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不可理喻

不可理喻

不可理喻范文第1篇

1、如果人都失去理智,不可理喻,其行为就难以预测,无法控制,他们就既不配享有权利,也无力承担义务,更不能追究其法律责任。

2、如果个人的行为背后有不可理喻的原因,比如仅仅因为自己拥有就认为某些东西非常宝贵,就可以用实证主义的方法来检验那个行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3、更令人不可理喻的是,批评界还出现了谁来叙述底层的莫名其妙的诘问,认为这些作家没有资格为工人农民代言,没有资格叙述底层。

4、人物所采取的主要动作都不是有理据的,因而也是无目的的,所传递的是一种一切都不可理喻的思想,是对于自然的无可名状的荒诞感。

5、这个人拗得很,不管怎样劝说都不听,真是不可理喻。

6、从古至今,中国古代纯文学的东西是十分可疑的,假如抽空了传统史学与哲学,单独谈中国文学,势必将变得支离破碎,不可理喻。

7、他们简直不可理喻,一定要进去,终于被我们的人赶出来了。

8、如果一个法律规范规定,行为人由于过失,甚至元过错的行为也可以定性为偷或者偷税的话,()那么在现实生活的习惯法则中则是不可理喻的。

9、当时的知识分子们虽然对此觉得厌烦和不可理喻,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小心谨慎,只敢腹诽,表面上还是毕恭毕敬,甚至还要完成一些官方指派的写颂诗的任务。

10、从技术操作层面来看,许多中国人认为西方国家动物福利法的规定不可理喻,他们愿意改善动物的生存环境,但绝对不会接受西方国家的动物福利制度设计。

11、双方都没有意识到他们所言背后的这些思想的历史,这种忽视使得双方很难清楚地阐明自己的立场或者达成共识,因为双方都经常认为对方所讲内容不可理喻。

12、更让人不可理喻的是一边竟相欠款,一边是许多政府官员拿着公款去各处著名挥霍,一掷千金,丝毫没有想到他们花的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不可理喻范文第2篇

各种各样的事情都有,或许有些事我们经历过,或许有些事我们闻所未闻。

我突然想起那件难忘的语文课,一个同学做演讲,内容是讲的玄学,其中涉及鬼怪之类的故事,当然真的容易有点儿和科学不搭。我还记得当时同学们都听得兴高采烈,突然语文老师走进来,打断了那个同学的演讲,并且非常果断地对那位同学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你这不符合科学。并且不让那位同学继续演讲下去。

我当时坐在前排,距离他们比较近。我看的很清楚,那位同学是如何尴尬的从讲台上走下来,用自己都已经撑不起来的笑容撑着场面。我记得全班同学的目光都投向前台,每个人都看着这一场变故,语文老师面不改色心不跳地看着大家,丝毫没有考虑到这样做会如何伤害那位同学的自尊,更不会想到这件事情以后会给他留下怎样的阴影。

在他的思想里,或许他只想到了,不能宣传反科学的思想。可是他没有童年吗?他没有过迷恋鬼神之类的时期吗?你又没有亲眼看到,你怎么会相信真的没有?

不可理喻范文第3篇

他们像污染的空气一样存在

结婚之前,我与婆家人几乎没有交往,所以对他们丝毫不了解。虽然和老公同在一个镇上出生长大,但我们直到大学毕业后在远离家乡的同一个城市工作并偶然相遇才走到一起。母亲在知道我们的恋情之后,特意去了他家周围好好侦探了一番,回来后忧心忡忡,因为他家的邻居和乡里没有哪户不说他家人的弊处,有的人甚至把话说得很明:“您把女儿嫁他们家呀,那是往火坑里跳。”母亲在电话里一个劲地嘀咕:“怎么就没一个人说他们家一点好呢?”我笑:“您别信他们瞎说,再说我又不是嫁给他家人,管他们好不好呢!”父母一向民主,虽然心中不愿意,但还是没有阻止我和老公的婚事。

说实在的,我老公的为人是几乎没弊处说的,厚道、善良、诚恳、勤劳,我想真正糟糕的父母是养不出这样的儿子的,但是我错了,结婚后我才发现,他的家人,确实是比较糟糕的。

他们不知道从哪打听到我高中的一段恋情,由此断定我是的女人,多次给我老公打来电话严词警示,甚至托他们的亲戚厉声警告我:不要玩弄宇儿(我老公)的感情,否则他们会去我娘家大吵大闹。

