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海峡两岸关系

海峡两岸关系

海峡两岸关系

海峡两岸关系范文第1篇

为促进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便利两岸人民往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就两岸空运直航事宜,经平等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空中航路

双方同意开通台湾海峡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建立两岸空(航)管部门的直接交接程序。

双方同意继续磋商开通台湾海峡南线空中双向直达航路及其他更便捷的航路。

二、承运人

双方同意两岸资本在两岸登记注册的航空公司,经许可得从事两岸间航空客货运输业务。

三、直航航点

双方同意根据市场需求开放适宜客货直航的航点。

四、定期航班

双方同意尽可能在本协议实施半年内就定期客货运航班作出安排。

五、货运包机

双方同意开通两岸货运直航包机,运载两岸货物。

六、客运包机

双方同意在两岸周末包机的基础上,增加包机航点、班次,调整为客运包机常态化安排。

七、公务(商务)包机

双方同意视情开办非营利性公务(商务)包机。

八、准用条款

双方同意客货运包机等相关事宜,准用《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的规定。

九、联系主体

(一)本协议议定事项,由海峡两岸航空运输交流委员会与台北市航空运输商业同业公会相互联系。必要时,经双方同意得指定其他单位进行联系。

(二)本协议其他相关事宜,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联系。

十、协议履行及变更

(一)双方应遵守协议。协议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二)协议变更,应经双方协商同意,并以书面方式确认。

十一、争议解决

因适用本协议所生争议,双方应尽速协商解决。

十二、未尽事宜

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得以适当方式另行商定。

十三、签署生效

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四十日内生效。

本协议于十一月四日签署,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附件:海峡两岸空中航路、客货运包机安排

海峡两岸财团法人海峡

关系协会 交流基金会

会长陈云林 董事长江丙坤

附件

海峡两岸空中航路、客货运包机安排

依据本协议第一条、第三条、第五条及第六条,议定具体安排如下:

一、直达航路

双方同意由两岸空(航)管部门以适当方式,就建立北线上海与台北飞行(航)情报区直达航路、空(航)管交接程序进行联系并作出具体安排。

北线飞航路线为:

自B576 BERBA点(N27°04′41″E123°00′00″)经双方议定之航管交接点A点(N27°26′20″E122°25′19″)至东山双向使用。

二、货运包机

(一)承运人:双方同意各自指定二或三家航空公司经营货运包机业务。

(二)航点:大陆方面同意开放上海(浦东)、广州,台湾方面同意开放桃园、高雄小港作为货运包机航点。

(三)班次:双方每月共飞六十个往返班次,每方三十个往返班次。其中,双方上海(浦东)、广州两个航点每月每航点各飞十五个往返班次。在每年十月至十一月间的货运旺季,双方可各自增加十五个往返班次。

(四)商务安排:双方航空公司采商业合作方式经营,并向双方航空主管部门备案后实施。

三、客运包机

(一)航点:大陆方面同意在现有北京、上海(浦东)、广州、厦门、南京五个周末包机航点的基础上,开放成都、重庆、杭州、大连、桂林、深圳、武汉、福州、青岛、长沙、海口、昆明、西安、沈阳、天津、郑州等十六个航点作为客运包机航点。台湾方面同意将已开放的桃园、高雄小港、台中清泉岗、台北松山、澎湖马公、花莲、金门、台东等八个航点作为客运包机航点。

(二)班次:双方每周七天共飞不超过一百零八个往返班次,每方各飞不超过五十四个往返班次。其湾方面至上海(浦东)的班次不超过二十个往返班次。今后视市场需求适时增减班次。

(三)其他事宜:客运包机常态化安排实现后,此前的节日包机安排不再执行。春节期间可视情适量增加临时包机。

(四)邮件运输:双方同意利用客运包机运送双方邮件。

海峡两岸海运协议

为实现海峡两岸海上客货直接运输,促进经贸交流,便利人民往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就两岸海运直航事宜,经平等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经营资格

双方同意两岸资本并在两岸登记的船舶,经许可得从事两岸间客货直接运输。

二、直航港口

双方同意依市场需求等因素,相互开放主要对外开放港口。

三、船舶识别

双方同意两岸登记船舶自进入对方港口至出港期间,船舶悬挂公司旗,船艉及主桅暂不挂旗。

四、港口服务

双方同意在两岸货物、旅客通关入境等口岸管理方面提供便利。

五、运力安排

双方按照平等参与、有序竞争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运力。

六、税收互免

双方同意对航运公司参与两岸船舶运输在对方取得的运输收入,相互免征营业税及所得税。

七、海难救助

双方积极推动海上搜救、打捞机构的合作,建立搜救联系合作机制,共同保障海上航行和人身、财产、环境安全。发生海难事故,双方应及时通报,并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及时实施救助。

八、辅助事项

双方在船舶通信导航、证照查验、船舶检验、船员服务、航海保障、污染防治及海事纠纷调处等方面,依航运惯例、有关规范处理,并加强合作。

九、互设机构

双方航运公司可在对方设立办事机构及营业性机构,开展相关业务。

十、联系主体

(一)本协议议定事项,由海峡两岸航运交流协会与台湾海峡两岸航运协会联系实施。必要时,经双方同意得指定其他单位进行联系。

(二)本协议其他相关事宜,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联系。

十一、协议履行及变更

(一)双方应遵守协议。协议附件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二)协议变更,应经双方协商同意,并以书面方式确认。

十二、争议解决

因适用本协议所生争议,双方应尽速协商解决。

十三、未尽事宜

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得以适当方式另行商定。

十四、签署生效

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四十日内生效。

本协议于十一月四日签署,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附件:海峡两岸直航船舶、港口安排

海峡两岸财团法人海峡

关系协会 交流基金会

会长 陈云林 董事长 江丙坤

附件

海峡两岸直航船舶、港口安排

依据本协议第一条、第二条,议定具体安排如下:

一、两岸资本并在香港登记的船舶比照直航船舶从事两岸间海上直接运输,在进出两岸港口期间,其船舶识别方式比照《港台海运商谈纪要》有关香港船舶的规定。

二、目前已经从事两岸试点直航(境外航运中心)运输、集装箱(货柜)班轮运输、砂石运输的两岸资本权宜船,经特别许可,可按照本协议有关船舶识别等规定,从事两岸间海上直接运输。

三、双方现阶段相互开放下列港口:

大陆方面为六十三个港口,包括:丹东、大连、营口、唐山、锦州、秦皇岛、天津、黄骅、威海、烟台、龙口、岚山、日照、青岛、连云港、大丰、上海、宁波、舟山、台州、嘉兴、温州、福州、松下、宁德、泉州、肖厝、秀屿、漳州、厦门、汕头、潮州、惠州、蛇口、盐田、赤湾、妈湾、虎门、广州、珠海、茂名、湛江、北海、防城、钦州、海口、三亚、洋浦等四十八个海港,以及太仓、南通、张家港、江阴、扬州、常熟、常州、泰州、镇江、南京、芜湖、马鞍山、九江、武汉、城陵矶等十五个河港。

台湾方面为十一个港口,包括:基隆(含台北)、高雄(含安平)、台中、花莲、麦寮、布袋(先采专案方式办理)等六个港口,以及金门料罗、水头、马祖福澳、白沙、澎湖马公等五个“小三通”港口。

双方同意视情增加开放港口。

海峡两岸邮政协议

为扩大两岸邮政业务合作,便利两岸人民联系与交流,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就两岸直接邮政合作事宜,经平等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业务范围

双方同意开办两岸直接平常和挂号函件(包括信函、明信片、邮简、印刷品、新闻纸、杂志、盲人文件)、小包、包裹、特快专递(快捷邮件)、邮政汇兑等业务,并加强其他邮政业务合作。

二、封发局

大陆方面邮件封发局为:北京、上海、广州、福州、厦门、西安、南京、成都;台湾方面邮件封发局为:台北、高雄、基隆、金门、马祖。双方可视需要,增加或调整邮件封发局,并由增加或调整一方通知对方。

三、邮件运输

双方同意通过空运或海运直航方式将邮件总包运送至对方邮件处理中心。

四、规格及限定

双方同意商定邮件尺寸、重量等规格,并尊重对方禁限寄规定。

五、账务结算

双方同意建立邮政业务账务处理直接结算关系。

六、文件格式

处理邮件使用的袋(吊)牌、清单、邮袋、查询表格等,依双方认可之格式。

七、邮件查询

挂号函件、小包、包裹及特快专递(快捷邮件)等邮件业务的查询,由双方邮件处理中心相互联系,并应提供便捷的业务联系渠道。

八、查询期限

挂号函件、包裹之查询,应自原寄件人交寄之次日起六个月内提出;特快专递(快捷邮件)自交寄之次日起三个月内提出。

九、补偿责任

双方对于互相寄递的挂号函件、包裹发生遗失及其内容全部或一部分遗失、被窃或毁损等情形,应由责任方负责补偿,并相互结算。

特快专递(快捷邮件)之遗失、内件被窃或毁损等情形,概由原寄一方自行负责补偿,不相互结算。

十、联系主体

(一)本协议议定事项,由海峡两岸邮政交流协会与财团法人台湾邮政协会相互联系。具体邮政业务由双方邮件处理中心联系实施。

(二)本协议其他相关事宜,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联系。

十一、协议履行及变更

双方应遵守协议。

协议变更,应经双方协商同意,并以书面方式确认。

十二、争议解决

因适用本协议所生争议,双方应尽速协商解决。

十三、未尽事宜

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得以适当方式另行商定。

十四、签署生效

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四十日内生效。

本协议于十一月四日签署,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海峡两岸财团法人海峡

关系协会 交流基金会

会长 陈云林 董事长 江丙坤

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

为增进海峡两岸食品安全沟通与互信,保障两岸人民安全与健康,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就两岸食品安全事宜,经平等协商,达成协议如下:

一、信息(讯息)通报

双方同意相互通报涉及两岸贸易的食品安全信息(讯息),并就涉及影响两岸民众健康的重大食品安全信息(讯息)及突发事件,进行即时通报,提供完整信息(讯息)。

针对前项查询请求,应迅速回应并提供必要协助。

二、协处机制

双方同意建立两岸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协处机制,采取下列措施妥善处理:

(一)紧急磋商、交换相关信息(讯息);

(二)暂停生产、输出相关产品;

(三)即时下架、召回相关产品;

(四)提供实地了解便利;

(五)核实信息(讯息),并相互通报;

(六)提供事件原因分析及改善计划;

(七)督促责任人妥善处理纠纷,并就确保受害人权益给予积极协助;

(八)双方即时相互通报有关责任查处情况。

三、业务交流

双方同意建立两岸业务主管部门专家定期会商及互访制度,就双方食品安全制度规范、检验技术及监管措施进行业务交流及信息(讯息)交换。

四、文书格式

双方信息(讯息)通报、查询及业务联系,使用双方商定的文书格式。

五、联系主体

(一)本协议议定事项,由双方食品安全等业务主管部门指定的联络人相互联系实施。必要时,经双方同意得指定其他单位联系实施。

(二)本协议其他相关事宜,由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联系。

六、协议履行及变更

双方应遵守协议。

协议变更,应经双方协商同意,并以书面方式确认。

七、争议解决

因适用本协议所生争议,双方应尽速协商解决。

八、未尽事宜

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得以适当方式另行商定。

九、签署生效

本协议自双方签署之日起七日后生效。

本协议于十一月四日签署,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两份。

海峡两岸财团法人海峡

关系协会 交流基金会

海峡两岸关系范文第2篇

会议开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亲切会见了全体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贾庆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海协会以往在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中发挥的积极作用给予高度肯定,对即将产生的海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给予热情勉励。

