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射频消融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6-0129-01

射频消融(RFCA)是通过消融导管,利用交流射频能量,通过一定温度导致心肌局部出现凝固性坏死,从而打断折返环达到消除异常心律的目的。该手术主要用于反复发作性阵发性室上速、旁道合并房颤或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而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疗及不愿长期药疗的患者。

现将我科自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开展的17例RFCA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组17例,男性7例,女性10例,年龄14-65岁之间。在17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6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1例,术中用肝素抗凝6例,以上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1.2 方法。局麻下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放置冠状窦电极,穿刺右股静脉放置希氏束和右心室电极,确定心动过速类型,标测靶点位置,放电消融。射频电能(20-55)W,持续放电时间(30-120)S,消融成功后观察20min,若不再诱发心动过速,拔除电极导管,压迫包扎穿刺点。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准备。

2.1.1 术前完成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肝炎、梅毒、艾滋等传染病血清学检查。描记术前心电图。

2.1.2 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消融术缺乏了解而恐惧。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予以说明,了解患者的身高、体重,使术中医生决定用药剂量,对精神过度紧张者,术前30min肌注鲁米那0.1g,告知患者操作中一旦有不适,立即报告医生,并使患者放松情绪,积极配合手术。

2.1.3 皮肤的准备。清洁皮肤以防止术后感染。备皮范围上至脐平,下至大腿中下1/3处(左右侧),包括外,颈部上至下颌骨下缘,下至水平及上臂中下1/3处(左右侧)。

2.1.4 医械的准备。抢救车、氧气、X线机、多导生理记录仪、射频消融仪、除颤器、电生理刺激仪、射频电极及冠状窦电极等。

2.2 术中护理。

2.2.1 立即测血压、心率和呼吸,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建立静脉通道以便及时用药,并注意观察药物反应。

2.2.2 心电监护。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胸痛、胸闷、出汗、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奇脉、心音低等心包填塞表现,在发放射频电波过程中,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变化,严防房室传导阻滞及心室颤动的发生。

2.2.3 心理支持,医护人员的言行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手术不顺了时,若患者紧张、恐惧,配合不好,将可能进一步增加手术难度,可与患者交谈,介绍手术进展情况和可能出现的不适,解除患者的焦虑。

2.2.4 掌握肝素的使用和时间。无出血倾向者在进行左侧旁道中常规使用肝素3000-5000u(根据体重决定),以后手术时间每延长1h再增加肝素1000u,手术结束前1h则不需加肝素。

2.3 术后护理。

2.3.1 术后嘱患者尽可能平卧6~8h(穿刺静脉者),或平卧24h(穿刺动脉者),患肢均伸直。

射频消融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宫颈糜烂

宫颈糜烂是常见的妇科病之一,为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患病率在21-65岁妇女中占54.9%[1],多数患者症状表现为白带增多、白色黏液性,腰腹坠胀或性交出血,传统治疗方法多为物理治疗加药物治疗。我院自2008年6月开展射频消融治疗宫颈糜烂60例,现将治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2008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糜烂60例。患者平均年龄36.5岁(24~53岁); 其中二度16例,重度44例。术前宫颈TCT检查I~II级,白带常规检查无滴虫及念珠菌感染,清洁度I~II度,术前查血常规、出血、凝血酶原时间,肝肾功能未见异常。

1.2方法 仪器:国产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具体操作: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单,窥阴器暴露宫颈,用宫颈钳钳夹子宫颈下端,将射频消融刀探置糜烂部,按压手柄开关,绕糜烂部刮切一周,出血部位凝固。

2 结果

2.1手术情况 平均手术时间4min(2.4±5.5min),术中出血5-10ml,平均6.5ml,术中患者无明显异常感觉,仅感轻微坠胀。

2.2术后情况及随访 术后患者阴道水样分泌物4~8周左右,术后2个月及3个月复查,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宫颈愈合良好。

2.3手术并发症 无1例感染及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3.1治疗原理 射频属于一种高频电磁波,发射的电磁场在人体组织内造成离子振荡而摩擦产热,利用高温凝固破坏组织[2],以射频为治疗源,将自凝刀经自然腔道准确到糜烂部,避免了正常组织的损伤,一次性治愈。

