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球的心声

地球的心声

地球的心声

地球的心声范文第1篇

“呜呜呜呜呜”地球妈妈默默的哭泣,抽咽着。今天,让我当她的知心朋友,问问她到底是怎么了。

“地球妈妈,别哭了,告诉我怎么了呀?”孩子,你好,我是一个可爱而又美丽的地球。虽然,我和渺茫的宇宙相比,看似一叶扁舟,但在我地盘上,却生活这许许多多的人类。我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精心地呵护着他们。从此,我们像一家人一样,每天快快乐乐的生活着。可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人类们渐渐地,渐渐的来伤害我,各个都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迫害我。我的地球表面有五大洲四大洋,分别住着各国的人们。如今,人们已经不再爱惜我了,我也不在是以前那个美丽的我了!美国和伊拉克两年的战争,把我打的是遍体鳞伤。我那蔚蓝色和青绿色的衣服,已不再那么鲜艳了,全都退了色。

一天,小鸟想我诉说,它们的家园毁了,没有了家,就没有了生命。藏羚羊像我诉苦,说我的教导无方,是孩子们杀害了他们的同胞。听了动物们 向我发出的怨言,让我既悲伤,又生气。为什么都是我的孩子,大家却互相残杀呢?

人类们,不再那么团结,把垃圾到处乱扔,扔在了海里,扔在了河里,扔进了我的心里,那是我的皮肤呀!那是我的血液呀!就这样被你们污染。面对孩子们的“罪”我只有一味的忍耐,,因为只有你们才能救我!!!

地球的心声范文第2篇

中级班 刘艺彬

“哇!”“啊!”“别过来,别过来呀!”“走开,快走开啦!”……咦,同学们的叫声和着气球的爆炸声,充斥着整个教室。那么可怕,那么恐怖!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课了,老师拿出一堆信封,说:“今天呀,我们上作文课,我给大家准备了礼物,你们猜是什么呢?”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议论着:“红包?”“玩具?”“一封信?”“修正贴?”……老师笑了,说:“都不是,你们看了就知道了!”同学们拿出来一看——原来是气球。大家异口同声失望地说:“气球呀。”王天勤趁机插上一句:“老师,你把我们当三岁小宝宝了吧!”老师笑呵呵地说:“气球是今天我们上课的道具,我们来挑战自己,把气球吹爆!”

同学们齐刷刷地望着老师,眼里充满了疑惑。

第一个当然是老师吹了。老师拿出一个粉红的气球,嘴巴对准气孔,使劲吹起来,一会气球就鼓鼓的了。吓得李老师附近的女同学都大声地尖叫“啊!——”只听“啪”的一声,气球爆了,大家吓得猛地一震,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

第二个上台吹气球的是王天勤。他一上台就鼓着腮帮子使劲吹起来,三下两下气球就比脑袋还大了。吓得洪丽直冲我们边上来。王天勤见了,干脆对着洪丽吹,洪丽被吓得大惊失色。我想:这气球真是太可怕了,平时看它那么温顺,原来是“球”面兽心啊。我可不敢吹气球了。

“啪!”“啊——”气球的爆炸声交织着女生的尖叫,充满了教室,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太恐怖了!

地球的心声范文第3篇

“咚,咚,咚,咚……”鼓声停止了,教室里顿时喧闹起来,尖叫声,拍桌子声,笑声,叫声响成一片,你听,“陈少卿来一个,陈少卿来一个!……”这叫声最后竟不约而同起来,响彻整个六(16)班教室!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民间游戏——击鼓传花,可是我们却照样玩得如此疯狂。

又一轮游戏开始了,茅老师双手持棒,有节奏地敲起鼓来,三个小皮球(一个传好再传另一个皮球),则随着激烈的鼓声在同学们的手上传递着。呀,有一个从何兆的手里传过来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口,既紧张又兴奋,这个球像一个即将爆炸的炸弹,在我们的手中一刻也不能停留。渐渐地这个球向我逼近,可是就在传到叶雨婷手里的那一刻,球却滚到了地上,我跟她连忙弯下身子找球,刚蹲下,我俩的头就“咚”的撞在一起了,发现目标,刚想伸手去捡“咚”的又是一下,终于这个球被我们捡起来了,我连忙传给盛律律,盛律律想戏弄一下谭虹,便拿着球不肯放,谭虹可着急了,不停地跟盛律律讲好话,他见软的不行便来硬的,硬是抢了过来传给了唐加成。