由于我不喜欢铺张,我和老公决定不办婚礼,就请双方家人坐到一起吃顿饭简单礼节一下。谁知吃饭时,我公公含沙射影地指责我父母给的嫁妆太少,还拿出某某邻居家嫁女儿打发了20几万的小轿车来作对比。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反驳:“那您不是一分钱彩礼也没给我爸妈吗?他们养我26年,供我上17年学,还不够吗?”小姑子听我这么说,大声指责我:“你嫁到我们家就应该帮着婆家说话,怎么反帮起娘家来了?”然后又对我老公说:“哥,你这老婆不能要,小心她吃里扒外!”气得我好半天没喘过气来,聚餐当然是不欢而散。

自从结婚后,公公总是打电话来要钱,问我老公要,也问我要。今天说是婆婆病了,明天说是家里的猪病了,后天说是哪里要出份子钱……我们刚凑了首付买了房,两个人的工资也不高,哪经得了他这么折腾呀。于是老公只好苦口婆心跟他们解释我们的困难,谁知公公竟然带着婆婆跑到城里来兴师问罪,还扬言要到我单位去宣扬我不养公婆的丑行,而我这时从他们两个人的秘密谈话中了解到,婆婆没病,家里的猪也好好的,他们手里并不缺钱,就是看不惯儿子的钱从此交给媳妇了……

摊上这样的婆家人,我几乎崩溃。好在老公理解体贴,总是代他家人向我父母和我道歉,忍无可忍之时,他甚至露出了难得强硬的一面,对他家人说:“如果你们再这样不可理喻下去,我就跟你们彻底断绝关系。”这一招还真管用,他们收敛了不少,但仍旧会经常问我们要钱,仍旧会四处说我这儿媳妇和亲家如何如何的不好,偶尔还会弄出让人哭笑不得的小插曲。

面对他们,我真是束手无策。置之不理吧,他们像空气一样存在;跟他们战斗吧,两败俱伤,我也不是善于吵架的人;干脆离婚吧,老公又没什么错,我们感情很好。逼得没办法了,我就只好这样安慰自己:不是总要钱吗?我就当单位降工资了。不是像空气一样挥之不去吗?我就当环境被污染了,好多人不是就长期生活在被污染的环境中?不是偶尔会挑起是非吗?我就当上帝喜欢让我的生活丰富多彩吧。

就这样无奈地打发着与婆家关系僵硬的日子,似乎看不到尽头。

他们是被爱驱使的奴隶

就在我对婆家的情感冷淡麻木到几乎要彻底放弃的时候,家里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老公病倒了。他的背部剧痛难忍,牵扯着手脚使不上力气,连开车都变得困难,去医院检查,医生告诉我们一个可怕的结果――骨癌!我在悲痛之余的第一反应是必须告诉婆家事情真相,因为就他们那样的人,我老公真要有个三长两短,恐怕不会饶了我,趁早告诉他们,还有医生帮着我证明事情真相。

公公婆婆接到我电话后在电话里就大声哭喊嘶嚎起来,山崩地裂悲痛欲绝。就在那一刻,我的眼泪“哗”就流了出来。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原来是我的亲人,无论他们如何为难我,无论我如何厌恶他们,我们彼此都是亲人,有个世界上最温暖的名字:家人。

接到电话的第二天黄昏,公公婆婆带着我的两个小姑子坐了20个小时的火车举家赶到了医院。他们见到医生就下跪,说着难懂的方言求医生救我老公。抱着从老家带来的老母鸡和鸡蛋去医生办公室,流着眼泪跟医生说着好话。医生当然是婉言谢绝,他们无助地退出,回到病房看着他们的儿子、哥哥一个劲地抽噎。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们,我一直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最爱老公的人应该是我,老公得了重病最悲痛的人也应该是我。可是看着他们,我发现自己原来错了,我甚至竟然对他们一点也讨厌不起来了。

就在这时,婆婆突然在我面前跪了下来,说:“小粟,求你救救宇儿!”我愣住了,连忙去扶婆婆,谁知公公竟然也跪了下来,接着两个小姑子,公公还手忙脚乱地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一本存折往我手里塞:“小粟,这是我们所有的积蓄,你拿去给宇儿治病,我们再回家把房子卖了,钱全给你。”看着这阵势,我不知该怎么办,只是哭着叫:“我和你们一样爱他,我会尽全力给他治病的,你们别这样!”