3.2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应用价值 宫颈糜烂发病率高,由于我们地区的原因,就诊时多为中到重度。传统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是激光、微波物理治疗加阴道上药治疗,但对重度糜烂的患者疗效往往较差,宫颈越来越肥大。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微创手术,通过本组观察分析表明,其具有以下优点:(1)治疗面积完全彻底,尤其重度糜烂者,传统的激光、药物、微波不能治疗宫颈肥大,且治疗后的宫颈明显看出缺乏弹性,表面有那囊形成,射频消融治疗后宫颈弹性色泽均正常,而且治疗深度达3~5mm,可同时破坏那囊,几乎看不出治疗痕迹[3];(2)疗效好,一次性治愈率达100%;(3)手术时间短,平均手术时间为4min;(4)不损伤正常组织,不影响生理功能,而且创伤小、痛苦小、费用低。

3.3注意事项 ①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前查TCT;②凝固根部时,稍做停留,以免术后出血;③术后2个月禁性生活,预防感染及恢复。

参 考 文 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805.1745.

射频消融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心律失常;护理

自2002年4月至2006年7月我院导管室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33例,均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26岁~75岁,平均年龄45.4岁。其中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5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预激综合征4例,室性心动过速2例。33例患者均有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史,经抗心律失常药治疗无效。?

1.2 方法 在局麻下穿刺左锁骨下静脉,置入电极导管于冠状窦内进行双极标测,然后进行心电生理检查,确定心动过速类型,标测靶点位置,放电消融。消融成功后观察20 min,重复电生理检查,若不再诱发心动过速,即可拔除电极导管,压迫包扎穿刺点。?

1.3 结果 本组33例中32例消融成功,1例房性心动过速者消融失败。术中术后心悸7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胸痛2例,局部出血1例,低血压1例,尿潴留2例,手术不成功1例,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好转后出院。?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过程和并发症的情况,女性患者需要得到更多的关心和心理支持[1],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解除思想负担。术前常规胃肠道准备、备皮、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各种皮试、血常规化验、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等,均应告之患者,争取其主动配合。术前3天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训练床上大小便、检查各种心电监护仪、心电生理记录仪、除颤仪、起搏器、射频仪的性能处于最佳状态,以备需要。将重点急救药品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阿托品、地塞米松和异丙肾上腺素等抽入注射器内,放于易取处备用[2]。?

2.2 术中护理 协助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贴好电极,连接好心电监护仪、心电生理记录仪、射频仪。术前30 min肌肉注射安定10 mg,鼻导管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医生进行动静脉穿刺、心电生理检查、标测定位及射频消融。在标测靶点过程中,均有短暂室性心动过速,及时告知医生略抽回导管少许,室性心动过速立刻终止[3]。射频消融时,导管刺激心内膜可发生激惹性心律失常,一旦出现P?R传导阻滞应立即停止放电,同时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室颤、窦性停搏、心肌穿孔、心包填塞、导管断裂等并发症[4]。标测和消融中发生心悸7例,均通过撤回导管、停止放电而消失,当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时,应注射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进行电除颤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本组发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配合医生予以安置临时起搏器。对射频消融未能诱发者,及射频后需要验证疗效者,要进行异丙肾上腺素试验,此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情况,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2.3 术后护理 严密观察术侧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穿刺处有无出血、渗血、血肿、触痛等情况,鼓励静脉穿刺的患者6 h后下床活动,防止发生血栓,穿刺点出血是术后常见并发症。本组患者出现局部血肿1例,加强巡视,了解患者的感受,在第一时间发现病情的变化并作出及时有效的处理,本组2例一过性ST段改变,给予吸氧,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好转。低血容量:对术后患者立即补液1 000 ml,可有效地控制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5]。术后发热,与导管刺激和多次放电致组织损伤有关,多于第2天恢复正常。术后服用阿司匹林50 mg/次,1次/d,青霉素640万 U静脉点滴3 d,以防感染。本组患者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迷走神经反射:由于拔鞘管局部疼痛,精神紧张,使血管迷走神经反应,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胸痛、头晕、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拔管前要做好解释安慰工作。穿刺部位局部可注射利多卡因,减轻疼痛的刺激,拔管时要严密观察血压、心率等,当心率<50次/min,血压<90/60 mmHg时,应警惕低血压的发生。本组发生低血压1例,给予吸氧,静脉推注阿托品1 mg症状缓解,术后及时督便。本组发生尿潴留2例,通过心理护理、变换和物理诱导后排尿成功[6]。?

