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地球小卫士

地球小卫士

地球小卫士

地球小卫士范文第1篇

由于人类的肆虐,地球已经变得伤痕累累。因此,有许多恶魔想来毁灭地球。为了地球,我???地球小卫士挺身而出。

恶魔可真多呀!有恶臭的河流,无垠的沙漠;干涸的沟壑;无情的风沙,秃秃的树墩;刺鼻的浓烟……个个都是狰狞百变,都想要毁灭人类,毁灭地球!这是为什么?我这个地球小卫士百思不得其解。便去地球探了个究竟……原来,那一条条散发着恶臭的河流,是因为人类乱扔垃圾,药瓶、死猪、破鞋……在河里随处可见,人们建造工厂,把污水排入河流,这些都导致了河流变黑、发臭。那无边无际的沙漠,也是人类所致。人类胡乱砍伐树林使一片片绿洲变成了荒凉的沙漠,食草动物大量繁殖,使青草愈来愈少,水土流失,也变成了荒芜的沙漠。秃秃的树墩是人类破坏环境的又一“杰作”。他们为了利益而疯狂伐木,小鸟没了家,松鼠没了窝,家园没了防护墙。还有那刺鼻的浓烟,是人类那一个个伫起的烟囱里冒出来的,是一辆辆车子的排气管冒出来的,那乌黑刺鼻的浓烟,使蓝天污浊,整个世界灰蒙蒙的……

啊!原来是这样。真正的恶魔原来是人类,人类才是毁灭地球的罪魁祸首!我想:人类还没有醒悟吧,他们根本不知道,正是他们使地球一步步走向毁灭的。不,我一定要拯救地球,因为我是地球小卫士。于是,我便开始行动,与恶魔们开始战斗……我发明了一种超级清除剂,用它清。除了河流里的乌黑与恶臭,使河水变得与以前一样清澈,水中有鱼虾嬉戏;接着我又用绿树、青草使无边无际的沙漠又变回了一片片绿洲,树丛中,还有小溪潺潺流动;紧接着我又把一棵棵小树植起来,小树长成大树后,小鸟有家了,松鼠有窝了,我们的家园也有防护墙了,自然界鸟语花香,多么和谐;我还用小云絮把刺鼻的浓烟全吸走,顿时,天变得蔚蓝了,云变得洁白了小鸟能自由飞翔了。……经过艰苦奋战后,恶魔终于被我消灭掉了,地球终于被拯救了。

但是,地球小卫士消灭恶魔只是一小部分,还有许多恶魔在威胁着人类,威胁着地球。因此我在此呼吁:让我们携手共同爱护家园,保护环境,争做地球小卫士吧!

地球小卫士范文第2篇

不,我不愿意。

我愿化作一名地球环卫战士,来拯救地球;我要让人们知道你们违背大自然的结果是--破坏了自然景观之美、自然动态之美和天籁之美,同时,也处于恶劣的环境威胁之下。

南丁格尔曾说过:“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清洁空气,二、澄清流水,三、流通沟渠,四、扫洒屋宇,五、日光充足。”假如我是一名地球环卫战士,我愿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是大自然变得更加清新自然,让人们拥有安逸的生活;假如我是一名地球环卫战士,我愿每一天用吸尘器回收空气中大量的污染颗粒,让空气中弥漫出的清新的味道每天都伴随在你们的身边;假如我是一名地球环卫战士,我愿化成一只巨大的鲨鱼,把大海中的污水统统吞入我的肚子里,使大海不再伤心地哭泣;假如我是一名地球环卫战士,我愿做一个修理渠道的工人修好所有的沟渠,让大海、长江、河流之水都汇集在一起;假如我是一名地球环卫战士,我愿做一名勤劳的帮手,把千家万户的打扫得窗明几净;假如我是一名地球环卫战士,我还愿变成高高挂在天空中的太阳,用充足的阳光,照耀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让世界更加充满生机。假如是……

地球小卫士范文第3篇

5天做出人造卫星

13岁的科西尽管年龄小,却拥有过人的智商,他正在比德学院读书,与那些年龄比他大一截的学生们一起上课,学习电子工程等高深的专业课程。而其中的数学课程,相当于大学博士水平。

尽管如此,亚历山大却对学习充满了兴趣。由于成绩优异,他被评为“比德学院年度工程师”,并且受邀前往纽卡斯尔大学,与那里的博士生一同工作5天。起初,那些博士生都没把小科西放在眼里,以为他只不过是个啥也不懂的小男孩。但令他们大吃一惊,小科西竟在他们的帮助指导下,仅用5天时间就做出了一个简易的人造卫星。

