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真实情感故事

真实情感故事

真实情感故事

真实情感故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情境故事;课堂运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

故事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往往是学生自发的和主动的学习。他们能从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中找到与自己心灵共鸣的情感体验,或从故事的寓意里引起深深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课堂情境故事教学,使学生在满足自己讲故事、用故事以及表演的乐趣中获得很大成就感的同时,激发其他同学听和说的乐趣,促进培养学生运用逻辑理解和表达思维的能力,激发他们对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学习的强烈愿望,也有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去创设教学情境。成功的教学情境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充分地理解、感悟所学知识,达到“愤悱”和“启发”的效果。但是,很多情况下,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因为对教材理解的深度不够,导致情境的创设出了问题。有的是为了情境而情境。有的创设的情境不能说明教材,与教材脱节。有的编造的情境很假,没有真实性,也就达不到效果。这些无效的情境让课堂变得低效甚至无效。

情境的创设应该如何去处理呢?我以为情境的创设应该讲究一个层次性。逐层深入,像层层剥笋一样。

一、情境的创设首先应该可信

情境只有真实可信,才是真正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提升说服力。在教学中,老师为了明确自己的知识点,在并不是很适合整合情境编写故事的地方,将许多事件整合在一个人身上。这一做法会让学生感觉太假。在一节关于诚信的课上,一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他编写了一个老教授的故事。写他当年因为不诚信,没有将捡到的钱还给同学导致同学失学而愧疚一辈子,在临终前希望子女去给别人道歉的故事。这个故事无疑是个成功的故事,因为确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故事。当面临道德的抉择时,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情境的创设应该感人

在处理情感类的教材时,我们要选择故事情境,就应该注意故事的可感度。假如一个故事是没有煽动性和感染性的,那么,无疑是失败的例子。所谓三维目标,知识是应该去弱化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是一节课真正的灵魂所在,只有学生感受到强烈的情感,生发出了强烈的情感,这节课才是成功的。所以,在选取故事时,身边的故事,生活中真实的故事往往最能打动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敞开心扉,在情境中体验和感悟,生感。在调节情绪这一课,老师创设了一个学校学生参加全市运动会彩排活动的故事情境,这个故事就是学生身边的故事。学生有话可说,从这个故事引发生活中的烦恼,然后进一步分析怎么调控情绪。一切水到渠成,顺其自然。

三、情境的创设应该有效

现场的情境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采用真实有效的素材。让学生情感流露,真实表达,保留思想品德课堂生成的原汁原味。在讲父母的爱时,老师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歌手韩红创作《天亮了》这首曲子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从而让学生来讲自己的父母的爱。全是动态的生成,老师适当补充,用自己父母爱的例子深深打动学生。师生间流露心灵对话,在真实的情境中感悟道理。

四、情境的创设应该是有高度的

如果说,课堂仅仅停留在故事里,那么这堂课是肤浅的,是流于形式,是表面的。在创设情境,生成知识,知识归纳之后,课堂应该有一个拔高的过程,就是用生成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情境的创设应该是整体的

真实情感故事范文第2篇

吴念真在这本书的序言里不止一次地提到“回忆”这个词。当然回忆并不是老年人的特权,每个人都可以拥有无数的回忆,只是看你善不善于积累这过往中的点点滴滴;而另一方面,回忆又是一面通往历史和人性的镜子,通过这面镜子里的故事,你会看到回忆者本人的性情与品质。如同屠夫的回忆里多是杀戮,牧师的回忆里多是救赎,而在吴念真的回忆里,我们却看到在各色生命的曲折艰难甚至死亡的影像里,他和无数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感人的细节以及令读者们难忘的一个个温暖和爱的故事。

