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有关月的诗句

有关月的诗句

有关月的诗句

有关月的诗句范文第1篇

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悯农》

3、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田园作》

4、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击壤歌》

5、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

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锄禾》

7、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贫女》

8、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江上渔者》

9、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蚕妇》

有关月的诗句范文第2篇

一、不完全句

在一般书面表达中,一个完整的句子离不开谓语动词,谓语是一个句子的核心。然而在古诗词中,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完整的句子则较为常见,这种句子称为不完全句。最典型的是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构成的句子,有人称为名词句,如李商隐《商山早行》中的一联:

(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这一联着眼六个意象,描绘了一幅寒秋图,烘托了早行的气氛。两句诗,不用一个动词而诗意毕现:茅店上空,一轮寒月吐露清辉,四周的鸡鸣声此起彼伏,我出发了,行走在落满霜花的小桥上,身后流下了一串清晰的脚印。又如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一联:

(2)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这一联是对李白诗风的评价,对其艺术成就的肯定。该联是说李白的诗清新如同庾开府,俊逸如同鲍参军。庾开府,即庚信,鲍参军即鲍照,他们是南北朝著名诗人。诗句中省略了“如”“似”之类动词,但不妨碍理解。类似的名词句在古诗词中大量出现,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辛弃疾)“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这些诗句以写景为主,舍弃动词,甚至根本不需要动词,只是铺陈意象,这在修辞上叫做“列锦”。

除了名词句外,还有一些诗句,有谓语,但谓语不完整,也属于不完全句。如崔颢《黄鹤楼》中的一联:

(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历历”是一个表意清晰的句子,“汉阳树”则是一个名词,第二句结构和第一句完全相同,即“短句+名词”,但“汉阳树”与“晴川”的关系,“鹦鹉洲”与“芳草”的关系却是清晰的。因为晴川历历,所以汉阳树清晰可见;因为芳草萋萋,所以鹦鹉洲更加美丽。

还有一类句子,主谓宾看似完整,稍加留意,仍属不完全句。如李商隐《锦瑟》中的两句:

(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观察第二句,句中有主语(“一弦一柱”)、谓语(“思”)、宾语(“华年”),看似一个完整的句子。其实不是,“思”的行为不是“弦”“柱”发出的,而是抒情主人公发出的,此句的结构形式为“短语+短句”,可见还是不完全句。本句的大意为:看到眼前锦瑟上密密匝匝的琴弦,我不禁想起了逝去的美好年华。如果说此例容易辨别,不大可能在理解上造成困难,那么请看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中的两句:

(5)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表面上两句都有主谓宾,结构完整,很容易理解为:“竹喜爱新雨后的时光,山喜爱夕阳下的情景。”错了,“新雨”“夕阳”不是句子的宾语,它是古汉语中的后置状语。正确的理解是:新雨后的竹惹人怜爱,夕阳下的山更加妩媚。

二、压缩句

王维《山居秋暝》中有一联:

(6)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两句话共有四个句子形式,即“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大意是竹林一片喧闹,那是洗衣女子说笑地回来了;莲花摇动,那是渔民驾着小船下到荷塘去捕鱼。把两句话压缩概括就变成眼前的诗句了,这种句式有人称为压缩句。这种句式在古诗词中十分普遍,如“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某些成语也带有这种痕迹,如鸟尽弓藏、风和日丽、经天纬地等,它们名为短语,实为句子。下面句子和例(6)相比,略有变化,如李商隐《筹笔驿》中的一联:

(7)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关张”句也有两个句子形式,“无”“欲”是动词谓语。直译就是“关张死了又能怎样?”意思费解。联系“管乐”句,这里用典,赞扬孔明的才能堪比管仲乐毅,“关张”句则陡转,意思是说无奈关羽张飞身死,你独自一人又怎能挽救危局呢?可见“欲何如”的主语是“孔明”而非“关张”。对这类句子应多结合上下句或全篇来理解。

三、倒装句

古诗词中为了符合平仄、押韵等声律的要求,有时也为了内容表达的需要,诗人们对语序作了适当的调整,由此产生的倒装句十分常见,它比古汉语中的倒装句更灵活,规律性更不好掌握。现代中学生由于不了解声律方面知识,所以应更多地从语法结构和语义上去理解。现举例略作说明。