被绑在气球上放飞

这颗简易人造卫星上搭载了一颗被取名为“Pong-sat”的太阳能感应器,以及一个乒乓球大小的数据记录器。而科西的工作是对感应器在太空边缘所记录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以便权衡将太阳能板安装在地球大气层还是外太空更有利。

科西解释说:“‘Pong-sat’包含一个微电脑和一个感应器,只有乒乓球大小,能用来测量太阳能的流动。我们发现,如果太阳能板放在没有大气层的外太空,侦测时就可获得良好的光线,但蓄积的电力却可能会因温度因素而削弱。所以我们需要许多实际数据用来分析,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更多资料。”

最终,“Pong-sat”卫星被绑在一个气象氦气气球上,成功放飞到30公里的太空边缘。在太空边缘停留一段时间后,最终它落入到美国内华达州的沙漠里。卫星上的乒乓球传感器已被找到,其中记录的数据将为之后的研究提供宝贵数据。

科西说:“这颗卫星先是被一个气象气球带到了太空边缘,当气球最终爆炸后,降落伞又带着卫星降落地球。我非常期待它传回的数据结果。这真的非常好玩。”

惊人成就传为佳话

比德学院的副校长艾伦·康纳也说:“科西虽然非常年轻,但却令人难以置信地能够理解电子工程,更令人惊奇的是,他已经把卫星送入太空。可以预见他长大之后在科学领域将大有作为。”

地球小卫士范文第4篇

1997年6月30日,香港回归前夕,一颗特殊的“卫星”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经过三天三夜的飞行,该卫星悄然飞临月球。很快,这颗卫星便在月球引力的作用下,急剧坠向月球,最后撞击到月球表面。卫星撞落地点与计划地点分毫不差,远在千里之外的美国月震仪清晰地记录到了撞击余波。后经证实,中国向月球上发射了一枚铁质标志……

上述场景从来没有发生过,只存在于一些科学家的脑海里。提到那次探测月球的“冲动”,中国探月计划“嫦娥工程”高级顾问、前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说:“当年为了庆祝香港回归,的确有人建议往月球上发射一个象征中国在航天上的能力却没有任何科学目标的铁质标志,希望将其永远地‘镶’在月球上,以此扬国威、鼓志气。”据说此事当时确实得到部分专家的支持,他们向政府打报告,并保证在香港回归前完成发射任务。但此事后来被否定。

“因为看不到什么科学意义。”欧阳院士说。

探月“萌动”之“宋健论箭”

与上述设想异曲同工,年过花甲的王旭东教授谈道:“1994年,宋健院士更早就提出过类似的想法,他当时建议利用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试验发射月球探测器。但由于当时地球与月球之间的测控等能力尚难于满足轨道飞行的要求,不能保证准确控制探测器,充其量只能‘打中’月球,实现不了‘探测’的目的,而且还要花上十多亿人民币,也就作罢了。”

王旭东教授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员,如今已经退休。虽然,他在当前实施的“嫦娥工程”中不占一席,但他和他的导师杨嘉墀院士,却是当初最早推动深空探测、最了解中国探月历程的人之一。

宋健的探月梦可谓中国科学家对月探测沉默良久后的一次“萌动”,如果说“嫦娥工程”最初的酝酿肇始于此,那么到2003年2月,原国防科工委宣布探月工程正式实施,“嫦娥工程”整整分阶段论证了10年。

:先把地球上的事做好

为什么中国科学家对探测月球会有这样一次“萌动”、一次“冲动”呢?探月工程为何会经历如此长的酝酿过程?

“1970年后,我们国家探测月球的潜力一直都是具备的,尤其在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的国情允许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提到这,在探月工程早期酝酿阶段,奔走于各次探月会议,对其间历程如数家珍的王旭东教授感触颇深。他说:“包括钱学森那一代科学家对探月都是很有想法的。”

“在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之后,就有科学家向国家建言马上开展月球探测工作。但是,当时的总理否定了这个想法。”

“不过,”王旭东教授说,“现在想来,的那个决定是很英明的。当时,既搞‘两弹’、又搞卫星,还处于那样一个艰难时世,全国人民省吃俭用,供科学家所作的研究已经到了一种极致了。我们没办法跟美苏竞争,追赶那趟末班车是不明智的。”

