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范文第1篇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热潮,广大教师越发注重了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着实让人耳目一新。而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却往往被我们所忽视。长期以来,语文作业的形式并未得到很大的改观,还是老调长谈。仅仅依靠课文后的几道思考题或是课辅材料中的标准化试题来巩固学生的学习。这些囿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的作业大大地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与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格格不入。因此,推进课程改革,实施语文素质教育,必须对传统的语文作业加以变革,实行全面的开放,让它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的面前。

一、向思维开放,让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心理学理论表明,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在语文能力结构中,思维能力是其灵魂。语文教学要强化以语言为载体的思维训练,体现语文教学的学科特色,发挥语文学科的根本功能。为此,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坚持语言与思维的一体性训练,还必须通过“作业”来引导学生开展有学科特色的、以语言文字为工具的思维活动,使作业成为训练思维的体操。

1、“机械作业”――以思激活

抄写、背诵等历来被称作“机械作业”,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这类作业理解的片面的指导的偏颇,只注重作业结果,不进行过程的指导,把学生引入“死抄、死记、死读”的误区。其实这类作业只要强化了思维参与,就能变“机械”为“灵活”,变“死记”为“活学”,使其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步发展。具体做法如下:

(1)、抄写中的思维参与

“抄写”可要求学生的“思”贯穿于始终:写前,读一读字音,想一想音形的联系,以记住字音;写时,看一看字形,想一想书写的技巧,以揣摩形体;写后,记一记笔顺,想一想字形的组全,以记住字形。这们,就能发挥“抄写”的识记功能、养育功能和习惯培养功能。

(2)、背诵中的思维参与。

背诵可分步练习,循序渐进,力求思维参与。一是看一看:初读概览,整体把握内容;二是理一理:默读课文,理清叙述顺序;三是找一找:默读课文,画出顺序标志;四是想一想:轻读课文,还原语言形象;五是记一记:读后静忆,回忆背诵内容。这样就能背诵与理解结为一体,把读记与思维融为一炉。

2、“灵活作业”――以思求实

“品词析句、用词选句、读写结合”等灵活作业中的思维训练比较明显,但须讲究训练方法,以保证活中求实,实中求效。具体可要求学生品词析句要双性聚焦,用词造句须打开思路。读写结合能选好内容。

二、向生活开放,让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生活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获取语文知识的广阔天地。教师可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1、“口语表达型”作业

学生在家可谓无拘无束,畅所欲言。为此可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口语练习。如:选讲学校、社会的新鲜事情、学校组织的活动等等。学生为在家人面前“显示本领”,往往态度十分认真,而家长直接听孩子“演讲”,又随时对孩子加以指导点拨,这种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双向互动,填补了老师不在时的空白,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2、“观察积累型”作业

观察是积累的前提,学生往往会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可结合语文教学布置一些观察类的作业。如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禽畜的生活习性,蔬菜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家用电器的式样及其功能,家长忙农活干家务的情景;还可以让学生去商店、集市、车站、影院作专题观察。当然这类作业教师需进行观察目的和方法的指导,要求学生观察应按顺序、有重点、抓特点、多联想。并完成一定数量的观察笔记。

3、“动手操作型”作业

现代教育理念告诉我们语文作业不能受学科的限制,教师应打破学科的界限,加强学科间的联系,让语文与自然、社会等学科结合起来。因此作业时可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实验,作一些小研究,进行一些小探索。并写出自己真切感受,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知识面,又有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且对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有一定的帮助。

4、“搜集整理型”作业

这类作业的布置应因人而异,一方面可根据学生爱好的不同,引导他们搜集邮票、火花、图片、烟纸、糖纸等。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贴在专门的作业本上(贴画本),并根据画面的内容写一些作品简介,还可以让学生对搜集的内容进分类,如“迷人的风光”、“古老的建筑”、“别致的民居”、“伟人的风采”、“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可进行“语言知识”的搜集。可让学生从书报杂志、广播电视以及网络中去搜集一些名言警句、趣味常识;还可到群众中去搜集谚语俗语,至理名言等。并开展交流,资源共享,去粗取精。

5、“劳动服务型”作业

为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服务观念,同时积累读写的素材。可要求学生回家学做一些家务活,也可组织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让学生在进行作业的过程中受到良好道德的教育。

三、向个性开放,让作业成为发展特长的手段

实施素质教育须承认个体的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其个性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全面加特长的新型人才。据此语文作业需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的个性。使作业能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手段。