我决定带老公去另一家医院确诊一下,然后再确定治疗方案,婆家人变得特别乖,一切由我拿主意,他们不熟悉医院的操作流程,语言又不通,有劲使不上,只是讨好地帮我做着家务。另一家医院的检查结果天壤之别:不是骨癌,而是淤血!再去第三家,也确诊为淤血!

一家人顿时欢天喜地,我们的心第一次如此靠近。可是,婆家人很快就变脸了,先是急急忙忙问我要存折,然后责怪我没有照顾好老公,害他摔跤造成淤血。这一次,我始终沉默,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想反驳他们了。他们,大概就是因为太爱我老公,爱得如同中了剧毒,心中、眼里都容不下我了吧。我突然有些同情他们,因为他们是被爱驱使的奴隶。同时,我又不由被他们这种蛮横而痴狂的爱所感动。

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我决定想办法跟他们好好相处。

使出三大招改善与婆家的关系

好好相处,说起来容易,可面对这样一家人,做起来却真难,但是事在人为嘛,我先给自己鼓劲,并跟老公说了我美好的和解愿望,老公对我自然是感激不已。看到他那样,我更加坚定了要与婆家人改善关系的决心。

首先,我学会了阿Q精神,调整自己心态,那就是“比下有余”的方法。

同事小雅的婆婆中风在床,他们得请人24小时照顾,光保姆费每月就得2000多,医药费另算。我公婆至少身体健康呀,虽然偶尔也要钱,但每次四五百块也就满足了。朋友丹丹的公公是个酒鬼,喝醉酒就到他们家闹事,有时还闹到单位去,甚至在丹丹面前赤身耍酒疯。我公公可是烟酒不沾,人也严肃正派。同学梅梅的小姑子帮着她老公搞外遇,还唆使他打梅梅,我的两个小姑子可还没这么无聊。另外还经常从电视上看到公婆一家人联合起来动手打儿媳妇的,我倒还没遭遇这样的暴力……总之,相比之下,我还不是最倒霉的。我的婆家人虽然“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这样想之后,心就通了,也就为“和解行动”提供了精神支持。

接着,我制定了“甜言蜜语+糖衣炮弹”的策略。天下谁不喜欢听好话?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

每周我都主动给婆家打电话,厚着脸皮跟他们神侃。“是呢,村上谁不知道爸您能干着呢!”“妈,您做的酸菜真好吃,我同事都赞不绝口呢!”“爸,您来城里过生日吧,让村里人都羡慕羡慕您有个好儿子。”“妈,宇在单位能被领导重用,还不是全因为您教子有方呀。”“大姑子,你身材那么好,怎么保持的呀?给我透露一下秘诀呢。”“小姑子,你皮肤真好,真是天生丽质,追求你的男孩都有一个连吧?”……说几句动听话,只不过费点口沫,却慢慢软了他们的心。

平时,我隔三差五买些礼物寄给婆家。超市经常会有全棉的衬衫打折,我给公婆各买一件;看到哪里鞋子打折甩卖,我给公婆姑子各买一双;冬天来了,大卖场有那种里面毛茸茸的大衣,价钱便宜,看上去却很气派,我也给公婆各买一件……我知道他们也不会看哪种贵,基本上只要是新的,数量多就高兴,我就合着他们的心意买,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效果却很明显,每次收到礼物后都会打电话给我老公,说他们在邻居面前可长脸了。我老公趁机大力宣扬我的功劳,渐渐地,他们似乎也不好意思再说我的什么不是了。

当然,光有精神胜利法和糖衣炮弹是不行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适当“扬威”,要让他们从内心意识到我的优秀,从而心服口服。

