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测评系统

测评系统

测评系统

测评系统范文第1篇

引言

随着嵌入式系统硬件体系结构的变化,嵌入式系统的发展趋势向嵌入式系统高端,即嵌入式软件系统转移,具体体现在嵌入式操作系统趋于多样和应用软件日渐复杂。由于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功能界限模糊,研究如何进行系统测试和进行质量评估来保证嵌入式系统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这里明确嵌入式系统的系统测试定义,是将开发的软件系统(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嵌入式应用软件)、硬件系统和其它相关因素(如人员的操作、数据的获取等)综合起来,对整个产品进行的全面测试。嵌入式系统的系统测试比PC系统软件测试要困难得多,主要体现如下:

①测试软件功能依赖不需编码的硬件功能,快速定位软硬件错误困难;

②强壮性测试、可知性测试很难编码实现;

③交叉测试平台的测试用例、测试结果上载困难;

④基于消息系统测试的复杂性,包括线程、任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并发、容错和对时间的要求;

⑤性能测试、确定性能瓶颈困难;

⑥实施测试自动化技术困难。

1 测试方法

根据Goodenough和Gerhart提出的软件测试充分性准则可知,软件测试具有非复合性的特点,也就是说,即使以软件所有成分都进行了充分的测试,也并不意味着整个软件的测试已经充分。所以,即使通过了需求测试、设计测试、编码测试,并不意味着已经完全了充分的测试,还要进行软硬件全面测试,即系统测试。正确的系统测试方法能设计出良好的测试事例,而良好的测试事例是测试成功的关键。测试事例质量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检验性:检测软件缺陷的有效性,是否能发现缺陷或至少可能发现缺陷。

*可仿效性:可以支持测试多项内容,减少测试事例的数量。

*开销:测试事例的执行、分析和调试是否经济。

*修改性:每次软件修改后对测试事例的维护成本。

测试方法不仅要保证测试事例具有发现缺陷的高可移植性,而且还要保证测试事例设计的经济有效。因此,在实际测试工作中,将嵌入式系统的测试方法分类如下:根据测试是否动态运行被测程序分为静态测试方法和动态测试方法;根据测试阶段分为需求测试方法、设计测试方法、编码测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方法及系统测试方法;根据测试目的分为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容错性、可恢复性、成熟度测试*及信息安全保护等测试。参看表1嵌入式软件测试方法对照。其中“√”代表相关性。所有这些方法的具体定义这里不一一介绍。由于不同的嵌入式系统面向的应用不同,测试方法的侧重也很不相同。本文后面将对一个具体的便携式信息处理嵌入式系统(PDA、便携式翰林电子书)的系统测试方法详细说明。

表1 嵌入式软件测试方法及阶段对照表

测试方法分类

需求测试设计测试编码测试系统测试静态测试方式;基本思想Yourdon的结构化走通结构化审阅√√ √Fagan检查测试检查并评估√√ √动态测试方法;基本思想控制流测试语句测试 √√ 路径测试

√ 条件测试

√ 数据流测试数据定义引用

√√分域测试划分子域测试√√ √功能测试划分功能测试

√√随机测试不限定范围

√2 可靠性评估

可靠性是嵌入式系统最重要的质量指标。ISO9000国示质量标准(ISO/IEC 9126-1991)规定,软件产品的可靠性含义是: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和条件下,软件能维持其性能水平的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可用成熟性、容错性、易恢复性三个基本子特性来度量。根据我们在评估嵌入式系统中的成功经验,一般采取以下简单有效的评估方法(可以采用百分制或十分制)。

(1)成熟性度量

①错误发现率DDP(Defect Detection Percentage)。在测试中查找出来的错误越多,实际应用中出错的机会就越小,软件也就越成熟。

DDP=测试发现的错误数量/已知的全部错误数量

已知的全部错误数量是测试已发现的错误数量加上可能会发现的错误数量之和。

②测试覆盖率度量。测试的覆盖率,可以用测试项目的数量和内容进行度量。除此之外,如果测试软件的数量较大,还要考虑数据量。测试的覆盖率,可以根据表2所示在测试指标进行评价。通过检查这些指标达到的程度,就可以度量出测试内容的覆盖程度。

