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

生态环境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低结构;材料;生态式;艺术环境

一、创设生态式艺术环境

我们幼儿园是以创意美工特色作为本园的特色教学,这学期,我们每个班的老师都根据本班的幼儿特点确定了一个班本特色,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巧用低结构的材料。让孩子们在开放的环境中,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创新,不仅大大提高了幼儿动手能力,还满足了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创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和孩子们共同想象、共同操作,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做。当遇到较为复杂的环境创作时,难度大的部分可以由老师操作,难度小的部分由孩子们操作完成。同时教师还可根据主题内容,鼓励幼儿充分想象、自由表现,不断累加、丰富环境的内涵,此时环境中的作品在幼儿眼里,会如同己出,幼儿才能真正融入环境之中,环境也因为有了幼儿的参与而显得生机勃勃。自然生态教育环境不仅存在幼儿园之外,在幼儿园里也包含大量

的自然生态教育环境资源。我们可以精心营造具有浓郁生态特色的室内外环境,使室内的环境自然化,生态化、从而给予幼儿丰富的学习、生活体验。

二、巧用材料,开展创意美术活动

在创意美术活动中,操作材料是活动的物质支柱,要积极通过幼儿的操作活动,为幼儿提供符合其思维

特点的材料。而我们收集的这些低结构式材料就体现了这一特点,那么,如何巧妙地利用这些材料来设计创意美术活动呢?

1.根据主题活动选择材料

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投放适宜的自然材料。主题活动的进行是以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而展开的。生态式创意美术活动是与集体活动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在投放区域材料时,我们往往根据主题活动实施的需要。科学地投放与主题相关的区域材料,使主题活动中的集体活动、区域活动能更好地互动,从而使主题的实施更加完整、深入。

为了更有效地发挥自然材料的作用,我们根据教育计划和主题活动,有计划地投放游戏材料。如,“瓶子总动员”是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我们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日常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变废为宝。再让孩子们利用各种瓶子做出了许多漂亮的作品,有些小朋友就做了一个瓶子娃娃,娃娃头是瓶盖做成的,娃娃的手是用废弃的水彩笔做的,娃娃的衣服是用报纸包裹而成的,上面还贴上了各种漂亮的图案。幼儿在不停地摆弄、拼贴,想象力得到了尽情地激发,他们的想象、建构、模仿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增强了他们对创意美术活动的兴趣。

2.利用开放式创意美术活动,提高幼儿创造能力

创意美术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教育活动,有相对轻松活跃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使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创新,同时能大大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首先是材料的投放。创意美术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活动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同时我们发现,越贴近幼儿生活,幼儿熟悉的自然材料越容易被孩子所接纳,特别是幼儿亲自参与材料的收集后,那么他在活动时,或者别人在使用他的材料活动时,他会有一种自豪感,活动显得也更为积极主动。为此我们创意美工材料的投放不仅仅是老师为幼儿提供的,更注重于幼儿参与以及家园的配合。其中“亲亲一家人”“小小蛋儿把门开”“奇妙的声音”等,这一个个创意美工活动都被幼儿轻松愉快地“玩”了出来,而且百玩不厌,幼儿的创新意识也随之大大提高。

3.利用家长资源,挖掘自然材料

家长是教育的丰富资源,正逐步成为人们的共识。为此,作为教师,我们尽力激发家园之间的互动情感,充分发挥家长的最大作用。于是我们让家长收集蛋糕的一次性盘子,鲜花的包花纸,家里不用了的废旧筷子等,家长都会让孩子一起带到幼儿来。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收集这些自然材料的过程中,家长会和孩子一起研究其材料在美术活动中的价值,孩子的学习兴趣也大为提高。如此一来,我们让家长收集自然材料的价值,由家长到幼儿个体,再由家长、幼儿、教师三方面的互动,从中享受创意美术活动的乐趣。

总之,在创意美术活动中,只要我们尽情地发挥大自然、社会所赋予我们的神奇的天然材料资源,用心去观察,有选择地去运用,一定能发挥其价值和作用,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关注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

参考文献:

生态环境材料范文第2篇

(一)抓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生态市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为了认真做好各专项工作,我们按照“有组织机构、有会议部署、有责任分解、有文件要求、有督促检查、有目标考核”六个“有”的要求,高度统一思想,切实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市人大、市政协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多次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工作督查和视察。市人大还精心组织了环保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专题听取了市政府关于生态市建设和环保执法整改工作情况报告。通过统一认识、狠抓落实,全市上下增强了对“绿水青山是湖州的金山银山,生态优势是湖州的最大优势”的共识,将生态优势定位为湖州的立市之本和核心竞争力,并把“生态优市”作为湖州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写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全市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生态市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的良好工作格局已经形成。

