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

封面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书籍封面设计 符号学 元素 符号学原理 设计语言

书籍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媒介。在纸张没有发明以前的古代,人们曾用甲骨、玉石、青铜、陶器等一些广义上来说的书籍来记录生活里的点滴事物。纸张的出现直接带动了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传播与继承的跨世纪发展。符号学的研究是跨越国际与时间的,它是一门研究符号规律的学科,而书籍就是一种可感知的符号系统,它已经变成一种文化符号的代表,而对于书籍的设计就可以说是一种可感知符号的传递。书籍的封面设计是书籍所有设计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色彩、字体、图形、材料和排版都可以看做是符号,每位书籍封面的设计者通过对书籍的封面设计来突出属于这本书所表达的特色符号,用它来给大众传播文化,给读者直接的符号信息来传递书籍的信息。大众可以通过设计者在封面设计里所使用的这些符号更直观更准确地获得书籍内容。书籍的封面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设计,它与包罗万象的符号学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共同发展。

1 书籍封面的设计

1.1 设计要求

一本书的整体设计包括封面、书脊、封底、勒口、环衬、扉页、护封、开本、插图等,而一本书最为主要的设计点就是书籍的封面设计,一本书的销量很大程度上受到封面的影响。

首先,我们要注意书籍封面设计的科学性, 必须要顺应时展的步伐。一方面我们要不断学习汲取新的设计技术与理念,提高自己的设计审美观点,充分利用先进的设计工具和最新的设计手段创造出与时代相符合的封面包装,另一方面也要有科学的构思,要充分理解这本书的内容、体裁、风格与所倾向的读者年龄阶段等,使所设计的封面能够切题、有感染力。其次,书籍的封面设计要有审美性。在所有的图像表达中,具象的图像能够表意明确,突出特征,准确表达书籍内涵,却缺乏感性与设计的元素,使画面枯燥无味。而与之相应的抽象设计却可以开阔读者的思维空间,增添美感。因此应当综合具象与抽象这两种设计理念,把具象简化至抽象的概念之中,用具象表达书籍的内涵,再用抽象引发读者的想象空间。最后,我们要考虑书籍的适应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民族文化传承,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要及时转换思维,与时俱进,考虑国外读者的欣赏习惯。

1.2 设计要素

书籍封面上的文字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书名、作者名和出版社名。书名是封面主要的设计点之一,根据书籍里的内容不同,作者可以改变字体的大小、空间、颜色或者设计出别具一格的字体。对于说明性的文字(书号定价、责任编辑等)我们可以有机的把它们融入点线面的设计里面,使之更为出色。

书籍封面的图像在封面设计里尤为重要,它在封面的比例中占有很大的面积,是封面设计的重要环节。图像设计的好,可以达到与读者共鸣的特点。就像摄影书籍封面会选择有艺术价值的摄影作品一样,科普类书籍会更贴近自然与科技,新闻类杂志封面会选择有关人物和场面,图像的选择也要和书籍的内容相呼应才行。书籍封面的色彩设计必须和书籍内容与读者的年龄层次、文化层次相协调。要体现书籍不同的内容和思想的颜色对比效果是不一样的,比如,儿童的书籍封面一般色彩艳丽醒目,色调高,符合儿童单纯、天真、可爱的特点;中老年人的读物封面颜色一般沉着、和谐、大方;专业学术杂志色彩端庄、权威;时装杂志色彩个性等。除了色彩的协调,作者还要注意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对比,来提高封面的质量。

2 符号学的产生与发展

从人类进入原始社会开始,符号就产生于人们的生活之中,通过人们自觉或者无意识的肢体语言与话语来产生符号丰富促进人们的生活与发展。从甲骨文等的记载都能体现出符号对远古社会的秩序有着深刻的影响。“符号”这个词最早先出现于古希腊,而现代符号学的研究萌生在20世纪初,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符号学”最先是由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来的,他和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皮尔斯是现代符号学理论的奠基人。索绪尔对符号的定义为“一种研究社会生活中符号生命的科学”。符号学是研究符号理论的学科,现如今,它的研究已经穿插和交融于很多学科里面,如语言学、哲学、逻辑学、文学、艺术、宗教学、认识论和翻译理论等。它具有“普遍性、稳定性、可认知性、继承性、可创造性”的特点。

在书籍封面里的书名、标志、图案等都可以看做是有指示作用的图形符号,而这些图形符号通过人们的视觉感知传达书籍内容上的实质,从普遍的研究领域将它分成图像符号、指示符号、象征符号三种不同的类型。张锦华等于90年代翻译过“要研究是什么使得文字、图像或声音能变成讯息,就必须研究符号学,而研究符号和符号的运作的学问就是符号学”,符号学是让人类了解宇宙与自然世界和人类本身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也将会更广泛地运用于各个学科里面。符号学对人文社会科学影响巨大,为人们提供了对各种研究的多方面视角。

