课程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是一门涉及市场营销、门店营运、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物流、法律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这个“综合性”使专业课程设置陷入“大杂烩”的误区,认为这个专业就应该什么都要学,什么都要会。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多以营销理论课和管理课程为主,连锁经营类的核心课程并未被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授课以理论传授为主,连锁经营特色并不突出,培养的学生与一般的营销专业学生没有明显的区别,只是懂得一些营销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对连锁经营企业并不熟悉。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体系,使学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兼具专业特色和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3.缺乏必要的硬件投入

传统的“有教室就能授课”的观念已不适应中职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教学理念。特别是对于强调实践性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室里凭着老师一张嘴是办不到的,需要实验室、实训基地以及现代化的模拟实训软件的投入。目前,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缺乏系统的校内实训场所、模拟实验室和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实践教学基地管理机制运行不通畅,急待加强对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

4.师资结构不完善,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不设置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只有高职高专和中职院校设置该专业,导致没有优秀的师资力量输入。并且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起步较晚,该专业的教师大部分来自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具备连锁经营专业知识和实战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在实践教学方面,教学活动容易脱离岗位实际,陷入从书本到书本的“空对空”境地,从而导致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在技能上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三、对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建设的建议

针对以上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以职业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实践相对接为出发点,根据就业和创业双线并行的理念,对中职学校连锁经营与管理的专业建设提出四点建议。

1.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特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指明专业发展的总体方向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目的是培养出具备行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促动下的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不同地区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情况和产业结构是不同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因地制宜,从区域内的行业特点出发,避免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脱节,为企业培养相关人才。

连锁经营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需建立在对连锁经营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区域内的有效资源,了解连锁经营业运营特点和工作细分,了解区域连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期望,了解已毕业学生在用人单位的表现,从而确保人才培养方案既具有时代性,又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该专业的总体发展指明方向。

2.细分行业业态,划分工作岗位,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把握专业发展的核心环节

连锁专业人才培养几乎面向全行业和全领域,课程设置涵盖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财务会计、物流等绝大部分管理类课程,学生学而不精,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能做什么,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就目前企业人才需求现状而言,连锁经营专业学生供不应求,人才培养定位不需要求多求全,辐射所有领域和行业。应先做好行业业态细分,抓住行业的共性,才能更好地界定连锁专业就业岗位,并根据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从而打造出连锁专业的特色。

广东省连锁经营业态虽然涵盖面广,但对这些行业的工作领域进行分析,一般可细分为三个区域,即连锁门店、配送中心和连锁总部,每一区域对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可根据该工作岗位的特点,把握该岗位的核心工作任务,设置专业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是进入行业发展的“敲门砖”,在能力培养的同时,应鼓励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培养模式。结合以上分析,对经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具体见专业核心课程设置表。

对该专业中职学生的就业方向进行分析,大致有三种。一些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就读于职校,是希望拥有一技之长,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一部分思想活跃的学生,心理素质较好,抗风险意识和情商比较高,他们更倾向于毕业后自主创业;潮汕地区有许多家族企业,这些学生家族中已有一定规模的连锁门店,选择该专业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家族事业。

2009年国家商务部指出,加盟连锁创业的成功率高达80%。无论是自主开店还是加盟开店,连锁专业的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都更具优势。为了保证连锁专业的系统性发展,应根据就业创业双线并行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学生职业发展方向,理論联系实际,设置专业实践项目和课程体系,强化专业认识能力,提高专业应用能力,提前进行社会适应性教育,为毕业后的就业或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经管专业的专业实践项目和课程体系见专业实践项目表和课程体系图。

4.校企转变观念,实现深度融合,推进专业发展的时代性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创新的关键,也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要实现校企深度融合,首先必须找准企业的利益诉求点。对于连锁专业来说,学校可依托内部市场和人才两大资源,联合企业开设实训门店或建立创业孵化园,校企双方共建共管。企业可以借此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占有率、提升营业额,提前抢占人才资源。学校则可以缓释因独立投资在资金以及经营等方面的压力,实现连锁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岗位化”和专业实践项目的“体验化”,同时提高师资水平。

校企双方转变观念,是实现校企融合的保证。学校要理解企业的盈利诉求,尽量按照市场规律经营管理门店,还要注意维护和提高企业的形象。企业也要让渡一部分商业利益,把培养人才视为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只有双方换位思考,增进理解,才能找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盈利的平衡点。

四、结语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典型工作任务 课程开发与设计 校企合作 门店营运管理

工学结合课程开发与设计即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将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进行分解,并将行业标准转换为课程标准,开发相关工学结合专业课程,形成工学结合专业课程体系,再根据具体的专业课程来构建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景和学习单元,进行教学设计以组织或实施教学。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在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一、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现实意义