表2 测试覆盖程度表

测试覆盖项测试覆盖率指标测试描述测试结果界面覆盖符合需求(所有界面图标、信息区、状态区) 静态功能覆盖功能满足需求 动态功能覆盖所有功能的转换功能正确 正常测试覆盖所有硬件软件正常时处理 异常测试覆盖硬件或软件异常时处理(不允许的操作)测试结束判断表3 可信度测试表

测试功能甲乙丙丁平均最大值-最小值功能1

功能2

功能3

功能4

功能5

注意,对于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超过5的情况,应该重新测试响应功能。

(2)容错性评估

容错性评估分为控制容错性评估、数据容错性评估、硬件故障恢复容错性评估:

容错性=以下各条款评分之和÷条款数

控制容错性度量

①对并发处理的控制能力;

②错误的可修正性和处理可继续进行能力。

数据容错性度量

①非法输入数据的容错;

②对相互冲突的要求和非法组合容错;

③输出数据是否合理容错。

硬件故障中恢复容错性度量

故障后恢复能力容错。

(3)易恢复性度量

与易恢复性紧密相关的测试是强度测试和健壮测试。强度测试又称为力度测或极限测试,主要测试系统对空间强度和时间强度的容忍极限;健壮测试又称异常测试,是很重要的可靠性测试项目。通过易恢复性测试,一方面使系统具有异常情况的抵抗能力,另一方面使系统测试质量可控制。

易恢复性=以下各条款评分之和÷条款数

①空间强度可恢复;

②时间强度可恢复;

③数据强度可恢复;

④异常通信可恢复;

⑤数据破坏可恢复;

⑥电池极限可恢复。

(4)测试可信度评估

测试可信度是对测试质量的有效评估,是保证质量的必要步骤。目前虽然很难有量化的指标,但我们采取积分的方式显示可信度。例如,请4个人员(甲、乙、丙、丁)对系统5个功能打一个从0(不信任)到10(完全信任)之间的分数,那么,可信度度量可以用表3进行计算。

3 测试实例

(1)电流测试

电流测试是嵌入式系统的系统测试中首先要进行的重要测试,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测试。主要是测试系统的工作电流、待机电流。人们一般把它当成与系统测试无关的硬件测试。但是对于嵌入式系统,软件与硬件不可能清晰地划分,硬件的性能直接影响软件的运行。实例1说明了电流测试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及不可替代的作用。

测试现象描述:进行同一厂商PDA系统测试,有几台PDA在名片子系统、行程子程序的操作过程中随机死机。

我们当时的错误分析定位是:①怀疑操作系统中断处理错误;②怀疑内存泄漏,堆栈溢出;③怀疑应用程序错误。

在软件开发人员为解决这个问题检查软件时,硬件开发人员提出应首先测试一下这几台机器的工作电流。结果发现,PDA的工作电流低于正常工作电流。加电容调整后随机死机问题消失。

由此例还可以看出,嵌入式系统测试的软硬件测试不可分性。绝对的将硬件测试和软件测试区分开来的测试思想是不正确的。我们在系统测试时的电流测试设计如表4。

表4 电流测试

测试电流项目测试结果(不同的产品对电流要求不同)备  注预期值实测值待机电流/mA

关机后电流测试启动电流/mA

开机瞬间电流测试工作电流/mA

正常工作电流测试(2)兼容性测试

考虑到嵌放式系统软硬件的开发成本高于通用PC系统,因此,提高软件对硬件的兼容及软件升级版本的兼容性极为重要。表5是便携林翰林电子书升级版本兼容性测试实例。

表5 兼容性测试

兼容性测试分类

硬件兼容性操作系统兼容性应用软件兼容性PC制书软件兼容性BIOS兼容测试

BIOSV1.0

BIOSV2.0

操作系统兼容测试

VOLF V.1.0

VOLF V.2.0

应用软件兼容测试

READER V.1.0

READER V.2.0

PC制书软件兼容测试

PCREADRE V1.

PCREADER V2.

