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问的智慧

提问的智慧

提问的智慧

提问的智慧范文第1篇

那么,在美术教学中,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是发散的,有些艺术观点是开放性的,不存在标准答案。这样,问题的预设与生成更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智慧,把握好提问的节奏与进程。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问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小学美术课堂提问力求有效性的同时而富有趣味性。例如,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一年级上册《圆的世界》一课,在开始的课堂导入中,一些教师精心设计好的提问是:“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小朋友,它是谁呀?”(课件出示图形)学生回答会根据提示立刻反映出答案:“圆形。”接着教师会更激发学生的兴趣问道:“可别小看它哦,它可会七十二变哦,不信你看,圆形变呀变,变成了太阳、扇子、气球、小朋友的脸。小朋友们来想一想:圆形还会变什么?”学生会立刻思维散发,抢着回答:“圆形会变抱枕、彩蛋、甲虫……”像这种循序渐进地启发式地引导,很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让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而且充分发挥了他们对图像的丰富联想。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

教学是有目的性的,教师想要达到教学的目的性及良好的效果就要解决重难点,所以问题的设计更要环环相扣,先易后难,先点后面。这样,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又得到了严格的思维训练。例如,一位美术教研员在《不期而至》这一课中,先是问:“同学们,画面中你看到了几个人?他们分别是什么动作?”很显然,这是很好回答的,并且使学生产生疑问:“这些动作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也正是这位教师接下来的提问,紧接着教师又把提问转到人物的表情上来,让学生观察人物的动作来理解各个人物的心理特点。层层递进地提问使得学生一环扣一环解决了“不期而至”给人带来的种种情感上的变化直至动作的变化。

三、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问要留有余地,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提问的智慧范文第2篇

随着“互联网+交通”与网络新技术的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某些应用正在突破。但现实交通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需要智慧交通来予以破解。

要仔细体察现有“智慧交通”的语义内涵

“治堵”与“治污”、“治霾”已成为公众共同关心的焦点问题之一。全世界多个城市都希望通过网络新技术,推动交通运输体系的智慧运行,以解决面临的挑战。

随着网络新技术的新科技革命发展,智慧交通正处于由IT服务向DT服务转变的阶段。智慧交通的完善与升级版是对原有初级水平的继承、补充与提升,所以要对这些不同语义内涵的“智慧交通”加以细心区别、正确理解,以便找到痛点与完善和升级的主攻方向。

智慧(城市)交通:其语义内涵指的是对一个城市为边界,开展交通的网络与大数据服务。

智慧(城际)的交通:其语义内涵指的是以城市与城市之间为边界,开展交通的网络与大数据服务。

智能(装备)交通:其语义内涵有二个:一是指汽车的自动驾驶,主要是指智能车辆之间能够相互通讯与安全避让,若干台智能车辆在共同行驶环境下可以自动驾驶服务;二是指对智能车辆服务的城市交通网与云平台。

车联网:这亦是智慧(装备)交通的另一种类型的表达。其语义内涵是指对智能与可联网的汽车,通过先进的网络互联,使之在交通大数据云平台服务下开展高效的运作或有机运营。说到底车联网本质是“集智能汽车制造与智能汽车在线服务为一体”的“服务型制造”的体现。城市车联网与云平台是智慧交通的另一个契入口与重要平台。

制造+服务型的车联网最终必然会与城区或城际的智慧交通合二为一,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在未合二为一前,还会有一个相向而行的过程。在这个相向而行的过程中,根据云、管、端三者升级的框架,要注意的工作有三点:一是城区或城际的智慧交通的大数据云平台,要努力担当起“车联网”云平台的功能。二是城区或城际的智能交通通信网要提质升级扩能,以满足智能汽车大数据通信的需求。三是要加快智能汽车的推广与覆盖工作,积极提高智能汽车在全部车辆中的占比。同时,还要加快提升智能汽车与非智能汽车在运营中的协同水平。