3 书籍封面设计与符号学的关系

3.1 书籍封面设计是将设计符号化的过程

书籍的封面设计是将符号视觉化、设计符号化的过程。符号就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在书籍封面的设计过程中,无论是字体设计、图像设计还是色彩的设计都可以说是一种符号的传递,每位设计者所设计出来的封面所包含的特色的符号,也都会以符号的形式传达到读者的脑海里。从另一方面来看,读者也是通过这些设计者所表达的符号来获知书籍的内容。比如一本书的书名字体设计是以水墨笔画来设计的,那么,对于这个图像就会以符号信息的方式传达到读者的脑海里,读者就会立刻联想到这本书的内容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联系的;而一本书的封面图像若是以可爱的卡通形象为主的,那么这个图像符号的传达也会使读者联想到这是属于儿童阅读类的书籍。

符号可以说是承载与传递信息的中介,是简化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设计中的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与语言符号有许多共性。书籍的封面设计就是这样的设计语言,设计者通过对书籍内涵的理解使用非语言的符号,让读者理解到书籍封面里所表达的符号语言。

3.2 书籍封面设计可以说就是符号

书籍封面的展现给人们视觉感受的整体效果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图形符号,封面的图形符号是能指与所指的综合效果,而意指是两者结合的行为。书籍封面的图形符号可分为直接意指和蕴藉意指两个层面,所有的书籍所表现出来的意指系统都包含了一个直接表达平面和一个间接内容平面,意指的存在就相当于两个平面的相互关系。书籍封面的设计是以平面媒体传达信息为主要途径的,这也说明了它肯定是广义语言的一部分,因此书籍封面设计的本身就是符号的一种表达方式;同时,它也是用符号的方式与原理为根本依据的。

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对于符号的如何运用,是否正确合理,对信息的传达最终效果是非常重要的。若设计者在运用图形符号的同时可以用一个符号A来正确地传达出符号B的信息,那么其准确程度决定了这个封面的成功与否。

4 符号学在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运用

符号在书籍封面设计里面是一种被运用的过程,能否合理准确地运用符号来转达信息,是一个设计者的设计作品成败的关键。书籍封面设计包涵在符号这个大体系之中,对于符号的直接或者间接运用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4.1 书籍封面设计中的图像符号

图像符号是很具有形象性的,每本书籍的封面设计都会选择用具体清晰的图形符号来展现主题的内容,封面的图形设计包括封面整体图形、标志、字体等因素。图像符号的使用就是将图形视觉化和符号化的过程,我们对于图像具有很直接的感知能力,图像符号也是专递信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能够使读者更准确快速地了解书籍所表达的信息。回顾人类历史,最初的原始人类所创造的结绳记事和后来的图腾崇拜,都是图形符号的发展历史。

在现在的很多杂志等读物里,标志设计在封面设计里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成为现代封面设计里的新亮点。标志的设计图形是基础,达意为生命,注重小而精致,能够包含所有被浓缩的语言符号,具有很强的认知性。比如中国银行的标志设计就很有标志性的特色意味,从古至今,铜钱这一形象一直以来都象征着财富,中国银行的设计融合了中国的特色元素古钱的外形与“中”字的结构基本形,从而形成一个简洁、稳重、寓意深刻、很富有中国风格的标志设计。

4.2 书籍封面设计的指示符号

指示符号具有传达、命令指示性的作用,“所指对象与符号之间有时空上的关联,人们通过指示符号辨识符号的指示,它简略的图式具有直观的特性”。[1]符号具有一定的指代功能,而读者可以根据指示符号了解符号所表达的内容。在图像里面符号与对象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能指和所指的关系,两者具有高度的共性,能指是指读者可以从书籍的封面设计里面了解到书籍的内容,而所指则体现了书籍的指向性。指示符号不仅只是个符号,它所显示出来的内容是可以被大众一致所承认的、有意义的,能达到认知的目的,赋予书籍更多的含义。就像门的指示是建筑物的出口;商品标志图案指示商品;蓝色指示海洋和天空;剪纸指示中国传统文化和春节一样,是从能指引出所指的过程。