这本书上市以来,受到读者疯狂追捧,荣获“2011年度十大好书”、“最温暖的书”等多个奖项,并入围第十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提名。诗人王小妮评价吴念真的故事讲得“温吞隐忍”。可尽管隐忍,读者还是说:“我最反对煽情。可每次看他的东西就是要哭。”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看似平淡简单的故事里融入了作者浓郁的情意和无尽的追思。“回忆是奇美的,因为有微笑的抚慰,也有泪水的滋润。”

背景素材

想与做

作为知名的编剧,长久以来,吴念真都习惯拿生活中经历的故事说给朋友们听,当朋友听完这些故事后,都建议吴念真把这些人和事写下来。吴念真一直也有类似的想法,但他说,他始终在等一个自己所希冀的适当的时刻——例如不再杂事如麻,劳累奔波,身心皆已安顿的日子的到来。

但令吴先生没想到的是,这本书却是在一个始料不及的状态下完成的。当时他的好友张瑞昌做杂志总编,希望吴念真能开个专栏,写一写自己讲给大家听的故事,虽然吴念真答应下来,但一直忙于事务迟迟不动笔,朋友见状便使出了狠招,竟然在杂志上打出了预告,连专栏的名字都已经起好。到了这个份上,吴念真不得不被逼着上路,常常为写稿子忙到深夜,但幸运的是,一年之后,这些散落在杂志上的文章终于可以结集出版,书名就叫做《这些人,那些事》。

编辑提点:看来人都是有惰性的,我们都太习惯给自己找借口,其实,成功地做一件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和繁琐,关键就在于能否把想法付诸于实践。去做,并且坚持,这或许就是成功最大的秘诀。

适用话题:言与行;成功的秘诀;赢在行动;坐下来,做……

人物素材

吴念真笔下的人物大体可分作两类,一类是自己的亲人、友人,另一类则是作者曾经遇到的熟悉的陌生人。也就是说,故事里的主人公都是生活在作者周围的人。

他写为孩子操碎了心的母亲,写在名人哥哥阴影下压抑地讨生活的弟弟,写和父亲一样恶劣生存的矿工,写被世界遗弃但仍然倔强生长的弃儿琵琶鼠,写那些被炸得尸首残缺的士兵……阿公、阿婆,男女青年、小孩少年,似乎他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写成一个动人的故事。

精彩书摘

不知道有意还是凑巧,那对父子总让人觉得是宁愿远离人群而活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我们的村子坐落在山谷里,绝大多数的房子都盖在向阳的山坡这边,而他们却挑了对面那个要到中午过后才晒得到太阳的山坳里。孩子的年纪好像跟我差不多,但我已经三年级了,他却还没上学,老是看到他带着一群五颜六色的狗在对面的山上游荡着。他长得跟他父亲很不像,父亲黑,他白,父亲的脸孔看起来粗犷冷酷,他却细致柔和。

——《琵琶鼠》

编辑提点:五四新文化运动伊始,包括鲁迅、胡适、周作人在内的文学家都提出了文学改革的两个方向,一是提倡“我手写我心”;二是主张写“平民的文学”。“我手写我心”意味着文章要真实地表达作者本人的情感与观点;而“平民的文学”则意味着关注平民大众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底层的小人物的真实生活。这两点,吴念真都做到了。书中的故事,大多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之所以会打动读者,是因为故事的真实和情感的真挚,作者拨开政治和社会的樊篱,直视人生的苦与乐,生命的存与亡,娓娓道来,毫无遮掩。我们中学生在写作时常常抱怨没有题材可写,没有故事可编,但我们却忘记了身边的人和事,忘记了我们曾经经历过的点点滴滴,其实大家缺乏的不是好的题材和素材,而是缺少一颗善于观察和感悟生活的心灵。

适用话题:回忆;学会观察;人生处处是风景;真实的故事……

情感素材

关键词:真情

情意的真挚是本书最大的亮点。或许是因为书中的故事绝大部分都是作者亲身经历,所以书中处处流露着令人动容的真挚感情。他写身边的人,讲熟悉的故事,无论结局怎样,或是皆大欢喜,或是令人悲伤,都饱含着作者的深情与浓意。在这一方面,作者似乎是一位童心未泯的孩童,高兴了就欢笑,不高兴了就哭闹,没有避讳,没有做作,忧故事中人之忧,乐故事中人之乐,用清淡的语句表达着自己最真实的悲欢和情意。