会议通过了经推荐、协商产生的178名候选人为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新一届理事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国家事业单位、派、人民团体、社会科学研究机构、部分省市台湾工作办公室、企业等方面,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第二届理事会成立后,召开第一次会议,推举陈云林为海协会会长,聘请张克辉、林丽韫为顾问,推举郑立中为常务副会长、孙亚夫为执行副会长、李炳才为驻会副会长,推举王富卿、王在希、安民、张铭清为副会长。根据会长提名,决定李亚飞为秘书长。

贾庆林指出,通过协商谈判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是我们党和政府一贯的方针政策。今年3月下旬以来,台湾局势发生积极变化,“”势力及其分裂活动遭到沉重打击,两岸关系发展面临多年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两岸同胞比以往更热切地期盼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恢复两岸协商谈判并取得实际成果,是当前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海协会新一届理事会承担着新形势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任务,要坚持在“九二共识”基础上与海基会进行商谈,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先易后难,先经济后政治,循序渐进,务实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推动两岸协商谈判不断取得进展,在两岸关系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贾庆林希望海协会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对台工作的总体要求,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对台工作的大政方针,遵循建会宗旨,认真履行职能,在中央的领导下,在各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下,同心协力,为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作出重要贡献。

国务委员戴秉国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戴秉国指出,这次会议对于尽快恢复海协会与海基会的交往与商谈、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戴秉国说,我们应当紧紧抓住两岸关系发展面临的难得历史机遇,努力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两岸协商谈判的进展,历来是两岸关系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前,海协会与海基会均已表示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恢复联系往来和协商谈判。希望海协会与海基会复谈后,优先协商解决两岸同胞期待已久的两岸周末包机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问题,争取尽快签署协议,尽早实施,以满足两岸同胞的迫切愿望。戴秉国还表示,在今后的两岸协商谈判中,双方要维护“九二共识”这一两岸协商谈判的政治基础,搁置一时不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可以解决的问题,以利推动两岸关系取得实际进展,最终在两岸关系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条件,寻求解决两岸关系中历史遗留问题和可能遇到的新问题的办法,还要努力解决两岸同胞交往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保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出席会议并讲话。充分肯定了海协会十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希望海协会在新形势下承担起推进两岸协商谈判进程的重要使命。今后海协会要根据两岸关系形势发展和对台工作需要,与海基会就今后协商议题和步骤作出规划,努力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进程;并且在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寻求解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而努力。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将一如既往地支持海协会的工作,保障海协会职能的顺利履行。

海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李炳才代表上一届理事会作了会务报告。李炳才指出,海协会在风云变幻、两岸关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高举两岸协商谈判的旗帜,维护两岸协商谈判的政治基础;发挥受权民间团体作用,坚决反对和遏制“”分裂活动;与台湾和海外赞成发展两岸关系的团体和人士开展广泛的联系与合作;协助有关部门和地方妥善处理两岸同胞交往中遇到的问题,维护两岸同胞的正当权益,开展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

海峡两岸关系范文第3篇

前不久,国务院正式批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其中包括了两条大陆连接台湾的两岸高速公路。一是福州经平潭到台北的高速公路;一是厦门经金门到高雄的高速公路。此前,中央政府已将建设京台高速公路与铁路列入全国公路规划方案。实现海峡两岸高速公路或高速铁路建设,最重要的是要建设海峡两岸海底隧道。

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与发展,近年来有关建设台湾海峡隧道的讨论不断增多。依目前形势看,兴建台湾海峡隧道与建设连接海峡两岸的高速公路或铁路,面临许多障碍,尤其是政治方面的障碍,但长期观察,建设连接海峡两岸的海峡隧道与高速公路并非不可能。终有一天,建设海峡两岸海底隧道将会成为两岸共识,若能在未来实现,届时阻隔两岸的台湾海峡将天险变通途。

中华民族新梦想

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全球海底隧道建设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展开,尤其连接英国与法国的英吉利海峡隧道于1995年建成,大大缩短了英国与欧洲的距离,加快、加深了英伦半岛与欧洲的经济社会融合。

海峡两岸尽管分割、分治上百年,中间只有短短的数年统一时间(1945年台湾回归中国到1949年败退台湾),但实现海峡两岸统一与民族富强一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梦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就不断有人提出建设台湾海峡隧道的设想。据台湾媒体报道,1948年夏天,台湾大学生提出建设台湾海峡隧道的提议,希望将台湾与大陆连接起来。到了上世纪60年代,大陆也有人提出要修建连接台湾的海峡隧道建议。在海峡两岸特殊的历史大背景下,这种偶尔的提议与设想很难受到关注,自然不会引起足够大的反响。

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海峡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建设台湾海峡隧道的设想再次被提议,而且逐步引起海峡两岸的反响与关注。

1996年,清华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教授、著名工程专家吴之名远赴欧洲考察于1995年建成的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随后,他发表了《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的经验教训和台湾海峡隧道的构想》一文,很快引起海峡两岸学者与媒体的热烈回应。随后,台湾海峡隧道论证中心应运而生,各种关于台湾海峡隧道的研讨会相继召开,其中福建省就举办了多次“台湾海峡通道工程学术研讨会”,探讨台湾海峡隧道的相关论文相继发表,建设台湾海峡隧道成为两岸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工程议题。

三种海底隧道方案

经过海峡两岸专家长达十多年的研究论证,初步确定了三条可行的海底隧道方案:北线为福建平潭到台湾新竹;中线为福建莆田到台湾苗栗;南线为福建厦门到台湾嘉义。在上述三种方案中,专家更倾向地质条件稳定、距离最短的北线方案。

