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项链优秀教案

项链优秀教案

项链优秀教案

项链优秀教案范文第1篇

第六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将进一步完善优化赛事支撑系统,搭建更加符合软件开发趋势特点、更加有利于软件产业创新创业的平台环境,以提供持续性、系统性、针对性的软件开发和赛训服务。

依托双创平台,第六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将实现线上与线下、双创与产业的深度结合。该平台将通过汇聚多种培训资源,对接企业、高校、高职、实训机构、投资机构等各个参赛主体,提供培训与测试、项目投融资、人才档案等丰富的服务功能。双创平台的完善对于加快软件人才培养、软件工程实践、双创活力激发将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挖掘并突显大赛作为人才培养与创新创业的新型媒介价值,同时通过汇聚政、产、学、研、用相关要素,以大赛为牵引,双创平台为支撑,线上线下互动,多点发力,进一步构建价值链互动共生的多层次软件服务业人才培养生态体系。

参赛学生提交的优秀作品,也直接给企业的研发提供了参考,促进软件行业的发展。据评审专家介绍,每届大赛均能涌现出一批高品质的作品,有些团队提供的解决方案已经达到工业级软件水平,可直接应用于生产生活。大赛吸引近万名师生热情参与,在全国形成了大学生投身软件行业的热潮。历届大赛也产生了众多优秀项目和创业团队,部分项目已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较大的市场应用价值。为有效B接技术、产业与资本,为参赛的优胜团队提供资本对接及科学专业的创新创业指导,大赛组委会以大赛平台为依托,组织针对优胜参赛团队的“创业投融资对接会”,邀请知名投资机构为参赛师生提供创业咨询和投资孵化服务,同时也为投资机构搭建挖掘和遴选优秀创业项目、团队的平台,促进双方资源有效对接,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发展氛围。

相关链接

构建双创生态体系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大赛是落实创新人才培养政策的重要举措。

项链优秀教案范文第2篇

聚焦智能硬件

京东JD+孵化器聚焦在智能硬件项目的孵化。孵化器负责人刘向峰说,京东是以3C和家电起家的平台,在硬件上有优势,能够给智能硬件创业者提供帮助。

据刘向峰介绍,京东JD+孵化器与其他孵化器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依托京东平台的资源,帮助入孵企业进行智能硬件的营销推广。京东上线了一个硬件频道叫“智能()”,希望把这个频道做成京东平台上智能硬件产品的汇聚入口。孵化器项目可以在这个频道进行展示。

二是为入孵项目提供大数据服务,以京东平台销售的海量智能硬件数据为基础,为孵化项目提供定制报告。比如针对一款户外产品,可以把京东上销售的所有户外产品数据进行挖掘汇总,做成类似于用户画像的报告提供给创业公司,告诉他们在京东平台上这类产品用户的男女构成比例是怎样的,年龄层次怎样等等。

三是在供应链方面。很多硬件创业团队对供应链不是特别熟悉,京东在深圳专门组建了一个供应链团队,帮助孵化项目对接深圳的供应链资源,供应链专家也可以为创业项目提供供应链解决方案,让创业项目在与生产厂商的对接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四是工业设计。今年8月,京东智能宣布正式成立了“创界同盟”,联合在设计行业具有领导地位的设计公司、院校,整合专注做工业设计的顶级设计师,为孵化项目提供一流设计。同时,针对有些初创项目缺乏现金的状况,会通过置换股权、后期销售等方式解决问题,利用京东品牌帮助创业者进行信用背书,促成设计师与创业者之间的合作。

第五是连接。京东旗下子公司京东智能的业务包含两大块,一是跟孵化有关,二是跟连接有关。京东智能有大概200多人,其中一半的人在围绕硬件产品的连接制定标准,实现不同品牌不同产品间的互联互通。目前京东“微联”平台对接的产品已经超过500款,覆盖国内主流家电厂商。这些标准也会开放给孵化企业。

另外,入孵项目也有可能获得京东的投资。京东集团内部的投资部有一个专注于硬件投资的团队,对一些发展势头比较好的孵化项目会进行投资。

“当然,创业项目如果需要众筹,需要在京东平台销售,需要仓配储的服务,京东都可以提供。”刘向峰说。

入孵项目都拿过投资

8月份,京东JD+孵化器迎来了第一期孵化项目。共有包括淘氪湿式智能空气净化器、燃速智能健身车、曲奇单车、智能潜水表、A7教育机器人在内的21家优秀创业团队入驻。在首批入驻项目中,既有大陆北上广深杭地区的优秀项目,也有智能潜水表和教育机器人等来自台湾和海外团队的创业项目。