实例2:现在的嵌入式系统的层次结构一般分为硬件层、BIOS层、操作系统层、应用系统层。有的还需要通用PC应用软件支持。因此,嵌入式系统的兼容性测试要考虑硬件兼容性、BIOS兼容性、操作系统兼容性,还需考虑与相应PC应用软件的兼容性。

测评系统范文第2篇

在分析浙江电力对通信系统的评测需求基础上,探索建立电力通信系统评测体系,明确定位与目标,确定评测范围规划,建立评测实验室建设与运作体系,并从基础环境、评测规范与流程、人才队伍等方面阐述了评测能力建设的相关内容。目的是规范通信设备入网检测工作,提升业务模拟运行分析能力,为电网通信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技术保障,同时为通信领域技术研究和应用提供平台,提升浙江电力通信专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关键词:

电力通信;系统评测;实验室运作模式;评测能力建设

“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管理体系,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力求全面实现“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信息化作为公司实现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保障,与公司主营业务的融合度进一步提升,作用日益突出。电力通信系统作为实现智能电网数据获取、保护和控制的基础,其运行工作面临重大机遇与严峻挑战。为加强电力通信系统建设,提升通信系统可靠性,保障智能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同时积极接应《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求,浙江省电力公司拟建立电力通信评测体系,在设立硬件设施完备的通信系统评测与技术研究实验室的基础上,建立全面的通信系统和技术评测规范,先进的通信领域技术科学研究能力体系,以及合理高效的配套运作管理体系。

1浙江电力通信评测需求

随着电力系统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对通信技术应用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增加,所应用的专网设备种类也不断增多,但新入网设备通常只有国家工信部颁发的通用型电信设备入网许可证。电力通信与公网通信虽然有相似性,但由于其所承载的电力业务与公网在业务需求、带宽需求、质量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因此对新入网设备必须根据实际性能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标测试才能充分保障设备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包括对设备本身的额定参数验证,以及对电力业务的承载能力测试。同时,随着电网安全矛盾的日益突出,通信系统的健壮性显得越发突出和重要。一方面,关系到电网生产安全的重大工作在开展前如果缺乏模拟运行的试验环境,将难以发现设备或网络存在的固有缺陷,增加运行风险;另一方面,对于运行中常出现的典型问题由于条件不足无法模拟进行故障重现,也缺少行之有效的验证手段来排查故障原因。此外,通信领域新技术不断更新迭代,配备完善的研究与应用测试平台也是新技术前瞻性研究和推广的重要基础。因此建立统一的通信系统评测体系和相应的专业测试平台,对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升浙江电力通信专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促进公司内部的电力通信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浙江电力通信评测体系建设目标

浙江电力通信评测体系定位以通信产业为主要研究领域,以考虑浙江省内特定电力通信网络架构的工程技术应用测试为主要内容,兼顾前沿通信技术研究。评测体系将充分依托省内企业资源及外部社会资源,致力于构建应用评测实践平台、技术研究平台、评测与科研队伍培养平台等多层次平台,全面服务于电力通信网络实际技术应用和前沿通信技术的研究与推广。

3浙江电力通信评测体系建设规划

3.1近期规划

评测体系近期规划拟建立评测实验室,并具备涵盖传输、交换、接入、数据、无线、电源、光纤光缆等通信专网设备及技术的评测能力,以及电网业务模拟测试能力。针对通信专网设备的测试包括设备外观检查、额定参数验证、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可靠性测试、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测试等;针对各类停运、退役、返修设备板卡,则通过检测分析其硬件完整性、性能参数达标等作为二次利用的依据。针对电网业务,建立仿真实验环境并开展业务运行模拟、故障仿真、排查分析等。测试业务涵盖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调度电话、视频会议、视频监控等。业务测试场景包括技术承载测试,即评估和测试通信技术对电力业务的曾在性能,以及不同厂家设备互联互通测试,不同软件版本设备互联互通测试等。

3.2中远期规划

中远期规划目标是在近期规划建设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专业评测和科研水平,并逐步具备通信领域新技术的前瞻性研究能力,开展与计算机科学、互联网技术、数字化技术和应用等领域的交叉学科研究;此外,充分利用已有的测试和实验结果,在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积极承担或参与国家标准、通信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有关标准指标验证工作;整合建立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和完善的计算机检索系统,使实验室具备电力科技查新机构资质,更好地服务于电力行业科技决策、科研立项、项目研究、项目评价、科技奖励、科技咨询等科技活动。从远期来看,评测实验室应以国家实验室认可为目标,关注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开展电力通信行业基础研究、新技术研究,对电力通信行业的技术进步做出贡献。