北线海底隧道由福建福清经平潭岛到新竹市,采用桥梁与隧道相连接的方式,总长144公里。其中,福清半岛小山东岛到平潭岛娘宫段为跨海大桥,平潭到新竹为海底隧道,其中隧道海底部分长125公里,陆地段长19公里。专家评估认为,北部隧道经过地区海底地质结构稳定,未发现断裂带,也未曾发生过7级以上的强烈地震,现今地震流动属中性,频度较低,平均水深为60米左右。尤其是这一隧道两端分别与省会城市福州与台北市较近,较具经济效益。中线起于福建莆田笏石,经南日岛至苗栗,全长128公里,位于福建与台湾中部地区。地质条件相对较差,水深超过70米,不如北部线路理想。南线福建厦门经金门、澎湖岛至台湾嘉义海滨,跨海总长207公里,其中海下174公里。可将福建厦门、金门、澎湖与台湾本岛连成一线,有着特别的经济意义,但地质条件复杂,线路最长,投资最大。

上述三条台湾海峡通道建设的建议,若能在未来实现,也就意味着国务院提出的海峡两岸高速公路的实现。这是海峡两岸共同期待的台湾海峡通道发展远景。

如果投资兴建台湾海峡海底隧道,造价巨大。英吉利海峡隧道全长53公里,只有台湾海峡隧道最短距离约150公里的三分之一。按目前世界海底隧道造价每公里27亿元人民币计算,未来可能会增加到每公里50亿元,台湾海峡隧道直接造成约需7500亿元人民币(也有专家预计为4000亿至5000亿元),加上其他经费预算,估计总造价会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

就海峡两岸经济实力而言,由海峡两岸共同负担兴建,通过政府、民间等多方筹集资金并不困难。尽管投资总额巨大,但每年的平均投资额则相对较小,两岸分摊就更容易一些。海峡隧道建成后,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非常巨大的。建成后,海峡两岸之间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人员、货物、车辆往来将会十分频繁,仅一年间人员往来估计会超过数千万人次,真正实现海峡两岸货畅其流,物尽其利,人尽其便的目标。尤其是兴建过程,可能持续十多年,需要大量的资金、物力、原料、技术与人力的投入,对台湾基础建设工程与整体经济的拉动是非常巨大的,可让台湾经济年平均增长至少增加1.5个百分点。

海峡两岸海上通道的打通,不仅加快两岸经济一体化与社会一体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两岸政治融合,在客观上可有效遏制“”分裂活动,对两岸的和平统一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两岸高速公路规划

在现阶段,兴建台湾海峡隧道仍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中央政府对此表态尽管十分谨慎,但仍透露出较为积极的态度。1996年4月,大陆方面曾明确表示,“对于建设跨越台湾海峡的桥梁或隧道工程,在具备充分的可行性前提下,会考虑实施建设问题”。

目前大陆已将海峡两岸交通网络建设纳入全国公路交通网规划方案之中。2004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的《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提出北京到台湾的高速公路建设规划,代号G3,简称京台高速,起点为北京,途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福建,终点为台北,全长达2030公里,全封闭,全立交。2008年3月,铁道部与福建省政府在京签署了《关于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新一轮铁路建设的会议纪录》,其中包括了京台、昆台(昆明一台湾)两条高速铁路建设计划;福建规划2010年起再建1200公里铁路,其中包括京台高速铁路建设,计划以海底隧道方式厦门入海,抵达台湾。

2009年3月两会期间,原铁道部负责人在两会上表示希望修建大陆至台湾的铁路,再次引起关注。据悉,这是大陆方面推动的“369海峡铁路网”中的两条线路,即“北京-合肥-福州-台北”铁路和“昆明-漳州-厦门-高雄”铁路。这两条铁路均为电气化双线铁路,时速为200至300公里的快速铁路。预计“369海峡铁路网”在2015年完成,届时总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总投资3500亿元人民币。2008年9月,京台高速铁路的北京至福州段已经开始建设,建成后未来将考虑选择海底隧道的方式,让火车抵达台湾。

台湾海峡隧道的建设尽管受到两岸民间的热烈讨论,大陆也有明确的表态甚至政策上的规划,但要建设连接海峡两岸的海底隧道,需要台湾方面有明确的意向,需要海峡两岸的共同协商,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

在目前岛内蓝绿对立的政治结构下,台湾海峡隧道仍属十分重大而敏感的议题,岛内很难达成共识。同时,在现阶段海峡两岸关系现状下,重新上台执政的当局,对兴建台湾海峡隧道也没有迫切性,也不愿就这一可能引起政争的议题进行规划。

对于大陆方面的海峡铁路与海底隧道的规划,台湾方面非常低调。2009年3月初,台“行政院”官员表示,对大陆提出修建跨海铁路的建议“毫无所悉,也无评论”。台湾方面表示,如此浩大的工程,势必有更多政治、安全甚至“国防”方面的考虑,短期内不会考虑,也不会讨论。现在不讨论,不等于未来不讨论。随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形势的变化与两岸交往的增多与更加密切,不排除条件成熟时,两岸就此展开协商与讨论,甚至达成兴建共识。

率先启动金厦跨海大桥建设

海峡隧道建设或京台高速铁路、昆台铁路建设或福州一台北、厦门一高雄高速公路建设,其中福建沿海地区与金门的跨海大桥建设是实现海峡海底隧道的重大工程之一。

金厦大桥是由金门县政府率先提出的政策主张。金门县政府认为金门与厦门有着广泛的经济往来,但交通不便,为促进两地经济合作尤其是振兴金门经济,提出三套方案建设金厦大桥:一是由金门县五龙山经福建角屿、小嶝岛、衔接到大嶝岛,全长10.3公里,预计工程投资经费为112亿元新台币;二是由金门五龙山直接连接大嶝岛,全长8.6公里,预计投资经费101亿元新台币;三是由五龙山衔接泉州市莲河地区,全长11.4公里,预计投资经费132亿元新台币。大桥建成后,金门可直接开车到厦门,较目前“小三通”70分钟时间的船程可节省一半时间。