老公的生日,公婆小姑子都来了,我自然是热情款待。带他们上街,我故意带到我们单位附近,然后说:“你们都逛累了吧,要不去我们公司休息一下吧。”我们公司是全球500强之一,工作环境自然一流,再加上我在部门任了个小小的职务,同事客客气气,大小也把我当成“官”看。公婆他们只从电视里见过这么气派的工作场面,没想到我就跟电视上那些主人公一样从事着他们眼中的“高档工作”。从单位回来,我感觉他们对我明显客气了很多,心中欢喜,看来这招管用。

闲聊的时候,老公受我所托,有意无意提及某某同事的老婆大骂自己的婆婆,不允许给婆家人一分钱。我们楼上那家儿媳妇每天只去麻将馆,什么事不做,吃穿用都靠“啃”公婆,还要输钱……公婆自然明白老公的意思:你们的儿媳可算是很不错的了!

经过这些招数,婆家人对我的态度可以说是来了160度的大转弯,还差20度就完美了。我也不贪心,慢慢来。总之,成绩已经相当不错。

因人制宜,成功征服

关系改善了,可新的问题又来了,那就是他们住在城里似乎不想回乡下了。这可怎么办呢?我和老公正常的生活明显被打乱。长久这么下去,矛盾肯定又要重现,甚至加剧。我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找点事给他们做。可是4个人的工作,谈何容易?况且他们都没多少文化,又没什么技术,两个小姑子都只勉强上了初中,电脑也不懂。

就在这时,我去一个做钢材生意的朋友家玩,看到他正在卖废铁,收废铁的老头跟我公公差不多年龄,甚至长得有几分像。朋友告诉我做废铁生意其实很赚钱,只要能吃苦。我一想我婆家人太适合这个事情了,公婆都是能吃苦、脑子灵光的人,在老家也做过小本生意,再加上两个小姑子帮忙,他们应该完全可以把废品收购站经营得很好。

加上朋友说废铁正是已经跌到低谷的时候,马上看涨了,要做就赶紧。我立刻和老公商量,拿出积蓄再跟朋友借了几万块,很快就把废铁收购站建起来了。考虑到婆家人可能害怕风险,我采取了聘用的方式,就是他们给我打工,我发工资。公公每月2000元,婆婆和两个小姑子各1500元,效益好的话另外算提成。他们很开心,有工资领,再加上毕竟是一家人,他们干得很起劲。不到一年,我们的废铁收购站就创造了可喜的利润,我果断地拿出2万元奖励给他们。

不可理喻范文第4篇

[关键词]隐喻意识 隐喻能力 词汇学习

一、引言

每一种自然语言中都充满了隐喻。国内外对隐喻的研究方兴未艾。传统观点认为隐喻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是一种语言修饰或语言偏离。奠定现代隐喻学研究的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认为,隐喻更是一种基本的认知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知的、有形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思维、经历、对待无形的、难以定义的概念,形成了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这就是隐喻性认知机制。

当前,隐喻理论诸多的研究主题之一是隐喻研究与语言教学的关系。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出现了一批很有见地成果。大家纷纷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把隐喻认知理论应用于外语教学。现有的研究综合起来有两个特点:一是定性论述的多,定量实证的少。二是理论性虽强,可操作性不强。

本文结合文本阅读和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一个如何建构隐喻意识的理论框架,来提升学生的英语词汇(包括单词、词组、短语、习语等)学习效果。

二、隐喻能力与隐喻意识

检索发现,隐喻能力(metaphoric competence)已成为隐喻研究中常见的关键词。严世清认为,“隐喻能力至少应包含认知主体在不同的认知域之间自发地建立系统的类比关系的能力,认知主体在面临不相容的概念域(即传统上所说的隐喻性表达)的情形时理解其间系统的类比关系以及借助隐喻性认知机制创造隐喻性表达方式使之能引导听者或读者理解不同认知域之间某些独特的关联方式等方面的能力”。王寅、李弘认为,“隐喻能力主要包括人们能够识别、理解和创建跨概念域类比联系的能力,这里不仅包括被动地理解、学得隐喻,而且还包括能创造性使用隐喻的能力,更高目标还包括丰富的想像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能力”。本人认为,同语言教学中的两个目标―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一样,隐喻能力也应是培养目标之一。既然是培养目标,它就不能成为一种训练途径。而真正的训练途径应该是提高隐喻意识(metaphor awareness)。换句话说,训练增强隐喻意识是培养提高隐喻能力的前提和手段。