4.3 书籍封面设计的象征符号

象征符号是一门有规律可寻的学科,它与指示符号不同,它与所指的符号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是群体思维通化的结果,是经过时间的积累形成很多人的联想感受集合而成的,简称社会习俗。比如在书籍封面设计元素的色彩里面,红色会让人联想到吉祥、春节或者革命;金色会让人联想到财富、皇权。象征符号往往是长时间的感受积累,读者见到一本书的封面,根据它的排版、形象处理、色彩的运用、纸张、开本,便都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对书籍的属性进行大致的分类。这种归类大都是凭借读者长时间的个人阅读经验积累的,如精装代表高贵;封面风格活泼,颜色鲜亮的大多是儿童读物等。

“符号的三种类型相互独立并存而不可取代,但是它们之间却又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从图像符号到象征符号,符号功能的表现逐步深化,整体信息传达的含量不断扩展,文化立场和行为态度持续得以延续。”[2]图形符号、标志符号与象征符号这三者之间也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它们在符号这个大系统里面都有特定的功能,当所有功能相交一致时,才能发挥出来最强的符号效果。比如一种拉面的标志,从招牌看来它是一个商品标志图形,用来招揽顾客,也是一个商标,它又可以被看成一种象征性符号,象征拉面这一饮食名牌的传统符号。

5 符号在封面设计中的发展

5.1 挖掘符号在书籍封面设计里的能动性

符号负载着书籍封面设计的内涵,是封面设计的灵魂,符号的能动性取决于人所具有的能动性。

一方面我们要提升符号在设计里面的指代作用,使符号的传达思想更加丰富完善,如果设计里面需要和平的意念,就可以运用人们对鸽子的感受来用鸽子的形象或者代表鸽子的符号进行设计;另一方面在封面设计里面运用符号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群的划分,每个人的价值观念、文化修养、年龄层次、历史传统都是不同的,如何在众多不同的划分里面求同存异达到最好的符号表达效果最为重要。就像代表公共厕所的符号,无论何种人群都能够轻易识别。

5.2 使符号在书籍封面设计中对象社会化

正确理解符号与封面设计之间的联系,是使符号合理运用于封面设计的关键所在。时代瞬息万变,符号所代表的含义越发丰富,书籍封面的设计更应该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忘推陈出新,与世界同步。符号在封面设计中离不开人的能动性。探索符号的能动性,使符号在封面设计中的对象社会化。

结语

书籍是一种载体,书籍封面是这个载体最直观的符号表现。日益完善的符号学原理运用在书籍封面设计里面,为书籍设计领域的创新不断提供新的元素。只有各书籍封面设计遵循符号学的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达到双方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效果,最终使书籍的封面设计的艺术形式内涵更加丰富多样,五彩缤纷。

参考文献

封面设计范文第2篇

刊名是封面文字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用来区别其他刊物最基本的特征。刊名应进行必要的标志化设计,因为它是期刊封面设计的重中之重,必须准确传达刊物的内涵,突显期刊的个性特征。优秀的刊名设计能迅速提升期刊的整体形象,最大限度地吸引潜在的读者群。总体来说,刊名代表了一本期刊的定位和总体风格,为了有一个统一的形象并方便读者识别,根据期刊出版发行的特点,期刊刊名的字体风格起码一年之内不能改变。《科学技术期刊编排形式》中要求期刊的刊名应置于封面最突出最显眼的位置,要与封面设计的整体格调和谐统一。

2)年、卷和期号

年、卷和期号是连续出版物的重要标志,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标识。

3)封面图片

封面图片是封面最主打的阅读动力和视觉要素,封面设计若要与众不同,需要在技术上通过创意的色彩和标题来实现。

4)色彩搭配

色彩的处理是封面设计的重要方面,它构成了期刊封面的缤纷世界。“随类赋彩”是封面色彩艺术的基本规律,得体的艺术处理和色彩表现可以在读者视觉中产生夺目的效果。色彩的配置除了与期刊的内容相协调,还应注意色彩的对比,封面上若无纯度的对比,就会感到古旧;封面上若无明度的对比,就会感到沉闷;封面上没有冷暖对比,就会缺乏生机。

5)构图设计

构图是将文字、图形、色彩等进行合理安排的过程,其中,文字是主导,色彩和图形起衬托作用。期刊的封面设计目的是以美好的视觉形式展现给大家,让封面“动”起来,吸引读者的眼球。