对金门与厦门的经济连接一直持正面的态度。在参加大选时就肯定兴建金厦大桥的构想。2009年春节,在一次酒会上表示,为何还没有看到“行政院经建会”提出金厦大桥的评估计划,并指示“经建会”应加速研究连接金门与厦门的金嶝大桥,尽快提出评估报告。他强调如果兴建金厦大桥,可以吸引很多观光客,对两岸和平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海峡两岸关系范文第4篇

本届论坛以“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主题,聚焦民生,汇集民智,凝聚民意,共同研商两岸的热点议题,致力于打造两岸民间交流的平台、两岸经贸合作的平台、两岸合作交流政策研讨的平台和两岸合作交流的枢纽平台。其主要特点:

一是民间性、大众性、广泛性。在邀请台湾各县市代表、工商企业界、文化教育界等界别代表的基础上。扩大邀请台湾基层民众、中南部乡亲、少数民族同胞和行业代表、民间社团人士以及妈祖、关公、保生大帝、陈靖姑、开漳圣王、延平郡王等民俗信众参加:

二是两岸交流主题与海西发展议题结合。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支持海西建设《意见》,研讨海西率先探索、率先实践的举措,充分发挥福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促进海西先行先试:

三是文化交流。活动内容设计上更加突出文化内涵,充分展示闽南文化、妈祖文化、客家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突出文化产业对接,注重群众性文化交流,努力扩大交流活动的受众面。让所有参与论坛活动的民众和其他普通民众共享文化盛宴、感受交流氛围、融洽彼此感情:

四是基层对接。突出民众参与主体。让两岸百姓当主角。通过论坛活动,深化两岸基层民众的交流,扩大基层参与面,开展基层各界别的对口联谊,促进基层对接常态化,争取形成更多的合作共识和成果。

开幕式

6月19日19时30分,第二届海峡论坛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并宣布论坛开幕。

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致欢迎辞。他首先代表大陆方面32个主办单位对论坛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对台湾方面30个主办单位给予的合作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向前来出席论坛的两岸各界兄弟姐妹们表示热烈欢迎,向海峡彼岸的广大台湾同胞们致以诚挚的祝福。

说,海峡论坛是两岸交往史上的创举,今年的论坛参加民众更多,界别更广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海峡论坛是两岸民间各界的大聚会,是两岸基层民众的大交流,更是两岸血脉亲情的大融合。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我们已经实现了两岸的通商、通航、通邮,但除了“三通”,我们还要让两岸心灵相通、感情相通、命运相通,真正把两岸民众的心联结在一起,把两岸民众的力量汇集在一起,把两岸民众的意志凝聚在一起,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开辟两岸关系的美好未来,共同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代表中国前来参加论坛的副主席、嘉义市市长黄敏惠在开幕式上致词时说,今天海峡论坛正式开幕了,充满了更深入、更多元的声音。这个平台就是留给大家表达意见的最好的开始。每个人的热情就是最让人感动的。我也特别代表所有参与这次论坛的台湾朋友,感谢大陆方面给我们热情接待。人民是推动历史最重要的力量,希望海峡论坛成为两岸民众大交流一个新的开始。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海协会会长陈云林,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会长梁国扬,以及新党主席郁慕明、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人民最大党主席许荣淑等两岸各界人士共8000多人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福建省省长黄小晶主持。

“中华情・海峡缘”综艺晚会

6月1g日晚,开幕式后,6位两岸知名主持人的闪亮登场,拉开了“中华情・海峡缘”综艺晚会的序幕,为第二届海峡论坛的顺利召开献上了一份重重的厚礼。

只见厦门会展中心二期H、K、L厅组合的大型舞台,被一道1O米高的视频墙180度地环抱着,非常大的LED高清彩幕上,“这边是武夷山,那边是阿里山,此山连着彼山”,_上来就吸引了无数眼球,给人以非常震撼的视觉效果。视频墙上方在无限的黑色底衬映照下“中华情・海峡缘一一金桥之夜”一行红色行草的艺术体显得格外耀眼夺目。视频墙前下方,是继去年首届海峡论坛综艺晚会的变形钢琴之后,今年特意采用的中华巨轮、码头、风帆、椰子、海浪、海风等充满海洋基调的形象符号。使人在炎夏的夜晚欣赏整台晚会,不会闷热,只会时时感觉凉爽的海风拂面而来。

开场舞蹈欢快俏皮的闽南语童谣《丢丢铜仔》,由大陆女歌手陈笠笠与来自台湾的踏西男孩,用闽台两地共通的乡音乡调,唱出了对此次跨海赴会的台湾乡亲的殷切欢迎:紧随其后的闽南语歌曲组曲《海海人生》、《你是我心内的一首歌》,更是深入人心,现场的两岸嘉宾,忍不住地跟着节奏打起拍子,轻声唱和:舞蹈《罄鼓萦楼》,将晚会推向了一个小高潮,在“年年好,节节高”的客家民谣声中,气势磅礴的永定土楼在LED上壮观呈现,把观众带到客家独有的劳动场景中:而来自台湾世新大学拉拉队的清凉辣妹们,用精彩的竞技拉拉操表演,让大陆观众感受了一把台湾辣妹的风情……

“一样的大地,一样的天空,你我未来命运相与共……一样的血液,一样的光荣,心中拥有同是一个梦。”伴随着《同是一个梦》歌曲,来自台湾的刘立行告诉大家,他是第六届“和平小天使”:来自福州的陈思仪告诉大家,她是第十二届“和平小天使”。“想当年我才小学六年级,现在已经是个大学生了。过了这么多年,我们和大陆‘小天使’一直保持着联络。相信这么一个深具意义的交流活动,一定能在每位’小天使’心中种下和平的种子,并在未来开出美丽的和平之花。”站在台上。刘立行大声说出期许。走到台下19岁的陈思仪告诉记者,今年2月她刚刚去过台湾,结交了很多台湾小朋友,而且这次她们又相聚在第二届海峡论坛上。