仿照语言意识的定义,龚玉苗把隐喻意识定义为语言学习者对隐喻形式及功能增强了(enhanced)的察觉程度(consciousness)和敏感程度(sensitivity)。可见,只有察觉程度和敏感程度得到增强以后,才可谓具有了隐喻意识。而察觉程度和敏感程度是可以通过一系列策略训练提高的。

三、隐喻意识与词汇学习

毋庸赘言,词汇学习对于成功的外语学习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中国的大学生面临着繁重的词汇记忆任务。多数学生抱怨英语词汇众多,词义复杂,很难记住并灵活运用。举例来说,课本上标示harbor (v.)有两个意思:(1)心怀,怀有。(2)包庇,藏匿。学生们认为这两个意思与“港口,避风港”的意思相去甚远,难以理解和记忆。其实,如果我们以隐喻性的认知思维来理解:harbor(怀有) strong hatred和harbor(包庇) a criminal正如“港湾”里停放着或护卫着“船只”一样,两个动词义就很容易理解并牢牢地记住了。笔者通过访谈发现,目前学生们普遍缺少隐喻意识,理解、记忆词义大多依靠机械记忆,头脑中没有建立“陌生的、抽象的”概念与“熟知的、具体的”概念之间的联系,词汇学习往往事倍功半。

由此可见,隐喻意识对于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与记忆(尤其是高级阶段的词汇学习)非常有帮助。事实上,有关在词汇教学中增强隐喻意识的必要性已有充分的论述。试验也已表明,提高隐喻意识能明显地提高学生词汇学习效果。

四、增强隐喻意识的理论框架

Boers提出了提高隐喻意识的五个具体目标:(1)认识到隐喻是日常语言中常见的组成部分。(2)认识到隐喻性表达背后所隐含的喻体。(3)认识到隐喻性表达的非任意性。(4)认识到喻体中可能的跨文化差异。(5)认识到隐喻性表达的跨文化多样性。根据具体目标,Boers提出了几种课堂活动来提高学生的隐喻意识。受此启发,龚玉苗提出自己的具体做法:(1)认识隐喻的普遍性及隐含喻体。(2)认识隐喻表达的非任意性。(3)认

识隐喻的跨文化差异。实际上,这几种做法虽然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但失之琐碎,不成体系。笔者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个包括三个层面的理论框架。

1.了解基本隐喻理论是基础

首先,要了解关于隐喻的基本概念,包括古典的“本体”(tenor)、“喻体”(vehicle)、“喻底”(ground),还有“始源域”(source domain)和“目标域”(target domain),以及较通俗的“隐喻性表达”(metaphoric expression)和“喻体”(metaphoric theme,相当于始源域)。其次,要了解并理解常见的概念隐喻(conceptual metaphor)及其分类。据统计,普通语言中大约有70%的表达方式源于概念隐喻。常见的概念隐喻有:ARGUMENT IS WAR, TIME IS MONEY, BODY IS CONTAINER, HAPPY IS UP, SAD IS DOWN, ECONOMY IS MACHINERY, ANGER IS FIRE, LIFE IS A JOURNEY,等等,可分为三大类:空间隐喻(spatial metaphor),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和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再者,要认识到自然语言中隐喻的普遍性,隐喻不是少数有天赋的说话人或专家的专利,而是在书面语和口语中都随处可见的现象。

2.拓展抽象思维和联想思维是关键

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是“思维相互作用的产物。”“它能以已知喻未知、以熟悉喻不熟悉,以简单喻复杂、以具体喻抽象,以通俗喻科学”。因此,隐喻性认知思维实质上就是抽象思维和联想思维。理解上述各个概念隐喻就需要我们运用抽象思维和联想思维。另外,一词多义现象是在一个具体词义基础上引申抽象出其他词义。例如,insulate本是物理学名词(意为“隔热,绝缘”),抽象化以后意为“隔离(使免受影响)”;shield本指古代的“盾牌”,其作用是保护使用者免受伤害,现已引申出与此特点相联系的多个词义。因此,当遇到某个单词有多条释义时,我们要运用抽象思维和联想思维,在多个词义间找到相似点,如能建立起各个词义间的联系,则该单词的多个词义就构成一个词义串,串线就是抽象思维和联想思维。