综合型的智慧交通: 它有三种类型:其一是指覆盖各种交通工具的智慧交通服务体系;其二是指覆盖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其三是指覆盖城际+城区的全部交通的信息化服务体系。它有三个特点:一是以大数据为依托服务的智慧交通。它把各种交通的供给与需求都加以数字化,并予以高效的匹配。比如,它会根据积累交通大数据流动的特点与规律,通过计算与建模,再根据每天的高铁、飞机、船运航班的到站时间、下客量、客流方向等客运需求的大数据,可让所需的运力、规模、所经行城区道路、车场等大数据进行供需有效匹配。二是为城市提供精准的智慧交通协同服务。通过订票大数据的联网,全面智慧交通大数据云平台可以事先清楚地了解城市出行与到站的旅客数量、起讫地点、经由路线与时间等大数据,使不同类别的交通之间能事先进行精准对接与优化安排,从而提高不同交通之间的协同水平与出行客户的体验。三是为客户提升精准的出行推送服务。C合型的大数据智慧交通服务,可以凭借大数据,对明确目的地的出行客户提供“精准推送服务”,促进客户与约车等精准对接,并对其履约情况与守信水平进行监督。

对上述不同语义内涵的智慧交通进行区别与分析、定位,目的是在细分内涵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内在关系与特色,厘清各自的完善与升级重点、目标、路径与举措,并使之相互促进。

找准智能交通完善升级的突破方向

智慧交通将会有1.0,2.0,3.0等多个完善版与升级版。那么,其突破方向在哪里呢?突破方向要根据痛点与问题导向来选择。当前主攻方向有以下三个方面:

智慧城市汽车交通的完善与升级版

城镇化的人口已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有的地区已达60%以上,城市内部的交通拥堵已成为突出矛盾。目前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设有的是刚破题、有的还没破题,做得好的亦仅仅是“初级版”。

从人、车、路、场、客五要素的信息化逐个进行分析,大多数仅仅提供了车辆出行地图服务、一般信息服务,车辆的信息化服务还很“初级”;

道路的信息化服务亦才刚起步,除了多装了几个探头显示屏与优化改装了一些“红绿灯”之外,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

停车场的信息化服务改进得快一些,但基本上是停留在少数规模与新建的停车场上,大多数停车场还停留在无信息化服务阶段;

对旅客个人的网约车服务有突破,但使城区居住与工作区域结构与规模性出行客流的匹配服务还未有突破;

人、车、路、场等综合的信息化有进步,但整体整合尚未完成,碎片化状况还较严重;

城市交通资源的调度使用与监管的信息化有进展,但基本上停留在IT时代,尚未进入大数据时代。城市交通的大数据还未完全打通,为交通提供大数据服务的平台、实用模式与监管体制的创新迫在眉睫。

因此,民众出行的难点痛点,就是智慧(城区)交通完善与升级版应解决的难点、痛点与重点。推动智慧(城区)交通的完善与升级,既有扩大现实供给的重大价值,又有长远发展的巨大空间。

智慧城际交通的完善与升级版

中等收入阶层的迅速扩大,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经济环境、市场需求结构、公共服务的结构与民生的需求结构。据有关机构统计,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2015年已比2000年初增长近7倍。

中等收入阶层的增加,带来“有车族”的扩张。据浙江省公安部门统计,我省汽车拥有量已从2010年的543.57万辆,增加到2015年的1121.63万辆,增长了1.06倍;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2012年为47.9辆,2014年为62辆。

一方面是车辆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是公路通行供给做不到同步增长。因此,就出现了城际之间交通拥堵的加剧。据浙江省公安部门统计,2010年全省高速拥堵路段为6处。尽管是2010年至2015年高速公路建设投入了1277.8亿元,但仍然跟不上车辆通行的增速。尤其是周末、清明、国庆、元旦、春节的拥堵路段更是在持续的跃升。

解决我省城际交通的出路,既要抓建设,又要抓挖潜,要在挖掘非高速交通道路的潜力上下功夫。重点是要改变“城际出行只靠高速公路”的状况,通过“智慧(城际)交通”的升级,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县道”作为“城际交通的大路网”来整体开发。