京东JD+孵化器入孵项目的筛选比例是3%?5%。这些项目都有产品原型,大多拿过种子期投资,有的拿过天使投资。

刘向峰介绍,京东JD+孵化器选择项目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从京东销售经理的角度来看,这些产品能不能在京东平台上销售得比较好;另一个是从投资人的角度,评估项目有没有投资价值。

项链优秀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方法;创新实践

引言

近年来,我军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部队建设需要大批复合型人才,为避免院校培养严重滞后于部队建设发展需求,笔者以部队建设任务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提升学员第一岗位任职能力为任务牵引,在专业基础类课程教学中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活动,探索创新“任务驱动式多链路”教学法。“操作系统”课程是本校指挥信息系统工程、通信兵指挥、空降兵指挥等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该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几年来,笔者从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资源,改革考核模式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开展课程教学创新实践,取得了优异的成效。

1“任务驱动式多链路”教学法内涵

“任务驱动式多链路”教学法以学员为主体,以培养学员岗位任职能力为主线,以部队信息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培养目标。“任务驱动式多链路”教学法主要包括3个方面。(1)以“任务需求”为驱动,以需求为背景,围绕任务需求开展教育训练,重点包含课程发展历程、技术发展背景、重点原理分析、关键技术研究、对后续课程的支撑等。(2)以“能力培养”为牵引,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教育训练效果,重点包含建设网络课程、多媒体教材,实现线上线下课程教学,拓展学员学习空间,培养学员自学能力;整合实验资源,开展基础实验、系统实验、扩展实验、创新实验,提高学员动手能力;运用仿真软件构建演练平台,训练学员的综合应用能力。(3)以“全面考核”为标准,建立“1+1+2+6”考核模式,将学习过程、阶段测试、实验操作、期末笔试等综合考评。依据前两个方面开展理论实践教学,最后对“考核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学员对知识的掌握、对装备的运用、对任务的应急响应,形成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完整的教学过程由任务驱动的“多链路”构成,包含上述三大主链路和各个主链路中不同的支链路,构成教学环节的闭环结构,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改善。

2“任务驱动式多链路”教学法实践

为适应新形势下我军信息化建设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依据总部人才培养方案,结合专业设置,针对专业基础课程特点,笔者将“任务驱动式多链路”教学法运用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受到学员的普遍欢迎。

2.1以“任务需求”为驱动

2012年以来,根据总部人才培养方案,“操作系统”课程总学时较以前压缩了30%,针对“操作系统”课程原理性强、涉及广泛、难点突出、注重应用等特点,近几年,笔者根据任务需求,将课程内容划分成四大模块,即背景历程、基本原理、设计方法、系统安全。其中,背景历程主要讲述发展趋势、应用特点、装备组成;基本原理主要讲述进程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设计方法主要讲述算法设计、模型构建、典型应用;系统安全主要讲述系统威胁、加密认证、访问控制。以四大模块形成教学主线,将课程的重点难点以“任务”的形式出现在教学中,启发学员发散思维,围绕完成任务开展学习,围绕核心内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延伸问题,沿着问题主线展开学习,使学员在日常教学环节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在思考中提问,在讨论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例如,在进程管理模块学习中,针对处理机调度与死锁,笔者选用指挥信息系统实施空情融合处理与分发任务驱动,学员就会围绕该任务提出许多问题:依据什么原理?如何解决问题?能否通过验证?安全问题怎样?有无最优设计?技术发展如何?等,大家的关注重点将被问题吸引,知识的交织与碰撞将在这种氛围里展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将在问题中进行理解和巩固。

2.2以“能力培养”为牵引

应用现代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资源,开发“操作系统”网络课程,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拓学员学习空间,实现线下课堂教学,线上实时教学,学员可随时在校园网上登录“操作系统”网络课程,访问网络课堂,开展在线实验,进行模拟测试、在线答疑等教学活动。在线考评测试如图1所示,学员随时可以检测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员的自学能力。建设“进程同步与互斥”的多媒体教材,重点介绍教学资源,例如选用教材、参考资料、经典案例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多媒体教材首页如图2所示。依托总部“2110”工程完善实验室建设,创新课程实验教学模式,以基础实验、原理实验、扩展实验、创新实验4个环节开展教学。将基础实验、原理实验挂在网上,如图3所示,学员可以随着课程学习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内熟悉实验内容,提出问题,并在实验中解决问题。教员依据学员提交的实验报告来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再建议后续选择的实验内容。同时,运用仿真软件构建演练平台,训练学员的综合应用能力。