4评测体系建设与运作关键点

(1)全省统一平台的融合实验室体系

在省属实验室基础上,充分利用地市专项资源,整合分布于各地市的测试资源和测试能力建立远程互联实验室,打造省属综合型实验室和地方特色型实验室相结合的融合实验室运作体系,提供一站式测试服务。

(2)高速同步的云端信息化管理方式

采用云端管理方式,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建立省级实验室与地市实验室的衔接,对全省测试资源和测试能力进行统一管理调配,资源共享,实现实验管理、仪器设备管理、耗材管理、数据与报告等管理的规范化和信息化。

(3)灵活的模块化、标准化测试系统

设备与业务测试需求不断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为承接针对多种测试对象的测试项目,同时也为了达到更好的灵活性和可升级性,将测试系统的通用功能简化为模块化的硬件与软件,形成具备某一测试能力的测试单元。根据测试需求可由测试单元快速组建出测试系统;未来的测试项目升级需求也可由增加相应的测试模块来实现。

(4)快速迭代、同步更新的测试知识体系

通信类产品遵循的技术要求和测试规范版本演进快,测试方法、测试设备也会随之有相应的变化[1],因此需要构建快速迭代、同步更新的通信测试知识体系,紧跟信息通信领域技术发展,同步更新通信设备测试规范、技术标准和测试方法,不断开发和升级测试系统必备的软件程序,同时注重对评测人员新技术与新知识的培育。

(5)自主建设与资源共享相结合的建设模式

信息通信领域技术高度集中且更新快速,实验平台的建设投入成本高昂[2]。通过整合省内现有测试资源进行自主建设外,采取与相关企业单位,如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联合共建的方式,以设备捐赠、设备租赁的形式充实测试资源库,降低运行成本。

(6)实体建设与虚拟仿真相结合的实验配置

信息通信技术具有技术高度密集、对实践性要求高和更新换代迅速等特点[3],传统的实验设备、系统和仪器的无法完全适应现阶段需要。针对现阶段技术条件不具备或难以完成的实验功能,或高成本、高消耗的实验项目,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手段,建立通信与信息网络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实现软件共享虚拟实验、仪器共享虚拟实验和远程控制虚拟实验等。

(7)多方科研合作与交流的开放运行模式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通信运营商、通信制造企业建立多学科、多领域融合的协作机制,整合优势软硬件资源,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协作。

5基于实验室的评测能力建设

5.1基础评测环境建设

实验室为评测活动提供场地及工作平台。浙江电力实验室建设主要包括机房、照明、电源及空调系统等环境的建设。实验室场地由现有空闲机房提供,装修工作主要包括设备机柜、安装走线桥架、综合布线、空调系统、实验室交直流通信电源系统等,同时购置测试台、办公桌椅、打印机及用于重要设备和资料保存的保险柜等配套设施。组建实验室测试网络,并通过系统开发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实验室基本的网络拓扑管理、实验管理、人员信息管理、设备仪器管理、耗材管理、技术标准库管理,以及实验的数据采集、存储、查找和共享等,并配置相应服务器和PC终端。

5.2标准评测规范及流程建设

根据评测范围,针对评测对象建立分类标准评测规范。由于评测体系的建立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涉及评测对象也较多,宜采取分步实施的策略,急用现行,根据浙江电力通信发展需求优先建立重要设备评测规范,并逐步发展完善,形成全面覆盖电力通信设备及业务的标准评测规范库。此外,为控制评测的各个环节,提高测试工作质量,需建立标准化评测流程,支撑评测工作的有序开展(见图1)。

5.3评测人才队伍建设

人员是实验室主体,主导实验活动[4]。评测体系人才队伍的建设应以服务浙江电力通信应用与科研、支撑浙江电力业务运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根据评测体系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建立人才发展与管理机制(见图2)。5.4日常管理体系建设为保证评测实验室规范、安全运作,业务流程正常开展,建立实验室日常使用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日常使用制度》、《人员岗位管理制度》、《评测设备及仪器仪表管理制度》、《评测环境管理制度》、《评测报告管理制度》等。

6测评体系应用效益与展望

电力通信系统评测体系开创性地将规范的实验测试体系与行业专属需求相结合,首次实现了全面评测电力通信专网设备及业务的体系化能力,为提高电力通信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升行业内通信设备质量管理水平提供了新思路。随着评测体系在浙江电力的成熟应用,可以进一步开放测试能力,并复制体系建设经验,形成行业内统一、集中、区域化的测评体系,促进全国电力通信的网络安全和技术进步。同时基于评测体系能力测评的基础应用,逐步开展新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推动电力行业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全面提高。