要以“开发城际高速公路与非高速道路相结合的大路网”作为“智慧(城际)交通”的扩展版与升级版。在高速拥堵路段,智慧(城际)交通要把高速公路与国道、省道、县道等一体化组合开发利用起来,用以破解“周末、小长假出行难”。至2016年4月,浙江省已建高速公路3917公里,有国道4356公里,省道6382公里,县道29413公里。国道、省道、县道的通勤总里程达40151公里,相当于高速公路总里程的10.25倍。同时,由于国道、省道、县道有专门的养护资金,养护队伍、养护体制比较健全,这些年道路的改造及路面硬化成绩斐然,道路的通行质量亦比^去大为改观,通勤潜力巨大。因此,建立以高速公路为主干、域内国道、省道、县道为一体的智慧(城际)交通发展扩展版,打造升级版,大有可为。

以智慧城市为龙头的交通与城际交通无缝链接形成的智慧综合交通升级版

要解决城区各类方式交通的互相干扰、效率低下问题,出路只有开发集各种交通方式为一体的大数据统一管理平台,实行大数据的精准交通服务。这就是智慧城区综合交通的完善与升级版。

开发智慧城区综合交通的升级版,重点是开发人(驾驶人)、车、路、场、客、货的大数据服务。通过大数据对各类交通方式的有效服务,使客运零换乘、使货运无缝链接,使城区的综合交通与城际的交通能有效对接。重点是建设城市交通大数据库、为综合交通服务的云平台,把汽车、地铁、飞机、高铁、航运等各种交通方式的大数据采集贯通起来,把大数据的交通服务与监管综合集成起来。通过对各种交通方式的大数据服务,强化供需的精准对接,进一步优化交通组织,减少相互不合理的影响与干扰,着力疏解拥堵路段,疏导并防范新的拥堵路段的形成,提高城市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进一步提高城市交通的保障服务水平。

要补上基础性的“短板”

任何工作要做好,基础工作必须做扎实。我国的工业化因为忽视了基础,包括质量标准等基础性的管理工作与关键和核心部件的开发,现在还得回过头来补上“工业强基工程”这一课,这是值得我们深省的。智慧交通同样不能忽视基础性的工作与基础性建设。

大数据的实时路况服务,尤其是车流量服务,是智慧高速的基础工作与基本建设,这一“短板”必须补上。

道路路况服务主要内容有“路段车流量服务”、“事故状况服务”与“恶劣天气路况服务”三项。通常状况下,客户最需要的是“路段实时车流量”的最基础最基本的服务;因为恶劣天气与事故路况服务属于特殊状况,可通过另行开发“特殊路况推送服务”来解决。

路段实时车流量路况服务,是智慧交通的基础。对出行路段拥堵程度的路况大数据服务,是关系智慧交通关键环节与基础性的“短板”。

要集成开发道路断面的智能化车流量计量技术

在交通路段中,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这个道路断面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车辆流量计量的,在非收费站的断面上的车辆流量的大数据计量服务,尤其是城区道路的断面车辆流量的计量服务,基本仍处于空白状态。要开发智能化道路断面车辆自动计量技术,以保证在非收费站点的路段上亦能有效使用,并实现数据的远程自动传输。要集成利用各种方式的现代检测计量技术,以保障计量方式的创新性、精准性、实时性与有效性;并保证道路断面车流计量检测活动不影响道路的通行。要充分集成并利用智能的检测仪器以及文字与视频大数据的检测方式等高效的计量技术、采取不停车的检测方法。

要开发“精准的在线车流量可视化截图的服务模式”

开发既定客户出行路段的“在线车流量可视化截图的服务”,要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可视化”。

举个例子:按照上述要求,如我今天从杭州区宁波,上午8点10分出发前,我查看到的“杭州至宁波的交通全程车流量截图”为:

再举个分路段的车流量(可视化)截图的例子:这种在线实时车流量可视化截图服务可按车行速度滚动推送。如我在杭州至宁波的高速公路上行驶至萧山时,智慧高速服务就按半小时后到达的路段提供截图服务。

在提供“全程车流量(可视化)截图”服务的同时,根据行车的速度与需要,智慧交通的云平台还可以不断推送“前方路段的分路段车流量(可视化)截图”。“分路段车流量(可视化)截图”,一是路段的长度长短应以“稳定的车流量路段”作为单位;二是必须满足行车客户知晓路情与车流量的需求;三是可以根据客户查询需求提供,亦可以主动进行智能推送。

要开发“路段车流量实时计量检测模式”