“其实大家心里也都很明白。啃着咸菜,研究火箭,研究卫星,能不明白国家的窘境?所以,说‘我们不搞太空竞赛,不登月,要先把地球上的事做好’之后,老一代科学家们也就认同了那个决策……当时,不仅探月构想,已经启动了一段时间的载人航天工程也被束之高阁。毕竟只有中国的总理最了解中国的家底。”

几十年后的今天,许多参与“嫦娥工程”的老科学家,对当年的那句话依旧耳熟能详。几十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终于到了可以考虑“地球外的事情”的时候了。

“嫦娥”现身

“探月计划从开始规划到正式实施的10年间,主要是在进行论证,而且是那种反反复复的论证。”如今回忆起来,欧阳自远院士如数家珍:“首先,863计划接受了我们的课题申请,论证中国的探测月球有没有必要,是否可行?相继,得到中国科学院高技术局创新经费支持,论证中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与长远规划;后来继续支持设计《我国首次月球探测的科学目标与有效载荷配置及技术要求》。探测的科学目标是否贴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又符合国际未来深空探测的发展趋势?再次,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就是如何做,即工程的实施方案。这些都需要进行系统的论证。”

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对欧阳自远语重心长地鼓励说:“要吸取上一次月球探测计划失败的教训,首先要有明确的、先进的和有创新思路的科学目标,你们做到了;要精打细算,不能不切实际报经费,你们做得很好。我相信,你们的方案一定会得到中央的支持。”

在论证的几年里,召开了大大小小的涉及各类主题的月球探测研讨会。王旭东教授认为,1997年的第71次香山科学会议,是当时酝酿阶段的一个重要插曲。

1997年4月,杨嘉墀院士、王大珩院士在北京主持了第71次香山科学会议,探讨了“面向21世纪的空间科学与探测技术”。陈芳允、艾国祥、欧阳自远等12位院士及来自空间领域的近4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讨论。

曾经倡导实施“863计划”的四位院士中的三位(杨嘉墀、陈芳允、王大珩),在会后再次发起了“月球探测建议”的倡议,引起了众多科学家强烈回应,在当时颇具“破冰”意义。

“那次会议,院士们济济一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积攒多年的探索太空的理由和方法一股脑儿倒了出来。”当年与会的王旭东教授聊起那段往事,宛若忆及昨天。

香山会议唤醒了深埋在一些科学家心底对开展月球探测的企盼,认识到中国开展探月的时机已经来临。

经过科学界几年的呼吁和行动,中国的月球探测设想终于有了结果:

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宣布以“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作为国家航天近期发展的目标之一;

2002年10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作出“月球探测卫星工程应该提上议事日程”的重要指示;

2003年2月,在原国防科工委召开的“月球探测工程预发展”会议上,正式宣布了“月球探测工程进入预发展阶段”,并任命孙家栋、栾恩杰和欧阳自远分别担任总设计师、总指挥和首席科学家;

2004年1月,正式签发、批准中国月球探测一期工程——“绕月探测工程”的立项,这标志着“嫦娥工程”的实施正式开始。

“嫦娥工程”规划为三期,简称为“绕、落、回”三步走:第一步为“绕”,即发射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突破至地外天体的飞行技术,实现首次绕月飞行;第二步为“落”,即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并携带月球巡视探测器(俗称“月球车”),在着陆器落区附近进行就位探测和巡视探测,这一阶段将主要突破在地外天体上实施软着陆技术和自动巡视探测技术;第三步为“回”,即发射月球采样返回器,软着陆在月球表面特定区域,并进行分析采样,然后将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在地面上对样品进行详细研究。这一步主要突破返回器自地外天体自动返回地球的技术。“嫦娥工程”在具体实施上,由月球探测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等五大系统组成。

集中酝酿了10年的“嫦娥工程”终于“磨成一剑”,以令全国人民翘首以盼的姿态,在公众的视野中闪亮登场,成为继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史上第三大里程碑工程。

永远的“嫦娥一号”

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迎来生命中最后一个重要时刻:受控落月。16时13分,“嫦娥一号”成功坠落在预定的丰富海区域,成就了其不平凡的生命轨迹。

“嫦娥一号”作为中国发射的第一颗环绕月球的探测器,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经历了13天14小时的飞行后,“嫦娥一号”进入200公里环月工作轨道。2007年11月20日,“嫦娥一号”上的CCD立体相机开机工作,成功获取了我国第一轨月球表面图像。2007年11月26日,利用“嫦娥一号”获得的数据,我国公开了“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第一幅月面图像”,从此开始了以全月面拍摄为主的一系列科学探测试验,取得了大量的科学探测数据,并于2008年7月1日,成功完成了全月球影像数据的获取。至2008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实现了在轨一年的工作寿命,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其它各项科学探测任务。