3 小结?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精心的护理教育,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和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邱原刚,赵莉莉,陈君柱,等.射频消融术前后的患者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7):550.

[2]秦洁,王慧,韩玉静.射频导管消融术的观察与护理[J].上海护理,2004,4(6):38?39.

[3]许容桂,方小芳.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的护理[J].临床护理杂志,2004,3(2):15?16.

[4]夏金枝,王戎.射频消融治疗分支性室速的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5,11(9B):1327.

射频消融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03-01

射频消融(RFCA)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治疗技术在临床开展越来越普及。我院近4 年RFCA治疗PSVT临床资料,提高RFCA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总结并进一步拓宽经验一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8年9月- 2012年9月共对332例PSVT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后,经导管RFCA治疗。所有入选患者标准:反复发作PSVT并且药物无效;患者同意接受导管RFCA治疗;术前均停用药物5个半衰期。术前常规化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必要时冠脉造影及经食道心电生理等检查。

1.2 诊疗方法治疗方法

1.2.1 电生理检查;常规消毒、局部麻醉、穿刺,经右股静脉置入7极 和8F血管鞘并送入2或4极标测导管至高位右心房( HRA) 、希氏束( His) 和右心室( RV)和左侧锁骨下静脉置6F血管鞘并置入4或10 极导管至冠状静脉窦( CS)。同步记录HRA、CS、His、RV 心内电图和体表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1)首先予以程序期前刺激诱发出心动过速明确PSVT位置和类型。(2)对于AVNRT应进行S1S2程序刺激, 判断有无房室结双径路的跳跃或诱发AVNRT特征。(3)对显性旁路通过冠状窦电极标测的旁路位置, 完成心内的电生理检查。

1.2.2 治疗过程;1, AVNRT 下位法消融慢径路:首先确定房室( AVN)双径和AVNRT 诱发区,沿8 F 鞘送入大头消融电极,标测His后大头电极在降于His与cs口中下1 /3 处标测到小A 大V 波,A 波≤1/4 ―1/10V 波,A 波碎裂,无H 波,且大头导管的A 波比希氏束晚至少20 ms准确定位,靶点图稳定后开始放电消融。2, AVRT标测和消融方法:左侧旁道则根据CS电极标测初步确定旁道大致部位,植入大头消融电极至二尖瓣环下细标测后消融旁道,右侧旁道经股静脉插管至三尖瓣环房侧标测消融,间隔旁道在房室环的右心房或左心室侧标测消融。术后口服阿司匹林300 mg,持续3 月。 穿刺股动脉者,术后低分子肝素 5000UQ12 h 使用 5 d。

1.2.3 消融成功标准为: 1房室结A-H跳跃现象消失, 未能诱发AVNRT。2各种刺激不能诱发AVRT,心室起搏下呈室房分离或文氏型室房传导隐匿性旁道逆传,不能诱发PSVT。3室房分离或逆传A 波在先,体表心电图预激Delta波消失。 4随访半年以上不能诱发PSVT [1]。

1.3 统计数据来源于病历、手术登记本的记录、介入手术记录、电生理仪记录的资料及病例回访资料。

2 结果

2.1 RFCA 治疗332 例PSVT患者,治疗成功329占99%,一次治疗成功325例占97.9%,失败3例占0.9%, 复发4例占1.2% ,严重并发症5例占1.8%。

2.1.1 所有AVNRT 接受慢径消融共183 例,2例慢快型AVNRT标测到小A 大V 波,始终存有H 波,且大头导管的A 波与希氏束时间相同,尝试消融慢径10 s 内出现快交界区心律>150次后停止消融.消融成功率98.9%。

2.1.2 旁道消融结果: AVNRT149例旁道一次消融总成功96.6%( 144/ 149)。其中右侧旁道1 例、左右侧双旁道2例的患者于术后复发,再次消融成功。1例右侧间隔旁道并AVRT 第一次射频消融失败, 第二次射频消融成功。左侧心室外膜旁道1 例未能消融成功。

2.2 RFCA 的并发症5例患者:3例AVNRT 患者出现房室传导阻,其中2例术中均发生过一过性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术中立即予地塞米松10~20 mg静脉注射后0. 5 h 内均恢复窦性心律,另1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因心率尚可患者无特殊不适,故未行心脏起搏器安置。1 股动脉穿刺部位出现假性动脉瘤,经局部压迫止血、加压包扎后消失。1 例发生左侧气胸,为锁骨下静脉穿刺损伤所致,未作特殊处理自行吸收。消融术中、后无心包填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出现。