(二)抓重点难点

按照加快实现“两个基本、两个率先”的目标,我们坚持“治旧控新、监建并举”,抓住当前生态环保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采取有力措施,攻坚克难,标本兼治,着力加以推进。

一是以五大专项整治为抓手,着力推进环境污染整治行动。今年以来,针对环境污染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认真开展了五大整治:

重点污染源整治。严格按照总量指标,对全市831家污染企业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加强对省、市重点污染源的日常监管,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在线监测或监控,所有运行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均已安装在线监测。对不能做到稳定达标排放的283家排污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和限期改正书,并明确污染治理要求和验收标准,督促开展治理任务。

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整治。不断探索和创新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的工作机制,重点围绕规模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的防治,市政府颁布了划分畜禽禁养区的通知,分批落实了“禁养区”内养殖场关停转迁工作,对9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进行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农村能源生态新模式。通过沼气工程、净化过滤、加工有机肥和直接作肥料的形式,着力提高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安吉县采用工程措施启动了深溪河面源污染整治工作,为全国首创。

长兴蓄电池行业整治。市、县政府出台了《进一步整治和规范蓄电池行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市政府常务会议还专门听取汇报,进行研究。按照“提升一批骨干企业、规范一批达标企业、关闭一批作坊企业”的思路,划定了蓄电池行业禁办区、限制区和集中整治区,推动蓄电池行业规范有序发展。长兴县对铅酸蓄电池行业整治决心大,成立了以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召开动员大会,以“四铁”精神强势推进;关停力度大,全县原有铅酸蓄电池企业175家,通过整治,关停了125家,减少了71.4;治理成效大,督促企业全部安装废气、废水处理设施,污染物排放达到排放标准,39家企业领取了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

区域环境污染整治。全市继续深入开展矿山整治工作,进一步减少了矿山数量,调整优化了矿山布局,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矿运道路硬化、码头整治等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吴兴区开展了铝合金行业整治,对17家铝合金氧化企业发出了环境监察通知书,督促企业完成了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依法关闭了治理不达标的企业。长兴县把20__年作为环境整治年,继续深化喷水织机行业、耐火材料行业等多项整治。另外,南浔区小化工整治、安吉县竹制品加工污染整治也取得新的进展。

居民饮用水源地整治。修订了《划分饮用水源保护区的规定》,了《关于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的通知》。开展了饮用水源地大检查,加大了对饮用水源的监测频次,切实加强取水口管理,特别是搬迁了中心城市西门船舶交易市场,对城西、城北自来水厂水源保护区控制范围内的船舶进行全面清理,确保饮用水源水质。通过对长兴县包漾河附近乡镇喷水织机的集中规划和治理,饮用水源水质得到明显的改善。

二是以创模、创园活动为抓手,着力改善生态人居环境质量。抓住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的契机, 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夯实生态环保基础,努力营造“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生态人居环境。加快截污工程建设,扩大了截污范围,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2.32。以“水清、流畅、岸绿、景美”为目标,开展了“清河道淤泥、清河内网簖、清河内停靠船只、清沿岸违章建筑、清两岸垃圾”的“五清”大行动,实施了长兜港、旄儿港拓浚等工程,把河道变成了城市风景线。扩大了城镇生活垃圾收集范围,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医疗垃圾收集处置覆盖全市所有2302个医疗点。城市绿化工作进一步加快,仅湖州中心城区就新增绿化面积120多万平方米。

三是以监管能力建设为抓手,着力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为推进对污染源的科学化、定量化、法制化管理,开展了大规模的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加快推进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工作,全市重点污染企业和污水处理厂已上在线监控监测设施46台套。加强环境质量监控能力建设,完成了省下达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和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建设任务。出台了《湖州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健全了环境应急指挥系统,配备了毒性因子快速测报仪等一批应急监测设备,加强了环境应急能力建设。

(三)抓特色亮点

一是突出体制机制特色,不断创新工作模式。全市加大财政环保资金投入,建立了生态市建设资金,专项用于生态市建设项目补助。将平均污水处理费从每吨0.41元调整到每吨0.91元,基本理顺了治污价格机制。市区医院污水处理设施运行项目由专业公司市场化、专业化运行管理,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全国污染治理装置市场化运行示范项目。德清县率先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对承担水源涵养、生态林保护任务较重的西部乡镇实行财政保障型体制。安吉县加强了对生态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了生态公益林利益补偿机制,生态资源可入股参与旅游门票分红,保障了林农经济利益,促进了生态公益林建设。