第一个球顺利的进行着,光顾着看好戏的我完全忘了第二个球的存在,过了一会等我回过神来,这个球已经在我的桌子上了呆了很长时间了,我“啊!”地尖叫了一声连忙把球传给盛律律,就在盛律律传到第二位同学时鼓声停了,我拍拍胸口,吁了一口长气,“差一点!”我说道。看到了球“花落谁家”之后,我们便全体拍起桌子,但是嘈杂的响声中有着一路清晰的声音:“猴子,猴子,猴子(唐加成的绰号)。”唐加成不得不“钻”出来唱了一首只有他自己才听的见的歌……

小球不断地从这个人的手里传到另一个人的手里,又从那个人的手里传到另一个人的手里……教室里依旧充满了尖叫声,拍桌声,笑声,叫声……那一刻,我们好开心呀!

地球的心声范文第4篇

每次出门前,小精灵会在身上喷一次精灵水,这样,你就看不到她的样子了。(喷水声4秒)

小老鼠坐在草地上望着天空发呆,小精灵轻轻地吹一口气,(变声4秒)就把她心爱的草莓发夹藏进了口袋里。小老鼠当然什么也没看见。直到回家,妈妈问:

妈妈 “咦?小老鼠,你的草莓发夹呢?”

小老鼠才去摸脑袋,可是上面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了。 “哇”一声,小老鼠稀里哗啦地哭了起来,眼泪流个不停。(配哭声)

旁 小狗熊在草地上踢足球,小精灵轻轻吹一口气,(变声4秒)就把他心爱的圆溜溜的足球藏进了口袋里。小狗熊当然什么也没看见。他还以为小足球滚到哪个角落躲起来了呢。于是,他跑东跑西去找足球,结果天黑了也没找到。“哇”一声,小狗熊稀里哗啦地哭呀哭,眼泪流个不停。(配哭声)

小男孩在院子里玩水枪,玩累了,就坐在摇椅上打盹。迷迷糊糊的时候,小精灵轻轻吹一口气,(变声4秒)就把他心爱的小手枪藏进了口袋里。

旁 小男孩当然什么也没发现。等他醒来的时候,小手枪不见了。小男孩跑去问妈妈:

小男孩 “妈妈,是你把我心爱的小手枪收起来了吗?”

旁` 妈妈摇摇头。小男孩跑去问奶奶:

小男孩 “奶奶,是你把我心爱的小手枪收起来了吗?”

旁 奶奶也摇摇头。“哇——”,小男孩稀里哗啦地哭了起来。(配哭声)

小精灵的妈妈正好路过这儿,(配三人合哭声)她听到了小老鼠的哭声,小狗熊的哭声,还有小男孩的哭声,马上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旁 精灵妈妈赶紧回家,看到小精灵头上戴着小老鼠的发夹,正在一边射小水枪一边踢着足球。

精灵妈妈“呼——”吹了一口气,草莓发夹马上就像大螃蟹的钳子把小精灵的脑袋夹疼了。

小精灵 “哎哟哎哟,讨厌的发夹。”

旁 小精灵气呼呼地把发夹扯下来。看啊看啊,足球滴溜溜地在空中转了一圈后,狠狠地打中了小精灵的屁股。

小精灵 “哎呀,好痛啊,讨厌的足球。”

旁 小精灵猛地踢飞了小足球。

旁 小水枪更是厉害,它在半空中跑来跑去,一会儿把水射到小精灵的眼睛里,一会儿又把水射到小精灵的鼻孔里。

小精灵 “哎呀哎呀,透不过气来了。”(配哭声)

旁 小精灵稀里哗啦地哭起来。精灵妈妈说:

妈妈 “这些都是别人心爱的东西,它们想回到自己的小主人身边。不然的话,它们就会发脾气,就像现在这样。”

地球的心声范文第5篇

关于“全球之声”网站

“全球之声”网站(Globalvoiceonline,org)自称是一个非盈利性的全球公民媒介。它于2004年底由CNN驻北京记者站前主任Rebecca McKinnon(现在香港大学新闻与媒介研究中心任教)以及Ethan Zuckerman在哈佛大学法学院建立。它的成立得到了该学院“伯克曼因特网与社会研究中心”的资助。在“全世界都在说话,你在倾听吗?”的口号下,“全球之声”现在跟踪世界16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公民新闻(Citizen Journalism)内容(主要是博客内容),并选择其中“最有趣的”帖子由懂该国文字的外国人进行翻译和评沦。提供给美国和西欧读者,让“美国以及西欧读者了解发生在第三世界国家的、为传统媒体所忽略的新闻”。