精彩书摘

某个星期六中午放学之后,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下车后从火车站不断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

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

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趾甲又长又脏。

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趾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不过,可以借我一把小剪刀,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小心翼翼地帮父亲剪趾甲。

当我剪完所有的趾甲,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

真实情感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闻 故事 评说

近几年,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在电视节目中异军突起,发展迅速。它把视角聚焦在平民身上,受到老百姓的欢迎,随之而来的还有较高的收视率。分析整个制作流程,从选择故事、调查采访、后期制作到播放,这个在发展中不断壮大的新闻类节目,有着不可低估的生命力,当然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世间百态 精筛细选

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之所以受观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吸引人的故事。每天都有故事发生着,而选择故事制作节目却不能信手拈来,随便一个故事就去采访报道。一期好的节目,笔者认为在故事选择上要考虑两个因素:新闻价值和影响。

(一)注重新闻价值

新闻事件有价值才能进入媒体和受众的视野。对于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选对了故事,等于该节目成功了一半。①新闻学者弗莱德・希伯特认为新闻价值最重要的5种要素是:事件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人情味。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的故事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但找出一个合适的故事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值得讲述的新闻故事,新闻价值当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二)预见影响

选择故事时,还有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是事件的影响性,预见事件的影响性就需要慎重地选择故事。大多故事都是受众或熟悉或关注的话题,事件通过荧屏报道出来,加上光影画面的加工制作以及主持人的解说,对特别是有着故事中当事人相似经历的受众来说,心理冲击力更是不容忽视。有的电视台选择家庭纠纷、邻里争吵、夫妻矛盾等所谓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故事来制作节目,这样的选择也许有时会给观众警醒作用,让他们结合自身、反思自我。但也有适得其反的时候,对于没有结果的新闻,没有得到法律公正判决的新闻事件,往往会带给观众更加偏激的思维和行动。

所以,故事的选择,对故事的影响一定要有预见性,负面的影响太多,不但会危害受众,危及社会,还会危害节目自身的发展。

二、调查采访 细节思量

选择了故事,下一步当然就是对故事的来龙去脉进行调查采访。在调查采访中,细节不容忽视,不仅包括采访者与观众都想了解的细节、还包括观众没有想到的细节。这样的采访而制作出的节目才更显真实,更能紧吊观众胃口,增添节目的韵味。

(一)采访全面 另眼相看

深入全面的调查采访是获得“第一手”材料保证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故事类新闻节目,在采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主要因为故事的当事人往往会过于激动打断采访或根本拒绝采访。还有存在的问题是,在采访当事人的过程中,有时即使是现场的同期声也很难保证事情的真实性,因为当事人有着明显的主观感。所以这就需要全面的进行采访,对于在当事人那里得不到答案的问题,可以采访其他知情人士,即“另眼相看”故事真相,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然,对于旁观者的采访也要理性把握,选择客观公正,认真对待采访的旁观者,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然,能够让当事人真实地讲述自己的故事,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事与愿违”的时候选择通过他人的眼睛看故事,只要采访到位,调查深入,故事同样能够客观、真实地展现给观众。

(二)把握细节 凸显真实

大致概括的故事情节很难牵动观众的心,具体细致的描述才能让整个故事充满立体感,更加生动、形象地走进观众的心中,造成情感上的波动。新闻故事不仅要吸引观众,还要给观众真实感。真实感的获得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展现细节,通过对故事细节的交待,让观众更加了解故事当事人的性格和心理,从而给观众一个判断是非的依据,认清故事中的谁是谁非。那么,新闻故事如何展现细节呢?把握细节,首先要学会认真“倾听”。故事当事人的话语往往会把故事中最凸显的矛盾体现出来,抓住主要矛盾,寻找故事的细枝末节也就会相对容易。其次,在“倾听”的同时,要有思辩的能力,注意把故事当事人说的话有机联系起来,经过细节的对比,寻找有出入的地方,调查事情的真伪。