我国发展连锁经营已有10多年的历史,其行业的增长速度远大于高校相关人才的培养以及连锁企业内部人才培养速度,世界零售业巨头已有三分之二进入了我国,使得国内外零售连锁企业纷纷都陷入了人才之困。据相关资料,2008年,“连锁百强”门店总数达到12.08万个。2009年,连锁百强企业门店总数达到13.7万个,门店总数增长18.9%。按一个门店吸纳1名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粗略计算,则一年就需要121.2万名毕业生。尽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需求非常旺盛,但人才供需的质与量上存在矛盾。高校毕业生的心理期望值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反差越来越大。

课程开发是高职院校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的核心。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设计上,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的现有优势,根据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连锁零售企业职业资格标准,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对本土零售连锁企业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分析,以课程开发为核心,改进专业设置,逐步构建具有生命力的特色专业和特色课程,缓解连锁专业人才供需的质与量上的矛盾,把岗位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对工学结合的连锁零售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尤其是课程的开发与设计意义重大。

二、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目标与内容

1.课程开发与设计目标

通过企校合作途径,开发出反映职业核心领域的《连锁企业门营运管理实务》理实一体化课程,以带动整个专业核心课程的开发。强调该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整体价值和综合效益。基于连锁零售核心职业领域的典型工作任务开发体现课程结构模块化、内容综合化、课程实施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评价开放化的课程。邀请企业专家参与课程开发,逐步进行深度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互动推动课程实施以及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2.课程开发与设计内容

本课程主要是对我国连锁零售企业核心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进行调查分析,搭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架构进而开发和设计出《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实务》专业核心课程,探索和建立适合连锁零售行业、符合工学结合要求的新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为国内外连锁零售行业培养适应本专业行业领域内急需人才。

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构建中,课程教学团队与企业人员共同开发,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教学内容都应融入大量的“就业导向”、“岗位能力”的元素。

三、本课程开发与设计思路、方法

1.课程开发与设计思路

目前,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课程和模式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对《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实务》课程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和细节重构,做到课程内容体现工作实际、课程教学服务专业培养,以此来设计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基本要求、教案、讲课方式、校内外实训环节及流程。构建“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主线,以就业所需技能培养、可持续发展知识传授为支线”的课程体系,体现“职业道德”、“就业导向”特色。具体见图3-1、3-2。

重构后的《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实务》课程内容参照了连锁零售企业职业资格标准,打破传统学科的课程体系,重视或加大实践教学的环节,突出职业道德、岗位技能、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淡化专业课、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训课的界限,在设计上,体现了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的培养。

2.课程开发与设计方法

(1)初期,主要采用实地调研法、文献资料法。借助企校合作平台和网络环境资源平台,组织研究成员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课程开发与建设经验,了解连锁零售行业的现状,提炼出连锁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需求;明确目标,确立方案。

(2)中期,运用80/20法或实证分析法进行课程分析,尤其是用人单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岗位)需求与能力分析。如据调查某连锁零售门店岗位需求状况如表3-1

据80/20法,从表3-1看出商品陈列、门店促销、商品采购等人员需求量相对较多,属重要岗位,对工作任务的完成形成关键的、重大的影响;其他岗位人员需求较少只能造成少许的影响。即80%的人才需求集中于20%的(任务)岗位完成。其完成任务的质量可能为门店带来80%利润。因此,企业应进一步对这20%的岗位人员的职业能力进行分析。

该课程开发与设计须结合典型工作任务,运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着力开发以工作岗位为载体的课程方案。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的一体化。探索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课程体系,并形成相应的评价方式。

四、本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实施步骤

本课程以连锁零售企业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课程各教学情景模式的设计体现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据连锁零售企业实际工作过程,将连锁门店营运管理的全过程设计为具体的教学项目,各教学情景每一模块教学均以工作任务为依托,实施具有专业特色的“学工衔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流程。

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实施步骤见图4-1。课程内容构建、组织实施、考核见图4-2、4-3。

五、完成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可行性条件

1.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团队建设

课程开发与设计的团队既要有教学组织管理的专家、教师,又要有连锁零售行业的相关领导和企业一线管理层的能手参与,课程开发与设计的主持者还应具有从事本行业或本专业研究的相应的学术背景。因为,他们要对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的去向问题非常的关注,具有连锁零售企业门店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经验,资料与信息迅速获取能力,从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探索与研究实战能力。

2.较好的校企合作关系

《连锁企业门店营运管理实务》围绕连锁门店管理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基本技能展开,生动体现了真实的营运管理流程。本课程建设如果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必需与企业合作打造开放性“工学结合”平台,为教学提供了接近于真实的工作环境。

3.学校政策与制度

学校是否重视教、科研工作的研究,是否将课程体系改革放在学校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位置,是否充足的经费,这是激励教师构建新的基于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教、科研研究的政策与制度保障。

六、结束语

课程开发设计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笔者从连锁零售企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出发搭建或开发符合职业教育特色所需的课程及课程体系,并以此为依据重新设计连锁门店营运管理实务课程教学模式。体现了国家高职高专校企合作或工学结合办学思路及教育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2]赵涛.连锁企业规范化管理全书――最新管理工具、制度、表格与工作规范全书.电子工业出版社.