2.3以“全面考核”为标准

改革课程考核方法,建立新型“1+1+2+6”全面考核模式,对学员实行学习过程、阶段测试、实验操作、期末笔试等4个环节的综合考评(权重各占10%、10%、20%、60%),其中,学习过程包括课程学习态度、课程问题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阶段测试包括单元测试、模拟练习等;实验操作包括完成基础实验和原理实验、实验报告撰写、扩展实验完成情况和创新实验选择、实验考核等;期末笔试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算法设计、综合应用等。由此可见,“1+1+2+6”全面考核方式可以提升学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关注学习过程、强化原理概念,培养其综合应用的能力。

3结语

教学是一门艺术,主要任务是人才培养。近几年“任务驱动式多链路”教学法在“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学员们的普遍欢迎,归纳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①打造优秀教学团队,热爱教育事业,不怕辛苦烦琐;②明确任务后制定目标,提高学员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员内在学习潜能;③培养学员学习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开拓学员自主学习空间;④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反馈畅通,真正做到“教”“学”相长。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学员在综合演练、总部考核中合格率达100%,并且能胜任第一岗位工作,同时还取得了全国计算机软件设计大赛、全国信息安全大赛一等奖,获批全国大学生创新项目多项,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秦莲,刘军兰.网络化仿真实验平台构建[C].第十次全军实验室建设,2012.

[2]殷肖川,等.面向任职教育课程的需求牵引探究式教学法[J].学院优秀教改论文集,2013(6):31-32.

[3]刘军兰,秦莲.网络安全防护技术实训教学模式应用研究[C].第十一次全军实验室建设,2013.

[4]秦莲,陈爱网.计算机类课程考核模式改革与研究[J].高等教育,2013(12):27-28.

[5]秦莲,王蓉.“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J].西北大学学报,2014(12):30-31.

[6]王蓉,陈爱网.计算机应用型师资队伍培养的几点思考[J].高等教育,2014(12):15-16.

项链优秀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运动技术动作;链球;张文秀

中图分类号:G8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01-0077-05

Analysis of the technical moves of ZHANG Wen-xiu as

an excellent female hammer thrower

YAN Tao1,YAN Lu-ming2

(1.Sport Science College,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zhou 350007,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s performed 3D photographic measurement on the technical moves of ZHANG Wen-xiu as an excellent female hammer thrower in China to get relatively comprehensive body movement data by using two JVC3000 high-speed cameras, screened and analyzed the data by using SPSS software,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in terms of such technical parameters as spinning time, spinning track and spinning speed, there were some problems with this player, which restricted the enhancement of her performance, such as the double leg supporting time was shorter than the single leg supporting time; the angle of inclination of the track of various swirls (especially the first swirl) was somewhat too big; the accelerating process was too short; too much attention was paid to acceleration at the single leg supporting stage; the spinning at the double leg supporting stage was too fast; the sustainable accelerating power was not high.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technical improvement measures for enhancing her sustainable accelerating capacity: increase the power for the acceleration at the double leg supporting stage; rationally lower the angle of inclination of the track of various swirls; try to lift the swinging leg later and set it down earlier; do not accelerate too much at the first swirl and try to adjust the single leg supporting move for this swirl.

Key words: technical moves;hammer throw;ZHANG Wen-xiu

链球是一项技术复杂的运动项目。我国女子链球运动起步较晚,针对其训练的科学研究也极为有限。目前国内为数不多的链球研究,从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身体素质、运动技术等各个角度,对提高运动成绩的途径进行过积极的探索,给出过不少有益的启示,但存在着尚需改进之处。文献检索显示,早期的链球运动研究多属微观定性分析,虽然针对性强,但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支持。而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定量研究,为链球运动研究乃至体育科学研究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这些定量研究所涉及的样本来自不同运动员,其指标又多为宏观素质指标,在样本足够大的前提下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握共性,对链球运动员的群体训练、选材、分类等给出较明确的评判,但由于缺乏针对具体技术动作的微观分析,故难以对运动员个体的训练做出行之有效的具体指导。本研究试图将早期微观定性研究的运动技术思路与近期定量研究的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有机融合,以中国女子链球优秀运动员张文秀为例,在大样本的支持下对链球技术参数进行理论筛选和统计学处理分析,以期发现运动成绩与运动技术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而为该运动员及教练员针对性地整改和科学地设计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对其他链球运动员及教练员亦有借鉴价值。