二是突出村庄整治特色,统筹城乡环保事业。以改水、改厕、改路、改线等为重点,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建设了湖州开发区赵湾村等一批在全省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环境美、设施全、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型村庄,省委、省政府曾多次来湖召开村庄整治现场会。在湖州开发区基山村建设了膜法水厂,为解决饮水困难山村居民饮水问题探索了一条路子,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肯定。各地还积极探索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在88个村开展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试点工作,72个村运用美国阿科蔓技术、湿地处理技术、接入工业污水处理站等方式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取得成功。

三是突出优势产业特色,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结合我市纺织、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优势,以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指导新型纺织、新型建材、特色机电、医药化工四大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编制了全省第一个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启动了“3911”工程,围绕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3大任务,提高纺织、建材等9大行业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组织100家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实施100个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安吉县在发展竹产业中,做足循环经济文章,初步形成了从竹根到竹叶的系列开发产业链,对竹子原材料、废料实行全面综合利用,产品开发已形成食品、建材等5大系列700多个品种,以1的产竹量创造了全国20的竹业产值。加快淘汰落后的生产力,今年已淘汰水泥机立窑41座,减少粉尘年排放量近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2400多吨,而且腾空了大量土地和用电量,为生态工业发展让出了发展空间。

(四)抓执法监督

一是坚持末端治理与源头控制相结合。开展了百日环境污染大整治,仅市环保局就出动执法人员965人次,检查企业295家次,立案查处企业21家,限期改正8家,警告7家。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实行环保审批一票否决制,从源头上控制高能耗、高污染项目建设,今年以来共否决了不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73个。出台了《湖州城区“六小行业”管理办法》,对餐饮、娱乐、加工等行业实施集中办公、联合会审制度,从源头上解决环境污染扰民问题。

二是坚持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在开展一系列专项整治的同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制度。注重日常管理,通过白天查、夜间查、面上查、重点查、突击查、回头查、守候查多种手段,进一步健全了日常巡查制度,加强了对企业排污的监管。强化企业环境保护的主体意识,开设厂长经理环保培训班,把环保管理融入企业管理,增强了企业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三是坚持部门执法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在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法的同时,努力调动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向社会公布了12369环境投诉热线、2399866“创模”工作热线,进一步畅通了群众环境投诉渠道。建立了一支608人的市容群众监督总队,对市容市貌进行监督。

(五)抓氛围营造

一是依托宣传媒体造势浓氛围。按照生态建设要做到“广播有声,报纸有文,电视有像,单位和公共场所有宣传品”的要求,向各新闻媒体、社区、文化、教育等主管部门下达了宣传报道任务。在市各大新闻媒体开办了环保专栏,定期编发了生态市建设、“创模”工作简报,在街道、社区以宣传栏、黑板 报等形式加强了环保宣传。配合中华环保世纪行、母亲河千里行等大型环保宣传活动,各级各部门普遍加大了对生态环保的宣传力度。

二是依托创建活动乘势浓氛围。以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为契机,进行了有声势、有力度、有深度的宣传发动,建立了全社会参与、支持创建活动的工作机制。开展了绿色家庭、绿色社区、绿色饭店、绿色医院、绿色企业和“保护母亲河”号等创建活动,增强了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

三是依托督查检查借势浓氛围。按照“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在加强工作检查、督查的同时,积极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生态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督查、视察,认真配合国家、省有关生态环保的检查和督查,有力地推动了生态市建设和环境污染整治工作。

二、各项目标责任制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生态省建设工作

对照20__年度生态省建设工作任务书的要求,我市一类目标考核内容已全部完成。全市没有发生因监管不力、失职渎职造成的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及百人以上恶性环境污染群访事件。全市已落实生态建设专项资金2741万元,大大超出省政府提出的不得少于地方财政支出0.15的要求。长兴蓄电池行业完成环境重点监管区污染整治任务,已通过市级核查验收。德清漂莱特公司也已完成污染治理,污染物排放基本做到稳定达标。

二类目标考核内容完成情况较好,基本达到考核要求。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率为93.7。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1.2,地表水交界断面水质达标率为73.3。20__年全市各主要河流(段)Ⅲ类水水质达标率为71.4%。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进一步加快。以规划为指导,全面形成市、县区、乡镇、村自上而下的创建体系,特色明显。在去年成功创建1个全国环境优美乡、5个省级生态乡镇的基础上,今年已组织12个乡镇申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其中7个已由国家环保总局组织核查,15个乡镇申报省级生态乡镇,其中10个已由省环保局组织核查。安吉县力争明年跨入全国第一批生态县行列,德清县可望在20__年前完成生态县创建工作。加快生态村创建工作,在全省率先制定市级生态村建设标准,结合“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生活污水治理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置为重点,成功创建23个市级生态村。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52.6%,超额完成省考核指标75。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审核和ISO14000认证。目前,全市有25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超额完成省考核指标19,有50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认证,超额完成省考核指标47。