人类通过抽象思维和联想思维逐步加深对世界的认识,积累更多的知识。隐喻本身就是认知的结果。由此可见,运用抽象思维和联想思维来理解认识隐喻表达可算“对症下药”了。

3.进行跨文化对比是必需

虽然隐喻思维是人类共通的认知思维,但是,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在表达描述相同的本体时可能使用不同的喻体或借助不同的始源域,或使用相同的喻体来表征不同的本体。由此导致的跨文化差异在语言中大量存在。因此,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要多了解这方面的差异。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颜色词(color terms)和动物习语(animal idioms)是存在较多差异的两类词汇。“绿色”在汉语象征“生命,环保,和平”,green在英语中虽然也有“环保,和平”的象征意义,但还有“无经验的;嫉妒的”等涵义。owl在西方象征着“智慧”,而“猫头鹰”在中国文化里则有“不祥,凶兆”的涵义。

了解隐喻表达的跨文化差异不仅直接促进英语词汇的学习,还可因为跨文化差异的多样性而增加学习英语的兴趣。况且,“对这种历史文化差异的认识无疑会促进学生正确对待外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现象,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词汇所涵盖的文化及认知特点是词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因而并不能单凭母语中的概念隐喻任意地理解、产出其在目的语中对应的语言隐喻。”

其实,隐喻意识是伴随着人自幼开始的正常认知过程。一个1岁半的幼儿会指着汽车的车灯说“汽车眼睛”。正如正常的幼儿习得语言是毫无疑问的一样,正常的幼儿或学生也同样能自然地理解隐喻性表达,从而获得隐喻意识这把认知“钥匙”。不过,在学生强化隐喻意识的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替代。

五、建构隐喻意识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座“桥梁”,能把学生从熟知的、具体的“此岸”引导到陌生的、抽象的“彼岸”。教师在上述三个层面上都需要发挥着主导作用。

“语言教师可以利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对于学生来说,隐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可能显得晦涩、枯燥,他们不会主动去接触。因此,需要教师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去介绍一些基本隐喻理论。其次,讲解词汇时不能仅停留在表面所指的意义上,而是要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从“本体”到“喻体”的抽象化过程,借此拓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联想思维。再次,英语教师要利用自己比学生宽的知识面,结合授课内容,穿插一些跨文化对比知识,让学生明白母语文化中的隐喻性表达在异文化中不一定是理所当然的。

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提高隐喻意识,使学生掌握一件自主理解、记忆、使用英语词汇的得力工具,就间接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结语

本文提出了一个如何增强隐喻意识的理论框架,并强调指出了教师的指导作用。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如有意识地把相关隐喻理论编入自己的教案,词汇讲解时着重让学生理解“隐喻化”过程,以及加入跨文化对比的因素,笔者觉得这是一个操作性较强的实施框架。

必须指出:首先,隐喻意识并不是“全效药”,面对不透明习语(opaque idiom)时可能就不奏效。其次,增强隐喻意识只是词汇学习的一种模式,并不能替代其它已确立的模式或方法。

本文的不足之处是缺少数据支持。所以,有关进一步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经过长时间(最短一学期)的训练,通过测试数据来验证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效果。二是根据本文提出的理论框架,编制相关教材,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组织教学,切实加强训练,研究大规模的学生群体使用隐喻意识提高词汇学习效果的情况。

参考文献:

[1]Boers, F. Metaphor awareness and vocabulary retention. Applied Linguistics, 2000, 21(4): 553-571.

[2]Cameron, L. Operationalising ‘metaphor’for applied linguistics research. In Cameron, L & G, Low (eds.). 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1999.

[3]Carter, R. Language awareness. ELT Journal, 2003, 57(1): 64-65.

[4]Lakoff, G. & M.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5]蔡龙权.隐喻理论在二语习得中的应用.外国语, 2003,(6): 38-45.

[6]龚玉苗.隐喻意识与外语词汇教学.外语界, 2006,(1): 40-45.

[7]篮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8]林书武.隐喻研究的基本现状、焦点及趋势.外国语, 2002,(1).

[9]林肖瑜.隐喻的抽象思维功能.现代外语, 1994,(4): 41-46.

[10]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1]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若干问题和研究课题.外语研究,2002,(2): 1-6.

