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提问设计论文

提问设计论文范文精选

提问设计论文

提问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文字是语言的载体,它能帮助人们准地确记录和传达信息。文字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要能够明白地、准确地说明、传递、保留信息。在实际生活应用当中,文字的作用首先就是为了传达信息。包括所要表达的主题、要说明和注意的事项等内容。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在平面设计中文字又逐渐产生了视觉审美的作用。在平面设计里,文字不仅仅提供了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作用,它更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

2文字的编排

在平面设计运用中,不同的字体造型或编排可以带给观者不同的视觉感受和视觉诉求。而成功的字体编排设计则可以强化视觉效果、加强美感、方便阅读。文字的编排需要按照不同的视觉传达目的以及设计本身的特殊需求而定。文字从信息功能上可以划分为标题、副标题、正文等方面的内容。在平面设计当中,必须根据其文字信息内容及其主次关系来对文字进行排版和编辑,使文字富有视觉美感和形式感。文字排列组合直接影响着版面的视觉传达效果。所以在平面设计中,既要考虑整体的效果和形象,也需要考虑单字、行、列等的不同排列顺序与放置位置是否恰当。在平面设计中不仅要使文字设计富有创意具有美感,但更为重要的是在发挥创造力的同时考虑其在实际运用当中的可行性。如果文字排版杂乱无序,排列不当,不仅会影响到视觉审美并且使阅读者对其产生误解,难以传达正确的信息。这也使文字失去了它最重要的作用。对文字进行编排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让人能够准确明白地了解到作者要想表现出的意图和构想。这就需要设计者对设计的基本法则的了解,并且根据人们的一般阅读顺序习惯对文字进行编排设计,使所想要表达的内容清晰、醒目,让阅读者一目了然。所以文字的排版设计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对于设计者而言,在充分发挥其创造力的同时,仍应以理性的态度和思想去遵循一定的设计法则。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巧妙灵活地调整文字的顺序结构、排列组合。

3字体设计

在平面设计中,有时候文字的作用已不再只是为了让人们记住一些很直白的信息,而是要使人们从简洁的文字标识、唯美的字体设计形态之中去感受去品味其中的深意、内涵以及其它信息。根据作品主题的要求,突出文字设计的个性色彩,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独具特色的字体,能够让文字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和视觉上的冲击,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1字体设计的基本属性

文字是人类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的直接应用功能和间接应用功能相结合,便构成了字体设计的两个基本属性———应用性和艺术性。在对文字进行字体设计时要保证它的实用性,使人们浏它览时能够快速准确地了解它所要传达的信息。在此基础之上,文字的字体设计还要注重巧妙的构思和创意,注重画面的和谐和独特,使它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使人感到有趣,产生联想,能以忘怀。因此,在对文字进行字体设计时使它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便能在美观上给人以享受,并且能传达一定的信息。

3.2字体颜色设计

字体颜色色彩可以直接吸引人的视角,色彩是一切的视觉因素当中最具活跃的因素,它能够引导人们的情感,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产生联想,增加人们的兴趣。心理学家指出每一种色彩都具有象征意义,当视觉接触到某种颜色的时候,大脑的神经便会接受色彩发放的讯号来产生联想。色彩能够影响人的心理感受,例如鲜明的色彩会让人觉得华丽,而暗沉的颜色会让人觉得质朴。所以在字体颜色设计上不局限于黑白,合理的字体颜色设计能让平面设计作品锦上添花。字体颜色不仅仅能够以形达意,而且具有视觉冲击,能够暗示性地传达某些内容。因此,在平面设计时也不可忽略文字的颜色设计。学习和掌握色彩的基本规律,并在设计中加以恰当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

3.3字体结构设计

汉字的结构包括:点、横、竖、撇、捺、勾等等,在其中有选择性地选取部分进行结构变化,使文字进行形式结构上的重构。将自己独特的想法与创意融入到对文字的设计当中,使文字美观,醒目,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但在对文字进行结构上的变化时切不可改变文字的可读性。文字最为重要的作用还是传递信息,文字的结构设计必须让阅读者易认易懂。在其基础上,巧妙的文字结构设计有时能达到化平淡为神奇的惊人效果。

3.4字体风格设计

字体字的设计风格大致可以分为秀丽柔美、稳重挺拔、活泼有趣、苍劲古朴这四种。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不同的字体设计风格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每一件作品都有其特有的风格,但要根据整体作品的主题风格,其文字的字体风格设计要与平面设计作品的整体风格相符,不能使它们分崩离析,各行其是。在对文字进行字体设计时,应当把握好整体作品的设计风格,使字体设计与主题风格相统一,整个作品风格才能凸显,产生视觉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字体风格如果和作品的主题风格相矛盾,就会使其作品画面混乱不和谐,破坏了设计作品的整体统一性。