1、“顺其意而扬长”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爱好设计作业,引导实践,以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擅长写作的学生可组成班级文学社,负责编辑班级小报、黑板报,并鼓励向刊物投稿;擅长口语的学生可组成班级演讲组,定期举行演讲示范;擅长书画的学生,可成立班级美编组,负责班级板报的美术设计;擅长演唱的学生可组成演唱组,负责课本剧的编排、演出。擅长搜集信息的学生可组成“小灵通信息台”,定期向学生校内外的新闻事件……

2、“反其道而变短”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范文第2篇

一、创设生活情境,自主积累素材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写作是生活中真实感情和真实想法流露和展现的过程,而生活则是文章创作的源泉。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容易忽略写作内容的生活性,造成学生使用的素材陈旧不堪、乏善可陈。自主学习模式指导下的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并且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把握生活细节,自主积累素材。

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专题的写作观是“你的生活很重要”,清晰指出学生写作应当关注生活。现今高中生学习繁忙,对于外部生活的感知能力下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是初春的清晨,你走在来学校的路上。路边的垂柳刚开始发芽,这时的树木有什么特点?初春天气仍然寒冷,不时地寒风拂面使你打了个寒颤,垂柳是不是也感觉到冷呢?”情境布置戛然而止后,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这段情境发散思维,并不急于写作,而是沉浸在想象和联想中自主积累素材。教师在课堂中创设学生生活中的情境,贴近生活、感受真实,让学生从情境中自主发散思维,自主积累素材,为写作奠定坚实的素材基础。

二、构建阅读平台,自主感知语言

语言能力是写作的重要基础,它承载着写作的展现手法和创作过程,优美流畅的语言能为习作增色不少。锻炼学生语言能力主要靠阅读,大量阅读精美文章和书籍能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创作能力。传统的高中语文写作训练中,培养语言能力主要通过教师精讲课文让学生感悟语言。但是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多是名家名作,语言高深莫测,高中生很难深刻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要构建学生自主的阅读平台,让学生从自己爱读的文字中自主感知语言的魅力。

如学过语文必修四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的课文后,学生抱怨道:“老师,您让我们从课文中汲取语言精髓,但是像《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这种文章的语言我们学不来啊!”此时,教师便可创建自主感知的平台,布置学生将自己认为好的文章或者书籍带来与大家做交流分享。学生带来的书多是平时阅读的散文和小说,其中不乏许多“80后”作家的畅销书。通过班级内部的共同阅读,学生在原有的语言基础上又吸收了他人的语言精华,自主学习到多种语言表现方法。

三、设立交流园地,自主体验互动

高中学生提升写作能力不能依靠闭门造车,要积极与他人交流写作经验,汲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不仅要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渠道,还要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主互动学习,通过设立自主交流的园地,让学生自主体验他人文章的魅力,在互动中自主学习写作技巧。

例如在高中语文选修一第三专题的写作指导“夹叙夹议、枝繁叶茂”的写作过程中,班级中有的学生作品特点非常突出,观点鲜明、立意深刻、语言有力。但同样的作文题目,有的学生的文章就平平淡淡。教师可以马上开设一节“作文自主赏析课”,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展示给学生,让大家发现其中的亮点和不足,并且让学生自主提出改进方法。在这种班级性的自主体验互动交流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他人的写作特色,而且完善了自身的写作套路,真正是在自主学习中得到了能力的提升。

四、注重连续训练,自主总结提升

高中写作教学一般来说是在一章课文教学完成后进行的,写作周期过长,写作能力的巩固空间不大。在自主学习模式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连续训练,建立起紧凑的写作周期,让学生时时刻刻自主积累素材、感悟语言、学习技巧,并且将素材、语言、技巧不断地运用于写作实践中,获得最大程度上的写作能力提升。写作水平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坚持的过程,如果写作训练之间相隔时间太长,就很难起到“趁热打铁”的效果,如果“冷却”下来,再进行“预热”,那么我们以前的“做功”都是无用的,因此教师应该掌握好写作训练的“疏密”,让学生时刻保持着一种写作的思维和习惯,只有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稳固提升。

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专题“用墨如泼和惜墨如金”和第二专题“恰当选用适当的角度”两个作文训练之间间隔长达一月有余,时间过长,不利于学生巩固提升。教师要在这一个月的空档中布置摘记和日记,鼓励学生自主坚持将名家的优美文字和自己的思想感悟随时记录,通过自主总结语言素材,自主巩固写作基础、锻炼写作能力。在大作文写作的间隔中,教师适当利用摘抄和日记的方式来进行“填充”,不仅能够积累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持久地保持写作热情。