张文秀是我国女子链球优秀的运动员,曾打破女子链球亚洲纪录。本研究使用两台JVC3000高速摄像机对张文秀的运动技术动作进行三摄影测量,采集了72项动作参数指标,与其相应的运动成绩一道组成指标集。总共采集了该运动员28次的动作源数据,构成专门的数据样本集。数据采集时段为2003-2006年,采集地点包括广西南宁、贵州清镇、山东日照、天津、北京、广东中山、重庆、湖南长沙等地。

将所采集的数据输入EXCEL工作表,然后导入统计软件SPSS 11.0之中,对其进行统计相关分析[1]。从中筛选出与运动成绩显著相关的因子,这些因子涉及时间参数、轨迹参数、速度参数和出手参数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时间参数

1)单、双支撑时间及其比例和比率对成绩的影响。

链球的出手是通过运动员的4圈旋转加速来完成的。运动员在各圈上所花的时间,以及每一圈中双支撑阶段、单支撑阶段花费的时间及其所占比例和二者间的比率,都可能影响到旋转速度、动作节奏和出手速度,最终将影响到运动成绩。表1为张文秀与俄罗斯女子链球运动员库岑科娃在这方面的测量数据对比。

由表1可见,张文秀在28次投掷动作中双支撑时间所占比例平均为44.5%,明显少于库岑科娃的55.5%。另据文献[2]报道,中外男子链球运动员双支撑时间所占比例的差异也很明显,诸如中国运动员:从常青为49.8%,叶奎刚为47.8%,刘福祥为46.2%等;外国运动员:谢迪赫为50.7%,利特文诺夫为51.2%等。可见,张文秀的这种双支撑时间短于单支撑时间的现象在国内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根据邦达丘克的研究结果,链球速度的增长主要来自旋转过程中的双脚支撑阶段[3-4]。为促进链球的持续加速,在旋转过程中就应努力增加双脚支撑时下肢的工作距离,双脚支撑时间就应长于单脚支撑时间。卡尔文等对世界A级链球比赛运动员多年的现场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员在旋转阶段的双支撑(ds)/单支撑(ss)时间比率(d/s ratio),与链球成绩呈显著正相关(r=0.93,P<0.01)[5]。这一正相关结果意味着增加双支撑时间可提高成绩。

然而在对张文秀的28次投掷动作进行运动技术统计分析时却发现,该运动员的双支撑与单支撑时间比率和双支撑时间竟然都与其出手速度及成绩呈负相关。从这一负相关结果似乎又有理由认为减少双支撑时间是提高该运动员成绩的一个途径。

出现上述正相关与负相关矛盾的原因何在?表1显示,张文秀各圈的双支撑时间均已小于库岑科娃,可见该运动员成绩不高应该不能归咎于其双支撑时间过长,而只能解释为她自身在旋转技术上出现了问题,导致其不能很好地利用双支撑时间来对链球加速。

通过仔细观察张文秀各次投掷动作的视频,并参考陈敏洁[6]的研究成果和专家函调,发现张文秀及国内其他运动员普遍出现的这种单、双支撑时间比例失调问题,可能均源于这么一种旋转技术定式:强调以下肢超越上肢的方式进行加速旋转,以及在单支撑后半阶段应积极转扣摆动脚和下降身体来带动球。在这种旋转技术定式下,身体重心下降过早,无疑会给本应及早进入双支撑阶段的旋转加速设置障碍。由于旋转加速主要依靠躯干大肌肉群扭转发力,如在单支撑后半阶段就开始拉球发力,将因下肢尚未获得较大转动力矩而影响链球的加速效果。此外,旋转发力过早还将使链球加速的主要动力来源――肩轴和髋轴的扭转程度及下肢蹬伸肌群的势能,在单支撑阶段就损失了一部分;而进入双支撑阶段后虽有较好的支撑发力条件,却因单支撑后半程的过早发力,使得肩轴和髋轴提前进入平行状态,失却继续加速的条件,右脚被迫提前离地,致使双支撑作用时间缩短,影响链球的加速效果。因此,在这种旋转技术定式下,单纯地刻意延长双支撑时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即使再多给出时间,平行状态之下的肩轴和髋轴也无法为躯干大肌肉群提供足够的发力距离,因而也就无法使链球再作进一步加速,多出的时间反而会使链球减速。这也就是造成张文秀数据中双支撑与单支撑时间比率和双支撑总时间均与其速度及成绩呈显著负相关的原因。在这种技术定式下,运动员为保持较高的旋转速度,不得不过早地进入下一个单支撑环节,由此造成双支撑与单支撑时间比率始终小于1,即双支撑时间始终低于单支撑时间的现象。受制于这种技术定式,若刻意去提高双支撑时间或减少单支撑时间,反而会破坏旋转节奏而引起成绩下降。