由于“嫦娥一号”工作状态仍然良好、燃料充足,同时也具备继续工作的能力,为了给后续任务开展有关验证实验积累数据和经验,“嫦娥一号”相继开展了10余项拓展验证试验,取得了一大批有价值的技术试验数据,为探月二期工程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超额完成了在轨飞行任务:

累计飞行494天,其中环月482天;飞行期间经历三次月食,五次正、侧飞姿态转换;传回1.37T字节的有效科学探测数据;获取了全月球影像图、月表化学元素分布、月表矿物含量、月壤分布和近月空间环境等一批科学研究成果;准确落入指定的月表区域,成功完成硬着陆。

“嫦娥一号”以完美的表现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欧阳自远院士曾经这样感叹:“‘嫦娥一号’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它不惜以‘粉身碎骨’的方式做出了最后的贡献,竭尽全力为人类提供更多对月球的了解。虽然悲壮,但很值得。”

远行的“嫦娥二号”

2012年12月13日,在距离地球约700万公里的深空,来自地球的“嫦娥二号”与小行星“战神”星(图塔蒂斯)擦身而过。这不是偶然相遇的巧合,而是精心安排的“约会”。经过“嫦娥人”精心的计算、策划和实施,“嫦娥二号”与4179号“战神”小行星的相对速度10.73千米每秒,交会距离小于1千米,成功地拍摄到了这颗小行星的图像,小行星长4.6千米,宽2.4千米,这也是它在人类世界“首露”真容。

“战神”星是一颗近地小行星,被美国宇航局纳入“潜在危险小行星”的黑名单。“这个过程很难,向深空的每一步迈进都面临巨大挑战。距离越远信号衰减越厉害,测控难度越大。‘嫦娥二号’能够如期赶到,还是很神奇的。”欧阳自远院士谈到此,很是兴奋。与“战神”星的这次完美约会,无疑成为“嫦娥二号”生命旅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

“嫦娥二号”本是“嫦娥一号”的备份星。因为“嫦娥一号”圆满完成了任务,“嫦娥二号”由“替补”变身为探月工程二期的“先锋”,为肩负落月任务的“嫦娥三号”探路。“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顺利发射升空,经过112小时飞行,直接抵达月球轨道,成为我国第二颗月球卫星。

到2011年4月1日半年寿命期满,“嫦娥二号”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工程任务和科学探测,取得丰硕的成果,实现了六项主要技术突破:突破了运载火箭直接将卫星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的发射技术;试验了X频段深空测控技术,初步验证了深空测控体制;验证了100公里月球轨道捕获技术;验证了100公里×15公里轨道机动与快速测定轨技术;试验了LDPC遥测信道编码、高速数传、降落相机等技术;对“嫦娥三号”预选着陆区——虹湾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试验。

在后续的拓展试验阶段,“嫦娥二号”又完成了轨道倾角调整、月球两极图像补拍、再下虹湾成像等多项工作。2011年6月,“嫦娥二号”开展了其第三项拓展试验——受控从月球轨道出发飞往日地拉格朗日L2点。8月25日起,“嫦娥二号”环绕 L2点进行了为期235天的科学探测,获得了地球远磁尾离子能谱、太阳耀斑爆发等科学数据,拓展试验又取得圆满成功。

此后,为进一步扩大卫星应用价值,深化拓展深空探测成果,又决定对“嫦娥二号”任务实施再次拓展,控制其脱离L2点绕飞轨道,对近地小行星“战神”星进行飞越探测,于是出现了上述约会的一幕。

从距地38万公里外的探月,到150万公里远的L2点拓展试验,再到700万公里飞越小行星……“嫦娥二号”任务及拓展和再拓展试验的成功实施,圆满实现了多任务、多目标的探测,创造了航天领域多项第一:开辟了奔月时间短、卫星燃料消耗少的直接奔月轨道;首次获得7米分辨率的全月球立体影像;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飞赴L2点的科学探测,首次实现对“战神”星的近距离探测。

谈到“嫦娥二号”取得的辉煌成绩,欧阳自远院士也是津津乐道:“我们的嫦娥二姑娘非常完满地完成了任务,如今,她已经飞到了距离地球6500万公里之遥的深空,成为绕太阳飞行的人造天体,她还将继续在太空中遨游,或许还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意外惊喜。”

“嫦娥”的馈赠

那么作为中国航天第三座里程碑的探月工程,能否给我们带来“丰厚回报”呢?欧阳自远院士为我们做了解答:“现在让我说‘嫦娥工程’的回报率具体是多少,这个账很难算。不过,获益是肯定的。拿美国的‘阿波罗’工程来说,它虽然耗资巨大,但在‘阿波罗’工程的带动下,美国的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等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狂飙突进,牢固确立了美国的科技优势。”

“此外,根据初步统计,‘阿波罗’工程派生了大约3000种应用技术专利。后来那些专利又向民用转移,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经济效益。如小孩用的尿不湿,还是不入流的成果,你说它现在赚了多少钱?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全国人民大受鼓舞,中央还提出了‘载人航天精神’的概念,这不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吗?”