五、减少写作束缚,发挥学生自主性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原因 改革 理念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能力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养成的重要作用。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不少学生满怀厌恶地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或敷衍了事乱做一通,或背着老师借来同学的作业一抄了事……这些的作业做下去能有什么效果,当然可想而知。为什么我们的作业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不能成为学生成长的一种自觉需要,而成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和心理负担?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这两个因素造成的:

一、作业量过多

不少教师都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跟作业量的多少是成正比的,坚信“熟能生巧”、“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理念。于是乎,为了自己班学生的成绩不落后于别的班集,拼命布置作业,强压着学生去完成。其实很大一部分作业都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重复。每个孩子在最初上学的时候都是不讨厌做作业的,但以长期以来过量的作业,慢慢地败坏了他们做作业的兴趣。特别是不少初中的孩子,因为作业的过量,常常做作业到深夜12点多,这样的摧残,能让他们喜欢上作业吗?

二、作业形式单一

初中语文最常见的作业就是抄抄写写型的作业了。如摘抄、周记、抄写生字词……这种机械、枯燥、繁复、单一,而缺少思维训练型的作业,让学生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训练中,对作业的积极性消失殆尽。于是我们常见到有些学生把去年的摘抄撕下来,粘到今年的摘抄本中,把上学期写过的周记重抄一遍,又作为最近的一次周记。

其实一位语文教学给学生布置什么样的作业,也是一位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体现。新课标告诉我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作业的设置必需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语文学习的规律,要立足于对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爱护上,以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为落脚点。

因此,我认为语文作业改革要取得成功,语文教学必须转变陈旧的、不科学的作业观,树立以下新理念:

(一)基于学情,尊重学生感受来布置作业

往往我们教师布置作业时,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而极少顾及到学生感受,也不考虑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就要求学生无条件地全部完成。这样的作业布置下去,学生可以表面上屈从、接受了,可是作业效果却差,写作业习惯也越来越差了。那样的作业不是无效的,也是低效的。

真的到了我们教师倾下身子,听听孩子们的诉说的时候了。比如布置周记的时候,我们教师不要一味自己命题,也可以把写作话题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去写作。常常问问学生,这段时间教师布置的作业会不会太多,会不会太难;如果会,就要及时调整。

(二)给学生布置的作业,应该是课堂的延伸

一堂语文课上,学生学得如何,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阅,我们就能了解到真实的状态。作为语文教师,备好课堂教学只是教学中的一部分,我们更应备好学生的作业,做到有的放矢。有句话说:“一堂好课的结束,是学生课外的开启。”反过来说,一份好的课外作业,是能够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有明确教学目的的作业。

如教学完了《背影》,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去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文学作品,并写写读书感受、总结作者的一些写作风格;或者让学生模仿文章关于“背影”的特写方法,写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细节……这样就打通了学生的课内与课外,拓展了语文课堂的外延,巩固了语文课堂知识。

(三)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有教师个人的特色

有些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很随意,往往想到什么布置什么,看到别人布置什么跟着布置什么。这样的作业,显然是不合适的。作业,应该是教师独立思考后,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特点而设计的。它与教师平时的教学特点是一脉相随的,而不是随意无序地塞给学生。

如,擅长作文教学的教师,相应地,布置的写作方面的作业就会更多,更有创意;擅长阅读教学的教师,就可以大量介绍优秀文学作品让学生去阅读;擅长古诗词教学的教师,可以经常抄写些课外古诗词让学生读读背背与审美鉴赏……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

每一个学生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都有差异,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关注这种“差异”,以便解决他们“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要针对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对于学生完成作业的量和质也要区别对待。这样才能树立学生自信,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比如可将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种;或者将其分为基础性作业和提高类作业(含拓展性题目、研究性题目)两类……大致确定哪些同学该完成哪个层次,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能力,选择作业的种类。同时在对待学生作业评价上,也要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范文第4篇