2)时间圈际递减率对成绩的影响。

现代掷链球技术具有高速度、快节奏的特点,链球出手初速度主要依赖于在各圈旋转中球速的不断提高,故要求运动员在旋转过程中应具有良好的加速节奏,逐渐减小每圈的旋转时间[5]。表2显示,库岑科娃各圈所用的总时间呈逐圈递减态势,加速节奏明显。这表明欲使链球获得高速,须逐圈缩短旋转时间,包括每一圈的总时间和单、双脚支撑时间,即提高动作速度和加快旋转节奏是创造优异成绩的关键之所在[7]。而张文秀各圈所用的总时间则先增后减,节奏较为混乱。

分析表2可知,两人差别最大的是第1圈总时间。再由表1可发现,张文秀第1圈的单、双支撑时间分别为0.35 s和0.19 s,而库岑科娃的则分别为0.30 s和0.40 s。可见,两人第1圈总时间的差别主要源于双支撑时间的差别。进一步结合轨迹和速度数据后发现,张文秀第1圈的轨迹倾角和速度增量均过大。究其原因,可能是张文秀过于急促地赶在第1圈就发力加速旋转,以致身体的旋转未能很好地带动链球的旋转。诚然,第1圈发力加速旋转可创造较多的速度增量,但却因偏离了最佳身体姿势和链球飞行轨迹而影响到后续各圈的旋转动作,最终影响到成绩。

2轨迹参数

1)双支撑与单支撑轨迹长度比率对成绩的影响。

吴延禧认为:“双支撑阶段链球运行距离之和占链球总行程百分数大,链球出手速度v也大,运动成绩相对较好”[8],这一观点可以由力学分析得以说明。

链球从静止到获得一定能量达到出手速度的过程,反映出运动员发出的力(F),使链球通过一定距离(S)的做功(W)过程。由功的定义表达式W=F•S可知,S与W呈正变关系,即功将随做功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在链球运动中,双支撑的轨迹长可视作运动员对链球的做功距离S;而单支撑阶段的作用只是维持链球的惯性运行并使运动员获得身体的合理扭转,链球在此阶段中反而会因能量损失而减速。运动员在每一圈旋转中的双支撑阶段通过锁链的传递对链球做功,链球正是靠双支撑阶段的轨迹长度内获得运动员所做功转化的能量而增速。各圈双支撑阶段的有用功之和扣除各种能量损失后即为链球出手时所具有的能量。所以,双支撑与单支撑轨迹长度比率越大,成绩越好。

然而在张文秀的运动技术统计数据中,其双支撑与单支撑轨迹长度比率却与成绩呈负相关。这当然不能解释为其成绩不高是因为双支撑轨迹过长,症结可能仍然出在她的旋转技术上,使其不能很好地利用双支撑轨迹来对链球加速。

由文献[5]对链球世界纪录保持者谢迪赫和奥运冠军利特文诺夫的研究可知,谢、利的链球加速距离达到了轨迹全长的55.3%和53.1%,远远高于国内运动员。其原因除了他们的双支撑时间超过单支撑时间外,更重要的还在于他们在进入双支撑阶段的瞬间具有较大的肩髋扭转角和髋足扭转角。他们的肩髋扭转角可达30°~40°,髋足扭转角可达64°~74°,这就为右脚提前落地和延迟离地,延长双支撑阶段链球的加速运行轨迹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国内运动员在旋转过程中注重于肩髋之间的扭转,却忽视了髋足之间的扭转,因而虽有个别运动员在旋转时能做到右脚早落,但在双支撑后半阶段却不能做到右脚晚提,以至于不能最大限度地延长双支撑阶段的链球加速运行轨迹。

通常认为,提高双支撑与单支撑时间比率和轨迹长度比率的方法在于摆动脚的“晚提早落”。但由于“晚提早落”意味着减少单支撑时间,这并非每个运动员都能做到。如不顾运动员自身水平或技术特点,而强行要求其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单支撑旋转,势必将对此后诸圈的旋转技术动作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尽管提高双支撑与单支撑时间比率和轨迹长度比率应是链球运动员和教练员追求的目标,但由于旋转技术的完善乃是一项系统工程,若身体素质、技术动作特点等因素不能与之相匹配,则单纯靠提高上述两项比率未必就能提高成绩。