路段车流量实时计量检测,宜以高速公路以两个相邻收费站之间路段,城区道路以两个相邻的红绿灯之间为路段“单元”。

路段车流量实时计量检测、应进行多断面检测、并以多断面检测数据来进行校核才能确定。其计量检测方式、校核方式应按规定的标准与程序进行。

路段车流量实时计量的结果,根据上述工作基础形成的“实时计量检测模式”,统一按前面介绍的“XX路段车流量可视化截图”的方式进行公布。

要参考城际高速公路的“车流量可视化截图服务”的模式,根据城市的出行要求,开发城市出行“精准推送的车流量可视化截图服务”。

要开发“城区潮涌路段智能调控使用新模式”

提问的智慧范文第3篇

关键词:智慧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建设;物联网;智慧图书馆员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国家新型城镇化下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研究”(编号:HB14TQ013)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5年1月19日

一、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概况

“智慧图书馆”一词最早出现在2003年国外发表的《智慧图书馆:基于位置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一文中。直到2008年11月,IBM明确提出了“智慧地球”的理念后,智慧图书馆的相关理论才真正开展起来。在国外,智慧图书馆研究与实践尚属起步阶段,其起源于欧美一些地区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而我国图书馆界对智慧图书馆研究始于2005年前后,是在借鉴“智慧城市”、“智能图书馆”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一定的具体实践。

何为“智慧图书馆”?目前,关于智慧图书馆的定义还没有达成共识,研究者们分别从智能建筑、知觉运算、智慧理念等不同角度给予不同描述。大多数研究者比较认同王世伟研究员给出的解释:智慧图书馆注重的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整合集群与协同管理,注重的是新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泛在、便捷和跨越时空的读者服务,注重的是图书馆的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登录中国知网(http://),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在标准检索栏目下,选择“全部期刊”作为数据源,不限定时间,以关键词为“智慧图书馆”进行精准检索,采集截止日期为2014.12.25,在删除无作者和会议报道的文献后,共检索到有效论文130篇,见表1。(表1)

从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开展智慧图书馆研究时间较晚,年度发文量不均衡且呈增长态势;高产作者较少,尚未形成核心作者,这也反映出,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尚处于发展阶段。

二、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现状

智慧图书馆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应用,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1、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理论基础。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对象仍是图书馆,有学者认为智慧图书馆的学科性质应属于交叉学科与应用学科。因为它是以传统图书馆基本职能及价值为基础而形成的图书馆运行、管理与服务的高级形式,其基本理论包含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哲学等,因此图书馆原有的基本理论体系仍是指导智慧图书馆研究的基本理论基础。田梅、陈秀兰、于丽萍学者提出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关联主义学习理论核心:认为学习是一种形成联接、创建网络的过程,它为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

2、智慧图书馆的特征。智慧图书馆是建立在物联网和继承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图书馆,它具有物联网的特性和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智慧图书馆具有先进性、开放性、系统性化和智能化。其他的表达方式有:智慧图书馆具有资源智慧化、服务智慧化、技术智慧化和集群智慧化;透彻的感知、广泛的互联互通、深入的智能化。更多学者比较认同王世伟研究员提出的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互联的图书馆、高效的图书馆、便利的图书馆。智慧图书馆与以往的数字图书馆、复合图书馆既有联系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是信息技术发展推动下图书馆发展形态的新阶段。

3、智慧图书馆的构建因素。现有文献表明: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是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内容,从不同角度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主要观点有:智慧图书馆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物联网技术、智能设施、智慧化服务,其构建可分为三个层次:物质层面、技术层面和服务层面;智慧图书馆是数字图书馆的延续和发展,是通过物联网为用户提供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一种数字图书馆的高级发展形态,由人、资源、空间三要素构成的。更多学者从物联网技术特别是RFID技术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从技术维度考虑智慧图书馆实现的条件,主要包括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等信息技术。从非技术维度考虑智慧图书馆实现的条件,主要包括观念、经费、管理和人员等条件。

4、智慧图书馆构建的原则。在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以人为中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理念尤为重要,而目前现有的研究状态表明,过分强调了技术的应用,而忽视了图书馆最基本职能与价值的体现。因此,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的构建需要若干基本原则的指引,有学者提出了服务导向原则和资源集成原则。也有学者提出服务主导原则;资源集成原则;以人为本原则。