1 开展活动式语文教学,丰富语文实践活动

1.1 错别字大通缉逮捕行动

组织学生到街道店前等汉字招牌密集的地方,查证招牌汉书写 正确性,发现错别字的通过查字典等方法找出正确的书写方法。

1.2 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素材

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锻炼听力,培养语感,丰富语言素材。开展学生百家论坛,轮番上阵,可讲故事,可以演讲,朗读美文也行,目的是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语文是可以拿出来触摸享受的。利用班刊、墙报定期刊出名言名著名段,让学生感觉生活在语文这个大染缸之中,想不理它都不行,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对语文的恐惧、信心不足会逐渐消除。今年的教师节,我满怀惊喜和倍感压力地跨入了新的学校。走进教室,我感受到的不是以往学生们兴奋的期待和热忱的欢迎。带着对原有老师朝夕相处的深情,孩子们充满敌意的眼神,让我多少有些措手不及。看着原有老师黯然地收拾东西离去的背景,有的孩子眼圈红了,难过得低下了头。从孩子们脸上诧异的表情和略带拒绝看着我的目光中,我读懂了孩子们的恋恋不舍。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原来的学生,特地骑车赶到我家,送上他们精心制作的贺卡,递上他们晚上瞒着家长偷偷写给我的信,流着泪拥抱着我,问我什么时候再回来。看着他们久久不愿离去,并且抢着帮我整理行李,我读懂了孩子们的无限眷恋和不舍,孩子们的真情让我感动。

2 指导训练学生形成一项符合自身特长的语文能力

学生差异缤纷多姿,有的擅长演讲,有的擅长谋文,有的擅长描述事件,还有的擅长朗读――不一而足。我们的任务就是发现学生某项语文特长后加以巩固发展,成就它,使其内化成为学生的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的语文能力。如何培养呢?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至关重要:

2.1 调查摸底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找出自身的语文长处,。全班形成一张总单加以分类,形成能力培养互助小组,有道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2.2 辅导到组,训练到人

教师要根据学生分组,有计划地对其进行能力辅导,从最原始、最基础的方面抓起,使学生接受起来无畏难情绪,感到触手可及,一开始就高起点、高标准只会把学生从兴趣道路上推回去。抓好单兵训练,依据个人水平高低,区别对待,使其吃得饱,吃得进。

2.3 定期开好阶段展示会

有机会还可组织向全校展示成果,辐射全校,使学生有良好的发展氛围。如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前,教师可事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或校园网上查询相关资料,了解地球的表面积、陆地面积、海洋面积,世界总人口等有关数据,并了解一下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及目前世界环境污染、生活周边环保现状。在课堂上,教师便可利用学生掌握的数据和资料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这样不仅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动,效果上势必事半功倍。

2.4 积极向家长反馈

争取家庭教育的支持,使学生的能力训练有物资保障,亲情支持。学生面对作文往往苦思冥想,觉得无从下笔,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所写事物还处于陌生状,没有情感,没有写作的冲动,尤其没有情感的冲动,自然难以下笔。写作前,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导入,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认知、情感,进而产生写作的冲动。为了写好《我的老师》这篇课文,我带来了我小时候和老师的一张合影,让学生欣赏,这时学生一个个盯着照片,好奇地欣赏着,并争着猜测照片上的人是谁?这时,我打开音乐,满怀深情地说道:“同学们,在我的影集里珍藏着一张普通的照片,每当空闲时,我都会端详这张照片,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小学老师,也就是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张照片上的中年妇女。”这时,只听到学生不断地发出惊讶声,稍停片刻,我接着说道:“同学们,我的小学生活已过去了很多年,但照片上这位老师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里,下面请同学们听这样一个故事――”这时台下鸦雀无声,学生屏息凝听,讲完后,一阵雷鸣般的掌声自发地响起,我有些许感动,没有想到这一创新设计会带来如此效应,接着我要求学生回忆并说出生活中印象最深的老师,只见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一下子调动了起来。

3 让学生享受文本带来的怡悦之情

3.1 立足文本,走进文本

想方设法带领学生触摸文本语言,领悟文本表达的内容,在文本中畅游。提高阅读兴趣目的明确是我们阅读的动力和前进方向,语文教材中每单元前都有单元内容简介和阅读指导方向,是我们“行动”的指南和主功方向。我们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指导方向,充分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围绕中心和核心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例如第十二册第二组导读指出:“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有的可以在阅读前收集,为理解课文作些准备;有的可在阅读后收集,使学习活动进一步扩展。坚持这样做了,一定受益匪浅。”同时,结合《读写例话》中的读法指导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教学,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在进行目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创新思维,通过教材资源的整合,在促使学生明确阅读目的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只有兴趣高了,阅读目的性明确了,学生才能以饱满的精力投入到阅读的内容中去,才能提高阅读效率。

3.2 要以阅读者的身份去看文本,读文本

形容擅长写作的成语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 学情 教学个性 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40-01

巴班斯基说:“选择对一堂课来说最好的教学方法,这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核心部分之一。”所谓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这个定义初看起来正确无比,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教师来说却解决不了什么实际问题。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观课、听课也好,评课、议课也好,总是在关注名师们所用的教学方法。人家是怎么上的,怎么用的。当然,这应该是也必须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但坏就坏在我们观完了却总想去模仿,一模仿往往出现问题,于是就苦恼、就怀疑。为什么人家用就好使,我用就不好使?