[12]王寅,李弘.语言能力、交际能力、隐喻能力“三合一”教学观―当代隐喻认知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4,(6): 140-143.

不可理喻范文第5篇

一、隐喻的含义

对隐响的语义分析,依据雅可布逊的对等原则和索绪尔的组合、聚合理论以及选择限制条件和“转移特征”等理论,综合考察隐喻意义的生成过程,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隐喻是把聚合层面的意义转移到了组合层面。对隐喻的语用分析,依据会话含义理论来研究如何判断隐喻以及如何运用语用学理论推理隐喻的含义,动态地考察了隐喻的创造和理解以及语境对隐喻的创造和理解的制约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造隐喻应遵循的经济原则、效率相效果原则、委婉原则、美学原则和语体原则等。人的自身隐喻系统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的话,那么用一个客观事物的意象去把握另一个客观事物的意象的隐喻系统就是一个开放型的。这个开放的意象系统既是人们认识发展的结果,也是人们认识进步的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在这个开放的隐喻中,人们才有可能超越自我的界限而进入一个艺术的境地,就是这种开放的概念系统才使文学艺术的隐喻思维有创造的可能。但是,这并不是说人类自身的隐喻系统在获得了一种新的隐喻以后就销声援迹了,这个自身系统仍是隐喻系统的轴心,因为最初的思维和记忆是不容易抹掉的,人们常常回到记忆的起点。人们的隐响意象系统由白身过渡到客观世界中的万物,是认识的一大进展,但这不是认识的终极世界,因为世界的存在不只是物体杂乱无章的堆积,人的认识也不会只停留在物质意识的基础。真正有价值的隐喻,或者说具有认识论价值的隐喻,是在概念,尤其是抽象思维和抽象慨念产生以后。这时,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从客观物体扩大到可感性程度越来越低的一些抽象事物上,这些抽象事物从经验、概念一直到心灵深处的感受,不一而足。随着事物可感性的降低,人们对事物相似性的把握的难度越来越大,对事物间相似性的理解和把握就必须依赖认识主体对这种联系的认识。

二、隐喻的发展

早在击希腊时期,隐喻就被广泛应用于神话和诗歌。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对前人的神话方式感到极其自然,并且他们自己也用隐喻性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体悟,实际上,理解他们的思想说到底是解读他们使用的隐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早对隐喻提出质疑的是隐喻大师柏拉图。亚里土多德在《诗学》和《修辞学》中提出了隐喻的定义、并且详尽地论述了隐喻的种类、性质及其作用。他给隐喻下的定义是作为他对诗人可以利用的名词类型讨论的一部分。他说:隐喻就是用其他事物来命名此事物,这个着名的定义对西方哲学界和语言学界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30年代。亚里士多德根据内容(而非形式)把隐喻分为四类。并提出使用隐喻应该达到的效果:最重要的是使事物活现在眼前。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达样的效果呢,那就是借用表示活动的词句。亚里士多德虽然非常推重隐喻,但他对隐喻的态度还是很辩证的。他认为“措辞只要含有隐喻,就能受欢迎,但是隐喻不能大牵强,否则就难以看出其中的关系,不过也不能失之肤浅,否则就不能给听众留下印象”。

直到二十世纪30年代I·A·理查兹的《修辞哲学》发表才引起了人们对隐喻的特别关注。理查兹认为隐喻不只是一个语言问题,也不是词语层而上的转义,它是思维或思想的一个无所不在的原则。他认为思想就是隐喻性的,同样他不认为隐喻只是普通语言的偏离,而是所有的吉语中都充满了隐喻。由于我们的概念系统的结果也是隐喻的,因此没有隐喻我们将无所适从。哲学家、语言学家和修辞学家都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这两点,他们都把隐喻当作言语风格的装饰品,直到后来人们发现隐喻对我们的经验的影响,这种看法才得到了改变。理查兹说:我们的世界是一个“投射的世界”(Projected word),隐喻的过程即词语意义转换的过程,是建立在隐喻世界的基础上的。理进兹对隐喻的贡献还在于他对隐喻机制的探究。他认为隐啼是不同事物在词或词组交互作用下产生的两种思想。理查兹对隐喻的另一贡献是他认为隐喻两个项的区别性与相似性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