4总结

提问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而施工图的设计质量又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一份高质量的施工图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但是目前施工图纸的质量远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精确和完善。通过在多项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的设计及审查中发现,结构设计中存在比较常见的问题有:超长结构与基础设计、板面设置温度应力筋及梁筏基础板筋位置等问题。

1有关超长结构与基础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11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而71112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据的,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这两条使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工程实例中超过55m就设置伸缩缝,这显然是很难保证的,但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笔者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及混凝土不同的收缩应力。按本人在广东省地区所做的工程实例经验,多层房屋长度超过55m但在75m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后,不设置伸缩缝是可行的,这在许多工程竣工使用多年后也已得到证实,多个工程(比如有40m×72m的四层厂房,10m×72m的九层教学楼,2m×65m的九层宿舍,还有长达近100m的三层商业建筑等)均未产生严重的裂缝。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并适当加强后浇带处的梁板配筋;而两端梁柱,特别是边跨的柱配筋必须加强,以抵抗温度应力带来的推力;另外,超长结构在角部容易产生扭转效应,我们在设计中也必须对角部结构进行加强。当框架结构超过75m时,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而且作为超过75m的结构,必须对温度及收缩裂缝采取定量的分析,并相应施加预应力,这在许多工程实例中应用的效果也是众目共睹的。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本人建议还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毕竟建筑上缝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不影响观瞻的。目前的短肢剪力墙体系小高层由于考虑埋置深度的要求,一般均设置地下室。基础则采用桩筏基础。如何对桩进行合理选型,将对整个地下室设计的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

2防止由于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构件开裂或破坏

预防或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可以从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地基和基础措施方面加以控制。诸如:避免采用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阴角多的平面布置;避免立面体形变化过大;将体形复杂、荷载和高低差异大的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单元;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基础并埋置于同一土层中等一系列措施。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需要一定的埋置深度,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基础一般采用桩箱或桩筏结合的形式,此时应保证箱体的整体刚度,群桩布置的形心应与上部结构重心相吻合。当土层有较大起伏时,应使用同一建筑结构下的桩端位于同一土层中,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液化影响。

3从结构计算和构造上满足规范要求

3.1从结构计算角度,看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避免荷载计算的错误。诸如漏算或少算荷载、活荷载折减不当、建筑物用料与实际计算不符,基础底板上多算或少算土重。底框砌体结构验算时就应注意: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对具有薄弱层的底层框架混合结构,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通常对底层地震剪力乘以1.2—1.5的增大系数;底层框架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不能简单地按框架抗震墙的方法。连续板计算不能简单地用单向板计算方法代替;双向板查表计算时,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否则,由于跨巾弯矩未进行调整,将使计算值偏小对电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正确评价。

3.2从构造角度看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构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中既要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延性,又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的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在各个部位所需满足的锚固、延伸和搭接长度,材料选用也必须满足强度要求。为了防止屋面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散热措施。按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的构造柱,应在整个建筑物高度内上下对准贯通,上至女儿墙压顶,下伸人基础圈梁,或伸人室外地面以下500毫米,构造柱与圈梁、楼板和墙体的拉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4剪力墙设计

布置:剪力墙布置必须均匀合理,使整个建筑物的质心和刚心趋于重合,且X,Y两向的刚重比接近。在结构布置应避免一字形剪力墙,若出现则应布置成长墙(h/w>8)应避免楼面主梁平面外搁置在剪力墙上,若无法避免,则剪力墙相应部位应设置暗柱,当梁高大于墙厚的215倍时,应计算暗柱配筋,转角处墙肢应尽可能长,因转角处应力容易集中,有条件两个方向均应布置成长墙;规范中对普通墙及短肢墙的界定是墙高厚比8倍以下为短墙,大于8倍则为普通墙,这就引起高厚比为719倍及811倍的两种墙的受力特性截然不同,而配筋亦大相径庭,这显得比较机械而不合理,因此笔者建议布置长墙时高厚比能大于9。超级秘书网

5结束语

以上几点是对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的理解。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把提高设计质量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应以规范为依据,不断总结,因为安全才是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使我们的设计更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李必瑜.房屋建筑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沈蒲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尚守平.结构抗震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应惠清.土木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2.