故事类新闻节目,重要的一点就是故事要以情动人而且要情真意切,细节的把握和展现不仅能让受众体会到故事中人物最细腻的感情,还能给受众最真的感受。

三、后期制作 全面把握

节目能否在观众看到的第一时间就抓住其注意力,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它的后期制作,即它以怎样的形式搬上银屏展现在观众面前。在整理素材后期制作过程中,一是叙事技巧的巧设,二是画面效果的把握。

(一)叙事技巧 慎重斟酌

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首先是要讲述一个故事。讲述故事就要考虑叙事的技巧。找准一个切入点是关键,是主持人拉开故事的帷幕,还是故事中的某个画面作为故事的引子?当然要首选最引人关注的方式进行叙述。讲故事要吸引观众,不能只设置一个悬念。一般一个完整的故事起码要有一个总悬念。总悬念在故事伊始就要提出,且贯穿故事始终,是整个故事主要矛盾冲突的焦点②。如何提出一个可以贯穿故事始终的悬念?最好的方法就是把故事的高潮部分剪辑出来放在节目的开头最先展现给观众,进而由主持人对画面进行解说并向观众提出此时已在观众心中形成的疑问,即画面中的主人公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这样既可以引起与观众的共鸣,又可以统摄全篇,进而展开故事的叙述。

一个好的故事上映到荧屏上,好的叙事技巧才能给故事锦上添花的效果。慎重斟酌叙事的切入点,才能迅速抓住受众的视觉和听觉。

(二)影视技术 补充效果

节目采用电视画面讲述故事。观众通过画面感知形象信息,突破语言符号,逻辑思维的限定并随着画面的运动和事件的发展,获得一种亲近感和参与感③。对于一些已经发生但又有向观众展示价值的故事情节,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可以用环境或其他手法制作出过去的场景来满足这一需求,当然这必须在遵循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利用影视技术补充故事细节部分,既可以让观众最深入地了解故事的本质,提高他们的判断力,又可以渲染场景,让观众对故事有着无限的揭发欲。在后期对拍摄画面进行筛选补充的过程中,画面的色彩,同期声的处理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色彩能发挥象征、隐喻的功能在故事中运用阴郁的色彩表现疑云重重的故事情节,用明亮的色彩象征打开心结、明朗乐观的结果。同期声的运用是最能让观众感受故事真实和人物真情的技巧。

故事虽需要真实性,但前期的拍摄采访很多时候毕竟是冗杂、粗糙的,在节目制作中运用影视技术对画面进行补充、修饰,对于节目的质量起着不容小视的作用。

四、节目出彩 重在评论

对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来说,论是出重头戏。主持人在故事讲述完毕后的评论往往是观众从情感的漩涡回到现实中的一个跳板,理性、睿智的评论是节目出彩的的重中之重。

(一)拿捏语言 情理相融

该类节目是要通过一则故事向观众揭示其蕴含的道理,语言的把握是评论是否精彩的关键。精彩的评论并不是非要谈吐不凡、妙语连珠。这类节目主持人更应该根据故事的内容,拿捏语言、用心评论。是用简洁的词句,鞭辟入里,直接道明故事背后的真真假假?还是应该委婉含蓄采用反问语句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很明显,对于众人批判,社会愤怒的事件,评论时就要简洁明了指出症结。对于引起观众怜悯或反思的故事,主持人用语就应当委婉含蓄,留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当然,故事基础之上的评论如果不结合故事而是纯论理,也不免有些单调、乏味。主持人在评论的同时带领观众回顾故事,特别是故事中的细节部分,也是非常必要的。根据故事的感情基调,确定评说时的语言、语调,语言准确到位,在观众心理才能恰到好处,与观众产生共鸣,达到评论走进观众心中被观众认可的目的。事与理结合才更显得评得到位、评得在理。