[3]李志波,党养性.连锁门店营运管理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6.

连锁经营管理课程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连锁经营 教学 社会发展 对策

中图分类号:F7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5)09-047-01

一、连锁经营及“连锁经营管理”教学

连锁经营是一种现代商业化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一般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经营单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一个联合体,在总部统一领导下,实施集中化管理和标准化运作,使复杂的商业活动简单化,实现规模优势,以提高经营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

首先,“连锁经营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对连锁经营的起源以及发展史、连锁经营业态的了解和连锁经营在中国的发展实践的观察等等,能够帮助学生在以后实践过程中务实理论基础激发学习的兴趣。其次,“连锁经营管理”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日后教学课程中学生主要以熟悉连锁企业运营和管理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目的,才能在以后从事的相关工作中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连锁经营在我国经济领域中正在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也是很多学生在以后创业之路中可选的一项经营类事业。由于我国连锁经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让学生了解连锁经营模式的本质和特征、掌握其运作的一般规律,将至更好的应用于以后的时间工作中,这也吻合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

二、连锁经营发展优劣势及连锁经营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优势分析

连锁经营做为一种独特的经营方式已经风靡全球,在发达国家的商业领域也占据了主导地位。连锁经营使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其关键就在于它能集中经营主体在规模上占据优势,不是巧合而是在现在社会中处于这种零售业高峰的大公司比比皆是。连锁经营不仅限于此,它具有很强大的规模优势。在这种模式发展下,连锁经营达到一定销量后,成本降低消化能力提高了,竞争力也大大增强了。

(二)劣势分析

首先,在管理和人力资源方面,市场专员所培养的人才结构单一层次也较低。普通专员和中高层的管理人才稀缺,所以我们要针对具有专业文化知识的人才需求相对要多。其次,连锁经营业务的扩展也很重要,物流配送也必不可少,盈利模式不能靠单方面的强压供货,采购和配送方面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效率不高,物流现代化的程度也较低。较之国外还有很大不足,由于我国连锁企业起步较晚,大多数的连锁企业信息不集中,应变能力低,我们只能根据信息化的手段才能从整体上解决存在的多方面问题。

(三)连锁经营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由于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在一些高校开设的时间很短,课程还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教材也相对稀少。期间各个出版社也相继出版很多不同版本的教材,但是有的偏重理论,有的偏重实务,也有的偏重零售业的连锁经营,层次不一比较混乱。其次,教学手段比较单一。连锁经营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表现形式不能调动学生感官,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第三,实践教学无法落实。对于教师来讲,如何有效的进行实训、如何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大大的挑战,学生的实践技能能不能提高关键在于加大实践力度并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第四,考核方法不科学。许多高校仍然采用传统的闭卷考式,与连锁经营管理的性质相悖。

三、连锁经营管理教学应对社会发展步伐的对策

(一)学习国外企业经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培养连锁经营人才

企业的发展是人才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其最宝贵的财富,在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人才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战争中拥有大量的人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课程学好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来看,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之,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在合适的情况下借鉴和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与知识,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连锁经营才会更顺利、可持续的发展,从而造就培养出一批批连锁经营的专业人士。

(二)建立实训基地,合理布局,建立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

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有经验的的零售连锁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指导教师。结合实训基地的拓展,让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运作环节,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在此,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已经存在的营业场所和设施,企业生意的好坏最关键因素在于选址现代化物流配送是现在时下最普遍的配送方式,它有着属于自身的连锁经营供应的保障系统。连锁经营业务的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我国的物流管理系统也是一种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建立本企业的物流配送中心以后,即可迅速发展企业的各项发展措施,以保证企业发展规模顺利进行。

(三)发挥国家政策支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的办学宗旨,更好地贯彻高校专业和课程衔接工作。连锁经营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国家也注重培养高技术、高品质的专业管理人员,从而运用到连锁企业的各个部门中。连锁企业的发展要考虑的问题方面诸多,比如不同行业和商品的经营特点,市场环境和消费方式等多重因素方面的考虑,由于我国连锁经营企业还不够成熟起步比较晚,从而面临激烈的国际经竞争。我们必须确定发展目标找到重中之重,根据实际需要促进生产力的大力发展,运用有效的行政手段保障连锁经营积极稳妥的进行。

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是一门基于经济和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兴的、发展潜力巨大的学科,是对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的管理学科的有力补充。连锁经营管理教学在教育教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发挥其重要作用,在困难重重的环境下,如何更好的使连锁经营教学更好的应对社会发展步伐,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新祥.数字时代我国国民阅读行为嬗变及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