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赵明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提问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结构设计问题分析

引言

建筑工程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而施工图的设计质量又是整个工程质量的基础,一份高质量的施工图是工程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但是目前施工图纸的质量远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精确和完善。通过在多项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图的设计及审查中发现,结构设计中存在比较常见的问题有:超长结构与基础设计、板面设置温度应力筋及梁筏基础板筋位置等问题。

1有关超长结构与基础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1111条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55m,而71112条则规定当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专门的预加应力措施或采取能减小混凝土温度变化或收缩的措施且有充分依据的,伸缩缝间距可适当增大。这两条使我们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较难把握。工程实例中超过55m就设置伸缩缝,这显然是很难保证的,但采取后浇带分段施工后究竟应控制房屋长度多少而不至于产生裂缝等不良现象呢?笔者认为这取决于各地区的温差及混凝土不同的收缩应力。按本人在广东省地区所做的工程实例经验,多层房屋长度超过55m但在75m以内时,采取设置施工后浇带及相应的构造加强措施后,不设置伸缩缝是可行的,这在许多工程竣工使用多年后也已得到证实,多个工程(比如有40m×72m的四层厂房,10m×72m的九层教学楼,2m×65m的九层宿舍,还有长达近100m的三层商业建筑等)均未产生严重的裂缝。但在结构设计中必须对梁柱配筋进行概念上的调整。首先是长向板钢筋应双层设置,并适当加强后浇带处的梁板配筋;而两端梁柱,特别是边跨的柱配筋必须加强,以抵抗温度应力带来的推力;另外,超长结构在角部容易产生扭转效应,我们在设计中也必须对角部结构进行加强。当框架结构超过75m时,笔者认为必须采取特殊的措施才能不设置伸缩缝,譬如说采用预加应力,掺入抗裂外加剂等等,而且作为超过75m的结构,必须对温度及收缩裂缝采取定量的分析,并相应施加预应力,这在许多工程实例中应用的效果也是众目共睹的。如果对超长结构,不能有效的分析清楚受力情况,本人建议还是应按规范要求设置伸缩缝,毕竟建筑上缝只要处理得当还是不影响观瞻的。目前的短肢剪力墙体系小高层由于考虑埋置深度的要求,一般均设置地下室。基础则采用桩筏基础。如何对桩进行合理选型,将对整个地下室设计的经济性产生重要影响。

2防止由于地基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构件开裂或破坏

预防或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危害,可以从建筑措施、结构措施、地基和基础措施方面加以控制。诸如:避免采用建筑平面形状复杂、阴角多的平面布置;避免立面体形变化过大;将体形复杂、荷载和高低差异大的建筑物分成若干个单元;加强上部结构和基础的刚度;同一建筑物尽量采用同一类型基础并埋置于同一土层中等一系列措施。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对高层建筑来说,由于需要一定的埋置深度,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基础一般采用桩箱或桩筏结合的形式,此时应保证箱体的整体刚度,群桩布置的形心应与上部结构重心相吻合。当土层有较大起伏时,应使用同一建筑结构下的桩端位于同一土层中,并应考虑可能产生的液化影响。

3从结构计算和构造上满足规范要求

3.1从结构计算角度,看结构计算应注意的问题:

避免荷载计算的错误。诸如漏算或少算荷载、活荷载折减不当、建筑物用料与实际计算不符,基础底板上多算或少算土重。底框砌体结构验算时就应注意:底部剪力法仅适用于刚度比较均匀的多层结构,对具有薄弱层的底层框架混合结构,应考虑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通常对底层地震剪力乘以1.2—1.5的增大系数;底层框架混合结构的剪力分配不能简单地按框架抗震墙的方法。连续板计算不能简单地用单向板计算方法代替;双向板查表计算时,不能忽略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否则,由于跨巾弯矩未进行调整,将使计算值偏小对电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正确评价。

3.2从构造角度看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构件最大配筋率和最小配筋率的限值。尤其是在抗震设计中既要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发生时具有一定的延性,又必须满足最小配筋的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保证钢筋在各个部位所需满足的锚固、延伸和搭接长度,材料选用也必须满足强度要求。为了防止屋面温度应力引起的墙体开裂,必须采取有效的通风散热措施。按抗震构造要求设置的构造柱,应在整个建筑物高度内上下对准贯通,上至女儿墙压顶,下伸人基础圈梁,或伸人室外地面以下500毫米,构造柱与圈梁、楼板和墙体的拉接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4剪力墙设计

布置:剪力墙布置必须均匀合理,使整个建筑物的质心和刚心趋于重合,且X,Y两向的刚重比接近。在结构布置应避免一字形剪力墙,若出现则应布置成长墙(h/w>8)应避免楼面主梁平面外搁置在剪力墙上,若无法避免,则剪力墙相应部位应设置暗柱,当梁高大于墙厚的215倍时,应计算暗柱配筋,转角处墙肢应尽可能长,因转角处应力容易集中,有条件两个方向均应布置成长墙;规范中对普通墙及短肢墙的界定是墙高厚比8倍以下为短墙,大于8倍则为普通墙,这就引起高厚比为719倍及811倍的两种墙的受力特性截然不同,而配筋亦大相径庭,这显得比较机械而不合理,因此笔者建议布置长墙时高厚比能大于9。超级秘书网

5结束语

以上几点是对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的理解。在今后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要把提高设计质量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应以规范为依据,不断总结,因为安全才是人民利益的根本所在,使我们的设计更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李必瑜.房屋建筑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沈蒲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尚守平.结构抗震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应惠清.土木工程施工.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2.