5、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先后经历了文献服务、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的阶段,当前智慧图书馆的兴起将推动知识服务向智慧服务发展。有学者从图书馆的构成要素资源、技术和服务视角出发,认为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是以舒适的物理空间和虚拟的网上空间为基础,资源上“开放共享、虚实整合”,技术上“体验优先、智能辅助”,服务上“多元参与、学习协作”,以实现“提升用户体验、促进协作创新”为最终目标。智慧图书馆服务打破图书馆传统的以面对面、单兵作战的服务方式,以一种更智慧、更快捷、更高效的手段,通过新技术来改变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交互方式,实现图书馆智慧化服务及智慧化管理模式。

6、智慧图书馆员。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图书馆员必须要有忧患意识,转变观念,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要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才能转化为足够的智慧更好的服务。英国图书馆与信息学专家约翰逊认为“智慧图书馆员”的基本特征资质达到一定水准、致力于终身学习、社会及种族多元化、灵活性、创造力、见多识广/思想开放和参与公共生活等。国内学者马然、王婷婷、武婧、张新娜等从多个角度提出了馆员在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和实现中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三、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者武龙龙从三个方面较全面概括了我国智慧图书馆面临的困难和障碍:一是物联网技术发展并不成熟,特别是在资金问题、标准问题、技术问题、信息安全问题及政策问题方面的局限性必然会影响到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二是图书馆转型面临的问题,如图书馆服务理念转变问题、馆员角色转变问题、配套软硬件设施问题、图书馆统筹协调问题、信息资源版权问题;三是用户使用智慧图书馆面临的应用效果、个人隐私问题。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我国智慧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图书馆的构建,智慧图书馆的定义、特征、内涵及智慧图书馆产生的背景等方面。从整体来看,宏观整体论述多,微观个案研究少;定性研究少,量化研究少;内容分析肯定多,内容细化研究少;对策建议研究较多,理论基础研究深度不够;浅层描述研究多,深入展开研究少;同时,相应缺乏对我国智慧图书馆系统性的研究。

四、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发展趋势

1、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图书馆相关法律及信息政策。尽管物联网已经在关注标准和协议问题,2010年3月9日中国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筹备工作正式启动,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统一的物联网相关标准制定出来。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很难达到规范、标准统一,势必会影响在行业内的应用推广与发展。

图书馆应努力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与相关行业沟通协调,参与相关设备及技术标准的制定与完善,避免由于标准不统一造成重复开发等问题。因此,图书馆界对于物联网的应用还应该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制定相关标准及政策法规,保障图书馆的合法权利和数据安全及用户隐私方面应有进一步的举措。

2、智慧图书馆用户培育的思考。图书馆无论采用何种先进技术,其出发点和归宿仍然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获取和利用信息的难度不断增加,信息贫富不均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智慧图书馆建设用户的培育更为迫切。有学者从智慧图书馆用户培育的特征及其培育方略,提出把普及提高全社会所有居民信息意识作为用户培育的重点内容,以启发用户信息利用的心理反应和自觉兴趣,继而建立、经营和发展智慧图书馆的用户群体,实现智慧图书馆的优势。

主要参考文献:

[1]李燕波.国内智慧图书馆研究中的“不智慧”[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4.1.

[2]王世伟.未来图书馆的新模式――智慧图书馆[J].2011.12.

[3]田梅.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4.14.

[4]陈秀兰,于丽萍.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架构设计与实现[J].电化教育研究,2013.10.

[5]谢芳.论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功能与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4.6.

[6]李晓东.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解析与展望[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4.10.

[7]金敏婕.智慧图书馆――构建智慧城市之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4.

[8]王世伟.论智慧图书馆的三大特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38.

[9]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2012.5.

[10]刘丽斌.智慧图书馆探析[J].图书馆建设,2013.3.

[11]梁转琴.智慧图书馆实现的条件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3.14.

[12]王茜.数字图书馆发展的新趋势:智慧图书馆[J].兰台世界,2014.8.

[13]王雄青.智慧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探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15.4.