伴随着欢快的民族歌曲,南投仁爱中学的25名台湾少数民族学生身着鲜明的服饰奔向舞台。来自台中县的高金素梅文化团队用一曲《分享庆丰收》唱出了大家的心声。也把现场气氛推到最high!高金素梅兴奋地说,“很明显,两岸之间不管经济、文化还是旅游方面,都大大增进了,我相信第二届海峡论坛会更好所以我们带来了《分享庆丰收》。”高金素梅团队的秘书长张俊杰则向记者透露,这次来参加海峡论坛活动的南投仁爱中学25名台湾少数民族学生,就是他们“台湾原住民多族群文化交流协会”今年2月启动的,在台湾实施“希望工程”中17个学校中的一个8月他们还将带岛内的“希望工程”学校学生与大陆的“希望工程”学校学生一起相聚上海世博。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与台北新剧团团长李宝春联袂演出的京剧《长生殿》,成了晚会的又

一大亮点,再谱了梨园新佳话。早在1947年,京剧大师梅兰芳与李少春曾在上海携手表演过一出《四郎探母》,轰动上海滩。如今时隔53年,子承父业的梅葆玖与李宝春跨越时间的距离,在海峡论坛开幕式上实现了首次合作。“我们的父亲63年前有过合作,此次跨海合作是再续前缘,更是两岸文化交流走向深化的一个侧面。”梅葆玖说。

全长约一个多小时的晚会,处处皆见的是闽台风情、两岸情深。10多个表演节目中,台湾演员表演和参与的就有10个熊天平、伍思凯、罗志祥、陶等台湾艺人依次登场。两岸歌手一唱一和,大陆、台湾艺术元素巧妙衔接,可谓星光璀璨、相得益彰。

在台湾名歌手蔡琴深情款款唱出《今宵多珍重》后,宋祖英以一曲《踏歌起舞》为晚会画上圆满句号:喜洋洋,情真真,意浓浓,乐陶陶,笑容容,步步高。你自豪我自豪,携手共创那美好幸福……

海峡论坛大会

6月20日上午,第二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海峡会议中心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并致辞。

受总书记的委托,贾庆林代表中共中央,对第二届海峡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说,海峡论坛是由两岸同胞共同打造、旨在促进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平台。论坛的主题“扩大民间交流、加强两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体现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内涵,反映了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本届论坛的举办,是当前两岸同胞和社会各界大交流、大合作的重要体现,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动写照。

贾庆林指出,两年多来两岸关系发展取得重要积极成果,得益于两岸双方抓住难得机遇,以两岸同胞福祉为念,增进互信,排除干扰,平等协商,推进合作。更重要的是,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符合两岸民众的利益和愿望,得到了两岸同胞普遍认同和有力支持。我们应该顺应两岸主流民意,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继续保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继续巩固两岸关系改善发展的良好势头,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把握节奏、循序渐进的思路,务实推进两岸关系发展进程,力争取得更多实际成效,不断增进两岸同胞的福祉。同时,还应当着眼于今后逐步破解两岸关系前进道路上的难题,在反对“”、坚持“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两岸的政治互信。

贾庆林表示,两岸由长期隔绝到交流往来,各领域合作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民间力量发挥了重要的主导作用。今天,支持两岸开展平等协商,赞同两岸加强互利合作,积极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台湾民意的主流,成为两岸同胞的普遍共识。实践充分证明,两岸民间交流是两岸关系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因素,是增进同胞感情、扩大共同利益的最好方式。

贾庆林说,两岸关系发展的主体是两岸同胞,动力来自两岸同胞,成果也惠及两岸同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事业,需要两岸同胞最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当前,扩大和深化两岸民间交流,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客观需要,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责任,同时也具有前所未有的良好条件。特别是两岸正在积极商签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必将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两岸经济长远发展。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就必须更加积极有力地推动两岸民间交流更广泛、更深入、更持久地开展下去。

贾庆林说,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珍贵的是两岸同胞心与心的沟通。只要两岸同胞进一步密切交流互动,消除各种疑虑和误解,就能够不断凝聚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识,不断增进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不断为携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贾庆林强调。新形势下的两岸交流理应向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深层次迈进。两岸交流,应当以两岸同胞为主体。以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为核心,以增进同胞感情和提升福祉为归宿。两岸交流没有党派之分,没有地域之别。希望两岸各界民间团体发挥更有力的促进作用,为两岸民间交流拓展新领域、开辟新渠道、构建新平台、创造新形式。我们热诚欢迎广大台湾同胞到大陆走一走、看一看,增进对大陆经济社会发展的直接了解,增加与大陆同胞的直接接触。我们也鼓励更多的大陆民众到台湾各地尤其是中南部地区和基层民众中去,真诚与台湾同胞交朋友,认真倾听台湾乡亲的心声。两岸同胞完全应该常走动、多往来。大家以诚相待,彼此交心,走亲访友做生意,交流合作促发展,日子就会越过越红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中国副主席、嘉义市市长黄敏惠在发言中代表对第二届海峡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祝贺。她说,近年来,国共两党、两岸双方共同努力,开启了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新局面,深获海内外高度肯定。两岸经济互有优势,应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创双赢。热忱欢迎大陆同胞多到台湾特别是台湾中南部交流访问,通过扩大、深化两岸各界、基层的大交流,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在发言中说,希望两岸交流今后朝三个方向做出进一步努力:一要更加广泛,不断扩大参与,跨越地域和界别,跨越党派和意识形态。要鼓励两岸交流的范围从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扩展、交流对象从政经各界向社会基层深入、交流地点从城市向乡村、从北部向南部延伸。参与交流的同胞越多越好,交流的领域越广越好,从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二要更加深入,不断充实内涵,既要求同存异,更要聚同化异。希望两岸同胞在交流中进一步敞开心扉、坦诚相待,通过交流加深相互理解,营造良性互动,解决实际问题,增进彼此信任,从而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三要更加持久,不断保持势头。交流不是一时一事。重在可长可久。希望两岸各界积极创新交流方式,打造更多符合自身特色、体现本地优势的交流平台。在两岸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机制化的交流格局,为两岸民间交流提供稳定的制度保障。