封面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书籍封面;装帧艺术;设计文化

[中图分类号]J5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6-0102-03

书籍不是普通的商业产品,它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智慧的结晶。书籍装帧设计作为现代包装设计的一种,不仅要求它瞬间能够吸引读者,更在于以最直观的方式将书籍作者的思想理念有效地传递给读者。黑格尔在其《美学》中指出:“美的要素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内在的显现于外在的,就借这外在的,人才可以认识到内在的,因为外在的从它本身指引到内在的。”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设计展现出的设计创意理念是书籍作者思想的延伸,也是设计者艺术素养和设计水准的体现。所以书籍装帧设计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封面设计是装帧艺术的主要构成之一。封面犹如一个人的衣着、样貌,是了解其内在的窗口。当读者阅览书籍时,对书籍最直观的印象就是封面,如同影视作品的精彩片头,是把观众的思绪带入情景的最佳向导。封面设计同时也是一种推销手段,是书籍的门面包装,是对读者的诱导,是抓人眼球的手段。优秀的封面设计,不仅能招揽更多的读者,更能使读者快速地融入书中并爱不释手。书籍封面设计作品虽然不能算作纯粹的艺术作品,但优秀的设计师都会将其视如艺术品般精心打造。杰出的书籍封面设计作品,其本身就是一件成功的艺术品。

封面设计虽然有其艺术性的独立性,但在现实设计过程中往往受到客户的需求和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封面设计作品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客户的商业需求,有时甚至取决于个人的审美趣味或兴趣偏好。封面设计的定位和客户的需求,最终都会影响到封面设计者的创作构思和设计效果。所以,设计者和客户在初期积极有效的沟通是封面设计作品成功的前提。

当封面设计的前提条件满足后,设计师就可以在此框架下构建自己的艺术作品了。图形、色彩、文字和构图是封面设计的四大要素。

图像是封面设计的重要元素。因为面积大、色彩丰富、位置突出等因素,图像的设计在封面装帧中尤显重要。设计图像可分为抽象与写实两大类。如果要根据书的内容进行设计,纪实性内容的题材就比较适合写实性风格的图像;而浪漫风格的题材,则用抽象的图形就更为传神。例如,休闲类书刊是大众化的审美标准,通常会选择明星的艺术照作为封面,体育类杂志则通常会选用体育明星和竞技场面的照片,文学类书刊常用抽象、写意类的图像设计。

封面的文字设计常用的有书法体、美术体、印刷体等。书法体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鲜明的个性,且大都出自名家之手,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并广为大众所接受。美术体大致可分为规则和不规则两种。规则美术体强调外型的传统规律,整齐划一,有易于识别和学习的特点,但相对保守,变化较少;不规则美术体则强调多变的外形,比划设计和整体外形追求艺术化夸张变形的效果,具有个性鲜明、设计感强、相对活泼的特点。就印刷体而言,早期的印刷体比较程式化,变化少,较规整,现代的印刷体因受到不规则美术体的影响而变化丰富,从而加强了字体的艺术性。

装帧设计时,封面文字除了体现书籍内容外,更多地要考虑其在封面设计中的位置、字号、色彩、聚散等。另外,设计者需要慎用特殊字体,因为很多印刷单位也许没有这些罕见字体,很可能会给排版、印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建议最好少用特殊字体,或将这些特殊字体和源文件一起配送至印刷单位。

封面的色彩是最容易打动读者的视觉元素。准确的色彩运用首先要考虑书刊的风格、内容。如幼儿书刊的色彩设计,因强调对比、追求色彩的视觉冲击力而使用大量高纯度的色彩;学术类书刊的色彩设计则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有一定深度,从而产生端庄、严肃、高雅、权威的视觉效果。另外,设计者还要熟练掌握一定的色彩心理学,用以表现情感并影响读者,使之产生共鸣。例如,红色给人热情、欢乐之感,用它来表现火热、生命、活力与危险等信息;蓝色调给人冷静、宽广之感,用它来表现未来、高科技、思维等信息;黄色调给人温暖、轻快之感,用来表现光明、希望、轻快、注意等信息;绿色调给人清新、平和之感,用来表现生长、生命、安全等信息;橙色调给人兴奋、成熟之感,是很受人们欢迎的颜色;紫色调给人幽雅、高贵之感,用来表现悠久、深奥、理智、高贵、冷漠等信息;黑色调给人高贵、时尚之感,用来表示重量、坚硬、男性、工业等信息。

封面设计的构图是设计成败的关键元素,其基本的方式有对称、均衡、对比等。

其一,对称是指在设计样图中根据中轴线和中心点为参照来平衡构图,对称分布。其具有平稳、严肃、庄重、和谐的感觉,但这种构图方式会让人感觉整体缺少变化、单调呆板,缺乏活力。所以,比较适用于内容严谨的学术型书刊。

其二,均衡。均衡的特点是同量而不同形。均衡不单是形式和数量上的对称和平均,更主要的是艺术上的均衡,是变化中的均衡及心理上的均衡,这种均衡不等同于简单分配。将主体置于中间,或者对称排列,这样虽然均衡了,具有了稳定感,但十分呆板,缺乏艺术的多变性。构图的均衡,不是对称,而是对立统一关系。