(二)“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

对照20__年度浙江省环境污染整治目标责任书和20__年度浙江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目标责任书的要求,主要工作: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顺利完成2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个大气自动监测站、21个集镇垃圾中转站的建设;二是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整治,除开展长兴蓄电池、德清漂莱特公司污染整治外,还组织开展了吴兴区印染行业污染、南浔区旧馆镇有机玻璃加工企业污染、长兴县喷水织机污染、安吉竹制品加工污染等专项整治,有效控制了局部区域环境质量恶化的状况。三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基本完成9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大力推广农业能源生态新模式,规模化畜禽粪尿综合利用率达到88.5。

(三)省、市人大环保执法跟踪检查整改情况

市政府高度重视省、市人大环保执法跟踪检查整改工作,在去年进行认真整改的基础上,针对省人大提出整改重点,今年年初又对全市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梳理,进一步细化分解了42个整改目标。各地各有关部门紧紧围绕工作目标,加快制定并落实工作措施,确保各项整改及时到位。目前,省、市人大环保执法跟踪检查涉及的长兴蓄电池行业污染、德清漂莱特公司污染、矿山企业污染、南浔区旧馆镇有机玻璃加工企业废气污染、德清新市污水处理厂未投入运行等重点问题,都较好地完成了整改任务。矿山整治工作在去年关闭88家矿山的基础上,今年新关闭矿山28家,累计完成矿山复绿工程37个,中心城区仁皇山、堂子山、肖王山治理复绿工程已全面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城市周边环境。南浔区旧馆镇有机玻璃加工企业废气污染整治,按照“完善规划、控点减量、提升工艺、达标排放、强化管理、确保安全”的要求,将192个加工点集中到25个集中加工区进行生产,较大地改善了周边空气环境质量,目前已邀请省有关部门进行监测验收。德清县新市污水处理厂管网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年底完成总管接入工作,启动试运行。

(四)妥善处置相关专项工作和国家六部委环保专项整治督查整改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治理环境污染妥善处置相关专项行动方案》,对列入省级重点督办的4个环境污染纠纷案件和3个存在环境污染纠纷隐患的案件,深入调查研究,落实相关措施,妥善进行了处置。同时,在全市开展了可能因环境因素引发的排查工作,对排查出的13个环境隐患,由市委、市政府领导牵头负责,分片包干落实整改措施,有效遏制了可能出现的苗头性事件。认真组织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水源保护区巡查和突击检查力度,组织巡查企业1005家次,严厉地打击了违法排污企业,有效地遏制了环境污染反弹的现象。今年以来,全市共接到人民群众反映环境污染问题投诉781件,来信来访27件。群众环境件处结率和反馈率均达到100,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对照生态省建设等各项工作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期望,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亟需解决的深层次问题:一是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河流总体水质呈下降的趋势,环境污染治理与控制的任务繁重;二是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经济发展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三是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难度较大,缺乏成熟治理技术的支撑;四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五是群众对环保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投诉呈不断增长趋势;六是环保能力建设、队伍素质和环保执法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于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我们必须勇于创新、攻坚破难、扎实工作,不断加以解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科学的发展观统领“十一五”期间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把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目标责任制。组织实施《湖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完善有关政策措施。

(二)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推动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环保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大执法力度,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特别是要强化对饮用水源地、食品生产基地的环境保护。加强污染源的长效管理,强化对排污企业的监督检查,全面推行在线监控自动化。要通过12345市长热线、领导下访、下基层征求意见等,进一步畅通群众环保诉求渠道,及时解决群众关心的环保热点问题,不断提高群众对环保工作的满意率。提高处置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突发事件的能力,防范和化解因群众环保诉求而引发的隐患,维护社会稳定。

(三)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 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全面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确保排污总量控制在国家、省下达的指标内。狠抓源头控制,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做到不该批的项目坚决不批,实行环保审批一票否决制。

生态环境材料范文第3篇

为切实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惠民行动,3月30日,省环保局邀请省经委、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省水利厅分管惠民行动工作的领导和具体承办人,在省环保局召开了第一次惠民行动工作协调会。会议听取了小组成员单位的工作报告,探讨了下一步的工作打算,建立了惠民行动联系制度、会议制度、信息报送制度。现将2007年第一季度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惠民行动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省环保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切实把惠民行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一是高度重视,措施有力。省环保局先后多次召开党组会和局务会,学习相关文件,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讲话精神实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制定了落实惠民行动具体措施。二是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成立了以局长田维钊同志任组长、其他局领导为成员的惠民行动领导下组,下设办公室,由副局长谷声文同志兼任主任,加强了惠民行动的组织领导和日常工作管理。三是强化责任,分解目标。为切实把惠民行动落实到具体的单位、企业,强化了全省环保系统目标管理,2月底,印发了《xx省环境保护局关于下达2007年度目标的通知》(川环发〔2007〕16号),把生态环境保护惠民行动目标分解到了各市(州)环保部门和机关相关处室。