根据其网站上提供的信息,“全球之声”试图达到以下3个目的:

1)通过发现和链接发展中国家的公民媒介内容(文字、照片、博客、播客和其他形式),唤起人们对发生在这些国家的“最有趣的对话和言论”的注意。

2)通过向“公民新闻工作者”提供免费培训、网络教程和网络工具等,“使发展中国家的各种声音能够便利以及安全地得到表达”。

3)支持全球范围内的言论自由并保护“公民新闻工作者”报道本地事件和言论而“不必担心受到所在地政府的审查和迫害”。

“全球之声”关注中国政治

和人权状况

“全球之声”诞生4年多以来,由于其聚合的博客新闻内容的即时性、另类性和鲜活性,很快在网络空间形成了一定的影响。2006年“全球之声”获得了美国Knight-Batten新闻创新奖,获奖理由是:“全球之声”“创新性地在人与新闻之间建立起了一种新的联系”。

另外,根据2008年11月30日Alexa数据,“全球之声”网站的全球排名为22,646(2007年5月为44,332),超过了我国英文《上海日报》网站()的全球排名(38,919,2005年5月为47,034),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从内容上看,“全球之声”主要关注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的政治和人权状况的意图非常明显。如,据能获得的数字,从2004年底网站成立到2007年5月15日的不到3年的时间里,“全球之声”所翻译报道的“公民新闻”按来源地分,条数最多的前五名为:中国(1589条)、俄罗斯(1006条)、印度(994条)、伊朗(822条)和尼日利亚(635)。而其关注的内容则主要分布在:政治(4192条)、政府治理(2870条)、人权(1997条)、国际关系(1980条)、艺术与文化(1925条)、媒体(1733条)、历史(1701条)、战争与冲突(1630条)和言沦自由(1589条)。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全球之声”主要在传播关于中国的政治、政府和人权等方面的内容。

“全球之声”的影响力已经引起世界主流通讯社注意。路透社早在2005年末就开始资助“全球之声”。网站创始人Zuckerman认为,网站与路透社合作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帮助路透社,以及全球(传统)新闻媒体圈更好地理解博客等公民媒介如何影响传统媒介”。他指出,博客提供的信息、观点和视角能够很好地补充传统新闻的不足;博客和新闻工作者并肩工作“能更准确和更负责任地描绘世界的事件和观点”。

“全球之声”对中国对外传播的

影响和警示

“全球之声”为发展中国家的对外传播带来新的障碍近年来,由于成本高昂,发达国家国际新闻报道的篇幅和制作投入都遭到了大幅削减。而随着“公民新闻”的兴起,直接使用国际新闻发生地的“公民新闻工作者”的报道已经被视为降低国际新闻报道成本的“创新”途径。

“全球之声”立足美国,其编辑人员以英语为母语并且掌握被报道国家语言。他们自己挑选发展中国家的博客内容并翻泽和评论。这种低成本、高效率,且具有相当传播效果的新报道方式,很容易与亟待降低成本的传统新闻媒体一拍即合,如路透社非洲新闻网就已经采用“全球之声”的博客新闻。

笔者认为,传统新闻机构将国际新闻报道外包给像“全球之声”这样带有强烈政治意图的网站必将严重影响传统媒体国际新闻报道质量,给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报道带来新的障碍。

“全球之声”关于中国的报道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和平衡性原则从“全球之声”对有关中国的内容选择来看,新闻的准确性和平衡性这两个衡量新闻质量的标准“全球之声”都没有遵守。由于博客作者身份及内容的真实性难以核实,公民新闻一直面临着信任危机。但“全球之声”并没有提醒读者注意公民新闻的这一局限性。在其网站上,大量关于中国的新闻,虽然“有趣”,但准确性令人怀疑,报道内容严重不平衡,网民非理性言论不断出现。翻译报道中充满了“据说”等词,所引用的数字也没有交代来源;对未经证实的“事实”和粗言秽语都照收不误,全部翻译成英文,提供给英语读者。某些网民在网络空间有过激的言论不足为怪,但作为以报道“网络空间的对话”为己任的“全球之声”,对这些言论信以为真,并当作“体现民意”的宏大叙事,煞有介事地翻译成英文提供给国际读者,这不是太不专业,就是居心叵测。