3 讨论

RFCA是利用射频电流的热效应使局部心肌内膜心肌组织脱水-变性-坏死, 使自律性和传导性能均发生改变。从而达到破坏异常传导路径或异常病灶的目的[2]旁道消融成功的关键是PSVT精确的标测定位。本组患者右侧旁道的复发率高,分析原因右侧旁道难点是无消融参照物, 旁道位置较深消融大头电极贴靠不良,该部位血流量较大,致使局部温度低,故旁道未彻底阻断。对于右侧旁路标测应选用加硬导管,必要时应用Swartz鞘管,使其弯成倒U 型,倒贴在三尖瓣环房侧,增加消融电极的稳定性,能量30~50W,温度30~50度放电过程中大头电极稳定,手术可获成功。

RFCA根治AVNRT的并发症多为房室传导阻滞。本院共有3例患者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原因术中伤及快径所致, 经及时处理逐渐恢复窦性心律。AVNRT 术中采用间断消融,快速交界性心动过速出现立即停止放电,等待窦性心律恢复后再巩固消融,这样可以大大减少房室传导阻滞的发生。Jentzer 等[3]的结果表明,交界区心动过速频率越快[(363±44) ms],越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术后激素冲击治疗可帮助恢复传导的作用[4]。因此我们总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征象: PR的间期延长,快交界性心律>150 次/min 和窦性心律时出现房室传导阻滞现象[5],术中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者但如术后仍存在必须认真观察7 d,不能恢复且心室率较低,应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对于本例心外膜旁路,常规在左后间隔部标测无满意靶点试放电无效,心外膜旁道应外科手术治疗。本组1例股动脉穿刺部位假性动脉瘤,发现后再次加压包扎24h后,经下肢彩超证实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消失。原因:为术后过早活动穿刺肢体,建议:对经股动脉穿刺的患者, 术后应卧床24h后再活动。

扎实的心脏电生理学基础,消融导管的准确定位[6]是RFCA 成功的前提,熟练的心导管技术及丰富的影像学知识是关键。只有这样使RFCA治疗PSVT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实用的一线治疗手段,同时也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根治性介入治疗技术。

参考文献:

[1] 蒋树中, 张毅刚, 李卫东, 等.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508 例报告.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05, 9( 3) : 28.

[2] 胡大一,王乐信,丁燕生,等.射频消融术的临床应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2,20(3):207

[3] Jentzer JH,Goyal R,Williamson BD,et al. Analysis of junctional ectopy during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the slow pathway in patients with atrion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cahycardia. Circulation,1994,90: 2820.

[4] 郝星刘西平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相关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2011 年6 月第5 卷第12 期C . 5,No. 12

射频消融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射频治疗;原发性肝癌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年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的第2位[1],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肝癌的主要方法。但由于肿瘤的位置特殊、瘤体小而分布散在、肝储备功能和全身情况差、肝癌复发等原因,许多病人常无法进行手术切除。超声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疗法是近年来兴起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适应症广、创伤小、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对大多数肝癌病灶可以达到根治的目的[2]。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1年5月~20013年8月开展的PRFA治疗原发性肝癌98例,总结了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对降低PRFA并发症的作用,供广大护理人员参考。

1临床资料 2011年5月~2013年8月,9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我院接受了PRFA,男68例,女30例,中位年龄52.5±21.6岁。肝功能Child分级:A级87例,B级29例,C级12例。肿瘤结节196个,单发结节者42例,2个结节者36例,3个结节以上20例。结节直径1.0~5.5 cm,平均直径2.6±1.1 cm,162个(71.68%)结节≤3.0 cm,58个(25.66%)结节>3.0 cm。初发肝癌不考虑手术的原因有:不愿意手术者38例,肿瘤多发两叶分布不适宜手术者14例,肿瘤位于肝脏第8段(S8)、位置深、手术困难者22例,肝功能差不适宜手术者24例,肝动脉栓塞治疗疗效欠佳14例。患者均无门静脉癌栓、无肝外转移。所有病灶PRFA治疗前均获得病理学诊断。