2)轨迹倾角与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的关系。

文献[2]指出,现代掷链球技术有一个显著特点,即在转动中不断改变链球运行斜面的角度,随着旋转动作的进行,链球运行的高点逐渐升高,低点逐渐下降,整个运行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不断增大。合理的链球运行斜面,是运动员保持旋转时正确的身体姿势、衔接最后用力动作、获得最佳出手角度的关键。这一观点正好被表3所显示的张文秀的运动技术统计数据所证实:各圈轨迹倾角与出手角度呈显著正相关。

那么,张文秀在这方面是否还存在影响成绩的技术问题呢?表4为她与两名外国优秀运动员的数据对比。从中可见,张文秀的轨迹倾角从第1圈起就开始偏大,其倾角几乎超出特立文诺夫1倍。虽然她此后各圈的倾角仍在逐渐增大,但增幅已减小,这显然是受到第1圈倾角过大的制约。此外,张文秀到了第3、4圈时倾角已分别为36.30°、39.15°,均达到业界认为的最佳出手角度但却未出手,而最后其出手角度则达到41.58°,这已超出最佳出手角度了,而过大的出手角度又将影响到出手速度及其水平分量。在张文秀的数据中,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及其水平分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值分别为0.002、0.000)。可见,第1圈轨迹倾角过大所造成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确给张文秀的成绩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需要指出的是,因缺乏国际优秀女子运动员的轨迹倾角参数,本研究只得选用特立文诺夫、谢迪赫这样的优秀男子运动员作为技术参照典范。对此可借鉴文献[3]提出的看法:教练员们认为,目前女子链球尚未形成某种专门的“女子技术”(其原因大概在于,目前指导女运动员训练的人都是过去指导男运动员的教练)。前人对女子链球投掷选手节奏结构指标的分析表明,女子链球投掷规律在许多方面与男子的规律十分相似,由此印证了教练员们的看法。

轨迹倾角不仅影响链球的出手角度,还影响链球的出手速度。业界普遍认为,适当增加轨迹倾角,可使运动员在双支撑阶段更多地利用重力对链球加速[9]。然而,张文秀的各圈轨迹倾角均与出手速度呈显著负相关。这仍然与张文秀的各圈轨迹倾角和出手角度过大有关,尤其是与第1圈的轨迹倾角过大有关(表4)。

由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可知,轨迹倾角大小必须恰到好处。倾角过小易造成旋转中速度的水平分量过大,运动员将不得不通过后仰来抵抗此分量所产生的离心力,从而导致链球的飞行半径、轨迹长和出手速度都减少。而倾角过大则会造成速度的水平分量过小,运动员虽有多余的力量却不能用以抵抗离心力,速度也就难以加上去;同时,倾角过大所造成的过大的速度垂直分量,也使得运动员不得不要靠大幅度升心来保持平衡,这既浪费了许多体力,也增加了控制动作的难度。张文秀轨迹倾角过大的技术问题可能与其第1圈加速过于急促有关。

3速度参数

研究表明,国内外一流链球运动员各圈的速度总增量分布规律均为:第2圈>第3圈>第4圈>第1圈[8]。而张文秀各圈的速度总增量分布规律则为:第2圈>第1圈>第3圈>第4圈(见表5),可见其持续加速的能力不强,尤其在第4圈。在张文秀的数据中,第4圈的速度及该圈的速度增量均与成绩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7、0.014),该圈的速度增量太低,将直接影响到该圈的速度及运动成绩。

由表5进一步可知,张文秀的双支撑速度增量分布已符合第2圈>第3圈>第4圈>第1圈的规律,只是由于单支撑速度增量自身的变化规律,影响到各圈速度总增量的变化,从而破坏了上述规律。

单支撑阶段是链球惯性运行和运动员获得身体合理扭转的阶段,此时由于各种阻力的作用,球速的降低在所难免。该阶段运动员的首要任务应是尽可能减缓球速的降低幅度,同时使身体自然地旋转到下一个双支撑阶段合适的发力位置,而没有必要强行去提高球速。但张文秀第1圈单支撑速度的正值增量却表明她已在强行使链球加速,而从第2圈开始,单支撑速度则出现减量(负值增量)且减速幅度一圈比一圈大。各圈的单支撑速度减量占双支撑速度增量的比例,第2圈仅为0.69%,第3圈就迅速升至14.98%,而到第4圈则高达36.93%,可见其阻力作用是相当大的。

在张文秀的数据中,成绩与第1圈速度的相关性很不显著(P=0.325),其第1圈单支撑速度增量与各圈双支撑速度增量均呈显著负相关。由此可见,第1圈单支撑速度过多的增量不仅对提高成绩起不到太大作用,相反却给更为关键的后续阶段的双支撑发力及旋转节奏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以致无法达到最佳的发力状态。