(8)“多情应笑我”(苏轼《念奴娇》)应为“应笑我多情”。

(9)“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辛弃疾《永遇乐》)应为“千古江山,无觅英雄孙仲谋处”。

(10)“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应为“环佩夜月魂空归”。

(11)“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祖咏《望蓟门》)应为“万里积雪生寒光,三边曙色危旌动”。

四、炼句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古代优秀诗

人特别注重炼句,往往一句出彩,全篇生辉。炼句的关键在于炼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都是中学生耳熟能详的炼字佳话。不了解炼字的一些奥秘,对诗词的理解终究是隔靴搔痒。动词是一个句子的核心,古诗词中的炼字往往就是在动词的选择与比较上下功夫。如杜甫《旅夜书怀》中的两句:

(12)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涌”是动词,也是炼字的典范。“涌”是“涌动”“奔涌”之意,说“月涌”似乎不通,该句其实描绘的是明月投射在奔腾的江面上的壮观景象,月是静止的,水是流动的,月光因流水的衬托获得了动态生命,月光照在水面上就象在水面上奔涌出没一样。“涌”字下得真妙,让人不得不佩服杜甫天才般的表现力。本联大意可译为:星星低垂,原野变得开阔,一轮明月在大江中跃起奔流。《沁园春 长沙》中的“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击”“翔”也是炼动词的典范。

形容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时,也可能是炼字。如《沁园春 长沙》中的一句:

(13)粪土当年万户侯

“粪土”,名词活用为动词,“把……当作粪土”,本句形象地表现了共产主义战士高洁的政治理想和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再看李清照《如梦令》中的一句:

(14)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肥”“瘦”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属炼字的典范。理解本句,除了解炼字,还要了解“绿”“红”的借代特征,“绿”借代“叶”,“红”借代“花”。用“肥”修饰“叶”,让人联想到“叶”的“肥大”“繁茂”;用“瘦”描摹“花”,让人联想到“花”的“瘦小”“枯萎”。其实这句描写的就是枝叶繁茂,花朵凋零的暮春景象。如不细心揣摩,就不能准确理解词语背后的丰富含义。

副词虽不及实词重要,使用精妙的副词也是炼字。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中的“自”“空”,“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张籍《秋思》)中的“又”,“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中的“还”都是副词中的炼字的典范,品味这些字词对于准确理解诗句无疑会有很大的帮助。

有关月的诗句范文第3篇

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名字有直接以“月”相称的,也有叫做“婵娟”、“娥”、“玉童”、“银蟾”、“玉兔”的;其光亮有“清辉”、“淡月”的不同;其形状有“圆月”、“残月”之分别。通过不同的抒写,月亮表现为不同的意象组合,它们各具风韵,表达着不同的情意。下面我们就对古诗词中出现的“月”之意象作一简单地梳理。

(一)望月怀远:古诗词中大量的怀远之作都有悬挂在天边的月亮陪伴,无论它是“残月”、“斜月”,还是“霜月”、“淡月”,或者“新月”、“黄昏月”,约定俗成的月夜成了孤身独处的人们思念远方亲友的最佳时机,望月怀远成为古代诗歌传统主题。

“昭昭素明月,晖光烛我床。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感物怀所思,泣涕忽沾裳。”《汉乐府》中的这首《伤歌行》先写月光扰人,夜不能寐,最后点明症结所在――“怀所思”。这是相当完整的月下怀远主题的佳作了。尤其是“昭昭素明月”四句更是精妙的典型,后来许多月下怀远的诗歌都能看到这几句的影子。

此后,如李白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孟郊的“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等等,都是分离远隔的人们在那天涯共有的清朗月光里,借明月以寄相思的书写。在一次又一次的吟唱当中,明月被赋予了情感,它不但撩人离愁,更担负起了向远方的亲人传递思念之情的重任。

(二)借月思古:人们以我观月,移情于月,使月皆著我之色,所以诗词中又有了借月抒发历史沧桑、时光流转之感慨的名句。诗人在一轮明月似乎亘古不变地照耀下,面对家国兴亡、人生风雨、是非成败,必然会生发出对历史、对人生、对时间、对空间的无尽思绪,明月成为了诗人言己之志的绝好意象。