7结语

电力通信系统评测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不仅需要注重评测实验室基础环境建设、评测设备、仪器仪表配备等“硬实力”的建立,更需要注重运作模式、流程体系、标准规范、管理制度、人才队伍等“软实力”的建设和完善。目前浙江电力通信系统评测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两类实力的建设需不断地探索和积累经验,在实践中逐步发展、提升和完善。

参考文献

[1]于力.通信类实验室的管理体系特点[J].中国计量,2007,12:38-40.

[2]沈建华.信息通信类独立学院实验中心建设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1):154-156.

[3]沈建华,李飞,程崇虎,等.通信与信息网络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161-164.

测评系统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问题分析;发展愿景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6-0123-02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被有效地应用于计算机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等职称考试中,以其科学性的设计而被老师和学生广泛采用,其设计网上测评系统具有专业性,但是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仍旧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试卷主观题的答案比较受限,不具有灵活性,这也就说明了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相较于传统的试卷系统来说仍旧存在不可跨越的缺点。

1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概述

1.1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出现的背景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出现是因为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出现,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传统的考试由于工作量大已经跟不上现代化的节奏。学校需要频频进行考试[1],教师需要不停地更新题库,学生还要苦苦等待成绩,学生和教师都处在繁重的劳动中,这个时候,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应运而生,避免了考试过程中个别考生舞弊行为的产生[2],提高了考试成绩的可信性。

1.2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功能模块

1.2.1 学生注册、登陆管理子系统

在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中,学生要进行考试首先就要进行注册和登陆,校园的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针对的是学生,不是面向全社会开放,因此首先要对学生的学号和姓名、身份证等具有标识的信息进行数据库更新,这也是为了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安全性考虑[3]。

1.2.2 学生的网上测评系统

学生的网上测评系统主要是平时的自我评价、期末测评和职称测评。在学生输入自己的学号和密码登录进入界面以后,会出现与考试相关的规定,然后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测评的科目,进入界面以后,从题库里面随机进行抽取题目,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要保证考生们之间的考试试卷不雷同,这样才能保证考试秩序,同时考试的系统还具有时间提醒,规定学生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试卷,否则将会影响学生们考试的科学性。

1.2.3 网上测评成绩管理子系统

在考生考试结束以后,平时的测评会当时就给出成绩,学生可以当场就看到成绩,不需要教师给予权限以后才能看到成绩。正规的考试则需要一定的时间,系统要对客观题和具有唯一答案的填空题进行自动阅卷,教师查看学生们的成绩以后,在适当的时间给予学生们查成绩的权限,学生们只能看到自己的考试成绩,教师管理员则可以看到考试答案、学生成绩、单项题目的答对率等等历史数据,为以后为学生的成绩评估和分析试卷水平提供有效的数据。

1)系统维护子系统

在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中,教师与学生是不共用一个子系统的,学生有自己的子系统,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维护不是由教师或者学生来维护,而是由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系统管理员来进行维护。比如,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系统管理员的管理权限比教师的管理权限要高,教师的管理权限又比学生的管理权限要高。教师在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中的权限是由系统管理员来进行确定的。

2)网上题库管理子系统

网上题库管理子系统可以由系统管理员进行设置,也可以由教师管理员进行设置。因为学生的知识在不断地更新和变化,网上测评系统的试卷题目也要进行不断地更新,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更新需要的步骤主要是三部:

① 试卷题目的录入

不同的科目的试卷题目种类和风格不同,试卷的内容和选项设置的也不同,当试卷题目不合法或者在题库中已经有类似的题目时候,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会及时给出提示或者警告,以免操作者继续进行类似的错误,从而带来更多的麻烦。

在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中,系统管理员可以对试卷录入题目的难易程度、试卷偏好、试卷题目的选项以及答案进行修改,但是管理员不能对系统的主键进行修改,这样会造成系统中的大规模数据的混乱。

③ 试卷题目的删除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数据容量不是无限大的,有时候要对已经不再具有时效性的数据和试卷题目进行删除,而删除一个数据,有时候会牵涉到其他数据,需要谨慎操作。