(二)舆论引导 关注人文

透过故事看世间百态,不一样的故事蕴含着不一样的道理,这就要求该类节目要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让观众在故事中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故事的选择往往避免不了揭人伤疤的尴尬,让痛苦减到最低,这就要求在调查采访时要时刻有种人文关怀在心中,尊重当事人的尊严,揭发隐私适可而止而不是刨根问底。当然,对故事当事人充满着人文意识对于该类节目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去发现生活中的人文故事,多些人文精神的报道,才能温暖受众的心,跟上时代的步伐。

五、找出问题 完善节目

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发展至今,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成为该类节目发展中的瓶颈,只有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其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

(一)模式呆板 缺乏创新

该类节目大都是首先讲述故事,然后就事论理。这样的模式从节目创办伊始就固定了下来。④这种围绕故事做文章的套路,致使节目从框架到策划思路,从内容到主持方式都出现了雷同。所以节目模式创新的问题亟待解决,只要适合该类节目的模式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灵活变换,给节目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故事庸俗 缺少品位

该类节目在选择故事注重贴近百姓、贴近生活。但如果只选择家长里短、婚外恋等一些满足观众猎奇、寻乐的故事,然后刨根究底地暴露隐私。那么,久而久之,节目也就不免显得庸俗、低下。时代在发展,受众对电视节目的品位要求也越来越高。说评式故事类新闻节目,在故事选择上应该以一种长远的目光选择一些立意较高的题材。如反映时代潮流、催人上进、顽强拼搏等一些能够鼓舞人心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形成积极的舆论导向,促进社会的进步,也能使节目长远地赢得受众,赢得市场。■

参考文献

①刘墨非,《谈故事化新闻叙事》,《新闻知识》,2009(1)

②③都海虹,《一样的故事 不一样的讲述》,《中国电视》,2009(1)

④东臻懿,《民生新闻问题之思、定位之辩和发展道路》,《新闻知识》,2009(5)

真实情感故事范文第4篇

首先登场的是全国首档大型急救纪实真人秀节目《急诊室故事》,该节目深入到上海市最大的急性创伤中心――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利用全球最先进的固定摄像技术,直击常人视角无法触及的急诊室故事,记录生死关头的人生百态,展示最真实的医患关系。《急诊室故事》将于12月26日起每周五晚22:00在东方卫视播出。

在综艺娱乐混战的电视格局之下,主打人文关怀的医疗题材需要一种勇气。如何在真实展现医患关系的同时把握好分寸,将急诊室故事进行电视化呈现?如何在体现媒体责任的同时,吸引最广泛的观众收视?如何既满足观众对特定情境的关注,又不消费患者及其家属的悲伤?……展示“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东方卫视此次所面临的不仅是单纯的电视节目制作问题,更是媒体行业乃至社会的价值导向问题。12月15日,医学界、节目制播方、媒体等各界专家汇聚节目开播座谈会,“会诊”《急诊室故事》。

客观真实记录,讲好急诊室故事

78台固定摄像头,24小时全天候记录,840:1的片比,“全记录”成为《急诊室故事》亮相的重要标签,这也是2015年电视行业的热门关键词。座谈会上播放的节目片花中,患者眼中的血丝、凌乱的发丝、手上的纹路、脸上的皱纹、伤口的鲜血等细节尽收眼底。

《急诊室故事》由东方卫视和恒顿传媒联合推出。恒顿传媒董事长、《急诊室故事》总制片人曾荣表示,《急诊室故事》可能是目前中国市场上制作最复杂的真人秀节目,录制环境、地面管理的复杂性,拍摄对象的不可控,都给《急诊室故事》的摄制带来很大的挑战,但也促使他们不断提高技术系统和节目内容的生产管理系统,使之更加科学有效。