在《春江花月夜》中张若虚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诗人巧妙地以“月”作为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将历史与现实组接在一起,传达出深沉的历史悲凉感。这其中寄托了诗人对时间、人世的感慨,那似乎年年永相似的明月,引起人们无尽的咏叹与哀思。

李煜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吟唱中将“秋月”当做一面镜子,映照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无穷的怅恨。词人通过对“月”的咏叹,把一种饱含人世沧桑巨变的无法解脱的伤感传递给了后人。

月亮作为一种意象形式,它生息不已又圆缺不定,唤起了人们苍茫浩渺的宇宙意识和历史意识,唤起了具有广大空间的人生喟叹,触动着悠远荒古的文化原始意象,因此月亮意象的出现总伴随着阔大苍凉的宇宙空间,浩渺悲壮的天问意识。

(三)托月明理:日升月落,月升日落,人类及自然界其他动植物的生命每到一定期限就要完结。人类就从这种自然的更迭变化中悟出生命的哲理。

苏轼通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书写使得其笔下的月充满了探索思辨的哲理意味。他通过对月亮的自然运转规律去完成对人生、社会的思考,进一步形成透彻的认识,正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带给人的启示。月亮的阴晴圆缺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对应起来,让人们认识到面对的苦难人生应当像自然界中的月亮顺应自然规律那样,及时进行自我调节。这正是词人通过自己的思考,借用月亮引导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

有关月的诗句范文第4篇

一、12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1诗人____________.在《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沧海》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观沧海》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人___________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人____________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散曲家__________在《天净沙·秋思》中写秋天农村晚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天净沙·秋思》中不仅写景,而且写人,于暮色苍茫中,烘托出一个骑着瘦马、远离家乡、羁旅漂泊的人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天净沙·秋思》中点名主旨,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人_________在《峨眉山月歌》中表现月光柔柔,波光粼粼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诗人_________在《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达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念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常被用来表达久别重逢,幸会难得的心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诗人_________在《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写自己对饱受战争忧患的人民等同情,对早日评定安史之乱等渴望等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诗人________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秋词》中能够表现诗人________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秋词》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新视角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秋词》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白居易有诗云:“大抵四时心总苦,就中断肠是秋天。”极言秋之悲凉,《秋词》中与之情调相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诗人__________的《夜雨寄北》中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夜雨寄北》中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夜雨寄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诗人_________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直接表达了自己虽然年老体弱,但仍想守卫边疆,报效祖国的心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触景生情,把现实与梦想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感情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潼关》表现作者___________渴望冲决落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等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论语》十二章

1.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记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舍弃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误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曾子每天从哪三个方面反省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论语》中表明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孔子告诫我们要珍惜时光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论语》中强调对学习的热爱是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论语》中强调坚定信念,广泛学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诫子书》诸葛亮

1.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主要阐述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1.《天上的街市》中由街灯联想到明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的街市》中由明星联想到街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上的街市》中写作者坚信牛郎织女“定然在天街闲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积累拓展