根据对有关张文秀投掷动作视频的观察,并参考文献[10]的研究,发现张文秀第1圈单支撑速度出现正值增量的原因,可能来自她在第1圈单支撑后半阶段积极发力转扣摆动脚和身体下降对球施加的作用。而在这一阶段,由于下肢并不具备较大转动力矩的条件,故对球所产生的加速效果较差。同时,过早地旋转发力,将使其肩轴与髋轴的扭转程度及下肢蹬伸肌群的势能,在单支撑阶段就损失了一部份,待进入双支撑阶段后虽迎来较好的支撑发力条件,却因其肩轴与髋轴扭转程度的消失和下肢蹬伸肌群势能的消耗,失却进一步加速的条件,从而削弱了第1圈的双支撑加速效果。此时若欲维持该圈的双支撑阶段加速,右脚势必要提前离地而转入下一个单支撑环节,但那时人体已不再具备最佳发力或旋转姿势了,如此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恶性循环,从而影响到后续各圈的旋转并导致第3、第4圈的速度增量过低。

参考文献:

[1] 王苏斌,郑海涛,邵谦谦,等. SPSS统计分析[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陈洁敏. 对我国优秀男子链球运动员旋转技术特征的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3):413-415.

[3] 同瑞. 女子链球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特征[J]. 田径,1999(4):23-25.

[4] 康利则. 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分析[C]//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摘要汇编(二),2004:118.

[5] 车晓波. 我国优秀男子链球运动员投掷技术的运动学特征[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23(1):36-42.

[6] 陈洁敏. 我国部分优秀男子链球运动员旋转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17(2):49-52.

[7] 邰崇禧,刘昌亚,汪康乐,等. 我国优秀女子链球运动员顾原旋转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5):67-69.

[8] 刘琴芳. 链球投掷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现状[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3):93-95.

项链优秀教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链群;建设路径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在此背景下,我国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并明确了其目标为:到2020年,力争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部分产业和关键技术跻身国际先进水平,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 [1]。新的科技发展机遇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出现与发展,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必然给高等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链群提出的背景及内涵

专业建设必须紧密跟踪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培育专业方向,优化专业结构,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撑,为产业发展输送大量的专门人才。为了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高等学校应从本科教育入手,加速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积极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建设中存在需要改进的如下问题:

一是高校各专业办学过于封闭,相对孤立,未能从产业链发展的高度,进行专业建设定位、课程设置和知识体系的优化。同时,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不高,未形成高校与企业、行业、科研院所联合进行专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

二是高校各专业未能从产业集群发展的高度进行专业链群建设,相关课程资源和知识体系的交叉、融合不够,造成教师和毕业生的产业视野不够开阔。

三是在专业设置过程中,高等学校缺乏对产业发展状况的跟踪与分析,缺乏社会对人才需求调查分析,缺乏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缺乏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片面追求学科门类齐全,专业设置求全求多,造成专业结构松散,教育资源分散,专业设置趋于雷同,专业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动力不足,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淡化。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厘清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链群的概念,即在新型工业化、生态化、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背景下,根据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的要求,依托本校学科专业优势所构建的,以品牌专业(包括特色专业、名牌专业、重点专业)为核心,以相关专业为延伸,以一定的内在联系为纽带,形成的若干专业的集合体。

二、高等学校设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主要特点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各高等学校结合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共设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25种,专业点数为295个。高等学校设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地域覆盖较为广泛。设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覆盖了除、宁夏、青海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各高等学校根据地域优势,设置满足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的相关专业。

二是学科类别比较集中。设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大多是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认真调研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各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经过大量的调研和充分论证由各校主动申报的。从截至目前批准的295个新专业点来看,工学占绝大多数,有270个专业点;理学有10个专业点,文学有10个专业点,另有5个专业点是经济学类专业。这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际相符合。

三是与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的设置基本围绕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关系到未来经济发展、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一些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链群形成与发展的路径分析

1. 立足新兴产业发展,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孵化专业链群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特征是专业链群建设的天然资源。高等学校应立足新兴产业发展,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孵化专业链群。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发展源头减量、资源化、零排放和产业链接等新技术,提高资源产出率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建设了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链群。该专业链群包含的专业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资源与矿业工程、冶金工程、经济学,其中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注重于材料性能与制备研究;资源与矿业工程主要研究矿床开采的理论和方法,发展矿业新技术;冶金工程主要研究钢铁与有色金属(比如铜、铅、汞等)的冶金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设计开发等;化学工程专业通过物理化学分离和化学反应改变原料的状态、微观结构和化学组成,探究化学加工技术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与传递过程的规律;经济学研究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2. 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建设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链群