[14]李小涛等.论智慧图书馆的可视化[J].情报资料工作,2014.1.

[15]李一平.图书馆作为开放智慧服务中心的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5.

[16]胡海燕,赵全芝.基于全面感知的智慧图书馆创新服务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9.

[17]伊安・约翰逊,陈旭炎.智慧城市、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员[J].图书馆杂志,2013.1.

[18]马然.馆员驾驭智慧图书馆的研究[J].情报探索,2012.9.

[19]王婷婷.智慧图书馆员: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者[J].科技视界.

[20]武婧.智慧图书馆与智慧图书馆馆[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3.33.9.

[21]张新娜.提供智慧服务:智慧图书馆服务模式及其实现路径[J].电子世界.

[22]武龙龙.我国智慧图书馆构建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新世纪图书馆,2013.5.

提问的智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建设 目标模式 信息 安全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承载了多项功能的一个综合体。一个国家的城市发展水平代表着这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智慧城市是未来世界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城市将涉及城市的各个领域以及所有的地域,将引发现代城市运行形式、管理模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根本变革。进入2012年,我国智慧城市已经从理论探索、概念规划逐步进入落地实施和起步建设,呈现规模发展态势。

1 智慧城市的内涵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有机融合的产物。基于数字城市的基础框架,各类物联网传感器将人及其相关的固定或移动物品连接起来,并将海量数据的存储、计算和交互服务交由云计算平台在“云端”处理,按照处理结果对城市实施实时自动化控制,就可以实现智慧的城市服务。从技术手段上而言,智慧城市主要借助物联网、互联网以及无线通信网以及IT支撑等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集成能力,构建产业的智慧化发展环境,形成基于海量信息和智能过滤处理的新的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模式,构建全新的智慧化应用环境,实现协同、高效、安全以及低成本的城市环境。因此,智慧城市发展信息的全面感知、海量的数据处理和智能的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2 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模式

智慧城市建设基本的目标模式是对智慧城市建设整体设计的一个抽象描述,在体现建设智慧城市共性基础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模式的开放性、延展性及兼容性。

(1)基础设施层;基础设施层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硬件前提,可分为网络通信层与感知层,感知层是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该层运用装备芯片、传感器、RFID等技术对城市基础设施、各类交通工具、手机、人员等进行感知,再通过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接入覆盖全城的通信网、广电网络和互联网,网络通信层是智慧城市的“神经网络”。(2)资源层;城市各个系统的运行产生了大量的数据,这些海量数据构成了智慧城市的“血液和养料”,是城市“智慧思考”的基础。资源层通过构建各类基础数据库,整合、存储、加工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为城市的智慧化提供了资源保障,资源层是目标模式的中间层,在整个模式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3)应用层;基于每个城市的个性化特征和智慧城市发展的动态性,智慧城市的应用服务层分为基本应用模块、城市特色应用模块及扩展模块,基本应用模块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必须的、急需的、重要的九个领域:智慧政务、智慧安全、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网管。城市特色应用模块是每个城市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的特色设计。扩展模块是面向智慧城市的发展建设未来,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了开放式接口。

3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海量数据的存储问题;终端用户在采集了新数据后,这就要求能正确区分海量网络数据中的可用数据和垃圾数据并加以自动清除,合理地利用计算机网格技术存储海量数据和信息并实现信息的快速共享与分发,从而全面满足不同用户的定制化服务需求。(2)信息的质量问题;在物联网时代,普通用户也能成为数据的更新者,使得数据和信息更新更实时化,但信息质量参差不齐。为保证更新信息的质量,需要有相应的数据和信息的检查标准和机制,提供给智能化的在线自动数据检查和更新服务。(3)信息的安全问题;通过物联网访问海量数据并进行信息挖掘,这就需要解决数据内部分发共享和对外服务的安全问题。因此,应在物联网上的关键节点设置安全保密过滤器,并采取不同等级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不同种类的数据和信息的安全。(4)信息共享中的隐私问题;智慧城市中共享和的数据越来越多。可当这些数据涉及个人的隐私时,存在相关的法律滞后问题。如何在提供数据和信息的同时保护隐私权,是智慧城市中亟待解决的问题。(5)信息共享的产权问题;在智慧城市中,对于信息资源的提供和使用、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管理措施。信息共享中信息资源的产权归属、产权的具体范围、信息共享中的产权定位等都需要有新的法律法规来界定。