在明星真人秀已近乎极致的市场环境中,素人真人秀《急诊室故事》的出现给电视节目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医院关系着健康和生命,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幸福,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一定是牵动人心的。“优秀的电视作品一定要直面社会问题,反应社会热点,拥有强大的情感内核。东方卫视敢于尝试,勇于冒险,让我们有机会把中国最鲜活的悲欢离合浓缩在急诊室这个小舞台,我们希望可以把它做得更好,慢慢培养观众对这类节目的兴趣。”曾荣说。

“为生命加油”,把急诊室24小时全部开放在媒体面前,没有任何剧本,没有任何掩饰,对医患双方进行真实展示,每一天,甚至每几个小时,都能拍到意想不到的社会故事、人生百态,这种真实和未知也构成了《急诊室故事》的看点。

东方卫视中心总监李勇认为,讲好急诊室故事,应该从人物鲜明、情节曲折、情感充沛、制作极致几个方面入手,“节目的目标是展现人性,展现社会各界的力量。箭的左边羽毛应该是情节,右边羽毛是情感、情绪,这样一支箭才能直指靶心。”

折射社会生活,展示媒体责任

从2004年“新闻立台”开始,东方卫视一直以“社会”为视角,捕捉人们广泛关注的新闻事件,并一直在用真情、真性感动着观众。此次尝试医患题材的电视节目,正视生老病死、刻录悲喜人生,更是东方卫视展示媒体责任的深入体现。

当下社会,社会信任危机的弥散,对个体生命尊重保障的缺失,引发了普通人对生存安全感的担忧。以“生命有痛,有你真好”为主题,《急诊室故事》直面医患矛盾与信任危机,通过深入挖掘一个个真实而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救治故事,让观众在观察病患救治过程的同时,感悟医患间、病人与亲友间一系列情感的迸发。

上海广播电视台、SMG副总裁袁雷表示,《急诊室故事》既能够让观众看到患者的病痛,也能够看到医生在抢救病人过程当中的诚恳态度,把真实的状态传递给大家,能够增进医患之间的了解,从而增进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感情。北京大学视听文化传播中心主任陆地也表示,《急诊室故事》在正能量传递、医疗健康科普、生命警示、情感释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为节目的拍摄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给予了最大的支持,急诊手术室、抢救室等全部向节目组开放。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方秉华表示,《急诊室故事》不为猎奇,只为真实全面展示急诊室故事,反应医患关系,从而引领医生、护士、病人以及家属形成良好的沟通,建立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急诊室故事》摄制组一共126人,24小时全天候记录,每天都面临鲜血、生死,巨大的前后期工作量,也让整个团队面临重压的困扰,执行总导演王昕轶甚至“每天都靠安眠药才能入睡”。为此,医院特地请来心理医生为团队减压。

当然,生命不尽美好。事实上,急诊室有时会成为“生命的终点”,如何安抚受伤的灵魂,推进医患关系矛盾的化解需要更加深入的思考。SMG电视新闻中心社会新闻主编、记者宣克炅认为,媒体要公平、公正地去引领,告诉大家医学是一门遗憾的科学,“医和患是两个群体,医护人员的辛苦、艰辛值得关注,病人对医生的理解、宽容同样不可忽视。”

真实情感故事范文第5篇

体验式故事教学是以体验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观念和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幼儿亲身介入活动,通过体验激发幼儿情感,使幼儿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指导幼儿个人的生活活动,使幼儿形体、情感、知识、技能参与并内化的过程。幼儿故事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创设体验的情境,引导幼儿亲身介入故事活动,理解和体验故事内容及情感,帮助幼儿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进行双向迁移,使得幼儿的情感、知识和技能得到内化的教学活动模式。体验式故事教学的构建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点:

1.体验的双主体性

幼儿故事体验式教学中体验的主体既包括幼儿也包括教师。

从幼儿角度来看,体验式教学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由教师通过环境的创设和以多种形式开展活动,提供给幼儿丰富的体验途径。幼儿在这个过程中积极的参与和体验,使情感、能力等得到发展。

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在活动之前必须对对整个故事的基本思想、内容、内涵有相当程度的理解,才有可能准确把握故事内容主旨及情感基调,为幼儿的体验做好情境的创设及正确的引导。一个成功的故事教学活动,只有教师首先理解故事,被故事打动,才能使幼儿感动,这是教师的“前体验”过程。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体验、参与活动,教师以平行指导的方式讲授、穿插自己对故事的理解,与幼儿一起实践,产生新的体验。在幼儿故事体验式教学中师幼关系是平等的对话关系。

2.体验的多层性

(1)在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环境中体验

这是一个最初层次的体验,是促使幼儿情感发生、发展的起点。在幼儿的生活环境中布置一些墙面或实物操作的故事环境,如用画有故事情节的卡片布置一个“故事区”:在一些醒目的活动场所或装饰画中添入相关的故事情节:易于幼儿操作的活动卡(画有故事情节的活动卡片,让幼儿用绘画、手工或其他形式表达故事的内容);在区域放置绘本版幼儿故事用书(幼儿识字较少,图画直接易懂)等等。利用这些直观、生动的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起幼儿对故事的兴趣。另外结合教师绘声绘色的朗读,使幼儿在初步感知中激起情感。

(2)在以游戏为主的多种活动中体验

这一层次的活动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作品,深刻理解作品内涵,仔细揣摩故事人物心理活动。相对于第一层次的体验途径而言,这是一个较高层次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如故事表演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体验途径,它可以分为整体表演、分段表演和角色活动这三种类型。教师利用虚拟的故事情节为幼儿提供头饰、道具等,创设游戏的氛围和场景,教师在幼儿表演过程中不应过多的干涉或指导幼儿的游戏性体验,让幼儿有充分想象、自由表达的机会。另外可以开展艺术活动,如音乐活动,选择一个与故事主题契合、适合幼儿背景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中充分利用肢体表达情感:美术活动可以让幼儿运用绘画的形式表达情感。还可以采用讨论的方式,给幼儿充分自由表达的机会,教师只进行间接指导。

(3)在实践中体验

这是体验的最高层次。幼儿通过亲身实践,在认识活动的参与过程下,以原有的情感为基础,产生对于自身而言新的情感、知识和技能。这是主观内省的过程。如在《会唱歌的生日蛋糕》的教学活动中,在实践中的体验具体可设计成:为班上某位小朋友过生日,对他说些祝福的话,送上生日礼物,唱生日歌,一起吃生日蛋糕等。这时幼儿不再是故事中的虚拟人物,而是真实情境中的个体,在真实的环境中实现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双向迁移,在实践中情感得以升华。

3.虚、实结合的契合点

体验式教学要求虚实结合,幼儿故事体验式教学同样包括虚实两方面。“虚”是指幼儿需要在虚拟的情境中体验故事的情感基调、人物心理活动等。“实”是指幼儿在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双向迁移过程中,在生活真实情境中进行体验。

做到幼儿故事虚拟情境和真实生活情境结合的前提是要找准虚实结合的契合点。契合点的确定在于准确把握虚拟情境中所蕴藏的内涵,在实际生活中找到与这些内涵相吻合的情境,而不是故事虚拟情节的简单复制。如《孔融让梨》这个传统故事,关键的虚拟情境是孔融把大的梨让给别人,但在当今这个时代背景下,简单复制情节已不可能引发实际冲突。要把握这个故事中谦让、友爱的内涵,设计的真实的情境可为:幼儿在共同游戏时分享心爱的玩具,让幼儿体验发生冲突时的不快,体验谦让、与同伴和睦相处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