(二)突出重点,周密部署,切实加强三个污染源的综合整治。一是以减排为抓手,继续加强工业污染源整治。在历年整治工业污染源的基础上,今年又报请省政府挂牌整治200家工业企业,2月7日,省政府以川府函[2007]30号文印发全省各市(州);3月16日,我局又与省经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07年度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进一步分解目标,狠抓落实。开展了全省污染物总量调查,3月7-8日,召开了“2006年xx省主要污染物总量核算和环境统计年报汇审会”,对2006年各市(州)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情况进行了核算和审查。3月26日,在成都召开了“xx省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座谈会”,邀请了10多位环保专家、学者和16个省级相关部门进行座谈,讨论分析我省减排的难点、重点,探讨减排工作的思路和出路,谋求减排目标新突破、惠民行动新进展。大力加强环境监管,依法打击违法排污企业,对广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违法行为给予了严肃查处。一季度全省共出动监察人员1000余人次,加强了对污染源现场巡查、检查,确保了环境安全,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二是以城市创模为载体,加强城市污染源整治。继绵阳、成都市被评为全国环保模范城市之后,今年,我省已有14个市(县)正积极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在全省开展了城市生活污水厂建设和运行情况调查,加强了已建成的城市生活污水厂正常达标运行监管。2007年3月1日,省环保局下发了《关于对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情况进行调查的通知》(川环办发[2007]19号);2007年3月13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对城市生活污水厂正常达标运行监管的通知》(川环办发[2007]35号)。要求各地加强对城市生活污水厂运行中的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监测力度,确保正常运行,达标排放。三是以改善城乡环境为目标,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推进农村小康环保行动,抓好城乡结合部的污染整治,严防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切实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农膜,督促做好农村改水、改厨、改厕,搞好秸杆综合利用,努力改善城乡环境;大力开展土壤污染源普查和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报请省政府对50家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进行了挂牌整治,省环保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整治落实省政府目标责任有关问题的通知》(川环发[2007]18号),与省畜牧食品局联合向省政府代拟了《xx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07年度畜禽养殖污染源综合整治的通知》,要求各地尽快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畜禽养殖污染源动态数据库,于2007年11月底前完成综合治理任务。

(三)精心组织,强化监管,切实保证人民群众能够喝上干净的水。一是全面划定了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区。全省应划246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3472个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已全部划定,并由地方政府立碑保护,此项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二是加强了城乡饮用水源区的保护。针对今年枯水期少雨多旱、河流自净能力特别差的实际情况,为确保水环境安全,全省环保部门加大了各流域水质监测密度,加大了对各流域内排污企业巡查频率,甚至采取了限排、限产措施,严防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集中力量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省环保局下发了《关于开展饮用水源安全督查行动的通知》和《关于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监管实施一级保护区内排污口取缔目标任务的通知》(川环办发[2007]32号),今年初,省环保局派出10个工作组深入21个市(州),检查指导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排点流域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工业企业,为下一步取缔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排污口打下了基础。三是拟分三个阶段实施取缔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排污口。取缔肥水养鱼、网箱养鱼,取缔、关闭危及饮水安全的污染企业。要求各地制定饮用水源应急预案,建设备用水源,加强水质监测。定期向社会了水质监测报告。

二、省经委开展的主要工作

省经委高度重视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惠民行动,积极与省环保局相互配合、相互联动,开展了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

(一)落实责任,密切配合。省经委会同省环保局下发了《关于贯彻〈xx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2007年度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川环发[2007]25号),要求各市(州)落实整治目标责任制度,落实并上报各市(州)政府和经委、环保部门以及相关企业责任人;要求各地经委、环保局各司其责,密切配合,严格监管,建立治理进展月报制度,定期上报限期治理企业的整治动态情况。

(二)认真总结,巩固成效。认真总结去年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经验,找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对策和改进方向,认真开展“回头看,回头查”行动,结合举报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明查暗访和重点抽查,发现问题,现场责令立即整治或下达书面整改通知,并视情进行处罚,巩固治污成效,严防达标反弹。

(三)组织宣传,增强意识。通过单位网站和职能部门专业网站开辟节能减排专栏,大力宣传国家和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的严峻形势和相关法规政策,提高全民忧患意识和参与热情。积极配合省环保局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宣传教育,切实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通过完善环境违法行为有奖制度,宣传报道先进典型,及时披露和曝光违法排污行为,提高企业守法意识。