高雄市议会议长庄启旺在发言中说,近年来,两岸关系持续改善发展,交流互动频繁。2008年12月。两岸在相隔一甲子之后正式开启大三通,两岸人民的往来更为便利。两岸交流互访是增进两岸人民情感最好的方法,希望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早日签署,希望台湾南部加强与大陆各地的交流合作,希望海峡论坛越办越好。

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在发言中说。海峡论坛是百姓的论坛、民众的舞台,是两岸同胞深化亲情、增进友情、密切感情的平台。福建将抓住难得机遇,进一步加快发展,厚植两岸经济合作基础:着力先行先试,密切闽台交流合作,积极探索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益经验:坚持对台优先,完善相关政策,切实维护台湾同胞利益。福建与台湾有着独特的“五缘”关系,热忱欢迎台湾同

胞常来常往,共同努力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同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台湾中小企业协会理事长林秉彬在发言中表示,两岸中小企业各有所长。应加强交流合作,共谋发展。中国民航局局长、中国航空运输协会名誉理事长李家祥在发言中表示,两岸航空运输促进了两岸关系的良性互动,使两岸同胞往来更便捷,两岸经济合作更紧密。今后,将逐步扩大两岸航线,增加航班,推动航空公司降低票价,推进闽台空中直航等先行先试,为两岸同胞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邓亚萍,台湾中华两岸客家文化交流协会理事长饶颖奇,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林国良,台湾观光协会会长周庆雄。福建漳州龙海市角美镇镇长江龙辉,台东县池上乡乡长林文堂也在大会上发表演讲。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周铁农,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杨崇汇、陈云林、黄小晶、李毅中、宋秀岩、梁国扬、林军、梁绮萍,新党主席郁慕明,亲民党秘书长秦金生,无党团结联盟主席林炳坤,人民最大党主席许荣淑等两岸嘉宾共1700多人出会。

台湾各界人士踊跃参与海峡论坛

与第一届海峡论坛相比,参加海峡论坛的台湾乡亲从8000多人增加到本届的1万多人,包含台湾各界别、各行业、各县市,其中基层人士占到80%,来自台湾中南部的约占60%。另外,53家台湾媒体的77名记者报名采访报道第二届海峡论坛,是迄今为止福建历次重大活动接待台湾媒体和记者人数最多的一次。

“海峡论坛是一个包容各种声音的大舞台,所以我才有勇气亮开嗓子唱歌。更想不到的是我的歌声得到了全场千人两岸同胞的共鸣,大家共同唱了起来。”到厦门参加第二届海峡论坛的中国副主席黄敏惠如是说。在参加活动的几天里,她始终仍忘不了在论坛开幕式上情不自禁展喉高唱的经历,“在台湾我都很少唱歌,但在气氛那么热烈的现场,我很自然地就想唱,就唱起了《高山青》。”

黄敏惠说:“这次海峡论坛的普及性、深入性、广泛性的特点非常突出,已经构建起两岸民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对于两岸日益热络的民间交流。黄敏惠认为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过去都是以政策推动交流居多,但现在民间的力量则越来越突出。她说:“本次海峡论坛邀请了更多台湾中南部基层的社团和乡亲一起交流,而且越来越有深度。让更多的声音能从基层不断发出,展现多元的力量,是我们向大时代迈进最重要的动能。”

台北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郑又平表示,本届论坛大会上贾庆林主席和主任都表示希望两岸交流更加广泛,这是非常有远见的。因为两岸不能仅仅是经贸、文化等交流,扩大民众交流也非常重要。“两岸推动民间交流的努力现在还像是在堆积木,但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就会形成宏大的金字塔。”郑又平形象地说。

“乘坐松山机场的直航航班过来,很快就到70”来自花莲的“台湾原住民永续发展协会”会长林静玉说,“听到的是亲切的闽南话,交流沟通没有任何障碍,感觉就像在家里一样。”林静玉热情地向大陆朋友介绍台东的风土人情,她希望通过这个民间的“发声”平台,两岸人民之间能够更好地加深了解。

此次海峡论坛比首届新增10个交流界别,劳工界是其中之一。台湾中华劳工联盟总会理事长侯彩凤出席论坛活动时表示,此次台湾中北南的劳工都有代表应邀前来参加,两岸民众尤其是劳工对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很期盼,此举能让劳工生活得到改善,将实现两岸双赢。

长期从事农业工作的台北农产运销股份有限公司秘书焦钧,期望更多品质佳的台湾水果能销到大陆,“海峡论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民间平台,让来自两岸的业者能够直接交流。对于农民的蔬菜水果销售有很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坦诚、直接、民间”――台北市议员陈彦伯如此评价此次论坛,“双方都能坦诚地承认过去的隔阂,并着力解决两岸的民生问题,对日益密切的两岸关系来说,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什么都能解决。”台湾侨联的廖俊杰希望通过科技的力量。将两岸数千万海外华侨华人联系起来,组织起来,发展起来。

率领50名基层乡民前来赴会的台湾乡镇市民代表会联合总会秘书长刘冠雄说,此行促成117对两岸基层乡镇实现对接,论坛后各对口乡镇将自行进行后续交流,密切联系,促进感情,这有利于促进两岸农业交流的发展。和他有同样观点的还有阿里山乡党部民众服务社理事长许荣镇,也是富顺制茶厂合伙人的他说:“我们基层的是两岸民间交流、投资、旅游观光、农业技术交流这样的经济议题。虽然政治归政治、民间归民间,但相信民间的交流会融化政治的僵硬。”