1.3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特点

与传统的纸质化考试相比,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题库进行数字化管理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数据和题目都是随机的,试卷具有好多套,将题库应用在计算C测评系统,为平时考试题目的索引、保存和更新提供了便利。除此以外,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组成试卷的效率比较高,所采用的数据多是从教师制定的组合试卷中进行抽取,这就使得试卷具有很高的效率。

2)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评分更加公正、合理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是由相应的系统模块进行自动评分,传统考试中由于教师看错、疲劳导致的计算失误的现象可以有效避免,使得学生们的考试更加规范和合理。

3)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能够有效长久的保存数据

学生考试的试卷以及学生的成绩都能有效而且长期保存在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中,这样教师就对学生的成绩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能够提供对学生的成绩进行强大的统计分析功能。

4) 完善的安全机制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利用的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本身就有安全性,同时在开发算机网上测评系统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又添加了很多的安全措施,这些措施的存在都确保了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安全运行和数据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2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问题

2.1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安全性问题

由于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本身就是基于计算机程序,而计算机程序有时候会有自身的漏洞,还有一些比如病毒一类的影响计算机安全的东西,而考试要求试卷不能漏题、泄题,这就要求学校在设计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时候对安全性加以考虑,使外部网络与内部网络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保护内部网络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4]。

2.2 系统的性能方面

对于考试,有的科目需要画图和公式的输入,这些东西需要在word、PPT等文档上进行编辑好以后再转换,这些频繁的转换、操作都给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稳定性、系统的运行速度、容e性等带来一定程度的阻碍。

2.3 主观题目的复杂性

客观题目的答案比较标准,但是主观题目的设置比较复杂,系统很难对每一道题目的答案和步骤进行解读,从而给分析题和主观题目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提供对动态文档的访问和显示[5]。

2.4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实用化功能比较少

目前由于技术受限还有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发展比较晚,这就给一些实用化功能走上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测评系统还是针对传统的试卷、答案和成绩,很对基于大数据对试卷的每道题目的设置进行修正、根据考生的成绩反馈对试卷题目的质量进行修正。

3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发展对策

3.1 学校和相关使用部门要大力扶持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是教学和考试的未来发展趋势,考试是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换环节,因此学校要给予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以足够的重视,要大力支持相关技术人员对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要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设计,使得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能够为企业进行有效的服务,使得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能够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工具。

3.2 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学生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已经很熟悉了,教师也要提高对于计算机的使用,在设计试卷时候能够根据自身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大纲,有根据有针对性进行设计。同时,也要能够利用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这个辅助工具,有效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3.3 开发实用化功能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管理员要对系统的基本功能进行有效设计,同时还要对其他功能模块进行有效的设计,要综合考虑教师的管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设计,能够将大数据的技术进行融入,开发出智能化和全面的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

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带动教育界的变化,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则是考试的一个重要应用。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是综合计算机技术和试卷的双重结构,能够有效的带动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多是应用在大学教学上,对于高中、初中和小学还未曾涉及,而且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安全性也不是很好,实用化功能也少,在未来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作为开发设计的主体,学校应该要加大计算机网上开发系统的投入设计和研发。

参考文献:

[1] 汪立军. 计算机基础自动测评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大连:大连海事大学, 2008.

[2] 孙中华, 王兴元. 计算机网上测评系统的分析[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8(10):54-55.

[3] 黄志丹. 计算机基础知识网上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沈阳:东北大学, 2007.

测评系统范文第4篇

第三方测评的目的和意义

企业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理论,在系统上线之前,企业首先要求系统开发商进行内部测试,提交相对稳定的版本,然后企业自身将安排进行用户测试,以保证系统满足客户需要。但这两种测试都存在缺点和不足。系统开发商在进行内部测试过程中,除了个别利益驱使造成的问题外,思维定势也局限了测试人员的工作,容易造成问题的漏测与误判,这一问题在涉及业务流程、安全可靠性、易用性、可扩充性和用户文档等方面体现得尤为突出。另外,用户在自测过程中,虽然对系统功能较为了解,但一般用户对于计算机领域知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深入研究,在测试过程中无法对系统进行深入分析,因此在用户自测过程中,在系统性能测试、网络测试、硬件测试方面根本无法进行专业的测试,存在较大缺憾。