其三,对比。封面设计中的对比有反差对比、虚实对比、面积对比等。反差对比在画面中就是色调的反差。画面的明暗反差度大,称之为高反差,反之亦然。一般在封面设计时,要兼顾画面明暗两部分的变化,使之产生丰富多变的黑白明暗色调。有时为了追求作品的艺术效果,使得色调显得更深沉、概括、醒目,可以通过加强对比,突出色调的层次,由此来产生诱人的艺术效果。虚实处理的基本原则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相间”。封面设计构图中的虚实处理,是指封面图像的清晰程度,是指整个画面结构的虚实藏露。虚,一般指画面中的陪体部分,模糊或空白的部分;实,是指画面中的主体部分。在画面处理中,虚实相辅相成,使实的主体部分更加突出,虚的部分适当隐藏,让读者看了回味无穷。面积对比,在封面设计创作中,往往需要面积大小对比的手法来加以表现。我们平时在观察事物时,也存在一些视觉上和心理上的偏差,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距离所带来的透视变化,也会影响对象原先的面积大小。设计者要充分利用大小变化来努力打破构图的均匀和呆板,使设计主体成为画面的中心,让读者的兴趣点集中于主体,从而突出设计主题。

将书籍封面设计以上四个基本要素有序地组合在一个画面里方能构成书籍的封面。然而,只是掌握封面设计的这些基本方法,也很难设计出优秀的书籍封面作品。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科学、文化的价值日愈突出,人们对书籍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书籍装帧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注重文化内涵、讲究艺术品位、追求个性特征已被越来越多的装帧设计者所重视。用装帧封面设计方法发掘思想内涵,丰富文化意蕴,提升书籍价值,已成为现代设计的追求。

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电脑时代的来临对美术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装帧设计因电脑技术而逐渐改变了传统美术设计的工具、材料和方式方法,并一再突破了以往表现手段的局限而大放异彩,使现代装帧设计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但设计师们要创作出有价值、有生命力的装帧艺术作品,还是有赖于自身艺术素养的不断提高。如今,设计师们在显示器前就能观摩并探讨设计方案,观察任意角度的设计效果,随心所欲地将设计样图放大、缩小或变换角度等,这些曾经繁杂的工作只需轻触鼠标、键盘即可瞬间实现。设计师们因电脑技术的应用,从而轻松实现了传统设计手段无法给予的梦幻效果和更为广阔的设计空间。

美国著名学者房龙在其著作《人类的艺术》中,为我们揭示了艺术之普遍性规律,并称其 “不受国界及时间的限制”。 装帧封面设计归根结底是一种设计艺术,艺术性永远是其最为核心的价值取向。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们既是伟大的艺术家,又是杰出的设计师。达芬奇除绘画外还有着不计其数的设计作品流传于世,比如他设计的建筑、滑翔机、降落伞、机械动物等作品,都被世人公认为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电影巨著《阿凡达》以最新科技和艺术语言的完美融合宣告了电脑美术新纪元的到来,更是引发了艺术家们热烈的讨论与反思。我国著名导演陆川说:“我们应该羞愧。这是我们集体目睹的、集体服气的一次完败。我们差的不是技术,技术是可以拿来的。”当代国内的设计师们如果不重视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而只是一味地醉心于钻研某些电脑技术及绘图软件的应用,并以技师的思维方式来设计作品,就算拥有了最先进的技术,也很难创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和鲜明个性的艺术作品。

曾经的装帧设计业并没有成为现在专门的专业学科。画家往往也是装帧设计师,无论封面设计还是插图绘制,都由手绘完成。由于画家的职业特点使之更为注重设计作品的艺术价值,而不拘泥于技巧和细节的表现。其手绘的设计作品和现在电脑设计的作品相比,也毫不逊色,甚至更加耐人寻味。但是,国内新兴设计专业所培养的设计师们在其设计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于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忽略了赋予作品永恒生命力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国内设计师们普遍重技术、轻内涵的设计理念是现行国内设计专业一味强调科技和软件的应用,而忽略了设计者艺术素养和文化内涵的培养所造成的。例如,现今国内的设计专业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发展迅速却并不完善,在课程设置上将纯美术和培养文化素质的课程逐步压缩删减,使专业课程设置职业技术化,导致设计学专业学生只重技术、不重艺术。学生在课堂上很难接触到美术理论类的课程,甚至不知什么是“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因此,学习者就算是模仿他人也只能制作出一些缺乏艺术性、文化内涵、没有灵魂的“工业化产品”。

由此可见,美术设计作品的永恒生命力就在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将艺术性和文化内涵完美结合,并以特有的艺术语言加以表现。作为艺术设计之一的装帧封面设计亦是如此,设计师应在当今浮躁逐利的大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加强自身的艺术和文化修养,努力丰富个人的生活阅历、讲究艺术品位、追求个性风格、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内涵,用以不断完善自己的作品。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亨德里克•房龙.人类的艺术[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9.