台湾快乐联播网行销负责人廖凤彬连续参加两届海峡论坛,首届他只身前来,本届则带团而来。他说:“去年同行多持观望态度,但今年大家都乐意来,主动来,因为看到第一届海峡论坛带来的优惠措施得到了落实,开放尺度大,方向正确。”“台湾向前行”节目主持人张孟崇表示。台湾民众参与态度的积极、主动,表明台湾主流民意对海峡论坛这一基层交流平台的认同,两岸民间交流得到全方位发展,对于两岸关系健康前行意义重大。

中国民航局在第二届海峡论坛期间宣布了进一步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与两岸航空运输发展的7条政策措施,以及两岸民航业者将两岸航线票价降低10%至15%的消息。这些措施在岛内引起热烈反响。台湾中华航空公司公关处人士表示,这些具体政策措施若能尽快落实,可促进两岸民众往来。降低业者运营成本。作为业者,只要能对营运有帮助,他们都乐观其成。台北出租车司机刘永德听到两岸航线票价降价的消息非常高兴。他说,因为生意上的关系,他经常和表哥一起去大陆,“机票降价可以为我们省不少钱”。

海峡两岸关系范文第5篇

海峡两岸的法律制度虽有差异,但两岸同胞一脉相承、同根同祖,两岸在通婚问题上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历史渊源。因两岸所属的法域不同,涉及台湾地区的婚姻存在着诸多复杂问题。面对区际法律冲突( interregional conflict laws) 存在的现实,解决好两岸婚姻法律冲突是应对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历史角度而言,20 世纪80 年代,大陆赴台探亲获台湾地区政策性允许,这是1949 年后海峡两岸同胞友好往来的标志。近年来,随着两岸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交往的增多与迅速发展,海峡两岸出现了大量的民商事法律关系,其中两岸通婚所产生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海峡两岸婚姻所涉及的法律问题,属于跨法域的民事问题。在两个不同的法域中处理婚姻法律事务,诸如结婚、离婚、收养等,不仅涉及法律适用的问题,还涉及跨法域文书的送达、生效判决和裁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此时双方的司法协助( Judicial Assistance) 显得格外重要。加强海峡两岸在婚姻方面的区际司法协助,不仅是实践中保护海峡两岸婚姻相关主体利益之客观需要,也是学界研究中需要深刻思考和亟待解决的理论课题。

二、海峡两岸婚姻现状及法律冲突成因解读

海峡两岸居民通婚,既是历史问题也是现实问题。海峡两岸婚姻是两岸之间客观存在的血脉亲情之见证,也是两岸友好往来不断发展之桥梁。根据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对历年两岸人员往来与交流统计来看,台胞来大陆人数方面1987 年仅46 679人,而今天已经超过每年5 161 290人; 相对而言,大陆居民赴台人数方面,20 世纪80 年代末每年8 545 人,而现在每年已经有2 915 093人。随着两岸往来的增多,这个基数在不断地扩大,特别是近几年台湾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这一人数逐年激增。随着两岸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政策的放开,海峡两岸人民的通婚现象也大量发生。根据台湾地区海基会的统计,两岸通婚人数在20 世纪80 年代末开始的两年内还不足两百对,而如今,海峡两岸婚姻数量远远超过30 万对,台湾地区岛内的婚姻中大陆配偶的比例接近一成。新世纪伊始至今的十几年中,海峡两岸的发展更加迅速,经济往来更为密切,中国外交部部长、原国务院台办主任王毅曾在海峡两岸婚姻家庭协会成立大会中指出,两岸婚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期,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

随着现实中两岸人员交往的频繁,在涉台婚姻数量逐渐增多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法律纠纷,这是我国现有国情的体现,涉及区际法律冲突及其解决的问题。客观上,两岸双方的居民对另一方的政策法规、价值观念及婚姻习俗等方面可能缺乏了解,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离婚率较高或婚姻质量不高,各种矛盾很难解决,从而导致法律纠纷。因海峡两岸的婚姻法律制度规定不同、两岸尚未完全打破的政治僵局所带来的不便以及司法协助问题不能得到较好地解决等原因而造成的婚姻法律冲突也日益增多,给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使得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因此,海峡两岸婚姻的现实存在使我们必须面对由此带来的法律冲突,而要解决这些法律冲突,需要探究其深层的原因。笔者认为,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次:其一,从现实状况方面考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长期处于政治上的对峙。两岸的政治制度背景有差异,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社会文化观念等存在着不同,传统因素也造成了法律制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双方存在着不同的法律环境和法律适用方式,如台湾地区民法典亲属编的内容中有婚约的规定,这与大陆的婚姻立法大不相同。因此在海峡两岸的正常交往中,因通婚及由此产生的相关问题上,制度差异性乃至法律冲突的客观性是必然存在的。其二,从国际私法角度而言,这种冲突有着一定的必然性。有学者指出,海峡两岸的法律冲突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双方尚未完全明确对方的法律在域内的效力。一般而言,国际私法之所以存在,缘于法律冲突,法律域外效力是否得以承认是法律冲突产生的条件之一。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冲突属于区际冲突,这种冲突是一种因法域不同而导致的特殊问题,在坚持一个国家的前提下,离不开国际私法的基本原则。但两岸双方在法律关于域外效力的承认问题上较少有直接的法律规定,而实践中,两岸却在不同程度上对各自的法律适用加以承认,由此导致法律的确认与实践的操作产生较大的差异。由此,海峡两岸婚姻存在法律冲突则属发展之必然,面对并解决此种冲突,亦是法律的必然要求。

三、结论及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