鉴于开发商内部测试和用户测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必须引入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进行测试,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引入第三方测试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信息系统质量、降低运营风险、减少后期维护成本、保障软件工程质量。第三方测评的意义在于:保证测试工作的客观性。

专业的第三方测试机构按照与业主签订的合同约定,不会刻意维护开发方的利益,这保证了测试工作在一开始就具有客观性。第三方一般属于权威的专业测试机构,因此能够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以软件工程的标准要求开发方与业主方进行配合,从而较好地体现软件工程的理念。

保证测试工作的权威性

第三方测试机构丰富的行业测试经验有利于从用户角度及专业角度看待系统,更好的进行测试工作。此外,由于系统的规模较大,开发商很难投入足够的人力与物力进行测试工作,同时也缺乏专业的测试工具(一般价格较昂贵)及丰富的工具使用经验,而专业的第三方测试机构拥有长时间经验积累,能够参照以往行业信息化项目的测试案例,更好的完成验收测试工作。保证测试工作的公证性

第三方没有参与业主方的需求定义以及开发方的需求分析、设计与编码工作,因此只能通过对需求定义、需求分析、设计、使用文档等的分析来深入理解系统,有利于公正的评价系统出现的问题。引入第三方测试后,由于测试方的权威性与相对客观的位置,便于调解业主方与开发方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系统中问题的解决。

第三方测评的内容

第三方评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功能度、性能、安全性、可靠性、易用性、兼容性、可扩充性、用户文档等方面的测试,能够发现系统功能、性能及业务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对照需求分析报告、设计说明书及用户手册对问题进行分析,能够发现不同环节引入的缺陷:

需求分析阶段的问题

对用户需求不合理的简化,造成系统功能及性能方面出现重大缺陷;将用户需求复杂化,造成系统冗余程度过高,降低系统运行效率,提高项目开发成本与使用成本。

设计阶段的问题

未能反映需求中的用户要求,造成系统功能的遗漏;对需求的理解不准确,造成系统功能实现的错误;设计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系统结构不合理,导致运行效率降低和稳定性下降。

开发阶段的问题

未按照设计进行编码或编码错误,造成系统功能错误、性能不满足要求、业务流程产生断点。

用户手册的问题

对系统功能模块描述不完整;与系统实际功能不一致;缺乏必要的操作实例。

通过对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后,第三方测评机构将提交问题报告,问题报告在对问题现象描述的基础上,按照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修改建议。被测评单位可参照问题报告,向开发商提出系统修改的要求。

在问题修改完成后,将进行回归测试,一方面检查问题的修改情况,另一方面测试相关模块是否产生新的问题。回归测试工作实现了对系统缺陷的全过程跟踪,从而有效保证缺陷的及时解决。

在回归测试的基础上,完成系统的测试报告,测试报告对系统的功能、性能、流程的综合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系统整体情况进行评估,令面把握系统总体质量情况,为系统的后续开发、推广和运行打下基础。

第三方测评的效益分析

以某单位信息系统的测评为例,在引入第三方专业测评机构之前,该项目的开发商和用户已经进行了详细的内部测试和用户测试,但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测试报告,同时系统在功能、性能方面依旧存在缺点和不足,在易用性和资源占用情况等方面存在效率不高的问题。

为全面了解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提高业务执行效率和系统稳定性,该单位聘请第三方测评机构,从功能度、性能、安全性和易用性四个方面对该系统进行了专业的测评。

在功能度方面,主要围绕信息系统的核心模块功能点以及业务流程进行了详细测试;在性能方面,主要针对该系统的十几个关键业务点进行负载压力测试,同时监控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资源使用情况,包括CPU占用率、硬盘使用状况以及事务处理平均响应时间等相关参数,考察系统在各种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在安全可靠性方面,结合功能考察软件的用户权限限制、用户和密码封闭性、留痕功能、屏蔽用户错误操作、错误提示的准确性、数据备份恢复手段等方面;在易用性方面,考察了软件的用户界面友好性、易学习性和易操作性等等。

测评系统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 综合素质 测评系统

【基金项目】2012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青年专项(项目编号:ZJC2012012)。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14-01