我们的“自主有效课堂”的构建,从理论上说自然也是正确无比。老师们也比较认同这个说法。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课堂上无效的教与学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小组合作学习轰轰烈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课堂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无效的、甚至是消极的合作讨论依然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校强制性的规定老师在每一节课堂上,必须使用小组合作模式,否则你就不合格,不过关。这种比较极端的做法其实是违背教育教学最根本的规律的。其实梳理一下这些年来的教学方法,什么目标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等等不都是曾经风靡一时而最后偃旗息鼓了吗?

我们经常说:“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我的理解是:“有法”之“法”就是根本规律,就是教育的基本规律,教学的基本规律,就是古人说的“道”。“定法”之“法”乃是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操作层面的。这个“法”有可借鉴的层面,但这种借鉴多是策略上的,而非具体实施层面上的。就这个“法”而言,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它与教学的内容密切相关,就好像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一样,不可分离。什么样的内容选择什么样的教法。当我们在说教学方法的时候,实际上是说包含了一定教学内容的方法。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教学内容孤立的存在。比如,在语文课的识字教学中,有的老师为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生硬地让学生讨论某个字的写法,讨论某个字词的含义,学生叽叽喳喳,表面看热闹非常,其实是浪费了学生的时间,造成了学习的无效。

二、它与学生的学情密不可分。一定程度而言,它只适合于特定的学生群体,适用于特定年龄、学习水平甚或是学习需要的学生群体。这就是为什么在教学比赛中很多老师在自己的班级中试讲了许多遍,觉得很有把握了,正式借班上课时仍然力不从心的原因。离开了对学生具体学情的了解,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其实已经是大打折扣了。高明的教师能够在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中得到学生学情的信息,从而得以保证在课堂上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而使教学取得成功。这大概就是名师比普通教师高明的地方吧。

三、它与教师个人的教学性格关系密切。每个教师可能都有自己擅长的教学方法。盲目的抛掉自己的所长而去学习别人的方法,无异于邯郸学步。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就是善于朗读,他能够用自己饱含情感的朗读感染学生,从而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有的老师就是擅长解读,学生们能够在他的解读中更好地理解文本,你能说课堂不高效吗?有的老师既不擅长朗读,也不擅长解读,但他很擅长组织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你能说他不是成功的教师吗?其实这也是前文提出的问题的答案。我们的模仿忽略了一点,就是人家的教学方法往往带有他的鲜明的个性特点,这个是模仿不来的。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教术亦多矣,运用在乎人,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一心”中其实就包含了对内容、学情和自身的认识和关照。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这样。

另外,值得说明的一点就是,教学方法的问题其实很大程度上来说和教学形式关系密切。当我们的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就成了老师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教学方法选择的标准应该是趣味性、实用性和有效性相结合。学生学起来有趣,能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不知不觉的掌握知识,是最理想的状态。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不能太花哨,环节过多的话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导致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分散,从而降低学习的效率,浪费学生的时间。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学生学的有效是我们教师最终追求的目标。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教师的教学方法就像产品的包装一样,教学内容应该就是你要推销的产品。让学生乐于接受是有效教学最基本的前提。比如前文所说学生对于字词的学习,基本上是每一个语文老师都要面对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采取比较直接的方法,让学生单纯地背、写。有的老师采取的方法就比较灵活,比如采取集中识字、识字卡片、识字儿歌等等,甚至采用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课堂上我曾经借用《开心辞典》的方式,采取闯关竞赛形式,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而且效果奇佳,多少天后,学生都能回忆起课堂上的细节,对所涉及到的字词写法、意义和词语的解释、运用依然记忆犹新。教学初一的文言文《方仲永》时,除了朗读背诵之外,课文翻译和词语解释是每篇文言文绕不过去的教学内容。枯燥的、机械的抄写、记忆,又有多大效果呢?况且如果这样做,绝对会打击学生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对今后学生们的学习有害无益。经过仔细考虑,在与学生们商量之后,我决定舍弃原来的方法,采用改编课本剧的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改编,而且要表演。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课上课下研究课文,翻译句子,力争弄懂每句话、每个字的意思。小组内进行合作编写课本剧,确定人物,进行表演排练。我专门拿出课堂时间进行汇报演出,效果非常好。而且在课堂测试中,绝大多数学生竟全部满分。

相关期刊更多

开发性金融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国家开发银行(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

中国实用美容整形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