4 智慧城市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所面临的是一个开放环境,其建设与运行的主体和客体都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弱点,要规避弱点及其带来的相应风险,必须建立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的安全防范机制,以保障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顺利实施。

(1)技术安全防范体系;物联网技术和云计算技术是支撑智慧城市的核心技术。物联网技术安全防范措施至少应包括:感知层的技术安全防范措施、网络传输层的技术安全防范措施及整体构成性技术风险的防范措施。云计算的安全防范措施主要包括:数据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应用安全技术保障措施及虚拟化技术安全保障措施。(2)安全管理体系;智慧城市安全保障的需求是全方位的,需要各级政府的多个职能部门相互协调,以及所有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当然也需要全社会的能力配合和协同合作。建立智慧城市安全管理保障体系是智慧城市安全建设的关键环节。(3)安全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伴随着智慧城市的诞生,我国信息安全的政策法规必将相适出现新内容。现行的政策法规体系已不能够完全适应智慧城市安全建设的需要,因此需要研究构建我国智慧城市安全建设的政策法规体系,用政策手段保障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的安全。根据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对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人及其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是维护智慧城市建设安全的最高行为准则。

参考文献:

[1]赵大鹏.中国智慧城市建设问题研究[M].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2]李德仁,姚远,邵振峰.智慧城市的概念、支撑技术及应用[J].工程研究,2012.4(4):313-323.

提问的智慧范文第5篇

凭借成熟的技术支撑和运作模式,目前,A数正倾力协助政府,打造一套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感知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高效、全面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城市管理领域的预防和管控,切实提高市政部门运作效率,从而让城市建设的面貌得到全面改善。

智慧城市先行者

2015年底,杭州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杭州市推进智慧城管建设运行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推进杭州市“智慧城管”建设,这也意味着将现代信息技术用于城市管控和服务的智慧号角正式吹响。

但其实早在2009年,作为新媒体与新网络领域的全国领军企业的华数便与杭州政府一起智慧创新,在智慧城管建设的领域开创了先河。

6年前,华数与杭州市上城区城管局展开密切合作,创建了智慧城管的首个项目――智慧上城。该项目是搭建以街道所辖社区的行政区域为基础网格的“管理信息平台”,通过综合运用路面探头、智能监控、车载监控等信息化设备,为上城城管局提供区域内各类资源信息的可视化管理。

在智慧建设方面驾轻就熟的华数,其先行的脚步不仅为如今深入推进杭州“智慧城管”建设打下了基础,更因出色的技术和运作,凭借“智慧上城”案例荣获了“2014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和“中国社会治理创新范例50佳”。

助力智慧城管“杭州模式”

华数集团丰富的经验与前瞻的眼光,让它始终走在“智慧城管”建设的前列。如今,如火如荼进行中的滨江“智慧城管”项目已经璞玉初现,智慧城管的建设,使滨江区面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了质的提升。同时,区域内市政部门处理问题的时效性得到了显著提高,在资金成本和人员开支方面也得到了大大的节约,信息化投资有了显而易见的效益。

与此同时,华数切实考虑政府工作层面及市民的生活疑问,特色定制智慧应急、智慧执法、智慧市政、智慧停车等流程,真正做到“智慧城管,智慧为民”。

智慧应急:以GIS、物联感知、智能控制为技术支撑,建立区、街道、巡查人员三级监管指挥体系,实现多源监管数据与专业实时数据展现相结合,全面提升城区防汛排涝现代化管理水平。

智慧执法:快速发现违停车辆、工地噪音、出店经营、犬类到期等现象,结合网格数据实现城管事件自动派单,提高违章查处的工作效率,提高执法的人性化与准确率。

智慧市政: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相关软硬件技术,通过监测、分析,实时发现井盖移位或丢失、积水点、排水口等情况并就近派单相关人员维护,提高城市政智能化管理的时效性和协同性。

智慧停车:通过手机APP即可查询停车场信息,地磁设备自动判断车位占用情况,支持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方式,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方便市民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