很多科学家担心,美苏两国的航天员和探测器,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登月,我们今天走这一步会不会是重复别人走过的路?难道我们不能跟其它国家合作共享月球探测资料吗?它的科学与工程目标是否得当?对此,欧阳院士如是说:

“虽然现在航天商业化了,但美国在航天领域禁止与中国的合作是不争的事实,只要是含有美国敏感器件的卫星,他们都不会准许由中国来发射;我们曾经跟前苏联‘老大哥’关系那么好,而他们的月球探测器带回300克左右的月球样品,我们连1克也拿不到……这说明,其它国家的核心技术和资料我们是拿不到的。我们必须得自己动手。”

“比如,给月球‘画像’这个科学目标,虽然美国和前苏联都已经做过,但全月面的三维影像是没有的,‘嫦娥一号’已经出色地为我们填补了这个空白。”

“另外,通过工程的实施,我们拿到了月球的地貌、构造、岩石、矿物和元素等的第一手资料。我们都知道,地球的能源有可能在几十年后枯竭,自从‘阿波罗’登月发现月球上有清洁、安全、高效、无污染的氦-3之后,人类似乎看到了未来能源的希望。‘嫦一’和‘嫦二’也给我们带回了详细的数据分析。不仅有氦-3,其它矿物资源,比如铀、钛、稀土等,这些都是很有开发前景的。”

“再如,通过探月工程的实施,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并正在逐步完善的可以延伸到深空探测的月球探测的航天工程系统;借助‘嫦娥工程’,培养、锻炼一大批航天科研精英,这也是我们的软目标,或许这个更重要。”

地球小卫士范文第5篇

5004年的一天,在地球人的一个太空站,两个地球警卫正在值班,突然警报系统响了起来:“发现不明飞行物!发现不明飞行物!……”同时,两个警卫从监控仪上发现了一个小点。紧接着,通话器发出一阵古怪的声音:“哈哈!我们是天下无敌的比拉星人,我们要占领地球!如果主动投降,你们还可以继续生活下去。否则,就摧毁地球!”二人立刻向地球防卫军司令部发出信号。地球防卫系统全面启动,同时向全球发出警报:“发现外星不明飞行物,并声称要霸占地球。我们决不投降!全球人民行动起来,保卫家园,各系统做好应战准备。”

两天后,几百万个比拉星人架着古怪飞碟及太空船悄然降临。他们首先派出一个隐形机器人,闯进太空站,杀死了两名值班警卫。幸好其中一位在临死前向地球发出了信号。地球防卫司令部马上派出精锐部队,启动所有导弹、火箭发射台。可地球人的导弹怎么也打不着外星人的太空船和飞碟,即使是电视头导弹。因为外星人已经研制出了100倍光速移动器,而我们的仍在研制中。情况非常紧急,眼看军队快阻挡不住了。

这时,核武器研究院的博士们带来了500光速炸弹。可这种炸弹只有100枚,远远比不上敌参数量,但战士们的士气很旺:“为了保卫我们的家园,我们一定要战斗到底,决不投降!”在这危急时刻,传来一个震奋人心的消息:1000倍光速移动器与定身炸弹研制成功了!顿时化险为夷,地球人势如破竹,一会儿就摧毁了敌人的所有飞碟和太空船。太家欢呼起来!突然,飞碟残片里掉下几块大石头,里面爆出一个个身长10米,宽500米的大怪物,头部巨大,底部有许多线。我们把全世界的核弹全用上了,都无法摧毁它。地球人有些束手无策了。这时,一群长10米,外形酷似地球人的外星斗土从天而降,和入侵者拚杀起来,威力无比。不一会儿,入侵者就落荒而逃了。地球人感激不尽,外星圣斗士说:“不用谢!我们希望全人类都能和平共处。”,“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地球人终于胜利了!”大家欢呼着。地球,这个美丽可爱的星球,终于恢复了和平。