事实上,“全球之声”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其新闻选择标准上的偏差。“全球之声”对公民新闻的选择标准一直是:任何编辑们“觉得很有趣的”内容。Zuckerman表示,尽管“全球之声”每天有130万的独立访问量,但它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保持读者和翻译志愿者的兴趣。他说,在未来的几年里,“保持读者兴趣”将成为“全球之声”的主要任务。那么,就关于中国的报道而言,如何保持西方读者对中国的阅读兴趣呢?结合“全球之声”的宗旨和已有的关于中国的报道,答案似乎不言自明。

“全球之声”对我国对外传播

手段创新的启发

作为一种问世不久就能产生较大舆论吸引力的网络传播工具,“全球之声”对我们的对外传播工作不无启发。

“全球之声”的最大特点是多种语言内容的提供。这是建立在其所使用的(少数是聘用,多数是志愿者)具有丰富国际经验的双语人才基础上的。如其创始人之一Rebecca是一个中国通,1998-2001年曾任CNN北京部主任。她具有极高的汉语水平,能在听中国人发言的同时用笔记本电

脑将发言内容转写成英语发表在其博客上。“全球之声”中国内容的编辑“John Kennedy”(显然是一个假名)说道:“语言只是一门工具,因此可以给予。中国给了我中文,所以我通过在‘全球之声’上写博客以及做翻译志愿者来回报中国。”

“全球之声”现在有20名左右、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编辑人员,基本都能说两种以上语言。“全球之声”关注的“公民新闻工作者”都居住在他们所报道的国家。同时还有一批志愿者义务地聚合其所在国家的博客内容并定期对这些内容做出综合报道。“全球之声”网站还提供RSS服务,供网民订阅这些信息。

“全球之声”设置了9个区域编辑(加勒比、高加索/中亚、东/中欧、拉美、中东/北非、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撒哈拉南部非洲)和9个语言编辑(阿拉伯语、汉语、法语、波斯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日语和韩语)。以上语言的公民新闻都可以迅速地被志愿者翻译成英语提供给全球读者。“全球之声”也组织志愿者将英语世界的新闻报道翻译成班哥拉语、汉语(简体和繁体)、法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俄语。这一机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语世界与非英语世界之间信息流动的不均衡。

在我国,缺乏高端的英语新闻人才一直是我国对外传播的巨大瓶颈。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黄友义曾指出:

“国际翻译界有一个共识,翻译工作者应该把外语翻译成母语,如果试图把自己的母语翻译成外语,是自不量力的,在职业上是一种错误的选择。……(但是)世界上没有这么多的外国人(来从事中文到外文的翻译工作)。现在学中文的外国人多了,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将来中译外就应该是他们来做的工作,但这不是三五年内能够做到的,或者说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需要靠中国人来从事中译外的工作,这里有历史的因素,也有文化和现实的因素。”

“全球之声”联合部分懂英文的中国志愿者,以及更多的懂中文的外国人,在跨越中英文语言障碍实现更有效的中外信息传播上实现了以上“由懂中文的外国人来翻译中文”的理想,虽然令人遗憾的是,它并没有翻译和传播我们希望其翻译和传播的东西。这无疑值得我们深思。多语种、非盈利的“志愿者”模式有助于克服我国对外传播中的语言障碍。笔者认为,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全球之声”的运作模式,实施以下措施:

1、鼓励具有对外传播经验并有良好英语写作能力的国人使用英语写作博客,对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各种新闻进行个性化的报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新闻聚合网站,将这些数量众多的英语博客内容聚合在一个平台上,做到实时、个性和鲜活地呈现中国新闻。

2、按照非盈利的方式,选择一批精通中英文(或其他语言)并了解西方受众接受心理的人作为发起人或主持人,实施一个志愿者翻译项目。

利用中国英语学习者提高英语的愿望和传播中国的热情,发动他们积极参与项目,自愿认领每日更新的“鲜活”内容进行翻译。语言能力高的网民志愿者则可以通过Wiki或其他方式对译稿进行评分和修改,最终得出最佳译稿,统一在项目主站上。

在激励方式上,可以根据翻译志愿者的翻译质量和读者打分来授予相关志愿者网络荣誉。这样泽者可以学习提高,修改者可以获得声誉,国家则可以低成本、及时、高效和大规模传播英文信息。在这个项目中要注意积极吸引海外中国留学生、国内外友好外国人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