[3]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4]郑如斯,肖东发.中国书史[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

[5]王若鸿.书籍装帧设计中文化内涵的体现[J].美术大观,2007,(9).

[6]陆丹.论书籍装帧的文化意蕴设计[J].美术界,2008,(7).

[7]钟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文化内涵分析[J].大众文艺,2009,(5).

封面设计范文第4篇

(1)人的视觉思维的客观存在。眼睛具有知觉,它是人体多种知觉中的一种,并且同其他知觉一样,它具有视觉思维能力。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刺激时相当多的,但是不是同样清楚地被人所感知到,人们不可能对所有刺激都作出相应的反应。在同一时刻里,只有少数知觉刺激格外清楚,而其余的知觉刺激比较模糊。书籍在很大程度上给读者的最强烈的感官冲击是视觉而非其他,虽然也有嗅觉、触觉等的互动,但这些远远比不上视觉思维给读者带来的欲望,因此读者对于书籍的阅读以及购买欲望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视觉思维。(2)人的视觉引导规律。人的视线的移动并不是随机的,而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文献的研究发现,一般用户的视觉习惯为:①左上角优先,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阅读习惯(古腾堡法则)。这是视线最自然的移动轨迹,图书的封面设计也是遵循这一原则,重要的信息或往往放在左、上方的位置,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加容易接收到出版社想要读者知道的信息。②字体对比:字体越大、越粗,表示这部分内容越重要。但是,并不是越大越好,人的视线有一定范围,过大的物体覆盖整个视线会让人找不到重点,会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图书封面的书名的字体大小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③相似色彩中的异种色彩,这样的颜色往往会比较突出,从而吸引目光。在封面设计中,如果使用的整体颜色很相近,使用一小块相斥颜色来突出文字信息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3)人的视觉心理产生。人的眼睛会主动在陌生的环境中寻找似曾相识或者有认识的事物,尽管其只是模糊不清的意识。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某些事物时,多数人都会有自己的独特的视觉选择,这是一种视觉心理倾向。图书的封面设计所要利用的就是这种视觉心理倾向,虽然追求新颖是图书封面设计所必须逐渐形成的意识,但是太过于难懂或者是太过于小众的联想对于图书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因此,用普遍的大众都所熟知的联想并加以适当的创新,让读者在联想的基础上产生对创新部分的好奇心理,从而产生消费行为。

2图书封面设计视觉冲击的一般性原则

就具体艺术来讲,形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是内容的存在方式,是内容抽象概念的物化表现。对于图书来说,封面设计就是图书内容的形式。美是人的视觉之所追求的,而形式美遵循着整体、和谐和秩序的基本美学理论原则。因此,图书的封面设计也应该遵循这些原则。(1)整体性。人类习惯于将看到的分散的视觉信息,通过简化剔除不必要的信息,在脑思维中突出重点,以一种认识性的组织这些零散的信息,将散乱的信息整合成一个个有着鲜明特点的整体去感知。因此,图书封面设计上所有的视觉元素都是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图书封面设计的整体感觉会引导我们感知这本图书的细节部分。(2)和谐性。和谐性,也就是让事物遵循其本来发展,不强加扭曲改变。扭曲的事物往往会给人以反感,虽然会有那么一瞬间被吸引到的感觉,但随之而来的并不是想要进一步了解,而是弃之远去。这样的视觉冲击并不能给图书销售带来什么益处,因此这并不是出版社想要的第一眼视觉冲击。和谐性是要在引起读者的注意的基础上,有所适当的创新,而不是追求另类。(3)秩序性。秩序感是一种全人类都通用的感觉,它是视觉生理感知下的一种形式美,不受任何国界和人种的限制。图书是一种有着语言限制和认知的产品,但它的封面设计却是人类之本能趋向美的视觉所能够感知的,不同文字的形式、图案和色彩等在图书封面上形成整体的视觉秩序,让众多视觉元素在节奏韵律的调控下,形成简洁明快的视觉感受,这种画面让人产生一种想要阅读的感觉。因为,人的大脑会对这种看起来简单易懂的事物产生心情愉悦的感受,以及会对简单的东西产生趋向性的感觉,从而让人产生阅读会很轻松的心理。