龙驭球、包世华.结构力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赵明华.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提问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学生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学生的这种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严重地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只能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机械运用者,这并不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素质教育非常重视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教学理念,提出实施分层教学的教学方法。在设计问题时我们也要正视学生间的差异,要设计富有层次性的问题,即将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设计成为渐进的几个小问题,这样就可以避免单一问题所造成的优生吃不饱,而差生又消化不了的尴尬局面;而是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真正实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这样各层次学生就可以基于自身知识与水平来展开积极的探究,运用所学旧知来学习新知,从而促进全体学生基于自身实际情况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学习真正成为了学生的自主活动,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现自己的个性,引导学生展开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取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学会数学学习,学会创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而如果只是机械地运用概念与定理,只能将学生限定在固定的模式内,这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开放性问题,则可以解放学生的双手与大脑,将学生带入一个宽广的思维空间与学习平台,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思维与心理上的限制与束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展开思考与思维,更能跳出传统的教材限制与思维束缚,从而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样更加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与独创性。为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机械地照搬教材习题,或是提出一些单纯的检验性问题,而是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基于学生的现实基础来设计多解与多变题目,给予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来展开积极的思维,达到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问题要具有生活性,增强学生数学实用意识

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只有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数学教学才能具有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整个数学教学才能富有生机与活力,这样才能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新课改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明确提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实施生活化教学理念,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在生活与数学之间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以学生所熟悉的各类生活现象来设计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以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应用意识,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形成长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

四、问题要具有实践性,提高学生实际运用水平

提问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一)教学观念陈旧多媒体技术

广泛应用于艺术设计教学领域,尽管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处于落后的状态,并未随教学模式的改变而进行及时的调整,即依然以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理念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者,学生仍是被动、机械的接收教师所教授的课堂知识。当前的多媒体教学虽然从表面上看实现了更新、进步,但实质上是“换汤不换药”,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二)多媒体教学滥用

在目前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滥用的现象比较常见。并非每门艺术设计课程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诸如,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就需要教师亲自进行绘画展示,并结合学生的画图演练来实现教学目标,而这则需要在专业的绘画教室进行,多媒体教学模式此时就显然不适合。另外,多媒体教学滥用现象还表现在过度吸纳信息量方面,课堂教学信息并不是一味地多就好,然而,很多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面对丰富多彩的信息不知取舍,将之全部搬到课堂上进行讲解,这就造成教学内容不分主次,使得学生被海量的信息所吞噬,无法实现教学任务与目的。

(三)课件制作不精

对于多媒体教学来说,课件制作的精细与否对于教学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要制作出优质的教学课件,就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由于网络上的教学资源极其丰富,这就导致一些为求省时省力的教师直接从网上粘贴或者下载相关课件,稍加改动甚至不做丝毫修改,就直接拿到课堂上使用。另外,现在的很多教材几乎都配有多媒体课件,所以,一些不负责任的教师就不再备课,而是将教材中配备的课件或者其他教师的课件内容直接拷贝过来应付课堂教学。这些现象都会降低教师队伍的能力与素质,对艺术设计教学具有恶劣的影响。

二、多媒体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教学技术的应用与进步,不是通过相互排斥、彻底否定其他教学方式为基础的,而是相互促进与完善,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无论其多么先进都无法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在讲授课程中,对于艺术设计的基础专业知识或者课程中的关键点与难点,就可以通过板书的形式做更加深入的讲解,以此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技艺;另外,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会迸发出一些灵感,而板书就是将这些灵感及时的记录下来并传授给学生的最佳手段。而这些正好填补了多媒体教学的缺陷与不足。因此,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更加有利于提高艺术设计教学的效率。

(二)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学生是整个学习的主角,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网络资源与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任务与要求,对课件进行精心制作或者储备相关资料,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问,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与网络,对课堂上教师讲解的课件进行搜索查询,然后进行认真的学习、分析与总结,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更加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精心制作课件在艺术设计教学中

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功能,一方面,必须精心的准备课件,对教材进行详细研读,真正领会教学内容与任务。教师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除了要从宏观上掌握艺术设计教学大纲之外,还要弄清楚教学的重点部分与难点部分,从而让学生清晰学习内容的关键之处。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创新性的进行课件制作,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教学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讲授给学生。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