2手术方法 静脉注射镇痛剂和局部麻醉下由超声导向穿刺将电极插入肿瘤内,按消融范围必须覆盖病灶周边5~10 mm非瘤肝组织的原则,适度推出子针开始消融。设定初始温度为70℃ ,最终温度为95℃ ,功率输出时间10 min。单针单点穿刺用于≤3 cm的肿瘤,对直径超过3 cm者行多针多点穿刺,一次功率输出结束后必要时将电极退出1.5cm再作另一次消融。

3术前护理

3.1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治疗前护士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有针对性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技术的治疗原理、操作过程及优点;告知治疗过程中可能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缓解其焦虑、恐惧心理,积极配合。②术前一般准备:常规检查心肝肾、肺功能及凝血功能、肿瘤标记物;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如B超、CT及MRI检查;做好穿刺部位的皮肤准备,检查有无皮肤破损及感染;进行屏气训练,防止

术中恶心呕吐。

3.2术中护理 根据肿瘤部位选择合适,一般肝左叶肿瘤取平卧位,肝右叶肿瘤取左侧卧位。治疗结束后,碘氟消毒穿刺处,并用无菌纱布按压数分钟,明确无出血后用胶带加压包扎。

3.3术后护理 ①一般护理:患者回病房后绝对平卧休息6~12小时,12小时后半卧位休息,若无异常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常规低流量吸氧1~2天以减少肝细胞的损伤,促进细胞的修复;密切观察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②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淤血,覆盖穿刺部位的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如有渗出及时更换,并注意观察记录渗出液的性质、量;注意有无腹胀、腹痛、腹水、肌紧张等,以了解周围脏器有无损伤。③并发症护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腹部体征变化,以及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22例患者术后常规给予立止血1ku肌肉注射、1ku静脉推注,未发现出血现象。术后疼痛一般为肝区隐痛,持续3~5天,多无须特殊处理,必要时给予镇痛药物。若疼痛性质发生改变,应及时通知医生。本组1例术后发生剧烈腹痛,经严密观察,排除其他并发症后,给予杜冷丁100mg静脉微泵持续注入后缓解。发热术后次日出现,一般在37.8~39.3℃ ,持续1周左右。应密切观察体温变化,q4h测量体温,视发热程度给予物理降温和药物对症处理。嘱患者多饮水,及时更换汗湿衣物及床单,注意保暖,做好皮肤护理。对年老

变化。本组1例术后出现高热(T39.3℃)、黄疸,经物理和药物降温、静脉补液及抗生素对症处理,术后5天黄疸逐渐减退,8天体温恢复正常。防止肠穿孔、胆漏,严密观察有无腹胀、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症状。腹腔感染一般表现为发热、腹痛,B超可发现腹腔

积液或脓肿形成。本组病例术后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5~7天,无腹腔感染发生。

3.4出院健康教育 嘱患者注意休息,近期避免剧烈运动及负重,戒烟酒,忌辛辣食物,保持情绪稳定和乐观,培养广泛兴趣,合理安排饮食起居,有利于免疫功能的提高,指导病人按时复查,头半年内每月复查1次AFP、肝功能、胸片以及肝脏彩色B超,半年后至两年内,每2~3月复查1次上述检查,两年后可半年复查1次;,了解病灶坏死情况,必要时再次加强治疗。

4 结果

本组未遇到与消融治疗相关的死亡,10例出现并发症(7.9%),包括腹腔出血和一过性血尿各3例、右侧大量胸水2例、门静脉血栓和腹壁脓肿各1例。腹腔出血、胸水和腹壁脓肿经穿刺或切开引流痊愈,其余未作特殊处理自愈。治疗后一个月复查肝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全部病人均无显著变化。随访期间7例病人因肿瘤进展不能控制,最终合并肝功能衰竭死亡。

5讨论

RFA的作用机制:①高温杀癌。射频波的频率为460KHz,激发组织产生90~120℃的高温,可快速杀死癌细胞。②减少肿瘤的血供。高温使肿瘤周围血管凝固,血供减少,加速肿瘤细胞死亡。③热效应增强组织免疫力。肝肿瘤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新的微创手术,对正常组织损伤少,手术并发症少,相比肝癌切除而言,手术前后护理的压力较小,但由于其可能存在的严重并发症,所以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精心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加强术后随访,对于提高PRFA治疗肝癌的效果,进一步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改善预后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胡玉文.超声引导经皮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