(四)专题研究,强化举措。一是强化工业结构调整,有效促进重点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依据《xx省工业优势产业整合与发展规划》及其配套实施意见,围绕高新技术、优势资源、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四大优势产业的36条产业(产品)链,在重点发展的环节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做大做强龙头重点企业,在弥补环节加大工业招商引资的力度,形成优势产业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严格限制和淘汰能耗、物耗、水耗高、污染重的落后工艺、技术、设备和产品,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国家明令禁止、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产品以及关闭死灰复燃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结合区域内的工业结构调整采取措施予以关闭取缔。指导企业在实现达标排放的同时,改进生产工艺技术,推进清洁生产,从源头治理污染。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抓好重点企业的节能工作,通过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资源消耗,促进污染减排。逐步实现工业的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安全发展的新格局,从根本上解决结构性污染问题。二是加强督查督办,有力推动重点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省经委与省环保局密切配合,制定督查方案,定期开展对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的跟踪指导和督促检查。按照要有治理方案、要落实资金、要开工建设、要按时完成、要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五个要求”,督促企业积极筹措资金,制定治理方案,按期施工建设,按照时限和要求抓好治理进度落实,对逾期未完工的一律停产治理,治理无望的予以关闭。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对工业污染源的全面清理和回头看、回头查活动,解决重难点环境污染问题。三是严格执法,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为重点工业污染源综合整治提供保障。加大环境执法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力度,结合每年开展的“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时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和案件,对违法排污、超标排污和污染严重、治理行动迟缓的企业,及时予以披露和曝光,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和高压态势。加大对工业污染治理的投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继续从省工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一定的资金专项用于补助综合整治企业的污染治理项目。进一步加强协调服务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治理方案的制定、治理资金筹集、选择经济实用的污染治理技术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省建设厅开展的主要工作

省建设厅非常重视惠民行动。一是印发了《xx省建设厅关于认真实施“xx十大惠民行动”的通知》(川建发[2007]7号)、《xx省建设厅关于对“三江”流域城镇污水处理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川建成发[2007]82号)。二是3月19日召集了各市、州建设、水务部门负责人和“三江”流域各供排水公司经理以及污水处理厂厂长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省建设系统落实“惠民行动”目标任务。三是与省环保局协商组成三个联合检查组,开展对三江流域已通水投入运行的3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及达标状况、城市污水收集管网现状及收集率、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情况等进行检查,对部分在建污水处理厂进行抽检。

四、省国土资源厅开展的主要工作

省国土资源厅高度重视,落实职责,明确分工,强化督导。为了加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科学、规范管理工作,起草了《xx省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稿),正在征求省级相关部门意见。2007年全省预计实施“金土地工程”项目共计123个,整理规模148.52万亩,新增耕地18.98万亩,预计总投资25.56亿元。目前正在实施的项目62个,整理规模70.2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9.05万亩,预计投资13.71亿元。其中,工程量完成50%以上的项目17个;正在进行施工设计和招投标的项目61个,整理规模78.32万亩,新增耕地面积9.93万亩,预计投资11.85亿元。

(一)积极协调。积极协调省财政厅落实了全省20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资金4000余万元。2007年1月初,已将各项目分解到市(州),落实了项目实施主体、职责,明确了项目实施计划和完成时限等。

(二)狠抓落实。各市(州)国土资源局在完成治理工程勘查与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于2007年1-2月份,组织完成了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单位招投标工作,确定了施工图设计编制单位,并抓紧时间编制施工图设计,为后期实施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三)全力推进。各项目已完成施工图设计的编制工作,进入了专家审查论证阶段。预计此项工作将于4月中旬结束。在各项目施工图设计编制完成并经专家审定通过的基础上,全省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单位招投标工作将于4月下旬全面展开。

五、省林业厅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视,狠抓落实。党组书记、厅长任永昌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厅党组会议、厅务会议、全省林业计划财务工作会议等多个会议上对实施“惠民行动”提出了要求,并责成厅办公室牵头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一是分解任务。召开专题会议对林业任务进行分解,印发了《关于下达各市(州)林业局2007年度工作目标的通知》(川林发〔2007〕38号)和《关于下达厅机关各处室局、厅直属各单位2007年度工作目标的通知》(川林发〔2007〕37号),把任务分解到各市(州)林业局、厅机关有关处室、局和直属有关单位,并纳入2007年重点目标、实事目标考核,实行一票否决。二是按季安排。将任务分解到每个季度,制定了按季工作要求。分别以《关于印发2007年度“xx十大惠民行动”林业相关任务按季工作要求的通知》(川林发〔2007〕46号)和《关于认真落实“xx十大惠民行动”林业相关任务及省委八届八次全会重要部署的通知》(川林办〔2007〕11号)下达各市(州)林业局和厅机关、厅直属有关单位执行。三是督导检查。3月6日至3月底,八位厅领导分别带队赴18市(州)对落实“惠民行动”及其他相关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