高等学校应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认真调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展趋势,结合各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进行专业链群的设置,并通过学科与专业的一体化建设,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专业链群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广大教师通过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提高了学术水平,增强了工程实践能力,推动了实验室建设,为实验室开放创造了条件,丰富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促进了教材建设,并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提供了实践性课题。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解决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推动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减震降噪设备、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开发和产业化”为特征建设了环境类专业链群。该专业链群包含的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其中环境科学以科学的方式来研究环境、解决三废(水、气、渣)和噪声等环境污染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环境工程以工程的方式来研究和治理环境、解决三废(水、气、渣)和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给水排水工程运用水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水工程施工、给水排水工程设计、水工程运营管理领域的专门知识与关键技术,关注市政的给水和排水、解决城市给排水及污水利用的最优化问题。

3.关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从创新培养模式中形成专业链群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学校建设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链群的后发优势。高等学校要以此为突破口,以“全新”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赋予专业链群的内涵,更好地融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达到一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与教育生态系统相辅相成良性互动的状态。随着国家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生态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建造业必然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促进传统工程设计、建筑材料及设备生产、工程施工及工程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升级。在这一新情况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培养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良性发展需求为目标,以学校已形成的现有土建类专业链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兴建造业发展趋势和产业特征的研究,重新构建了适应新型建造业发展的专业链群,优化了专业链群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设了基于新型建造业发展的高校专业链群。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链群发展的良性机制

1. 共同努力做好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

高等学校应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制订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学校总体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我校2008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提出了“德业并重,以德为先;强化能力,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将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道德修养、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全面发展与个性培养紧密结合,促进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柔性的课程组织和富有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各具特色的人才,办出学校的特色,形成品牌并获得了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促进课程群建设

以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成教学团队。为适应各高等学校学科特点,可以跨学院、跨专业组建教学团队。根据本学科的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及时更新课程教学大纲;重视队伍建设,形成合理的队伍结构。及时提出队伍培养、调整、补充的意见和建议,有计划地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名师的遴选与培养;制定青年教师的培养、 进修规划, 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素养的指导,关心青年教师成长;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不断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积极编写、更新相关教材,形成在本专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优秀教材;或积极使用国外高水平优质原版教材与国内其他优秀教材。

3.完善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

在实践教学体系上,高等学校应围绕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特色,进一步加大本科教学的投入,改善本科教学条件。着重加强专业链群实验室建设,为本科教学、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实验环节上,建立与课程教学紧密联系的各类实验和实习环节,建设若干具有专业链群特色的实验室教学平台。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通过不断更新硬件设备,整合和优化实验教学资源和内容,转化科研项目为本科实验教学项目,强化经典教学实验、开拓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等方式,以服务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工程力学、工程管理等专业链群的发展,建设了土建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以服务我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和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链群的人才培养,建设了环境类专业实验教学中心。这两个中心在2012年度以优异成绩通过了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验收。

[资助项目: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专项”项目“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链群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0JDGC003)”和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陕西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攻关研究项目“省属高校服务区域战略支柱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链群建设研究(项目编号:11BG12)”]

(上接第44页)

[3] 蔡自兴,肖晓明,蒙祖强等. 树立精品意识,搞好人工智能课程建设.中国大学教学,2004(1).

[4] 余伶俐,蔡自兴,肖晓明. 智能控制精品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0(19).

[5] 刘丽珏,蔡自兴,唐琎. 人工智能双语教学建设[J]. 计算机教育,2010(19).

[6] 蔡自兴,陈白帆,刘丽珏. 智能科学基础系列课程部级教学团队的改革与建设[J]. 现代大学教育2010(6).

[7] 蔡自兴,刘丽珏,陈白帆,谢斌. 人工智能视频公开课建设的体会[J]. 中国大学教学,2012(2).

[8] 蔡自兴,徐光祐.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4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9] 蔡自兴主编. 人工智能基础(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10] 蔡自兴. 智能控制(第二版)[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11] 蔡自兴. 智能控制原理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12] 蔡自兴. 机器人原理及其应用[M].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

[13] 蔡自兴. 机器人学(第二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4] CAI Zi-Xing, LIU Xing-Bao, LU Wei-Wei, YU Ling-Li, et.al. Comparative Study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urses Between CSU and MIT. http://.cn/CORE/, 2008.

相关期刊更多

红蜻蜓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汉语言文学研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河南大学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