一、高职学生素质测评系统内容

构建科学合理的素质测评指标体系是高职学生素质测评系统设计实现的前提和基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本课题研究通过客观分析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各项指标,学生未来自身发展需求及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素质的具体需求,建立有效的测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礼仪修养、身心素质、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信息能力、数字应用能力等八项一级指标,每一项一级指标下又包括若干二级指标。如信息能力就包括信息意识、信息收集能力、信息判断能力、信息利用能力等二级指标,每项指标根据其重要程度各占权重不同。当然,以上指标的设定如果要运用于我院的实际工作中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调查、研究、论证和完善,在此文中不作重点研究和讨论。

二、高职学生素质测评系统设计

(一)关键技术

1.统一身份认证。本课题研究组所在学院教务管理系统采用青果软件,全院各系学生信息、开设课程、考试安排及成绩均使用该软件平台管理。我们以Web服务为基础,开放登录接口,可快速实现素质测评系统与青果其它子系统采用统一身份认证方式进行登录。

2.分布式系统构架。结合微软的分布式文件系统DFS,负载均衡职称软件Nginx和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服务器提升系统性能。将Web服务、文件服务、数据库服务分布在多台服务器上,必要的时候可以加入更多的服务。

3.大容量分布式缓存。测评系统采用MemCached进行缓存集群的构建,能够将在线测评试题、情境测试试题、心理专项测试试题等常用数据存入分布式缓存集群,大幅度提高系统的吞吐能力。

4.分布式应用服务。采用微软的WCF为服务基础,将系统的基础数据、移动设备推送数据、系统状况监控等功能均做成独立的服务,即可采用多硬件服务器方式进行性能叠加,又保证服务的稳定性。

5.先进的界面开发框架。采用国内知名的MiniUI界面开发框架,大幅度减少电脑网络端的编码量,同时系统的稳定性、兼容性也得到保障。在移动客户端,采用Cordova开发框架结合JQueryMobile移动界面开发框架,快速开发安卓、苹果和微信方面的应用。

(二)系统设计

图1 系统构架图

1.系统构架

高职学生素质测评系统整体构架如图1所示。

2.系统功能

高职学生素质测评系统由基础数据模块、在线测评模块、测评指标管理模块、系统维护以及数据管理等五大功能模块组成。测评指标模块已经阐述,此处不再赘述。

(1)基础数据模块

此模块包括学生信息子模块。本模块是为了方便用户查找学生的基本信息而提供的,在这里用户可以方便地得到学生的联系方式,班级等内容,方便学生的管理。其中的班级增加功能包括:班级名称、年级、人数、班级代码、学院、专业等。教师管理模块主要是为不同阶段参与测评工作的教师提供管理权限,能够对学生实践活动测评项目赋分,包括班主任和社团指导教师。

(2)测评管理模块

本模块包括在线测评和实践记录两项子模块。在线测试功能能够满足学生利用账号进入系统自行测试,系统生成测试结果。实践记录是教师根据学生实践活动表现进入系统人工计分。

(3)系统维护模块

本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这套综合测评系统的修改和维护工作,该功能模块主要由用户及权限管理、基础数据维护、公告通知管理三项子模块组成。其中,用户管理子模块又包括用户增加、查询编辑功能。权限管理模块通过角色增加实现,即管理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为系统增加新的角色权限,延长系统的使用周期。

(4)数据管理模块

本模块包括数据录入、数据审核及数据的查询三项功能。数据录入是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录入的功能,学生成绩等数据的查询编辑模块与成绩录入模块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对数据库的操作由新增改成了更新。最后该模块还能够提供所有学生测评结果输出打印功能。

三、结语

高职学生素质测评系统开发与设计是一项涉及众多、关系复杂的多层次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多学科理论知识,研究需要广博的理论和知识基础。在研究如何对学生能力与素质进行全面客观的测评时,有待于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将量化与非量化的信息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归纳和总结。因此,今后仍需通过对高职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进行科学地分析和评价,以期得到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完整、更加切实可行的测评体系,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具有前瞻性的决策依据,用以引导高职学生向自我预期的综合能力素质目标迈进,同时进一步促进高职学生素质测评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参考文献:

[1]王付山.基于Web 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8.

[2]李海林.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石油大学, 2008(10).

[3]吕.从绩效管理的角度看我国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现状[J].管理科学研究,2009,(8).

[4]刘继强.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现状问题及思考[M].职业教育研究,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