(二)大力实施森林管护。实际管护面积3.23亿亩,建设公益林343.75万亩,其中一季度计划为43.84万亩,已完成43.94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273万亩,完成补植面积112.7万亩,占应补植面积的70%。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积极衔接工程建设任务及资金。开展退耕还林2006年度省级复查,3月2日起,派出120名工程技术人员对21个市(州)52个县进行检查,按计划于4月中旬完成。制定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示范项目实施方案,已落实省财政资金825万元,安排在16个市(州)17个县开展竹产业、特色经济林和木质原料林的后续产业发展,还有1000万资金正在安排中。

(三)及时落实资金衔接。“惠民行动”共涉及资金46.3亿元,其中天保工程16亿元,退耕还林工程30.3亿元。目前,天保工程已落实资金11.34亿元,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尚未到省。同时,争取到天保和退耕还林其他辅助建设资金3400万元(林区职工安全饮水、森林防火、天保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发展、林业产业化示范建设等)。

六、省水利厅开展的主要工作

省水利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分解了目标任务,落实了工作举措,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实践新时期水土保持的新理念、新思路,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了全年水土保持工作的良好开局。

生态环境材料范文第4篇

一、存在的问题

(一)大局意识不强。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对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实质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学习,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缺乏总体把握,在个别项目实施过程中,没能站在全市大局中去谋划推进。

(二)思想认识不足。虽然从内心里高度重视环保工作,但对全市的生态环境总体形势,还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全局性、系统性认识还需进一步加强。与市政府环保部门沟通联系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思路的开拓、工作方法的创新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三)工作作风不实。一直以来,特别是中央开展环保督察后,虽然多次组织召开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环境保护各项整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但因工作繁忙,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检查、调研不够,抓环保工作有时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跟踪问效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

(四)压力传导不够。本人能认真学习并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责任规定,也重视抓落实抓整改,但没有严格要求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对违法违规问题进行严肃问责,在层层传导责任上存在递减现象。

二、原因分析

(一)理论学习不深入。学习过程中,没能与时俱进,对新形势下的新发展理念等学习不够深入,从而导致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大部署理解不够全面、把握不够精准,在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方面容易出现偏差。

(二)思想观念更新慢。习惯用旧思维研究新问题,用老经验解决新挑战,对面临的一些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掌握,导致工作措施力度不够。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以完成工作任务为先,缺少认真钻研的态度,面对棘手的问题和复杂的矛盾时,还缺少科学系统有效的工作措施。

(三)政策要求把握不准。对政策要求没有逐条对照,汲取其他经验教训较少,在认知上存在盲区,从而责任传导标准降低,存在一定的隐患。比如在环保督察整改中,认为只要督促相关单位按照要求完成整改任务即可,没有深入研究举一反三。

三、整改措施

(一)强化理论学习。重点加强对新理论、新思路、新战略等方面的学习,切实增强自身大局观,提升政策理解准确度,针对性的补齐大局意识、看齐意识上的短板;拓展学习视野,在绿色发展上多思考、多谋划,提高学用结合效率,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二)提高思想意识。切实提高综合监管责任意识,认清环境保护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潜在价值和长远意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政治自觉促进生态环境保护自觉;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环保问题无小事的思想认识,亲力亲为,实干担当,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工作抓出实效。

(三)坚持问题导向。以此次环保督察“回头看”为契机,充分认识环保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方法,紧盯生态环境重点领域、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整改落实,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项一项的抓落实、一件一件的抓整改,攻坚克难,善始善终。

生态环境材料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材料;生态建材;特性;发展

引言

建筑材料作为能耗高,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工业产业,在改善人居住环境的同时,对人类的环境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如何减轻建筑材料的环境负荷,实现建筑材料的生态化,是建筑材料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目标。为了创造更好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建筑材料的发展总原则应该是:具有健康、安全、环保的基本特征,满足轻质、高强、耐用、多功能的优良技术性能和美观的美学功能;此外,建筑材料还必须符合节能、节地、利废三个条件。

一、生态建材的定义

为了节约能源、净化环境,人们正在研究开发“生态建材”。生态建材属于生态材料的范畴。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以山本良一为首的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小组,他们在研究了所使用的材料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后,认为生态材料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二、生态建材的特性