3图书封面设计的创意性

图书封面视觉创意追求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力,它既不是一味追求传统教育的形式美学,即一切以美为标准,也不是单纯地追求片面的新颖与趣味的空洞形式主义。它的根本目的是以特殊的有技巧的方式传达有效信息,它需要意境,也就是有具体的意象也有联想的空间,来达到优质的传播。这种意境会让读者的视觉感受到声音的存在,也就是达到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状态。(1)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创新是图书封面设计达成第一眼冲击的关键所在,是图书封面设计的灵魂,创新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图书封面设计的创新就是要来源于生活,来源于读者的身边,但是进行转化,形成设计中的视觉图形,并以打破逻辑却又十分让人熟悉的形象表达不一样的审美效果,带给读者视觉和心灵上的冲击。它要从一种或多种全新的角度和全新的表达方式去诠释图书的主题以及内容,既不能达不到点又不能太过。达不到新颖的点会缺乏新鲜的刺激感而过于陈旧庸俗失去读者的兴趣;太过则会让读者感到难以理解,从而失去兴趣。(2)对比增强视感。对比是所有设计的最基本的手段,也是必须的手段。有对比才会有美丑好坏之分,才会有差异,这种创新就是营造这种效果。一本书要出彩,便要与其他图书有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之处就是要先让读者产生疲倦感,然后在这种疲倦感中滴入新鲜血液。当然读者不会一本书一本书地进行比较,所以图书在进行封面设计的时候首先需要遵循一般性原则,然后再推陈出新,形成强烈刺激,引起读者的好奇心。(3)忌讳脱离内容。创新也不能脱离书籍的内容风格,设计的创新首先得让设计不能脱离书的内容风格,不要让读者把图书的封面设计当做一种独立的艺术品。这样的图书封面设计并不能为图书本身带来利益,因为读者最终决定要不要购买一本书还是在于书的整体效果或者是书的内容。图书的封面只是起到一个吸引目光的作用,基本上不会有人会因为一本书的封面而去消费这本书。图书是一个整体,任何元素都不应该脱离内容而独立存在。(4)不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创新。传统、规则的图书封面设计结构给人带来的感觉往往是稳定的,它带来的力量是均衡的。均衡的力量给人平稳的视觉心理感知,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刺激力。当一件物品处于空间的中心着力点时,就会显得比较稳定。稳定的事物没有倾向性,也就没有视觉心理引导性,人的心理不会有优势偏差,这样的设计往往没有亮点可循。图书封面设计就是要形成运动性的感觉,使静止的空间运动起来,给视知觉带来活跃性。一旦形成运动趋向性,读者的视线会不自觉地随着着落于图书。

4总结

封面设计范文第5篇

剪纸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空间布局合理,线条细腻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史载生肖诞生于东汉,由充在《论衡》中率先提出了十二生肖的概念,而后流传开来,成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自从有了生肖,就出现了生肖的剪纸形态,大多用红纸剪制,最初仅在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应用,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新中国成立后,生肖剪纸逐渐向艺术领域过渡,乃至今日,已成为众多艺术流派中的一支。生肖剪纸图案是20世纪70年代末才在中国兴起的,生肖剪纸的图案广泛在当时的各种刊物上应用,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实现文化复兴的喜悦之情。在今天的各类出版物中,生肖剪纸图案的应用较为广泛。

生肖与剪纸都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将两种文化相结合,生肖剪纸图案能够洋溢出强烈的喜庆气息。因此,在出版物封面设计中应用生肖剪纸图案,需结合出版物的类型,如儿童类出版物,读物的对象是儿童,在封面中配以精美的大红生肖剪纸图案,不仅能让儿童领略我国的传统文化,还能够增添出版物的档次,彰显中国的传统文化气息。在其他类出版物的封面中应用,如年历、画册、文化刊物等,也是传承并普及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这些刊物因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蕴含,再配以色彩鲜明的生肖剪纸图案,更能够彰显出版物的价值与内涵,丰富人们的视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

二、卡通生肖在出版物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卡通最早起源于近代欧洲,是资本主义萌芽下的必然产物。当时,欧洲资本主义促使市民阶层的力量逐渐壮大,直接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一方面,是官僚阶级的腐败与混乱,另一方面是资本家的剥削与压榨,从而使得绘画由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向卡通绘画形式的演变,最初是对官僚以及资本家丑恶嘴脸的影射。自西方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卡通绘画发生了内涵性的转变,随着人民生活的稳定,文艺复兴后的欧洲,卡通绘画因其具有多样性的表现手法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并产生了大量以丰富儿童世界为主要题材的卡通形象,至此,卡通绘画才真正走向了成熟。卡通在我国兴起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而直到近年来才出现了以十二生肖为主要题材的卡通绘画。卡通生肖的表现形式夸张、变形,外在幽默、风趣、诙谐,即便连十二生肖中较难表现的鼠与蛇在卡通形象的表现下也变得造型可爱,以其极具渲染力的表现手法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卡通生肖适用于儿童或其他文化类月刊,在出版物的封面设计中,可将十二生肖的卡通形象按月刊的不同月份印制不同的卡通生肖图案。如一月对应子鼠,二月对应丑牛,三月对应寅虎,以此类推。在设计方面,卡通生肖可设计为圆形,如盘龙、卧虎等,配以对应生肖的汉字,将图案设计在出版物封面的上方正中,或相对的角落,图案不宜太大,线条要圆润,生肖与汉字之间的空间要紧凑,图案要明显,色彩要鲜明,以突出卡通生肖的代表意义。