天街夜色凉如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秋夕》

争将世上无期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七夕》

有关月的诗句范文第5篇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两句诗说的是阅读文章要理清作者思路,遵循思路把握文章的真谛。其实,高考的备考何尝不是如此,摸清命题者的思路是至关重要的,按命题者的思路去备考,备考才能有效。那么,怎样复习诗歌鉴赏专题呢?笔者认为首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如何读懂诗歌。怎样读在考纲中,关于诗歌鉴赏的表述有两条: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从考纲的表述可以看出,诗歌鉴赏考查的热点主要体现在形象、语言、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四个方面。笔者先从一节高三复习课说起:案例:时间:2009年5月6日地点:兰州市某中学形式:海淀区高三语文期中试卷的讲解授课流程:一、交代阅读诗歌的方法1.关注形象(讲了3个问题:①什么是形象②形象的特点是什么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2.语言3.表达技巧(讲了有关技巧的一些知识点: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法、情节结构、抒情方式)4.思想观点态度二、练习1.教师读题(附: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闻邻船吹笛杨基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已分①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注】①分:料,料想。(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心情感。C.诗歌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D.这首诗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2)这首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抒写了诗人秋江月夜闻笛的感受,诗人的感受有哪些?(3)此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作用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A(诗歌结尾两句不是写景,而是诗人的心理感受)(2)诗人感受到吹笛人的羁旅行驿之苦(或吹笛人作客他乡之久、漂泊别家之远、形色憔悴之状),吹笛人的思乡之情,引发了诗人浓郁的乡思(或引起诗人共鸣)。(3)杨诗中的“江空月寒露华白”,描写了秋江月夜空寂、凄清的图景,为闻笛提供了背景,奠定了全诗悲凉、凄楚的感情基调。白诗中的“唯见江心秋月白”,用秋江月夜的寂静,烘托出琵琶声令人沉醉的动人效果。2.教师疏通诗意(逐句分析,该句写了什么内容)3.讲题(在给出正确答案的同时,逐题逐选项分析错因)在教学环节中,教师教给学生的方法(或技巧)往往仅仅是方法,而忘了给学生使用方法的实践意识和机会。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得从教师的示范做起。1.从题目入手:“闻邻船吹笛”,可见诗歌写的是“听见邻船吹笛的事情”,由此可以联想到是在哪里听到的?听到后会产生怎样的感觉?笛声是怎样的?等等。2.从形象入手:讲清楚三个问题:①诗歌写了什么形象?②形象的特点是什么?③形象的意义是什么?3.从表达技巧入手:先讲清楚表达技巧应该包括表达方式与修辞手法,情节结构,抒情方式。然后引导学生逐一作出分析:表达方式:描写、抒情。其中描写是虚实结合,注解“分”在暗示考生后两句是想象之景;其次是动静结合(正因为环境的安静,才有了笛声的清晰)。修辞手法:比喻情节结构:卒章显志(律诗、绝句的结构:起、承、转、合)抒情方式: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前两句写景或叙事,后两句抒情)怎样备考诗歌鉴赏的备考,最基本的方法是选好例子,借助例子落实知识点。如,可以选择严武的《军城早秋》讲透意象的问题,选择白居易的《村夜》《暮江吟》讲透修辞语言的问题等等。下面以唐朝诗人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为例,来说明如何借助这个例子来落实表达技巧这个知识点。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之所以选择这首诗作为学生掌握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例证,是因为这首诗中关于表达技巧(表现手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修辞手法、描写的角度和抒情的方式。1.修辞手法:比喻(如霜的月光,月下雪一般的沙漠)、夸张(一夜征人尽望乡)。2.描写的角度:从描写顺序看是由近及远、由下到上;从感觉上说是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从虚实的角度看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一夜征人尽望乡)。关于虚写:虚写是相对于实写的,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写自己的心中所感。一般有两个角度:或从自己的角度想,或从对方的角度想。一般来说,从自己的角度想,学生容易上手。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就是移情于景、移情于人的写法,也称“对写”。明明是主人公对对方有所举动有所思想,作者却不直接描述,而从对方入手下笔,把深挚的情思表达得婉曲含蓄。3.抒情的方式:前两句融情于景,后两句直抒胸臆。①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前两句写的是景;第三句写的是声;末句抒心中所感,写的是情。②情景交融:前三句写景蓄势,末句直抒胸臆,把景色、声音、感情三者融合为一体,将诗情、画意与音乐美熔于一炉。③直接抒情方式:前三句为末句直接抒情作烘托、铺垫。开头由视觉形象引动绵绵乡情,进而由听觉形象把乡思的暗流引向滔滔的感情的洪波中来。④虚实结合培养规范答题上面的备考只是解决了学生“读懂诗歌”的任务,要真正提高学生的成绩,还需要培养学生规范的答题意识。训练答题的规范化,往往从答题的基本模式的领会开始。而这种基本模式,又往往是从高考命题答案研究开始的。研究参考答案,其目的是分析命题者制作答案的方法是什么。第二步则是提供练习,让学生制定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总之,诗歌鉴赏的备考如同读文章一样,“命题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只有揣摩清楚命题者的命题思路和制定答案的思路,沿着其思路进行备考,才能提高备考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