先进性,它既可以拓展人类的生活领域,又能为人类开拓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环境协调性,它既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危害,使人类的活动范围和外部环境尽可能协凋,又在其制造过程中最低限度地消耗物质与能源,使废弃物的产生和回收处理达到最小,产生的废弃物能被处理、回收和再生利用,并且这一过程不产生污染。

舒适性,它既能创造一个与大自然和谐的健康生活环境,又能使人类在更加美好、舒适的环境中生活。

综合具备上述几种特性的建筑材料就构成了生态建材。也就是说,具有上述特征的建筑材料或工艺技术可称为“生态建材”或“建筑材料的生态环境化技术”。

三、生态建材研究的意义

3.1传统建材的创新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已刻不容缓。

几十年来我国建材工业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高资源消耗的道路。目前大量使用的建材仍然是水泥、钢铁、陶瓷、玻璃、塑料等量大面广的传统建材。由于传统建材一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往往是针对某一个特定使用场合研究开发的,这就导致了传统建材的多样性,以致使用于建筑物的传统建材难以充分回收和再生利用。一方面应积极开展对生态建材的基础理论研究,促进材料工作者和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另一方面可在建筑设计和传统建材的设计、生产、使用、废弃和再生中要更重视生态环境问题,更多地考虑保护环境的措施,努力减轻传统建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逐步改善传统建材对环境的协调性,使大多数传统建材不断创新,逐步发展成为既有优良的功能性又有环境协调性和舒适性的生态建材。

3.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材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可持续发展正是从环境污染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关系角度提出的,人类的发展必须审时度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在行动,贵在创新,哪怕足再小的行动和实践都是可贵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一项开放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部门或行业都不可能独立完成。各级政府和科技工作者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力军。

四、建筑材料生态化的基本途径

当前建筑材料生态化的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对传统建材进行改造尽可能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二是利用各种手段包括最新科技手段开发既有环境协调性,又能改善环境质量的新型建筑材料。

4.1 传统建材的生态化

4.1.1水泥的生态化

(1)加快对企业的技术和设备改造,研究开发新型水泥生产技术,实现环境协调性生产。

(2)研究和开发特种和新品种水泥,扩大和改进水泥的应用范围和使用功能。可适应不同工程的需要,具有了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功效。

4.1.2混凝土的生态化

(1)研发和推广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它应在100~300年以至更长时间内不应出现材质的劣化,长寿即环保。它还掺加了更多的以工业废渣为主的细掺料,节约了熟料水泥,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2)大力推广商品混凝土

现场拌制混凝土,不仅耗用大量人力物力,难以进行质量控制,还占用施工用地,产生噪声、粉尘、污水等污染,采用商品混凝土则可改善上述现象。

(3)加快废混凝土的再生循环,保护生态环境

再生混凝土的开发应用可从根本上解决天然骨料日益匮乏及大量混凝土废弃物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我国每年从旧建筑物上拆下的废混凝土有1360万吨,加上新建房屋产生的4000万吨废混凝土,数量巨大,必须加紧开发利用。与天然骨料比,再生骨料空隙率高,吸水性大,强度低,所以必须加大技术研究力度,解决其强度、收缩等问题,才能扩大废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率和使用范围,为混凝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4)使用和研发绿色混凝土外加剂,防止室内环境污染

外加剂的使用,促进了混凝土新技术的发展。然而人们往住只重视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忽略了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必须开发新型无毒高性能外加剂,随着建筑行业的技术进步,外加剂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更为明显,必将成为生态混凝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分。

4.1.3墙体材料的生态化

实心粘土砖的发展是以大量毁田,消耗能源和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的。而新型墙体材料具有减轻墙体自重,节约原料和土地,降低建筑造价,隔热保温等优点,是推进墙体材料生态化的必由之路。

4.2 采用高新技术研制与开发生态建材

4.2.1 采用高新技术研发功能性生态建材,净化和改善环境

传统的建筑材料大多是资源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不仅消耗掉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将高新技术应用于建筑材料有助于实现其向科技密集型与资源集约型转化。纳米科技为建筑材料的生态化带来了新的希望。纳米材料可与许多建筑材料结合制成新型生态纳米建材,如纳米涂料,纳米玻璃,纳米陶瓷等,可具有防霉抗菌及其它污染物净化空气抗红外线等多种功能。纳米技术也可用于保温绝热材料中制作纳米孔超级绝热材料,还可用于塑料、混凝土等传统建材中予以改性。

4.2.2利用太阳能减少能源消耗,实现建材生态化

人类的能源危机日益加剧,如何节约能源和利用新能源,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太阳能在实现建筑材料生态化的过程中潜能巨大。目前国内外对水泥混凝土制品实行太阳能养护,如何利用太阳能开发生态建材是需要继续研究的重要课题。

五、生态建材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