三、中国画生肖在出版物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画是我国的国粹,其本源于我国古代的象形文字,中国古代字与画之间没有明显概念的区分,历来讲求“书画同源”。中国画在内容题材方面的应用较广,具体可分为三大类,即人物、山水与花鸟。国画在当代的刊物封面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然而细究生肖国画,则少之又少。基于此,笔者现谈谈三种国画生肖在当代出版物封面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生肖工笔。工笔是中国画的三大笔法之一,工笔的主要特点是注重线条与细节,线条一丝不苟,细节面面俱到,从整体来说,工笔画讲求整个画面的细腻,突出艺术效果。对于当代出版物而言,封面即是出版物的外在表现,正如人的美丑,直观印象是出版物带给读者的重要印象。因此,在出版物封面应用生肖工笔画可使出版物更具文化内涵。如出版物内容是以传统文学、当代文学或儿童读物为主,乃至各种教学教材、图本画册,都可采用生肖工笔画作为封面设计。在版面设计中,生肖工笔可占据半幅版面,或以线条勾勒出生肖工笔的方形框架,在出版物封面的正下方应用,图案的篇幅不宜过小,占据封面的二分之一最为适宜。此外,生肖工笔还可应用于报刊日历等功能性出版物的封面或版头位置,以期加强出版物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人们的文化境界。当代的工笔画多以山水人物为主,写实派往往从题材的细节入手,构建与实物相当的绘画作品。从技法上来说,大多缺乏创新性,因此,开发生肖工笔画是当前绘画艺术家的重要课题。

第二,生肖写意。写意的创作手法为心灵感受,笔随意走,不重形态,不重线条,可以不追求轮廓,与工笔相较,精细不足,却生动有余,往往能够更清晰地表达出作者的个性与创作意图。中华儿女向来就有崇尚意境的传统,写意的产生,正是迎合了大多数国人的精神需求,从价值观方面起到了导向作用。当代最著名的台湾漫画家庸以随意的笔锋勾勒出了当代都市群体的外在形态,从人物造型来看,虽然其漫画人物更接近于卡通,然而流畅的线条,随心所欲的表现手法则更类似于国画中的写意。庸作品是以内涵取人的,然而其笔下人物形象的塑造也功不可没,准确地说,正是由人物的形象衬托了作品的内涵,两者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关联。

由庸的漫画作品而联想到生肖写意,与其他题材的写意作品相类,生肖写意也是注重作品的意境而忽略对生肖形象的塑造,而与庸作品相同的是,生肖写意也是通过内涵与外在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出版物封面中应用生肖写意,是为满足大众尤其是年轻读者的需求。首先说其散漫的外在表现手法符合当代年轻人崇尚自由的心理,其次由外在引申到内涵,向人们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可视为是当代最具时代气息的生肖文化表现形态。在封面设计中,生肖写意的篇幅以版面的二分之一为最大极限,形状或方或圆,色彩需鲜明,内容要清晰,要以图案衬托书名,从而提升出版物的审美与艺术价值。

第三,兼工带写十二生肖图案。所谓兼工带写,是指在绘画作品中融入工笔与写意两种技法,从而使绘画作品既有工笔的细腻,又有写意的个性发挥,粗细分明,工写兼备。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兼工带写画家是清末的任伯年,其以细腻的笔锋,结合丰富的个人情感发挥,创作出了许多以人物与花鸟为代表的国画精品。仅就笔者观察,当前我国采用兼工带写技法绘制的十二生肖凤毛麟角,当代江苏吴门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陈如东先生所绘制的一幅长达15米的兼工带写生肖画作品是少有的代表。其原因有二,一是兼工带写技法较难掌握,需掌握两种甚至以上的绘画技法;二是中国美术界受西方美术的影响,当前大多专攻油画或写实。因此,在当代出版物封面设计中应用兼工带写十二生肖,不仅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更是对国家技法的推广与普及。

相关期刊更多

大理文化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

供热制冷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山地学报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